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典詩詞鑑賞 >詩詞集 >

戚繼光的詩詞《望闕臺》賞析

戚繼光的詩詞《望闕臺》賞析

《望闕臺》

戚繼光的詩詞《望闕臺》賞析

明•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賞析】

戚繼光在戎馬倥傯之際,留下了諸多詩文篇章,在當時那個年代就享有“偉負文武才如公者,一時鮮有其儷”的讚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讚戚繼光的詩“格律頗壯”、“近燕趙之音”。王士禎將其列為古今名將能詩的十一人之一。此詩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發自己的丹心熱血。

首二句記事抒情,總括自己東征西討的戰鬥生活以及他當時的處境和登闕臺時複雜的心情。“寒”,既指蒼茫的海色,同時也暗示抗倭鬥爭的艱難困苦,與“孤臣”有著呼應關係。“孤臣”,主要是寫遠離京城的將士得不到朝廷的足夠支援。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兩句借景抒情,表明心志,寫自己雖然得不到朝廷的支援,可自己並沒有灰心失望,希望自己的一腔愛國熱血,朝廷能夠明瞭。作者登上望闕臺,突然發現,千峰萬壑,盡是一片火紅色,原來是秋霜把楓葉都打紅了的緣故。這一片火紅之色,如此熱烈,使人胸懷激盪。他馳騁想象,好像那繁霜是自己的心頭血,把滿山的秋葉都染紅了。這兩句詩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鮮血,向朝廷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報國之心,形象生動,在藝術表現上極富感染力。作者輕視個人的名利得失,對國家、民族卻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長達十來年的抗倭戰爭中,作者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不懈地與倭寇展開殊死較量,這正是出於愛國和忠君的赤誠。這首詩儘管是作者的失意之作,卻因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愛國情懷而具有高雅的格調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為千古傳頌的名作。

擴充套件閱讀:戚繼光的簡介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曾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著有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各種奏疏傳世。同時他改造了城防設施,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極大地提升了明軍戰鬥力。

戚繼光幼年時風流倜儻,很有個性。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喜歡讀書,通曉儒經、史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繼光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繼光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有心殺賊,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受張居正的推薦,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被調往浙江都司僉事,並擔任參將一職,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郡。

擴充套件閱讀:戚繼光的詩文成就

戚繼光在戎馬倥傯之際,既寫成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軍事著作,又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詩文篇章,在當時那個年代就享有“偉負文武才如公者,一時鮮有其儷”的讚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讚戚繼光的詩“格律頗壯”、“近燕趙之音”。王士禎將其列為古今名將能詩的十一人之一。

萬曆十年(1582年)九月,戚繼光把歷年所寫詩文合編成五卷,即《橫槊稿》三卷、《愚愚稿》二卷,合稱《止止堂集》。止止堂是薊州總理署中戚繼光的三間書房,也兼辦公之用。(堂名“止止”,取《周易》“大畜”卦意。“大畜”之卦,上卦為艮,下卦為乾。艮為山,為止;乾為天,為健。其卦意是“健而止”,謂剛健而不妄行,可止則止。)《止止堂集》以詩為主,也有戚繼光“誓戒、祭告、奏凱、悼亡、紀行、贈答”等方面的文章。

標籤: 賞析 戚繼光 詩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jingdianshi/shiciji/eq69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