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有关第三十一章的大全

《老子校释》第三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一章

  •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嚴可均曰:河上無“者”字。“不祥之器”,大典無“之器”二字。謙之案:“佳”字,傅奕本作“美”,室町本作“飾”,史記倉公傳引作“美好者不祥之器”,皆為望文生義。宋翔鳳曰:“‘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按‘佳兵'當是‘作兵'。大戴禮用兵篇曰:‘用兵者其由不祥乎!'又...
  • 21163
《老子校释》第五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五十三章

  •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丁仲祜曰:介,微也,一切經音義十五引易劉瓛注,列子楊朱篇“無介然之慮者”釋文。列子仲尼篇:“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宋林希逸曰:“介然之有,言一介可見之微也。”又介然,堅固貌,荀子修身篇“善在身,介...
  • 30637
《贞观政要》卷三 择官第七 凡十一章
  • 《贞观政要》卷三 择官第七 凡十一章

  •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於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於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
  • 24114
《老子校释》第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十三章

  •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嚴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下”,景福本作“寵為上,辱為下”。李道純曰:“寵為上,辱為下”,或雲“寵為下”,不合經義。俞...
  • 6883
《老子校释》第三十二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二章

  •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嚴可均曰:“樸雖小”,禦注作“撲”,王弼作“樸”。“天下不敢臣”,王弼作“天下莫能臣也”。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敦煌、英倫諸本“莫能”作“不敢”,景福本作“莫敢”,又均無“也”字。謙之案:道藏王本脫“樸雖小”三字。“天下不敢臣”,謂道尊,可名...
  • 11108
《老子校释》第五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五十一章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嚴可均曰:“是以万物”,御注作“是以聖人”。魏稼孫曰:“德畜之”,御注無“德”字。羅振玉曰:敦煌本無“莫不”二字,景福本無“而”字。武內義雄曰:敦本“勢”作“熱”,恐誤。謙之案:遂州本作“熟成之”,“熟”字亦誤。“畜之”...
  • 7889
三国演义第十章读后感
  • 三国演义第十章读后感

  •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第十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第十章读后感1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
  • 14701
《老子校释》第二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一章

  • 孔得之容,唯道是從。魏稼孫曰:“孔得”,禦注“得”作“德”。嚴可均曰:“是從”,大典作“之從”。謙之案:“唯”字,諸王本作“惟”,道藏王本作“唯”。孔,甚也。書“六府孔修”,史記作“甚修”。甚有盛義,孔德猶言盛德,此言盛德之容,惟道體之是從也。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
  • 27266
《老子校释》第七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三章

  •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嚴可均曰:“知此兩者”,河上、王弼無“知”字。“孰知其故”,此句下各本有“是以聖人猶難之”。羅振玉曰:景龍、御注、景福三本均作“知此兩者”,敦煌庚、壬二本作“常知此兩者”。“是以聖人猶難之”,景龍本、敦煌辛...
  • 24195
《老子校释》第三十九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九章

  •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謙之案:“寧”字,績語堂碑錄因避清帝諱改為“甯”,今據原碑文改正,下同。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嚴可均曰:“万物”,各本作“萬物”。羅振玉曰:敦煌戊本無此句。謙之案:景福本、范本“萬”亦作“万”。又陳碧虛曰:“嚴君平本無‘萬物得之...
  • 11332
《老子校释》第六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三章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謙之案:成玄英莊子逍遙遊篇疏、後漢書荀爽傳引首二句並同,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第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誤。知無知,即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之旨。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姚鼐曰:“大小多少”下有脫字,不可強解。謙之案:“大小多少”,即...
  • 9402
《老子校释》第三十四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四章

  • 大道汜,其可左右。嚴可均曰:“道汜”,禦注作“道泛”,河上作“道汜兮”。羅振玉曰:釋文:“本又作泛,周、張並同。”景龍、禦注、敦煌三本均無“兮”字。謙之案:“汜”字碑文不明,本作“泛”,或作“汜”。道藏王本作“泛”,注亦作“泛”;道藏張太守匯刻四家注引王注作“泛”。傅本作“...
  • 21045
《老子校释》第三十七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七章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嚴可均曰:“能守”,王弼“守”下或有“之”字。謙之案:傅、範本“侯王”作“王侯”,景福本“若”作“而”。“之”字,景龍、禦注、英倫、傅奕本均無,範本、室町本有。“無為而無不為”,即莊子天下篇所述關尹、老聃之道:“在己無居,形物自...
  • 12887
《老子校释》第七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一章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傅、范本同,唯無二“而”字,“也”作“矣”。文子符言篇引:“知不知,上也;不知知,病也。”李道純曰:“‘知不知上’,或云知不知,尚矣,非。”是以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嚴可均曰:“是以聖人不病”,御注作“...
  • 21428
《元史》卷三十一 本纪第三十一
  • 《元史》卷三十一 本纪第三十一

  • ◎明宗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成宗大德三年,命武宗抚军北边,帝以四年十一月壬子生。成宗崩,十一年,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于帝。武宗崩,仁宗立,延祐三年春,议建东宫,时丞相铁木迭而欲固位取宠,乃议立英宗为皇太子,又与...
  • 30312
《老子校释》第三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三章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謙之案:傅、範本首句起,每句末並有“也”字。范應元曰:“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並無‘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無‘也'字,則文意不足,今依古本。”案:範說非也。老子古本有詳略各本不同,此蓋由南北朝以來,河北與江南各地風俗言語之影響不同。顏...
  • 16718
《老子校释》第二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三章

  •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囗終日。謙之案:“雨”下“不”字泐,當據他本補之。“希”,諸本並同,傅本作“稀”。“終”,傅、範並作“崇”。“飄風”上,王、傅、範本有“故”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景福、英倫諸本均無“故”字。又館本“驟”作“□”,範本作“暴”。馬敘倫曰:“崇...
  • 15677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

  •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玉篇:“卅,先闔切,三十也。”又“輻”字,疑本或作“輹”。易小畜“輿,脫輻”,釋文:“‘輻',本...
  • 9924
《老子校释》第三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六章

  •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嚴可均曰:“翕之”,河上作“□之”,王弼作“□之”,簡文作“歙之”,又作“給”。“必故”,各本作“必固”,下三句皆然。謙之案:作“翕”是也。傅、範皆作“翕”。範曰:“翕,歛也,合也,聚也。王弼同古本。”是王本亦作“翕”,今本作“歙”。釋文出“將欲□”,知釋文所見...
  • 16646
《老子校释》第六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一章

  • 大國者下流,高亨曰:此句當作“治大國若居下流”,轉寫挩“治”字“若”字,而“居”字又訛為“者”字也。河上注:“治大國當如居下流。”是河上本原作“治大國若居下流”,其證一也。王注:“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故曰‘大國下流’也。”末句當作“故...
  • 24587
《老子校释》第八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八十一章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知”作“智”。武內義雄曰:“善者不辯”二句,敦、遂二本在“知者不博”二句之後。謙之案:嚴、顧二句與敦、遂本同。傅、范“善者不辯”二句“者”並作“言”。俞樾曰:按此當作“信者不美,美者不信”...
  • 19157
《老子校释》第四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三章

  •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羅振玉曰:敦煌本無“騁”字。彭耜曰:葉夢得無“騁”字,達真子“堅”作“剛”。謙之案:諸河、王本及傅本同此石。范本作“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並云:“淮南子有‘於’字,與古本合。”案淮南子原道、道應二篇今本引此均無“於”字,與范所見不同...
  • 12205
《宋史》卷三十一 本纪第三十一
  • 《宋史》卷三十一 本纪第三十一

  • 高宗八二十三年春正月癸卯,进韦渊太傅。己酉,复以李显忠为宁国军节度使。二月癸亥,幸玉津园,遂幸延祥观。庚午,脔虔州军贼黄明等八人于都市。辛未,改虔州为赣州。壬申,申严冒贯请举法。癸未,赏平赣盗功,以李耕为金州观察使,将士进秩、给赏有差。三月丙午,齐安郡王士〈亻褭〉薨于建州...
  • 27355
《老子校释》第三十五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五章

  • 執大象,天下往。謙之案:傅、範本“象”下有“者”字。禦注“象”作“□”。案“象”借為“像”,易系辭:“見乃謂之象。”“大象”即大像也。成玄英疏“大象,猶大道之法象”,是也。往而不害,安平太。嚴可均曰:“平太”,禦注、大典作“平泰”。謙之案:傅、範本、遂州本、邢玄、慶陽、...
  • 27531
《老子校释》第三十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章

  •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嚴可均曰:“以道作”,各本作“以道佐”。羅振玉曰:景福本無“者”字,“強”下有“於”字。敦煌本“強”作“強”,下亦有“於”字。馬敘倫曰:譣弼注曰:“尚不可以兵強於天下。”則王本亦有“於”字。東條一堂曰:按臣軌守道篇引“強”字下,有“於”字,與王注...
  • 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