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子部 >儒家 >

關於《論語集註》的讀書心得

關於《論語集註》的讀書心得

“不踐跡,亦不入於室”。昨日《論語》共修,老師講解此章。當時聽到,就覺驚心動魄,感慨不已。今日重聽錄音,仍有步步驚心之感。遂整理成文,以享諸位:

關於《論語集註》的讀書心得

為何學?

有些人天生淳樸,為人厚道,在一般人眼裡也確實是好人。這樣的人,常常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意,也因此一輩子就被限定在這樣的境界裡,不足以通達人性的核心,進入聖域。故夫子曾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不學的善人終究只是俗人。這樣的善,層次其實是很低的,一旦人生出現大的變動,往往經受不住,難免留下遺憾。唯有通過學習得到的滿足,才是真滿足。

孔子十五志於學,至七十從心所欲,其中也是經過漫長、艱難困苦的修學,卻不曾見夫子中道而廢。釋迦摩尼在悟道之前,也是廣學多聞,轉益多師。只要中途任何一次,他覺得“我可以了”。這世上就不會有佛教。

這“入於室”就是進入人格成就的殿堂。門外路過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麼。唯有進入者,才能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跟誰學:

在學道路上,“好人”有時候是一個貶義詞。學習是為了什麼?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嗎?你需要那麼多俗人的肯定做什麼?濤濤者天下皆是也,最重要的是你要跟著誰走?

古往今來,人類歷史上什麼樣的人沒出現過?隨大流的也有,自稱“大師”的也有,隨便跟著一個人糊里糊塗去走,你會走向哪裡呢?這路上的腳印可亂著呢!因此,必要懷著戒慎恐懼、恭敬之心,選擇正確的老師。讀後感·即使全世界都反對,只要有一個明眼人肯定就可以,只要老師的一句讚歎就夠了。

怎麼學:

真正求道的人不會迷失。會走錯路的,都是自己先迷失的人。為何會迷失?就是因為自作聰明,自作主張。孔門高足中,聰明者不可謂不多。然最能體會夫子心法的,是“參也魯”的曾子,是“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的顏回。

我們雖然離聖人遙遠,但聖人留下的經典,仍然鮮明地記錄著聖人的足跡。它即是真理,又是道路。順著這些足跡走,我們才能走進最深的內殿。而這條路的第一步,就是立志。第一步沒踩對,一步錯,步步錯。人的生命,首先要有個定向,定下終極的目標,這就是遠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鼠目寸光,只看眼前,每一步都是未知的,怎麼能不擔心呢?相反,以目標為導向,即使中途走了幾步彎路,只要目標不迷失,還能糾正回來。

雖然我們現在還在旅途中奔波,風雨飄搖,前路也不見人。但能順著聖賢留下的足跡走,我們也能走進人格成就的殿堂。一路上,歷代聖賢都在看著我,護著我,等著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zibu/rujia/9x6z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