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有关校释的大全

《老子校释》補遺
  • 《老子校释》補遺

  • 版本補遺(一)道士索洞玄經寫本敦煌殘卷,見伯希和目錄二五八四號(神田喜一郎輯敦煌秘籍留真新編下冊)。(二)敦煌六朝寫本張道陵著老子想爾注殘卷(見一九五六年香港印本老子想爾注校牋圖一至圖廿六,存河上本第三章“不見可欲”句下至第三十七章。內容與遂州龍興碑本略同,如第三章“不...
  • 21323
《老子校释》第六十四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四章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嚴可均曰:“其脆易破”,河上作“其膬”,王弼作“易泮”。羅振玉曰:“易泮”,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作“破”。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脆”作“毳”。謙之案:范本“脆”作“?”,“破”與傅本作“判”。范曰:“判,分也。王弼...
  • 9138
《老子校释》附錄老子韻例
  • 《老子校释》附錄老子韻例

  • 昔孔廣森作詩聲分例,其言曰:“今之詩主乎文,古詩主歌。歌有疾徐之節,清濁之和,或長言之,詠嘆之,絫數句而無以韻為;或繫音促節,至於句有韻,字有韻,而莫厭其多。”余以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學詩也。既曰詩,即必可以歌,可以誦;其疾徐之節,清濁之和,雖不必盡同於三百篇,而或韻或否,則固有合於詩之...
  • 6582
《老子校释》第三章
  • 《老子校释》第三章

  • 不上賢,使民不爭;嚴可均曰:各本“上”作“尚”。羅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寶”。謙之案:作“上”是也。“寶”字疑誤。“上”與“尚”同。淮南齊俗訓:“故老子曰‘不上賢’者,言不致魚於木,沉鳥於淵。”引亦作“上”,與景龍、敦煌、遂州諸本同。遂州“民”作“人”,下句同。不貴難得...
  • 22366
《老子校释》第四十九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九章

  •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謙之案:各本“無”下均有“常”字,敦煌本、顧歡本無。又北堂書鈔七引“姓”下無“心”字,御覽四百一引“姓”下有“之”字。案此言聖人不師心自用,唯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嚴可均曰:“得善...
  • 9544
《老子校释》第四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六章

  •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羅振玉曰:“糞”,敦煌本作“□”,乃“糞”之別構。謙之案:碑本同。又羅卷“戎”誤作“我”,羅失校。“糞”,傅本作“播”。畢沅曰:“‘糞’‘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種也。”疑老子此處或有播種之義。彭耜曰:“朱文公本‘糞’下有‘車’...
  • 3178
《老子校释》第二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三章

  •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囗終日。謙之案:“雨”下“不”字泐,當據他本補之。“希”,諸本並同,傅本作“稀”。“終”,傅、範並作“崇”。“飄風”上,王、傅、範本有“故”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景福、英倫諸本均無“故”字。又館本“驟”作“□”,範本作“暴”。馬敘倫曰:“崇...
  • 15677
《老子校释》第五章
  • 《老子校释》第五章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嚴可均曰:“□□”,別體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芻”之別構。謙之案:河上、王弼、傅、范並作“芻狗”。釋文、群書治要及遂州本“芻”作“?”。李文仲字鑑曰:“‘芻’,說文:‘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 4770
《老子校释》第七十七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七章

  • 天之道,其猶張弓!嚴可均曰:“張弓”,御注、河上作“張弓乎”,王弼作“張弓與”。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與”字。御注、景福、敦煌庚本“與”作“乎”。謙之案:遂州、嚴本亦無“與”字。傅、范本“弓”下作“者歟”。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柰卷、高翿、顧、彭並作“...
  • 26365
《老子校释》第四十五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五章

  • 大成若?,其用不弊。謙之案:“?”,各本作“缺”,意林卷一引經及河上公注均作“鈌”,宋刊河上本作“?”。馬敘倫曰:“‘鈌’‘?’並‘缺’之訛,六朝俗書‘缶’旁與‘垂’旁往往相亂。‘缶’寫成‘□’,因復誤為‘金’也。”“弊”字,傅奕、彭、趙及韓詩外傳九均作“敝”。韻會小補曰...
  • 28938
《老子校释》第三十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章

  •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嚴可均曰:“以道作”,各本作“以道佐”。羅振玉曰:景福本無“者”字,“強”下有“於”字。敦煌本“強”作“強”,下亦有“於”字。馬敘倫曰:譣弼注曰:“尚不可以兵強於天下。”則王本亦有“於”字。東條一堂曰:按臣軌守道篇引“強”字下,有“於”字,與王注...
  • 8698
《老子校释》第七十九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九章

  •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謙之案:廣明本“和”作“知”,彭本“怨”下有“者”字。葉夢得本無“必”字。文子微明篇引上二句同,第三句作“奈何其為不善也”,文意同。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於人。嚴可均曰:“不責於人”,御注作“而不責於民”,河上、王弼有“而”字。羅振玉曰:景龍本、...
  • 27561
《老子校释》第五十九章
  • 《老子校释》第五十九章

  • 治人事天,莫若嗇。魏稼孫曰:“治人事天”,御注“人”作“民”。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嗇”作“式”,“式”為“嗇”之借字。謙之案:邢玄“人”亦作“民”。“若”字,嚴、顧、彭、趙作“如”,釋文出“如”字。“嗇”,敦、遂二本及趙志堅本作“式”,作“式”是也。顧本成疏:“‘天’...
  • 7782
《老子校释》第七十八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八章

  •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嚴可均曰:“天下柔弱莫過於水”,王弼作“天下莫柔弱於水”。御注、王弼“強”下有“者”字,“先”作“勝”。河上亦有“者”字,作“莫之能勝”,高翿作“莫之能爽”。羅振玉曰:釋文:“河上本作‘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御注、敦煌辛本、景福諸...
  • 2673
校释的意思和解释是什么
《老子校释》第二十七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七章

  • 善行,無轍跡;羅振玉曰:景福本“行”下有“者”字,“善言”、“善教”、“善閉”、“善結”下並同。廣明本同。謙之案:室町本亦同。嚴可均曰:“轍跡”,河上作“徹跡”,王弼作“徹跡”。梁簡文云:“應‘車'邊,今作‘彳'邊者,古字少也。”吳雲曰:“轍”,傅本作“徹”。盧氏抱經釋文考異...
  • 15105
《老子校释》第四章
  • 《老子校释》第四章

  •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謙之案:“沖”,傅奕本作“盅”,“盅”即“沖”之古文。說文皿部:“盅,器虛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郭忠恕汗簡(上之二)“沖”字,引古老子作□。畢沅曰:“說文解字引本書作‘盅’,諸本皆作‘沖’,淮南子亦作‘沖’,並非是。”蓋器中之虛曰盅,盅則容物,故莊子應帝...
  • 19108
《老子校释》第二十四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四章

  • 企者不立,嚴可均曰:禦注、河上作“跂者不立”,王弼作“企者不立”。羅振玉曰:“企”,釋文:“河上作‘豉'。”案“豉”殆“跂”字之訛。禦注、廣明二本亦作“跂”。廣明本此上有“喘者不久”句。吳雲二百蘭亭齋金石記校廣明本云:諸本皆無“喘者不久”四字。魏稼孫曰:此幢存字無幾...
  • 8063
《老子校释》第七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六章

  • 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嚴可均曰:“人生之”,?本作“人之生也”,高翿作“民之生也”。“其死”,各本作“其死也”。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兩“也”字,下二句同。敦煌辛本“堅”作“剛”。謙之案:諸河、王本、傅本均有兩“也”字。范本同,但“堅強”作“剛彊”。說苑敬慎篇...
  • 15466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

  •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玉篇:“卅,先闔切,三十也。”又“輻”字,疑本或作“輹”。易小畜“輿,脫輻”,釋文:“‘輻',本...
  • 9924
《老子校释》第六章
  • 《老子校释》第六章

  •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云:‘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蓼莪篇、四月篇並云:“民莫不穀。”毛傳並云:“穀,養也。”“穀”亦通作“谷”。爾雅釋...
  • 11718
《老子校释》第七十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章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謙之案:“天下”二句,嚴本“天”上有“而”字。傅、范本作“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二句同。文子精誠篇作“事有本”,微明篇作“事有君”,所引分歧。傅、范“君”作“主”。范云:“‘主’字從古本。”...
  • 15579
《老子校释》第六十二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二章

  • 道者,萬物之奧。謙之案:羅卷、范本同上。彭、傅本下有“也”字,後漢書馮衍傳注引亦有“也”字。“奧”字,說文:“□,宛也,室之西南隅。”夏竦古文四聲韻卷四出“奧”、“懊”、“墺”、“隩”四字,下三字均引古老子,惟“奧”字下無,疑古本“奧”字有偏旁。書堯典“厥民隩”,司馬遷作...
  • 16002
《老子校释》第五十七章
  • 《老子校释》第五十七章

  • 以正治國,嚴可均曰:“以正”,御注作“以政”。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作“政”。謙之案:傅奕、邢玄、磻溪與文子上禮篇引均作“政”。柰卷作“以正之國”,顧歡作“以正理國”,河上公、王弼同此石。尹文子大道下引老子曰:“以政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顧本成疏...
  • 4727
《老子校释》第四十二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二章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謙之案:淮南子天文訓:“道日規,始於一。”王念孫曰:“‘日規’二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此因上文‘故曰規生矩殺’而誤衍也。宋書律書作‘道始於一’,無‘日規’二字。”今案王說是也。淮南義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萬物生...
  • 2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