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是資深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所編著,該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真實案例,通俗易懂,並針對每個不同個案例作了詳細的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清楚地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以及孩子順利通過各個敏感期的關鍵所在,從而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徵和本質。0—6歲的兒童,而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發展的孩子,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現實是,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幫助和關懷非常的少。

自己對兒童的密碼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為。有的孩子為什麼會蠻不講理,因為在執拗敏感期的那段時間裏,家長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為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痴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

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説某某幼兒難管難教。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讀完書我發現,因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就會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師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錯誤,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有時孩子會故意犯個錯誤,用明知故犯的方式來試探老師和承認的態度,來驗證和體驗愛和寬容的感覺。兒童犯了錯誤是很難為情的,尤其是承認錯誤的時候,如果能讓孩子體面地承認錯誤並改正,那是最好的。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2

《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是我買的第一本育兒書。吸引我的是書名,還不是作者孫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這個術語是看央視寶貝一家親節目中瞭解到的。後來在噹噹網上看到這本書,想都沒想就買下來了。六月底買的,斷斷續續地看,直到現在才算是看完。由這本書瞭解到孫瑞雪,然後是蒙氏教育,又在網上搜了幾本書入貨,結果麥爸笑我除了武俠書和漫畫書,只有育兒書能吸引我。

這本書嚴格的説是由孫瑞雪編著,而不是由她寫的。書的內容由200多個家長和蒙氏教育機構老師寫的案例加上孫瑞雪的點評組成。案例是按兒童0-10歲的順序編排而成。

第一次泛讀的時候,我有點失望,習慣了看定義、總結的理論模式書讓我想象這本書會解釋定義什麼是敏感期,什麼年齡就會經歷什麼敏感期,會有什麼具體表現,成人應按什麼步驟來解決應付。拿到書發現不是這樣的時候就有點失望。

第二次精讀後,我喜歡上了這本書。其實兒童的敏感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小孩會有不同表現,出現的先後和表現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為如此,這本書沒有按傳統寫書模式,觀點+事例+總結來傳授方法。而是以豐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論事的分析告訴成人如何解讀兒童的行為,從而進入他們的世界,和他們一起成長。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不用按章節來讀,因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組成,沒有很強的連貫性,可以從任何一個章節進入來閲讀,所以適合任何時候、在任何地點來讀。尤其適合翻閲型讀者。

這本書最大的缺點也在於它的分散性特點,習慣直接接受理論,喜歡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點來看書的人不適合閲讀這種書,也許會覺得這本書不知所云。

總的來説,這本書看起來輕鬆,但要吃透其中的觀點則需要靠個人的悟性。

我個人觀點是這本書值得擁有,且需要反覆閲讀。

摘抄其中一些論點分享:

走路敏感期...成人該放棄自己走路的節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細膩的,只有當我們儘可能細膩起來的時候,才會有機會感受到孩子細膩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讓兒童學習他年齡不能承受的東西,用成人的學習方法和強制手段給孩子灌輸知識。

永遠不傷害孩子,相信他們都是好樣的。遇到問題就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一種人性的、科學的解決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愛和自由的問題,這是另外一本書所談到的,還在閲讀中。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3

這是“愛”孩子的書,而不是“教”孩子的書。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這是一則近來在朋友圈中被無數次轉發的文章,它引發了許多網友尤其是為人父母者的無限感慨,甚至心痛。平日裏,我上班,兩個孩子上早教,我的確錯過了兩個孩子值得紀念的時光。終於寒假了,有時間和兩個寶貝朝夕相處了,忽然發現不懂孩子們的“小密碼”。

茫然間,想起了朋友借給我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雖説前面也斷斷續續讀過,終究是不解其中真諦。而今是如獲珍寶,細細品位其中內涵,悔恨初見之怠慢。

輕撫書頁,聞着墨香,欣喜地發現孫瑞雪老師對一些主要敏感期的專門闡述,如“兒童在用手思考”“空間、時間的敏感期”“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等。讀後深深意識到,每個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取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孫瑞雪老師在書中用200多個兒童的例子來描述敏感期的存在和特點。我邊看邊與兩個寶貝的情況與書中介紹的情況進行對比,腦海中再現着種種“令我頭疼的事件”。我的兩個孩子2歲7個月上的早教,剛去的時候情緒低落,拒絕老師抱他們,拒絕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排斥周圍一切事物,這種“社交”敏感期的缺失,讓兩個孩子的性格非常內向。從書中我意識到,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個適應的環境中,這個環境應該是自然而和諧的,這個環境應該是積極而友善的。

孫瑞雪老師發現,兒童的敏感期也是有彈性的,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可以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在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然而,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歲以前來自父母的寬容和關愛,又得不到長大後的尊重,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

作為一名國中教師,我眼中看到的這種現象比比皆是。這種內心的孤獨讓十三四歲的孩子們叛逆,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育,軟硬兼施的引導,收效甚微。而從這本書中,我發現了重視兒童的敏感期對國中學生的成長異常關鍵。書中孩子們的生命狀態真的很好!那麼飽滿,專注,讓我們充分看到了敏感期對孩子發展期的重要。我也更加堅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們敏感期的發展。

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我們一定要重視。

一本好書給我們帶來醒悟和啟迪,而《捕捉兒童敏感期》會讓你終身受益。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4

有些人覺得這本書寫得缺乏重點,其實我覺得這本書是一個告知概念及現象,讓父母去自行理解怎麼去做的一本書。我們不是教條主義,更不應該去當拿來主義。個人覺得這本書不錯,讓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發展需要和心理活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一件特別淺顯的道理,那就是我們不能理所當然的用自己的定向思維去理解他人。孩子就是孩子,他做一些事情的初衷與成人並不相同,只有充分理解他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幫助他們成長。我們不能用我們成長經驗中的思維方式去阻止他們的自由發展。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對他們而言是充滿安全感並感覺自己是自由的,不受壓制的,充滿愛意的。孩子的理解有時候非常直白,他不會拐彎抹角地去想你這麼做初衷是為了他好,只有你去配合他,他才能更好地成長起來,學會尊重,秩序,愛他人,明事理。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去阻擋他們學習和探索世界的同時保護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愛。

孩子需要一個全身心愛他的父母,書中有位父親説,為了孩子,他要更愛孩子的母親,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

書中開頭有一個實例,一個嬰兒出生時因為患病矇住左眼長達一個月之久,後來眼睛雖然發育健全,卻永久的失明瞭。因為孩子正處在發展發育的初期,一切事物對他來説顯得尤為重要,如果錯過了,很可能就會像那隻眼睛一樣,永久失明,使孩子成長為人格不健全的成人。

這本書不但讓我們理解了孩子,也讓我們學會分析自己的行為和性格形成。

我並不是一位母親,我養了兩隻狗一隻貓,但説實話,我覺得許多事物都完全相通。我時常為自己教導小動物所犯的錯誤而懊悔,特別是當狗狗睡覺做噩夢和貓貓突然對我表現出不信任感的時候。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愛意,並學會用他們的理解方式去對待它們。這對我將來為人父母在某種程度上也提供了幫助。

這本書也許並不能讓你完全解惑,也或許有些你正遇到的問題它並沒有提及。但是作為一本以眾多例子舉例説明的書,我想你很快能學會應對的方式。學會怎麼去種豆子可比給你一袋豆子要有用得多。

我覺得這本書是對蒙式教育的禪釋和理解,並具體實施的事例,讓人能夠較為淺顯地理解這種教育方式的理念。如果把兩本書一起看,或許會給你更大的啟發。

我相信這一點,無論我們在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怎樣去做——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愛。為了讓愛落到實處,理解,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5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對於孩子的成長關注地越來越多了。那天在看雜誌《時尚育兒》時,發現了這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還針對每個不同個案均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我讀了之後,受益匪淺。作為家長,作為幼兒教師,瞭解幼兒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書中寫到4——5歲的敏感期“婚姻、出生、情感、人際關係、審美、數學概念、身份確認、性別、繪畫、識字。”5——6歲的敏感期“婚姻、書寫、數學邏輯、社會性興趣、動植物、實物、收集。”6歲以上的敏感期“易些螺旋形狀敏感期,一直伴隨着孩子成長到12歲。繪畫、音樂、語言、審美、對空間的認識、人際關係、秩序、獨立、理財。”

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就象一張純潔的白紙,要在上面繪畫絢麗的色彩,規劃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生活環境。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之中逐漸認識世界,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知道到知道這個成長過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使自己真正成為勝任的第一任老師。書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塗色”、“破壞性行為”、“秩序成習慣”等個案孩子的行為,分析的非常好。

還有我覺得家園共教非常重要,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建康成長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我看了之後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作為幼兒教師的我,不但可以在幼兒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做家長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作為家長的我,從中也瞭解到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教育我的孩子,讓我的孩子順利地通過這些敏感期,健康在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6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還針對每個不同個案作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六歲前兒童會出現的各種敏感期,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兒童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為止。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敏鋭的把握住這些敏感期,適時地從各方面促進兒童的成長。相反,如果忽視了幼兒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們自己的規劃去安排孩子學習我們希望他掌握的.知識,只會讓教育南轅北轍。假如這種情況始終得不到改善,將為孩子成年後會有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為障礙埋下隱患。

對於幼兒的一些不正確行為,我們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這種行為出現的原因,做好引導教育,幫助幼兒一起去改正,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數家長都為孩子小時候咬東西甚至“咬人”煩惱過,其實這是孩子正處在用舌頭、牙齒探索環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應當給予合理的指導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嘗的、乾淨的食物或牙膠、磨牙棒之類的物品來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假如限制過多欲望得不到滿足,咬皮膚就會成為替代,也就極有可能出現孩子咬人的現象。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緊密配合,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我看了之後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幼兒敏感期如何進行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家長工作的開展也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閲讀我希望能學以致用,在工作中對家長提出的疑問提出正確的分析和建議,共同努力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7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讓我情不自禁的記筆記,牽動着我的情緒,時而歡笑、時而感動、時而驚喜、時而心疼……五味雜陳,突然內心一扇窗口打開了,我終於明白為何我會對教師一職情有獨鍾。

從這本書中,我發現寶貝們的成長原來有這麼多的祕密。成長中的寶貝有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很多父母對兒童的密碼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為。有的孩子為什麼會蠻不講理,因為在執拗敏感期的那段時間裏,家長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為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痴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而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了某個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齡,而是孩子的表現,所以孫老師認為蒙氏教師重要品質之一是會觀察,不去幹擾孩子,充分給與寶貝們愛和自由的空間。

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説某某幼兒難管難教。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除了愛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絕招”。敏感期的一個特點,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進和引導而來,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視、強制則使兒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遲。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佔了兒童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兒童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

所以我建議老師們要學習和了解一下每個年齡段幼兒敏感期的具體內容,並對其內容進行考核。讓每一個教師清楚的瞭解每個年齡段幼兒所表現的敏感期的具體內容,以便更好的開展各項工作。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8

父母書單裏必備的一本,最早接觸這本書是在剛剛工作時,那時的我匆匆看完,沒有特別的感觸。只是在看的時候覺得有趣,像一本解密的書。常常想到原來我國小時愛咬頭髮是因為遲到的口的敏感期啊!

如今換了一種身份來看感覺太不一樣了。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能輕易的將自己孩子的某種行為對號入座了,看的也更仔細了,

“孫瑞雪”是中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專家,這本代表作《捕捉兒童敏感期》她開辦了一所幼兒園,在裏面踐行蒙特梭利教學法“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教育精神,並將孩子們在幼兒園中的表現,以及家長使用蒙特梭利教學法後的感悟,整理成了一本書。作者就用一個個真實巧妙的案例展現給我們看,全世界的孩子其實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會在特定的時段愛吃手、愛扔東西、愛塗鴉……將蒙台梭利的理念解釋得淋漓盡致。無論你是否接受“敏感期”這一概念,我們都可以通過這本書更清晰的瞭解孩子行為與心理的生長規律。書中的許多案例都十分有趣,哪怕是不怎麼看育兒書的人,都把它當成故事書看得津津有味。每一個案例後還有實用的解決方法介紹,讓我們在歡樂之餘又對孩子那些看似“調皮”的行為,多了一份理解與收穫。我女兒(快快)經歷了吃手、扔東西、執拗、秩序、追求完美、邏輯思維等敏感期,因為之前就讀過這本書,書裏告訴我那是孩子在用手探索這個世界。抱着這種理解,我並沒有因此感到特別煩惱和不解,反而是更為耐心的去觀察她的行為,並且用書裏的辦法一點點的去引導,感覺很好用。

大概從重新拾起這本書那段時期,快快(我女兒)進入了排序敏感期,她非常執着於排序,那段時間不管是吃的或者是三個遙控器又或者是幾張紙她都要把它們排列好,每到快要擺好一排恐龍或者一排積木時如果這時突然其中的一隻倒了,她會氣急敗壞的把其它的推倒然後又重新開始,就這樣循環直到全部排好後給自己鼓掌,才算完成!我們常常不去打斷她,但在她氣急敗壞時又會小聲的説句,沒關係!再來一次。

在最近一段時間,快快的審美有了要求,前天,她爸爸在給她一塊山楂片之前掰了一小半後,她突然非常生氣,叫爸爸吐出來,她甚至在地上打滾,把那塊山楂片扔了出去,我批評了她和她爸爸但是在那半天她都久久不能平復,晚上當我看到書中92頁時,突然發現原來她可能是進入審美的那一階段了,她開始要求食物必須要完整了,這個時候是考驗大人耐心的時候,如果理解了孩子細膩,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當作關乎成長關乎品質形成的一次機會,儘可能用心去體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滿,我們就能理解孩子,並用適當的方式幫助孩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9

我又拜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孫老師還針對每個案例進行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很多父母對兒童的密碼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為。有的孩子為什麼會蠻不講理,因為在執拗敏感期的'那段時間裏,家長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為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痴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而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了某個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齡,而是孩子的表現,所以孫老師認為蒙氏教師重要品質之一是會觀察,不去幹擾孩子,充分給與寶貝們愛和自由的空間。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瞭解幼兒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就象一張純潔的白紙,要在上面繪畫絢麗的色彩,規劃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生活環境,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之中逐漸認識世界,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知道到知道這個成長過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因此,做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使自己真正成為勝任的第一任老師。書中有好多常見的案例如:“塗色”、“破壞性行為”、“秩序成習慣”等,分析的非常好,家長們很值得一讀。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他是家長和老師打開孩子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讓我們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我們能瞭解他們、幫助他們、愛護他們,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0

在孩子們成長的路上,他們總會有一些非常令人不解的行為,讓家長們為此懊惱,比如爬樓梯時專門走一些不平坦的地方、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或是開始崇拜偶像並內化喜歡的角色等等。而作為家長,也許我們會習慣用成人的視野去理解孩子們的世界,殊不知孩子們這些看似執拗的行為正是他們成長道路上所避免不了的'敏感期。我一直對於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些敏感期倍感困惑,讀完了孫瑞雪老師的這本書,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書中提到:敏感期是指在0至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指出當敏感期發生時,孩子在內心會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力量才會消失。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孩子的某些行為是這個年齡階段正常的發展,而不是所謂的調皮或是性格缺陷。比如我家孩子在某段時間內非常注重秩序感,家裏的鞋子一定要擺放整齊,如果阻止他這種行為,他會表現地很生氣甚至大哭大鬧。但過了那一段時間,這樣強烈的秩序感就慢慢變弱消失了。因此,在我們觀察到孩子有某些行為的時候,要留意是不是某個敏感期到來,不要隨意阻止孩子的行為。書中提到,如果孩子的許多敏感期被阻礙、被破壞、被推遲了,這些敏感期就可能延遲到成年甚至老年。孩子就長成有各種心理問題、有各種行為障礙的人。

那麼我們要怎麼來面對孩子們敏感期出現的這些行為呢?書中給出了我們答案:

1、我們要儘可能的陪伴和觀察孩子,並理解孩子的行為。

2、給孩子自由。比如給孩子買回家的玩具,我不會因為玩具被弄壞而批評他,會給予孩子拆玩具的自由,培養他自由探索並研究的精神。孩子有了自由,他就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會產生專注,這樣他才能把那項東西發展成他的天賦。

懂得孩子心理固然好,但家長們也可能疲於工作不能很好地去學習和研究孩子的心理髮展。那麼我想有一個祕訣和一個方法能讓我們很好地應對孩子的敏感期並和他們共同成長,那就是給予孩子寬厚和淳樸的愛,以及當困惑出現時,我們要和孩子站在一面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和問題站一起去為難孩子。我想家長們做好了這兩點,孩子們就會感受到快樂,孩子快樂就會健康地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duhougan/r656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