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第二十六的大全

《陳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孝行
  • 《陳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孝行

  • ◎殷不害弟不佞謝貞司馬皓張昭孔子曰:"夫聖人之德,何以加於孝乎!"孝者百行之本,人倫之至極也。凡在性靈,孰不由此。若乃奉生盡養,送終盡哀,或泣血三年,絕漿七日,思《蓼莪》之慕切,追顧復之恩深,或德感乾坤,誠貫幽顯,在於歷代,蓋有人矣。陳承樑室喪亂,風漓化薄,及跡隱閻閭,無聞視聽,今之採...
  • 15074
《舊唐書》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六
  • 《舊唐書》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六

  • ◎經籍上夫龜文成象,肇八卦於庖犧;鳥跡分形,創六書於蒼頡。聖作明述,同源異流。《墳》、《典》起之於前,《詩》、《書》繼之於後。先王陳跡,后王準繩。《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禮》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學者非他,方策之謂也。琢玉成器,觀古知今,歷代哲王,莫...
  • 27203
《金史》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 《金史》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 ◎刑昔者先王因人之知畏而作刑,因人之知恥而作法。畏也、恥也,五性之良知,七情之大閒也。是故,刑以治已然,法以禁未然,畏以處小人,恥以遇君子。君子知恥,小人知畏,天下平矣!是故先王養其威而用之,畏可以教愛。慎其法而行之,恥可以立廉。愛以興仁,廉以興義,仁義興,刑法不幾於措乎?金初,法制...
  • 26613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而仲舒以賢良對策焉。制曰:“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寧,永惟...
  • 6898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駭,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憂兩陷...
  • 13256
《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二十六
  • 《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二十六

  • 乞失裡黑巴歹塔裡察抄兀兒哈散納紹古兒忽都虎鐵邁赤虎都鐵木祿塔海拜延八都魯紐兒傑布智兒唵木海忒木臺兒抄兒純只海帖古迭兒大達裡咬住乞失裡黑,斡羅納和氐,與弟巴歹俱為也客扯連牧馬。也客扯連者,合不勒罕之孫,始附太祖,後與阿勒壇、忽察兒等間太祖於王罕,潛謀來襲,也客扯連至...
  • 21289
《金史》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 《金史》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 ◎紇石烈良弼完顏守道(本名習尼列)石琚唐括安禮移剌道(本名趙三子光祖)紇石烈良弼,本名婁室,回怕川人也。曾祖忽懶。祖忒不魯。父太宇,世襲蒲輦,徙宣寧。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京師,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希尹為丞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見之,嘆曰:“吾輩學...
  • 28070
《遼史》卷五十七 志第二十六
  • 《遼史》卷五十七 志第二十六

  • ◎儀衛志三(符印)遙輦氏之世,受印於回鶻。至耶瀾可汗請印於唐,武宗始賜“奉國契丹印”。太祖神冊元年,樑幽州刺史來歸,詔賜印綬。是時,太祖受位遙輦十年矣。會同九年,太宗伐晉,末帝表上傳國寶一、金印三,天子符瑞於是歸遼。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玉,螭紐,六面,其正面文“受命於天,既壽永...
  • 16619
《貞觀政要》卷六 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貞觀政要》卷六 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帝王...
  • 30991
《晉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 《晉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 ◎江統(子虨惇)孫楚(孫統)綽江統,字應元,陳留圉人也。祖蕤,以義行稱,為譙郡太守,封亢父男。父祚,南安太守。統靜默有遠志,時人為之語曰:"嶷然稀言江應元。"與鄉人蔡克俱知名。襲父爵,除山陰令。時關隴、屢為氐、羌所擾,孟觀西討,自擒氐帥齊萬年。統深惟四夷亂華,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論》...
  • 8757
《宋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 《宋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 高宗三四年春正月甲辰朔,御舟碇海中。乙巳,金人犯明州,張俊及守臣劉洪道擊卻之。丙午,帝次台州章安鎮。己酉,遣小校自海道如虔州問安太后。庚戌,金人再犯明州,張俊引兵去,浙東副總管張思政及劉洪道繼遁。癸丑,貶郭仲荀汝州團練副使、廣州安置。丙辰,詔原兩浙州郡降金官吏。丁巳,婁宿...
  • 8509
《三國志》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 《三國志》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 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也。年十八,為郡督郵。時郡內李朔等各擁部曲,害於平民,太守使寵糾焉。朔等請罪,不復鈔略。守高平令。縣人張苞為郡督郵,貪穢受取,幹亂吏政。寵因其來在傳舍,率吏卒出收之,詰責所犯,即日考竟,遂棄官歸。太祖臨兗州,闢為從事。及為大將軍,闢署西曹屬,為許令。時曹洪...
  • 29399
《宋史》卷二百三十五 表第二十六
《隋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 《隋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 ○宇文述雲定興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頭,役屬鮮卑俟豆歸,後從其主為宇文氏。父盛,週上柱國。述少驍銳,便弓馬。年十一時,有相者謂述曰:"公子善自愛,後當位極人臣。"周武帝時,以父軍功,起家拜開府。述性恭謹沈密,周大冢宰宇文護甚愛之,以本官領護親信。及帝親總萬機,召...
  • 30162
《元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 《元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 ◎仁宗三四年春正月庚子,帝謂左右曰:“中書比奏百姓乏食,宜加賑恤。朕默思之,民飢若此,豈政有過差以致然歟?向詔百司務遵世祖成憲,宜勉力奉行,輔朕不逮,然嘗思之,唯省刑薄賦,庶使百姓各遂其生也。”乙卯,諸王脫脫駐雲南,擾害軍民,以按灰代之。丙辰,以知樞密院事完者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
  • 16894
《北齊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 《北齊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 楊愔(燕子獻宋欽道鄭頤)楊愔,字遵彥,小名秦王,弘農華陰人。父津,魏時累為司空侍中。愔兒童時,口若不能言,而風度深敏,出入門閭,未嘗戲弄。六歲學史書,十一受《詩》、《易》,好《左氏春秋》。幼喪母,曾詣舅源子恭,子恭與之飲,問讀何書,曰:"誦《詩》。"子恭曰:"誦至《渭陽》未邪?"愔便號...
  • 28363
《遼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 《遼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 道宗六壽昌元年春正月己亥,如混同江。庚戌,西南面招討司奏拔思母來侵,蕭阿魯帶等擊破之。乙卯,振奉聖州貧民。二月戊辰,賜左、右二皮室貧民錢。癸酉,高麗遣使來貢。乙亥,駐蹕魚兒濼。三月丙午,賜東北路貧民絹。夏四月丁卯,斡特剌奏討耶睹刮捷。乙亥,女直遣使來貢。庚寅,錄西北路有功...
  • 6546
《舊唐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 《舊唐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 ◎太宗諸子○恆山王承乾楚王寬吳王恪(子成王千里孫信安王禕)濮王泰庶人祐蜀王愔蔣王惲越王貞(子琅邪王衝)紀王慎江王囂代王簡趙王福曹王明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恆山王承乾、濮王泰,楊妃生吳王恪、蜀王愔,陰妃生庶人祐,燕妃生越王貞、江王囂,韋妃生紀王慎,楊妃生趙王...
  • 5509
《宋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王敬弘 何尚之
  • 《宋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王敬弘 何尚之

  • 王敬弘,琅邪臨沂人也。與高祖諱同,故稱字。曾祖暠,晉驃騎將軍。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晉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國左常侍,衛軍參軍。性恬靜,樂山水,為天門太守。敬弘妻,桓玄姊也。敬弘之郡,玄時為荊州,遣信要令過。敬弘至巴陵,謂人曰:"靈寶見要,正當欲與其姊集聚耳,我不能為桓氏...
  • 6330
《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 《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 曹沫者,魯人也,【索隱】:沫音亡葛反。左傳、穀樑並作“曹劌”,然則沫宜音劌,沫劌聲相近而字異耳。此作“曹沫”,事約公羊為說,然彼無其名,直雲“曹子”而已。且左傳魯莊十年,戰於長勺,用曹劌謀敗齊,而無劫桓公之事。十三年盟於柯,公羊始論曹子。穀樑此年惟雲“曹劌之盟,信齊侯也”,又記...
  • 13907
《周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 《周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 趙善元定楊扌剽(韓盛)裴寬(弟漢尼鴻)楊敷趙善,字僧慶,太傅、楚國公貴之從祖兄也。祖國,魏龍驤將軍、洛州刺史。父更,安樂太守。善少好學,涉獵經史。美容儀,沉毅有遠量。永安初,爾朱天光為肆州刺史,闢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討邢杲及万俟醜奴,以善為長史。軍中謀議,每參預之。天光為關...
  • 13861
《商君書》定分第二十六
  • 《商君書》定分第二十六

  • 公問於公孫鞅曰:「法令以當時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無私,奈何?」公孫鞅曰:為法令置官置吏樸足以知法令之謂,以為天下正者,則奏天子;天子名,則主法令之民,皆降受命發官。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謂之名,各以其所忘之法令名,罪之。主法令之吏有遷徙物故,輒使...
  • 30273
《元史》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六
  • 《元史》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六

  • 乃蠻臺乃蠻臺,木華黎五世孫。曾祖曰孛魯;祖曰阿禮吉失,追封莒王,諡忠惠;父曰忽速忽爾,嗣國王,追封薊王。乃蠻臺身長七尺,摯靜有威,性明果善斷,射能貫札。大德五年,奉命徵海都、朵哇,以功賜貂裘白金,授宣徽院使,階榮祿大夫。七年,拜嶺北行省右丞。舊制,募民中糧以餉邊,是歲中者三十萬石。用...
  • 30560
《韓非子》守道第二十六
  • 《韓非子》守道第二十六

  • 聖王之立法也,其賞足以勸善,其威足以勝暴,其備足以必完法。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極者賞厚,情盡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民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極於權衡,而務至於任鄙;戰士出死,而願為賁、育;守道者皆懷金石之心,以死子胥之節。用力者為任...
  • 20476
《新唐書》卷一百一 列傳第二十六
  • 《新唐書》卷一百一 列傳第二十六

  • ◎蕭瑀蕭瑀,字時文,後梁明帝子也。九歲,封新安王。國除,以女兄為隋晉王妃,故入長安。瑀愛經術,善屬文。性鯁急,鄙遠浮華。嘗以劉孝標《辯命論》詭悖不經,乃著論非之,以為:"人稟天地而生而謂之命,至吉凶禍福則系諸人。今一於命,非先王所以教人者。"通儒柳顧言、諸葛潁嘆曰:"是足針孝...
  • 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