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范文 >说课稿 >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说课稿 篇1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制国小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及其说明文字。(略)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在九年级全一册中,关于资源问题教材共有三框内容,分别是:资源出现短缺、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应对资源危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从世界联系到中国,从资源现状联系到解决的方法,而这一课是三框中的第一课。教材以列举的方式说明了资源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从一诞生开始,就一直利用自然资源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并与之保持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但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自然资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和短缺,反过来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过在这一框中也涉及到了解决的方法,但角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一框从微观的角度,也就是从“我”谈起,说明课题和“我”之间的联系,而第三框是从宏观的角度,也就是国家的措施说明解决我国资源危机的办法。

学生分析

虽然学生每天都使用到了很多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出现短缺的原因也略有所知,但事实上在自然资源的概念和自然资源的分类上还存在误区,对自然资源和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也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这节课拟在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设计理念

这节课从内容上看难度并不高,但容易泛泛而谈,变成说教,引起学生反感。所以内容设计需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情境,步步引导,寻找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那根“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能说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感受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

2.通过对自然资源存在形式的探索,学会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通过漫画分析,认识到人类的过度索取是导致资源短缺和耗竭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实际生活出发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观念。

2.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身边的生活出发,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到人类的过度索取是导致资源短缺和耗竭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flash《一口水》)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展示世界上其他资源的短缺情况,得出课题。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所说的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

(一)摩拳擦掌擂台赛

第一轮:大话自然资源

游戏准备:全班分成四大组,2分钟时间准备。

游戏规则: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在1分钟之内写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直接或间接用到的自然资源,写得既多又准确者胜。

在比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第二轮:自然资源大分类

游戏准备:同上。

游戏规则: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在刚才所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区分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区分的理由。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再生资源非常的多,这些资源可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但是为什么不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都出现了短缺或枯竭的现象呢?

(二)七嘴八舌说漫画

(展示四幅有关造成资源短缺原因的漫画)

师:任选一幅,根据漫画,说说造成资源短缺或枯竭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习心得:人口急剧增长和人们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需求,是造成资源短缺或枯竭的根本原因。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

师:那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在无心之中,我们有没有浪费过资源呢?

(三)在有心和无心之间

无心之举:学生举例(如使用一次性筷子、购物用塑料袋、喝罐装饮料、送贺卡等)

问: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就浪费了一点点吗,有什么关系呢?

讨论:(1)森──林──?──?

(2)爷爷是打猎的──父亲是伐木的──我是卖根雕的──儿子是──?孙子是──?

对两则材料的进行合理联想,并说明原因。

有心之举:学生举例(如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购物用布袋、一纸多用、随手关紧水龙头)

(资料)节约是一种时尚

……总之,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多么富有,我们都无权挥霍地球资源。挥霍浪费,不再是体面与荣耀,而是自私、冷漠的象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过简朴和适度的生活──这就是绿色生活新时尚,为此,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光荣。

(四)金点子行动

在我们身边,对于保护资源,一直有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当时震动,过后不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活动来解决这个难题,你会有什么样的金点子呢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文章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两个场景,一个是老天鹅带头破冰的特写镜头,一个是天鹅群集体破冰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所以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通过生动的动画、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孩子们感受到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信息素养:运用视频、图片、音乐、动画、文字等信息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文的学习,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和美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

1、欣赏天鹅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的目的: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欣赏有关天鹅的视频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天鹅的资料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

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介绍介绍。

2、直奔重点,自学思考。

用大屏幕出示自学思考。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及时进行朗读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3、交流品读,体会段落。

①交流第5段中,课件出示老天鹅破冰相关句子,重点词语成红色提示。体会比喻句“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时,启发学生回忆观看的视频,通过“天鹅美丽优雅的与坚硬的石头的对比”体会到老天鹅的奉献精神,使他忘记了疼痛,全力一击。

②第2是让学生观看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老师配以动情的解说,由于画面连续清楚、形象直观,一只勇敢奉献的老天鹅形象出现在眼前,学生很容易读出那种对老天鹅的敬佩之情。

③交流第六七段群鹅破冰场面。

出示描写群鹅集体破冰的场面和动画。接着播放天鹅破冰成功后欢快的叫声,激发想象。朗读体会天鹅欢呼的场面。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充分感受到天鹅那拼搏团结的精神。

④三次叫声

通过多媒体将三个句子同时呈现,让学生对比、分析,进而理解句子的不同含意。这样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4、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再次出示老人的话,回应前段学习质疑。扣住“深情”,读好第8自然段。

5、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总结: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两点精神:第一是学习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第二是向老人学习对动物的一颗爱心,保护动物,不伤害它们。

②布置作业:偏于语言综合运用。

五、信息整合反思。

信息技术与本节课程整合的应用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这节课前,我组织了学生课前上网收集了贝加尔湖和有关天鹅的信息,教会学生整理、筛选这些信息。课上,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结合所观看动画视频和图片来体会。这样一来,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在后来的口语交际环节,学生对老天鹅的精神体会得特别深入,朗读得非常好。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适时介入,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境。课件的制作围绕着学生阅读、深入体会的学习规律,突出了实效与精美的特点,并配以图片、动画和音乐资料,辅助教学,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潜移默化的启迪。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之中,使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此时显露无余。

六、课堂再现。

第5自然段:观看破冰动人场景,感悟生命可贵精神。

刚才同学们交流品析第五段的有关词语和句子,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表现非常好。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老天鹅破冰的动画。

出示动画:老天鹅扑打冰面,教师配以解说。

看过动画,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天鹅?这是一只勇敢奉献的老天鹅。

是啊,老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谁来读读这一段。

读得真好,读出了对老天鹅的敬佩之心。全班一起读一读。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课文采用科学言语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学生能认识要求认的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够对观察事物产生兴趣,学会观察事物。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一年级小同学比较活泼,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法:

一是在活动与生活中创设情景,情趣教学.

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我在接下来两方面作了努力:

(1)激发学习情趣。

通过爱心唤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

在理解“自言自语”词语时,学生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遇到困难,而旁无他人时会说什么,说说看,然后接着点拨,这就是“自言自语”。

二是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读通课文。学生读通后进行激励,师生互动调动学生情趣。

(2)表情朗读,体验真情。

品读课文,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之后,进行朗读指导,并鼓励学生有个性朗读。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发现法、合作法、比较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利用孩子热与助人的爱心导课

我会问学生:小松鼠遇到困难你愿意帮助他吗?接着由孩子们喜欢吃花生引到松鼠也喜欢,就把松鼠想吃花生的热情与自己的心里结合起来,拉近孩子与小松鼠的距离。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最初接触课文,学生只要能读正确,读通顺就可以,读之前交待一下学生读书的一点要求,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2)个人检查读时,抽几个小朋友分段读书,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相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什么。

3)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我让学生观察“花生开花”图,引出“格外”、“鲜艳”一词,引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引出松鼠高兴的心情,观察“小松鼠疑问”图,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语”,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

(四) 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我还设计了了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这实际上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4、指导读书

通过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变成文中人物,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进行感情读书。

五、说教学总结:

通过小松鼠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花生是在土里结果,老师告诉你们,其实,不同的植物它们都有自己生长的特点,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了解更多书上没有学到的,好吗?

说课稿 篇5

一、出处:《写在雪地上的书》选自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0课。

二、本课在教材和单元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围绕“探秘与发现”选编了五篇课文,都是科学小品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探究的精神。《写在雪地上的书》是一篇描写动物生活特征,赞颂动物生存智慧的文章。本文“脚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给我们描述了狐狸追踪兔子的故事和大雕捕捉兔子的故事,尤其是兔子与狐狸的周旋,简直就是智慧的较量。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既可以巩固上述内容,又为分析课外阅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说本节内容在中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特征,探索自然。

能力目标:在体会文本中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生动的故事描述背后,获得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启示。

四、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在体会文本中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从探究动物生存本领中获得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启示。

五、学法分析: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这几点,我采取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活动课的形式(包括课前筹备和课上集中展示两部分)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六、教法分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利用教材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大胆探究则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所以在设计上我让学生分头活动,或讲,或演,或是列图表,在自主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去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所以活动形式多样,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有效学习。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成语激趣,引入课文。

请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关于动物的成语?又知道几个关于兔子的成语吗?引出“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引入课文。

(这一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后面的文本分析。)

(二)、新课讲解:

课前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大体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遇到文字障碍提出来,共同解决。)

此环节目的是对课文有个初步了解,为下面分头组织活动打好基础。

2、细读课文,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具体情节,抓住关键性语句,画出兔子和狐狸各自的行动路线,即兔子是怎样在逃跑,而狐狸是怎样在追踪呢?

(此环节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找关键句,关键词,读懂文本。)

3、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活动筹备:

我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兴趣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参加某一个兴趣小组,选出组长,分头进行准备活动。(为了配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方式,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三种活动方式:)

①、 侦破组:做个“小侦探”。

(以“脚印”为线索画线路图,破案追踪。)

设计这个活动形式是为了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理清文章线条。

②、 故事组:讲故事。

(改换叙述口吻,如改用第一人称,以兔子的口吻讲故事。并加入想象内容,培养想象能力。)

③、 表演组:课文片段表演。(兔子和狐狸周旋这个情节)

要求有环境背景,旁白,角色台词,动作的设计等(这要求学生深入文本中,把握动物特征,体会语言细节,融入自己的想象显示故事情趣。)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实践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课上展示

4、稍做准备活动,三大兴趣小组准备演示。

5、集中展示:把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片段及绘线路图结合起来边讲边表演之后,学生小结讲解兔子摆脱追踪的线路图。

(先由故事组的代表讲故事,在讲述到“兔子与狐狸周旋”这个情节时,表演组的同学上台表演这一情节。最后再有侦破组的同学来讲解到底兔子是如何甩掉狐狸的.追踪而成功逃脱的。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出现语言问题时,要在动态中落实语文基本功。)

这样把表演和讲话结合起来,既做到了深入文本中去体会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教学重点)

6、总结感悟:

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自主探究文本之后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感受和想法,大家谈一谈。(自由畅谈)

如:感受到课文的情节魅力,条理清晰,语言活泼生动,善于制造波澜,引人追问;作者的观察很细致;了解到自然界动物们的生存智慧;同时感悟到要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突破教学难点)

7、作业:短文训练

观察你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写一段短文,要求表现出它的生活特征,使得描写既符合生理特点也具有文学情趣。

说课稿 篇6

《插花》是国小四年级课外自编教材。即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从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插花即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本节课我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利用上网查询的方式,自己或小组合作找到了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寻找自己所需插花内容及相关答案。利用这种教学手段锻炼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网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增加了课的容量。我为学生设计了插花网页,在网页上设立了四个栏目:插花赏析,花艺教室,网上花店,花言花语。

在“花艺教室”里学生可以了解有关插花的基础知识、插制技巧和一些常见的构图形式。让在课前对插花一无所知的同学,也能体验到自己上网查找资料的乐趣,并得到成功的体验,照顾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同一时空自主的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插花赏析”的网页中设计成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通过“插花赏析”中的文字说明了该插花的步骤和赏析,使学生可以明确插花插制的顺序,以及插花是如何通过造型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

“网上花店”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花材的图片、名称和单价,以及成品插花的价钱,学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选购花材,然后小组同学商讨怎样选购又经济实惠又能充分反映主题。

“花言花语”中介绍了花朵的含义,学生可以参考其中的提示,制定的主题以便于进行制作插花作品。

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询,归纳总结出所阅读的网页的内容,然后在和小组同学讨论、研究,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方法。学生自己找出了制作的方法,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必然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成品展示中会有相当出色的作品,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调查和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由于强化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互动关系,学生更容易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更容易往深层次去探究他感到有价值的内容。

本节课努力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用日常生活中的献花情景和鲜花在生活中的装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在课前已经了解了有关插花的知识,这样课堂上汇报时,学生还可以补充网页上的插花基本知识。有的小组在书上找到的资料,可以照着书将答案念出来,有的小组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可以让他们将下载的网页打开,展示给全班同学,如果有通过其他手段找到资料的小组,可以让学生进行解说汇报。

学生制作出成品后,我让学生介绍所制作插花的主题和用途,学生在教室中自由走动,可以向教室内的教师和同学介绍、推销和赠送所制作的插花,通过这样是设计让教室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张开口,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获得的体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将劳动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以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保证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训练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由教师的“讲解”变为学生的“尝试”,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了,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在试探性操作中获得直接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学生再次实践、尝试,探求规律,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全方位的提高。并引导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求知、探索、创新。

本节课我都以小组学习、小组研讨、小组推销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讨论中,要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语言,使教学真正达到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要想让学生创造出更多、更新有价值的作品,教师就应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往,相互合作。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拓宽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方法、新主意,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小组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和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竞争。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交往的主体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和自己同伴彼此之间进行的合作,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我采用双语教学,一些简单的对话,我用英语和学生交流,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新颖,还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对话能力,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片精读课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从生活出发,以情动人,在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到与诗文相吻合的意境,为学生理解诗文内涵,埋下伏笔.(这个导入是否合适,有待商确)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B、归纳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入诗境、悟诗情

复习巩固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力一词有待商确)

2、“知诗人、解诗题”

A、指名介绍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并进行资料地展示,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且表现了新课标所指:强调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一特点

3、理诗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以及书上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把不懂惑有疑惑的地方划下来,比如:(略)

此时老师要做的是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古人尝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对诗文的反应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中,

应鼓励学生多发问,培养质疑精神,让学生乐问,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善问.

(二)、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入诗境、悟诗情

A、自读品味诗境

诗文语言传神尽意,学生理解了诗句的表意,但对于那优美的语言,还没有注意,更没有对文章动情.怎样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呢?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读.在这里注重体会这样几处: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重点体会:烟花三月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

B、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学生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感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C、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孟;说诗句意思,逐句朗读、逐句解释;抓住“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语,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牢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

D、小组汇报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抓住尽字和唯字的传情,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先让学生感受、理解,再通过读表达美的感受,融理解运用为一体。相机引导孩子想象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当孩子找到孤帆一句时:师: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 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梯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

最后询问: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这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A、自由组合读练习

B、配乐指名读

C、想象画面读

D、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配乐读旨在渲染离别气氛,是对学生整体感知诗文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想象画面的读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展开想象的翅膀,乘着思维的东风,融入了诗文所表达的美的意境之中.(什么样的意境有待商确).且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四次朗读层层深入,每次朗读的安排目的明确,注重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牢牢把握“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

(四)、拓展延伸、归纳升华

A、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读、背各自了解的其他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

B、孩子们请你观察书中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你手中的话笔描绘一下在李白和好友离别之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可以图文并茂)

(以上AB两块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是否合理有待商确)

《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地表达。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上这样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把整堂课推进了高潮,让孩子们在委婉悠扬的乐曲中描绘心中的画面,孩子的情感也得以释放,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节语文课。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国小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2 Part A Let’s talk的A部分第二课时,主要学习Let’s talk的对话.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外貌描述表达及相关句型基础上进行的对话教学。通过学习John与妈妈之间的对话,理解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并能加以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2) 对话中出现的“photo”等单词,学生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3) 会朗读对话。

2、能力目标:

(1) 能描述朋友的外貌特征.

(2) 使用时能正确使用“He /She is ……He/She has……”, 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教育要学生珍惜友谊,并热于助人。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He /She is ……He/She has……的运用

五、说学生

学生在本单元已分别学习了“He /She is ……He/She has……”,还不扎实,需进一步强化。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单词卡、人物头饰、多媒体、投影仪、奖励用的小贴画,自制人物奖励卡。

七、说教法、学法

为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国小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和表现欲旺盛等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游戏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八、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新课导入的关键。《 what’s your name?》这首歌曲突出了主题,以可爱的卡通画面给学生带来新鲜、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在热身的时候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住学生进入对话主题,同时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二)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因此,我在这个环节请同学们回忆歌曲中男孩的名字,巧妙的引出对话中的新句子“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进行答句的教授。出示一些卡通人物的photos,请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该卡通人物的照片,并和他们交朋友.从学生喜爱的东西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强调his与her,引导学生对照片提问。 当学生得到照片后,教师可以提问“Who has a new friend today?”请交到新朋友的同学对自己的朋友进行简单的描述。这样轻松复习了旧知识,还为学习新课扫平了障碍。

(三)呈现对话,合作互动。

由学生在课堂中结识的新朋友,自然过渡到对话中,John的朋友。在对话学习前,提出问题。孩子们带着疑问观看教学光碟后,解决了难题,非常有成就感。在朗读对话时,我先后进行了听音跟读,小老师领读,大组分角色朗读及互评,小组合作学习,表演展示等方式,做到读得充分而不失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方面,让孩子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课件出示两张照片,教师介绍照片中是已经失去联系的朋友,将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对照片进行描述,帮老师录制一段寻人启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五)我们的朋友有很多,有动物,植物,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还有机器人。请同学动手设计一张机器人朋友的画像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说明,提升学生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学生可任选其一。

(七)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九、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旧知识的巩固,还是新知识的呈现和操练,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游戏和评价方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yuguan.com/fanwen/shuokegao/756r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