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言语馆 >

子部

>

儒家

《中論》暦數第十三
  • 《中論》暦數第十三

  • 昔者,聖王之造暦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長短,於是管儀以准之,立表以測之,下漏以考之,布筭以追之。然後元首齊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順序,四時不忒。夫暦數者,先王以憲殺生之期,而詔作事之節也,使萬國之民不失其業者也。昔少皥氏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揉(《史記·...
  • 12780
《朱子语类》卷八十四 礼一
  • 《朱子语类》卷八十四 礼一

  • ◎论考礼纲领礼乐废坏二千馀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今世变日下,恐必有个"硕果不食"之理。〔必大〕礼学多不可考,盖其为书不全,考来考去,考得更没下梢,故学礼者多迂阔。一缘读书不广,兼亦无书可读。如...
  • 2391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三 朱子十
  •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三 朱子十

  • ◎训门人一问:"气质弱者,如何涵养到刚勇?"曰:"只是一个勉强。然变化气质最难。"(以下训德明。)"今学者皆是就册子上钻,却不就本原处理会,只成讲论文字,与自家身心都无干涉。须是将身心做根柢。"德明问:"向承见教,须一面讲究,一面涵养,如车两轮,废一不可。"曰:"今只就文字理会,不...
  • 26550
《中論》脩本第三
  • 《中論》脩本第三

  • 民(原作"人",據《治要》改)心莫不有治(原作"理",據《治要》改)道,至乎(《治要》作"於")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治要》作"或用乎人,或用乎己")。用乎己者,謂之務本;用乎人者,謂之近(《治要》作"追")末。君子之治(原作"理",據《治要》改)也,先務其本,故德建而怨寡;小人之理(原...
  • 8440
《中論》智行第九
  • 《中論》智行第九

  • 或問曰:士或明哲窮理,或志行純篤,二者不可兼,聖人將何取?對曰:其明哲乎?夫明哲之爲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萬物無不盡其極者也。聖人之可及,非徒空行也,智也。伏羲作八卦,文王增其辭,斯皆窮神知化,豈徒特行善而已乎?《易·離》象稱"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且大人聖人也,其餘象皆稱君子,蓋...
  • 18211
《王守仁全集》卷十四(2)
  • 《王守仁全集》卷十四(2)

  • 诗雨霁游龙山次五松韵日须登独秀台,碧山重叠画图开。闲心自与澄江老,逸兴离还白发来?入海门舟乱发,风临松顶鹤双回。夜凭虚阁窥星汉,殊觉诸峰近斗魁。光亭子胜云台,雨后高凭远目开。乡里正须吾辈在,湖山不负此公来。边秋思丹枫尽,霜外缄书白雁回。幽朔会传戈甲散,已闻南檄授渠魁。...
  • 23069
《孔子集语》卷十七
  • 《孔子集语》卷十七

  • 寓言十四(下)《庄子·外篇·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老子曰...
  • 24774
《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易十
  • 《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易十

  • ◎上系上系辞,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上、下系辞说那许多爻,直如此分明。他人说得分明,便浅近。圣人说来却不浅近,有含蓄。所以分在上、下系,也无甚意义。圣人偶然去这处说,又去那处说。尝说道,看易底不去理会道理,却只去理会这般底,譬如读诗者不去理会那四字句押...
  • 26476
《朱子语类》卷九十二 乐古今
  • 《朱子语类》卷九十二 乐古今

  • 问:"古尺何所考?"曰:"羊头山黍今不可得,只依温公样,他考必仔细。然尺亦多样,隋书载十六等尺,说甚详。王莽货泉钱,古尺径一寸。"因出二尺,曰:"短者周尺,长者景表尺。"〔义刚〕十二律皆在,只起黄锺之宫不得。所以起不得者,尺不定也。〔升卿〕"律管只吹得中声为定。季通尝截小竹吹...
  • 16079
《家范》家范卷十 舅甥/舅姑/妇妾/乳母
  • 《家范》家范卷十 舅甥/舅姑/妇妾/乳母

  • 嘴里含饭,救活外甥【原文】秦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骊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曰:“我见舅氏,如母存焉!”故作渭阳之诗。【译述】秦康公的母亲是晋献公的女儿。文公遭遇骊姬之难,尚未回国,秦姬就死了。穆公收留了文公。...
  • 8599
《王守仁全集》卷四(1)
  • 《王守仁全集》卷四(1)

  • 知行录之四三征公移逸稿德洪昔哀次师文,尝先刻奏疏、公移凡二十卷,名曰《别录》,为师征濠之功未明于天下也。既后刻《文录》,志在删繁,取公移三之二而去其一。沈子启原冲年即有志师学,搜猎遗文若干篇,录公移所遗者类为四卷,名曰《三征公移逸稿》,将增刻《文录续编》,用以补其所未备...
  • 24361
《论语集注》读书心得体会
  • 《论语集注》读书心得体会

  •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爱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
  • 19713
《家范》家范卷五 子下
  • 《家范》家范卷五 子下

  • 勿陷父母于不义【原文】《书》称舜“烝烝乂,不格奸”,何谓也?曰:言能以至孝,和顽嚚昏傲,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于大恶也。【译述】《尚书》称舜“烝烝乂,不格奸”,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舜非常孝顺,能与心术不正的父亲、不忠诚的母亲、傲慢的弟弟和睦相处,他以孝行美德感化他们,又加强自...
  • 17217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 易三
  •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 易三

  • ◎纲领下△三圣易上古之易,方是"利用厚生",周易始有"正德"意,如"利贞",是教人利於贞正;"贞吉",是教人贞正则吉。至孔子则说得道理又多。〔闳祖〕道夫录云:"'利贞','贞吉',文王说底,方是教人'随时变易以从道'。"乾之"元亨利贞",本是谓筮得此卦,则大亨而利於守正,而彖...
  • 24127
《朱子语类》卷一百五 朱子二
  • 《朱子语类》卷一百五 朱子二

  • ◎论自注书△总论傅至叔言:"伊洛诸公文字,说得不恁分晓,至先生而后大明。"先生曰:"他一时间都是英才,故拨著便转,便只须恁地说。然某於文字,却只是依本分解注。大抵前圣说话,虽后面便生一个圣人,有未必尽晓他说者。盖他那前圣,是一时间或因事而言,或主一见而立此说。后来人却未见...
  • 10779
《朱子语类》卷九十七 程子之书三
  • 《朱子语类》卷九十七 程子之书三

  • (此卷系遗书中非入近思与四书等注者,以类而从,为一卷。文集附。)或问:"尹和靖言看语录,伊川云:'某在,何必看此?'此语如何?"曰:"伊川在,便不必看;伊川不在了,如何不看!"盖卿录云:"若伊川不在,则何可不读!"只是门人所编,各随所见浅深,却要自家分别它是非。前辈有言不必观语录,只看易传等...
  • 25220
《中論》復三年喪第二十一
  • 《中論》復三年喪第二十一

  • 天地之間,含氣而生者,莫知乎人。人情之至痛,莫過乎喪親。夫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故聖王制三年之服,所以稱情而立文,爲至痛極也。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由之,帝王相傳,未有知其所從來者。及孝文皇帝,天姿謙讓,務崇簡易。其將弃萬國,乃顧臣子令勿行久喪,已葬則除之,將以省煩勞而寬羣...
  • 2785
《孔子集语》卷三
  • 《孔子集语》卷三

  • 五性三《御览》四百十九引《尚书大传》子张曰:"仁者何乐于山也?"孔子曰:"夫山者,{艹忌}然高,{艹忌}然高则何乐焉?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此仁者之所以乐于山者也。"《韩...
  • 26123
《朱子语类》卷七十 易六
  • 《朱子语类》卷七十 易六

  • ◎屯屯是阴阳未通之时,蹇是流行之中有蹇滞,困则穷矣。〔贺孙〕"屯'利建侯',此占恐与乾卦'利见大人'同例,亦是占者与爻相为主宾也。"曰:"然。但此亦大概如此,到占得时又看如何。若是自卜为君者得之,则所谓建侯者,乃己也。若是卜立君者得之,则所谓建侯者,乃君也。此又看其所遇...
  • 27305
《朱子语类》卷一百九 朱子六
  • 《朱子语类》卷一百九 朱子六

  • ◎论取士古人学校、教养、德行、道艺、选举、爵禄、宿卫、征伐、师旅、田猎,皆只是一项事,皆一理也。召穆公始谏厉王不听,而退居于郊。及厉王出奔,国人欲杀其子,召公匿之。国人围召公之第,召公乃以己子代厉王之子,而宣王以立。因叹曰:"便是这话难说!迸者公卿世及,君臣恩意交结素深...
  • 2982
《朱子语类》卷三十八 论语二十
  • 《朱子语类》卷三十八 论语二十

  • ◎乡党篇△总论乡党记圣人动容周旋,无不中礼。〔泳〕如乡党说圣人容色处,是以有事观圣人;如言'燕居申申、夭夭',是以无事时观圣人。学者於此,又知得圣人无时无处而不然。〔焘〕乡党一篇,自"天命之谓性"至"道不可须臾离也",皆在里面。许多道理,皆自圣人身上迸出来。惟圣人做...
  • 28005
黄酒的儒家文化赏析
  • 黄酒的儒家文化赏析

  • “中庸”黄酒之格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儒家把“中”与“和”联系在一起,主张“和为贵”、“普通的和谐”。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经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种伦理原则,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黄...
  • 21883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 朱子一
  •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 朱子一

  • ◎自论为学工夫某自丱读四书,甚辛苦。诸公今读时,又较易做工夫了。〔敬仲〕(以下读书。)后生家好著些工夫,子细看文字。某向来看大学,犹病於未子细,如今愈看,方见得精切。因说:"前辈诸先生长者说话,於大体处固无可议;若看其他细碎处,大有工夫未到。"〔木之〕某向丱角读论孟,自后欲一...
  • 5447
《朱子语类》卷八十五 礼二
  • 《朱子语类》卷八十五 礼二

  • ◎仪礼△总论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想必有可观。但当时君臣间有所不晓,遂至无传。故先儒谓圣经不亡於秦火,而坏於汉儒,其说亦好。温公论景帝太子既亡,当时若立献王为嗣,则汉之礼乐制度必有可观。又"致堂谓:'武帝若使董仲舒为相,汲黯为御史大夫,则汉治必盛。'某尝谓:'若如此差...
  • 12574
《王守仁全集》卷九
  • 《王守仁全集》卷九

  • 静心录之一文录一书一始正德己巳至庚辰与辰中诸生(己巳)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尔别去,极怏怏也。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
  • 2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