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李益的大全

李益—《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 李益—《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 【年代】:唐【作者】:李益——《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內容】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賞析】:詩題一作《鹽州過胡兒飲馬泉》,又作《鹽州過五原至飲馬泉》。唐代五原縣屬...
  • 25242
李益疾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李益—《洛橋》
  • 李益—《洛橋》

  • 【年代】:唐【作者】:李益——《洛橋》【內容】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賞析】:“洛橋”,一作“上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大唐盛世,陽春時節,這裡是貴達士女雲集遊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亂後,已無往日盛況。河南縣還有一處...
  • 3268
李益—《立秋前一日覽鏡》
  • 李益—《立秋前一日覽鏡》

  • 【年代】:唐【作者】:李益——《立秋前一日覽鏡》【內容】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賞析】:這首詩,當是詩人失意時的即興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體驗,構思精巧,頗有意趣。失志不遇的悲哀,莫過於年華蹉跎而志業無成,乃至無望。如果認定無望,反而轉向超脫,看破...
  • 5977
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 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 【年代】:唐【作者】: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內容】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賞析】: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詩人同表弟(外弟)久別重逢又匆匆話別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為題材的小詩中,它歷來引人注目。“...
  • 10994
與離別相關的古詩李益《寫情》賞析
  • 與離別相關的古詩李益《寫情》賞析

  • 《寫情》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失戀詩。創作時間不詳。此詩所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賞析,供大家閱讀。《寫情》原文:作者:李益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寫情》註釋:①水紋珍簟:精美的臥席...
  • 2658
李益—《隋宮燕》
  • 李益—《隋宮燕》

  • 【年代】:唐【作者】:李益——《隋宮燕》【內容】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旋落已成塵。自從一閉風光後,幾度飛來不見人。【賞析】:隋煬帝楊廣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蘇揚州)遊玩,耗費大量民力、財力,最後亡國喪身。因此“隋宮”(隋煬帝在江都的行宮)就成了隋煬帝專制腐敗、迷於聲色的象...
  • 14682
李益—《寫情》
  • 李益—《寫情》

  • 【年代】:唐【作者】:李益——《寫情》【內容】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賞析】: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細玩全詩,很象是寫戀人失約後的痛苦心情。此詩所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詩人躺在花紋精細、珍貴華美的竹蓆上,耿耿不...
  • 6076
李益—《塞下曲四首》(其一)
  • 李益—《塞下曲四首》(其一)

  • 【年代】:唐【作者】:李益——《塞下曲四首》(其一)【內容】蕃州部落能結束,朝暮馳獵黃河曲。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賞析】:唐代邊塞詩不乏雄渾之作,然而畢竟以表現征戍生活的艱險和將士思鄉的哀怨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夾雜危苦之詞或悲涼的情緒。當讀者翻...
  • 5584
李益:江南曲
  • 李益:江南曲

  • 《江南曲》作者:李益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註解】: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2、賈:商人。3、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韻譯】: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評析】:...
  • 7336
李益的名言
  • 李益的名言

  •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類別:友誼李益...
  • 29249
七言絕句: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 七言絕句: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 夜上受降城聞笛唐代:李益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譯文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淒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註釋受降城:唐初名將張仁願​為了防禦突厥,在黃河以北築受降城,分東、中、...
  • 14602
李益—《春夜聞笛》
  • 李益—《春夜聞笛》

  • 【年代】:唐【作者】:李益——《春夜聞笛》【內容】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賞析】:這首《春夜聞笛》是詩人謫遷江淮時的思歸之作。從李益今存詩作可知他曾到過揚州,渡過淮河,經過盱眙(今安徽鳳陽東)。詩中“寒山”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
  • 7261
李益—《宮怨》
  • 李益—《宮怨》

  • 【年代】:唐【作者】:李益——《宮怨》【內容】露溼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賞析】:和王昌齡“奉帚平明”、“閨中少婦”等名作之同,此詩的怨者,不是一開始就露面的。長門宮是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後的居處,昭陽殿則是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居處,唐...
  • 8306
李益—《鷓鴣詞》
  • 李益—《鷓鴣詞》

  • 【年代】:唐【作者】:李益——《鷓鴣詞》【內容】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雲合,郎從何處歸?【賞析】:這是一首樂府詩,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十《近代曲辭》收錄《鷓鴣詞》三首,有李益的這首和李涉的兩首。李涉詩云:“湘江煙水深,沙岸隔楓林。何處鷓鴣飛,日斜斑竹陰。二女虛垂...
  • 22072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 《夜上受降城聞笛》作者:李益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註解】:1、回樂峰:唐代有回樂縣,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峰即當地的山峰。2、受降城:唐代有東、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3、蘆管:笛子。【韻譯】:回樂峰前的沙...
  • 22012
李益—《邊思》
  • 李益—《邊思》

  • 【年代】:唐【作者】:李益——《邊思》【內容】腰垂錦帶佩吳鉤,走馬曾防玉塞秋。莫笑關西將家子,只將詩思入涼州。【賞析】:這很象是一首自題小像贈友人詩。但並不單純描摹外在的形貌裝束,而是在瀟灑風流的語調中透露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寄寓著蒼涼的時代和個人身世的感慨。首句...
  • 23250
唐代詩人李益的詩句閱讀
  • 唐代詩人李益的詩句閱讀

  • 1.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2.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3.促促何促促,黃河九回曲。——李益《效古促促曲為河上思婦作》4.統漢峰西降戶營,黃河戰骨擁長城。——李益《統漢峰下》5.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 4766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 【作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內容】: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註釋】:受降城: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但此詩的受降城所在地說法不一。回樂:縣名,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
  • 8713
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 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 【年代】:唐【作者】: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內容】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賞析】:李益和苗發、司空曙,都列名“大曆十才子”,彼此是詩友。詩題曰《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詩中最活躍的形象...
  • 14257
李益—《從軍北征》
  • 李益—《從軍北征》

  • 【年代】:唐【作者】:李益——《從軍北征》【內容】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賞析】:這裡是一個壯闊而又悲涼的行軍場景,經詩人剪裁、加工,並注入自己的感情,使它更濃縮、更集中地再現在讀者面前。李益對邊塞景物和軍旅生涯有親身的...
  • 24868
李益—《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
  • 李益—《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

  • 【年代】:唐【作者】:李益——《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內容】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隔窗愛竹無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賞析】:唐代長安城東北角的長樂坊,有一佛寺,寺內硃紅色大樓巍然屹立,富麗堂皇。這就是唐睿宗的舊宅,有名的安國寺紅樓院。廣宣是一位善詩的僧人...
  • 22154
李益—《江南曲》
  • 李益—《江南曲》

  • 【年代】:唐【作者】:李益——《江南曲》【內容】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賞析】:這是一首閨怨詩。在唐代,以閨怨為題材的詩主要有兩大內容:一是思征夫詞;一是怨商人語。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社會背景的。由於唐代疆域遼闊,邊境多事,要徵調大批將士長期戍守...
  • 24604
李益的名言
  • 李益的名言

  • 1、君看白日弛,何異弦上箭?——李益2、嫁女莫望高,女心願所宜。——李益3、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李益...
  • 16437
李益--《寫情》
  • 李益--《寫情》

  • 【作者】:李益--《寫情》【內容】: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作者小傳】: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廣德二年(764)隨家遷居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授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尉。多次從軍邊塞出任幕僚,脫離軍府後漫遊江淮,入...
  • 1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