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蘇東坡傳讀後感12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12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東坡傳讀後感12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

子瞻,蘇子瞻…不知一千年前的大宋可否有人會像我這樣輕柔地呼喚先生的名字…

翻一翻語文書,原來從小就在學習先生的詩詞了。只恨那時只會死背古詩不管作者、朝代和題目,真真忽略了許多好詩詞和作者。那時覺得詩人都是枯燥乏味矯情做作的,錢花不完酒喝不光哪有那麼多愁可以訴說呢,而且作的詩詞又要我們後人背誦,這都是超級難背的啊。

蘇軾啊,這個一生被流放好多好多地方的人啊,這個政治上不得意卻能另闢蹊徑,在美食、烹飪、書法、繪畫史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記的人啊,把苦與樂都淡化,“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遺憾稚嫩的自己從未懂過詩人的深遠意境思想,國中之後也是懵懵懂懂恍恍惚惚。真正的詩人絕對沒有教科書上寫得那麼單調,寫下來的詩怎麼可能只是為了後人背誦徒增煩惱?他們有情有味,每一首詩裡都是敘述不盡的深情。

所以在會考結束後的那個空閒暑假,我就想嘗試瞭解一個古人,機緣之下認識了蘇先生,由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讓我深深著迷。

蘇軾帶著一身傷痕被貶謫到淒涼的赤壁,還能在小舟上與客人飲酒暢談。也行那位客人只是假象,只是他心中的另一個“蘇軾”,“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他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可是在他寫完這句後繼續睡覺去了,何來把餘生寄往江海呢。還有,張先年已八十高齡,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小姑娘,婚禮上他還能取笑一首“一樹梨花壓海棠”呢。蘇先生的內心永遠那麼明亮,可愛,大概這就是我喜歡上他的原因吧。

他把杭州作為第二個家,綠楊陰裡的白沙堤,青磚黛瓦的江南水鄉,最能治癒一顆疲憊的心了。

書中說道: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他多才多藝,生活艱苦也能活出多姿多彩——這樣挑出使人敬愛的特點,倒是輕而易舉。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畫家,是書法家,是詩人——總之一雙手也數不完他的功績。

蘇先生活得宛如一陣清風,一輪明月,“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死了,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不朽的、所有人都會看到的。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

書還沒看完,慢悠悠的翻著。林語堂這本書原就是用英文寫的,張振玉譯筆還算不錯,但粗糙之處也隨處可見,比如卷一第一章處:

一天,蘇東坡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這段文字殊為怪異,而後在網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文章,才知道原文應為:“某生平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踰此者”。

還有一處BUG連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筆,"中嶽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應,已變成"南嶽華山山崩"。此兩處究竟就是何處出錯,就是翻譯錯還就是原稿錯,抑或就是校對錯,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來查了。但就是"南嶽華山"本身就就是個錯誤,華山好像從來不曾被稱為"南嶽"過吧。

且丟開這些小破綻不說。

蘇東坡的盛名傳播了將近一千年,時人稱道,後人敬仰,一方面就是因他天縱其才,在詩,文,字,畫各個領域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立場,哲學修養也極其貼閤中國人的理想。為這麼一個完人做傳顯然不太討巧,再加上史料豐富評論一邊倒,這本傳記的"新意欠奉"也在情理中。林語堂在序言中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正因我瞭解他,我瞭解他,就是正因我喜愛他。"既然在蘇軾身上寄託了自己的人生觀,偏愛之心更不加掩飾。

卷二寫蘇東坡壯年經歷,與王安石的糾葛佔了好長篇幅,在"王安石變法"和"拗相公"兩節,王安石就是主角,蘇東坡反而成了小配角,這兩個章節似乎遊離在全書之外。林語堂貶低王安石,我看目的倒不就是為抬高蘇軾,更多就是他想表達對歷史的看法。包括對司馬光的'褒揚也就是如此。歷史其實無所謂真相,政治也很難分辨清濁,好比一面鏡子,每個人照去都就是不一樣的面目。這一部分能夠跟柏楊的書比照著看,那就是兩種完全相左的意見。跟蘇軾不一樣,王安石從來都充滿爭議,歷史上就是這樣,到這天還就是這樣。

林語堂自己也就是個爭議人物,但就是他的才情倒還算公認的。這本蘇東坡傳,時不時也有沁人心脾的妙語出現。比如正看到卷三第16章就有這麼一句:

倘若哲學有何用處,就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之類的還有很多,但就是沒了前後文,單看就少了好多味道。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3

合上厚厚的《蘇東坡傳》,心中感慨萬端,種種雜緒像被書頁攪動的灰塵縈繞著我,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命運。

世界瞬息萬變,人不過是滄海一粟,那麼既然渺小,就無需去爭奪,去奔波勞碌,爭取虛幻的浮名。同時,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讓這珍貴的生命做了奸詐小人,受人唾罵。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謂“草木有本心,何須美人折”,更何況人呢?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是堅持自我的一生。林語堂稱她為“大自然的頑童”,我認為很貼切,兒童最真,率性而為,而“頑”又帶著倔,正是這股率性和倔勁,讓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擁有一顆快樂、平靜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黨與舊黨鬥爭、政權的更迭中起起落落,於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裝在木箱裡,拋到海上,隨海浪起起伏伏,官場似海,他的性格決定了必然被拋之於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調侃諷刺,讓政敵們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從來沒有人外方貶謫的足跡有遍佈這麼廣的,也從來沒有人在貶謫期間過得這麼安然恬淡的,連政敵都嫉妒了。我覺得除了耳熟能詳的儒釋道完滿融合的原因之外,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一、是文學的支援,在窮鄉僻壤,寫作是他的重要內容,有詩、有詞、有信件、有墓誌銘、有經典註疏,這時,他寫東西已經沒有什麼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發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當文學回到了寫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價值。

二、是眾多的朋友,蘇東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個地方,也廣交朋友,尋訪奇人異士,他對朋友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為知己。他像一株散發著特殊氣質的君子蘭,吸引著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記得國中看到一句話,謂之“人不痴,不可與之交”,大概有痴氣的人一旦與之相交,便可長久。這些朋友給予蘇東坡極大的神安慰和鼓勵。

三、則是情趣廣泛,腦中總有這麼一個印象。凡是興趣愛好廣泛的人,總是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百折不饒。民間有很多蘇東坡的傳奇佳話,有很多是關於他的興趣愛好,像東坡肉,研製藥方,聽說曾經還配了制墨祕方,差點把房子燒燬,這時,他更像一個頑童了。興趣廣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魷魚,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樂乎。

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荒漠化,人們抱怨、煩躁。也許我們沒有那時免費的無限風光可以遊覽排遣,也沒有妙筆生花的文筆抒寫,但可以擁有蘇東坡式的心態,坦然達觀,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偽裝。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4

東坡是一個擁有超天稟賦的古代人,卻也是擁有現代精神的古人,他既可以當詩人,也可以當學者,他可以去研究醫藥學,也可以去練瑜伽,他可以去當工程師,也可以當釀酒師,他的墨竹影響至今,他待人平和,主張人人平等。

在書中蘇東坡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以筆買禍,可偏偏他還改不掉這個毛病,不論何時何地何事,只要他靈感湧現,隨手一寫便是一句佳句,也是惹事的禍端,或許這個與他愛管閒事和直言的特點,不將心中的那點兒話說出來,如蠅在口,不吐不快,在惹禍後總有人在幫他,雖然他的“毛病”有人討厭,但也有人喜歡,其中給他最大的幫助的出去他的同黨和家人外,也就是歷代太后了,她們都很賞識蘇東坡的才能,確實,蘇東坡這個人如果放在當今,那就是“全能型人才。

雖然這本書主講蘇東坡,但也揭露了當代朝廷的混亂,小人在背後使陰招,被表面現象所矇蔽的人,你爭我奪,或許有人是真的在為人民所著想,但可以肯定的是蘇東坡,他所做的一切無不是為了百姓,他為人民鬥庸官,為人民抗暴,即使他被捕被貶也總要參上一腳,可他卻不恨那些背後操作的小人,因為他懂得恨是自己無能的表現,和人才能擁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可以如此的對外。

書中最沒有想到的人是王安石,或許以前聽到過王安石變法,但在瞭解後也是大吃一驚。王安石這個怪人,思想任憑都是異乎尋常,他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他不在乎外表的東西,只是在發展他的精神世界,他也是勤奮的人。王安石的奇怪習慣,是否矯揉造作,無法斷言,但每逢一個人對某一事做的過度,總會引起人的懷疑。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是文學上的巨人,但在政治的變法上,王安石走的是個極端,他為了自己的變法巧為掩飾,使神宗不明真相,他的變法確實豎家富了,把百姓榨得連衣服都沒有了,能不富麼?在後代的學者中也對王安石起了爭議,西方認為他的觀念基本上符合現代的社會主義。但不得不說,王安石是一個瘋狂的狂想家。

蘇東坡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是好人”這是蘇東坡對他弟子說的,所以蘇東坡其實過得挺快樂的,這句話展現了蘇東坡的大肚量,容納百川,博愛寬厚,他詮釋了人之所以為人。他提純人類的文化基因,它向我們展示人的精神可以噴發到怎樣的高度廣度。

他所建築的建築,先無一不是風景名地,他所練習的瑜伽,無不可以說他是始祖人,他雖遭流放,但依然可以活得快活。在臨終之時,他還是堅持自己的道教道理,解脫之道在於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5

李杜詩篇國人自小吟誦,早已各自佔領了自己的山頭,想要超越,也已是難於上青天。但不同於詩仙的灑脫風流,詩聖的悲天憫人,有一人用自己的才情與氣節,創造了另一座山頭,引領了一個時代。

這個人名蘇軾,號東坡居士。

憶少時,放歌解詩性。

月出於亢氐之間,溫柔地輕撫卻並不孱弱,那月光之於東坡是天賜的皎潔。

正如劉辰翁所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遙想當年,少年郎意氣風發的佇立於澎湃的岷江邊,壯志凌雲的蘇軾與長江相會時,也定然是心比天高,想一較高低。於是便有:“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更廣闊的世界之於少年再也不是書上的寥寥幾筆,那山間猿鳴,芳華夢落早已被蘇軾銘記於心,化作銀河,輕落吾心。

試想,這世間能有幾人有如此真性情?子瞻之心,無關風月,只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歲月哪怕有再多的起承轉合也敵不過這顆單純而固執的心,這顆心早已與千千萬萬顆年輕的心相融。一千多年來生生不息,天上地下,惟其獨尊。

思半百,為官直忠腸

月掛於尾箕之間,明亮的不遜色於太陽,那月光之於東坡是慷慨的貢獻。

蘇軾經歷了宋朝的清明與黑暗,官場上的大起大落絲毫影響不到他為官的清廉與以身作則,東坡先生始終將忠君愛民銘刻在心。拳拳赤子之心可謂是:“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會發出“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的嘲諷。

蘇軾隱藏於一片片烏雲之中卻能像月亮一般等待雲開。黨爭的得失對蘇軾來說從不算什麼大事,他真正關心的是天下黎民的安危,江山社稷的安穩。

為了理想,為了追尋那光和熱,寧肯化作一隻蛾子衝過去,灰飛又何妨?不過是人間夢一場,一尊還酹江月罷了。

空夕陽,論理證釋然

月落於觜參之間,空明而清澈,那月光在普天下釋然綻放。

東坡最終的歸宿成了海南,這早就已然成為其可預見的必然。但蘇軾的生命不會只存活於一條深幽的籬徑。前半生他遵從儒家“學而優則仕”的'真理在朝為官,現在看來恍如隔世,放下成了最好的解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以想見鬢角斑白的老人,撫過鬍鬚嘴角浮過的那一絲淡笑。

我們不能選擇道路的方向,那麼為什麼不去看看沿途的花草呢?“人生有味是清歡,東流之水尚可西。”何必為年華之舊事神傷?世間的人常在尋一個安好永遠,卻鮮少發現,退一步,海闊天空。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閉目,聆聽,靜思,那一輪陰晴圓缺,早已長存我心。正如《蘇東坡傳》所言:“歲月失於道路,命運失於黨爭,生活寄於風雨,襟懷奉於蒼生,正是蘇軾大江東去、波瀾壯闊的一生。”——努力、拼搏、跌宕、厚重、安詳、從容。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6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蘇東坡

我曾聽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品過“一蓑煙雨任平生”,讀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東坡的畢生,縱使命途多舛,也無法阻擋他憂國憂民的腳步。

居廟堂之高

為官,他心繫黎民。

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內,蘇東坡用太后的恩寵,請求大量的撥款,實現了針對於全城的公共衛生方案,修整出了一個全新的杭州。

淡水資源在當時是極其重要的,它主要源於西湖,而西湖起著可以為百姓和稻田供水的作用。

可是後來,西湖就開始日漸縮小,湖面蔓草叢生,六井年久失修,蘇東坡也只好在“引湖水作六井”後,親自去拜謁當年參與過這項工程的和尚,聽取了他的意見,用陶瓦管代替竹管,上下用石板包圍,以防水管再次被破壞。一切都計劃好後,蘇東坡利用自己的權力派遣了一千個兵,結果很早竣工,工程也做得很好。

供水工程結束後,蘇東坡立即著手清除西湖中的`水草,他向太后請求撥一萬七千貫,又向朝廷上書。隨後,他將堆積如山的水草和淤泥用以建築湖上的長堤,這就是後來的“蘇堤”。

處江湖之遠

為民,他憂國憂君。縱使蘇東坡經歷過多次沉重的政治打擊,但他並沒有產生絲毫怨恨,只是身在野,心憂君。

紹聖三年,博羅大火全城付之一炬,地方官救濟無家可歸的百姓,臨時搭棚供他們居住,官家衙署全都焚燬,全需重建。蘇東坡擔憂官方搜刮民脂民膏,便建議程之才公正處理這件事。

蘇東坡站在惠州街上,看著百姓們一個個排著隊向當地政府繳納捐稅,心中不覺嚮往平等的生活。更有甚者,竟因政府自私自利,再加上為了自己的利益所著想,只收老百姓們的現金。

在豐收時節,谷價下跌,有許多農民拉著滿車的穀子,卻因政府需繳納的捐稅按糧價高時計算和谷價的下跌,只能在低價市場出售。

蘇東坡憑藉與程之才的交情寫了一封長信,信中揭發衙署積弊,向農民純然勒索。他又請程之才和稅吏、運輸官舉行會議,將他們說服並建議以當前谷價徵稅。數月後,他在聽說三位官員已決定向朝廷呈請後欣喜至極。

蘇東坡在朝不被奸邪小人所左右,勇於發表自己的政見,因指出王安石變法對老百姓的迫害,家破人亡。在野,一貶再貶,仍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為老百姓謀福利,為自己謀求詩意的生活,被貶廣州。

無論在朝還是在野,蘇東坡都隨心所欲,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所謂的“至情至性”。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7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採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度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並體現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讚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讚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歡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於文學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乎肺腑的"真純"。

現在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風波途中遇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怎能不意會——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不過現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

蘇東坡異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一樣千載有餘情!經萬古流不盡!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8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歷史在時光的沙漏中一點一點溜走,漸漸被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經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去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麼一個名字在浩瀚的歷史天空中響徹迴盪。往事如煙,似水流年,卻帶不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個為人所傳誦,為人所敬仰,為人所品味的名字——蘇軾。

蘇東坡永遠是一個謎。他是一個政治家,一個大文豪,一個月夜徘徊者。而這並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蘇東坡一生坎坷,縱然歷“烏臺詩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是何等灑脫。“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何等坦然。蘇東坡昂然挺立,捋須而笑,他的心靈完全向自然敞開,承受靈性的誘惑,以心靈的真實來體驗生命的過程。但正像林語堂稱其為樂天派一樣,似乎是沒有什麼是可以真正使蘇東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懼的,他敢於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於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於虎。”林語堂評價蘇東坡說:“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正是因為蘇東坡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詞奔放靈動,豪放不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背後,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對他情深厚重,妻子對他關愛有加。“十年生死兩茫茫”,悼念亡妻悽婉哀傷。他熱愛生活,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更是留下了“東坡肉”以傳後世。他的一生似一陣清風。

蘇東坡一生都追求著這樣的浩然正氣,他不偏執,不狹隘,在王安石一黨掌權時,在各地都積極推行新法時,蘇東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來指責新政,結果被貶謫;而在新法被全面廢除時,他依舊沒有嚴格執行,他留下了他認為對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貴所不容。但是一代大師終於還是走了,走在了北歸途中,但即是面對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來生。此心安處是吾鄉。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是的,蘇東坡為文人留下了千古標杆,他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靈魂。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9

如此喜歡東坡是因為他有趣的靈魂,笑對困境,正所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是一個讓我琢磨不透的人,他算的上是神,但也稱得上是常人,他的英文名字就如我的標題一樣,快樂的天才,他的一生並不平坦,但他都能以合適的心態面對,他能和村夫暢談,也能在朝廷出謀劃策,他曾與小妾歡度時光,也曾絕望的為自己準備過棺木,這都是他生活的體現,他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他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留下無數千古名篇,這樣才能被我們稱之為天才。

我最喜歡的就是他的'樸實,他可以融入人民初到黃州,蘇軾便脫去了文人的長袍方巾,穿上農人的芒鞋短褂。築水壩,建魚池,請教老農、餵養牲口……並在城東半坡上的一片地,建了一座“東坡雪堂”,化身“東坡居士”

我可能會把他的經歷帶入我的身上,遭遇誣陷、鋃鐺入獄、瀕臨殺頭、降職被貶、食不果腹,這一樁樁一件件如果接二連三地發生在我身上,我可能會愁得只剩下“愁”。並且這樣的事情不管發生在誰的身上,我都不相信他會一笑了之。蘇軾不是神,他也是人,自然也愁。比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他想到了當年周瑜的“雄姿英發”,再看看如今自己的“早生華髮”,悲從中來。可是很快,他便從老莊哲學中受到啟發,在憂愁中走了出來。

蘇軾愛吃創作了許多美食,到黃州時便作了一首《初來黃州》他自嘲一生都在為這張嘴而忙,沒想到老來犯了錯,險些虧了嘴。幸好,這黃州偏雖偏、窮雖窮,但是長江裡的鱸魚美、後山上的竹筍香啊。而且,他現在這個團練副使於國家沒有什麼幫助,卻要國家發工資來讓他買酒喝。那些想都不願再想遭遇,他卻可以這樣美滋滋地說出來,在我眼裡,蘇軾的“吃”和他的“詩”是一樣的,透著一股豪放。

蘇軾路遇常州決定拜訪王安石,時光流逝,王安石再也不是那個精明強幹的宰相了,反而更像是一個孤獨的老頭。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歷史性的會面,讓那些同時喜歡王安石又喜歡蘇軾的後人欣慰不已。蘇軾此次金陵之行一共待了有一個多月。兩位巨人一同遊金陵,一起賦詩唱和,王安石甚至還勸說蘇軾就在金陵安家得了,彼此還能做個鄰居。總的來說,這二人在金陵相處得很是融洽,儘管談話時彼此之間都有所保留。臨別之時,王安石親自來想送。最終,一段由政見不同而引發的恩怨已煙消雲散,留給後人的則是無盡的欣慰與感慨——真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啊!

回看蘇軾一生,正如林語堂所說: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學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0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後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著風景寫詩,寫完之後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裡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後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衝動、做事不經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裡面說過:“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後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即使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福籠罩。他有很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裡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很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後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為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我會很珍惜!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1

本書講述的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林語堂的這本《蘇東坡傳》與其說是對蘇東坡一生經歷的評述,不如說是對蘇東坡才華、品質、性情的歌頌。雖失了傳記的客觀,但使我們喜歡上這個人。全書讀下來,深盼能有這麼個朋友。說句不自量的話,雖然我與人家在層次上不止雲泥之別,但在風格上,我也是這一類的。

蘇東坡的才華令人欽佩,公心令人敬仰,但能讓人親近的是性情。他對一切都好奇,對一切都喜愛,在什麼環境下都能自得其樂,跟什麼人都能成為至交。雖然以前就知道蘇東坡善於苦中作樂,但讀到他以老邁之軀被貶海南,沒有米飯,沒有房子時仍然不禁慘然。雖然走過蘇堤,但讀到他親自畫圖設計水道,設立中國第一所公立醫院,仍然再次肅然。

我想,他大概是個存在主義者,他眼裡的世界沒有高下之別,只有體驗、趣味。他愛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詩文、工程、種田、煮飯……,也關心這世上的每一個人。他比杜甫更活潑有趣,比李白更悲天憫人,比張岱更善於在粗糙的生活中發現精緻。

然而,整本書讀下來,最令我震驚而久久無法平靜的是這段並不起眼的話:

“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麼奇特難言的驚險變化,所以女人只要聰明解事,規矩正常,由她身上時時使男人聯想到美麗、健康、善良,也就足夠了。男人的頭腦會馳騁於諸多方面,凝注新的事物情況,為千千萬萬的念頭想法而難得清閒,時而欣喜雀躍,時而隱憂劇痛,因此覺得女人的寧靜穩定,反倒能使人生在滔滔歲月之中進展執行而不息,感到納悶難解。”

林語堂寫這段話時只是在講到蘇夫人時感慨一下蘇東坡本人的困惑,他本意並沒有任何討論男權主義、女權主義的意思,放到蘇東坡那個時代,能注意到女性的.美麗健康善良寧靜沉穩對詩人的影響,已經是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了。蘇東坡晚年甚至是和侍妾朝雲共同修道,而不是朝雲服侍他修道。

然而,然而,男人有風雲變幻、奇特驚險的人生,他探尋自己的潛能,磨練自己的心性,發現生活的樂趣,在人生的長河裡逐浪,那女人呢?女人的風雲在哪裡?女人的奇特在哪裡?女人的長河在哪裡?難道女人只能是美麗的、健康的、善良的、寧靜的、沉穩的——添香紅袖?

人啊,無論男女、美醜、賢愚,總該有自己的風雲際會,有自己的馳騁凝注。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可以體驗的樂趣,還有很多很多。性別、金錢、世俗眼光、相貌、身份、年齡……這都算個什麼事兒?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2

“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蘇軾用他豪放的筆墨揮灑著,用詩句詮釋著自己的人生。而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更是如一顆閃亮的明星,在中國文學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

讀完《蘇東坡傳》,我依舊感嘆著這位大文豪坎坷曲折的人生歷程,可又為他在苦難中豁達大度而感到敬佩。他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朝代的忠臣,老百姓的摯友。

蘇軾多次被貶官謫遷,他豁達、樂觀,無時無刻關心百姓,為百姓著想。記憶最深的一次是蘇軾任杭州通判,西湖本身的詩情畫意,讓蘇軾的詩意大發,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讓人回味無窮。他為百姓做過很多事情,曾經立過一家公立醫院,在三年內治療了一千個病人,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解決杭州居民用水的大問題,因為沿海的長牆常年未修,因此有許多淤泥,運河河床的疏浚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蘇軾根據潮汐來控制水,通過自然環境將水過濾,並開通了一條新運河與西湖相通,他還解決供水問題,選擇用黏性大的膠泥燒成陶瓦管子來代替大竹管,使杭州家家都有西湖的淡水喝。我不禁感嘆蘇軾的聰明才智,也為他有這份關心百姓的用心而感到驕傲,在滿是淤泥的官場中,他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做一個為百姓做事,不貪汙錢財,人人道好的良官,讓我更為敬佩。“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戰士”,正是蘇軾的代言詞。

但在生活中,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不忮不求,純然隨心。元豐四年,蘇東坡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裡工作,自稱“東坡居士”。“身著紫袍,頭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最樸實的平民形象,為他添了幾分淳樸和自然。那時候的他,或許是最卸下包袱的時候吧,他種的地上冒出針尖般的綠苗時,他會歡喜得像個孩子般跳起來。他看稻莖立得挺直,在微風中搖曳,或是望著沾滿露滴的莖在月光之下閃動,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滿足。那份自得,是在這個亂世中少有的吧,也因為他的灑脫,才讓後人銘記。

我欣賞蘇東坡,因為他有“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豪邁氣概,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真摯情感,有“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曠爽朗,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壯志躊躇。他的筆墨,有對這個世間的感嘆,更多的表現了他善良的心理,和對人生的豁達。在《蘇東坡傳》中,雖沒有花很多筆墨寫他的詩詞,可通過平常的小事,描繪出的`他如同一個孩童,對世事的樂觀,保持內心的天真,發自內心的快樂和誠懇。

林語堂先生在原序中有這樣一句評價“蘇東坡的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是的!他以他的本性照亮了我,在成長的道路上給我鼓勵,在給予我詩詞享受的同時,帶給我的更多的豁達開朗的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duhougan/j4go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