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關於找規律説課稿彙編6篇

關於找規律説課稿彙編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找規律説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找規律説課稿彙編6篇

找規律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江蘇教育出版社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頁的例題,以及相關的練習題。

 2、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化數領域的部分。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過直觀、簡單的找規律方面的內容,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出現在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其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學習這樣的內容,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為了做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瞭解規律,初步建立規律的概念。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與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6、教具準備

教具:主題掛圖、教學課件

學具:每位學生準備小棒和石子。

二、説教法

1、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2、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法、遊戲法、動手操作、引探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找出規律。

 四、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遊戲好嗎?遊戲名字叫猜一猜,請看:

1、出示:

你們猜一猜,下一個氣球是什麼顏色?

2、出示:

請你們猜一猜,中間應該擺上什麼水果才能使它們的排列有順序,且更美呢?

師:你們真棒!能準確地猜出問題的答案。誰來説説,你們剛才在猜的過程中,是根據找什麼而猜出來的呢?

生:找規律。

師:對!你們找到了它們的排列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師: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規律,就能解決很多疑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排列規律。

(設計理念:以遊戲猜一猜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在感知規律的基礎上揭示課題,既與本課的學習內容相聯繫,又能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慾望)

(二)創設情景、認識規律

出示教學主題圖:小兔樂園

師: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一下:小兔樂園!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師:請你們把在小兔樂園裏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組裏的同學説説。

2、觀察數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行物體有多少個,它們的排列有什麼特點?

教師依次提出教科書上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按三部分分別數一數,分別得出兩種物體的個數,然後按問題順序,根據學生數的結果,分別板書三行,顯現出各是多少。

3、比較發現

(1)師:比較每行兩種物體,你能發現什麼規律?先和你的同桌説説。

(2)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發現了什麼規律,教師幫助學生把話説通順,清楚。

4、歸納規律

(1)師: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從、我們發現小兔樂園的情景中有怎樣的規律?

(2)學生歸納規律。(板書略)

(設計理念: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信息資源,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景,引導學生主動觀察,通過數一數,比一比,説一説,小組交流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規律,尋找規律)

(三)理解規律

擺一擺,比一比,誰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1)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用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間擺一個石子。數數小棒的根數和石子的個數,看看有什麼發現?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同桌,並與前面發現的'規律比一比,一樣嗎?

(2)組織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新知再現,對新知起到檢查、鞏固、提高的作用,對規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四)實際舉例,體驗規律美

1、生活處處有規律

師: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仔細想想,先跟同學説一説,再告訴全班同學。

2、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

展示生活中規律美的畫面

(設計理念: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為了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

1、小明放學回家經過一段馬路,他發現馬路的一邊有10根電線杆,且還發現每兩根電線杆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你能幫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廣告牌嗎?

2、河壩的一邊了7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3、沿圓形池塘的一週栽了2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設計理念:前兩題是基礎鞏固題,最後一題是拓展延伸題。這樣的設計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對所學知識起到檢查、鞏固的作用,同時也發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創造規律

同學們可真行!能夠找到了規律,還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現在老師考考你們:誰能以我們班的一部分男同學和一部分女同學進行排列,並使他們排列有規律可尋?

(設計理念:運用現在的學習資源,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七)總結歸納

師:你能告訴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學生舉手發言)在生活中,在數學王國裏,還有更奇妙的規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學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定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設計理念:這樣的總結,既歸納了本課時的學習內容,又能激起學生不斷探索知識的決心和慾望)

附板書設計

找規律

圖片手帕910夾子

主題圖片蘑菇78兔子

籬笆1213木樁

圖片

兩種物體間隔着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物體個數比中間的多1,或者説排在中間的物體的個數比兩端的少1。

(設計理念:這樣的板書既突出教學重點,又簡單明瞭,便於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找規律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第八單元《給圖形找規律》。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

二、指導思想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只有構建具有創新學習要求的課堂教學策略 ,規範數學教學過程,才能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落到實處。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特爾指出: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解釋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稱之為再創造的方法。在這裏充分強調了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由學生把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通過自主活動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設計組織好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給學生。 因此我在設計這堂課時,採用了我們學校提出的自主參與式創新性學習教學模式。

三、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誘發學習慾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藴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自主活動、探究問題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質疑、達成共識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拓展應用、深化理解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屬於學生的,倘若不屬於學生,課堂與老師則沒有了存在的價值。為此在課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而是老師服務於學生的學,讓老師的行為取決於學生學習的需要。

(二)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

國小生在他們身體迅速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的。愛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應該説,沒有孩子們的活動,就不可能邁出創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的調動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比如,我在執教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有規律的塗色,讓學生觀察周圍,小組討論,努力的體現以上的教學策略。

(三)和諧、民主、寬鬆、活躍的課堂氛圍。

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關係和諧;營造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境互動的教學情境;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與自由度,錯了允許重答,不完整允許補充,沒想好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學生思維被激活,情感被撩起來,靈氣得以釋放。

(四)、營造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局面。

十個指頭不一樣齊,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情意因素千差萬別,教師無法完全把握每個學生瞬息變幻的外在、內在的狀態。為此我不單純從表現效果出發來設計教學,而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要求來設計教學,引導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要求結合起來,實現師生心往一處想,學生各自勁往需要處使,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自己的智慧,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單為教而教,而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但現在想來,在執教的過程中仍然出現了許多缺憾和不足。

1、 在有規律塗色展示時,我應該讓學生到投影前面去指着圖片説。

2、 在最後的有規律串氣球的活動中,我應該把要求更進一步強調,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注重了操作活動而把氣球串成了一堆的情況。

3、 智慧寶塔的第四層我設計的是一道發散性的題目:1個紅珠子,1個綠珠子,1個紅珠子,2個綠珠子。

1個紅珠子,3個綠珠子,讓學生想接下去應該怎麼串。因為時間關係,沒來得及出示就進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當作一個思考題出示,可能會更好。

找規律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説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説重點活動的重點:

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説難點活動的難點:

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説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説説、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説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説説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找規律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意圖:

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上的延續學習。一年級下學期以簡單的週期排列為主,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則以圖形中的循環排列規律為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二、教學策略

設計理念:

在變化無窮的課堂裏,到處充滿着課改的氣息,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性的灌輸,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動手、動腦,使學生主動發展。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學情分析:

鑑於學生對週期排列規律的瞭解,我充分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圖形循環的規律。

教學方法:

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徵。

我用遊戲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説學法: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

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裏找到自信。

三、教學程序

1、遊戲激趣、回顧舊知

回顧舊知,感受生活中的規律,便於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延續學習。

2、遊戲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

新課開始,我就以學生們喜愛的`小動物引入,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排列順序,並讓學生進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進入學習境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利於大面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注意狀態等,使教師的授課能象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這些圖案都是內容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使學生在“玩中學”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心理去獲取知識,讓他們儘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出示小東家牆面、地面問題,這一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使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提示規律。

4、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我為學生營造了大膽發揮想象,大膽創造設計的氛圍。

我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設計出不同的循環排列規律。

5、反覆實踐、鞏固新知

“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慾望。

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轉盤遊戲。設計有趣、形式多樣的活動,效果絕對是事半功倍的。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課雖盡,味猶存。

找規律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 49頁的內容。本課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習時,已經結合有關學習內容,探索過一些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簡單規律的經驗。而本課主要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例題呈現的是兔子樂園中的情景,讓學生分別觀察、分析兩種事物之間排列的規律及個數的關係,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並通過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試一試部分又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自我探索的時間,把操作學習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去尋找其中的規律。想一想部分,重在將今天學習的找規律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與生活中的例子相結合,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認識更加的清晰和形象。更能較好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並初步體會和認識一一間隔排列中的兩種物體數量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3.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一一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並理解“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相同,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中間物體比兩端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説教法: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設計上,留意重點內容的處理,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我主要是結合遊戲教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教法,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輕鬆又能充分感受到規律在遊戲中的體現。

説學法:

本課中我指導學生採用了觀察、分析、操作、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可以運用這些學法學習其他類似的數學內容,使學生有法在手,樂於自學。

説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1、 遊戲激趣,初感規律

2、 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 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4、 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一、 遊戲激趣,初感規律

在課始,我沒有創設複雜的情境,而是通過我畫你猜的遊戲,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該畫什麼?學生在老師畫出的圖形的排列中感受到排列是有規律的,使學生初步體會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為研究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也為後面探究規律留出了時間。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出事小兔樂園情境圖,讓學生分別觀察情境圖中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的排列有什麼特點?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規律: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排在兩端的物體的個數比另一種物體的個數多1。接着又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和圓片,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一間隔排列” 中的規律,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去“找規律”,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最後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用一個對着一個的方法尋找規律,抓住了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數量之間關係的本質,還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操作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通過追問:一一間着擺,還可怎樣擺也只要4根小棒和4個圓片。這是對規律的拓展,讓學生抓住現象中的本質及聯繫,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排律現象中存在的規律。整個探索活動培養了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比較的能力。

三、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首先讓學生自己説説生活中有哪些這樣的排列現象。接着就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題目。目的是鞏固所學規律,能聯繫實際應用規律,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玩排隊的遊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欣賞數學,激發學好數學的慾望。

四、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裏面的那種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找規律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聽了一上午的課,大家一定很辛苦吧?而為了準備這次的課,我們四個和主管領導們也一點也不輕鬆。“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本學期剛剛提出的,並且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實施起來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儘管這段時間一直在進行着努力的鑽研,但還是有很多迷茫之處,所以這次所呈現出的這節課一定會有許多的問題和爭議,我個人認為把它看成研討課,或者説是探路課是非常合適的,就是通過各位同仁對我的這節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剖析,提出完善和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實踐和摸索,從而形成路子和模式。如果能這樣我的這節課也算髮揮了其應有的價值,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所飽受的精神折磨也才略微顯得有一點意義。

下面就《找規律》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環節和設計意圖,以及上完課後的一點個人感悟向各位同仁作以簡要説明。《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的一部分內容,以從形象的圖形排列,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為內容。今天我所講的是《找規律》這一知識體系的起始內容,主要為直觀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變化規律。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和現象比比皆是,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然而如何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領悟“規律”的內涵,卻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新起點。為了讓學生不僅學到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還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採用直觀演示、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嘗試練習等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觀察探索、操作遊戲的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教學中主要通過四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第一環節:恰當導入,明確問題

立足與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首先通過拍手跺腳遊戲放鬆學生心情,並讓學生在遊戲中初步感受到規律的存在,然後以談話的形式告訴學生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按一定的順序重複出現的現象和事物,並交代這就是規律,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並激起學生尋找規律的強烈慾望,從而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以學為主,解決問題

首先,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先初步感受到物品的排放是有規律的,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具體找出每種物品的排列規律,然後運用所找到的規律解決問題,完成例1的教學任務。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還較差,試講時採取了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彩旗、小花和燈籠的排列規律的方法,結果學生感到無從下手,甚至偏離本課主題,還有的學生髮現了規律卻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所以今天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採取了教師先引導學生弄清其中之一的彩旗的規律,使學生明確了找規律和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的方法後,再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去發現另外兩種物品的排列規律這一撫放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掌握了尋找規律的方法,並能應用找到的規律解決問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來看比完全放手的效果要好。接着通過讓學生藉助學具擺一擺的方式,自主完成例2的教學內容,並通過讓學生從老師準備的不同顏色的圖形中,選出正確的圖形,強化了“在找規律時,不但要考慮圖形的形狀,還要注意它的顏色”這一重要知識點。體現以學為主,先學後教的理念,在學生試做,教師講評點撥中深化尋找規律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裏我想説明一下,各位老師在聽課過程中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讓學生交流時是按的順序進行的,我班呢是根據學生情況按組長是1號,中等不愛發言的是2號,較差的學生是3號,中上比較活躍的是4號這樣的規律為學生編號的,按號交流可以有效的避免個別學生遊離與合作學習之外,迫使人人蔘與到學習中,另外讓2、3號先交流,就是鍛鍊不愛發言的同學開口説話,強迫學困生去動腦思考,也為了克服學困生只是聽眾這一小組合作學習的通病,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第三個環節:當堂檢測,點撥達標

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冊上的選一選的練習,教師對各組組長的習題進行批閲,再由組長批組員的習題,然後讓各組的小組長幫助有錯題的組員,分析錯題原因,指導其改正錯誤,對依然有困難的同學,教師再進行點撥,以兵教兵的方式,體現了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的原則,進一步凸顯了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這一組基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並通過組長彙報學生做題的準確率,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通過找一找、猜一猜、改一改這三組練習,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傾聽他人回答,教師點撥訂正的過程中及時修正自己知識掌握上的偏差,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也使教師瞭解學生對知識的達標情況。經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又進行了説一説、看一看這兩組提高拓展練習,力求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受到規律的美,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個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讓學生回顧自己一節課裏在(你説了嗎?你會了嗎?你開心嗎?)這三個層面的表現,強化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完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實整節課我都特別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通過對個人表現好的獎勵小標誌,對小組表現好的畫笑臉,對小組長表現好授予優秀小組長稱號的方式,全方位的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並通過總結引導,將課堂內容無形中延伸到課外,力求做到課已完,意未盡,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

教學始終都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雖然我竭盡所能,但由於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為我本人在此山中,所以不能更清楚的認識不足,還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以幫助我不斷改進提高。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zvew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