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5篇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美術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5篇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

各位專家、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透視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二單元(造型表現領域)多彩的學習生活、第一章《優美的校園》活動二:學習與研究——透視法。其主要內容是:透視知識的學習。是活動一:體驗與選擇的更深入更理性的學習,是活動三:寫生與表現必備的造型基礎之一。透視知識的學習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空間表現能力,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發展學生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美術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透視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使學生了解多種空間表達法,掌握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法來表現校園的空間。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體驗、交流、總結和運用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觀察能力和空間表現力。

(3)情感目標

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透視知識於生活,同時學會

運用透視知識美化我們的生活,表現校園的空間之美。

3.教學重點、難點及依據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特制定如下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視的規律、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知識

難點:如何運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表現空間的變化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

的傳授者、灌輸者。透視知識的學習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和理性,學習的難度較大。如果還是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困難,而且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設計了四個活動,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同時結合教師的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以便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總結歸納,得出結論——練習、反饋應用——鞏固新知。

三、說教學過程

教具準備:長尺

學具準備:直尺、鉛筆、紙

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通過一個提問——黑板是什麼形狀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因為學生會覺得奇怪“黑板不是長方形的嗎?老師怎麼會提這麼簡單的問題?”接著進行活動一:讓幾位學生通過對黑板正面和側面的觀察並討論,瞭解到黑板會由於空間的變化呈現出梯形的形狀,即原本相等的兩條邊會產生“近大遠小”變化。活動二:伸出你們的食指放在眼前,比一比老師高還是你們的手指長?同時讓學生舉出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從而引出透視的概念、透視的規律、透視的型別,以及讓學生知道透視知識於生活,符合“美術課程應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新課程標準要求。

透視的概念:用線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空間的方法。

透視的規律:近大遠小、近高遠低。

透視的型別:平行透視、成角透視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動三:讓學生拿出直尺比一比,找出“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有幾個消失點及適用於什麼樣的觀察角度,這兩種透視有什麼異同點。從而從直觀上認識這兩種透視的消失規律。這個活動的設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以便於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樂趣。

3、總結歸納,得出結論

通過活動三,結合學生的探究、討論、交流的情況,讓學生自主歸納出兩種透視型別的異同點:同樣具有“近大遠小”、“近高遠低”的規律;不同在於平行透視的上下輪廓線平行,觀察角度是正面角度,只有一個消失點,所以又可以稱之為一點透視。成角透視的上下輪廓線不平行且成角,觀察角度是半側面角度,有兩個消失點,所以也可以稱之為兩點透視。

教師小結。

4、練習、反饋應用

活動四:每個小組派一個學生代表,運用兩種透視法到黑板上畫兩張書桌,並進行評價和檢查是不是符合兩種透視法的規律。通過這個活動,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和深化透視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兩種透視法的共性的學習)。在這個環節裡,學生也許可以根據透視規律來畫出書桌,但許多學生畫的桌子會出現傾斜的現象,原因在於學生把豎直線畫得不垂直於視平線。此時可以啟發學生:這與如何寫字端正是一樣的道理。

5、鞏固新知識。

活動五:將第6頁中間的輔助圖改畫成一座6層樓房或者把平行透視的輔助圖改成教室的室內空間,怎麼畫呢?

教師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小組討論後用鉛筆、直尺畫在書上。教師巡視,分組指導。(指導時抓住成角透視和平行透視的'消失規律,讓學生明白,即使有一千個樓層,每個樓層的延長線總會消失在兩邊的消失點上。而教室內的所有窗戶或桌椅的延長線總會消失在中間的消失點上。) 活動四和活動五的設定,目的是讓學生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師總結並進行演示。

6、拓展學習

讓學生從課本第2頁中間的圖例《清明上河圖》中尋找消失點,引出中國畫獨特的空間表達法——散點透視法,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繪畫的熱愛和學習興趣。

四、評價分析

最後,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後進行評價分析:

我在教學中深刻地體會到新教材與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始終貫穿本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較大的提高,學習效果好。原本純美術的技法學習通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變得有趣、易懂。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那種單一傳授式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還使學生加強了對日常事物的觀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學提高到培養學生能力的層面上來了。

我從以上幾個方面闡述了“透視法”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我對自己本課的教學基本上是滿意的。但有些細節還有待完善,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各位評委和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美術第九冊第六課《美術中的比例》。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在這個環節我分3部分向大家說課。)

1.教材分析:

《美術中的比例》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和實踐能力,並且加強了欣賞的分量。明確比例是造型藝術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則之一,並能應用到設計中。

學情分析:

進入五年級的學生大多十一、二歲,對簡單的美術知識已有一定的積累,多數學生能通過觀察美術作品直觀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適時地補充一些比例知識。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初步認識、瞭解比例知識,知道黃金比例,能夠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的比例。

◆能力目標:能運用比例知識對簡單的物品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用心體驗比例的情感,瞭解比例隨處可見,接觸黃金分割比,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從而對製作花瓶充滿信心。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黃金比例,能在生活中發現比例的美,或運用比例知識分析、欣賞物品。

(2)難點:運用比例知識分析作品,創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二、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為了創設輕鬆、幽默、充滿智慧的課堂,使課真正走進孩子們的情感世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並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

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創作者。學生主要運用了感受體驗法、對比觀察法進行了學習,激發興趣的同時培養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一)欣賞圖片、激趣匯入;

(二)多元賞析、講授新課;

(三)共同參與、深入探究;

(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五)作品展示、多元評析;

(六)板書設計。

(一)欣賞圖片、激趣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黃金分割比例麼?

師:我們這個世界的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組成的,怎樣才能學會欣賞不同的美術作品的比例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美術中的比例》。

【這部分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設計的進入情境,明確任務;觀察發現探究新知;自主設計,創新應用;欣賞交流,評價建議。】

(二)多元賞析、講授新課。(在這個環節主要欣賞3個不同型別的藝術作品)

(1)展示範寬的中國畫《溪山行旅圖》,引導學生從區域性到整體進行欣賞,尋找畫中的比例知識。

引出問題:“畫家為什麼把人畫得那麼小呢?”

通過對比,學生明確:畫家成功的運用了人、樹、山之間的比例關係表現我國陝西一帶的風光。山在畫的中央,頂天立地,雄偉壯觀,商人趕著驢,顯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聳氣勢。總結出畫山水畫的比例法則丈山、尺樹、寸馬、豆人。

(2)欣賞達·芬奇的《維魯維斯的人》,引出問題:“你發現了什麼?”瞭解人體比例關係。

全圖學生很難發現人體的比例關係。為了突破難點,教師藉助軟體將其分解為兩幅圖,結合動畫效果的演示,學生明確:

比例關係1:身高等於兩手尖之間的長度。

比例關係2:當人把手腳張開,作仰臥姿勢,以他的肚臍為中心用圓規畫出一個圓,那麼他的手指和腳趾就會在這個圓上。

(3)賞析建築《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是黃金比例的建築典範。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

通過寬和高的比,得出近似值1:0.618。

舉例生活中的書本、國旗等都是運用了黃金分割比的近似值2:3的比例關係,黃金分割比是在人們長期的實踐中發現的,看起來是最美、最合理的。這個比被廣泛地運用在生活中和藝術當中。

【本環節通過對對國內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識在美術作品中的應用,突破本課的難點。】

(三)共同參與、深入探究。(本這個環節分2部分,訓練有梯度,循序漸進。)

1.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取書本、文具盒等用尺子量出寬與長,並算出比值,教師巡視指導。(A4紙1:0.7,語文書1:0.7……)剛才我們測量的比率都接近1:0.618,這就是黃金分割比值. 在欣賞、討論過程中,不同學生對藝術作品比例的感受不同,這源於學生的性格、基礎、生活環境等諸方面因素,同時也反映出藝術的多元性。

【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美術與科學的聯絡。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2、下面我們來欣賞優美的陶瓶。看看這幾個瓶子給你什麼感受?

同學回答。通過學生共同參與,對比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對下面的製作充滿信心。

【讓學生了解到比例關係隨處可見,從而引發他們思考比例的'含義。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在學習比例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樂趣。】

(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作業:設計一個美觀的花瓶,造型優美,比例合理、花紋流暢、有藝術性、美觀獨特。。

【通過欣賞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品,學生定會有創作的慾望,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高寬比例,用各種表現手法來設計一件自己喜歡的花瓶。學生將本課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於實踐中,在實踐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品展示、多元評析。

在生活中運用黃金比不是一個精確制,我們找到的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黃金比的左右。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生活中還有很多不同的美,需要我們用眼睛去發現、用心去感受他們不同的藝術魅力。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蘊含其中,再加上瓶體上精緻花紋的設計,給人以美的享受。

【此環節師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關係、不同表現形式設計出的漂亮花瓶作品中,大家欣賞著自己的設計作品倍感驕傲和自豪,欣賞後大家互相提改進意見,相互評價,讓學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享受。】

(六)板書設計。

  美術中比例知識

  黃金分割比例: 1:0.618 近似值:2:3 3:5 5:8 ...

總之,本節課抓住了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注重對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採用多媒體教學直觀有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巧妙的創意來薰陶學生豐富課堂,以動手實踐為課堂教學的訓練手段。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三部分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節說課提出寶貴意見。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指導思想

今天我講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七年級美術下冊第十一課《旅行團的旗幟和標誌》本課通過對旅行團的旗幟和標誌的鑑賞和設計,旨在讓學生認識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瞭解設計藝術所運用的基本美術語言表達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與動力,培養學生平面設計能力,創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設計藝術方面基本的美術素養。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討論使學生認識、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標誌圖形的構成,嘗試自己創作旅行團旗幟標誌。

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習標誌圖形的構成,感受標誌的視覺美感,初步嘗試運用文字、圖形、綜合的標誌圖形的構成元素來設計標誌。

情感目標:幫助學生感受標誌的社會價值;在學習與設計過程中,體驗通過設計活動美化生活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標誌圖形的構成元素,瞭解標誌圖形一般的表現形式和自身的規律,瞭解並掌握旗幟和標誌的設計規律、設計方法。

難點:

1、設計出形象簡練、意圖明確、有裝飾美感的標誌。

2、旗幟和標誌在色彩和圖案上的一致性和統一性。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美學、科學、自然、文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所以在教法上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

1、藉助多媒體課件,以圖片激趣,引發想象,開拓思維,讓學生讀懂標誌所蘊含的資訊,體會標誌圖形構成的魅力。

2、用講授法,邊講邊演示不同標誌的圖形構成,讓學生初步瞭解標誌圖形構成的規律,提煉出標誌圖形構成聯想與概括的方法

3、用輔導法與練習法,引導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釋放創作的熱情,嘗試運用標誌圖形構成的元素來設計旅行團的旗幟和標誌,形成設計的技能。

4、用探究法和分組討論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互相學習,開發智力。

(二)、說學法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在學法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用綜合歸納的方法,探究標誌圖形的構成規律,讓學生去感知標誌圖形構成的魅力及所表現的內在美,使學生在愛學、好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2、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決定他們有很強的時代感,因而也有較強的讀圖能力。採用主動參與、樂於研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將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實。

3、考慮學習的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緊密結合,用多媒體輔助展示標誌圖形的構成,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有利於學生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獲得創作的.興趣,啟迪學生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

4、通過圖片展示、分析、歸類、畫龍點睛的講解、點撥,有目的、有層次的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激發創作慾望。

5、通過評價的教育功能,組織學生自評、互評,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在學生創作過程中及時輔導,幫助學生標誌設計的探索和訓練。

三、說教學程式: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關鍵所在,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過程。我認為標誌圖形構成教學應遵循一條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多看多練多合作,為了能讓他們在美中學樂中學,良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1、上課開始,我運用多種媒體讓學生欣賞大家喜聞樂見的生活標誌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並分析誘發了學生的思維想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丟擲問題:第一個問題:“知道這些標誌嗎?”,第二個問題:“這些標誌圖形構成大都有哪些特點?”。引發學生的反應,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引入本節課的課題。

2、用講授法與同學們一起分析會標誌的圖形構成,引發學生對標誌圖形構成的思考。

3、用問題引入下個環節的教學內容,可預設幾個指向性較明確的問題,哪些是運用文字形式的?如哪些標誌是影象直接運用?那些寫是運用圖案和文字結合的?通過對這些標誌的分析將標誌圖形的結構上分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1)文字類(2)抽象類(3)具象類

4、選擇分類標誌的例項展示,邊展示邊解說,使學生沿著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以象徵為主的標誌的圖形構成思路前行,學習標誌的圖形構成,感受標誌的視覺美感,提煉出標誌圖形構成聯想與概括的方法,並就這三類標誌圖形構成進行舉例分析。

5、分析標誌的造型要素:點、線、面、體

6、分析標誌的構成形式和設計的要求

7、分析綜合圖形構成標誌的特徵:

8、討論旗幟外形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9 、學生製作旅行團旗幟和標誌,巡迴輔導學生作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發揮充分的想象,完成作業。

10、課程即將結束前,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創意大膽的展示出來,並和學生一起交流作品。採用相互猜測的形式審美自己與他人的作品。

[說明]學生在教師示範後,通過觀察同學的作品,感受標誌創造給大家帶來的快樂,同時也會發現這些作品中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問題,總結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應該避免發生的錯誤,為下一次的創作做好鋪墊。

四、教學反思

本課我抓住標誌圖形構成的要素,通過一些案例講授,標誌圖形構成歸類分析,提高的學生的設計思考能力,精心設計了各個教學環節,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空間,可以自由發揮去創作標誌。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始終保持著持久濃厚的學習興趣。整堂課讓學生在輕鬆、愉悅、自然的情境氛圍中認識標誌圖形的構成、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旗幟標誌。

在課程結束後我也有如下反思:

…… ……

當然肯定還有很多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綠洲》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課。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並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主要是利用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結合體現環保意識的招貼畫藝術構思對應展開教學活動,把教學與環保主題有機結合起來。

通過向中外不同型別的優秀藝術作品的學習與借鑑,學生應當學習掌握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認識並體驗新奇視覺形象產生的特殊藝術效果,積極拓展個體的異構思維及其藝術視野。教學中有意圖地結合環保主題,可以引發學生對人類生存環境與發展的積極關注及思考。

(2)教材理解:本課預計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現在我主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欣賞、評述、比較,通過此活動首先讓學生找出超現實主義繪畫與現實主義繪畫的共異性,然後得出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的基本藝術特徵,最後初步嘗試用超現實主義繪畫(時空重組)的表現手法來重新拼貼一幅環保主題作品。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欣賞作品,初步感受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給人們帶來的新奇視覺效果。 2、通過對比作品(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與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總結出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的基本藝術特徵,並初步嘗試運用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時空重組)來拼貼一幅作品。

②過程和方法目標:1、通過欣賞作品,共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我總結能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2、學生在參與賞析作品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並在此過程中掌握表現的方法與技能。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更加關注我們的生活環境,加強學生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思考,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慾望。

(4)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我認為國中美術的教學應該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及審美觀念。我中學的學生對美術的理解較膚淺,對超現實主義繪畫缺乏瞭解,理解起來有一點難度。所以為了更好地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重點定為:欣賞和討論超現實主義繪畫與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及藝術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力和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目的。

2、教學難點:因為七年級學生對於現實主義作品認識較多,而對新奇視覺形象的繪畫方式較難掌握,所以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為:學習掌握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基本會用這種方法。

二、說學情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鄉鎮中學,任教七年級的美術。七年級班上的男女生分佈不均勻,學生美術知識方面差異較大,對美術的認識比較膚淺,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較缺乏,但對美術課很感興趣。我認為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些“造型·表現”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這堂課主要是對作品的原型進行藝術的再現,學生會有濃厚的興趣。學生知識、能力的增長和情感態度的培養,都是在學習活動的參與和探究中實現的。

三、說教法學法

整堂課我以提問題為主,展示作品,學生欣賞,不斷的設問,通過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用學生的回答來讓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如這幅畫有什麼特點?表達了畫傢什麼樣的情感?誰能幫老師回答這個問題呢?主要運用師生互動型教學方法,藉助師生對話,共同思考,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具體方法涉及到觀察法、討論法、發現法,這樣就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到知識。

在作業呈現方式、技巧方面,學生在理解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後,動手對繪畫作品的原型進行再創造,繪畫形式可以多樣化,甚至可以直接運用圖形剪貼、組拼等方法。

四、說教學設計

(一)新課匯入:

第一個環節是新課的匯入部分,作為匯入部分,我以提問為主,提了三個問題:1、每年的三月十二號是我國的植樹節,那植樹的目的是什麼呢?2、綠色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心情呢?3、那麼綠色又有什麼寓意?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引導學生關注到了綠色,因為看到綠色我們似乎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由此可見,綠色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學生回答:環保!)這樣課堂的開頭不僅引出了“綠色”這一主題,更重要的是為了將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注環保,關注生活環境引入。

(二)觀賞圖片:

接下來第二個環節是觀賞圖片資料,我將出示兩組圖片,一組是九寨溝優美的綠色生態圖片,另一組是被破壞被汙染的圖片。(目的:使學生在對比後產生強烈的心理反差,並讓學生談觀後的感受,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接著老師可以再舉例引導)最後向學生提問:你心目中的綠洲是什麼樣的?你會畫成什麼樣?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創作思路。(這樣的問題設計是為了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慾望,引導學生帶著這個情懷進入下一個環節—思考與討論。

(三)思考與討論:

首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綠洲》,讓學生自讀教材中的“前言”,並思考畫家馬格里特是怎樣表現這一主題的,學生分組討論思考:畫家他怎樣不同尋常?畫家表達了什麼樣的真實的`豐富情感?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欣賞《綠洲》這一幅油畫作品,感受超現實主義作品給我們帶來的新奇的視覺效果,將知識與技能目標體現出來。

(四)作品欣賞:

在與學生互動欣賞評述完《綠洲》後,同時展示作品《綠洲》與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這也是我的第四個環節—作品欣賞,對比這兩幅作品,師生共同欣賞分析超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共異性,在此過程中能達到過程和方法目標中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我總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最關鍵的一點是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必須通過發現然後得到結論或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不用直接呈現知識要點就能體現了本堂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即重點、難點)。這樣操作的優越性在於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增強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我們可以作一個課堂小結,總結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基本特徵。

(五)活動開展:

第五個環節是活動開展:重新拼貼作品。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先展示教材中的廣告海報作品讓學生欣賞並閱讀相關內容,想想這些畫家是怎樣表達他們的豐富的情感的?他們的繪畫思維又是如何形成的?以上內容結束後再出示一幅環保主題作品,讓學生運用超現實主義繪畫表現技法(時空重組)進行再創作,這個環節可以瞭解學生是否已學習掌握了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在繪畫過程中注意用學生中好的想法去啟發其他學生。

(六)課堂小結:

第六個環節是課堂小結—學生作品評價。我採用師生互評,我選了幾幅比較有創意的學生作品,首先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欣賞的地方或不足之處,我再補充評價,對學生的創作作品用欣賞的眼光對待,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勞動。

五、教學評價

在這課中我緊緊抓住與社會生活環境相關的資料,講解有關新奇視覺形象的知識,讓學生在驚奇與愉快的學習生活中不僅學到知識、培養能力,而且還受到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環保教育。對學生作品予以肯定評價,採用開放評價,目的是讓學生不斷嚐到美術學習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讓學生多一點成就感,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學生欣賞《向日葵》作品,瞭解色彩和筆觸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藝術感受。

3、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良好的審美情感。

教學重點:

色彩與情感之間的聯絡。

教學難點:

筆觸與情感之間的聯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水粉顏料等工具

第一課時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同學們,在我們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賦予了其各自的顏色。比如:天空是藍色的,樹葉是綠色的等等,那麼,向日葵是什麼顏色的呢?(生答)揭示課題:《向日葵》

2、欣賞各種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圖片

提問:

①向日葵的生長特性是怎麼樣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麼樣的精神?(生答)小結:向日葵始終向著太陽生長,生機勃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代表著積極向上的精神。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為向日葵有著積極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為許多畫家繪畫的題材,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荷蘭的畫家——凡高。

(簡單介紹生平事蹟)

2、欣賞凡高的《向日葵》。

提問:感受這幅作品,有什麼特點?(學生談感受)

師提示:可從色彩上和筆觸上進行分析

講解的過程中可根據生的回答可適當的色彩的有關知識,如對比色、鄰近色、色調等。

總結:通過對作品的分析,我們能感受到凡高對向日葵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我們發現色彩和筆觸是表達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感受色調

欣賞兩幅不同色調的《烏鴉群飛的麥田》讓生思考在同一幅畫,畫面色調不同,給你們的感覺相同嗎?

(學生談感受),師一邊進行引導,一邊給予評價。

2、感受同一種顏色,在不同色彩襯托下,給人感覺相同嗎?

(出示黃色在不同顏色的襯托下的圖片)

(學生談感受),師一邊進行引導,一邊給予評價

總結:不同的色彩搭配給人不同的情感體驗。

3、小活動:讓學生嘗試用色彩表達自己的對喜怒哀樂的理解與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業。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筆觸)。

1、出示不同筆觸的圖片,讓學生談感受。師評價。

2、出示不同色調的《烏鴉群飛的麥田》,再次感受筆觸帶來的情感體驗。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小活動: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色彩和筆觸表達自己對下列詞語的理解與感受。

①風和日麗

②狂風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業,學生自評和互評,從中瞭解自己作業的優缺點。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展示中,學校、老師、學生對我的的配合和幫助,讓我真的很是感動。課後經過專家、領導和其他老師的點評,心中感觸頗多,最關鍵的是讓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何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真正實現教學的有效、高效?讓學生真正享受到美術課的快樂?我想這些都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在此先簡單談談本次教學展示課後的幾點感悟。

一、匯入中的遺憾

通過對向日葵圖片的欣賞為匯入點,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梵高的油畫《向日葵》,然後丟擲問題,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感受用不同方式表現同一題材的作品的區別。引導學生,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畫?通過什麼方式表達作者的情感?切入至了教學重點。與其他兩位老師相比較,我覺得本課匯入顯得比較簡單與平實,對學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強,也就是說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在下一次試教時,我想是否可考慮直接從作品對比分析設計匯入?或者找更貼近學生的關注點入手?也許這樣效果會更好,希望下次這個遺憾不要再重演。於我而言,高效而有創新的匯入,是一個挑戰,我想我會積極努力去應戰。

二、目標達成上的遺憾

色彩與情感的聯絡,筆觸與情感的聯絡。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也是我要達到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為了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欣賞《向日葵》作品,然後具體分析講解梵高《向日葵》從色彩、筆觸上的變化傳達出的色彩與情感的聯絡,最後又通過視訊等讓學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如此設計的本意是想從學生的看、聽、品入手,通過講解、感知、探究、對比等環節的教學,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藝術感受,提升學生髮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和認識美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預設目標。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於對筆觸與情感之間的聯絡,這個難點講的比較少,未能分析透徹,使學生在理解上產生了一定的難度。同時對學情的不瞭解,加之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引導還欠缺方法,教學手段過於單一,同學們的積極性未能充分調動起來,使得課堂氣氛比較沉悶。

三、生成上的遺憾

我知道,真實的課堂教學是靠課堂的“生成”來詮釋的,因為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行進”過程中,教師難以預計和預料課堂上可能發生的事情,對學生的“反應”也難以預測。有效利用教學中的“動態生成”,這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要求。就本節課而言,自我感覺總體教學環節較為清晰,特別是在講色彩與筆觸之間的銜接時,我覺得用音樂的節奏詮釋色彩中的節奏,這一點較為滿意,學生接受也不錯。但整體感知部分有放不開的現象。比如,對學生的提問方式上不夠多樣化,小組的合作等方式也難以體現新課程所要求的,有存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環節設計上,每個環節之間的銜接有些地方還好,但教學設計上不夠傾向於某個知識點,有點講得太散,尤其是色彩方面總覺得有些泛泛而談,結果導致許多學生一時半會兒難以接受。我自己講得太多,不僅掩蓋了檢驗學生知識獲取情況的機會,更糟糕的是造成課堂氣氛的沉悶,最直接的後果便是生成的東西太少,因為學生的想法肯定和我的想法有一定的衝突,這正體現他們的個性特點,是我們不能磨滅的東西。在這方面沒能突破,也是本課最大的遺憾。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多創設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多元思維,開發創造潛能的教學情景,備課時細細斟酌,做到少講多練,有主有次,將知識點真正講透,並能由點到面有所拓展。我想,每一節課堂上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如果能抓住他,發展他,我們的課堂一定會更精彩。

四、作業設計上的遺憾

美術作業在美術學習中擔任著特殊的角色,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交匯,它是檢驗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的標準。本次在作業的設計上我採用書本上的建議並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在統一的向日葵白描稿上通過色彩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作業的效果比較好,但是和其他兩位老師相比,就顯得沉穩有餘創新不足,過於偏重傳統形式又過於強調學習任務的完成,忽視了作業形式的創新與學生能力層次的差異性。我覺得精彩的美術課堂,應該有更精彩的作業形式來配合它,單一枯燥、機械重複的作業已不能適應新時期學生的需求。所以今後在作業的設計上我要轉變觀念,勇於創新,多下功夫,通過富有色彩,充滿情趣又關注差異的作業,讓學生能真正主動又興趣盎然的投入到美術學習中來。

這次的教學展示讓我學到了學到,看到了許多,更明白了自己許多的不足。記得葉瀾教授曾對“好課”提出了“五個實”的標準:

(1)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

(2)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

(3)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

(4)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

(5)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我想有“問題”的課並非都不是“好課”,它也是留有“遺憾”的課,一堂平時的美術課,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暴露,如果我們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認真研討並反思改進,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真正實現有效、高效。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從走進色彩、尋找色彩、觀察色彩和體驗色彩中讓學生認識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通過多種色彩活動,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學會選擇和運用色彩特性,能熟練大膽地表達和應用色彩來表現思想與情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愛國主義情懷,促進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

3、說教材的重點、難點:

(1)重點:不同色彩引起不同的心理聯想和情感體驗。

(2)難點: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利用色彩情感特性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4、說課時安排:本課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是讓學生初步瞭解色彩的基礎知識。第二課時是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色彩的特性並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裡,我將以第二課時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色彩基礎知識,所以本課對色彩的產生及原理不作重點介紹。本堂課將在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色彩情感的應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感受體驗色彩情感,引導學生髮現身邊色彩的神奇和魅力。

(2)自主探究法:通過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評價,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熱情。

四、說學法:

遵循“學為主體”的原則。(解說):讓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審美能力。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由以下五個環節組成。

(一)創設情境,認知色彩情感

首先,我先播放下面這段視訊為本節課的匯入部分。播放結束後向學生提出問題:“威武的國慶方陣再次呈現在我們眼前,最為吸引人的莫過於方陣中絢麗多變的色彩。請哪位同學說說你對視訊中的色彩感受。”根據學生回答,我作出歸納:紅色方陣帶給我們熱烈、喜慶,歡樂的情景,黃色方陣又帶給我們成熟的豐收景象。而這樣的感覺就是色彩所帶給我們的情感體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色彩的'情感世界!

(二)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

“什麼是色彩的情感呢?”通過設問,引出色彩情感的含義,即:色彩的情感是指色彩能夠表達感情,或者說人們觀看色彩時所產生的某種情感反應。

接著,我通過展示下面這兩張圖片,向學生提出問題:“照片中的紅色軍服和藍色軍服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色彩感受?”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作簡要小結:紅色的軍服給我們青春亮麗的感覺;藍色的軍服給我們清新干練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就是色彩的情感反應,這種反應是人們通過長期積累的社會經驗和豐富聯想而產生的。根據這一理論,再向學生提出問題:“例如:當人們看到紅色的時候,會讓我們聯想到哪些事物呢?”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我邊總結邊展示課件:火紅的太陽、熊熊的火焰、浪漫的玫瑰、飄揚的紅旗接著我再闡述,對於中國人而言,“中國紅”已經成為一個特有的名詞和概念,在西方,說到紅色就會使人聯想到中國。如:紅色的燈籠、紅色的中國結等都會使我們有一種熱烈、喜慶、吉祥的情感體驗。

接著,我再通過畫面講授黃色帶給我們的聯想和情感體驗。在眾多色彩中黃色是最明亮的色彩,看到黃色我們會一下子聯想到檸檬、油菜花以及明媚的陽光。因為黃色的燦爛和輝煌,畫家梵高筆下的向日葵才顯出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和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播放梵高《向日葵》)黃色還是古代皇帝的專用色,無論是龍袍還是皇宮,都給人金碧輝煌的貴族氣質。此外,黃色又是引人注目的色彩,交通標誌上的黃燈、學生的黃帽子都給人警示危險和體現注意的情感體驗。

接下來,我將對紅色和黃色作一個小結:這兩種色彩會讓我們聯想到火焰、陽光等事物,而這些事物又給我們溫暖的感覺,所有我們將這類顏色稱為是暖色。“那哪些顏色是冷色呢?”通過學生討論回答,引出藍色。

藍色通常會讓我們聯想到碧藍的大海、湛藍的天空以及無邊無際的宇宙。藍色會給我們涼爽、沉靜、理性的色彩情感體驗。醫學家曾發現:當高燒狂躁的病人住進這樣的藍色調的臥室時,情緒會很快穩定下來。此外,清冷的藍色調也常常是畫家筆下鍾愛的色彩,如這幅畢加索藍色時期的《悲劇》則帶給我們悲涼、貧苦、慘淡的情感體驗。

以上環節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瞭解了紅、黃、藍這三種色彩在不同方面帶給我們的情感體驗,學生已經對色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將讓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總結出橙、綠、紫這三種色彩帶給我們的情感體驗。

然後我通過下面的表格總結出本節課的內容:(課件展示)

以上都是我們討論的有色系的內容,除了紅、橙、黃、綠、青、藍、紫之外還有其他很多種色彩,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偏愛的顏色,請幾位學生說說你喜歡什麼樣的顏色,並說出理由。在學生的回答中,我再次總結:據說對於不同顏色的喜好還能代表不同的個性呢:比如說喜歡紅色的人熱情、果斷、勇敢,性格比較外向;喜歡藍色的人冷靜、沉默、憂鬱,性格比較內向。

(三)綜合練習,表現色彩情感

這一過程主要是以學生課堂練習為主,我將佈置以下作業內容:

1、給自己的房間設計一種你喜歡的色調(事先給出素描設計稿);(學生作業展示說明)

2、選擇下面任何一個成語用色塊來表現你內心的感受。(作業展示)(花紅柳綠、驕陽似火、霜天紅葉、冰天雪地)

(解說)作業的設計是從易到難,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做出對應的選擇,目的是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評價交流,體驗色彩情感

為了充分體現多元綜合評價的內涵,我將採用以下評價方法:

1、作品展示學生自評;

2、學生互評。

3、典型作品,教師點評。(展示幾張學生作業)

(解說)色彩情感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在點評時我會鼓勵學生自己發表自己的看法,多多肯定和激勵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五)課後拓展·深化色彩情感

(邊解說邊展示課件)課後建議學生從味覺、嗅覺多方面聯想中找出色彩在各個方面帶給我們的心理感受。

作業形式:讓學生嘗試用剪貼、電腦繪畫、版畫等創作方法;

我們的美術課,不是要培養畫家和大師,關鍵是能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有所審美收穫,身心能夠得到愉悅體驗,能夠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這才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標。

六、課堂總結,昇華色彩情感

請同學們問一問自己——你為你的人生選擇什麼樣的色彩,你又該如何舞動這繽紛的色彩呢?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行楷《撇的寫法》是由本人編寫的硬筆楷書基本筆畫拓展性課程教材《端筆行墨》拓展設計而來,本課要求在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對楷書撇畫和行楷書撇畫的對比學習,理解行楷書的用筆特點,掌握行楷撇畫的寫法,重點掌握行楷書撇畫在漢字書寫中的用法,明確行楷字書寫評價的基本方法,進行適當的實踐創作,使學生能夠把所學內容應用於書寫實踐,獲得成功的體驗。

書法課的學習內容看似枯燥,但教師要想方設法化枯燥為有趣,使學生被教師和課程內容所吸引,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來。教師對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科學,同時要靈活的處理教材,編制符合學情的課堂“學習單”,根據學情和教師個人特點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喜歡上書法課,並能在學習中感受到書法的美,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對硬筆楷書的書寫特點和書寫技法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因此教師在開展行楷字教學時,開始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探究學習,教師只是在學生碰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才進行示範和答疑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漢字書法點畫的發展變化及個別字型點畫的獨特之處。

(2)感悟、體會漢字書法點畫的形態、質感與自然生活藝術之間的聯絡。

(3)嘗試用毛筆墨汁體會書法重點畫中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欣賞感受、尋找發現、臨摹對比、分析表達、肢體語言表現書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尊重漢字,體會漢字的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2)傳承漢字書法,體會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四、說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比較、聯想,感受漢字書法的楷書基本點畫特點及美感。重點分析

感受“橫”、“豎”“點”的點畫特點及美感。

五、說教學難點:

體會、感悟“楷書”中橫豎點筆畫的藏頭、護尾、提按、轉折、連斷、粗細以及藏露鋒變化。

六、說教學過程:

一、課程匯入

首先,我們來一起欣賞一段視訊,談談你們的感受播放視訊(漢字)

師問:學生看完這段視訊都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生答:中國漢字

教師小結:中國漢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經過歲月的沖刷依舊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快速發展,手機,電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須品,我們聊天用的是微信,qq,

現在我們已經習慣於敲打鍵盤按手機,

很少用筆和紙這種最傳統的書寫形式,導致我們不重視書寫,其實書寫時我們終生學習發展的必備技能,養成規範書寫漢字的習慣,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磨練意志,提高審美意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書法的點畫只美

展示課題:

展示課題“書法的點畫之美”

二、講授新課

1、學前佈置展示

學生講解上一節課佈置的作業“書寫毛筆字的正確姿態、執筆方法、要領、口訣等”並進行示範書寫姿態:頭正,身平,臂開,足安

執筆方法:按壓鉤格抵

執筆要領:管直,腕平,指實,掌虛

口訣:分析學生收集的各種口訣,並加以強調重點。

2、毛筆楷書筆畫的特點分析

點、毛筆楷書中點畫的特點——點如高山墜石,如小鳥翻然側下點的寫法,(播放教學視訊)

學生活動:根據教學視訊的講解,練習點的寫法。教師巡迴輔導橫、毛筆楷書中橫畫的特點——橫筆法渾厚,氣勢磅礴,氣灌千里橫的寫法,(播放教學視訊)

學生活動:根據教學視訊的講解,練習點的橫法。教師巡迴輔導

毛筆楷書中豎畫的特點分析——豎是一個漢字的支柱,它分為懸針豎和垂露豎兩種,通過名字與字型筆畫形體的聯絡,來解釋懸針豎如倒懸的針,垂露豎尾部圓潤,像一顆欲將滴下的垂露

豎的'寫法(播放教學視訊)

學生活動:根據教學視訊的講解,練習豎的寫法。教師巡迴輔導

毛筆楷書中撇畫的特點分析——撇如象牙,如鐮刀,端撇如犀角,撇畫書寫特點是彎曲而有力

撇的寫法(播放教學視訊)

學生活動:根據教學視訊的講解,練習豎的寫法。教師巡迴輔導

毛筆楷書中捺畫的特點分析——捺是楷書筆畫中最難寫的,它分為橫捺與斜捺,橫捺體式如生蛇渡水,斜捺形如金刀

捺的寫法(播放教學視訊)

學生活動:根據教學視訊的講解,練習豎的寫法。教師巡迴輔導

教師小結:楷書之所以叫做楷書,是因為它字型筆畫清晰,結構工整,筆畫端正,可以作為書法中的楷模,所以叫做楷書,我們不僅僅要學習它的筆畫書寫,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楷書中做人的道理。

三、練一練

以楷書中最基本的筆畫橫豎撇捺為基礎進行整字的練習

教師巡迴輔導,

四、作品展示

挑出書寫較好的學生作業進行展示,指出他書寫的優點,比點名不足之處

總結學生書寫時的通病

教師小結:書法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我們要學習發揚並傳承下去,傳統的優秀的東西我們要學會保留。

五、課前預習作業佈置

搜尋隸書的筆畫特點以及書寫方法,找出它與楷書的不同之處。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8

一 、教材分析

1、內容、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造型表現課,主要是對構成單元內容的一個開始,使學生初步認識以線造型,並能進行簡單的描繪。手繪線條影象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造型方法,它要求以簡介明瞭的圖形,告訴每位觀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本課以大量的手繪線條影象為主線,輔以生動的講解,使學生從手繪線條影象應用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審美創造的願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手繪線條影象表達的功能、用途及簡單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 活動——— 欣賞——— 學習 ——— 動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手繪線條影象藝術活動的樂趣;體會表現物件的美;形成手繪線條影象表達學習;瞭解手繪線條影象表達藝術的實用價值或社會價值。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因為手繪線條影象表達的實用性,確定本課的重點是對手繪線條影象表達的意義、功能的理解體會,用手繪線條影象表達的樂趣。培養和發展觀察力、想想力和創造力。

由於學生繪畫和觀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難點就定為,能夠迅速把握事物的特徵,大膽、果斷、有個性的表達。能夠在複雜的情境中綜合處理資訊,抓住關鍵,創造性的表達。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下列教學方法。

二、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欣賞-----啟發-----引導法”,以例項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例項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投影、繪圖現場表演,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不同層次學生,這樣多法並用,既培養裡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啟發裡學生的思維。

三、學法指導

手繪線條影象表達是功能用途很強的線條表達,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畫出出色的影象是很難的事,因此本課利用大量例項和手繪過程的演示,使學生沿著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象徵為主要的思路前提下,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在課堂中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穿插學生都熟悉的手繪影象,增加直觀性。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是全方位地滲透到教學程式中去。

四、教學程式

本節課教學由匯入、新授、巡迴指導、小結四個環節組成。

1、匯入

從情景匯入,設定一個外國遊客到想上廁所卻找不到,而且語言不通,別人也聽不懂他的意思,這個時候如果你聽懂了而且知道廁所在那裡你會怎麼解決?

學生回答,老師出示課題-----手繪線條影象的表達

2、講授新課

①猜畫比賽

在每組中選兩名學生,輪流上前表演。(在規定的時間內)一名學生看提示進行手繪線條影象的表達,另一名學生猜畫內容,以正確數為多者勝利。

猜畫內容:a文具盒 b電視c錄音機d手機

②手繪線條影象除了在剛才的場合運用之外,它還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的.約束,具有極為廣泛的實用性。

如:有用來描述特徵的示意圖(出示圖例讓學生欣賞);有用來說明地理位置的路線圖(欣賞圖例);有用來補充語文溝通障礙的交流圖(欣賞圖例);有用來做教學示範之用的教學板畫圖(欣賞各類教學課所用的圖例);有用來蒐集和記錄各類資料的地質地貌圖、軍事偵察圖(欣賞圖例);有用來指示命令的消防滅火戰鬥力量佈置圖(欣賞圖例);有用來描述事件或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的敘事圖(欣賞圖例);有用來介紹產品的安裝或使用方法的說明圖(欣賞圖例)等。還有漫畫、卡通畫、插圖、廣告等美術專業方面的創作,更離不開手繪線條影象的表達。

③師小結:從上可以看出手繪線條影象具有敘事、說明、交流、抒情、記錄等多種功

3、練習

瞭解了手繪線條影象的多種功能以及各種場合運用的圖例欣賞,你是否也想試一試呢?看看你手中的手繪線條影象是如何表達的。

a、請在5分鐘內從圓形開始,連續畫出與前一個形象有關聯的多個形象。展示學生作業,講評(可先自評,再互評)。

b、請男同學在5分鐘內用畫告訴大家你喜歡的5種以上的汽車(或兵器、建築等)。請女同學在5分鐘內用畫告訴大家你喜歡的5種以上的服裝或髮式。

c、請在5分鐘內用畫告訴大家你常用的幾種學習、生活用品。師生共同觀摩、講評學生的作業。

4、總結:這一節課,我們瞭解了手繪線條影象的多種功能和在各種場合的運用。通過運用手繪線條影象可以使我們把難以用語言表達或用語言表達不清楚的內容,較清楚地表達給對方。

本課時間安排:

匯入3分鐘,講課20分鐘,學生練習20分鐘,小結2分鐘,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9

各位老師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動物變形設計,下面我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做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範疇,是遼海出版社七年級上策美術教材的內容,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裝飾藝術,提高對裝飾藝術的審美能力而設定的,是在上一節課生活中的圖形的基礎上加以繼續和深化的,旨在培養學生學習動物圖案的興趣,提高動手設計能力,從而具有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和願望。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教材要求,本著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瞭解動物的形象特點,掌握動物變形的變化原則和變化方法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概括創造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養成耐心細緻整潔的工作態度,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課堂氣氛.

教學重點:

動物變形的方法。

教學難點:

動物變形的特徵表現。

二、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啟發談話法、講授法、合作學習法。

本課重點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引導觀察法。

教學中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挖掘出學生門的閃光點,鼓勵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性,併為他們創設積極參與體驗積極時間的條件。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的審美趣味。

三、學習方法

養成積累、收集資料的.學習習慣,學會獨立思考、自我總結、與他人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

讓學生在課前作好預習工作,多收集一些動物圖片與資料,再和老師提供的資料結合在一起,欣賞分析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圖案,使他們具有成就感,從而樹立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

四、採用的教學手段

通過老師和學生收集的大量資料,包括媒體播放的動物圖片、動畫,還有範畫等教學手段的運用來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啟思路,鼓五、教學過程

過程之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興趣是學習美術最基本的動力之一,將美術課程內容與顯示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將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可以採取這樣的導言談話式匯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與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今天我帶大家交朋友,看看我們的動物朋友們都在作什麼?播放課件,讓學生在生動的畫面感受下領略大自然中動物們的風采,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乃至創作慾望,為學習新課做一個良好的鋪墊。

過程之2.欣賞中觀察總結學習新知

欣賞完我們動物們的風采,那麼人們又是如何將它們的形象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呢!揭示課題動物變形設計。大螢幕展示動物原圖與變形後的圖案,引導學生欣賞後討論兩者區別,總結出

(1)動物圖案的概念。

(2)瞭解變化時的原則。是進行動物變形設計的原則。

(3)表現的角度。這是本課的重點。

學生拿出集資課前收集的動物圖片,談他們的特徵是什麼,然後教師針對學生們的回答指出每種動物都有它們不同的特徵和習性,要根據它們的特徵採取不同的表現角度,歸納起來有6種,大螢幕展示各種表現角度的範畫。再此教師再次啟發學生,強調根據動物的最顯著特徵採取某種角度進行表現變形。

例如剛才我們欣賞的獅子,它具有凶猛強悍的習性,所以我們進行動物變形則應採取表現內在本性這一點,或者孔雀具有漂亮的羽毛我們可以表現它美麗羽毛的區域性表現這一點,等等。在這個重點知識的掌握上,充分利用直觀具體的圖片以及列舉的種種範例加強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體現了新課標中美術教學所特有的直觀性。

(4)變化的方法。

首先要學生了解動物變形的過程,課件展示。這裡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動物變形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掌握表化的4種方法,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分析自己課前收集的圖片中的動物分別採取哪種表現角度和變化方法,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看法。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觸類旁通產生新的思想。

過程之3.實踐設計,培養能力

指導學生進行設計,播放音樂輔助學生作業。

過程之4.展示評價,共同提高

作業結束後,展示優秀學生作品。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相互評價,然後教師集中點評。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因此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應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學習美術的狀況,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從中感受快樂。

過程之5.課後拓展

能夠在課下將所學的動物變形圖案運用到生活中去,學有所獲,美化生活。

教後記: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對動物形象有了新的認識,學生能夠自選媒材,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圖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和態度,培養了學生的個人審美取向的形象表達和創新能力,使他們意識到美術對社會生活的重要作用,以至將所學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美麗、多彩!

以上是我對《動物變形設計》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說明,會有很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點!謝謝!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剛執教的是《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它是人美版七年級下冊的課題七。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圖片欣賞為主,體現出美術教材強調視覺感受的特點。使學生對民間藝術生動絢麗的色彩搭配有一個強烈的感知印象。通過本課學習,旨在讓學生了解、學習、熱愛民間藝術,進而傳承、發揚民族文化。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有表現和他們實際生活相近或相聯絡等內容的願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民間藝術的相關知識;掌握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的主要特點;初步感知民間藝術的豐富內涵。

(2)增強學生欣賞民間藝術作品的能力;鍛鍊學生語言表述能力及繪畫表現力。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提問、演示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民間藝術的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民間藝術的相關知識;掌握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的主要特點;初步感知民間藝術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掌握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的主要特點並用自己的主觀理解嘗試進行欣賞和配色體驗。

五、教學過程:

(序幕)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秧歌手絹給你的感受是什麼?換一塊手絹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老師的演示接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興趣盎然地走近本課。

2、圖片欣賞:它們是民間藝術嗎?為什麼你一看就知道?

3、學生說初步的色彩感受。你是從哪裡觀察出來的?(色彩的特點)

學生說說自己的初步理解,讓知識的學習有一個預備的過程,使學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到下一環節的學習之中。

(一)分析色彩,知識鞏固。

1、布老虎身上有哪些色彩?(師用油畫棒在紙上示意)

2、這些色彩給你什麼感受?(鮮豔)

以通俗的語言來解釋美術相關知識,讓學生更好掌握。

3、換其它的顏色會有同樣的感受嗎?紅色系示意

4、這些顏色是平均分佈的嗎?以什麼顏色為主?(黃色)

5、如果我把主色換一下(在白描老虎身上塗色,藍色為主調,可請學生幫忙塗色,調動興趣,增強互動)比較這兩隻老虎,給你的感覺有什麼不同?兩種配色都很鮮豔,但以暖色調為主色的更加熱烈喜慶。(冷暖感受)

兩次不同色彩的展示,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不同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將專業知識形象化,更易於七年級學生的接受。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對比色,什麼是冷暖色以及它們給人不同的體驗、感受。

6、簡單瞭解布老虎的作用,內涵。

本課主要以色彩搭配為主,所以在民間藝術的內涵上並沒有作過多的強調,這樣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這一環節又讓學生認識到民間藝術品豐富的涵義。

7、欣賞圖片,對知識進行印證。

布老虎是一個代表作品,它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呢?因而再次欣賞是對所歸納出來的色彩搭配特點進行印證,使知識更加系統全面。

(二)家鄉藝術,熱愛鄉土。

浠水布貼,請學生用所歸納知識進行分析。

學生可能對浠水布貼並沒有接觸,但學習的本課後,他們會形成自己的觀念,能夠對實物形成主觀的自己的感受。並且讓學生關注身邊的民間藝術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這些藝術品。

(三)色彩搭配,個人體驗。

學生進行配色練習。

講練結合,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嚐到繪製民間藝術品的樂趣,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學生合作完成,讓學生的興趣在配色活動中得到最大的釋放,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激勵學生有信心、有勇氣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增加每個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機會。

(四)欣賞作品,總結延伸。

1、學生作品展示,師生共評。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在重視教師與他人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全班作品展示為主,讓學生的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對同學的評價中也讓他們的情感得到交流,也會更加自信。

2、猜:為什麼民間藝人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些顏色呢?

從大自然中獲得直觀感受:天之藍草之綠花之紅日之黃

讓學生明白民間藝術的熱烈淳樸均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對生活的熱愛。

3、欣賞梵高作品,比較其作品與民間藝術在色彩上的相同點。並思考為什麼梵高也和民間藝人一樣,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些顏色?

民間的,自然的才是世界的。大自然給了藝術家們無窮的靈感和素材,讓我們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繼而會使他們產生長久的興趣,關注民間藝術品,熱愛民間藝術品,傳承民間藝術。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薰陶。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查閱資料、個人體驗、集體討論、觀摩和評述等方式,領悟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探究美術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因而這一拓展環節是很有意義的。

六、教學效果。

預期教學效果:

為實現有效教學,我在這一節課進行了以下嘗試:

1、試圖構建能力的課堂。

2、試圖構建交際的課堂。

3、試圖構建自信的課堂。

4、試圖構建興趣的課堂。

我所試圖構建的還有很多很多,但一堂美術課是無法將課標的理念充分表現出來,如果能讓學生有備而來,讓他們去搜集一些民間藝術品,可能會更好的實現本課目標。怎樣結合當地素材來開展教學,這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美術老師思考。

在此,懇請各位專家評委給我的課提出指導和幫助,謝謝大家!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1

《多變的立體造型》是七年級教材中的一個教學內容。我們生活在立體造型空間,多變、實用的立體造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設計該課時,如何跳出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定勢,使其更具深度?我試圖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選擇了以“2008奧運會”為背景設計一立體造型,將美術的觸角延伸。七年級學生特定年齡:愛玩,敢想,所以改變了單一紙的造型,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材料。豐富的材料將使他們思維盡情馳騁,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趣”,我想教材亦可更為充實。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儘管這節課也許不會盡善盡美,作為老師,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充分釋放潛能的`空間,能讓他們體驗到美和愉悅,從而更加關注生活,美化生活,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這是我設計此課的初衷,下面我將從以下四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學目的

1、認知目的: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立體造型構成相關知識與規律,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與現代審美意識。

2、技能目的:運用各種不同材質,結合立體造型相關知識,創作城市立體造型。

3、情感目的: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中的設計;體驗創造的樂趣,鍛鍊立體思維能力。

4、發展目的:注重學科間的聯絡與滲透,將立體造型相關知識運用到其他學科和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1、欣賞不同材質,不同表現手法的立體造型。

2、學習、瞭解、掌握立體造型基本原理與構成規律。

3、立體造型的設計製作。

三、教學難點

1、造型的設計及造型構思,點、線、面、塊的韻律組合。

2、各種立體造型製作及美感。

四、教學過程

1、以趣激情,切入課題

興趣是學習美術基本動力。上課伊始。教師取出一些看似與本課無關的東西,學生很詫異,教師為大家表演變“變魔術”,這是知識的呈現。學生的興趣也被啟用。隨之主題便應運而生,切入課題。

2、討論分析,掌握方法

新課標強調關注學習過程;倡導在學習中鼓勵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獲取知識。因此,自主發現——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創新這一理念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體現在找一找、擺一擺、看一看、做一做各環節。

環節一:找一找。(畫面)通過觀察、比較、感受各種立體造型,直觀瞭解了立體造型的分類:點立體造型、線立體造型、面立體造型、塊立體造型。

環節二:擺一擺。利用flash課件具體生動演示,學生可任意移動滑鼠擺出所想造型,激發興趣、誘發探究。學生通過體驗、嘗試,發現同樣的材料組合方法不同,其造型就不同。那什麼樣的造型才美觀呢?教師質疑,如果過於專業化,學生難理解,所以教師稍做提示:形狀變變(大小、方圓、長短)、方向(上下、左右、前後)變變、造型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通過“看一看”學生釋疑,很直觀的獲取了立體造型的基本方法,感悟美的韻律。

3、欣賞評述,感受造型

這個環節是認知結構的加強,國內外不同材質城市立體造型賞析,將知識引向更高的認識。學生感受到立體造型在生活中的再現,找到雕塑與造型的切入點,這是造型與設計原則的直觀呈現。

4、激發思維,異想天開

美術學習是一種文化學習,應將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教師的示範要不要?如何變學習被動為主動?這是我一直反覆斟酌的問題。“我為奧運添光彩,師生同擂臺”環節創設了一種激烈的氛圍,師生處平等地位,學生變任務為動力,大大激活了學生創作欲。(1)教師製作。教師的“競”,既是對有關知識綜合貫通,也是直觀演示,更是思維定勢的突破。起到“無聲勝有聲”的作用,教師作品不宜過精、過細,學生有可以超越的自信。(2)學生創作(做一做)。(出示文字提示)學生根據需要、自願組成學習夥伴,奇思妙想,異想天開。

5、傾情展示,交流點評

評價是教學效果的檢驗,不應是課堂的尾聲,學生在評價活動中進入情感的高潮。學生通過互評、自評,學會用欣賞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審美情趣。

6、歸納感受,情感昇華

教師簡要小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美化生活、珍惜生活。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2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色彩的魅力》。下面我將圍繞“教什麼、怎麼教和為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魅力》是人教版國中美術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課,屬於“造型·表現”課。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前面的課程,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應側重於讓學生認識色彩、瞭解色彩與自我表現的關係,進而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藝術感受。

二、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確立了本課的教學內容,為落實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學情分析如下:

本課是國中七年級美術課程,國中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國小階段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識和造型表現能力,但是平時缺少觀察和注意,對色彩的認知還比較粗糙和簡單。針對這一情況,本節課我注重啟發學生對色彩的美的感受。對本節課的作業做簡單的安排,根據學生的基礎不同做分層次的佈置,使每個學生都能愉快與自信的學習本課。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國中七年級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對比色、同類色等基本色彩知識,瞭解色彩的本質、色彩的象徵以及色彩的情感特徵;並運用色彩的情感特徵進行大膽表現、自由創作。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形成運用色彩進行創作的意識,進而抒發個性的情感和思想。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提高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運用色彩美化生活的美好態度。

教學的重難點:

讓學生認識色彩,並適當的運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法學法

考慮到國中七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定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一些大自然的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

借用幾張大自然的美景圖片請同學們欣賞來匯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魅力,引發學生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慾望與激情。

2、講授新課:

活動一

首先讓學生們瞭解一下所要學習的課程大致內容,用幾組圖片讓學生們感受聯想生活中的色彩,讓學生對色彩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感受,讓學生初步瞭解色調和對比色。

然後請學生參加活動,,請學生欣賞凡高的《白色的果園》,讓他們思考作品是如何用色彩來表達自然,賞析美術之美和主觀情感的。用簡單的圖片讓學生們瞭解到三原色的基本概念。提問一些學生最喜歡的顏色來告訴他們色彩的冷暖與情感的關係、,使學生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純度、亮度,還有色彩中的對比色、類似色。教會學生根據人們的心理和視覺判斷色彩的冷暖,分別為暖色系、冷色系、中性色系。

通過兩張簡單的色塊對比圖片,使學生們感受到色彩的前進感和後退感,從而使學生了解膨脹色和收縮色,色彩的味覺感、色彩的'音樂感、色彩的搭配和春夏秋冬不同的色彩感受。

活動二

用四張色彩圖片,讓學生在春夏秋冬四幅圖中找出:互為類似色的兩幅圖;互為對比色調的兩幅圖;互為冷色調、暖色調的兩幅圖。分別用圖片讓學生感受色彩的和諧、對比。

3、佈置作業。

針對國中七年級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佈置的課堂作業是:運用不同的色彩,通過組合,分別表達歡快和沉靜的感覺。

選幾張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自評、互評,從中更加深入認識到色彩的魅力,鞏固今天所學的課本知識。

4、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藝術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

5說課反思:

這節課的學習,我不僅教給學生們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養。通過這節課,既提升了學生們對美的感知,也提升了學生們的鑑賞能力。

六、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以多媒體教學系統為載體,適當的結合黑板板書,從而起到引導提綱的作用。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國中七年級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陶藝,是陶器藝術的簡稱,中國的陶瓷藝術要追溯到9000年前,曾經長期影響著世界陶瓷的發展,本色的泥土讓學生有機會領略陶藝作品的那份質樸率真的情趣和獨特的審美趣味及悠久的文化特徵,能夠讓學生感到他的神祕色彩,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思維以及創新的慾望。

因為這節課任務比較多,因此我設計了這堂網路課,希望在網路上提供一些在教室中難以實現的教學活動,達到輔助教學的效果,拓寬教材,做到學習資源多維化。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

1、認知目標

(1)讓學生欣賞並瞭解陶藝製作的過程以及基本成型和裝飾的方法。

(2)感受陶藝作品的藝術特徵,體會其豐富的表現力。

2、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教學中讓學生養成正確的網路道德意識以及對藝術熱愛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標

(1)通過“好玩的陶藝”創作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手、眼、腦等方面得到綜合鍛鍊。

(2)充分享受陶藝設計與製作活動中的創作自由和樂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網路學習瞭解陶藝的藝術形式和基本特點,理解並熟悉陶藝的製作流程

難點:陶藝基本成型的方法。

二、 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問題驅動”的教學原則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種“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於積極主動的主體地位,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獲取知識,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學法:採用有目的地、讓學生由觀察——分析——動手實踐、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教材隨機選擇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這節課則讓學生藉助網路來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學習任務,廣泛地收集有關陶藝的文字、圖片或網路資源,整合資訊。

三、 說教學程式

在教學中,我結合本課學習目標以及網路資源的優勢,整個教學程式我設計以下六個段試:

激趣設疑——解疑——搜尋——討論——實踐——評價

以下是我的具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設疑

學生根據老師出示的問題在輕音樂播放的背景下欣賞圖片。

我這裡有三個問題要問大家:

1、什麼是陶藝?

2、你都見過什麼樣的陶藝?

3、你瞭解陶藝嗎?它們在生活中都應用到什麼地方?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它們。

主要依據大綱要求,學習內容圖文並茂,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文字以及古箏音樂的渲染讓學生領略神祕的'原始陶器、巨集偉的兵馬俑、絢麗的唐三彩、高貴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豐富的彩繪瓷和充滿時代感的現代陶藝作品。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認識陶藝定義、起源、歷史、應用。

使學生感知到了陶藝的藝術美和實用美,體會到陶藝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 學生通過視訊、網頁搜尋、掌握有關陶藝的製作過程、方法、工具等一些跟陶藝有關的資料。

2、 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資料夾,把一些好的知識圖片儲存到資料夾中。

3、 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完成同學之間取長補短,互相交流。

4、 教師給出要搜尋的重點問題:陶藝製作方法?過程?裝飾方法?

這部分的內容是本課教學重點的體現,同時這個教學過程主要體現新課標中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的體現。它還包含了大綱中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藝造型的基本技巧及特點,學生可以通過欣賞和學習,以對陶藝的製作有系統的瞭解。讓學生從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作業的創作。

討論

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問題:

1、 你收集的圖片採用了什麼方法制作完成的,如果是你來完成它,你會在加些什麼方法。

2、 你在實踐中打算如何設計,採用什麼方法?

這部分從教學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了以中學美術大綱中必須使學生掌握的泥條盤製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製法等陶藝的造型方法的相關知識和圖片。教師引導學生在這裡可以就同一主題進行學習討論,就同一作品發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動手

實踐練習

學生大膽的進行創新實踐。

這部分是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要讓學生運用網路上自己收集的資訊,做到學有所用,將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運用到練習和創作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評價

教師評價和師生互評

教師的評價會促進學生的創作積極性。互評中,主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謙虛,善於尋找自己缺點,在學習他人優點的基礎上不斷的進步。

教師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穫,同時我們要知道,只要我們敢於創新,我們的作品有時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自己就會創造一個奇蹟!

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自己思考,敢於創新的精神,不抄襲他人作品,樣成良好的美術學習品質。

四、媒體使用的原因

1、教學媒體使用的設計

教學課件為學生提供更具體,直觀的知識,而多媒體教室的網路則是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必不可少的一項。

2、教學媒體使用的原因

強調美術課與資訊科技及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意識,在本節課中不僅可以學習到陶藝的相關知識,也可以瞭解到歷史、文化、科技、工藝藝術、藝術創作和人文等學科的知識,另外本課中,中學地理、歷史、語文等學科資源也能提供一些資源體現了學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五、 說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學生的能力不同,完成的作業就不同,僅僅靠學生自己的力量還不能弄懂弄通新知識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師生交流,肯定的給予學生一定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創新的慾望和增強學生的信心。

2、學生互評:學生之間的評價能夠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取長補短,提高學生參與的自主性,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評價的重要性,另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評,能夠鍛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也體現了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性。

總之,在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力圖體現以下思想:

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學習,自我思考與表達的機會,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學會收集資訊,整和資訊,發揮網路優勢,做到學有所用。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4

一、說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術作品的選擇是以國內優秀藝術家作品為主,同時結合其他國家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促進學生對人類優秀美術文化傳統的美好情感、積極態度的養成以及重視它們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價值,同時認識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和社會的豐富性。在重點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與廣泛的文化情境聯絡在一起,才能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提高人文素養。

中學生由於性格、文化修養方面的差異,會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標準,審美意識也就逐漸形成。在教學中,要善於觀察學生,瞭解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欣賞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視覺感受和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

2、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清楚瞭解美術中繪畫的主要種類及藝術特點。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繪畫不同種類的特點及區別。

難點:掌握繪畫的類別及不同角度的分類。

四、說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的美術作品的圖片或事物

教師:相關美術圖片及課件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

教師提問:在我們的美術課裡你想學到哪些東西?

學生回答:中國畫、水彩畫、素描、剪紙、設計……

師:大家把在國小學過的內容和你所知道的有關美術的內容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

生:……

師生總結:繪畫類、雕塑類、藝術設計類、手工藝……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美術,走進繪畫。

2、欣賞油畫作品《父親》、《開國大典》,請學生髮表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從作品的美術語言的角度,側重於觀察和分析作品的線條、色彩、構圖、明暗等是怎樣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賞張利、靳尚誼等名家作品,感受油畫的不同風格。

學生了解油畫工具材料,師生共同總結油畫特點:利用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效能充分地表現物件,達到豐富的色彩效果。

3、請學生說說對中國畫的瞭解?知道有哪些作者,哪些作品,哪些作畫技巧等。

欣賞作品《粒粒皆辛苦》、《鴛鴦戲水》,分析這兩張畫的區別,分別是人物畫、花鳥畫,寫意畫、工筆畫。

師生共同總結中國畫的種類、特點。

4、介紹版畫、水彩畫。先做簡單的比較,再介紹版畫、水彩畫的各自分類及特點。

5、教師將課前準備的圖片讓學生辨別,也可結合教材中的作品,加強學生對畫種特點的掌握。

6、對學生收集的作品進行分類,由同學相互評價。

七年級美術說課稿15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美術第二冊第2課《我喜歡的卡通形象》(江西版)。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設計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本課屬於設計與生活的學習領域。本課通過欣賞學生喜歡的中外卡通形象,在瞭解卡通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繪畫的形式進行適當創作,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提高他們的造型能力。毋庸置疑,卡通深受學生喜愛。本節課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才能真正讓學生心動、行動。 通過教學,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瞭解卡通,學習設計卡通形象。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從學生動腦、動手、情感體驗這三方面,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瞭解卡通畫的基本特點,知道卡通畫的表現形式,認識到卡通形象在形與色上具有誇張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與討論,發現並交流卡通畫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卡通畫表現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卡通畫的興趣,感受卡通畫的時代特徵,培養學生節約、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增強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知道卡通形象的特點、形式和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則是使學生能設計並製作出簡單生動的卡通形象,培養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美、創造美的良好品質。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運用

本課我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激發學生動腦,動口和動手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對事物好奇、思維活躍的心

理特點,運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生動的卡通形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和注意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比較討論法、引導發現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對卡通的欣賞,感受卡通形象美的過程,並創作出更具個性、更生動可愛的卡通形象。

2、學法指導

綜觀全課,學生的學法可以概括為:積極參與、探究發現。主要表現在:

(1)參與實踐

課堂上學生動口、動腦又動手嘗試;練習時學生大膽想象,把身邊熟悉的物品設計成可愛的卡通形象。這就是在實踐中積累,最終通過美術創造來提升對生活觀察和感知的境界。

(2)參與評價

我認為,正確的評價理念,是要體現出美術的多樣化、個性化、創造性。因此,在評價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作為一個組織者、主持人,幫助學生完成展示和自我評價活動。

(3)參與探究

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認知主體的地位。他們自主嘗試,探索方法,發現規律,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學生在作業中創意迭生、充滿智趣,閃耀著自由想象的光輝,折射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和嚮往!

三、說教學設計

如果說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那麼我認為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成功的關鍵。本課的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一)、情境匯入。

展示同學們熟悉的卡通形象,把同學們帶到輕鬆、快樂的卡通世界裡。來喚起學生的生活記憶,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卡通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觀察比較。

通過巧妙的設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來了解卡通的相關知識。展示圖片、實物,請學生觀察比較。師生互動交流後,學生

通過直觀對比,自己發現總結卡通形象的特點:造型簡潔、幽默生動擬人誇張、色彩豔麗等。

2、欣賞與啟發

通過欣賞一些優秀作品,如:《海寶》、《林晨》、《舉起手來》、《小兔天使》、《友誼長存》、《苗家少女》等。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審美能力。使學生養成節約、愛護環境的良好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設計練習與實踐探究。

結合所學設計方法,我隨手把身邊的物品,如:粉筆、飲水機變成有趣、幽默的卡通形象,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對卡通形象設計創作的熱情。並以“小兔米菲”的故事喚起了學生的創作慾望和信心。

4、設計體驗。

抓住學生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一比,看誰設計的卡通形象最可愛?在學生作業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細緻、具體指導,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如:善於在生活中觀察、想象力很豐富、緊扣擬人、變形、誇張、很有個性、很生動有趣、一定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師和畫家等詞語引導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大膽進行創意和設計。

(三)、作業展示與激勵評價。

評選出新穎有特點的作業到前面展示,運用學生自主評價,相互評價和老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得到充分的交流並體驗到設計的快樂與成就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vem85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