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部 >論語 >

《温儒敏論語文教育》讀後感

《温儒敏論語文教育》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温儒敏論語文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温儒敏論語文教育》讀後感

近日讀《温儒敏論語文教育》,我關注最多的是語文素養。

温老師解讀説,“語文素養”這個概念,體現一種新的更廣闊的教育視野。課標所説的“語文素養”,是指中國小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説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沿着温老師解讀的方向,我深入思考,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語文素養分隔了匠人和名師。很多時候,語文素養的門是虛掩着的,我卻沒有推開,更沒有勇氣去打開另一扇窄門,所以我仍是一個匠人。讀了很多名師的著作,發現自己與名師的最大區別在於,名師培養的正是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自己,要説工作態度,絕對是很端正、很認真的,但多數時候,自己就是個匠人,因匠人注重知識灌輸、題海戰術、強化訓練,這些急功近利地應對考試的策略,或許會有短時效,但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卻是有缺陷的,他們充其量不過是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而老師,也只能永遠停留於匠人的層面,與名師永遠相隔萬里。反觀名師,課堂千錘百煉,既表現其智慧,又視角敏鋭;既有精巧點撥,又有風趣語言,師生共振如琴瑟般和諧,“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名師那裏,絕不是一個期許。

其次,語文素養要求的是把人教“活”的教育。《課標》指出:語文課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是啊,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每天都在發展、都在成長,他們是有思維的、有情感的、有個性的人,而非無生命體徵的器物,故而,我們的語文教育,應該是把人教“活”的教育,而不是把人教“死”的教育。體現語文素養的最顯著的教育是“喚醒受教育者的內心,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領悟更多的新知、體會更多的經驗”。

第三,教師的`語文素養才是第一位。“要給學生一碗水,心中要有長流水。”學識淵博的語文教師,才能渡己渡人;若胸無點墨,只是做了知識的搬運工,會誤人終身。可以毫不誇張地説,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決定了語文教學的質量,也決定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考試的質量。語文教師應該先讓自己沉澱下來,做一個愛讀書的人,在書中積累、反思、提升;做一個愛行動的人,設計、實踐、反思、成長;做一個愛思考的人,勤於筆耕,在筆端捕捉靈感,修德養心。只有做一個耐得住寂寞,堅韌不拔地成長的語文老師,才會讓課堂撕去粗糙淺顯的外殼,雕刻出純淨美好的靈魂,傳授給學生的才會是“源”與“漁”。而一個語文素養高的學生,考試成績又怎會差?“從來不曾用心看看這裏,你怎會發現另一個世界!”是的,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不去尋找語文素養的桃花源,又怎會體會到語文的妙處!

最後,語文素養的培養非一日之功。語文教學之意,在秀美雋永的文字山水間,語文教師要有耐心,帶領學生用三年時間,遊山玩水,做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品讀文字,走進文本深處,領略“山水之意”;靜聽花開,與作者對坐凝望,“為有暗香來”;用心揣摩,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總之,教師要鋪好台階,讓學生拾級而上,畢竟,語文的東西,只用眼睛看是看不見的,而要用心靈看。而一個語文素養高的語文老師,在長達三年的細水長流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必定會提高。

語文素養的桃花源,一直在那裏,不曾改變,也不會改變。我需要做堅定的探尋者,領着學生站在語文素養的門口,畢竟,很多老師已經帶着學生站在這門口了!(卓麗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jingbu/lunyu/d9jz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