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典詩詞鑑賞 >詩詞集 >

李白的詠月詩《雨後望月》賞析

李白的詠月詩《雨後望月》賞析

《雨後望月》

李白的詠月詩《雨後望月》賞析

唐•李白

四郊陰靄散,開户半蟾生。

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

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賞析】

雨後,整個大自然都煥然一新,月亮在萬里無雲的天際就顯得格外清朗。“四郊陰靄散,開户半蟾生”,詩人所見的是半輪彎月,一個“生”字,形象地刻畫出月亮緩緩而升起的過程。“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兩句,緊扣“望”字,從廣闊的背景下來寫月夜所見。月光如霜,灑滿人間,長江如練,分外壯觀。

“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兩句寫月亮由初升到高懸天際的動態。月亮剛從山頂升起來時,掛在山頂,好似山的眼睛,潔白而明亮;月亮升到高空時,月影投射在海上,好像大海之心,十分明淨。這兩句分別以“山眼”、“海心”來喻月亮,比喻非常新穎別緻而富有生趣。寫初升月亮言“白”,突出月光之柔和;寫高懸月言“明”,則突出月光之透亮,這一“白”一“明”極其準確地描摹出月光在不同時刻的特點。當然,對於這兩句,也有人解作“在它初升時山中泉眼透白,當它升高時海水透出明光”,把“山眼”解作山中泉眼,太過寫實,且毫無特色,不符合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

如此美好的月亮引起作者的無限愛憐,“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他對照月亮一直吟詩讚頌到天亮。

擴展閲讀:李白的詩詞風格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説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説“樑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擴展閲讀:李白的代表作品

《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是否有詞的創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論,但是今傳為李白詞的作品,若不論其真偽及是否可歸入詞體,約有20餘首,如《菩薩蠻》《憶秦娥》等。

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一地位猶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中的地位,作為一種“不可企及”的規範,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偶像。李白在詞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詞的創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貢獻。

實際上,從唐末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一句。其作為文學的第一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經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如果評選天下第一詞人,李白無疑將以全票當選“詞王”。

標籤: 賞析 望月 李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jingdianshi/shiciji/1vxw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