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講師培訓心得體會3篇

講師培訓心得體會3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講師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講師培訓心得體會3篇

講師培訓心得體會1

12月21-23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企業內部講師培訓。在三天的課程裡,聽到範一智老師的授課,聽到他精彩的講課技巧,他為大家創造了一個思想碰撞的機會,在碰撞的過程中,才感覺自己距一名內部培訓師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想要提升自己,還需不斷學習總結,汲取他人的精華進行優化和整合。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的思考沒有結束。我一直在想一名內部培訓師應該如何?

首先,培訓師要善於學習。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既然要為別人傳道授業解惑,要自己滔滔不絕,自己首先要知識豐富,技能嫻熟。想要給予,自己得富足,而個人的知識技能總是有限的,所以學習是一個培訓師最基本的素質。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記憶體,把你的知識或想法不斷地完善,才能有東西向團隊成員輸出。

其次,培訓師要善於接納建議,但更要善於堅持自己的'風格。作為一名初出道的培訓師,培訓內容不夠豐富,培訓技巧不夠嫻熟………總會有一些不足,這時候有人會提出中肯的建議,也會有人提出質疑。作為培訓講師必須明白,要善於接納好的建議來自我改進,但更要善於堅持自己獨有的風格,不管有多少質疑,有多少建議,但當你經過充分準備站上講臺,那麼就一定有自己出彩的地方,即使不是專家,也會是行家。作為一名培訓師,一旦站上講臺,自信尤為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格,只要以自己獨有的風格最有效地與聽眾溝通就好。

再次,作為培訓師,要充分考慮培訓需求、培訓物件和培訓目的。我一直認為,不是為了培訓而培訓,是為了某個目的而培訓。就企業來講,培訓除傳達理念外,更多是為了團隊某個目標的實現而提供支援,所以考慮員工的需求很重要,當你培訓的內容恰好是員工工作很需要的,就不愁他提不起興趣了。當然,培訓不能單純只考慮員工的需求,員工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培訓應該是以公司目標為出發點而考慮員工的需求。當員工對培訓內容提起興趣了,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把內容傳達出去也是值得考慮的。其實培訓就是一種交流,是一種相對正式的交流,既然交流,那麼就應該是雙向的,需要引起聽者的共鳴和互動。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哪種方式是我們的交流物件最容易接受的呢?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就是我們本次培訓最有效的方式。

另外,講課中還要穿插互動。講究營造平等自由的課堂學習氛圍,提倡互動的教學模式,鼓勵學員以小組的團隊形式不斷進行討論和思考,主動發表個人見解,而講師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讓學員說出講師想說的話”,既道出了我們作為講師如何引導學員主動積極思考,提高學員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關鍵,也對我們講師每次的課外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內部培訓是企業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涉及人員、技術、質量等管理要素,直接影響到生產業績。作為培訓師我們要發揮組織力量,傳承公司的文化,要有嚴謹負責任的態度,幫助新老員工一起更好的成長。我們要對自己建立近期目標和長遠的計劃,肩負起整個團隊的成長責任。在講師這個職位我們更要積極進取,有團隊合作精神,善於學習,主動了解員工的需要。這才是公司成立內部講師的目的。內部講師是我們員工學習交流和共同成長的舞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再充電重新出發的機會,這也必將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講師培訓心得體會2

即興演講,顧名思義是指在特定的場合、指定的話題、限定的時間的前提條件下要求演講者做出簡短精悍、言之有物的一番講話,這不僅對演講者在口頭表達、心理素質、思維邏輯的嚴格要求下,更是對演講者在平時知識儲備量上多少的雙重考驗,可見要在任何場合下都能做出生動、精彩,讓聽者產生一種餘音繞樑效果,決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即興演講實訓心得。為進一步加強同學們的口才訓練,提高同學們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同學們良好地職業道德素養,於今日(9月19日),在課堂上由孫老師帶領全班同學進行即興演講訓練,現就此次實訓的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一、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前提

好的心理素質能在任何的突發事件下都能做到鎮定自若,從容面對。面對即興演講中如此之多的要求,要高質量的完成大眾面前的講話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者是很難勝任此項任務。那麼,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每一位演講者猶其是長期從事文祕工作人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敏捷的思維反應是保障

臨行而思,即興而講,這是對即興演講的.一個切切概括。在特定主題和場合下,良久都不能道出個一二三來,這說明你的思維反應能力還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而快速的反應是事關即興演講成功與否重要保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乏少見有些人,在自己內心中總是能慷慨陳詞,豪言萬語,但是一到正式演講時就會吱吱唔唔,不知所云,顯然,這是明顯的思維混亂,最終會導至自己有一種“言出於己口,但非己所想”的錯亂感覺。

三、豐富的知識儲備是後盾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可見無論是在臺上還是臺下在和他人交談中都能大方自在的做到旁徵博引,口若懸河,究其因,他們無非就是在平是工作生活中留心關察、勤于思考、廣泛閱讀從而擁有相當豐厚的知識儲備量,在各種場合都能適時、適地的恰當運用,這就是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諦所在。

以上要點主要是通過今天的實訓概括而出,通過實訓讓同學們明白即興演講真正內涵,發現自身在言語表達中所存在種種缺陷和不足,這為同學們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去一一糾正錯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講師培訓心得體會3

7月14、15日,我參加了在昌樂二中召開的全縣國小語文教師培訓會。會上,聽取了四位教師的報告,他們分別是奎文區幸福街國小的王安存,壽光聖城街道西關國小的張麗,我的同事張秀紅,青州市實小的張雲傑。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要正確面對工作中的挫折。

張麗講師和張雲傑講師在報告中都提到了自己有些坎坷的教學經歷,談到這些,他們沒有抱怨,而是認為,正是這些坎坷的經歷,才讓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張雲傑講師說:“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的不公,坎坷也是一種財富。”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意是難免的。在教師的工作中更會經常遇到挫折和困難。如需要不能滿足,動機不能實現,教育學生的方法受挫,管理班級的效果不佳,課堂教學不如人意,所教學生成績不理想,在教學考核中得分不高,評先晉職中未能入圍……如果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想辦法悅納自己的職業,就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走出精神的低谷。這兩位講師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你把教師職業當作一種事業而不僅是一個飯碗,把教育崗位當作一種創造性地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而不是一種負擔,那麼我們從工作中得到的就會是歡樂,而不是煩惱和悲傷。

二、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

現今的語文教學或多或少存在費時多,收效卻不高,教師辛苦,學生乏味,講師講得多,學生讀書少,語文學習實效差,最終形成“課內損失課外補,講師學生都辛苦”的現象。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宗旨。所以,張雲傑提出:“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要回歸本位。”“要教學生一生有用的語文。”這裡所講的“真”,即語文教學的本質。那麼,如何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質呢?

首先,重視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古代的語文教育特別注重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已經做為格言流傳到今天。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講的都是誦讀對於理解和感受語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認為古代的誦讀就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其實學生根本不理解,這是一種僵死的`教學方法,應當全盤否定。於是,他們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上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聽的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學完了,學生幾乎沒有通讀一遍課文,課堂上聽不見書聲琅琅,只聽見教師泛泛的講解,致使語文教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誠然,強迫學生誦讀記憶有其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李白假如沒有做到“五歲觀六甲,十歲觀百家”,他也不可能在盛唐詩壇上獨放異彩,名垂史冊。事實證明,視聽兩種感覺器官的相互協調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況且課堂上教師無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個學生都聽得懂,因為還有一個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的問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一些誦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誦讀中印證教師的講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學生則會自覺規範自己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不就提高了嗎?

其次,重視模仿,強調創新。

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語類》上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即久,自然純熟”。可貴的是,古人不但重視模仿,而且還強調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清代學者唐彪在評論韓愈和歐陽修時說:“韓師孟,今讀韓文,不見其為孟也;歐學韓,今讀歐文,不覺其為韓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鄲之學步,里人之效顰,所謂師其神,不見其貌,此最為文之真訣”。由此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學重視讓學生通過模仿提高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提倡讓學生寫真話,寫心裡話,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學生能寫出真心話,並不等於會寫文章。寫文章還要講究章法、技巧,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模仿好文章在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優點。葉聖陶先生對此早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說:“課文就是例子。”因此,模仿是溝通閱讀和寫作的一道橋樑。事實上,許多講師也這樣做了,但是他們只知道讓學生機械地模仿課文,沒有做到古人所說的“師其神,不見其貌”,缺乏創新精神。古人在這方面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再次,注重文道統一,提倡文以載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孔子在這裡講的雖然是詩歌的教化作用,但也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育是把“文”和“道”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文道統一”的確是語文教學應該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我們所提倡的“文道統一”,就是兼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語文知識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可惜的是,有的講師在語文教學中,重“文”不重道,只傳授知識,不重視育人,或者人為地把文和道割裂開來,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或者在課文課上加一個長長的思想教育的尾巴,搞穿靴戴帽式的對號入座,這些做法都有悖於“文道統一”這一教學原則。

三、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一致認為,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大量地看書。可見,多讀書能提高寫作能力是古往今來人們的不謀而合。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加強課外閱讀能讓學生多渠道多形式攝取資訊,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生活,培養創新精神。所以,語文教師要開動腦筋,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增長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xindetihui/qm3j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