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有关第十六章的大全

《老子校释》第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十六章

  •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說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此章“致虛極”,似有...
  • 16790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 ◎五行四○金从革,金性也。金失其性,则为变怪。旧说以僣咎、恒旸、诗妖、民讹、毛虫之孽,白眚、白祥之类皆属之金,今从之。建隆二年七月,晋州神山县北谷中有铁随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夹江县民王谊得黑石二,皆丹文,其一云"君王万岁",其二云"赵二十一帝...
  • 15598
《老子校释》第七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七十六章

  • 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嚴可均曰:“人生之”,?本作“人之生也”,高翿作“民之生也”。“其死”,各本作“其死也”。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兩“也”字,下二句同。敦煌辛本“堅”作“剛”。謙之案:諸河、王本、傅本均有兩“也”字。范本同,但“堅強”作“剛彊”。說苑敬慎篇...
  • 15466
《老子校释》第十章
  • 《老子校释》第十章

  •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嚴可均曰:“能無離”,傅奕及近刻王弼句末有“乎”字,下五句皆然。俞樾曰:河上公本無“乎”字,唐景龍碑亦無“乎”字,然淮南道應引老子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則古本固有“乎”字。謙之案:“乎”字系衍文。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敦煌乙、丙...
  • 16250
《老子校释》第六十八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八章

  • 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嚴可均曰:“古之善為士者”,各本無“古之”。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句首均有“古之”二字。武內義雄曰:敦、遂、景三本句首有“古之”二字,王弼本亦然。謙之案:諸王本均無“古之”二字,惟明和刻老子王注冠以考異云:“古本作‘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此蓋指...
  • 10833
《老子校释》第六十二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二章

  • 道者,萬物之奧。謙之案:羅卷、范本同上。彭、傅本下有“也”字,後漢書馮衍傳注引亦有“也”字。“奧”字,說文:“□,宛也,室之西南隅。”夏竦古文四聲韻卷四出“奧”、“懊”、“墺”、“隩”四字,下三字均引古老子,惟“奧”字下無,疑古本“奧”字有偏旁。書堯典“厥民隩”,司馬遷作...
  • 16002
《晋书》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 《晋书》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 ◎食货昔者先王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因三才以节其务,敬四序以成其业,观其谣俗而正其纪纲。勖农桑之本,通鱼盐之利,登良山而采符玉,泛瀛海而罩珠玑。日中为市,总天下之隶,先诸布帛,继以货泉,贸迁有无,各得其所。《周礼》,正月始和,乃布教于象魏。若乃一夫之士,十亩之宅,三日之徭,九均之赋...
  • 7691
《老子校释》第六章
  • 《老子校释》第六章

  •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云:‘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蓼莪篇、四月篇並云:“民莫不穀。”毛傳並云:“穀,養也。”“穀”亦通作“谷”。爾雅釋...
  • 11718
《老子校释》第四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四十六章

  •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羅振玉曰:“糞”,敦煌本作“□”,乃“糞”之別構。謙之案:碑本同。又羅卷“戎”誤作“我”,羅失校。“糞”,傅本作“播”。畢沅曰:“‘糞’‘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種也。”疑老子此處或有播種之義。彭耜曰:“朱文公本‘糞’下有‘車’...
  • 3178
《老子校释》第六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六章

  •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嚴可均曰:“百谷王”,各本“王”下有“者”字。“以其善下之”,河上無“其”字。謙之案:治要引無“者”字,御覽地部引有。又傅、趙本“之”下有“也”字,御覽地部、皇王部引同。唯地部引無“之”字,高翿本同。柰卷作“以其善下之故”...
  • 12839
《元史》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 《元史》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 ◎世祖十三二十七年春正月戊申,改大都路总管府为都总管府。庚戌,太白犯牛。改储偫提举司为军储所,秩从三品。以河东山西道宣慰使阿里火者为尚书右丞,宣慰使如故。癸丑,太阴犯井。敕从臣子弟入国子学。安南国王陈日烜遣其中大夫陈克用来贡方物。乙卯,造祀天幄殿。高丽国王王睶遣...
  • 21919
《老子校释》第六十五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五章

  •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人,將以愚之。嚴可均曰:“非以明人”,各本作“明民”。羅振玉曰:敦煌辛、壬本“之”均作“民”。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愚”作“娛”。謙之案:遂州、趙志堅本“明”亦作“人”,羅卷壬本“愚”作“遇”,又下“民”字重,考異未及。又強本成疏:“為道猶修道也。言...
  • 28701
《老子校释》第二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二十六章

  •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謙之案:皇侃論語學而義疏引作“重為輕根,靜為躁本”,“根”“本”對文、義亦優。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嚴可均曰:“是以君子”,河上、王弼作“是以聖人”謙之案:韓非解老作“君子”,磻溪、樓正、高翿、傅、範、王羲之本並同。高本漢本無“是以君子”四字。“...
  • 14278
《老子校释》第五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五十六章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謙之案:傅、范本“不言”、“不知”下並有“也”字。河上公、王弼諸本及理惑論、文選魏都賦、運命論兩注引均無二“也”字。輔行記三引同,惟“者”作“則”。莊子天道篇:“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北遊篇:“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皆本此,亦無“也”字。...
  • 2368
《贞观政要》卷六 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贞观政要》卷六 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
  • 30991
《明史》卷六十 志第三十六
  • 《明史》卷六十 志第三十六

  • ◎礼十四(凶礼三)谒祭陵庙忌辰受蕃国王讣奏仪为王公大臣举哀仪临王公大臣丧仪中宫为父祖丧仪遣使临吊仪遣使册赠王公大臣仪赐祭葬丧葬之制碑碣赐谥品官丧礼士庶人丧礼服纪谒祭陵庙洪武元年三月,遣官致祭仁祖陵,二年,加号英陵。礼部尚书崔亮请下太常行祭告礼。博士孙吾与言:“...
  • 16747
《老子校释》第六十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章

  • 治大國若亨小鮮。羅振玉曰:“亨”,王本作“烹”,與景福本同。釋文出“烹”,注:“不當加‘火’。”則王本原作“亨”,今改正。景龍本、敦煌本均作“亨”,御注本、敦煌庚本作“享”。又“鮮”,敦煌辛本作“腥”,注:“河上作‘鮮’。”謙之案:遂州本作“厚小腥”,“厚”字誤。范本作“亨...
  • 30680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及翻译
  •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及翻译

  •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也是对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宏篇巨作。它以诗化的语言阐释了深奥的道家哲学思想。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作者:李耳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 31120
《老子校释》第三十六章
  • 《老子校释》第三十六章

  •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嚴可均曰:“翕之”,河上作“□之”,王弼作“□之”,簡文作“歙之”,又作“給”。“必故”,各本作“必固”,下三句皆然。謙之案:作“翕”是也。傅、範皆作“翕”。範曰:“翕,歛也,合也,聚也。王弼同古本。”是王本亦作“翕”,今本作“歙”。釋文出“將欲□”,知釋文所見...
  • 16646
《老子校释》第六十九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九章

  •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羅振玉曰:“敢”字,敦煌壬本作“能”。謙之案:范本“兵”下有“者”字,傅、范本“言”下有“曰”字,遂州本“敢”下有“求”字。又焦竑曰:“‘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知“用兵”上應有“古”字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無兵...
  • 11585
《宋史》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 《宋史》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 神宗三三年春正月乙丑朔,以大行太皇太后在殡,不视朝。癸酉,升许州为颍昌府。丙子,降颍昌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戊寅,上太皇太后谥曰慈圣光献。戊子,诏审刑院、刑部断议官失入者,岁具数罚之。己丑,高丽国遣使来贡。白虹贯日。辛卯,于阗国大首领阿令颠颡温等来贡。癸巳,白虹贯日。二月...
  • 29263
《老子校释》第六十七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七章

  • 天下皆謂我大,不肖。嚴可均曰:“我大”,王弼作“我道大”。“不肖”,各本上有“似”字,下“故不肖”亦然。羅振玉曰:敦煌辛本“謂”作“以”。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無“道”字。“不肖”,敦煌辛本“肖”作“笑”,下二“肖”字同。義疏河上本作“肖”字。武內義...
  • 26024
《老子校释》第六十四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四章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嚴可均曰:“其脆易破”,河上作“其膬”,王弼作“易泮”。羅振玉曰:“易泮”,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作“破”。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脆”作“毳”。謙之案:范本“脆”作“?”,“破”與傅本作“判”。范曰:“判,分也。王弼...
  • 9138
《老子校释》第六十三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三章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謙之案:成玄英莊子逍遙遊篇疏、後漢書荀爽傳引首二句並同,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第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誤。知無知,即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之旨。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姚鼐曰:“大小多少”下有脫字,不可強解。謙之案:“大小多少”,即...
  • 9402
《老子校释》第六十一章
  • 《老子校释》第六十一章

  • 大國者下流,高亨曰:此句當作“治大國若居下流”,轉寫挩“治”字“若”字,而“居”字又訛為“者”字也。河上注:“治大國當如居下流。”是河上本原作“治大國若居下流”,其證一也。王注:“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故曰‘大國下流’也。”末句當作“故...
  • 2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