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说课稿 >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动物儿歌》

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国小教科书,二年级汉语下册第三课,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委员会中国小汉语教材编写组编写,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国小二年级学生使用,本教材在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法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就是,学生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能够听懂课文内容。认读本课词语,理解意思。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用朗读、启发、讨论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听说能力,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本课教学内容为中心,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划分如下: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读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图片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秉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朗读、讲授、启发式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比较低,二年级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在教师的引导下,因材施教开展学习,以阅读、讨论、问答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听说能力和汉语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礼貌,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上课前师生相互问好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尊重老师的同时,更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在课堂上配合得更加默契。

(二)复习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说说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

本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的内容,学会朗读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前提,熟读课文是学好本课的基本要求,所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能够正确的、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其他学生认真领会。

教师:现在老师来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在下面认真听,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学生: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并试着模仿老师朗读。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熟读课文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学好本课的指标之一就是要能够熟读课文,

并能回答相关的问题,所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1)、说说平时看到的蜻蜓、蝴蝶飞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说说自己见过的小蝌蚪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边读边理解,并思考问题的答案。

4、老师通过一问一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四、认读词语,理解意思,并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动物儿歌

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

设计板书是为了突出主题,直观的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呈现出来,有助于加深课文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 xx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于浙美版第二册第 9 课《卡通宝宝》。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延伸七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将分析本课的教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作,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本课课题及课本上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有四。

一、在电视电脑媒体等广泛普及的今天,卡通形象作为媒介传播手段之一,以它所独有的亲和力与表现力,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卡通宝宝在美术语言上运用了变形、夸张、拟人等手法,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赋予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品以新的生命力,丰富了美术的视觉表现语言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材中第一幅图首先展示了卡通宝宝的变形步骤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的过程,帮助学生减少认知上的困难;教材中间部分的图片则在变形的基础上有深入,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卡通宝宝,它们的名字明显突出了该宝宝的特征,如大耳朵宝宝、足球宝宝等。教材最后出示了两幅学生作业,通过对同龄人作品的欣赏,让学生走出概念化的造型,而进入创意发挥的新天地,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再结合国小1-2 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即具象思维、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所以采用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所以,该课作为美术课程内容,有它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卡通的类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彩笔等作画工具绘作卡通形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把自己喜爱的物品设计成鲜明的卡通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卡通的热爱,为创作富有特色的中国卡通形象而努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习任务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运用夸张变形等拟人手法,把自己喜欢的物品设计成卡通形象。

(根据学生情况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卡通形象的创意性与生动性。

四、教法与学法 (接下来,我将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根据《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供的教学建议,我制定以下教法与学法:)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情境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的,一个好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法:通过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发展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审美力。

3.教师示范法:教师示范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创作的困难。

4.自主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

五、课前准备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卡通的视频,PPT,卡通宝宝教具。

学生:绘画工具(包括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等),一两个关于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或故事。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分析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等地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当前流行的卡通作品。提问: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3.教师小结,揭题《卡通宝宝》。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播放卡通视频,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通过学生们自由表达自己所喜爱的卡通形象,一方面给予了学生更宽广的自由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们将在轻松愉快、期待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播放课件:可爱的卡通形象。提问:这些卡通宝宝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觉得哪个最可爱?为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所描述的特点进行板书,并小结。

3.教师示范设计一个卡通宝宝,强调将宝宝的头画大,身子画小,宝宝就会显得更可爱。

设计思路: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思路主要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造型表现” 领域1-2 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强调课堂的体验性和游戏性,丰富学生感受;教师示范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有效减轻学生创作的困难。这一环节也是我解决教学重点的过程。

三、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1.拿出刚才的范作,提问:这个卡通宝宝还能再变形吗?怎么变?

2.师生共同欣赏其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3.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小物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设计思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所以,在这一个环节里,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联想,突破传统、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是我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

四、大胆创作,自由表现。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

A.设计一个或多个卡通形象;

B.可以用连续的故事形式作卡通设计;

C.可以设计一个卡通的多种形象。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五、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1.学生自评,让学生说说创作的灵感是什么。

2.教师挑选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

3.教师小结。

设计思路:在作品评价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教师在评价中要注重评价的诊断、发展以及内在激励功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六、课后延伸,促提高。

1.在班里举办一个卡通形象展览会。

设计思路:艺术大师罗丹说:艺术源于生活。所以,美术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更是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生活中不断地创造美、丰富美、感受美。

板书设计: 卡通宝宝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我预计将有90%的学生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国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

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八年级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

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

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2、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

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

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4、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

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

后的5-7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学生也超不过15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学生齐读;

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

8、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

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

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0、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

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

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

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

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3-5分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

五、说板书:

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板书设计集》),用形式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学生写作。

附板书二:

地 势 高 低 起 伏

楼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

重 满 城 璀 璨 星 灯 辉 映

灿烂辉煌

庆 漫 天 星 汉 瑰丽 壮 观

夜 依 依 两 江 环 抱 道 道 彩 虹 飞 跨

立体图画

景 桥 灯 明 珠 串 串 车 河 宛 如 游 龙

江 城

万 家 灯 火 满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辉 流 光 溢 彩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给同乡 马 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 马 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提倡“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因此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实际,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强化背诵。

第二课时在鉴赏本文对比手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古今教育制度的变革;激励学生珍惜现有条件,勤奋好学。

本次说课,我将着重对第二课时的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二、说教学目标

1、依据

新课标指出“国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通过诵读、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一年多的古文学习中,积累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经历的生活,对其感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

3、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自由发言。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

教学重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教学难点:探究古今教育制度的变化,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诵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美文,它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颂。 因此,可以把诵读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

2、讨论探究法:根据新课标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叙述了作者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已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啦,我再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由古今的对比去看教育制度的变革,学生就更会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3、复述法: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文章内容,借以梳理行文脉络,为本课时的师生探讨打下基础。

总之: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是选择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

从学生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资料准备,还是课上的思考、回答。这些都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对于疑难问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去解决。

四、说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教育制度或教育故事方面的材料;教师从网上下载古今教育制度沿革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五、说教学程序

(一)、一个好的课题就如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往往能够让人“一见钟情”。因此在学生诵读课文一遍后教师说“本文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这是作者与太学生之间的对比。那么我们今天穿越时空隧道,把作者的处境再与我们现代学生比较一下。”本文引出本堂课的课题——《古今对比话改革》。这个课题是“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所以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下一步的讨论探究作准备,先抽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 :本文从“幼时借书(教材)——加冠时求教(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从师后求学(人生观)”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三)、围绕以上行文脉络展开讨论: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大胆的自由发言。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偏激、不求千篇一律。注意课堂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

首先,师生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以求资源共享。其次,将不同内容的资料用投影、幻灯、卡片等方式分类展示(教育制度类、教育故事类、教育方法类、教育格言类等)。最后,师生认真加以比较、学生自主发言讨论 。

1、讨论从幼时借书(教材)的看古今教育制度的变化:文中(古)——借书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假借,手自笔录”。现实(今)——免费读书。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可运用〈〈义务教育法〉〉、〈〈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农村寄宿制发展纲要〉〉等资料。农村学生是“两免一补”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他们谁都可以侃侃而谈。)

2、讨论从加冠时求教看师生关系、教育方式的变化:文中(古代)——教师是师道尊严,学生是“俯身倾耳”。“传道、授业、解惑”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今——师生是朋友,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合作”是今天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运用〈〈新课程理念〉〉,〈〈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资料)

3、讨论从从师后求学看古今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文中(古)——安贫乐道,勤奋求学,不慕富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学而优则仕”是古代众多学者奋斗目标。今——“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但也出现了不少学生追星,厌学、沉迷于网吧等现。(可运用〈〈追星女杨丽娟事件〉〉,〈〈爸 钱 儿 ——一封家书〉〉、古今教育名言,等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学生极其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把学生的讨论推上高潮。)

(四)师生小结:(学生先发言、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最后归纳)

通过古今对比,我们看到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在朝着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师生学习、生活的条件更加优越,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更加发奋读书。

(五)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下面的拓展、练笔训练(二选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与作者对话 。想象一下,假如宋濂生活在现代,他会怎么做?

2、你为教育献计献策。你推测一下,将来的教育制度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正确审视即可。)

(六)再次诵读课文,在琅琅书声中结束本课时的学习。

六、说教学板书

古今对比话改革

——《送东阳马生序》

年幼时借书(教材) 加冠时求教 (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从师后求学(人生观)

; ↓ ↓

(古) 借书、抄书 师道尊严、学生俯身倾耳 学而优则仕

↓ ↓ ↓

(今) 免费读书 平等、自主、探究、合作 张扬个性、追星厌学

↓ ↓ ↓

(变化) 《义务教育法》 《新课程理念》 以人为本

(结论) 珍惜现有条件,勤奋好学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既能体现文章的主要脉络,又能紧扣本课时的话题“古今对比话改革”,给学生留下永久的记忆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描写一处的景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人文专题编写的。本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前提下,指导学生完成本次习作。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按照要求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和观察,并进行交流,为习作教学做好准备,有效地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于是我今天把课题一大缩小,让学生描写家乡的景物。

二、说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理清习作要求。

2.通过回顾课文和精彩的片段,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国小语文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抓住特点将景物、按写清楚、写明白。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具体、生动,抒发出自己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1. 揭题,明确要求;2. 回顾例文和精彩片段,掌握方法;3.再现情景,指导习作;4. 指导完成习作。下面具体谈一谈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明确要求

1、 播放音乐,揭示课题

2、明确习作要求:

(1)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

(2)写出景物的特点;

(3)展开丰富的想象;

(4)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激发习作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或短语、句子等提炼重点要求。

二、回顾例文,掌握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填表格的形式,理清作者是则样把景物写生动的。

2.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句、精彩的片段,学习作者将景物写生动的方法。

引导在作文中,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一定要按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师引导学生写景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早晨、中午、傍晚、晚上,也可以写某一段的景物变化。

(2)以空间方位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顺序来描写景物。

(3)移步换景为序——先看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后到了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物。

(4)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示片段)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5)描写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设计意图】汲取课文养料,做到读写结合,这是教材赋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重温课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进一步理清习作要求。

三、.再现情景,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怎样做到开头言辞优美,吸引读者的眼球和结尾做到回扣文体,追求圆满结局首尾呼应,画龙点睛。

2、老师范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们认真听,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看看他的文章有哪些优点? (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闪光点。)

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来问细节,在互问互答中引导该生回顾细节,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四、指导完成习作

1.创设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说说这些地方的特点。

2.选择一处喜欢的景物完成习作。

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课前观察,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结合要求进行自评、互评等,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提高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同时养成修改的良好习惯。

标签: 说课稿 范文 集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shuokegao/3q7e2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