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第四十七章的大全

《老子校釋》第四十七章
  • 《老子校釋》第四十七章

  • 不出戶,知天下;羅振玉曰:景福本“戶”下及下句“牖”下,均有“以”字。謙之案:柰卷、室町及淮南道應訓、文子道原篇、治要、意林引與景福本同。又文子精誠篇、下德篇引“戶”下有“以”字,淮南主術訓、後漢書張衡傳注、文選思齊賦注、韓詩外傳三引有“而”字。呂氏春秋君守篇引...
  • 24558
《新元史》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 《新元史》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 ○地理二遼陽等處行中書省,領路七、府一,屬州十二,屬縣十。至元二十四年置。遼陽路。上。金遼陽府,領遼陽、鶴野、宜豐、石城四縣。後改為東京,領澄、復、蓋、沈、貴德、來遠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文類聚》:遼陽路有澄州,知澄州當廢於大德以後。及所屬臨溟、析木二縣,復州...
  • 5693
《宋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 《宋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 ◎律歷七○明天曆《崇天曆》行之至於嘉祐之末,英宗即位,命殿中丞、判司天監周琮及司天冬官正王炳、丞王棟、主簿周應祥、周安世、馬傑、靈臺郎楊得言作新曆,三年而成。琮言:"舊曆氣節加時,後天半日;五星之行差半次;日食之候差十刻。"既而司天中官正舒易簡與監生石道、李遘更陳...
  • 25257
《老子校釋》第七十四章
  • 《老子校釋》第七十四章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之,熟敢?嚴可均曰:“民不畏死”,高翿“民”下有“情”字。“若使常畏死”,御注、高翿“使”下有“人”字,河上、王弼有“民”字。“□之”,各本作“殺之”,下倣此。羅振玉曰:“若使民”,景龍本、敦煌辛本無“民”字。“常畏死”,敦...
  • 23217
《貞觀政要》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凡四章
  • 《貞觀政要》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凡四章

  •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隋煬帝廣造宮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東都,離宮別館,相望道次,乃至幷州、涿郡,無不悉然。馳道皆廣數百步,種樹以飾其傍。人力不堪,相聚為賊。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復己有。以此觀之,廣宮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耳所聞,目所見,深以自誡。故不敢輕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靜,不...
  • 21346
《晉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 《晉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 ◎桓彝(子云雲弟豁豁子石虔虔子振虔弟石秀石民石生石綏石康豁弟祕祕弟沖沖子嗣嗣子胤嗣弟謙謙弟修徐寧)桓彝,字茂倫,譙國龍亢人,漢五更榮之九世孫也。父顥,官至郎中。彝少孤貧,雖簞瓢,處之晏如。性通朗,早獲盛名。有人倫識鑑,拔才取士,或出於無聞,或得之孩抱,時人方之許、郭。少與庾亮...
  • 2744
《明史》卷七十一 志第四十七
  • 《明史》卷七十一 志第四十七

  • ◎選舉三太祖下金陵,闢儒士範祖幹、葉儀。克婺州,召儒士許元、胡翰等,日講經史治道。克處州,徵耆儒宋濂、劉基、章溢、葉琛至建康,創禮賢館處之。以濂為江南等處儒學提舉,溢、琛為營田僉事,基留帷幄預謀議。甲辰三月,敕中書省曰:“今土宇日廣,文武並用。卓犖奇偉之才,世豈無之。或隱...
  • 3741
《老子校釋》第七十章
  • 《老子校釋》第七十章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謙之案:“天下”二句,嚴本“天”上有“而”字。傅、範本作“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二句同。文子精誠篇作“事有本”,微明篇作“事有君”,所引分歧。傅、範“君”作“主”。範雲:“‘主’字從古本。”...
  • 15579
《晉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 《晉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 ◎陸曄(弟玩玩子納)何充褚翜蔡謨諸葛恢殷浩(顧悅之蔡裔)陸曄,字士光,吳郡吳人也。伯父喜,吳吏部尚書。父英,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曄少有雅望,從兄機每稱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喪,以孝聞。同郡顧榮與鄉人書曰:"士光氣息裁屬,慮其性命,言之傷心矣。"後察孝廉,除永世、烏江二縣令,皆不...
  • 11846
《老子校釋》第二十七章
  • 《老子校釋》第二十七章

  • 善行,無轍跡;羅振玉曰:景福本“行”下有“者”字,“善言”、“善教”、“善閉”、“善結”下並同。廣明本同。謙之案:室町本亦同。嚴可均曰:“轍跡”,河上作“徹跡”,王弼作“徹跡”。樑簡文雲:“應‘車'邊,今作‘彳'邊者,古字少也。”吳雲曰:“轍”,傅本作“徹”。盧氏抱經釋文考異...
  • 15105
《老子校釋》第七十七章
  • 《老子校釋》第七十七章

  • 天之道,其猶張弓!嚴可均曰:“張弓”,御注、河上作“張弓乎”,王弼作“張弓與”。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與”字。御注、景福、敦煌庚本“與”作“乎”。謙之案:遂州、嚴本亦無“與”字。傅、範本“弓”下作“者歟”。邢玄、慶陽、磻溪、樓正、柰卷、高翿、顧、彭並作“...
  • 26365
《老子校釋》第十四章
  • 《老子校釋》第十四章

  •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謙之案:範本“夷”作“幾”。範應元曰:“‘幾'字,孫登、王弼同古本。傅奕雲:‘幾者幽而無象也。'”此引傅雲,知傅本亦為後人所改,古本亦作“幾”。作“幾”是也,且與易義相合。易系言“極深研幾”,言“知幾其神,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鄭康成注:“...
  • 4142
《老子校釋》第四十章
  • 《老子校釋》第四十章

  •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謙之案:碑本“昔之得一者”止“有生於無”句為一章。嚴遵本與上章相連,同此石。又宋趙志堅疏義“反”作“返”。又案“反”,復也,此易義也。易復彖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雜卦傳曰:“復,反也。”乾彖傳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泰...
  • 27322
《老子校釋》第五十七章
  • 《老子校釋》第五十七章

  • 以正治國,嚴可均曰:“以正”,御注作“以政”。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作“政”。謙之案:傅奕、邢玄、磻溪與文子上禮篇引均作“政”。柰卷作“以正之國”,顧歡作“以正理國”,河上公、王弼同此石。尹文子大道下引老子曰:“以政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顧本成疏...
  • 4727
《老子校釋》第三十七章
  • 《老子校釋》第三十七章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嚴可均曰:“能守”,王弼“守”下或有“之”字。謙之案:傅、範本“侯王”作“王侯”,景福本“若”作“而”。“之”字,景龍、禦注、英倫、傅奕本均無,範本、室町本有。“無為而無不為”,即莊子天下篇所述關尹、老聃之道:“在己無居,形物自...
  • 12887
《貞觀政要》卷十 慎終第四十 凡七章
  • 《貞觀政要》卷十 慎終第四十 凡七章

  • 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內安,必有外擾。當今遠夷率服,百穀豐稔,盜賊不作,內外寧靜。此非朕一人之力,實由公等共相匡輔。然安不忘危,理不忘亂,雖知今日無事,亦須思其終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貴也。"魏徵對曰:"自古已來,元首股肱不能備具,或時君稱聖,臣即不賢;或遇...
  • 6367
《宋史》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 《宋史》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 瀛國公二王附瀛國公名,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鹹淳七年九月己丑,生於臨安府之大內。九年十一月授左衛上將軍,封嘉國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遺詔即皇帝位於柩前,年四歲,謝太后臨朝稱詔。甲申,兄昰保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戶;弟昺保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
  • 12074
《老子校釋》第四十四章
  • 《老子校釋》第四十四章

  • 名與身熟親?身與貨熟多?得與亡熟病?謙之案:“熟”,各本作“孰”,“孰”,“熟”古通用。“亡”字,李道純、張嗣成作“失”,馬敘倫曰:“後人妄改也,亡與病韻。”“孰多”之“多”訓重。奚侗曰:“說文:‘多,重也。’誼為‘重疊’之重,引申可訓為‘輕重’之重。漢書黥布傳‘又多其材’,師古注...
  • 12647
《宋史》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 《宋史》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 ◎河渠四○汴河下洛河蔡河廣濟河金水河白溝河京畿溝渠白河三白渠鄧許諸渠附元豐元年五月,西頭供奉官張從惠復言:"汴口歲開閉,修堤防,通漕才二百餘日。往時數有建議引洛水入汴,患黃河齧廣武山,須鑿山嶺十數丈,以通汴渠,功大不可為。去年七月,黃河暴漲,水落而稍北,距廣武山麓七裡,退灘...
  • 18877
《老子校釋》第七十三章
  • 《老子校釋》第七十三章

  •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嚴可均曰:“知此兩者”,河上、王弼無“知”字。“孰知其故”,此句下各本有“是以聖人猶難之”。羅振玉曰:景龍、御注、景福三本均作“知此兩者”,敦煌庚、壬二本作“常知此兩者”。“是以聖人猶難之”,景龍本、敦煌辛...
  • 24195
《晉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
  • 《晉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

  • ◎傅玄(子鹹鹹子敷、鹹從父弟祗)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陽人也。祖燮,漢漢陽太守。父幹,魏扶風太守。玄少孤貧,博學善屬文,解鐘律。性剛勁亮直,不能容人之短。郡上計吏再舉孝廉,太尉闢,皆不就。州舉秀才,除郎中,與東海繆施俱以時譽選入著作,撰集魏書。後參安東、衛軍軍事,轉溫令,再遷弘農太守...
  • 23884
《元史》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 《元史》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 ◎順帝十二十六年春正月己酉,以崇政院使孛羅沙為御史大夫。壬子,以完者木知樞密院事。是月,以沙藍答裡為中書左丞相。命燕南、河南、山東、陝西、河東等處舉人會試者,增其額數,進士及第以下遞升官一級。二月癸丑朔,立河淮水軍元帥府於孟津縣。甲戌,詔天下,以比者逆臣孛羅帖木兒、...
  • 12602
《遼史》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 《遼史》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 ◎百官志三○南面上契丹國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王封,玄宗置經略使,始有唐官爵矣。其後習聞河北蕃鎮受唐官名,於是太師、太保、司徒、司空施於部族。太祖因之。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樞密使。明年,世宗以高勳為南院樞密,則樞密之設,蓋自太宗入汴始矣。天祿四年,建政事省。...
  • 8770
《新元史》卷七十七·志第四十四
  • 《新元史》卷七十七·志第四十四

  • ○食貨十△賜賚上賜賚之類,有三:一日五戶絲。太宗八年,以真定路民戶奉太后湯沫,中原諸路民戶分礎諸王、外戚、功臣。耶律楚材言其非便,乃命本位止設達魯花赤,其賦則五戶出絲一斤,並隨路絲線顏色皆輸於有司,如其額以畀之。《太宗本紀》載諸王貴戚分地:斡魯朵、拔都平陽府,即志之太祖...
  • 16841
《老子校釋》第十七章
  • 《老子校釋》第十七章

  • 太上,下知有之;謙之案:禮記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鄭注:“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報。”老子所雲,正指太古至治之極,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嘗治之,民相忘於無為,不知有其上也。“下知有之”,紀昀曰:“‘下',永樂大典作‘不',吳澄本亦作‘不'。”今按焦竑老子翼從吳澄本。又王注舊...
  •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