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精品】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精品】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簡析

國小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紅軍長征途中湧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把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一起走進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豐碑》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示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精神,在教學中,如何讓同學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同學對紅軍將士的敬佩從心底油然而生。我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同學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去感悟。

二、 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新的課程規範告訴我們,應注意課文的人文內涵,引導同學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於是,我擬訂了以下學習目標。

1 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同學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忠於革命、捨己為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人片斷,協助同學積累語言。

3 培養同學自讀、自悟、自議的能力。

4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體會文中當詳則詳,當略則略的表達方法。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同學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將士忠於革命、捨己為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學法設計

1 激情範讀,整體感知

利用多媒體集圖象、音效、文字為一體的優點,從一開始就把同學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畫面與音樂聲中,老師用充溢激情的朗讀,引發同學情感上的共鳴,並簡要說出整體感受。

2 自主學習,重點感悟

新的課程規範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同學、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以此審視閱讀教學過程,課堂首先要保證同學獨立、充沛、深入地與文字對話。

這種對話至少應包括:

(1)蒐集處置資訊並掌握意義(即讀懂了什麼);

(2)受到情感薰陶;

(3)獲得思想啟迪;

(4)享受審美樂趣。第一點是主要的,但並不意味著後三者可以不要。教學中我讓同學找出自身最受感動的段落,並想想為什麼感動?同學把自身的感悟與小組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多媒體把同學可能受感動的段落隱藏起來,到同學彙報學習情況的時候,跟隨同學的彙報一一展現出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情景,加上師生互動的推進,為同學的感悟營造了氛圍,發明了有利條件。這樣的自主選擇性學習,可以給同學更廣闊的空間,同學在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資料、學習夥伴的過程中,真正參與了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了自主,真正走進了文字。

3 相互啟發,協同學習

既然閱讀是一種對話,那如何來掌握教師與同學之間的對話,我認為在課堂上,教師應有兩種身份,第一種是與同學平等的再學習者;第二種是給予同學啟迪的引路人。教與學的過程,我們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啟發、協同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同學的獨特感受,也要給予同學適時的點撥。例如:描寫凍僵的軍需處長那一段,如何讓同學感悟其偉大,我引導同學抓住幾個重點詞語:倚靠、鎮定、安寧、夾著、伸著、單薄破舊,聯絡人物的身份和這樣嚴寒的環境,引導同學質疑問難,緊接著,帶領同學走進軍需處長的內心,想象此時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痛苦。掌握軍隊後勤大權的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樣,描寫將軍向軍需處長敬禮的那一段,抓住“緩緩地、深深地”這些詞語讓同學走進將軍的內心,體會將軍的複雜心情。而文中到最後情感達到一個高潮,同時,多媒體也把我們引進一個高潮,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同學預習時理解的“豐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釋,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這個意思嗎?從而促使同學去研討豐碑的真正含義,它是一種捨己為人的高尚精神。畫面中,軍需處長被大雪掩蓋住了,與雲中山連為了一體,讓我們感受到軍需處長的這種精神與天地同在。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紅軍將士不時前進,文中最後有這樣一句話:假如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可以請同學換個說法,體會一個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可能有的會說:“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有的會說:“勝利怎能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有的會說:“難道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嗎?”等等。通過朗讀比較,讓小朋友們知道:同一個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採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本課要表達強烈的感情,用反問的形式是最好的。同學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豐富了自身的語言,也讓同學感受到紅軍將士的決心,多媒體同時出現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把整個課堂引入一個高潮。

4 收集資訊,延伸學習

眾所周知,語文是門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課程。這篇課文離同學的實際距離遙遠,如何拉近時空的距離。課前資料的收集尤為重要。同學採用各種渠道,收集有關長征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互相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了認識,也瞭解到紅軍長征的艱險以和一些故事。課堂上同學對內容的感悟,也有一區域性來自於這些收集來的資訊。這樣真正讓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 板書處置

板書意在言簡意賅,本課的板書,我以一棵大樹、幾座山峰為背景,這也是軍需處長犧牲的場景,大樹下“捨己為人、勇於犧牲”幾個大字型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讓同學銘記於心。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記敘了護士長葉欣面對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從死神手裡把患者一個一個地奪回來,自己卻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犧牲的動人事蹟。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聯絡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等詞語;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說教法學法:

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立足於學生的預習,鼓勵學生交流讀書感受。學生可就某句話、某個詞談自己的感受,也可就全文談感受,可談文章在寫法上的特色,也可提出自己在預習時遇到的不懂的問題。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引導學生品析詞句,學習文章的表達特色。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指名說說文章的大意。

二、師生交流讀書感受,體會“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重點詞句品析:

1、隨著醫院“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忙的時候甚至拒絕接聽家人的電話。

(1)理解“身先士卒”、“拒絕”的意思,體會葉欣以工作為重,高度的責任心。

(2)指導朗讀。

2、葉欣迅速趕來,嫻熟地將病床搖高,讓患者呈半坐臥位,同時給予面罩吸氧,靜脈注射強心藥,監測心率、血壓、呼吸……

(1)引導學生抓住“迅速趕來”、“嫻熟地將病床搖高”、“讓患者呈半坐臥位,同時給予面罩吸氧”、“注射”、“監測”等詞句,感受當時的緊張氣氛,表現了葉欣護理技術的嫻熟。

(2)指導朗讀,要求語氣連貫,讀出節奏,體會葉欣精湛的業務技術。

3、葉欣顧不上休息,又拖著疲憊的身軀投入到對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

(1)抓住“拖”字,體會葉欣當時的極度疲憊,但為了病人卻又堅持下來的情形。

4、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1)抓住“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永不疲倦的機器”等詞語理解葉欣工作的辛勞。

“高風險”側重於治療非典工作的危險性。

“高強度”側重於治療非典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高效率”側重於治療非典工作完成的工作量大,效果好。

(2)指導朗讀。

5、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裡危險,讓我來吧!”

(1)理解“斬釘截鐵”,體會葉欣當時為了病人和同事的生命安全,面對危險和死亡時勇敢和堅毅的大無畏精神。

(2)指導朗讀。

6、葉欣默默地作出一個真情無悔的選擇——儘量包攬對危重病人的搶救、護理工作,……心甘情願!

(1)理解“聲色俱厲”、“心甘情願”體會葉欣對同事真切的關愛以及獻身精神。

(2)指導朗讀。

7、病魔終於沒有放過他。

體會葉欣對事業的無限忠誠。

三、教師進行課文總結。

四、作業。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課文語言簡潔、風趣,清楚明瞭地向我們介紹了古代人類記事和通訊的方法。在介紹記事通訊方法的時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讀來更有趣味性。編者選編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說明方法,體會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並能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4個生字,寫會 7個生字。積累部分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簡單的書、信的發展歷史。

3、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4、瞭解創造文字之前人們記事和通訊的方法,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聰明才 智,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瞭解與熱愛。

教學的重點:

瞭解簡單的書信發展歷史,難點是學習一些簡單的說明方法。

說教法學法: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藉助多媒體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設定來啟用課堂的教學氣氛。比如:採用情境教學、快速默讀、合作探究、對比教學等方法進行教學。

說教學程式:

為了解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把本譚的教學程式設計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瞧!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待學生回答是“一本書”和“一封信”時,我及時把“書”和“信”兩字板書在黑板上。繼而又問題:“書和信”裡都寫滿什麼?當學生回答“文字”時,我又在“書”和“信”字前補充板書“文字”。然後引導學生說:人類在沒有創造文字之前,人們是如何來記事的?又是如何來通訊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本節課要探討的問題--“不用文字和書和信”。這裡,我將用紅筆在黑板上著重補充“不用”二字,使課題完整。最後讓學生齊讀課題兩遍,對課題進行質疑。有的學生馬上就會心生疑問:“什麼書不用文字呢?沒有文字的信該如何閱讀呢?……” 如此設計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好奇心強,求知慾望,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和探索。

二、自讀課文,讀中解惑

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進矣。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在小組內解決質疑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讀書體會,同時自學並掌握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在學生彙報學習成果的基礎上,我再作些材料補充,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此環節的教學重在幫助學生初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這個環節我繼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說說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麼?

當學生明瞭“結繩記事”的方法後,我再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接著學生彙報。 這時我及時抓住“結繩”一詞,(出示各色繩子)讓學生邊說邊動手實驗。明白“大結記大事,小結記小事,綠繩記――”的含義。 這裡通過用實物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既直觀、形象,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利於學生理解“結繩記事”的方法。

古代人類除了用“結繩記事”,還用什麼方法來記事?讓我們繼續讀課文。 此時我又課件出示貝殼,引導學生想象不同色,不同形的貝殼代表什麼?讓學生的想象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 然後我:請同學們在小組中默讀課文,想一想自己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組內提出,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出來,全班一起幫你。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本環節通過理清課文結構,使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接著我總結寫法:文章一二段通過舉例:結繩記事和貝殼記事來說明古代不用文字的書和信,這種說明方法叫舉列子?你還知道哪些說明方法?{課件出示表格,讓學生歸納複習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比如:列數字說明、打比方說明、下定義、列圖表等等}。接下來,讓學生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瞭解古代人類通訊方式的同時,抓住“不但如此……”這個句子來學習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古今對比,暢想未來

剛才我穿越時空隧道,走進了遠古時代,瞭解了古代人類記事和通訊的方式,是那麼新奇有趣。現在科學進步了,

人們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訊方式,你們知道有哪些?(這時可放手讓學生小組討論,之後個別彙報) 學生一定會說:有電話,有網際網路,有電報,有傳真機,有手機簡訊,有BP機……

2.想一想,將來人們還會用什麼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進行交流?(同桌互說,之後個別彙報)

3.教師小結:同學們,只有想得多遠,才會做得多遠,才能有發展。大家的設想真棒,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老師相信你們的設想都能成為現實,為理想的實現努力奮鬥吧! [設計說明: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關心身邊的事,留意新生事物,這樣安排既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未來的遐想,又較好地體現了大語文觀的理念。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析

1、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字單元所節選的課文主要是介紹我國的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的說明文,教學本單元,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說明的順序,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蘇州園林》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準確把握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築者爭奇鬥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闢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徵,從整體到區域性,從大處到小處,作了富於藝術性的說明,從而使讀者不僅瞭解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又得到美的享受這是一篇很好的說明文的典範,對指導學生寫作,陶冶學生的情感大有裨益

2、說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為:

認知目標:理解本文說明物件的特徵;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區域性多方面說明事物的方法;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結構美;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從反覆誦讀和重點詞句的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掌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概括事物的共同特點的能力;通過對文章語言的品味,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通過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知蘇州園林的畫意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鑑賞能力

情感目標:領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陶冶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3、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描述的蘇州園林的特徵,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難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畫意美

二、說教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鑑於此,我決定在本節課中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主要通過展示蘇州園林的圖片或視訊,創設直觀教學,主要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情境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要是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方面,學生主要是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自主閱讀快速提取資訊,語言的品味也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鑑賞、品味,對於圖片的欣賞要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合作學習:品味語言這一方面,可以自主學習,然後小組討論,整理好派代表發言,共同探究本文典範精美的語言

探究學習:通過對本文的學習,瞭解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探究本文所表現出來的中國畫的藝術,從而設計校園公園的園林,提高鑑賞能力

四、說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俗話說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蘇州園林的美凡到過蘇州園林的人,沒有不被蘇州園林典雅別緻的景色所陶醉的,但很多的學生沒到過或沒看過蘇州園林,所以對蘇州園林的瞭解甚少,因此在匯入部分我通過播放介紹蘇州園林四大名園的視訊錄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二)自主式閱讀課文

首先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應從哪幾方面入手,讓學生掌握如何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這樣對學習說明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著給學生一段自主學習的時間,自由閱讀,圈劃不理解的詞句,找出概括蘇州園林特徵的句子老師不要包辦,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努力做到自學文中的生字詞,自悟文中的精彩之處,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生字詞通過事先設計的預習達標來檢查)

(二)合作式解讀課文

蘇州園林總的特徵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達到圖畫美這個目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在設計時做到四個講究: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這是主要的方面除此還從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色彩的搭配等細微方面進行介紹

四個講究在第2自然段有明顯的說明,學生容易把握,但這四個講究對應3—6自然段的內容,學生稍難理解,這時老師就要帶著他們簡單分析一下每一段所寫的內容,並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每段的中心句,梳理文章的結構,突出本課的重、難點

對於文章結構的梳理先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然後合作列出提綱,選一代表回答,不足處其他組同學補充,教師小結,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結構之間的總分關係寫提綱,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學習動手的習慣

(三)體會畫意美

課件顯示蘇州園林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然後通過逐段分析講解,引導學生體會蘇州園林在具體設計時是如何達到如詩如畫的效果的,體會畫意美這是文章的難點

為突破這一難點,先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品味,然後學生講,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悟、自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接著老師結合課文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宮殿式建築、西方園林中的行道樹、北京的宮廷園林和蘇州園林的圖片,讓學生比較鑑賞,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提高學生鑑賞造型藝術的能力

有關說明方法的運用也是在此環節學習因前面已學過說明方法的知識,此處稍作點撥即可

(四)詳解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這是本文的又一重點、難點,主要是通過抓住幾個重點的詞句的揣摩品味,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精練

為此,設計以下的問題:

1.“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帶點的詞是否可以刪去,為什麼?

2.比較“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與“至於他沼,全引用活水”這兩個句子,說說表達效果為何不相同並請從課文中再找出三個同樣的例子

3.“蘇州園林裡都有假山和地沼”,“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放意避免似的”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可否刪去?

這三個問題很好地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問題1說明語言的準確、嚴密問題2通過比較兩個句子表達效果的不同,說明準確恰當的使用詞語,可以更準確的表達所要說明的意思,並通過找課文中同樣的例子,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問題3也是用詞準確的典型例子

語言的品味,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把時間交給學生,反覆誦讀自主品味,然後小組討論,整理好後派代表發言,共同探究本文典範精美的語言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鑑賞、品味,得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小組討論中培養合作精神和鍛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束新課,回顧小借

學生談學習的收穫,交流心得,目的是使學生自己學會梳理知識,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教師總結所學知識,並提供相應的網站,讓學生自己去查詢有關資料,更全面地去了解蘇州園林 . 引導學生利用網路廣開語文資源,蒐集語文資訊,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六)、作業

倘若聘請你為學校的園林設計,你將會如何設計,讓同學們也有“如在畫圖中”的感受?

此題的設定主要是考查學生從課文中體會到哪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從而進行遷移運用,使他們逐步養成勤思考、善探究的習慣可結合課文中的“亭臺軒榭的不對稱”、“假山堆疊的藝術性”、花草樹木的映襯“、景色的層次性”等方面,暢談自己的設計思路,自由發揮,不拘一格(學生能夠領會到的方法,概括地說,是要注意園林各方面的佈局是否妥當適宜,具體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使學生體會到教材內容的系統性和內在聯絡,從而準確地把握住知識的整體結構本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是文章結構的體現,層次清楚,各種關係表示準確,使學生一目瞭然,便於課堂小結時看出知識的系統和邏輯關係,使學生在整體性的體會中,對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是八年級思想政治人教版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一框題。對應的課標內容是“我與他人關係”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體會和諧的共同需要,要相互寬容和尊重”。本單元既是前三個單元的合理延伸,又是對前三個單元交往道德的概括和昇華。

本框內容共兩目:第一目“金無足赤,人各有別”——解釋了寬容的基本內涵,說明了寬容是美德的重要內容,我們的生活需要寬容。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相互尊重。“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第二目“寬容他人,悅納自己”——說明寬容是一種境界,寬容利人利已。寬容是有原則的,是有策略的。其中,第一目是基礎,第二目是提高。

二、說學情:

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只關注自身,缺乏謙讓,對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以致心胸狹隘、處處設防,這極大的影響了他們的人際交往,不利於形成現代社會所提倡的團隊精神,更不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同時一些學生雖然具有寬容意識,但是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對待寬容是盲目的,缺乏原則性,缺少技巧與策略。所以對學生進行寬容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寬容的心態,引導他們掌握寬容的策略非常有必要。

三、說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寬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體驗寬容自己、悅納自己的快樂。

*能力目標: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證看待寬容與原則、自己與他人。

*知識目標:瞭解寬容的內涵,以及為什麼要寬容;懂得寬容是一種美德。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寬容

難點: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寬容寬容的原則性

五、說教學方法:

教法:情境設定法激勵教學法分析歸納法

學法:情感體驗法合作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我為學生呈現河北正定大佛寺的大肚彌勒佛兩側的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諸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通過對聯賞析,引出寬容主題,從而匯入新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接下來,讓我們進入第一板塊:感知寬容。

(二)感知寬容

古往今來,有關寬容的故事數不勝數,教師從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故事說起,通過問題的設定:如何評價大學士張英“讓他三尺又何妨”行為,引發學生對寬容內涵的思考,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寬容的內涵。

在總結出寬容內涵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追問“鄰居為什麼會主動讓三尺”引導學生思考寬容的作用:促進鄰里關係和睦,利人;提升自己的形象,利己;為社會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社會。接著從六尺巷的故事說到邯鄲的名勝古蹟回車巷,通過學生講述回車巷的故事,使學生明白寬容利國的道理。從而完成了知識目標:寬容作用的學習,學生初步體會到了生活需要寬容。

在學生初步認知寬容,體會寬容作用的基礎上,進入第二板塊:踐行寬容。

(三)踐行寬容

是不是認識了寬容的重要性,擁有了寬容的心態,在現實生活中就能做到寬容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寬容還需要能力。因此在踐行寬容環節中我為學生設定了四個生活情境,要求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群策群力去解決問題,以此來考驗學生的寬容能力。

在學生答完情境一後,教師要進行小結:對待父母,我們要學會理解和體諒,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尊重孝敬父母。人各有別,我們與父母產生矛盾非常正常,需要我們求同存異,用愛和包容架起與父母溝通的橋樑。

在學生答完情境二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知道,人無完人造成傷害在所難免。要善於寬容別人的過錯,以我們的寬容去感化當事人,使其改過。

在學生答完第三題之後,教師要提醒學生寬容不是盲目的,是有原則的,要講究策略,我們決不遷就“壞人”,“惡人”,對違法犯罪這些違背原則的問題我們決不能寬容和諒解,而要旗幟鮮明的與其鬥爭。

在情境四答完之後,使學生明白學會寬容,不僅要寬容他人,還要寬容、悅納自己。在寬容自己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自我。

四個生活情境的設定,不僅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踐行了寬容,而且在師生溝通交流中指導學生掌握了寬容的策略,教他們學會了寬容。並且將本課的重點“生活需要寬容”難點“寬容是有原則的”內容融入其中。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話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實生活中,要做到寬容他不簡單。尤其是當自己、當至親至愛的人受到傷害時,做到寬容更是難上加難。為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真正踐行寬容,而不是停留在說教層面。我設定了第三個板塊:擁抱寬容。

(四)擁抱寬容

給學生播放發生在河北邯鄲的一位失去兒子的母親為殺害自己兒子的凶手求情請求輕判的`感人案例。師生共同體會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為了達到預設的目的,我對視訊的使用進行了重新安排。首先由教師向學生講述案情發生的經過。向學生丟擲問題:當傷害發生之後,面對殺人凶手,假如你是這位母親,你會向法庭提出什麼要求?讓學生真實的談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髮言中的閃光點予以肯定並適時進行補充引導。

當學生談到不能原諒時,要讓學生明確不原諒是因為生命是珍貴無價的,任何人都不能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而有意傷害致人死亡已經觸犯了我國法律,理應受到懲罰。不被原諒情有可原,這就將法律道德常識滲透其中。

當學生談到原諒時,教師要對學生看問題的深度思想境界的高度給予肯定,面對失子之痛還能找己之過,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很不簡單,此時的寬容境界更高,是一種美德。通過教師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將寬容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在學生髮表完自己觀點之後,播放視訊,告知大家這位母親的選擇。在觀看視訊的過程中,我細心的觀察學生的反應,在深受感動的學生中進行現場訪問,讓學生談自己感動的原因。教師對這位偉大母親的選擇也表述自己的想法。通過談感受使師生心靈再次受到震撼、洗禮。

很多思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課上學生很感動,課下學生一動不動。為了達到知行合一效果,我在播放完視訊後設置了一個寬容宣言環節:“親愛的。。。我想對你說。。。“在這一環節裡,我為每一位同學準備了一張彩色卡紙,鼓勵他們在這張卡紙上對曾經的那個人曾經的那個事表達出此時寬容的心態,以及當時不夠寬容的歉意。並鼓勵學生深情的喊出自己的寬容宣言。引導學生將寬容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

(五)課堂小結

最後在肯定學生寬容宣言的基礎上,對學生再一次進行鼓勵:相信每位同學都能在未來的日子裡用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和老師,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衷心的希望同學們“容者大成”。

七、課後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集知識、情感、教育為一體的課。根據學情我大膽的整合了教材,重新編排順序,適度增刪教學內容,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特別是挖掘了河北鄉土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既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採用板塊式教學過渡自然,情景設定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整節課下來教學總體思路比較清晰,各個環節設計也比較合理,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課堂駕馭能力上還有待加強。對學生的個體發言進行評價時語言不夠準確到位,有些問題由於教師過早下結論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言,師生思維火花碰撞不足,使得課堂生成延展性不夠。一節好課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本節課在引導、調動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學生的參與面過窄。

我的說課完畢,不足之處敬請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們從某個單一的視角所觀察到的物體形體資訊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從前後、左右、上下各個角度全面的觀察,才能獲得完整的物體形象。從這三個角度觀察而得的物體的平面圖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檢視。

三檢視在現代社會中應用極廣,造型設計、加(施)工、產品使用、電腦輔助設計等領域都要用到三檢視及其原理。本課的設定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三檢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個體的實踐練習中提高其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間觀念。三檢視和立體圖的相互轉換難度適中,也很有趣,易於為學生接受。

學生分析:

國中學生求知慾強,涉獵廣泛,設定三檢視與立體圖的轉換練習既具有新鮮感,又富於思維的挑戰性,是合他們胃口的。本課除了要向學生明確正確的三檢視原理和繪圖方法外,還應適當強調三檢視的表達效果(這是其設計應用的屬性決定的),但不必過分強調製作的專業性。

教學目標:

1、在直觀教學中瞭解三檢視的基本含義和畫法。

2、通過欣賞認識三檢視的社會應用。

3、通過多種練習,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設計繪圖能力,形成學以致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三檢視與立體圖的相互轉換練習。

教學難點:三檢視的繪製方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視訊演示臺、圖片資料、立體模型、三角尺、圓規等。

學具準備:鉛筆、橡皮、直尺、三角板、圓規等。

教學流程:

匯入新課 欣賞理解 講解畫法 實踐練習 講評觀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構思

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玩一個猜謎遊戲,好嗎?”

[出示圖片1]

“根據你的經驗,圖1是表現的什麼事物呢?”

基於現有圖形猜測:

回答(略)

通過設定懸念,引起學生關注和思索,同時為三檢視的概念匯出創設情境。

“看來,大家的意見很不相同,是老師提供的資訊太少了;我們再新增一個資訊呢……”

[出示圖片2]

兩圖結合,有的答案被否決了,但也有新的答案出現,答案還是五花八門:

回答(略)

“還有分歧,資訊還是不充分。我們再提示一個資訊……”

[出示圖片3]

大家同時說出了謎底

“檯燈!”

歸納結論:

生活中,如果我們僅僅觀察事物的一個側面,並不能準確的瞭解它;

只有從前後、左右、上下等三個角度綜合的觀察,才能全面的掌握物體的造型資訊,從而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笑話發生;

平面圖要比立體圖的形式簡單,易於掌握,有很高的實用性。

學生們跟著思考,理解,

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出示課題

“用三幅從相互垂直的三個角度觀察所得的平面圖來反映物體全部造型資訊的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檢視。”[板書]

看P18第一段,作筆記。

圖片欣賞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三檢視作品。”

[出示圖片“4組”]

學生欣賞,評論,暢談感受

通過直觀教學,從感性層面瞭解三檢視的應用領域,把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絡,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思想,為下一步繪製三檢視作準備。

“大家看,三檢視的都有哪些社會應用啊?”

[總結,板書:溝通設計、生產、使用諸環節。]

學生髮言,總結歸納。

“產品設計”

“生產和施工”

“宣傳、推介”

“使用產品”

“維修、保養”

三檢視的

形成

和繪製方法

“那麼,三檢視是怎樣形成的呢?”

[出示課件]

學生觀看,瞭解,筆記。

以直觀的動畫演示三檢視的形成過程,軟化了難點。

[講解:]“為了三檢視使用的方便,我們規定了一些它的繪製規則……”

[板書:

位置固定:

尺寸相應:

(長對齊,高平齊,寬相等)

虛(不可見部分)實(可見部分)並用。]

掌握繪圖技巧

強調繪製要領,為下一步的三檢視繪製練習做技術鋪墊。

三檢視練習

辨識

三檢視

[出示P18圖-塑料壺]

分辨右邊的平面圖是哪隻壺的

仔細觀察,闡述觀點,說明理由

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三檢視-立體

[課件出示圖片“5組”、“6組”、“7組”,引導練習,巡迴輔導]

根據提示資訊,完成練習,鞏固知識,掌握技能;自評、互評。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強化所學知識,形成美術技能。

立體圖-三視

補齊

三檢視

作品

觀摩與講評

師生互動,品評得失。

體驗成功的樂趣,交流學習心得,激發學生持久興趣。

小結和拓展

總結課堂教學,佈置課外作業。

“大家翻到課本的封面,這上面有一隻陶器,它造型奇特,簡約古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試著畫一下它的三檢視。”

利用既有興趣,延伸教學效果,探索深層次的美術技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學生們在數學課上接觸過三檢視,個別人蔘與積極性不高。

2、繪製三檢視時,部分學生遺漏細節,比例不調,或畫成了立體圖。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從現在開始》這篇課文選自魯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第五單元教材是圍繞著“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其中第21課《從現在開始》是一篇富有童趣、情節生動且富有濃郁現代氣息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袋鼠、小猴子接替獅子輪流做“萬獸之王”,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十分尊重動物們的個性,,受到人們的擁戴,最後成為“萬獸之王”。故事告訴學生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說教法

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提倡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確實,童話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美好的品質。引導學生讀這些故事,就會煥發起對“美”的嚮往。低年級的孩子,心靈那麼純潔、美好,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美好保持下去,發展起來。

1、說教法

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故事、課件創設情境,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從而來淡化課文的難度。

2、說學法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課文字,讀來朗朗上口,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從各個方面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品味文字,在讀中明白課文蘊含的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

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裡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好課文,讀出角色的個性特點,並從中積累語言,我定下了三個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及文中重點詞句,理清課文條理。

2、情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尊重別人是一個人良好的道德體現。

3、技能目標:能仿照例子說片語,並能通過課本劇的表演表達出對課文的理解。

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

學習難點: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四、說教學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針對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是這樣設計的:

1、創設情景,營造氛圍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導課時我說,今天,老師 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動物王國去參加“萬獸之王”競選大會,先來購票入場吧!由此複習生字詞,然後提出疑問:想知道大會的內容嗎?接著,課件播放故事。

充滿誘惑的提議,立刻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的思維已被牽引到動物王國中。此時,孩子門已不僅僅是單純的課堂學習者,他們的角色定位與一群將要去動物王國體驗生活趣味的小動物,這時,孩子們懷著飽滿而愉悅的情緒走進文字,為整節課的教學創設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入境誦讀感悟

新課標理念指出: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學生情感外顯的特殊形式,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讓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聯想和創造的能力的培養。

當幻燈將出示獅子大王的命令時,讓學生自由讀並找出自己不懂得詞語,學生作解答。之後指導學生讀出獅子的威嚴。

3、用心搭建平臺,拓寬學生多元體驗的渠道

(1)、情境+評價+朗讀,體驗“貓頭鷹的神氣”情境教學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既感受,又表達。

比如,在感受貓頭鷹的神氣時,我先讓學生看圖片,討論它神氣的樣子,接著引導學生神氣的朗讀。通過學生的評價再練習神氣的語氣,最後經過教師的範讀,為學生的表演讀鋪設臺階,這時候的學生朗讀,包括齊讀也就非常到位,對“神氣”一詞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2)、想象+補白+評價+朗讀,體驗“議論紛紛”和“叫苦連天”

貓頭鷹大王釋出的命令,使小動物們“議論紛紛”。在理解動物們的感受時,我讓學生進行換位想象,填補課文中的空白。“你同意貓頭鷹的做法嗎?有什麼話,快和你身邊的小夥伴說一說吧。你們都議論些什麼?小動物們,快把你們的苦說出來吧。”

由於走進了文字,把自己當作了森林中的小每一個小動物,因此,在理解“議論紛紛、叫苦連天”時,學生的體驗就非常真實,感受就非常豐富,學生們就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愛說。在此基礎上,再來讀第二段的內容,生就讀得投入,讀得真切。

(3)、想象+內化+反芻+朗讀,體驗“苦練”

在教學袋鼠這一段時,為了避免教學流程上的雷同,在引領學生感悟“苦練跳的本領”的辛苦時,我讓學生再次換位想象,假如你們就是那些小動物,同意它當“萬獸之王”嗎?為什麼?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深刻的感悟,學生的感受特別豐富,思維異常活躍,朗讀的效果自然也不在話下。

(4)、質疑+探究+交流+存疑,體驗“非常擔心”

“小猴子上任了,你又有什麼想法,為什麼會這麼擔心?”採訪學生,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慣方式,使學生明白動物各有各的生活習慣方式。使大家對貓頭鷹和袋鼠當萬獸之王後給小動物帶來的痛苦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

4、演中感悟,創造想象

孩子都有展現自己的慾望,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和教師一起把充滿情趣的童話故事表演出來,一定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

當學習完課文內容後,教師和學生一起表演課本劇。可以表演課文內容,可以通過表演來恭喜小猴子和安慰落選者,還可以想象你成為萬獸之王會怎樣做。

五、進行激勵性評價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親的話語,和藹的笑容,豐富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加上貫穿課堂的對學生的誇獎與鼓勵,本身就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為學生樹立起榜樣,潛移默化中又對學生進行了健全人格的培養。

說課稿 篇8

在設計《倒推》課件時,本著的原則是簡約。無論我的教學設計多麼新穎,無論我的數學思考多麼前衛,無論我的使用的媒體技術多麼先進。呈現給學生的課件始終要能達到一目瞭然、豁然開朗的效果。

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課件內容。

例1的動畫設計力求體現真實。讓學生在倒的動畫演示中切身感受到兩杯水中水的增減變化的真實。“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兩杯水同樣多。”才能在學生的數學思考中有效頓悟出“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的問題。可以說,這個問題之所以能夠迅速呈現出來,是因為通過課件對現實的真實反映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同時也滲透了倒推來源於生活、數學來源於現實的思想。

從生活中我們頓悟了一些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怎麼去解決呢?通過課件,把用畫圖和填表兩種數學方法將倒水的結果展示在螢幕上,而且這裡的“200毫升”、“從乙杯倒回甲杯40毫升”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出來的結果。再次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又一次頓悟出:原來甲杯中的水應該比200毫升多40毫升,原來乙杯中的水應該比200毫升少40毫升。這裡課件使用的妙處就在於將學生對整個倒推問題的思考過程進行了直觀播放,也真正體現了課件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支撐作用。

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掌控。課件的有效作用就能幫助你實現這一目標。解決倒推問題可能有許多方法,但我認為,總有一種更具有“數學味”的解法,更抽象一些。課件將例2中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白:倒推問題還可以這樣解。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解決倒推問題的數學模型,為列式做鋪墊。

例1和例2比較的設計主要是滲透倒推的基本思想:由現在到原來。

試一試和練習的課件設計除了是教學重、難點的需要外,主要作用是:(1)節約教學時間;(2)便於教學反饋、師生交流。另外,通過對練習題的分層設計,幫助學生鞏固倒推的策略。

說課稿 篇9

一、出處:《寫在雪地上的書》選自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20課。

二、本課在教材和單元學習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單元圍繞“探祕與發現”選編了五篇課文,都是科學小品文,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探究的精神。《寫在雪地上的書》是一篇描寫動物生活特徵,讚頌動物生存智慧的文章。本文“腳印”是貫穿全文的線索,給我們描述了狐狸追蹤兔子的故事和大雕捕捉兔子的故事,尤其是兔子與狐狸的周旋,簡直就是智慧的較量。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既可以鞏固上述內容,又為分析課外閱讀打下必要的基礎,所以說本節內容在中學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觀察瞭解動物的生活特徵,探索自然。

能力目標:在體會文字中描寫動物生活特徵的文學細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從生動的故事描述背後,獲得保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的啟示。

四、教學重點、難點:(結合單元教學要求)

教學重點:在體會文字中描寫動物生活特徵的文學細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從探究動物生存本領中獲得保護動物、熱愛自然的啟示。

五、學法分析:

新的語文教材更為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注重學生想象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現理論中認為:“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根據這幾點,我採取研究性的學習方式,以活動課的形式(包括課前籌備和課上集中展示兩部分)去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六、教法分析: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利用教材來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大膽探究則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所以在設計上我讓學生分頭活動,或講,或演,或是列圖表,在自主探究文字的過程中去學習,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所以活動形式多樣,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方式有效學習。

七、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以成語激趣,引入課文。

請學生說說知道哪些關於動物的成語?又知道幾個關於兔子的成語嗎?引出“狡兔三窟”這個成語,引入課文。

(這一步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兔子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有利於後面的文字分析。)

(二)、新課講解:

課前預習:

1、自由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瞭解大體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遇到文字障礙提出來,共同解決。)

此環節目的是對課文有個初步瞭解,為下面分頭組織活動打好基礎。

2、細讀課文,根據文中所描述的具體情節,抓住關鍵性語句,畫出兔子和狐狸各自的行動路線,即兔子是怎樣在逃跑,而狐狸是怎樣在追蹤呢?

(此環節設定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找關鍵句,關鍵詞,讀懂文字。)

3、在學生整體感知後,進行活動籌備:

我為學生提供了三個興趣小組,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自主選擇,參加某一個興趣小組,選出組長,分頭進行準備活動。(為了配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自主學習方式,我給學生提供了以下三種活動方式:)

①、 偵破組:做個“小偵探”。

(以“腳印”為線索畫線路圖,破案追蹤。)

設計這個活動形式是為了鍛鍊學生對文字的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理清文章線條。

②、 故事組:講故事。

(改換敘述口吻,如改用第一人稱,以兔子的口吻講故事。並加入想象內容,培養想象能力。)

③、 表演組:課文片段表演。(兔子和狐狸周旋這個情節)

要求有環境背景,旁白,角色臺詞,動作的設計等(這要求學生深入文字中,把握動物特徵,體會語言細節,融入自己的想象顯示故事情趣。)

這個環節的設定是為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實踐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課上展示

4、稍做準備活動,三大興趣小組準備演示。

5、集中展示:把講故事、表演課本劇片段及繪線路圖結合起來邊講邊表演之後,學生小結講解兔子擺脫追蹤的線路圖。

(先由故事組的代表講故事,在講述到“兔子與狐狸周旋”這個情節時,表演組的同學上臺表演這一情節。最後再有偵破組的同學來講解到底兔子是如何甩掉狐狸的追蹤而成功逃脫的。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到,學生出現語言問題時,要在動態中落實語文基本功。)

這樣把表演和講話結合起來,既做到了深入文字中去體會描寫動物生活特徵的文學細節,也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實現教學重點)

6、總結感悟:

學生通過自我展示,自主探究文字之後得到哪些啟示?

學生在自主學習,共同合作,一起探究的過程中一定有許多感受和想法,大家談一談。(自由暢談)

如:感受到課文的情節魅力,條理清晰,語言活潑生動,善於製造波瀾,引人追問;作者的觀察很細緻;瞭解到自然界動物們的生存智慧;同時感悟到要保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突破教學難點)

7、作業:短文訓練

觀察你最喜歡的一個小動物,寫一段短文,要求表現出它的生活特徵,使得描寫既符合生理特點也具有文學情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4dx2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