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子部 >儒家 >

現代新儒家重建本體論的現狀論文

現代新儒家重建本體論的現狀論文

一、傳統儒家的本體論

現代新儒家重建本體論的現狀論文

本體論不是中國傳統的哲學概念,而是西方的舶來品。探討傳統儒家哲學是不是存在本體論思想,是研究宋明理學本體論根源及當代新儒家對本體論的重建的思想源泉時不可忽視的問題、先秦儒學形而上學的問題與佔希臘哲學發展軌跡不一樣,它並不特別注重從“體”和“用”的關係來談。所以,很多人覺得先秦哲學沒有本體論。這可能是單從話語體系方面進行探究,而沒有從先秦儒家自身的內容來分析。雖然宋明理學在邏輯結構上與先秦儒學存在很大的差別,但其本體論還是延續先秦儒學本體論,如程顥論及張載《西銘》之仁本體時,也稱其援用孟子的“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由此宋明理學本體論還是在先秦儒學“天道性命’,形而上學發展起來的,並以此為理論根據。

總的來說,傳統儒學是把“天”視為最高本體.認為天產生了萬事萬物但又超越自然界和社會的現實存在,是宇宙最根本的存在。天又具有其內在性,賦予人以“性”,性的基本內容則是“仁”。性,理學家稱之為天命之性、義理之性,構成了人的超越經驗我、軀體我的道德自我、精神自我,這是人的真正本質。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成中英先生認為:“以性為天的內在化的存在,故人與天有本體的一致,人之為人的目的就在於實現性之本體以達到天人合一,與天地參的目標。”這裡以“性論”作為儒家傳統哲學的本體論,這種本體論以達到天人合一為最高目標。

二、新儒家的本體論

自五四運動以來.儒家思想長期被視為封建文化的糟粕。西方文化的強勢植入使西學熱不斷興起,儒學遭受了很大的打擊。現代新儒家的學者們在這樣的環境下重建儒家的理論,可謂困難重重。他們一方面繼承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傳統,努力把存在本體論變成價值本體論;另一方面接受了近代西方哲學的影響,試圖構建解釋世界的存在本體論的學說。當代新儒家的本體論在本質上大都繼承陸王心學,把人的“本心”即仁心作為世界的本體,依據儒家以本統末、即體顯用的根本思維方式來解決現代社會的時代課題,不過不同的哲學家論證的方法不一樣。這種哲學避開了西方哲學中主客二分的研究方法,達到了“體用不二”。

(一)熊十力的“體用不二”論

熊十力認為,哲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探求本體。由於受到帕格森生命主義的影響,他從生命的角度研究本體論,認同動態的本體論。但是他只承認生命的本體論含義,而拒斥其非理性主義的含義。熊十力強調本體不可能離開人心而獨存,把本體作為外界獨立存在的東西是錯誤的。他認為本體就是本心,這裡的心不是人生理、心理的心,而是人的覺悟,即仁心。熊十力依據這個觀點解釋現存的世界,把現存的世界看成是“詐現的跡象”,並且賦予本心價值含義。物質宇宙是本心的異化,異化而成的宇宙仍然歸復於本心,這就是他所說的“體用不二”。

(二)梁漱溟的生命本體論

梁漱溟的生命本體論也受到帕格森的啟發。梁漱溟認為,“我”是宇宙中唯一真實的存在,“我”創造了世界上的一切,而“我”即人的本心或精神性。他擺脫了天人合一的模式,從主體出發考察宇宙,否認客體自身的實在性,把宇宙視為生命或生活的表現形式。“在我思想中的根本觀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為宗。”宇宙是現象,生命是本體,現存的世界是生命體意志的表現。然而,梁漱溟雖涉及本體論,卻並不以此為重點,他更為關心文化和社會改造問題,所以他的本體論只是提出論斷,缺少強有力的論證。

(三)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學

道德形而上學是牟宗三的理論創新,是他對儒家心性之學的一種診釋。牟宗三認為,在“本體”天道中可以發現“意義”和“價值”的終極根源.人們體悟本體可以發現真我,使其生活充滿精神性,這具有宗教性。牟宗三對康德哲學頗有研究,他對本體的論證受到康德的影響,但又與康德有很大不同。他不把心本體視為由概念分析而得的假定,而是可由人的直覺體悟、把握的真實存在。他認為康德的自由意志即良知。良知、仁心不僅是道德實踐的主體,更是存有生化的根源,因為自由意志即本心,是絕對無限的,只能為因,不能為果,因而宇宙的本體即所謂“第一因”定同一,因為世間不能有兩個絕對和無限的實體。總之,牟宗三認為,無比多樣複雜的世界中有一種精神統一體,這種精神統一體構成了“終極實在”。

(四)杜維明的本體論

杜維明是第三代新儒家的傑出代表,他將儒家思想放在全球文化視野的背景中去思考,關注如何能讓儒家傳統與中國的現代化問題接軌。杜維明以“探究真實存在”的本體論方式解析現代人類生存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指出心性之學所代表的那種“內在於現實世界並轉化之”的人文精神能夠幫助人們改善處境。他重新揭示包含在儒家傳統哲學中的心性的價值。

三、現代新儒家重建本體論的貢獻

現代新儒家認為,仁心既是人的本性又是宇宙的本體,是貫穿宇宙萬事萬物的普遍本質,因此歸復仁心就能達到天人合一、“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境地,使個體生命具有超越性,使凡人變得崇高,使平凡的生活變得神聖,使人生具有精神倫理性。這肯定了儒家思想的永恆價值。但是現代新儒學並不是被動地為傳統儒學價值觀念辯護,而是針對現代化的危機,即現代社會所出現的精神、文化上的問題闡述傳統儒學的價值。可以說現代新儒學的本體論儲存了傳統儒學的架構,又增添了不少時代內容。儘管本體論是哲學中最抽象的部分,與社會的實際問題牽連最少,然而他們仍順應歷史的潮流,吸取時代精神,根據現代人的精神及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重新闡述儒家的本體論,強調人的自我意識和主體精神。現代新儒家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上貢獻卓著。

四、現代新儒家重建本體論的困境

現代新儒家在重建儒家本體論時遇到很多問題。一方面新儒學本體論對制度的破舊立新、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中國經濟的振興、塑造現代中國人的精神、發展中國現代文化所發揮的作用並不大。現代新儒家對急迫的社會問題缺乏重視,更少深入地調查和研究,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這樣,他們便不能對現實產生足夠的影響。此外,現代新儒學關於本體論的一些理論基本上限於觀念中,其影響也只侷限在學院的層面。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現代新儒學受本體論本身的侷限。他們受傳統儒學以本統末思想方式的影響,認為現代社會所有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解決都取決於確立本體,因此他們重視抽象的、思辨的形而上學理論,將實在與主體混為一談,輕視具體的實際問題。他們的理論主要不在於解釋現存世界,而是樹立理想的價值世界。他們的價值本體論過於理想主義,他們希望人們能認同這個價值的本體界,克服所謂的價值虛無主義,但是自己脫離了現實世界。從本體論的進入方式來看,他們把存在本體論和價值本體論混在一起,限制了他們對存在本體論的研究深度。現代新儒家學者徐復觀認為,儒家倫理不是“形而上學”,而是“形而中學”,不一定非得從本體論的角度為儒家倫理找根據。這也顯示了現代新儒家對其重建本體論的反思和懷疑。

五、結論

現代新儒家在繼承傳統儒學本體論的同時吸收西方哲學的思想,力圖重建本體論,為現代人尋找價值上的“安身立命之地”。三代新儒家的學者為之奮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把儒學推向了更新的階段。他們接受了西方主體性的原則,把存在本體論和價值本體論結合在一起。但是,他們的研究重點仍然是傳統儒家關注的價值本體論。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本體論的深度和廣度受到限制。同時,他們脫離了實際生活,使得理論成為空中樓閣,對社會的影響甚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zibu/rujia/1v8o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