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史部

>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凡二十四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凡二十四條

  • 【疏】議曰:擅興律者,漢相蕭何創為興律。魏以擅事附之,名為擅興律。晉復去擅為興。又至高齊,改為興擅律。隋開皇改為擅興律。雖題目增損,隨時沿革,原其旨趣,意義不殊。大事在於軍戎,設法須為重防。廄庫足訖,〔一〕須備不虞,故此論兵次於廄庫之下。224諸擅發兵,十人以上徒一年,百人徒一年...
  • 20022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凡三十四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凡三十四條

  • 【疏】議曰:里悝首制法經,〔一〕而有雜法之目。遞相祖習,多歷年所。然至後周,更名雜犯律。隋又去犯,還為雜律。諸篇罪名,各有條例。此篇拾遺補闕,錯綜成文,班雜不同,故次詐偽之下。〔二〕389諸坐贓致罪者,一尺笞二十,一疋加一等;十疋徒一年,十疋加一等,罪止徒三年。謂非監臨主司,而因事受財...
  • 17681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凡一十八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凡一十八條

  • 164諸占田過限者,一畝笞十,十畝加一等;過杖六十,二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一年。若於寬閑之處者,不坐。【疏】議曰:王者制法,農田百畝,其官人永業準品,及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級,非寬閑之鄉不得限外更占。若占田過限者,一畝笞十,十畝加一等;過杖六十,二十畝加一等,一頃五十一畝罪止徒一年。又,依...
  • 21359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凡一十五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凡一十五條

  • 【疏】議曰:鬥訟律者,首論鬥毆之科,次言告訟之事。從秦漢至晉,未有此篇。至後魏太和年,分繫訊律為鬥律。〔一〕至北齊,以訟事附之,名為鬥訟律。後周為鬥競律。隋開皇依齊鬥訟名,至今不改。賊盜之後,須防鬥訟,故次於賊盜之下。302諸鬥毆人者,笞四十;謂以手足擊人者。傷及以他物毆人者,杖六...
  • 8242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五廄庫 凡二十八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五廄庫 凡二十八條

  • 【疏】議曰:廄庫律者,漢制九章,創加廄律。魏以廄事散入諸篇。晉以牧事合之,名為廄牧律。自宋及梁,復名廄律。後魏太和年名牧產律,至正始年復名廄牧律。歷北齊、後周,更無改作。隋開皇以庫事附之,更名廄庫律。廄者,鳩聚也,馬牛之所聚;庫者,舍也,兵甲財帛之所藏,故齊魯謂庫為舍。戶事既終...
  • 24399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凡二十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凡二十條

  • 483諸監臨之官因公事,自以杖捶人致死及恐迫人致死者,各從過失殺人法;若以大杖及手足毆擊,折傷以上,減鬥殺傷罪二等。【疏】議曰:謂臨統案驗之官,情不挾私,因公事,前人合杖、笞,自以杖捶人致死;“及恐迫人致死”,謂因公事,欲求其情,或恐喝,或迫脅,前人怕懼而自致死者:各依過失殺人法,各徵銅一百...
  • 26378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 凡七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 凡七條

  • 【疏】議曰:〔一〕夫三才肇位,萬象斯分。〔二〕稟氣含靈,人為稱首。莫不憑黎元而樹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其有情恣庸愚,識沈愆戾,大則亂其區宇,小則睽其品式,不立制度,則未之前聞。故曰:“以刑止刑,以殺止殺。”刑罰不可弛於國,笞捶不得廢於家。時遇澆淳,用有眾寡。於是結繩啟路,盈坎疏...
  • 6942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四鬥訟 凡一十六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四鬥訟 凡一十六條

  • 346諸告期親尊長、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雖得實,徒二年;其告事重者,減所告罪一等;所犯雖不合論,告之者猶坐。〔一〕即誣告重者,加所誣罪三等。告大功尊長,各減一等;小功、緦麻,減二等;誣告重者,各加所誣罪一等。【疏】議曰:“告期親尊長、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依名例律:“並相容...
  • 8998
《唐律疏议》滂喜齋藏書記
  • 《唐律疏议》滂喜齋藏書記

  • 宋刻唐律疏義三十卷,題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長孫無忌等撰。孫刻此書,據影元泰定本,每卷後附纂例、釋文,元王元亮所編也,此本無之。卷二“犯十惡、故殺人、反逆緣坐”條,“理務疏通”“疏”字下注云“犯宣祖上一字廟諱,改為疏”,孫所據本竟改作“宏”,以此證之...
  • 23951
《唐律疏议》唐律疏義序 勵廷儀
  • 《唐律疏议》唐律疏義序 勵廷儀

  • 昔皋陶為士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其法僅存大概而已。即尚書所紀,周禮所載,條目具在,亦不過得其體要而已。迨里悝造法經六篇,而漢蕭何又成九章之律,較之前代有所增加矣,然猶不得為大修也。由漢魏迄隋,因革相承,代有成書,然俱不足為後世法律之章程也。維唐太宗,覽明堂針...
  • 19420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 【疏】議曰:斷獄律之名,起自於魏,魏分里悝囚法而出此篇。至北齊,與捕律相合,更名捕斷律。至後周,復為斷獄律。釋名云:“獄者,确也,以實囚情。皋陶造獄,夏曰夏臺,殷名羑里,周曰圜土,秦曰囹圄,漢以來名獄。”然諸篇罪名,各有類例,訊捨出入,各立章程。此篇錯綜一部條流,以為決斷之法,故承眾篇之...
  • 25277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八賊盜 凡九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八賊盜 凡九條

  • 261諸以物置人耳、鼻及孔竅中,有所妨者,杖八十。其故屏去人服用、飲食之物,以故殺傷人者,各以鬥殺傷論。【疏】議曰:耳鼻孔竅皆為要所,輒以他物置中,有所妨者,杖八十。本條毆罪重者,依毆法;毆未有罪者,亦不科。“其屏去人服用、飲食之物”,謂寒月屏去人衣服,或登高、乘馬私去梯轡,或飢渴之...
  • 27575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凡一十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凡一十條

  • 19諸犯姦、盜、略人及受財而不枉法;並謂斷徒以上。【疏】議曰:“姦、盜、略人”,並謂監臨外犯罪。及受財而不枉法者,謂雖即因事受財,於法無曲。並謂斷徒以上者。若犯流、徒,獄成逃走;【疏】議曰:犯流、徒者,謂非疑罪及過失,此外犯流、徒者。“獄成逃走”,謂減訖仍有徒刑;若依令責保參對...
  • 17777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職制 凡一十九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職制 凡一十九條

  • 114諸制書有誤,不即奏聞,輒改定者,杖八十;官文書誤,不請官司而改定者,笞四十。知誤,不奏請而行者,亦如之。輒飾文者,各加二等。【疏】議曰:“制書有誤”,謂旨意參差,或脫剩文字,於理有失者,皆合覆奏,然後改正、施行。不即奏聞,輒自改定者,杖八十。“官文書”,謂常行文書,有誤於事,改動者,皆須請當...
  • 23481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二鬥訟 凡一十六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二鬥訟 凡一十六條

  • 317諸流內九品以上毆議貴者,徒一年。傷重及毆傷五品以上,若五品以上毆傷議貴,各加凡鬥傷二等。【疏】議曰:流內九品以上、六品以下毆議貴者,徒一年。“傷重”,謂他物毆凡人內損吐血,合杖一百;毆議貴,合加二等,徒一年半。此名“傷重”。其六品以下毆傷五品以上;若五品以上毆傷議貴,或毆不...
  • 22439
《唐律疏议》跋 張元濟
  • 《唐律疏议》跋 張元濟

  • 滂喜齋藏書記據卷二“犯十惡、故殺人、反逆緣坐”條注“犯宣祖上一字廟諱”云云,定為宋刻,然不止此:卷一“四曰惡逆”條疏議“梟鴟其心,愛慕同盡”,元刊本“梟鴟”作“梟鏡”,“愛慕”作“愛敬”,是必因避宋諱改易,且注亦有“犯翼祖諱改為鴟”之語,是葉雖屬補配,然為宋刻可證也。岱...
  • 11265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凡一十三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凡一十三條

  • 333諸毆傷妻前夫之子者,減凡人一等;同居者,又減一等。死者,絞。【疏】議曰:“毆傷妻前夫之子者”,謂改醮之婦,攜子適人,後夫毆傷者,減凡人一等。“同居者”,謂與繼父同居,立廟服期。“又減一等”,謂減凡人二等。若毆之令至篤疾及斷舌、毀敗陰陽,如此之類,得徒二年半。不同居,徒三年。因毆致...
  • 25435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雜律 凡二十八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雜律 凡二十八條

  • 423諸在市及人眾中,故相驚動,令擾亂者,杖八十;以故殺傷人者,減故殺傷一等;因失財物者,坐贓論。其誤驚殺傷人者,從過失法。【疏】議曰:有人在市內及眾聚之處,“故相驚動”,謂誑言有猛獸之類,令擾亂者,杖八十。若因擾亂之際而失財物,坐贓論;如是眾人之物,累併倍論,併倍不加重於一人,失財物者即從...
  • 8054
《唐律疏议》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
  • 《唐律疏议》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

  • 唐律疏義三十卷,唐太尉、揚州都督、趙國公長孫無忌等奉敕撰。風俗通稱“皋陶謨:虞造律”,尚書大傳稱“夏刑三千,周刑二千五百”,是為言律之始。其後魏李悝著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雜法,六具法,商鞅受之以相秦。漢蕭何益戶、興、廄三篇為九篇,叔孫通又益旁章十八篇,張...
  • 6054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 【疏】議曰:詐偽律者,魏分賊律為之。歷代相因,迄今不改。既名詐偽,應以詐事在先;以御寶事重,遂以“偽造八寶”為首。鬥訟之後,須防詐偽,故次鬥訟之下。362諸偽造皇帝八寶者,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寶者,絞。皇太子妃寶,流三千里。偽造不錄所用,但造即坐。【疏】議曰:皇帝有傳...
  • 12673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凡一十八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凡一十八條

  • 【疏】議曰:衛禁律者,秦漢及魏未有此篇。晉太宰賈充等,酌漢魏之律,隨事增損,創制此篇,名為衛宮律。〔一〕自宋洎于後周,此名並無所改。至於北齊,將關禁附之,更名禁衛律。隨開皇改為衛禁律。衛者,言警衛之法;禁者,以關禁為名。但敬上防非,於事尤重,故次名例之下,居諸篇之首。58諸闌入太廟門...
  • 4743
《唐律疏议》重刻唐律疏議序 沈家本
  • 《唐律疏议》重刻唐律疏議序 沈家本

  • 唐律疏議三十卷,唐長孫無忌等奉敕撰。國朝四庫全書所收錄,並附見於名家書目中。惟坊間傳本甚希,讀律之士艱於購覓,敘雪同人爰鳩貲重刻,以廣傳布。工既竣,而序之曰:律者,民命之所繫也。其用甚重,而其義至精也。根極於天理民彝,稱量於人情事故;非窮理無以察情偽之端,非清心無以袪意見之...
  • 13777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 【疏】議曰:賊盜律者,魏文侯時,里悝首制法經,有盜法、賊法,以為法之篇目。自秦漢逮至後魏,皆名賊律、盜律。北齊合為賊盜律。後周為劫盜律,復有賊叛律。隋開皇合為賊盜律,至今不改。前禁擅發兵馬,此須防止賊盜,故次擅興之下。248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
  • 5535
《唐律疏议》進律疏表〔一〕
  • 《唐律疏议》進律疏表〔一〕

  • 長孫無忌臣無忌等言:臣聞三才既分,法星著於玄象;六位斯列,習坎彰於易經。故知出震乘時,開物成務,莫不作訓以臨函夏,垂教以牧黎元。昔周后登極,呂侯闡其茂範;虞帝納麓,皋陶創其彝章。大夫之述三言,金篆騰其高軌;安眾之陳九法,玉牒播其弘規。前哲比之以隄防,往賢譬之以銜勒。輕重失序,則繫...
  • 27903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八捕亡 凡一十八條
  • 《唐律疏议》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八捕亡 凡一十八條

  • 【疏】捕亡律者,魏文侯之時,里悝制法經六篇,捕法第四。至後魏,名捕亡律。北齊名捕斷律。後周名逃捕律。〔一〕隋復名捕亡律。然此篇以上,質定刑名。若有逃亡,恐其滋蔓,故須捕繫,以寘疏網,故次雜律之下。451諸罪人逃亡,將吏已受使追捕,而不行及逗留;謂故方便之者。雖行,與亡者相遇,人仗足敵...
  • 1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