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说课稿 >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10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10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简析

本课讲述的是:作者深夜驱车回来,不小心碰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上的反光镜;作者在无人的情况下留下了有姓名和电话的纸条;事后,车主打电话向作者表示感谢,感谢作者留下了比金钱还重要的——诚实和信任;车主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作者通过这件事向学生提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诚实和信任无价。

文选取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以“诚实和信任”贯穿全文,全文语言朴实、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人物“诚实、信任”的美好品质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故“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是全文的中心,点睛之笔。

本文是以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相结合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横结合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一天深夜(深夜驱车→不小心碰坏反光镜→留纸条)→事隔三天(电话感谢→印在脑海里)

本课的类型属于阅读课文,根据现行的小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要借助学生在以前学习阅读课文中所学的把握关键、推测前因、想象情境等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这些方法,为今后学生会学习阅读课文、提前预习、课外阅读打下基础,扫除障碍。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能见度”、“环顾”、“歉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诚实、信任”的传统美德教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况下的语感能力。

4、学会抓住阅读重点的方法,培养读写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全篇课文教学活动预计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以检查预习情况来解决生字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正确朗读这三项学生学习本课的障碍;以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读写说结合、TT指导体制的方式完成1—3小节的教学,在“第一时间”第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优秀的“诚实和信任”品 质,为第二课时作好铺垫。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基本重点和难点是:

1、指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阅读的方法,培养读写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2、理解车主的话: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3、感情朗读“打电话”部分。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传统美德的事迹,特别是在现在高扬公民道德的大潮流中,更有许多实例。在教学中以列举实例、以读代讲、推测前因、续写下文、想象情境、填补空隙等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本文中心的理解。这样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又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使文道结合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三、教学过程(含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读写实践的经验结晶。读是语感训练的主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寻找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探写,写中求读,听、说、读、写拧为一体,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所以,在本课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读写结合”,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我把这一课时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即:引导→自学→反馈→整体升华

1、从整体朗读“打电话”部分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推测想象填补空缺。培养学生读说写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的课题是“诚实和信任”,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关键之处。在教学时,我紧扣“诚实和信任”,引导学生自己感知发现课文的重点(即课文的点睛之笔)。我首先以“那天作者留下了字条,会发生什么新情况呢?”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很积极、自觉地去朗读“打电话”部分。并提出朗读建议(投影仪打出):“请找出这段话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使学生在自主朗读过程中直奔主题——第10小节。接着,我又设计“假如你是车主,你怎么来说这句话?”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并提出学习建议(投影仪打出):

①分角色朗读讨论完成填空: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________,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②完成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先充分说明填空的理由再有感情地朗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而我认为: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读→研→写→说→评,更能准确地把握这一小节的语感基调,进而以“诚实、信任”的情感来朗读这一小节。

然后,我设计:“假如你是作者,在车主搁下电话后,心情怎样、心里怎么想的?”让学生依据全文推测想象情境,激发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小组和全班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诚实和信任”以及车主说的这句话的理解。

最后,授之以渔,小组学法。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机动):

自读→自写→讨论(品评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理由,听别人的见解,汲取好的意见和建议)→自改。

2、放手自主学习,培养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篇课文语言平实,脉络清楚,贴近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读3—9小节。并提出学习建议:能找出3—9小节中可以让我们填补的空隙吗?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阅读。

接着,我顺着学生找出的“填补空隙”,建议学生依据学习第10小节的体会,自学第3—9小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观察、调控各小组自学的进度。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还进一步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更深一步对“诚实和信任”切身体验,从而更好地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信息反馈,加强读写能力培养的内化。

在充分自学3—9小节的基础上,我让各小组推选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各自“打电话”部分的学习成果,其它小组学生和老师一起品评、提出合理的建议,学生再次进行自省修改,使之进一步巩固、强化、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4、多样化设计课后练习,适应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结构,让“诚实和信任”的美德在孩子的情感世界中得到升华。我设计了“课后练习超市”(投影仪打出),留给学生课后任选一题思考:

①这件事过后,你认为作者有没有偶然再次与小红车主人相遇的可能?如果有,你有兴趣写一写他们相遇的情况吗?

②这篇课文除了作者给小红车主人留下了“诚实和信任”,小红车主人有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如果你认为有,请写下来,建议:理由要充分。

③请你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搜集真实的“诚实和信任”的事例,选择其中一件事情的过程写下来。

④作者撞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后,如果不留纸条,会发生什么情况?

⑤生活中也有不诚实的.表现,你遇到过吗?也可以写出来?

⑥学后感受。

“课后练习超市”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和教育,让“诚实、信任”的美德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得到升华。

5、颁发雏鹰奖章,给学生以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这节课结束前,全班推选出这节课学习过程中“阅读雏鹰奖章”的获得者(含学生个人和小组),奖章由中队长颁发,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

四、阐述本课的“教学手段”

本课属于叙事性文章,内容贴近生活。国小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的方式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除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所讲的教学手段外,在学本课之前,公布了学习本课过程中开展“争雏鹰奖章”的活动,给学生以激励,对学生的学习以中肯的评价;在教第1—2小节时,将作者驱车行驶碰坏小红车反光镜的过程制成模拟图像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更易于把握课文内容;进行“电话感谢”部分教学时,采用电话实物演习,创设出模拟情境,使教学活动更贴近真实生活等。运用这些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学在乐中,学有所求,乐有所悟。

五、阐述本课时的“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但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指导,在教学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品评性学习。全教学过程一切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知情意发展趋势为导向,加以疏导。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进一步熟练掌握阅读的方法,生动活泼地去获取知识。

六、板书设计(机动)

诚实和信任

学习体会:自读→自写→讨论(品评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理由,听别人的见解,汲取好的意见和建议)→自改。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

2、如何直到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PPT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营造阅读期待。

课前3分钟长城简介视频观看(40分钟外)

1、引言:长城,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着千千万万中外游人,许多国际名人登临长城,留下了发自肺腑的誉美之词。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吧。

(课件)

2、师:读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最想说什么?

(生汇报)

同学们,带着你的骄傲,带着你的自豪,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打开书17课,默读课文,拿着笔在文中找出类似上面对长城的评价的句子。

二、默读课文,提炼研读专题。(探究点)

1、(生找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奇迹!)

(出示课件)

(板书:气魄雄伟)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2、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的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长城气魄雄伟这个特点呢?(出示课件)。大家可以先按照老师白板上的要求,先自己勾画,再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8分钟)

(教师指导)

3、学生汇报。

三、研读课文,探究“奇迹”

1、体会长城长,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可能汇报第一句也可能汇报第二句。)

情况A:

学生汇报第一句。

师:作者远看长城,长城像什么?

(一条长龙)

(出示课件)

远看,长城像长龙,长城真是长啊!(板书:远看长城长)

长龙一样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谁来说说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生:崇山峻岭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说课题

做为国小语文老师,我深知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国小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国小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国小高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而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经典诗文,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当然了开展经典诵读,更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

二、 说课题教学的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诗,因为古诗教学就是“三分悟,七分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入境入情,“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品位中升情。

三、 说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实施

1、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初始,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直接深入到学生内心,揭开朋友间的不忍离别之情。

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古诗的情境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导法。“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古人送别三部曲,既折柳、饮酒和唱诗。抓住“柳”字,让学生感受渭城柳色的.样子,来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接着围绕千古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中的饮不完的酒来表达两人的深厚友情。最后进行配乐朗读《阳关三叠》,进而师生同唱《阳关三叠》一曲。

3、引背。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诗、感悟、配乐朗读、想象等形式,再加上学生也掌握了一些读诗方法,平长仄短的规律,在一遍遍的诵读声中,在一次次的体验之际,不断诵读进而达到课堂上背会这首诗。

4、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教师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七色花》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九单元《想象和幻想》

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主要是要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做事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许多事。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七色花的神奇。

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助人乃快乐之本。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和幻想,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

情感价值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幻想象,引导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实现什么愿望。

三、说教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从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教法上运用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考虑到课文篇幅较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发挥想像,并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把练习写作集中起来,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指导。

五、说程序

我的教学流程是:谈话导入,直接揭题——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引导讲授——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拓展升华,指导写作——总结归纳提高。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国小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神话传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国小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法”等。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

上课前播放动画(幻灯出示),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主人翁盘古为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一理念,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出生字,然后多媒体第一页显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第二页显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第三页将生字带入词语再次开火车朗读。重点解释月字盘的字和什么有关。最后词语掌握了,进入课文。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幻灯出示):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不懂读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围绕中心,自读自悟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板书:创造前、怎么样创造、创造后。分布讨论: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混沌”一词,在学生回答不明确时,借助字典里的解释让学生选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混沌一片。上完第一自然段之后我导读引入问题:在这混沌之中,盘古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了。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指名来读。重点指导“抡起”和“猛劈”的语境,板书:抡起和猛劈。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

结束后我再次引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展开多媒体,学生读下半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一环节是本段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请学生来发现句子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第二步理解两个清的区别;第三步指导朗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师生配合,男女生合作、带动做朗读等等。在这天地分开之前,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是一片混沌,再次理解“混沌”一词。告诉学生今后遇到不懂的词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一段上完之后再全班齐读一遍。

最后指导生字,重点指导“创造”,我在黑板上范写,指导个别笔画,留五分钟给学生写字。

(四)细读品味,感悟精神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地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

第二步:体会“顶天蹬地”的顽强。

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幻灯出示)理解“顶天蹬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第三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琅琅的书声”,我将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幻灯出示),这段话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项目。

1、想象创编

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学到这儿,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写话:盘古的()变成了()的()。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思,通过读写结合,盘古的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3、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清感的渠道。

六、说板书设计

靳家彦说:“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突破了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

从这节课来看,导致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枷锁少了,或者说没有了,老师对学生没有过高的期望,也省掉了传统的讲方法、说套路、传技巧,一切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就像刘亦农老师说的,找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点,用毛老师的话说,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征,选择与之想适应的习作内容,这与“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了。

二、在作文指导上的突破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毛老师的现身说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其中,毛老师利用图片、激励的语言、作品的`欣赏、怀旧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在赋予美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回忆。

三、目标的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拘一格,形式灵活,让学生各有所得。这节课从练句到练段,从练段到写篇,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为学生写好各种体裁的文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储备好了感激的情怀,还有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评价的突破

xxxx年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幸福是什么》:毛老师的评价言简意赅,整堂课,毛老师就是一个热心的读者,一个热情的赞美者,一个高明的参谋。

作文教学强调“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体验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毛老师全做到了,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话题作文课。

值得探讨的一点是,最后一组图片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师生感到震撼,对“幸福”的理解也感到很沉重,而之前学生所感受的“幸福”只停留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或周边的人和事上,此时借助这组图片,来拓宽学生对“幸福”的内涵的延伸有无必要?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国小教师,马大龙。38岁、大专、小教中级。现任四年四班班主任。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它选自就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国小语文“注提”第八册第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腾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而在阅读中真正体会文章所孕育的能力还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不够明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雪中的主体行和创造行。因此,本课设计时我是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以学生雪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结构。

三维目标:

1、 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2、 培养学生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难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采取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得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已喜欢的原因。这时出示课件,按照顺序依次出示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画面,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谈出自己的见解。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自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小组中都,推荐都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三、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首先这儿生态环境好。

1、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2、这几天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3、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谷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丰富。

4、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叶繁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其次、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使学生做到三练: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分,旅游的地方及这个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

这时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这是继写解说词后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然后在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起盎然,积极参与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板书设计: 特点 表达方式

树大 茂盛 ;静态

鸟的天堂 枝 叶 根

(大榕树) 鸟多活跃 动态

声 色 动

关于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文本解读: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的主题。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课文通过一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理解一些关键词的含义,从而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就成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盲童安静谓为奇迹的经历所揭示的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的道理,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我采用情感体验,引发对盲人世界的感受——品读语言,触发对生命奇迹的感悟——拓展补充,点燃对关爱生命的感动——积累实践,延伸热爱生命的激情的教学步骤。本着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让学生采用朗读、勾画、批注、交流、填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抓住重点的句段,紧扣关键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读懂文本,再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小安静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在情感与人格上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感染。

四、教学安排:

本课我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二课时:精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我就对《触摸春天》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这节课我用四个环节完成: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境体验,引发对盲人的感受:

教学前,我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活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在课堂伊始,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扮演盲人的体验和感受,由此导入文本:

“同学们,有一个女孩,同样什么也看不见,但她却会做很多事。在这个春天,我们看见了春天的色彩,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也感受到了它们的气息。然而,盲童——安静也能和我们正常人一样,感受着春天的美丽。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17课,走进安静内心的世界,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盲人角色的情境体验,拉近了孩子们与小安静的距离,黑暗状态下的感同身受,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同情心。情感的充分调动,使教学一开展就能进入积极状态。〕

(二)品读语言,触发对生命奇迹的感悟:

品读语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我说:“同学们,安静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她着实地触摸到了春天,她心中的春天和我们一样丰富,她做到了一明眼人很难做到的事。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安静所创造的就是什么?”——学生不难找到是“奇迹”一词。

紧接着,课堂进入了品读语言的第一步:

1、自主读文,找“奇迹”

我给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让他们画出能体现“奇迹”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这一环节,抓住“奇迹”这一线索,“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的思路与层次随即一目了然。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直奔重点,简明有效。]

第二步

2、炼词品文,悟“奇迹”

学生在充分读文,讨论、交流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随机出示以下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们认真揣摩,体会“这真是一个奇迹!”的含义。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在指名朗读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有个学生回答:“因为她是一个盲童,却能在花丛中走的这么流畅,真是一个奇迹。

此时,我抓住“流畅”一词品文,让学生从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对花丛的熟悉程度足以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热爱之情。

句子二:“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理解这句话时,我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思考:睁着眼睛的蝴蝶怎样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有的学生说:我也捉过蝴蝶,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要捉住它的一刹那,它飞走了。我做了安静同样的动作,而且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都捉不到,安静却拢住了一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我说:是啊,真是一个奇迹,连作者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你从这个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惊讶?

此时,学生找到“竟然”一词,我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的理解,把“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同样能表达作者的惊讶。通过这个过程,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惊叹之情。

最后,我问同学们: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被一个盲童给抓住了?学生的回答中提到了“安静神奇的灵性”,我顺势引导学生从人身上的各种感官去思考,结合上下文,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个“神奇的灵性”。之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她可能利用嗅觉,在花香的引导下,拢住了蝴蝶;有的说:安静整天在花丛中穿梭,身上已经有了花的芬芳,所以蝴蝶没有意识到安静是一个人,以为是花仙子,有意落到安静手中的,安静身上这种特有的花香,就是她神奇的灵性。

瞧,这些孩子充满爱心和善良的想象,让我觉得自己的课堂也充满了教学的“奇迹”!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感悟安静内心的世界。同学们:一个整天在花丛中流连的孩子,是因为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儿。一个盲童也喜爱这里,说明她内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多姿多彩)安静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源于她热爱生活,所以创造了“奇迹”。

句子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我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1)安静能捉住那只蝴蝶,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奇迹,可为什么要放飞它?

(2)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为何仰起头来张望,她看见了什么,她用什么看见的?

我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以上问题,学生的回答,又一次让我“惊讶”了。学生说:安静惊讶自己拢住了一只活生生的小飞虫,她惊喜万分的同时,想到了那是一个小生命,安静热爱生命,所以,也尊重这个小生命,放飞了小飞虫。还有的.说:安静的生活中,不用眼睛也能看到的东西很多,她可以用嗅觉、触觉和心灵去看世界万物。她仰起头在想象着蝴蝶灿烂的笑容,想象着蝴蝶在空中快乐的飞舞。

最后,我引导学生了解到,用善良的心灵,安静似乎能“看见”世间的一切。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词句的咀嚼中,感悟到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这一环节,我把握住课文中最能体现安静内心的几个句子,从关键词语着手,通过对比、联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安静所创造的“奇迹”,感受安静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珍爱生命的善良心灵。“大音希声,大道无痕”,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孩子们的心灵与人格悄无声息地得到了熏陶。]

(三)拓展补充,感动生命可贵:

此时,我出示文中的一个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学生齐读。

接着我利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并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们是用心灵、用勤奋、用坚韧不屈的意志战胜了身残的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本环节我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

紧接着,我利用填空练习题,来点燃学生对关爱生命的感动之情。

------------------有生活的权利,他(她、它)在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前,我先出示几个范句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谁”可指人,也可指动物、植物,乃至世间万物生灵。

(课件出示):

(1)安静有生活的权利,她用乐观、善良的心灵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海伦凯勒有生活的权利,她用坚强的意志和好学的精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花有生活的权利,它用芬芳和绚丽的色彩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积累实践,延伸热爱生命的激情:

课下我给学生留下这样两个任务:

①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② 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的实践探索。〕

六、板书设计:

17 触 摸 春 天

奇迹

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

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我对《触摸春天》第二课时的说课设计,希望能得到在座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与肯定,谢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全文在平淡语言中蕴含着深挚透明的美。

二、学法和教法:

1、学法: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为了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我用到的是:读。

读:采用自由读,找朋友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去读的方法,比如在指导在每一个对话前加上合适的提示语,让学生带着不同的.心情去读。

2、教法: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采用了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准备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跃入学生脑间。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中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

3、想象鸟儿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活动。

4、学完故事,对鸟、树、伐木人等说说心里话,并试着写下来。

四、说重、难点:

为落实教学目标,实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设定这篇课文的重点:领悟小鸟的四次对话的不同心情,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的第三、四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动笔能力,略难,我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二)、四次读故事的开头,体会鸟儿与树的感情深厚。

1、抽生读,全班读

2、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什么时候?引出“天天”,再读开头。

3、体会“天天”的含义,再读。

4、想象读后画面。

(三)、用加提示语的方法体会童话中人物的心情,分角色读四次对话。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分别时鸟儿与大树的对话,抽生读。

3、,出示对话妙招,引导学生加上合适的心情,练习朗读。

4、引出鸟儿寻找大树的三次对话,引导学生加上合适的心情,小组合作分角色练习朗读。

5、小组展示、评价,小组再展示,再评价,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

6、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7、困难重重,鸟儿为什么还要去寻找大树朋友?(板书:珍惜友情,信守承诺)

(四)、读故事的最后三段。

1、全班读,质疑。

2、分析两个“看”,体会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3、再读。

(五)、小练笔:

1、读完这个故事,肯定有许多要说,你想对谁说?

2、学生写话,展示,评价。

六、说反思:

本节课整体构思比较合理,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用给提示语加心情的方法,体会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不同心理,分角色读好对话。最后三段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遗憾的是:童话中各个人物的对话,在加上合适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后,如果引导学生先会读,再小组合作练读,合作的效果就会出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shuokegao/4d014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