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婦謁的大全

婦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謁者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謁者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謁者【意思解釋】1.官名。始置於春秋﹑戰國時﹐秦漢因之。掌賓贊受事﹐即為天子傳達。南朝梁置謁者臺﹐掌朝覲賓饗及奉詔出使。陳及隋皆因之。唐改為通事舍人。2.官名。東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謁者二人﹐主報中章。後魏﹑北齊有中謁者僕射﹐隋唐改稱內謁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後廢。3.官名...
  • 16776
入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拜謁的反義詞
  • 拜謁的反義詞

  • 拜謁的近義詞本站為你解答:拜謁的近義詞是什麼?(迄今共收錄11個拜謁的同義詞)拜謁的近義詞:拜望、拜見、調查、訪問、探訪、探問、探望、看望、拜會、拜候、拜訪【近義詞解釋】以下是“拜謁的近義詞”(應用範例和釋義說明)的詳細資訊:(1)拜望:(2)拜見:1.謁見尊長。亦用為一般訪晤中對被...
  • 12833
版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求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訪謁的反義詞
  • 訪謁的反義詞

  • 訪謁的近義詞本站為你解答:訪謁的近義詞是什麼?(迄今共收錄2個訪謁的同義詞)訪謁的近義詞:拜候、訪問【近義詞解釋】以下是“訪謁的近義詞”(應用範例和釋義說明)的詳細資訊:(1)拜候:1.問候的敬詞。(2)訪問:有目的地去探望人並跟他談話:訪問先進工作者◇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訪問了這座英雄...
  • 19732
邵謁的名言
  • 邵謁的名言

  • 長才靡入用,大廈失巨楹。類別:人才相關內容邵謁...
  • 8909
馮延巳—《謁金門》
  • 馮延巳—《謁金門》

  •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註釋:乍:忽然。閒引:無聊地逗引著玩。挼:揉搓。鬥鴨:以鴨相鬥為歡樂。鬥鴨闌和鬥雞臺,都是官僚顯貴取樂的場所。碧玉搔頭:即碧玉簪。賞析:馮延巳擅長以景託情,因物起興的手法...
  • 24134
謁歸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邵謁的名言
  • 邵謁的名言

  • 1、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邵謁2、白絲與紅顏,相去咫尺間。——邵謁3、長才靡入用,大廈失巨楹。——邵謁...
  • 4228
謁託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拜謁延安
  • 拜謁延安

  • 靈猴獻瑞之年,秋高氣爽,雲淡風輕時節.我們有幸來到陝西“十朝古都”西安。看了城市繁華,聆聽遠古故事,忽聞人說廷安就近不遠。於是,我在行中強烈倡導:首先拜竭延安!笠日清晨,我們乘坐市區中巴車,風塵僕僕地徑往廷安進發。走在通往延安的路上,我的心情是極為沉重的。因為...
  • 20539
謁戾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馮延巳《謁金門》
  • 馮延巳《謁金門》

  •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捋紅杏蕊。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簡析】春風乍起,吹皺了一池碧水,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可是有誰知道,這一圈圈的漣漪,卻攪動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瀾。別看她貌似悠閒,時而逗引鴛鴦,時而揉扯花蕊,過一...
  • 21446
女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女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女謁【意思解釋】1.謂通過宮中嬖寵的女子幹求請託。2.泛指通過有權勢的婦女幹求請託。3.指女寵。...
  • 26959
慶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伏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謁問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謁拜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進謁的反義詞
  • 進謁的反義詞

  • 進謁的近義詞本站為你解答:進謁的近義詞是什麼?(迄今共收錄1個進謁的同義詞)進謁的近義詞:投刺【近義詞解釋】以下是“進謁的近義詞”(應用範例和釋義說明)的詳細資訊:(1)投刺:1.投遞名帖。2.留下名帖。表示解職告退。【進謁的解釋】進謁:1.猶進見,拜見。...
  • 17032
拜謁
  • 拜謁

  • 題記:賀蘭山廣宗寺幾公里處有一座單獨聳立的山,誰看都說絕似一頂氈帽,故謂之“氈帽山”後因其名不夠雅,遂易名為“瞻卯山”藏文“塔爾巴卓格”意為“解脫閣”。此山相傳是十六羅漢尊者赴漢地時做過夏日安居避暑的居所,而遠近聞名。南面半山腰有天然山洞,其中供奉吉祥天女。...
  • 22509
李清臣—《謁金門》
  • 李清臣—《謁金門》

  • 楊花落。燕子穿朱閣。苦恨春醪如水薄。閒愁無處著。去年今日王陵舍,鼓角秋風。千歲遼東。回首人間萬事空。作者李清臣,北宋人,(籍貫不詳),字邦直。舉進士,歷官翰林學士,尚書左丞。宋徽宗初立,入為門下侍郎,出知大名府。其詞作頗精工。註釋:①春醪:酒名。醪:濁酒。②危檣:指舟船。賞析:這...
  • 15639
省謁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謁環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謁環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謁環【意思解釋】1.請求玉環。事見《左傳.昭公十六年》﹕晉韓起有一副玉環中的一隻﹐另一隻在鄭國的商人手裡。韓起趁聘問時向鄭伯請求。子產不給﹐說﹕"夫大國之人令於小國﹐而皆獲其求﹐將何以給之?一共一否﹐為罪滋大。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饜之有?吾且為鄙邑﹐則失位矣。"後作為典故...
  • 1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