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走近孔子作文(精選20篇)

走近孔子作文(精選2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近孔子作文(精選2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走近孔子作文(精選20篇)

走近孔子作文 篇1

我盼望以久的山東旅遊終於來到了,我興奮得那一天晚上都沒睡著。把所有的東西都給收拾好了,準備第二天的旅遊。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上了車,大約做了8個多小時的車子,就來到了山東曲阜,來山東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遠近聞名的孔廟,孔林,孔府。我們晚上在賓館住了下來 。

這一天我們坐著車子,穿過了十幾道橋來到了孔府。剛剛進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呆了:四處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樹。這些柏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看見一塊石碑上刻著幾行字:孔子是中國古代以為對後市影響至為深遠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傑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創立的以仁政德治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在中國以及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被奉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他被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逝世雖然已經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發揮著作用。孔廟、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來尊孔崇儒的結果,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內涵,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各國政治家、思想家、社會學家以及各界人士前來參觀瞻仰,

我們坐著光纜車來到了孔廟。孔廟共有建築100餘座460餘間,古建面積約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最後的一座古建築是一個孔子廟,上面寫著萬世師表,斯文在茲。

我們又來到了孔林: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定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儲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孔府,孔廟,孔林,就參觀完了,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去看一看。

走近孔子作文 篇2

離開孔廟時,我的腦海裡突然蹦出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我的時間尚未來到,有些人要在死後誕生。”尼采是瘋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為東方人的孔子,雖沒有這樣的豪言壯語,但歷史證明了他完全有資格這麼說。

在孔廟,我完全被其巨集大的規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讓人難以想象,經兩千餘年修建,孔廟由原來的故宅三間,發展而為佔地327。5畝,南北長1120米,恢巨集壯麗的古代建築群。廟內古木參天,殿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勢直逼北京的故宮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孔子從一個普通人一躍而為萬人崇敬的一代宗師,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孔廟的幾個小時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嘆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裡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國時所立的53幢碑石,這是歷代尊孔的實錄,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實記錄。站在碑前,可以想象著幾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們動用了多少人馬,才把幾十來噸重的大碑運來,並一本正經地到這兒來參拜的情景。其實,帝王們對孔子的態度與其說是崇敬,不如說只是利用。由於孔子在中國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搶收奪的一塊招牌。封建統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來維護其封建統治,他們拼命將孔子偶像化,並不斷塞進一些他們的私貨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學。立碑只不過是其為鞏固統治而玩的伎倆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國的歷史上具有這樣深遠的影響,這絕對是一個奇蹟。孔子是無與倫比的。

懷著對孔子的敬佩,走在寬闊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氣勢雄偉的大殿映入眼簾。“大成殿”幾個金色的大字蒼勁有力。硃紅色的大門,深紅色的牆,黃色琉璃瓦,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更顯出大成殿的巨集偉壯麗。特別顯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龍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長龍栩栩如生,似騰似遊。壯觀程度絕不亞於故宮大殿。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的塑像。傳說中孔子是位長相醜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卻儼然是個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長鬚老先生,想來是後人由於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緣故。

走近孔子作文 篇3

冬天將盡未盡,我走近孔子。

當車窗外向後跑走的建築有了春秋戰國時的味道,當小小的黃包車上都印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字眼時,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對他的瞭解將不只是歷史課本上幾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進了孔廟。自漢至清,代代皇帝都來祭拜他,為了他“為政以德”的告誡,為了他“苛政猛於虎也!”的感嘆。唐宋元明清,數座不同時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將我們從現代引到古代。錚琮古琴,千年古柏,我們走進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時盡被銷燬,只完整地保留了兩塊。有人遺憾,有人咒罵,但他們毀掉的只是千年來壓在孔子身上的一些無謂的讚美和所謂“榮譽”,孔子周遊列國,一生未被認可,又怎麼會在乎這些?我想,孔子留給我們的是思想,是境界,而並非這些後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廟,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間茅草屋的所在地,現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規模龐大,他去世後沒幾十年就開始年年有皇帝來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還高。但想孔子一生清貧,周遊列國無數次被拒之門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卻在他死後被發現,被無限度的昇華。

走近孔子,我走進孔府,這是孔子後代的居所。看著偌大的宅院,聽著孔子後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種種官銜,我思考,孔子留給後代的恐怕並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間能有幾人?半部《論語》便可治天下,對於孔子,我們永遠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經名揚海外,多少發達國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懷著虔誠的心來祭孔。作為中國人,我們為孔子而驕傲。多麼想在杏壇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聽孔子講學,講著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簡,講著他對世間的理解和夢想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禮”的社會。

至此驚覺自己文筆的枯竭,對於孔子,我讀不懂,讀不完,自然也無法詮釋。我無法走進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論語》,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無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走近孔子作文 篇4

孔子不僅是個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從教育實踐中總結了許多有意義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政治主張是“禮”和“仁”的學說,他生活於春秋大變革的時代,他反對以暴力來強迫人民服從。他所說的“禮”是一種政治秩序,而“仁”是最高的道德規範。

孔子三歲時死了父親,十七歲又失去了母親,家境貧困,沒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全靠自學。他小的時候就很愛讀書,拜了許多人為師,所以精通禮儀、音樂、射箭、駕車、計算。

孔子他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傳統,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口號,改掉過去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的局面。孔子的學生相傳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子路、冉有、子貢、顏淵、子游、子夏、曾參等。孔子的學生大多數出身貧賤,年齡各不一,有的幾乎與孔子一樣大,有的與他差三、四十歲,還有父子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做孔子的學生,學費很低,只須要十條肉乾。孔子向社會的下層人傳播文化,還教育學生“每事問”勤思考,溫故知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直到今天還值得人們參考。

孔子的《論語》可謂是“聖典”。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論語》而且是經過程朱學派註釋的《論語》成為每個讀書人的聖經,成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成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成為士人不可缺少的東西。孔子的這一文學成就給社會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有時候一兩個字,就夠我們用一輩子了。“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的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 讓我們學會去寬容別人吧!學學孔子,該放下時要放下,人與人能寬容相處,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走近孔子作文 篇5

當寒風裹挾著大雪,淹沒你眼前的世界,你是否畏懼,是否心灰意冷,是否仍堅信自己的力量。

佛教有輪迴之說,所有的相逢都是重逢,所有的離開都是歸來,魯哀公十六年,你走了,卻留下了千年不化的哲理。人總會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盡頭,有的人死去了,就意味著永世的寂寞;有的人死去了,卻意味著一種永恆和超越。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你的接觸更甚,便愈加崇拜你那種對於命運的領悟,人生的豁達,世情的諳熟,社會的瞭解,從你的所言所行中,感受到常常於不期然間閃爍而出的智慧之光,著實令我們這些後輩於迷濛中清晰,於混沌中瞭然,而獲益匪淺。

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無論她多麼的平凡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總有一個角落會將他擱置,總有那麼些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屬於自己的狹小世界裡,守著簡單的安穩與幸福,不驚不擾的過一生,如長沮?,如桀溺;而夫子你則在紛擾的世俗中,以無所畏懼的姿態盡情地演繹著匡救天下的人生。

得知你曾因難以施展抱負後帶領顏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竟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周遊列國的生涯,我不得不心生敬佩。更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難,會不會有結果,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敗了也無可厚非,關鍵是夫子你有別人沒有的勇氣去解脫束縛的手腳,也有別人沒有的膽量去勇敢面對。很多時候,我們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無前的決心和魄力,總是在事情開始的時候就畏首畏尾,在事情進行的時候就瞻前顧後。懷才不遇沒什麼,大不了親力親為,躬身上路傳大道;夢碎了沒什麼,大不了再重新做一個。

洛克菲勒說: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取代毅力。才幹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滿了學而無用的人。只有毅力和決心無往而不利。所以,懷才不遇的你帶著毅力和決心,在教育上獲得了永不褪色的成就,也唯有你,仁以為己任,傾盡一生。唯有你,配得上這聖人的稱號。

走近孔子作文 篇6

今日的鄭國依然風雨悽悽。東門外的慄樹雖沒能使民戰慄,但高大筆直的樹顯得駝著背站在一旁的那個腿比大禹短三寸的老頭子格外矮小。他剛經歷了陳蔡之困,聽到喪家狗的評價,豁達地大笑道“然哉,然哉”,便挺直腰桿,繼續踏上了征途。

在這個禮壞樂崩的時代,孔子是一個另類。他所推崇的,是已經被霸主踐踏粉碎的周禮;他所篤信的,是已經被世人割捨拋棄的仁義。“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深信將周文化傳遞下去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為此他不懼桓魋之輩的刀劍,孤身在廣袤的平原上灑下一筐又一筐土,要築起一座大山。他隳三都,誅少正卯,十四年漂泊周遊列國,所為的,是重建被破壞的秩序,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不義而富且貴,對他如同浮雲。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順便把巍巍泰山融入了人格,使顏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使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楚狂接輿高歌鳳兮笑他,長沮諷刺他“是知津也”,桀溺否定他逃避惡人卻不逃避社會的行為,丈人斥責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就連看門者都知道他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孔子怎麼會還需要靠這些人來點醒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魄,雖終生不得志,明知所做都是徒勞,仍以一人之力與時代相抗衡。雖然顛沛流離,堅毅的人格卻從未改變。即使不再從政,他也堅持編纂詩書,傾盡所學教授三千弟子。他的諄諄教誨儲存在《論語》中,兩千多年來仍然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書呆子。那股韌勁,便從春秋流傳後世,萬古長存。

崔嵬岱宗屹立如故,孔子與他的精神、人格也永遠屹立於我們心中。

走近孔子作文 篇7

你的熊熊烈火照亮著中國的文學旅程;你的精神的昇華牽動著每個人的琴絃;沒有馳騁沙場的你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

掀開你的頭巾,我才知道“為政以德”之道;

關注你的舉措,我才明白“克己復禮”之禮;

開啟你的心扉,我才感受到“仁者愛人”之理。

一行淡淡的墨跡“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你繼承了周代以來關於德和德治思想的文化傳統,提出了“為政以德”的主張,構建了以“愛民”“富民”“教民”“安民”“舉賢”“正政”“善政”為主要內容的'“德政”思想理論體系。以德服人是中國傳統政治的核心,你說的“為政”實在是一種教化之學-----教育與感化,德治思想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借鑑意義。

你彷彿聖人一般,從天而降,衣袖輕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你認為父母至死,子女應當守喪三年以表孝意,而你的弟子卻反駁道,守喪一年即可,只要心中有孝就可以了。孝弟這個東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看待你所說的“孝”“悌”的觀念,“孝”大可以治國,平天下,小可以修身,齊家。它是傳統家教的核心。這種“孝”強調“父為子綱”,實際上應當一分為二的看,既要肯定“孝”的合理性,又要與實際相結合,對父母不能盲從,對父母的不當之處,也可以勸諫,更應注重精神上的“孝”。至於“悌”,你是指善事兄長,聽從兄長,辨證地看,不能一味地盲從,不辯是非地接受順從。這就是復禮,除了禮,還要克己,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自覺地遵守禮的規定。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站得住,於是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於是也使別人行的通。這不就是你所謂的“仁者愛人”嗎?在你的倫理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則,“仁”的首要內容是“愛人”。一次,馬廄失火,你得悉,立即從朝廷回來,“曰:‘傷人乎?’不問馬。”你的這一舉動,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重視“人的價值”的驚世之言,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人道主義思想之一。

走進了你,我瞭解了諸多,你不僅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也是我效仿的榜樣!

走近孔子作文 篇8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苟,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衝突”隨處可見,區域性的戰火瀰漫著硝煙,紛亂的動盪使生靈塗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並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走近孔子作文 篇9

兩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公依舊一絲不苟,變不改色的凝望著遠方。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一個個含苞待放的花朵,一個個祖國的棟樑,都在他的哺育下茁壯成長,在他的教誨下,讓祖國的傳統文化與美德延續至今。他就是萬人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冬天將近未盡,我走近了孔子,在公元前551年,明星升起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上空的時候,一位偉人出世了。他帶著不同的氣宇,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智慧。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將伴隨著天將降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人世間的一次苦行。他出生於曾經的貴族,本該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三歲父親就去世了,他和母親過著貧苦的.生活,這一生他歷經了千辛萬苦,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面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少年的他過著艱難的生活,可苦難的環境卻未泯他遠大的志向,他勤奮好學從而告誡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終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屈的鬥志,他一生共教導弟子三千多人,得意弟子七十二人。他三十而立辦教育,他開辦私塾,使貧困的人走進了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知識傳播的壯舉,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後盛飛積蓄了雄厚的力量,他不僅告訴了他的學生還告訴了身後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教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他的思想不僅能夠治國經世,還能淨口修生,他教化世人以“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

“仁”不僅告訴我們要尊老愛幼,還要仁愛仁慈,他主張的仁愛思想,在二十一世紀依舊發著耀眼的光芒。他在學習方法上教導我們要“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為人處世上要“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在細微處體現人不朽的智慧與光輝。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名生的各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

公元前479年,這位魯國的老人永遠離開了人世,至今已過了兩千五百多年,兩千五百多年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屹東方並已走向世界。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人。

冬天將近未盡,既然我走不進孔子,那我只能走近孔子了。

走近孔子作文 篇10

這個暑假,我仔細閱讀過《論語》,這本書讓我解到,孔子是我國最早的、也是最有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幾千年來,他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所謂的聖人,賢者。他的《論語》讓我知道做人的真諦,也讓我明白學習的奧祕。

“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禮”的根本內容,是道德倫理觀念的基礎。仁者,愛人也,為人處事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能以關愛他人的心態面對生活。《論語》中記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刃,則以學文。”只是孔子在教導學生們說:“同學們,任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謹慎。”其次,做人誠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丟誠信,他還有什麼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沒有誠信,將寸步難行,所以,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樣,我們才將會成為一個有誠信的人。

“禮”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禮”是西周以來上層建築的集中體現,它是用來維護上下尊卑關係的。因此,孔子對春秋末期的“禮壞樂崩”抱著惋惜的態度,把破壞禮的行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所以“禮”就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禮”也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則,須順承。”意思是說:父母是我們的長輩,我們應尊敬她們,對她們的教育,我們應認真聆聽,保持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習慣。

“知”是孔子思想的精華,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從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許多有意義,很有啟發性的教育思想和獲得知識的方法。他提出反覆學習可以使人們的認識更加深入,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從中我也明白,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要用於開闊出新的知識,使自己的學識更加豐富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中還包括學習態度的問題。他認為學習的態度就應該是老老實實的,不懂就說不懂,努力學習,他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就是這樣,不恥下問,由於孔子抱著這樣的學習態度,他的知識在當時就比別人豐富。再有,孔子教學也比較注意“因材施教”。《論語·述而篇》記載,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不到他用心思考弄明白而不得其義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想說而口裡不想說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交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免、能由此推出其他三個方面,就讓它自己去想。孔子就是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去推動學生思考問題的。

從《論語》中,可以學到許多做人學習的道理。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應該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做一個正直,謙遜,與人為善的人。《論語》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感悟,感悟孔子精深的大智慧。

走近孔子作文 篇11

走進孔子,猶如走進一座知識的聖殿,猶如走進一座巍峨的大山,讓所有人都肅然起敬。因為,他掌握的不僅僅是知識,有做人的道理,“德才兼備”是形容君子的,但我認為,孔子才能配得上這四個字。

孔子的學問,那可是大家都知道的,汗牛充棟,學富五車,而從孔子弟子為孔子的'話整合成《論語》一書中,也能多多少少的感悟“孔子學問真是太高了。”

而讓孔子出名的,大多在於他那高尚的品德。

我已經深深的被他征服了,只因他在兩小童辨日中的一句“不能決也”本來可以隨便說一個答案,那兩童也當然會照樣崇拜的他五體投地,而他寧可放棄自己身上“偉大學者”這個名號,也不能把知識的本錢丟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既然說出了這句話,那這句話就是一個紅線,是一個標誌,是一個信念,是一個決定。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我敬佩。

我已經深深被他征服了,只因他與項橐之間的故事,孔子對項橐的佩服也完全可以這樣想“拜一個孩童為師,豈不是丟了我的名聲,管他呢,他還只是一個小屁孩而已。”但他沒有這樣做,卻決定拜一個孩子為師父,這樣不恥與孩童結為師徒,反而體現了孔子高尚的品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謙虛求教的品質讓我敬佩。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敬佩孔子,也許是他實事求是的態度罷,也許是他謙虛求教的品質罷,也許是他的學問罷,也許是創立儒家思想罷,不管怎樣,孔子的才德讓我從心底深深折服,深深敬佩!

孔子,才稱得上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君子。恍惚間,我彷彿看到了他向項橐虛心求學的場景;聽到了他“有教無類,以仁治國”的教育心聲;觸控到了一位偉大教育家,思想家的高尚靈魂;我也深深懂得了:聖人並不是被大多數人讚歎而偉大,聖人是因為徹底了悟到了自己的這顆心而偉大。

走近孔子作文 篇12

我以仰望天的虔誠仰望孔子。

一直以為孔子是個傳奇。在歷史的浩瀚星河中,這顆閃耀至今的星早已被後人罩上了神話的光環,其實,這個千古聖人就在觸手可及之處。仰望孔子,我領悟到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他心底的愛與恨,理想與悲哀。

孔子的愛是“仁愛”。他愛學生,他的愛融在了飢腸轆轆時給學生留下那最後一碗救命的肉湯裡;他愛百姓,他的愛顯現在給人們帶來的大同思想與安居樂業中;他愛國家,他的愛凝練在就算隔著千山萬水也牽掛著魯國的熱忱之心裡。仁者愛人,仰望孔子,我看到了在那個硝煙瀰漫、冷酷無情的年代裡,他的愛如溫暖的陽光,普照人間,包容萬物。

孔子的恨是深沉的。他恨橫行霸道、瓜分國土的“三桓”,恨身處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恨自己生不逢時、壯志難酬,徒有一顆火熱之心。盼了許久的祭肉遲遲未到,等到的卻是那冰涼的訣別信物。收起破碎的信仰,埋葬起恨與悲哀,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片他深深眷戀的土地。他的身後,馬在哀鳴,風在怒吼。他的.前方,暴雨淹沒了道路。一片迷茫之中,會有多少艱難困苦?孔子,你將何去何從?仰望孔子,風沙淹沒了他的榮辱、他的血淚,只剩下那複雜的思緒,積澱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日子裡。

南子道:“世人或許可以體會到孔子所受之苦,卻無法體會到孔子在苦難中所領悟的境界。”面對爾虞我詐的世界,他堅定“以人為本”的思想;面對貧困無知的人民,他帶來了“有教無類”的理念。對國家,他推崇“仁政”;對學習,他高呼“因材施教”。在他的君子之道前,“美而淫”的南子也不得不正色;顏回懷抱孔子的書籍,葬身於汪洋大海;子路受敵圍攻,英勇赴死前仍不忘夫子教誨……

於千萬名家皆如此,然孔子對我當代少年,尤為重要。

仰望孔子,他的形象在腦海聳立,他的理想在心中澎湃。他手中的長卷照亮歷史,座下的弟子的朗朗書聲依舊響徹大地。

孔子,以他的意志、博愛,撼天動地,留下一個偉大的靈魂,書寫一部不朽的傳奇。

走近孔子作文 篇13

兩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國公仍哪位舊一絲不苟,他的內心已經沒有早年時杜甫般“會當絕凌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更多的是對人性本質的認識,對當今社會的感嘆。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與相鄰的泰山間交相輝映,多少個斗轉星移迎接一個又一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世界十大名人之首”,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英雄,他的光輝不僅撒遍九洲,更將其性格、其精神、其學說遠揚海外,不比的高深莫測,莊子的縹緲入世,只有至情至性,勇於入世,在黑暗世界中為自己的理想勇敢奮爭的孔子最為可敬可親。

從春秋戰國的孔子,到西漢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明太祖的“八股取士”,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琅琅書聲,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實中隨著歲月的長河緩緩流淌了兩千多年,心中自有乾坤,更加突現出一種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

孔子的思想體系豐富多彩,主要的“仁”“義”“禮”“智”“信”這五行思想,“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理論核心,“仁者愛也”“已欲達而達人,已欲立而立人”,我們應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係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孔子用“禮”“智”詮釋“仁”的思想,用“義”和“信”弘揚“仁”的行為。孔子的教育思想更在其思想體系中熠熠生輝。他以“有教無類”的思想突破封建社會門弟與階級的鴻溝,憑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為中華文化插上騰飛的翅膀。

是他,教會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尋思並進,陸游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闡述著同一個道理;是他,用儒家思想薰陶著我;是他,為中華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是他,我心目中的孔子。

千年前,孔子的思想早已融在時代的血液奔騰不息,千年前,我亦願仰望孔子的靈魂!

走近孔子作文 篇14

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題記縱觀今日之名人天下,哪位文化名人最紅?不是音樂界的周杰倫;也不是籃球界的姚明;更不是影視界的章子怡。而是孔子先師。

儘管歷數幾年來的文化特點,你不難發現,孔子正熱的發燙。一部《論語》捧紅了于丹;各國的“孔子學院”遍地開花;“祭孔大典”、“國際孔子文化節”此起彼伏;奧運會開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誦《論誦》的鏡頭,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可我們真的讀懂了他嗎?孔子提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他心中道以高於貧富,可以為道德而拋棄財富。而如今呢?誰不是為財富而放棄道德。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以為在孔子的弟子中,有貴族,也有貧民百姓。但他們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他們也只有一個身份——弟子。如今呢?高昂的學費使貧與富的差距越來越大。孔子還提倡“因材施教”。

他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傳教,以揚長避短之式發揮了教育的效果。可是,現在的學校、老師和家長又有多少去關心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愛好特長,並且加以因材施教呢?他們只關心學生的成績、升學率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從而抹殺了學生們的天賦和個性。等到去關心時,孩子已經變得平平庸庸了。“以學為樂”是孔子的有一種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喜愛學習和熱愛學習為主。反觀現實,有多少學生把學習當成樂趣?又有多少學生認為學習是快樂的?十年寒窗苦,只為“大學聯考”忙;倆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小考、會考、大學聯考、考研、讀博

學習是一個苦苦掙扎和等候的過程,“以學為樂”只不過是一個奢望罷了!我讀懂了孔子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讀懂了孔子的“有教無類”;讀懂了孔子的“因材施教”;讀懂了孔子的“以學為樂”。可又有多少人能讀懂呢?

走近孔子作文 篇15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歷代代出過多少儒家著名學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響力的,非孔子莫屬。而孔子所說的“仁”與“恕”為儒家理論中最最精髓的東西。

仁,什麼是仁?孔子說過:“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說,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讓別人也立起來。自己想要發達,那就要讓別人也發達起來。在離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幫助他一下,就是仁義的方法與祕訣了。這就是孔子對“仁”的理解。

那麼,恕又是什麼呢?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孔子:“老師啊,你能告訴我一句話,讓我終身受益匪淺嗎?”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這就是孔子——講一個讓人終身受益的話,只縮成一個“恕”字!聖人就是聖人,不會和你長篇大論地講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又進一步地解釋了“恕”這個字——自己不想要的,彆強加給別人。

從上面的'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氣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確,人就應該要有寬廣的胸懷,與人處事的時候,不可以心胸狹窄,而是應該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

孔子“仁”與“恕”的思想,一直流傳到今天,還一直影響著我們。而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應該懷有這種寬巨集大量的胸懷。國小的時候,因為什麼也不懂,和一個同學玩的時候,鬧了點彆扭,。後來,我們才明白了,其實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過去的,所以,我們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們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子什麼事也不放過對方了,而是學會了寬容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孔子,他的話,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走近孔子作文 篇16

在孔子研究院,我見到了眾多的孔子畫像。其中有太多的畫像,若不經工作人員的介紹,我還真看不出,原來那些形象迥異的畫中人竟是孔子。同畫的是一個人,且多是孔子當年行教時期的作品,可為什麼相差甚遠呢?

其中一幅畫像,畫得很獰厲,粗鄙。看著凶悍粗壯,雙耳垂輪,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齒,簡直就像蠻夷,看不出有絲毫的涵養與智慧。不由輕嘆:這,怎麼能是孔子呢?

這就是孔子。解說的口氣非常堅定,彷彿她見過孔子。她說,孔子長得就是高大健壯,面目七露,凝重威嚴。見她這般毋庸置疑,我也無心再爭辯什麼。只堅信,我心中的孔子,絕不是這樣的,絕不是這般大魚大肉,大腕喝酒所養就的庸俗模樣。他身材的確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謙恭的映襯下,只會顯得他更加和善,悠遠,大度。

他歷經滄桑,飽受風雲動盪,但依然心有執著,胸懷天下,孜孜以求,誨人不倦。

孔子時刻憂系的是家國天下,掛牽的是芸芸眾生,有著這樣博大深遠情懷的人,怎麼可能會是一副粗鄙蠻野的嘴臉?就算有著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淵博的'智見與寬厚的仁德給淡去了。

一直喜歡畫聖吳道子所畫的孔子像。在這裡有見,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確畫出了我們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著一襲長衣衫,鬚髯飄逸,雙目前視,拱手而立,愈發顯得謙遜和善,那是一種風煙俱淨後的淡然,那是一種千帆過盡後的寧靜。

這幅畫像,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樣,因此,收藏心底,永遠。

以前,曾看過一個小故事,說蘇東坡和佛印兩個好朋友常在一起參禪悟到,一日,忽談到彼此像什麼的問題。蘇東坡說佛印像是一坨牛糞,而佛印卻說蘇像一尊佛。可見,一個人的心境與涵養的不同,也自會導致眼界的清濁及見識的高低。由此,也不難理解孔子在眾畫師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迥異模樣了。

走近孔子作文 篇17

孔子,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你真的瞭解孔子嗎?並不吧。接下來就讓我跟你說說關於孔子的生平事蹟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也就是如今山東省曲阜市。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

孔子的一生都在為修訂書目而做努力。在與弟子周遊列國的四十年裡,修訂《詩》,《春秋》等名留千史的著作,對後世影響巨大。

別看畫上的孔子矮矮的,看似不經打(這就好像說包公很黑一樣......)。實際上,孔子據說真實身高達九尺三寸,都差不多兩米多了,又怎麼可能是後人所描述的文弱書生。但也怪不得壯如公孫冶,也再也不敢冒犯孔子。當然,這也跟孔子的偉大思想和淵博脫不了干係。

孔子能夠如此淵博也跟他的`家世有關。孔子出身貴族,而當時的政策也只給貴族讀書。當然,也幸好他出身貴族,才能夠有書讀,畢竟當時沒有九年義務這種那麼人性的東西。但是,可惜的是,到孔子這一輩的時候,他的家族已經衰落了啊。所以啊,別看以後的孔子有多風光,人傢什麼鄉村歌手,管農場的,管倉庫的等等等等,反正啊,什麼不受人尊敬的職業他都做過了。估計當初嘲笑孔子的人也沒想到,這個窮小子未來的地位不僅高,還名流千古了。

雖然說,孔子當時已經淒涼到這種地步了,但是他心中教育別人的心卻從沒變過啊。在春秋時代該咋辦?做官。然後咱孔子老先生就憑著自己極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好長一段時間裡都受到了國君的禮遇,但是老先生他固執啊,一直堅持的政治思想與當時的“霸道”思想不符啊,所以也得不到重用啊。得不到重用就教不了人該咋辦?孔子急啊,躁啊,就琢磨這在外邊開個補習班,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顏回啊,子路啊,都是從這個補習班裡出來的啊。

所以啊,各位,孔子那麼強大不是沒道理的啊,就人家那麼慘的環境下都有著那麼遠大的理想,誰還敢做鹹魚啊?

走近孔子作文 篇18

他終於不必擱於世間的束縛,徒步來到天堂。推開那扇扉門,六道輪迴的光線刺痛了他,生疼中,他望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冥然兀坐在輪迴的邊緣,他緊抿一絲永恆的微笑。

“我在等你。”老者的鬤須在風中搖曳生姿。

他不解。

“我在等待一切迷茫而空寂的靈魂。”

他愕然,莫非眼前的老者就是千萬年前的孔聖人嗎?他又苦笑,那又能怎麼樣呢?此刻,他的心早已冰封,拒絕任何一絲陽光的侵襲,哀莫大於心死,而他選擇的是後者。

“為何要選擇這條路?”老者深邃的目光打量著這個年輕的面龐。是的,他才度過了人生的二十五個春秋。誰會相信,當年那個十五歲就考進北大,熱情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氣少年會以這樣殘忍的方式來到這個不該來的地方。

他低頭不語,他也無話可說。怕是寂寞久了,又或許只是單純地想脫離那個擾人、喧囂、浮華的塵世吧。

“可曾想過你的母親?”

他的心猛然一顫,心口彷彿被人撕裂一般,宛如一種剜肉割骨的酷刑。她,何嘗不是他最放不下的人。

“今天是你的生日,二十五年前的今天,你的母親用她撕心裂肺的疼痛換你來到這個世界,而二十五年後,你卻用更大的痛來‘回報’她。”

他開始抽泣,單薄的身體開始不住地抖動。

他的眼前開始浮現一幅畫面:母親早早地起床,忙活了很久,熬好一鍋紅米粥,冉冉升起的炊煙裡,寫滿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無盡的思念,今天是兒子的生日,她想以這樣的方式,為異鄉的兒子默默祝福。她在村口翹首遙盼,希望盼到兒子回家探親的身影,哪怕只是一封寫滿思念的家書。然後她盼到的確是兒子冰冷的軀體,一個母親的心再也經不起碾扎······

他猛然跪下,臉深深地埋進胸前,雙肩瘋狂地抖動,不知他此時心中的想法,只有不斷蔓延而下的淚水詮釋著此刻的悲傷。

“前方是走向來生的路,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他慢慢直起身子,緩緩向前走去······

走近孔子作文 篇19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這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 “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走近孔子作文 篇20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們的借鑑。他是所有中國人乃至國外人都知道的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沒錯,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論語》及《五經》中。他的思想、學說堪稱精華,他的作品為中國歷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他的品格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學而不厭和誨人不倦,又何嘗不是高尚的嗎?

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論語》,本書是孔子的語錄,也有一些是對孔子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追記。此書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澱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個性。以“仁”為核心,隨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對我們學生很好示範的論點,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對於我們學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貢獻。別小看了這貢獻,從中還能知道許多類。是他開了我國曆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文化知識是貴族們的專利的現象,因此孔子把知識移植到民間。而他的教學目的是變化學生氣質,成就他們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終至成物。也希望他們造就治國、平天下的棟樑之材。更以他誨人不倦的精神,對學生入如慈母般地關懷備至,如嚴父般地導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長......孔子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助人為樂,和所有人和睦相處。這樣既學習了先人的好品質,又可以讓社會和睦,更上一層樓!

我是從心中極度喜歡他的,從他的文雅名字和溫順的學說。那些對他不滿之人,歸於"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僅生在過去,更後在未來,一定還是永恆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zuowen/rm732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