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推薦】語文說課稿模板十篇

【推薦】語文說課稿模板十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語文說課稿模板十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雨說》是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它採用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活潑歡快,充滿情趣。在教學這首擬人化的詩時,我們應該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結合課文註釋,用心體味,揣摩詩句,體驗詩人蘊含的真情,達到背誦這首情詩的目的。

(一)《雨說》的敘述主腳是“雨”,它象徵著為大地帶來春天,為兒童帶來歡笑的愛的使者。注意體會這首詩的擬人化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徵意味。

(二)這首詩清新明朗,節奏歡快,融典雅的詩句與活潑的口語於一體,特別適合於朗誦。要引導學生加強朗讀,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議配樂朗讀。

(三)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把握語氣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的連貫,也要在恰當的地方停頓,並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品味詩歌的語言;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詩歌,理解感情;展開想象與聯想,與詩人進行感情溝通。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這首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四、說教法

通過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語言入手,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把握詩中的意象,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鑑賞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五、說學法

學生通過預習和朗讀的練習,充分把握每一次朗讀的機會,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自主的探究閱讀,自主合作,來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請同學們說說寫雨的詩詞歌賦。完畢後,請同學們仔細品味過雨(大多同學回答沒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詩人鄭愁予就送給了我們一首《雨說》,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著的音樂美。

(3)、細讀全詩,理解品味

1、雨“說”了什麼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

2、副標題為什麼取做“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體會詩言志)

對於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回答出來。對於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要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而出,教師點撥背景

(4)、品味詩歌語言,探究詩歌語言特色

(1)詩歌是作者用豐富的感情、鮮明的節奏、和諧精練的語言以描繪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

對於語言的品位,是把握詩歌內蘊,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的基礎。這首詩採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對詩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2)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達到共同背誦下來的目的。

(3)意境拓展

聽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朗誦,比較兩首詩在選用意象、語言風格方面的異同。教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說課稿一》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望梅止渴》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了三國時期,曹操帶領十萬大軍在經過一片荒原時,烈日當空,天氣十分炎熱。士兵們一個個口乾舌燥,但附近根本找不到水喝。眼看著行軍速度越來越慢,這時,曹操用望梅止渴的辦法使將士暫時忘記了乾渴,打起精神,終於走出了荒原

課文的篇幅不長,但文中有許多生動、形象的詞句,適合讓學生朗讀積累。

二、教學定位

《望梅止渴》是一個歷史題材的故事,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加上一年級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積累還不是很多,所以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必定存在一定困難。如何利用好教材,讓學生通過學習有所悟、有所得、有所積累呢?課前我進行了一番思索。

思考一:讀成語故事對一年級小朋友的意義

成語故事源遠流長,是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文辭精練,記錄著歷史及歷史人物的睿智。學習成語故事,能使學生從小走近傳統文化,瞭解典故的內容,充分吸收中國古代文化語言的精華與智慧。並且每一個成語故事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從學科落實兩綱教育的角度而言,學生的精神品質在學習成語故事的過程中將受到潛移默化地滋養

思考二:培養問題意識,帶問題讀文是一種學習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索、答問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質疑,也最能發現學生不懂或不太懂的一些地方,以便教師給予有的放矢的輔導,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思考三: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

《望梅止渴》是語文書中編排在第七單元的課文,學生經過近一學年的學習,對字詞有了一定量的積累,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識字的能力。但在閱讀教學中有機地結合識字,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讀通詞語,讀好詞語,還應是一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並且在閱讀過程中對已學的字詞要不斷地複習滾動,做到溫故知新,知新溫故。

三、教學目標

在思考中明確了教學的`抓手後,我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情況,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認識部首“示字旁”;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生字;積累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燒火燎、口乾舌燥、嗓子冒煙等詞語。

2.在指導讀好詞語的基礎上,正確朗讀課文。藉助關鍵詞語重點讀好描寫曹操動作語言的句子。在讀中理解望梅止渴的原因,體會曹操的聰明才智。

3.並能根據板書,用自己的話說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四、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結合教學設計,談談自己是如何貫徹課前思考的一些理念的。

(一)字詞教學

首先從字詞教學看,在教學的“第一版塊:舊知匯入 出示課題”時,我就抓住機會,充分利用。讓學生拼讀“喝水”這個詞語,幫助他們繼續鞏固拼音

然後在同桌的手心裡寫一寫這個詞語,其實是在進行默寫。學生積累的詞語越來越多,如果不是反覆地復現的話,他們就很容易將形近字混淆,甚至遺忘。而且在課堂中就幫助學生鞏固一部分常用的字詞,也可以減輕他們回家後默寫的負擔。

接著用換部首的方法讓學生記住生字“渴”,在這過程中老師及時提醒:口渴就會喝水,所以“渴”的部首是“三點水旁”。水是用嘴巴來喝的,所以喝的部首是“口字旁”。這樣一來,就幫助學生辨析了兩個很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隨後在板書課題的同時,讓學生重點跟著老師寫一寫“止”和“渴”,對課文中要求書寫的字在課堂中及時進行指導。

這篇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四字詞語,如“烈日高照、火燒火燎”等,這些詞語都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會給他們的閱讀造成一定的障礙。因此,在“第二版塊: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時,我就媒體出示這些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帶領下藉助拼音把它們讀正確。在反饋交流讀正確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烈日高照 火燒火燎”是描寫天氣炎熱的詞語。“口乾舌燥 嗓子冒煙”寫出了乾渴的程度。理解詞語後再讓學生把詞語讀讀好。

但是在進行這部分字詞教學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這些字詞不是本篇課文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生字,因此,這裡不宜花大量的時間,學生的交流反饋一定要快。這樣整節課的字詞教學才會有側重,凸顯教學重點。

(二)閱讀教學

從文章的閱讀理解看,我是以學生的質疑為抓手,然後教學緊緊圍繞著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

在“第一版塊:出示課題”後我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一問?”

學生有了質疑的機會,他們就會去思考。但是質疑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在質疑的過程中會出現話說不清楚,提出的問題淺顯,答案顯而易見等現象,這時老師不必著急,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幫他們進行歸納。如果學生實在提不出問題,就由老師來提:為什麼要望梅止渴?望梅怎麼來止渴?在這個質疑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是幫助學生把話說清楚,培養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的習慣。

接下去的教學就圍繞著問題來展開。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望梅止渴?”時要引導學生先弄清曹操他們當時遇到了什麼情況。這些情況在課文的第1、2小節中很容易找到,所以重點不是找而是找到後的讀。我採用自己讀――分組讀――引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反覆讀中記憶課文內容,最終達到不看書就藉助板書把曹操他們遇到的情況說出來的目的,為學好課文後學生自己講故事作鋪墊解決第二個問題 “望梅怎麼止渴?”時,我採用引讀第三節的方法讓他們找到了答案,但這只是停留在對文字的理解上。於是我讓學生想象酸溜溜的梅子,讓他們體會想到梅子時的感受。隨後再看酸溜溜的梅子,讓他們體會看到梅子後的感受。學生有了切身的體會對梅子怎麼來止渴的原因就更清楚了。

在閱讀理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激發學生的思考,生成新的問題。當學生弄明白了“為什麼要望梅止渴?望梅怎麼止渴?”這些問題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那裡到底有沒有梅林?學生會聯絡課文中“荒原”一詞,知道那兒根本沒有梅林。這時可再次讓學生理解“望梅止渴”。學生聯絡了課文內容,知道原來在課文裡“望”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想到”。將士們只是想到梅子的酸味,嘴裡變得溼潤,暫時止住了乾渴。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文章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文章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課文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本課是第五單元的第2篇講讀課文,教學本課時不但要繼續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據課文特點,滲透一點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在知識體系上,它是前四個單元訓練重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複習和鞏固,同時,也為下一單元新的訓練專案“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作了一些鋪墊。為此,我們確定了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評價對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過學習,總結生活中對愛的點滴感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5、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

教學重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的設計恰當定位主題,通過閱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們構建“導——讀——悟——拓”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情感氛圍。分頁標題#e#

學生用“明確目標要求——重點部分精讀細品多思——辯論之中悟情明理——綜合實踐鍛鍊能力”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四、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學習、理解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老師從“悟”字出發,以讀為本,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讓有不同風格的學生都參與學習,讓課堂真正動起來。

良好的教學設想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們安排了以下教學程式:

五、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激趣,匯入新課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上課伊始,老師引導學生背誦《題西林壁》,以此引導學生領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個人或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進而老師檢查上節課所學內容:對於作者“我”所寫的第一首詩,母親和父親分別是怎樣評價的?從而引入本課的學習。

這樣的匯入,複習舊知而揭示課文主要內容,既激發興趣,又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精讀課文,悟情明理

新課改指出,教師應定好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位置,變“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者”,為激勵、組織學生主動的“學道、悟道”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特殊“學者”,這是學生得以自主學習的前提。這種教師角色位置的變換,在這一環節設計中體現尤為突出。

老師過渡:“我既得到母親的讚揚,又得到父親的批評,究竟這兩種評價對“我”有什麼作用呢?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

課文第二部分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老師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的15——17自然段。接著運用“質疑法”理解課文內容。因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積極質疑,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體現教材重難點的問題加以梳理,最後形成兩個重點問題:

(1)作者為什麼說“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2)成年後,作者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這是為什麼?分頁標題#e#

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自由發言以後,引導學生領悟到“精彩極了”是一種慈祥的愛,鼓勵式的愛,“糟糕透了”是一種嚴厲的愛,嚴格要求的愛。這兩種愛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作者既擁有母親慈祥的愛,激勵他滿懷信心地前進;又擁有父親嚴厲的愛,使他不至於被一時的成功衝昏頭腦。這樣學生就在讀、悟、問、議的過程中解決課文重難點。最後,多形式的朗讀讀好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讀中品味,讀中明理。

(三)拓展文字,聯絡生活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現實,因為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因而我們設計了“拓展文字,聯絡生活”這一環節。

首先,安排一場小小的辯論會:如果說愛有兩種,一 種是慈祥的母愛,一種是嚴厲的父愛,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在這裡,我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的平臺。實踐證明,辯論不僅是交流思想,鞏固知識的一種手段,而且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啟發、活躍思維的過程。

在辯論過程中,對於學生的發言,教師應及時予以點撥引導。通過辯論最後得出一致結論:兩種愛都好,缺一不可,關鍵是看我們如何正確對待。這種辯論既活躍了氣氛,又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隨後老師進一步拓展激趣:“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巴迪這樣的事情也經常發生,我們就是童年的巴迪。請大家用手中的筆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學生就走出文字,積極主動地學習,創新的潛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創造性的活動中,師生、生生靈活互動,既滲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四)以詩結尾,昇華情感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精彩極了”和“糟糕頭了”》結課時,老師提供一首現代詩《教育與孩子》讓學生齊讀,來結束我們這次愛的行程。

教育與孩子

敵視伴隨著孩子,他學會爭鬥;

嘲弄伴隨著孩子,他羞澀靦腆;

鼓勵伴隨著孩子,他信心倍增;

讚美伴隨著孩子,他鑑賞有方;

認可伴隨著孩子,他愛心常存;

分享伴隨著孩子,他慷慨大方;

誠實與公正伴隨著孩子,他領悟出真理與正義……

這樣以詩結尾,既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又能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薰陶,情感得到自然昇華。分頁標題#e#

(五)推薦美文,拓展延伸

《父愛,在拐彎處》《愛的教育》等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展示教學的總體思路。在設計板書時,緊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人物、關鍵語句,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的“心”中寫了“愛”,帆下船體寫了“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勵和嚴父的批評都是對孩子的愛,他們能讓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揚起“愛”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這樣的設計就使靜態的文字、圖案中包含了動態的思路,使人一目瞭然,從而有利於激起學生樂學情緒,強化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的性原則、直觀性原則。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失街亭》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古代白話小說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古代小說常識,培養鑑賞古代小說的意識,解讀名家名篇,初步涉入小說規律之門。而《失街亭》又位於本單元第三的位置,屬於一篇課內自瀆課文,因此以開放的思維,現代的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的學習產生良好的鞏固作用。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①、繼承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瞭解《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 ②、體味小說情節安排上的前後關聯、緊張自然的特點; ③、把握小說情節發展的脈絡;分析諸葛亮、馬謖的人物性格特徵。

(2)能力目標:A、通過自讀瀆課文,提高積累、整合有價值資訊的能力,提高感受美、鑑賞美的能力;B、通過討論,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領悟優秀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馬謖這一反面教材,教育學生逐漸形成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優良品質,不言過其實,重視實踐,不死守教條。

(這四個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區域性思維——遷移拓展。)

3、根據以上學習目標,確定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1)重點:學習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分析孔明“三囑”、馬謖“三笑”、司馬“三探”、諸葛“三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2)難點: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失街亭,誰之過”(可展開專題辯論)

二、說教法與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資訊量迅猛遞增的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給學生髮現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們古人也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課堂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客觀物件,而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語言明白易懂,教師不必串講,讓學生自己閱讀分析,以培養自學能力

2、《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古典小說,可作簡單介紹。建議課外閱讀《三國演義》

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因而,這次討論課的方式有小組討論、大組討論、師生對話等。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倒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說教學程式

(一)課前熱身

上課之前,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播放電影片段《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突,渲染情感,創設氛圍,讓學生初步瞭解《三國演義》 。

(二)導語設計

俗話說:勇不勇看水滸,智不智看三國。意思是說,水滸中多勇士,三國中多智士。在前一課,我們 學習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瞭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藝術構思,也欣賞了梁山好漢們的智勇雙全的氣概,相對於施耐庵的《水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又向我們展現了另外一種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和歷史風雲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三國古戰場看看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吧。 板書課文題目。

(三)作家作品介紹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別號湖海散人。他可說是中國第一個用全力作小說的作家,其作品包羅永珍,著有小說《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教師簡要介紹《三國演義》的成書和故事要點,街亭之戰的戰前情況。詳細見教師用書)

(四)自主探究,整體感知

自讀思考練習: 試用《三國演義》的章回體形式,給課文的四個部分各命一個小標題。

1、孔明分兵拒司馬,馬謖立狀守街亭 2、司馬設伏取蜀兵,馬謖大意失街亭 3、亡羊補牢時已晚,發號施令另打算 4、趙雲神勇保軍資,孔明揮淚斬馬謖

(五)問題研討,點撥分析

1、分析馬謖其人

(1)教師介紹馬謖其人如何深受諸葛亮重用的相關情節(先後獻攻心計、離間計)。(2)學生討論,然後概括馬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自驕自傲、目中無人、死守教條等,只要符合這些意思即可)

(3)探討作者寫馬謖主要採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①直接描寫 :A、一“笑”——笑丞相:“丞相何故多心也?……” B、二“笑”——笑王平:“汝真女子之見!……” C、三“笑”——笑對手:“彼若有命,不來圍山!” 這些語言充分展現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痺、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②間接描寫: 一是通過寫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自驕蠻橫; 二是通過寫諸葛亮的自責沉著側面襯托馬謖的無知幼稚; 三是通過寫司馬氏父子的機謹善謀和笑反襯馬謖的無能。 ( 以上主要通過學生討論完成,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2、分析諸葛亮其人:

(1)教師介紹後人對諸葛亮其人的評價:如“古今賢相第一人”,“多智而近妖”等等。 (2)學生討論,然後概括諸葛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通過分析諸葛亮的“三囑”、“三哭”來展現其人物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探討作者寫諸葛亮主要採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 ①襯托手法: A、 以司馬懿的態度反襯: 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B、 以王平的正確建議來襯托:“……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 軍士不戰自亂矣。”

② 直接描寫: A、知人善任,小心謹慎:派熟讀兵法的馬謖守街亭;派做事謹慎王平協助馬謖 B、知彼知己,機智多謀:嚴密防備街亭;街亭失守,穩妥撤兵漢中 C、勇於自責,賞罰分明:“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 獎趙雲、斬馬謖 D、如何理解諸葛亮的三“哭”?

“揮淚”——顯示其對人才的愛惜; “流涕”——是因為內心矛盾,既愛惜馬謖,又不得不處治馬謖; “大哭不已”——是為有負先帝重託,未聽先帝遺囑。

(六)課堂討論,各抒己見

失街亭,誰之過? (學生各抒己見,可以認為是馬謖的責任,也可以認為是諸葛亮的責任,還可以認為兩人都有責任,但理由論據要充分,說服力要強。)

(七)課外作業,鞏固延伸

課外閱讀《三國演義》,針對三國歸晉的結局,說說三國滅亡的原因,然後寫成一篇短評。

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牧場之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描寫了荷蘭美麗的田園風光,全文緊緊圍繞荷蘭牧場白日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來寫,展現了荷蘭藍天、白雲、牛羊成群的優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因此我根據文字特點,在教學中實施了美的教育,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豐富其想象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

說目標

設計思路:

根據四年級兒童特點和文字特色,本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本課8個生字,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會用其中的兩個造句。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找出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3、理解課文為什麼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4、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說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為什麼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說方法

學習方法: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2、藉助工具書理解詞句。

3、藉助課後資料袋、網路蒐集有關荷蘭的資料。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對未知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且喜歡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得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科的教學中我準備採用自主探究、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說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師:寫牧場二字,看到這個詞你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生:眼前出現了馬、牛、羊,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

師:你的想像力很豐富。

(通過這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充分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

一、 匯入

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同走進歐洲的一個美麗國度----荷蘭!

下面請一位同學先來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有關荷蘭的圖片資料

生介紹:

這是荷蘭的國花鬱金香,有200多種,每年3----9月鬱金香開了,水仙花開了,風信子開了……整個荷蘭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大花園。所以便有了花之國的美譽。荷蘭境內的運河縱橫交錯。大小不一的風車隨處可見,於是又有 水之國,風車之國的雅稱。荷蘭的牧場遼闊無垠,佔全國領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牧場之國。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到荷蘭這個牧場之國遊覽一番吧。(板書、讀題)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出示學習目標

首先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8個生字,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會用其中的兩個造句。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找出有關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3、理解課文為什麼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4、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有的放矢)

三、 學習方法

因為是閱讀課文,所以我們要運用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學習,回憶一下我們學習精讀課文時都採用過哪些方法?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和句子;小組交流討論;等。)

(這樣做學法的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採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少走彎路,同時也是一個學法的指導。)

四、 學生自主預習

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按照預習導學的步驟,展開自學。

1、默讀課文,用“——”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 ”畫出生詞及優美詞語。

2、藉助工具書:會認本課8個生字,能理解:膘肥體壯、遼闊無垠、儀態端莊、悠然自得等詞語。

我認識的生字有:-------------------------------------------------------------------

我理解了----------、--------------、--------------、----------------、------------等詞語。(請把這些詞語的意思寫在課本上。)

我能用 -----------說一句話。-----------------------------------------------------。

----------- :---------------------------------------------------------------。

3、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流利。

4、通過讀課文,荷蘭給我留下的印象是:------------------------------------------------------------------------------------。

劃出有關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5、課文為什麼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

6、文中有許多優美的句子,我積累的是:

(1)----------------------------------------------------------------------------------

(2)-----------------------------------------------------------------------------------

7、小組討論:你們組想要展示哪一部分,如何展示?

(細緻的導學有效地引領學生學習。)

五、 預習展示

下面開始預習展示

1、哪一組來展示一下生字詞的學習成果?

(參考環節:)

齊讀、指名讀、理解詞語、用其中的一個詞或幾個詞造句

2、哪一組來進行課文朗讀的彙報展示?

(參考環節)

我們組來朗讀課文

展示讀(小組採用各種形式讀)

我們的展示到此結束,請同學們進行點評。

3、哪一組來展示通過他們的朗讀,荷蘭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生:牛馬羊多、美麗

4、 通過哪些語句你們能夠感受到荷蘭的美呢?

(參考環節)

重要語段一: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著什麼。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你喜歡牛犢還是老牛?你會把它們比作什麼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對老牛和牛犢進行比喻)

指導朗讀:

(1)你願意讀“正在思考”的'牛這一句嗎?

(2)你能讀“像貴夫人”的牛這一句嗎?

(3)誰能當上牛群中無比尊嚴的家長呢?

(4)師:這麼多各種各樣的牛,這麼多神態各異的年,難怪,作者寫到——出示:“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花牛。”

(5)指名讀。你為什麼這麼突出“全是”這個詞?

(以上學生沒展示出來的,教師可作適當提醒。)

同學們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沒有?(如果沒有再進行下一環節)

重要語段二:最後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狗不叫了,圈裡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師:如果,你此時就在這寧靜的牧場上,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讓我們帶憧憬與嚮往,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現出牧場上的寧靜之美吧!

…….生繼續彙報。

5、哪一組來展示你們積累的語句。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獲得新知,做學習的主人。)

六、感情昇華

1、師:此刻,你想用自己的話來讚美荷蘭嗎?

師:作者和你們一樣對荷蘭充滿無比的喜愛和讚美,所以課文四次寫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生答)

2、 同聲讚美荷蘭。

師:是啊!高大的風車,迷人的鬱金香,遼闊的牧場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生動優美的課文告訴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讓我們滿懷著讚美之情告訴所有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引讀,學生齊讀“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

七、談收穫

本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一起領略了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獨特地美,下面請大家來談談自己在本節課上的收穫。

(重點從內容上,寫法上來說。)

八、課堂檢測:

同學們,假如此時你就是一位導遊,你要帶著遊客遊覽這美麗的牧場之國,你會先帶著遊客來欣賞哪一幅圖畫呢。請同學們把你要說的話先寫在練習本上,一會在班級交流。看哪位同學是稱職的導遊員。

九、推薦作品,增添感悟。

師:荷蘭是牧場之國。其實,在我們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也有同樣美麗的草原牧場。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深情地寫下著名的散文《草原》。孩子們,課下去讀一讀那生動美妙的文章吧!你一定會領略到另一番牧場風光。

板書設計:

《牧場之國》

牛群吃草圖

駿馬飛馳圖

動物休閒圖

夜晚安靜圖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為“少年心事”單元中的一篇精彩的自讀文章,生動而貼切的描述了“我們”在四合院中快樂的遊戲生活,描述了“我們”為了實現願望而千辛萬苦的蒐集糖紙,最後受表姑欺騙,希望破滅後的絕望和悲憤,表現出孩子們的活潑、純真與執著,也充分表現出大人的欺騙對孩子造成的深深傷害。此外,鐵凝的小說常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為表現物件,通過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心靈世界,並藉助人物心靈深處的觸動傳達具有時代特徵的情緒。文中細膩的語言是值得體悟和學習的,用時一課時。

二、說學情。

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初步打好一定的預習和概括文字的能力。但仍然對語言的感悟非常重要。因為,語感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核心,而文字解讀的過程,應該是指導學生從整體到區域性探究情感,習得語感的過程,也是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提升的過程。《一千張糖紙》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通過初讀、圈劃關鍵語句,理清文脈思路;通過細讀品味,感受具體語言所蘊涵的情感,也就走進了文字。關鍵是尊重這個年級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起點,給學生閱讀思考和探討交流的時空。

三、說教法學法。

1、討論法。對於文中的疑問和主旨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質疑和閱讀能力。

2、朗讀法。文中一些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的語句值得多次品讀,在朗讀中悟出感受。

3、圈劃法。培養學生通過字句來深入體會作者意圖,真正達到閱讀體驗。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多次有感情地朗讀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並能在圈劃中體會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討論、朗讀和圈劃中能夠讀準字音,加深對線索的認識,瞭解在敘事中夾雜議論和抒情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中能夠調動個體體驗,在討論中體悟誠信、童心的可貴。

教學重點:根據線索把握人物前後情感變化經過和原因。

教學難點:通過語句研讀真正能夠體悟到誠信、童心的可貴。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六年級的時候,某一同學的週記裡記錄了這麼一件事。有一次散步時碰到一個盲人行乞者,他央求爸爸給一塊錢送給那個乞丐。他爸爸不肯,說那都是騙人的。但是他堅持,後來爸爸勉強給了一元錢。結果返回時看見剛才那個盲人行乞者站了起來,不用任何工具走到馬路對面坐下繼續行乞。對此,他被爸爸奚落了一頓。

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童年往事中一天天成長,漸漸懂得了對與錯,是與非。人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可是我們的煩惱和心事又有誰知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一千張糖紙》同樣也是發生在作者童年的一件往事,而這件往事給她帶來了怎樣的.感觸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心路歷程去看一看。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簡要了解作者。

2、分工朗讀全文,掃清字詞和方言文化障礙。

設計意圖:一個好的預習是閱讀的開始。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給文章重新擬定一個題目,並簡要說說理由。

預設:欺騙記童年一件事飄散……

師恰當點評

設計意圖:考察對文字的整體感知,同時也在提煉語言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2、根據“一千張糖紙”線索,理清文章脈絡。(生回答,師適時板書)

(把握故事情節,加深對線索的掌握。)

設計意圖:深入研讀之前瞭解故事經歷,有助於後面的把握主旨。

(四)深入研讀,把握文章主旨。

1、通過圈劃、品讀、討論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來體會“我”前後情感變化。

(通過前後對比,體會在敘事中夾雜抒情和議論的寫作方法,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重點品讀句子:

“我初次體味到大人們常說的累,就是胸膛裡那顆心的突然加重吧。”

“畢竟,這個逗著我們玩得人是我的表姑啊。”

設計意圖:教學目標之一是瞭解敘事中夾抒情,通過研讀具體的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來深入把握主旨,為下一步打好基礎。

2、一起齊讀最後三段,思考這三段能否刪去?為什麼?

形式:學生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考察議論的寫作手法對於一篇文章有著“點睛”的作用。同時,學生小組小組討論,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體驗,加深主旨瞭解。

3、思考在之前的課文中有哪些成人的做法和表姑有些相近?——《陳太丘與友期》

設計意圖:拓展,視時間而定。

(五)教師小結。

童心純真,不可許以美麗的謊言;童心至善,不可滲以成人的譎詐;童心唯美,不可蒙以世俗的塵埃。

(六)作業佈置

必做題:“孩子是不可以欺騙的“,你認為表姑的話是欺騙嗎?你對錶姑的做法有何看法?寫一段文字說說你的看法。(字數200字左右)

選做題:

寫一篇350字左右的一件頗有感觸的小故事,以抒情或議論文字結尾。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寫了蝸牛想找一個十全十美、擁有各種本領的師傅,跟他學本領,但最終也沒能找到。課文共13節,第1——4節寫了兔子想教蝸牛跑和跳,但蝸牛因為兔子不會飛,不是全才師傅,就再也不理睬兔子了。第5——8節寫了蝴蝶想教蝸牛學飛,但蝸牛因為蝴蝶不會跑“又向前爬去”。第9——12節寫了鴨子想教蝸牛學游泳,但蝸牛因為鴨子不會跑,“又向前爬去”。第13節寫了蝸牛爬過坡,越過嶺,還是沒找到全才師傅。告訴學生學本領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暫,對具有動感的色彩鮮明的多媒體畫面感興趣。他們認識事物往往只在於表面的.認識,對生字的認識學習已有一定的經驗與方法。而思維有時也能爆出一個亮點,讓你為他喝彩。

三、目標制定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0個漢字,並會描寫主、並、泳、浪。正確朗讀了解寓意。能展開想象,發散思維,懂得學本領一步一步學,不能一下求全。

四、教材處理

本課重點是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0個生字,並能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寓意。生字教學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側重點,“主、並”側重音形,“泳、浪”側重形義,方法多樣,靈活運用,幫助記憶。能找到小動物的對話並用線條劃下,試著朗讀訓練,加深感悟。

五、方法運用

學生對蝸牛的認識只在於單一品種,具有侷限性。我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品種多樣的國內外蝸牛,加深印象。這樣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見識。在出示課題時,我邊讀邊寫“藝”,以讀白形式告訴學生這是整體認讀音節,部首是什麼,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我主要採用從整體感悟——區域性體驗——整體認知,瞭解課文。從扶——放——展,進行朗讀訓練與說話練習。目的讓學生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集中認讀生字,並進行朗讀的訓練,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兩次讀的要求不同,第一遍讓學生在閱讀中,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具體人物。第二遍讀是根據提示有重點的讀課文的有關內容,指導學生讀好小動物的話,然後重點訓練蝸牛說的話。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感悟,並通過有提示的說話練習,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歸納。

六、反思重建

本節課條理清晰,目標明確,有側重點,學生的技能,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的鍛鍊與提高。只是在節奏上還要加快,容量還可以加大,課堂的生成資源。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把握大綱、說教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力氣大的兒子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兒子只顧唱歌;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三個媽媽對她們的孩子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唱歌好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課文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孝敬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在有趣故事的敘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把體會爺爺的話“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作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2.換位揣摩

讓學生體驗,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的心情,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五、課件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製作相關課件。

錄音歌曲:我的好媽媽、生字卡。

六、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設想:

1.以讀為本:根據語文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分角色表演讀、師生評議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字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絡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七、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本課的教學過程。教學分五步完成: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我用歌曲:《我的好媽媽》來表達學生對媽媽的愛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和學習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學好生字,為讀好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生字學習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說,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資訊。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絡,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匯入到了新課的學習:我們學習《個兒子》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我們仔細讀讀課文就知道了,同學們在讀課文時,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字。

(二)自主合作,體驗閱讀內容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裡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農村的學生拘束不喜歡合作和交流,喜歡合作。還是要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著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

(三)體會感悟,挖掘內心想法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裡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裡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教師引讀:藉助教師深情的語言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進行情感延伸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的對話,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又有動地朗讀出來。老師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八、關於板書

三個兒子

一個 聰明 有力氣 翻跟斗

一個 愛唱歌 好聽 唱著歌

一個 不特別 接過水桶

老爺爺: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這樣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是對課文內容的最簡要概述。

語文說課稿 篇9

《陳太丘與友期》處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語文第一冊聯絡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巨集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過程與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度: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教學重難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物件分析】

國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四篇古文,由於我班學生基礎差,如何教學,促進學生學好本文,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好品質,是老師思考的重點。

【說課型定位】

新課程標準在關於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薰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說教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說學法】

朗讀法: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

合作法: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話題。

【說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使用活動目的匯入 導語引人。 展示課題。 渲染氣氛,促使學生思考。

整體感知 範讀,引導學生勾畫重點詞語。 1、聽朗讀。

2、自主學習課文。

3、朗讀。

4、掌握重點字詞。

5、初步疏通文意。

6、複述課文。

7、表演課文。 1、出示教學目標。

2、多媒體顯示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3、多媒體顯示補充省略部分的意見,並作強調。 生自主讀文,獨立解決問題,師引導討論解決,並總結解決字詞的方法。生複述課文,其他學生評價,老師指導點撥,統一意見,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分析質疑 提出問題。 1、小組討論。

2、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3、指導背誦課文。 1、出示問題。

2、多媒體出示無標點的`原文。 在學生再三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指導學生掌握背誦古文的技巧。

合作探究 1、老師參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質疑。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點撥。 1、學生討論,提出可探討性的問題。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老師點撥。

3、請學生談談從這則故事裡學到了什麼? 歸納出示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參與討論,以便掌握情況;老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歸類。老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爭辯,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

拓展訓練 1、完成表格。

2、閱讀《世說新語》裡另一個故事,你從中學習到了什麼? 多媒體出示拓展訓練。 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說明】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將“禮”、“信”和《論語》聯絡起來,體現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到深入淺出。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就不會因為只解決一篇短小的文章顯得單薄。

2、去掉文章的標點符號,還古文之原貌,請學生朗讀。這一設計使學生更多的認識了古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反應較好,較新鮮。

3、對於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字的交流,強調了學生對文字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並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了師生交流,由於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學生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充分發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的主體性。

5、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字,再從文字中走出,高於文字。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在整個課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沒有了老師最後“力盡聲色”、略顯乏味的小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使整個課堂凸現“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6、作業的設計,講究了課內、課外的銜接,講究由淺到深,講究運用、積累知識。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捨去

陳太丘與友期 對話的過程:友人發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語文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凡卡》是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為: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匯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裡,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麵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為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裡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wxe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