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勵志 >勵志故事 >

勵志小說《自然寫作的夏天》

勵志小說《自然寫作的夏天》

生活在我們今天的城市,人與自然日漸疏離好像也並非什麼出奇的事。但這情況近兩年似乎慢慢有所改變,網上認花識草的個人與組織變多,今年國內自然寫作的出版也頗為熱鬧,我所見到的幾本,都很值得一說。

勵志小說《自然寫作的夏天》

塗昕《采綠:追尋自然的靈光》(中國華僑出版社,20xx年7月第一版)是最新上市的一本,書很厚實,十幾萬字,幾乎每一頁都有圖片,讀起來很悅目。這是本關於城市的自然筆記,詳細記錄了一年十二個月所見的草木昆蟲,主要是兩個地方:作者的家鄉重慶和求學所在地南京。塗昕最初寫作這一系列文章,是在豆瓣網上,文字和她的豆瓣網名“熱帶植物”也很像,有一種天真的熱情,可以看出作者對自然對花草昆蟲發自內心的熱愛。寫到一種植物或昆蟲時,作者一般是直接描述其外形,雖然也用了很多靈巧的比喻與想象,但對不認識的人來說,有時候這種密集型的描述會讓人吃不消,要慢慢歇一會才能繼續消化。如果有耐心,許多時候便會有不期然的快樂,發現自己習焉不察的花花草草原來是這個名字。書裡另一個較好的地方是,寫了很多“通曉植物靈魂”的人。從普里什文、納博科夫,到梭羅、周作人等,每一章都有一兩個這樣的人,寫他們對自然的獨特感受與思考,因之不僅僅是普通的自然筆記,而且有更豐富的意義。只是偶爾引文過多,也會讓人覺得有些“隔”。

《采綠》是文學博士的自然觀察,熱情細緻,同為豆瓣作者的阿蒙,他所寫的《時蔬小話》(商務印書館20xx年4月,第一版)將目光集中在我們日常所吃的菜蔬上,諸如大白菜、辣椒、土豆、苦瓜、紅薯、番茄、茭白等,阿蒙在書中將它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原來,湘、川、黔人民喜愛的辣椒原產地並非中國,被當作食物更是到清朝時才有。小時候聽聞貴州有一種辣椒,小小一顆,在開水中過一下,一鍋水都變得極辣,但這並非最辣,最辣的辣椒產自印度,不過因為太辣而不能吃,只能做辣椒素了。喝水不能緩解辣感,喝冰鎮過的酸奶才是最好的辦法。北方人民的冬儲大白菜,出現於宋朝,大量生產於明清時期,其菜幫儲存有糖分,這使得細胞液能在冬天裡不被凍結,經霜後的白菜也因此特別甜。這些對於常見蔬菜的“博物”很有趣味,讓人想一睹為快。阿蒙的寫法是一種理性的分析,但理性背後又有一種文藝的調子,表現為知識性的描寫裡結合自己少年時的生活記憶。但這些記憶大多是小時候父母怎樣照顧自己的生活,在日常蔬食中父母所給予的情感,有時難免會讓人覺得單調了。

以上兩位作者是豆瓣上的同齡人。還有兩位已經去世的作家的自然寫作值得特別推介。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5月第一版)是媒體人塗志剛投身出版業後編輯出版的第一本書。《大地上的事情》在1995年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我無緣得見,花城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最後的浪漫主義者》曾大致翻過。葦岸一生留下來的文字不多,此次新版《大地上的事情》內容比花城版要少將近一半,是從自然文學角度做的一個選本。在書中,葦岸以詩歌的筆法寫大地上的事情,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二十四節氣”的觀察筆記,可惜沒有完成。不像《采綠》將焦點集中於花草昆蟲,葦岸更著重記錄的是天氣、雨水、麥田、玉米,他的敘述以“大地”“農田”為中心。這是對中國農耕傳統的一種尊重與著意,同時也帶有八九十年代對“土地”“麥子”詩意表達的痕跡。葦岸說“布穀即是勞作的東方的最好象徵”,這使我想起老家湖南的說法,布穀叫的是“哥哥插田,哥哥插田”,實在是催人奮進。書封看起來很素雅,我只是有點擔心,燙白的小字書名在書店和網店都沒法看清,可能會影響銷售。

以上就是本站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本站網,我們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內容哦! 本站,因你而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lizhi/gushi/g0e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