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精選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10篇

精選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10篇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內容及編排意圖:

《求小數的近似數》是義務教材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節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求整數近似數後的一次擴充套件,同時又為後面改寫成以萬和億作單位的數做好知識鋪墊。教材內容展示了豆豆測量身高這一現實情境,說明小數的近似數在實際測量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從而加深對小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近似數的意義,掌握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理解並應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知道精確度的含義。

2.經歷類比遷移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通過觀察、發現、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推理及概括能力,初步掌握“遷移”、“數形結合”等學習數學的方法。

3.感受近似數的實際意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感。

三、教學重點:

1.理解並應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2.理解求小數的近似數時,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四、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時,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五、教學流程: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五環節教學,即“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迴歸情景,深化理解——反饋練習,拓展提升——課堂總結,迴歸生活”。具體設計是: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觀察主題圖,學生明確了用 0.984米、0.98米和1米三個資料都能表示豆豆身高後提出問題:他們是怎樣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數的?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對求小數近似數的探究慾望。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由整數類比遷移到小數

在回顧了用四捨五入法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後,做出強調:求近似數一定要用約等號來連線。隨機提出猜想:求小數的近似數是否也會用到四捨五入法呢?

2、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數

接著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數求近似數。在充分理解了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的含義後放手讓學生探究,相互交流,彙報時,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完整的敘述。由於學生能夠在求整數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類比遷移,這一環節表述的比較完整,能輕鬆的將內部思考過程外化為語言表達。

3、彙報交流,提煉方法

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板書、回顧求1.93和16.195近似數的過程比較討論得出共性,都是按要求保留一位小數,都要看到小數部分的百分位?不同點是:一個運用四舍法求到的近似數會小於原數,一個運用五入法求到的近似數會大於原數,在討論交流中,學生明確了四捨五入法仍然是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4、借用數軸,直觀理解

(1)直觀發現1.93距1.9更近

但為什麼求近似數省略部分的最高位小於5時要四舍,不小於5時要五入呢?在提出這一問題後,學生還是會從四捨五入的方法本身進行思考和解答?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時,數軸便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借用動態的設計,數形結合,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因為1.93的位置更接近1.9,所以1.93保留一位小數後約是1.9。

(2)直觀列舉,體味“四捨五入”的道理

在學生能從“四舍”,和“五入”兩個角度思考出近似數是1.9的兩位小數後,也更容易思考出近似數是1.9的最大兩位小數和最小兩位小數是多少。

(3)理解保留一位小數為何只看百分位

從而得出:因為百分位的數決定了原數的位置,所以無論是幾位小數在求近似數時,只要保留一位小數只需要看百分位的結論。進而小結出保留一位小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後,又讓學生再類比遷移,得出保留其他位數的方法。

5、類比遷移,嘗試歸納

接下來,充分運用練習題的輻射作用引發學生的逆向思考:你能找到能保留三位或四位小數的數嗎?為什麼?明確原小數至少應該比保留後的近似數多一位。

三、迴歸情景,深化理解

在學生類推到保留整數的方法後,迴歸情景圖中提出的問題,由0.984怎樣想到0.98的,又怎樣想到1的呢?這時,學生已能較熟練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找到0.984保留一位小數的近似數後,再一次引導觀察、比較發現:同一個數因為要求不同,會有不同的近似數,但保留位數越多,就越接近準確數,開始的結論是根據小數的性質結果近似數末尾的0能夠去掉:經過討論後發現因為保留位數的需要(即佔位的需要)不能去掉。在此,又借用數軸直觀演示近似數為1.0和1的準確數範圍,讓學生感知到:保留的位數越多,準確數的範圍就越小,相應的精確度也就越高。從而得出結論:在求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最後提出問題:回想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和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相同嗎?從而建構起數學知識間的前後聯絡。

隨後,學生自主看書學習,進行查漏補缺。

四、反饋練習,拓展提升

以闖關形式設計的反饋練習富有層次性,思考性,體現變化,能讓學生在多種變式中體會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實質。體會到運用所學知識勝利闖關帶來的成就感,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給學生更充分的表述機會,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五、課堂總結,迴歸生活。

本課的最後一次討論是在本課結束,尋找小數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購買商品時該付8.953元的究竟會付多少錢呢?由於實際生活的需要,學生會考慮付9.00元。雖然付8.95元相對來說更實惠一些,但實際上5分的錢數已很少見,所以會保留整數付錢更符合生活實際情況,這樣,就讓數學知識富於了鮮活的生活氣息。

總之,求小數的近似數內容抽象,本課著重引導了學生在疑惑處、重點處、難點處進行討論,重視對知識源點的梳理,力爭讓學生理解:求近似數要用“四捨五入法”,以及為什麼用“四捨五入法”。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

1、說課內容:五年制國小課本第八冊第三章第3節。[數學網更多國小數學說課稿]

2、教材簡析: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梯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後學習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做圖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梯形面積公式。

難點:熟練正確的進行應用。

5、教具:課件、小黑板

學具:兩個三角形,兩個梯形。

二、教學:

在這堂課中設計過程中,我採用目標教學,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講解法:在本課教學中,梯形面積的計算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通過學習(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進行梯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推導能力。

2、引導發現法:運用邊講邊提問的方法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積極獲取新知。

3、討論法:由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熟練掌握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使學生能將本節課的新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我採用了討論法、操作法,通過討論互相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練習法:通過各種形式分角度練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保證了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

三、學法:

1、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學習知識,讓學生初步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2、通過教師的啟發講解,提問教會學生觀察區分相似事物之間的規律,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培養、總結、歸納、概括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判斷力、應變能力。

四、教學過程:

1、複習鋪墊,又促遷移: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安排以下幾個過程。

〈一〉、前提測評:

師: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麼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為了喚起學生的舊知識,促進遷移,上課一開始出示拼一拼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出示課件1)

師:看,老師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什麼圖形?

生: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梯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這樣安排教學,既複習了舊知識,又為學新知識打下了基礎。

2、引導發現,歸納總結。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拼一拼,和學生觀察知道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這樣把梯形面積的計算轉化成以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2)教師讓學生觀察課件和自己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總結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回答師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教師說明如果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麼字母公式應怎樣寫?學生回答,師出示例題理解橫截面積,指名說出題目告訴我們什麼了?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回答集體練習訂正。

(3)為了鞏固梯形面積的計算,做“做一做”,學生練習集體訂正,這樣有利於學生熟練掌握公式。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目的在於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和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總結梯形面積的公式,從而在理解梯形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熟記,正確求出面積。

3、多種形式練習。

1、做一做:(課件)

2、下面是河堤壩的橫截面圖,它的面積是多少?(課件)

3、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1)上底是1.8分米,下底是4.6分米,高是3分米。

(2)上底是32釐米,下底是47釐米,高是14釐米。

(3)上底是4.2分米,下底是3.6分米,高是5分米。

(4)上底是18米,下底是26米,高是8.4米。

4、選擇:(將正確的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裡)

(1)求下圖的面積,正確的算式是( )(課件)

A、(13+15)×7÷2

B、(13+15)×4÷2

C、(4+7)×13÷2

D、(4+7)×15÷2

(2)一塊梯形草地,上底為75米,比下底短20米,高為25米,計算它的面積的正確算式是( )

A、(75+20)×25÷2

B、(75-25+75)×25÷2

C、(75+25+75)×20÷2

D、(75+20+75)×25÷2

5、梯形的面積是120cm2,如果高是6cm,那麼它的上底、下底之和是( )cm。

6、梯形的面積是70dm2,上底為8dm,高為4dm,則梯形的下底是( )dm。

7、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學生自己討論)(課件)

[設計意圖]本環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1)熟記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進行實際應用。(2)養成認真做題,正確書寫作圖的良好習慣。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並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髮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並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鈕釦、紅黃藍綠色卡、練習題

【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成功教學法為主,遵循導學自學、示學量學、施教施學、互教互學、用教用學、再教再學、查教查學七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氛圍中樂學好學。同時,我還注重在教學中滲透“遊戲學習”的理念,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快樂無比的遊戲,一場富有挑戰性的競爭,一回激盪人心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說教學流程】

由於本課的內容與前幾課的學習關聯不大,而且知識點較多,所以我在課前的預備時間裡給學生做了學習鋪墊的遊戲。

課前遊戲: 1.左右訓練:向左點點頭、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搶答:(整數的大小變化規律)

(例)從285到28500的大小變化(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從16000到16的大小變化(縮小到原來的1/1000倍)……

教學過程:

(一)導學自學

新課伊始,我就讓全班學生來讀一個奇怪的數,隨著課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學生也跟著報出不一樣的數,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怎麼數字沒變,大家卻報出不同的數?原來是調皮的小數點在搗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起來了,內心產生要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大小變化的強烈願望,此時便可以馬上進入新課教學。

(二)示學量學

成功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我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給學生布置了預習《小數點搬家》的任務,同時完成自學表。而書上的情境圖一直惹來許多爭議:快餐的價格從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廳從沒有顧客到客人如潮,跟現實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這情境作為新課的引入,而是讓學生在預習時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談感受。

(三)施教施學

我故意以考學生的自學情況為由,讓學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價格的心情中主動探索小數點移動所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之所以選擇巧克力和蛋糕為情境,是因為一來這些是學生平常最愛吃的零食,他們會比較清楚價格,二來這兩種食物隨著份量的大小和質量的高低而有較大的價格差異,這就正合我心意,讓學生猜出兩種價格,從而順勢探尋小數點移動兩次的規律。

教學時,我跟學生說:剛才一個不留神,調皮的小數點又跑到商場裡搗蛋去了。看這裡,一顆巧克力糖果的價格是50.00元,大家覺得價格合理學生會說:小數點應該向左移一位,使價格變成5.00元。

也有的學生會說:小數點向左移兩位,價格變成0.50元會有更多人買。

就這樣,逐步引導學生探尋出小數點向左移的規律。

同時我也板書出:從50.00到5.00,小數點向左移了一位,這個數也縮小到原來的1/10,列式為5010=5。

當講小數點向左移兩位時,還特別要學生解釋一下,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怎麼知道的,再來板書小結,然後乘興追擊,讓學生得出小數點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變化規律。

最後,用蛋糕的標價0.80元來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的規律。總結後讓全班齊讀規律來加深記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口算乘法,課本第45、46頁。

一、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觀察、思考合作的習慣。

1、 教學內容: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數乘以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瞭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理解用複合名數表示速度的含義。

3)通過小組學習教材

3、教學重點:學習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4、教學難點:學習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5、教學關鍵: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演算法中的`特點,選擇學生能理解又優化的一種演算法。

6、編寫意圖:

1)、從本單元主題圖中選擇出自行車和特別快車的運動速度為素材學習口算,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發探究慾望,同時通過不同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理解用複合名數表示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為後面理解關係式“速度×時間=路程”作為鋪墊。

2)、以物體的運動為背景,選擇兩個來自生活實際又具有特殊數值的兩道算式16×3、160×3作為引導學生學習口算的範例,使學生通過對比,自主得出一位數和兩位數(或者幾百幾十的數)相乘的簡便演算法。

3)、鼓勵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與同伴交流。

二、教法學法

1、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探求知識的火花,有了興趣,學生就能自覺主動學習,就不會感覺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新課前,我結合主題圖和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秋天是一個郊遊的好季節,你們喜歡秋遊嗎?出去郊遊,我們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呢?”教師的問話吸引了學生,學生情緒相當高漲,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學習活動中去。

3、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新課程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時,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訊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適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思考空間,放手讓學生獨立探討,小組討論,自己領悟出口算方法,然後組織學生記報,教師再進行鍼對性的總結歸納,整個數學教學過程通過學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認識,讓學生在活潑,友愛和諧充滿情趣的智力活動中自覺構建新知識。

三、教學過程簡述

首先創設情境——簡單介紹6種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學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義——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瞭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師提供資訊: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走16千米,讓學生根據這個資訊提出數學問題,教師適當地引出例(1)後——首先建立計算模式。其次,要求學生用自己地知識經驗獨立口算。再次,與同桌交流演算法——回答計算結果,彙報不同演算法——引導學生對比不同演算法的特點,確定最優化的演算法,最後小姐口算方法。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人教版數學第八冊的內容。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在生產和日常生活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內容的第四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最後一節課,主要屬於掌握知識教學。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能正確地按需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使學生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3、教學重、難點

通過舊知遷移新知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理解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4、教法、學法

根據本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難點,按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說程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些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

1、把下面各數省略萬後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9865345874131200398210

2、下面的()裡可以填上哪些數。

32()645≈32萬47()050≈47萬

問:(1)你是怎麼想的?(2)四舍是什麼意思?五入呢?

(二)、新授課

1、匯入新課

(1)、有時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商店買菜,電子稱上顯示價錢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們7.5元,這是為什麼呢?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需要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內容.(板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講授新課

(1)、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一個小數根據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說法即小數的近似數,那我們該如何求小數的近似數呢?

生:思考。

師: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同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相似,都可以根據"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以該同學的身高為例進行講解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的方法。

4、把課本上的例題以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做。

師:作必要的講解和分析。

5、總結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生齊讀)。

注意: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看第三位是舍還是入。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數,就要看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數。

問:1.0和1數值相等,它們表示的程度怎樣?

a、讓學生明確保留一位小數是1.0,原來的`準確長度在0.95與1.04之間。

b、讓學生明確保留整數1,原來準確長度在0.5與1.4之間。

即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數1.0,它是一個近似數,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6、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注意什麼?

a、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數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百分位是幾;......,然後按"四捨五入法"決定是舍還是入。

b、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位置裡,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0的。0應當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課本74頁的“做一做”。

獨立完成,個別上講臺演做。提問其思考的過程。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75頁練習十二的第1題。

2、完成課本75頁練習十二的第2題。

3、把下面各小數四捨五入。

(1)、精確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確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兩位小數是()。

(五)、佈置作業。

三、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掌握知識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主觀發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之後,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這裡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但學生的逆向思維似乎都比較欠缺,這是我對學生在能力上的估計不足。整節課時間比較緊張,後面鞏固練習和課小結的環節有點匆匆過場的味道,與自己曾設想的場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覺得通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裡,還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說一說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難點是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教學目標是:(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 。

教法與學法是:

1、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2、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面向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意義。

下面,我重點來介紹這堂課的教學思路

根據教材特點,我設計了六個主要的教學程式:第一部分通過遊戲,匯入新課,引出規律;第二部分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探索規律;第三部分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對這類規律的認識得到提升;第四部分聯絡生活尋找規律,體會規律的廣泛性,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第五部分是運用規律,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最後是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一、遊戲匯入,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和學生玩一個簡單的“跟我學”的小遊戲。然後追問:同學們學得都這麼快,這麼好,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根據學生回答,指出遊戲中存在著規律的現象。(師板書:規律)

然後順勢說明: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雙手中,也存在著規律呢。不信?就讓學生把雙手背到後面去,不看手指,說一說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每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空擋,一共有幾個空擋?你還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得出:一隻手上有5根手指,空檔是4個,手指數比空檔數多1,空檔數比手指數少1。

然後指出: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我們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

[在這裡,我從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匯入,讓學生從簡單的遊戲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顯示:音樂聲中,小兔們在歡快地唱歌跳舞的場景)告訴學生在這一場景裡隱藏著一個規律,想不想把它找出來?

然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觀察交流:自己從圖中獲取了那些資訊?這些資訊之間有什麼關係嗎?此時學生的觀察可能是無序的。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上畫了幾組物體?每組有哪兩種?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在小兔子中間還有什麼?(體會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隻蘑菇)你能數一數有幾隻兔子幾個蘑菇嗎?

接著再觀察另外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再認真讀一讀這些資料,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大樹與繩子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緊接著師提出:是不是有這種排列現象的兩種物體,它們的數量就一定有這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找一找規律。(將板書補充完整:找規律)

[以上環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資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動手操作,提升規律

首先,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每人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並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上一個圓片,將小棒的根數和圓片的個數分別填入表格中,並觀察小棒的根數和圓片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然後進行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溝通與例題中發現規律的聯絡。思考:按其排列位置,小棒相當於上面例題中的哪些物體?圓呢?小棒的.位置和圓的位置有什麼不同?這兩種物體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接著再進行對比:通過操作發現的規律與在例題裡發現的規律一致嗎?能把發現的規律總結出來嗎?

[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經歷數字化過程,進一步驗證規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再次經歷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的排列特點及個數關係的探究過程。溝通與例題中發現的規律的聯絡,使學生把獲得的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為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簡單數學模型。]

四、聯絡實際,尋找規律

首先請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現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

然後再請學生欣賞一組圖片:橋的欄杆;長廊;路邊的香樟樹和冬青;花欄;地磚;路燈;課桌;梳子;直尺;空調的葉片;學生的隊伍等,進一步感受生活中蘊含的規律,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的普遍性。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首先師指出: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一題可以直接觀察,根據發現的規律得出答案。

然後激勵學生聯絡實際思考、解決“想想做做”第二題“鋸木頭”的問題。

接著再回到主場景中,現在有12只小白兔手拉手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想一想應該有幾個小蘑菇?

如果12只小白兔想圍成圈做遊戲,每兩隻小白兔之間有一個小蘑菇,那應該有幾個小蘑菇呢?這裡,學生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應引導他們爭論。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圓形排列的物體的規律,我採用多媒體來進行模擬實驗:把12只小兔分別用12個數字來表示 /article/,如果每兩個數字之間出現一個蘑菇,有多少個蘑菇呢?仔細瞧,數字們要變魔術了!課件演示12個數字圍成一圈,形成一個鐘面(鐘面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通過以前的學習,都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字和12個間隔)。然後師再提問:現在蘑菇的個數有變化嗎?為什麼?這樣的排列又有著怎樣的規律呢?

[以上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化靜為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直線上的間隔現象與封閉圖形的間隔現象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體會規律的發展變化,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解決問題。]

六、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幹什麼?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數數、畫圖、擺學具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最後佈置一個實踐性作業:運用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做一個小小的設計。(如用彩燈佈置教室,用美麗的圖案打扮自己的臥室,設計美觀大方的廣場,設計有創意的遊戲等。)

[通過佈置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今天我上課的課題是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下面把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及處理教學內容時採用的教學策略簡單的說一說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

本節內容在全冊書及單元的地位: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第五單元除法第一課時。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在二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表內除法的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相關內容,基本掌握了除數計算的試商方法。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其基本方法與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數值可能較大。在試商時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這裡安排豎式計算是為了分散難點,理解算理,確定商的位置為後續的學習除數是任意的兩位數及三位數打下伏筆。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兩個層次:一、教學兩位數除以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理解算理,確定商的位置。二、教學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商也是一位數,歸納計算方法。在解決第一個層次上教材安排一個教學情景,解決80 元可以買幾個書包?給處理不同層次的計算方法:減法、乘法、擺一擺、豎式對於這幾種方法。我是這樣理解的:第一種減法其實就是除法的含義;乘法是為了後面的試商作準備;擺人民幣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以及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①在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中掌握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②在歸納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上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陳述算理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用數學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 通過觀察和操作,讓學生體會做數學。

②在具體的情景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並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情感與態度:

①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向學生滲透“未知”轉化“已知”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間是有“聯絡的”,是可“變化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②通過買文具送給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學生分享到關愛他人快樂,與別人共享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覺得本節課是本單元后面要學習除數是任意兩位數的基礎。 因此,理解演算法掌握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本課的另一個重點是“除數是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在從教法學法上談: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把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尊重差異,交流互動。如在討論80/20為什麼等於4時,因為學生不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不同,這樣的差異為數學提供了資源, 我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對不同方法的交流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在思維上發生交往,促使參與數學活動的每個人都有所思。

2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如在理解算理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孩子們擺一擺,說一說去感受體驗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師直接的告訴怎樣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孩子們自己嘗試著總結計算方法,這樣有助於發展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這裡的給問題不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答,而是教師很巧妙的`設計一個衝突,讓學生主動思考。如在教學豎式的必要性時,我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口算簡單為什麼還要學習筆算呢?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首先會傾聽,注意提醒學生要傾聽他人的發言:你聽懂了嗎?能重複嗎?其次,會合作會交流。如在討論80/20為什麼等於4?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合作在交流多種方法中互補、反思自己的方法。再有,學會用動手操作擺一擺來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程式及設想

我經常在思考: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為什麼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事實

上,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這既是體現橫向數學化的思想又體現了縱向數學化的思想。

1、情境中探索算理髮現方法

(1)由中期測試買獎品這一情景引出除法豎式

(2)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彙報自己的想法

2討論中理解算理概括方法(正確書寫商的位置)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安排獨立探究、交流驗證、歸納概括三個層次進行

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豎式的書寫,嘗試探究。在試算中學生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針對重難點師生進行探究驗證

首先引導學生從試商上考慮:20×4=80他的商是40所以錯了。在從算理上去考慮:商4為什麼一定要寫在個位?在從計算過程考慮第二步算什麼?所以他寫8對嗎?得出正確的算式以後引導學生對這個算式進行整體的認識 。和前面口算的方法比較找到聯絡,理解學習豎式的必要性。在理解算理上如有困難,讓學生通過擺人民幣進行充分的感知。(因為是重點理解算理的地方,同時也是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一種思維訓練。所以我會在這個地方捨得花時間)

教學例2 時,放手讓學生獨立作,說說你是怎麼算的。和例1進行比較教師製造認知衝突:那我就不明白了除數都是20 被除數一個是兩位數,一個是三位數商怎麼都是一位數?它應該是兩位數才對啊?在交流中概括計算方法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挑戰中昇華算理掌握方法(有餘數的除法)

鞏固內化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學生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安排了一個是基礎練習一個是有餘數的除法練習,最後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機動)。

先做一道基礎的90÷30,在教師挑戰性的語言中激起學生向困難挑戰的慾望:師:這麼多同學都做對了是不是這道題太簡單了阿。下面來一個稍微難一點的敢挑戰嗎?理解餘數:還剩8元 ,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阿?

4、回顧中昇華(知識的,情感的)

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師:同學們不但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知道嗎?認識你

們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看到老師買獎品的行動,你想說些什麼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的!使學生分享取得優異成績的快樂!

整節課教學活動中我想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學時間上可能會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但我想這節課可能沒多做練習,但預設的三維目標都已達到,算理理解透徹,思維活躍,認識到位,下一節課進行專門的練習,就不是沒有練習,而是還沒到練習的時間。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苗圃國小的王芳,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課時《平行與垂直》。

我制定瞭如下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結合生活情境,能用自己的話正確說出平行線與垂線。

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積累活動經驗,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評價任務:

1、能向同學們正確說出互相垂直與互相平行的概念。

2、能正確作出判斷,按要求動手操作,發現規律。

上課:

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請同桌兩個同學面對面坐好。互相給對方說聲“同桌,你好!合作愉快!”,並互相握握手。你怎樣理解“互相”這個詞的?你們的理解能力真強!今天這節課老師請來了一個老朋友,還認識它嗎?它有什麼特點?(你說)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張紙看作一個平面,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它是什麼樣子的?把你想出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在紙上,看誰畫的又快又好。

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了這麼多種情況。仔細看看,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同桌兩個同學再商量一下,可以怎麼分呢?(你說)為什麼你覺得第7組的兩條直線會相交呢?你們同意他的意見嗎?那第3組的兩條直線呢,想象一下,無限延長,會相交嗎?像這樣的兩條直線就叫做平行線。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平行線?(你說,你說,你說,)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一定是平行線嗎?大家看這兩條直線,它們不相交,能說他們互相平行嗎?所以,我們還要給互相平行加上前提條件:“在同一平面內”。現在,誰能完整地說說,什麼是平行線呢?(你說,你說,你說,同桌互相說,大家一起說)

要判斷一組直線是不是平行線,要具備什麼條件?(你說)同意嗎?同時具備這3個條件我們才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例如:這是直線a,這是直線b,我們可以怎麼說他們的關係?(你說)能不能說a是平行線,b是平行線?你說的真棒。看這個長方形,你能從中找出平行的情況嗎?(你說,你說,你說,)大家的眼睛真亮。

同學們,其實,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來看看老師的發現。想一想,鐵軌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假如不平行,後果會怎樣?”你能在運動場上找出平行的現象嗎?

剛剛我們欣賞了一些有關平行線的圖片,平行線的存在使得我們生活中的事物看起來更有序。接下來還請同學們看一張圖片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立交橋,它使我們的道路變的更通暢,從橋上經過的.汽車與橋下行駛的車就不會撞到一起,也就是這兩條道路不會相交,但是,能不能說這兩條道路互相平行呢?為什麼?(你說)所以判斷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是不是平行線,一定要看它們在不在同一平面內。

剛才我們一起研究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會出現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其中,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能不能再把它們分分類?按什麼標準分的?(你說)成直角,和不成直角,怎麼證明這幾個是直角呢?

(真是好辦法)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我們來看看書本上是怎樣定義互相垂直的。開啟書57頁,找找答案,一起讀:這是直線a,這是直線b,我們可以怎麼說它們的關係?(你說)非常好。在這個長方形中有互相垂直的情況嗎?(你說,你說,你說)那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中有互相垂直的圖形?(你說,你說,說)

其實在生活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不是單獨存在,例如下面的圖形中既有互相平行也有互相垂直。有了平行和垂直的存在我們的世界變得有序、整潔,接下來老師就考考你對這兩位朋友的瞭解。

請獨立判斷對錯,並說明理由。仔細觀察,下面哪組是平行,哪組是垂直,同意嗎?你的觀察能力真強,同桌兩個同學合作,根據要求擺一擺,你發現了什麼?你說,你真是個認真觀察的孩子,今天你有哪些收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位新朋友,(平行與垂直),在今後學習中我們對他們會進一步瞭解,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四年級《認識方程》的第一課時《用字母表數》。由於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於他們來說是很抽象的、顯得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數有許多知識和規則與原來的認識和習慣不同,而這些知識和規律又是認識方程的主要基礎。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子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因此,我設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藉助生活中的例項,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過程方法目標:

①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

②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滲透歸納猜想、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

①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②在合作學習及相互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難點是探索規律,並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

二、說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生學法

首先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從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讓學生自己在特定的環境下不知不覺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再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進一步瞭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關係,也可以表示數量。再通過各種聯絡將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策略,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挖掘問題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活動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螢幕出示一條新聞。

(1)你發現了哪些新的表達方式?

(2)根據以上資訊和你的生活經驗,你認為字母可以表示什麼?

(3)引入課題。

意圖:用一條新聞引入新課,能很快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從新聞中感受到字母與生活的聯絡,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2、觀察魔盒,發現規律。

(1)(出示魔盒)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說進、出的數字。

(2)師:你們能想辦法將你發現的規律表示出來嗎?

(3)學生自學書上86頁的簡便寫法。

意圖:從找規律入手,讓學生親身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和必要性,並強調錶示的規範性,讓學生既能從實驗中得到數學規律,又要掌握數學表示的嚴密性。

(二)暢想年齡,主動探究

1、提出問題,感悟新知:

(1)師生交朋友並讓學生分別提供自己的年齡。選用一個學生提供的資料進行下列的學習。

(2)師提供資訊:老師比你們大____歲。

(3)讓學生推算當他幾歲時,那年老師多少歲?

(4)引導:能否用一個式子概括出同學們的所有算式?

(5)提示:如果你們的年齡為a歲,那麼老師的年齡是多少歲呢?

(6)拓展:當老師m歲時,請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自己的歲數。

(7)討論:字母在這裡的取值範圍。

意圖:從實際出發,以國小中的算術為基礎,通過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及字母所代表的數值範圍。

2、嘗試練習,親身體驗運用字母的'優越性。

3、兒歌激趣,繼續探究

(1)大家學得可真好,老師送給你們一首兒歌:“1只青蛙1張嘴,2只青蛙2張嘴,3只青蛙3張嘴,……”你能繼續往下說嗎?這首歌能唱完嗎?

(2)你能用一句話結束這首兒歌嗎?先同桌交流。

(3)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

意圖: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覺比較親切,也降低了學生對字母表示數的難度與知識間的銜接,並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智力大比拼闖關遊戲

(課件展示闖關內容)

意圖:通過闖三關遊戲,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與格式,由淺入深,加深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知識學習後成功的喜悅感與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學生舉例,加深理解。

師:你能舉出咱們生活中用字母來表示的例子嗎?(學生相互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意圖:結合實際,讓學生體會用字母表示的簡明性,加深印象與知識的應用。

(五)課堂總結,放眼生活

1、評評我自己(課件出示):如果讓你用以上三個字母來評價你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情況,你會用哪個字母?為什麼?

2、師進行總結,放眼生活。

(六)生活拓展(課件出示):預測身高。

五、設計意圖: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子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中為體現課改精神,以構建資訊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我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及作用,並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學內容

課標版國小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練習十第1至3題。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數的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第2小節“小數的性質和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內容。本課為這一小節第1課時,教學P58-59頁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練習十的第1-3題。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研究在什麼情況下兩個小數相等的,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但由於學生還沒有學過分數的基本性質,所以教材通過直觀和學生所熟悉的十進複名數來進行教學。這部分內容安排了3個例題。例1教學小數的性質,例2、例3教學小數性質的應用。例2是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數化簡,例3是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2、教學目標

(1)藉助實物和直觀圖,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一個小數化簡和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2)通過小數性質的概括,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應用小數性質,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理解小數的性質,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

3、教學重點

小數性質的推導和理解,真正掌握並正確運用這一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4、教學難點

掌握在小數部分什麼位置添“0”去“0”,小數大小不變。

5、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匯入新課時,採用創設故事法匯入,在抽象、概括小數的性質(即教學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出示實物圖和直觀圖,讓學生充分感知,聯絡舊知,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應用小數的性質(即教學例2、例3)的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講練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敢於質疑,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藉助直觀圖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1、情景匯入,激趣揭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西遊記》唐僧師徒一起去西天取經的故事。有一天,他們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給三個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別裝進三個袋子裡,上面標註著長度:0。l米、0。10米、0。100米,饞嘴的八戒搶先一步說:“我的肚子大,我吃長的。”說著拿回了標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氣,上前對師傅說:“八戒好吃懶做,長的應該讓給大師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說:“兩位徒弟別吵了,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呀!”唐僧聽了悟空的話,微笑著點了點頭。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師傅對悟空的話點頭微笑呢?這是因為大師兄悟空掌握了小數很重要的性質,學習了這節課,我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祕了”。(板書: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汁,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國小生喜聞樂道的故事中,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2、教學例1

(1)課件演示0。1米、0。10米、0。100米。

①0。1米、0。10米、0。100米分別可以寫成哪個比米小的單位表示?

②用分數又怎樣表示

③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組彙報得出:(師板書)

①0。1米是1/10米→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10釐米

0。100米是100/1000米→100毫米

②0。1米、0。10米、0。100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長度。(課件出示)

又因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多請幾個學生說一說)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鍊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樣教學,也正是使本節課牢牢地紮根於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是小數意義的運用,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因而是有意義學習。

(3)觀察得小數的性質

①這三個數從左往右有什麼變化?(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②這三個數從右往左有什麼變化?(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③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小數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點題)

呼應課始,揭示奧祕:由於悟空掌握了小數的性質,所以他面對兩位師弟的爭執說:“無論哪一袋都一樣”。

【設計意圖】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4)練習:(課件出示)

①辨別下面各數中的“0”,哪些“0”是屬於小數末尾的“0”(按數位說)

0。0800。60300500。00000

②58頁做一做(出示課件)(學生先在書上練,再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這樣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同時,通過看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

五、小數性質的應用: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有時要把某些小數化簡,有時則要把某些小數改寫成含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怎樣才能滿足這些需要呢?請大家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做下面兩道題:

1、教學例2:化簡下面的小數

0。70=105。0900=10。000=

練一練:下面各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59頁做一做1

2、教學例3: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4。08=3=

(注意:整數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練一練、59頁做一做2

六、探究練習

1、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有變化嗎?

4。08去掉0會怎樣?

0。31可以填0嗎?

2、小結:添“0”或去“0”只能在小數的末尾。

七、鞏固練習

1、64頁1題。(出示課件)

2、判斷理解:(“末尾”能否說成“小數點的後面”)

①把0。500。0600的小數點後面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

②在5。3的末尾添上三個“0”,它的大小不變。()

③一個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變。()

3、64頁第3題。(課本練習)

八、拓展練習。

1、你能在下面三個數中各點一個小數點使它們相等嗎?試試看,相信你一定行。

602060260200

2、試試看你能寫幾個與30。200相等的數。

【設計意圖】這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過程。在這一階段,特別是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了練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了思考的方向,為探究和提煉改寫規定小數部分位數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導,同時也為各個能力階段的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機會。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九、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你對自己或同學有什麼評價

十、作業佈置

1、化簡下列小數

0。5025。3000。0090108。000

2、不改變數的大小,按要求改寫下列小數。

1。5改寫成兩位小數是______

29。5改寫成三位小數是_____

8。0改寫成三位小數是______

0。400改寫成一位小數是______

12改寫成四位小數是______

以上是我對小數的性質的簡單的設想,有不到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mx0z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