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說課稿 >

精品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品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上海牛津版國小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6 M parents中的第一課時,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生詞bus drive、dctr、firean、nurse、teacher,以及會運用句型What des ur therfather d?HeShe’s a……。

二、說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本課的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詞彙:bus drive、dctr、firean、nurse、teacher。

(2)掌握句型: What des ur therfather d?

What d ur parents d?

2.技能目標:能運用所學句型詢問他人父母的職業。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目標,從而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同時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和尊重他人職業的高尚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表示職業的5個單詞。

2.掌握句型What des ur therfather d?及其運用。

教學難點:

單詞bus drive、dctr、firean、nurse、teacher的發音。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設計

英語的習得過程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交替復現的.過程。在本節課匯入新課時,我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絡溫故知新。在操練單詞時,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相同點強化記憶。我還發揮英語歌曲、對話、遊戲以及TPR活動的激趣作用,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通過多種活動來操練重點單詞和句型,突破教學重難點,並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

2、學法指導

通過說、唱、玩、演、比賽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習得英語,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和發展合作意識。

3、教學手段

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並藉助單詞卡片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以及利用活潑的歌謠、激烈的競賽、有趣的遊戲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學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in

tings(師生問好)。

2.出示Listen and en的兒歌和圖片,播放兒歌錄音,學生跟著錄音朗讀。

3.T: O,tda

精品說課稿2

親愛的各位同仁、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下面我就以《醜小鴨》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談談我是如何將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的。我的說課主題是“情感與想象齊飛,人本共個性一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教學正成為當代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學精神,它極大地拓寬了我們語文教學的思維視野。基於此,我以“整合文字,凸顯生本對話”為目標,對《醜小鴨》這課的教學作了大膽的設計,在學習語言,感悟形象,品味人生的過程中,努力探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視界融合。下面我從這三點來進行闡述:

一、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興趣入手,情境薰陶

“兒童是想象的王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在曲調之前撥出情韻,讓學生在生動可感的情境中,發揮想象、積極思維、理解文字,在教學醜小鴨歷盡苦難這部分時,我用哀婉的音樂、淒涼的畫面以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引讀,渲染氣氛,營造意境,把醜小鴨離家後的遭遇、環境、心理活動通過畫面表現出來,使孩子們的情感與文字情感迅速融合。在哀怨的音樂聲中我動情地敘述:“也許,某個白天獵狗追趕,醜小鴨是這樣躲藏的,輕輕地縮在蘆葦叢中,連大氣也不敢出……”此時,沉浸在對醜小鴨的無限同情中的孩子們,眼前立刻幻化出一幅幅可憐悲慘的畫面,他們紛紛用稚嫩的筆觸描述道:“也許,他遭遇狂風大雨,但只能拼命地躲藏,默默地忍受……”在這樣的情感基調中,孩子們達到了對文字深層次的把握,彈奏出優美的共鳴和聲。如此,“將課的第一錘敲在了學生的心靈上。”(於漪老師語)

二、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激情到碧霄

——烘托氣氛,突出人文

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何才能變抽象為形象,實現形象的再現與重組,進而理解語言,突出人文呢?在學習醜小鴨從孤苦可憐到美夢成真的轉變、體會他歡呼雀躍的快樂時,我用多媒體課件打出英國詩人雪萊的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接著,在清脆的鳥鳴聲中,展示了奼紫嫣紅、生機盎然的靚麗春景:美麗的蘭鈴花散發著清香,鮮綠的嫩芽綻放著活力,濃綠萬枝一點紅的動人春色,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多彩多姿,把學生帶入幸福快樂的殿堂。此時,孩子們的激情已然在胸中激盪,大有“一腔豪氣貫日月”的勢頭。於是,我順勢點出醜小鴨變為白天鵝的畫面,不無感慨地說:“是啊,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讓我們一起分享醜小鴨的'快樂,讓我們一起高呼‘原來我不是醜小鴨,是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呀!’”

這一系列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和于丹教授在《遊園驚夢》中講到的“奧德薩階梯”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細節放大,形成景觀,從而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使學生的語言感悟及思維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求詩得之於書中,得詩求之於書外。

——拓寬視野,昇華文字

當學生處於興奮狀態時,便為其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此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既能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同時也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興奮狀態引向理性的昇華。如《醜小鴨》一文學完後,學生懂得了遇到困難要堅持、要克服,終有一天會美夢成真。一時間,大家都沉浸在醜小鴨無盡的快樂和幸福中。這時,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播放自己寫的小詩,配以優美的鋼琴曲,進一步觸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引發學生心靈的體悟和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對作品深層的理解與感悟,昇華文字真諦。

以上是我在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整合研究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和粗淺認識,有不妥之處還請專家評委指正。最後,希望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情意盎然,讓“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的美景永駐人間!

精品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教師應高度重視本節課的教學,精心設計,為學生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物件分析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環境分析

我校基礎資訊教育設施比較完善擁有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教室,保障了資訊科技教學。我班的學生大部分都接觸過電腦,並用多媒體上過課,所以接受起新知識來比較容易掌握。我曾經學過PowerPoint,並用它做的本節課課件,所以我選擇多媒體教室環境輔助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

數學思考: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解決問題:學生能從多角度來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情感與態度: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發現和欣賞數學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揭示題目

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課堂練習鞏固發展

聯絡生活運用規律

拓展思維深化昇華

課堂總結

(二)教學環節說明

1、創設情景,揭示題目

引入新課時,我以學生舉行聯歡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出示聯歡圖,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一個怎樣的場面?你發現了什麼?它們的排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說出這些圖形不是亂擺亂放的,是有順序的,從而發現規律。

(2)揭示課題——找規律(板書)

[設計意圖:這裡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如果只口頭敘述,學生會感覺很平淡,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更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首先教學例1

(1)第一次探究

情景觀察,讓學生觀察課本88面的情景圖。說說小朋友們的教室裡漂亮嗎?都有些什麼漂亮的裝飾?你覺得哪裡裝飾的最漂亮?說說都是怎麼擺的呢?這樣擺漂亮嗎?為什麼呢?在學生觀察和說的同時,出示小旗,讓學生猜猜,最後面的應該是什麼顏色的旗幟。同樣的方法出示小花和燈籠。

(2)第二次探究

再看看小朋友們在玩什麼?他們圍在一起真快樂,你知道小朋友們的圓圈是怎麼圍成的嗎?同時出示小朋友的排列,讓學生說說最後的一個同學是女生還是男生?從而發現規律。

圍成一圈時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試著按這樣的規律排隊,排成一排,不是圍成一圈。

[設計意圖:通過形象生動、聲像同步的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突破難點。並運用鼓勵性語言,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

3、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教學例2:擺一擺

引導學生說出規律,再動手擺一擺。同時發現圖形既可以從形狀上找排列規律,還可以從顏色上找排列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擺一擺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規律的體驗和感受,為下一步創造規律做更的鋪墊。]

教學例3:塗一塗。

小朋友妞妞遇到難題了,我們來幫幫她。

課件出示塗色卡(課本89頁“塗一塗”)

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孩子都喜歡幫助別人,我在這裡運用多媒體設計了幫一幫的活動,給學生加深印象,引起他們的興趣,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學生動手塗色,學生的思維更好的發散,創設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學生大膽創新的意識,體現新課程“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4、課堂練習,鞏固發展

學生通過“比一比”這一環節,對規律有了進一步的感知,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畫面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5、聯絡生活,運用規律

請你試著說一說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規律?(學生回答)

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體)抽出一兩幅圖請學生說一說有什麼規律。

學生通過欣賞規律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處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

[設計意圖:找生活中的規律這一開放式的設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生活中的景色事物演示出來,使學生加深了自己對規律這種概念的感受,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規律,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有用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另外,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規律的表現美、創造美。 ]

6、拓展思維,深化昇華

通過“小小設計師”這一環節,把知識延伸,體現數學的多樣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慾望,促使學生主動的學好數學。

五、學習效果反饋

本節課分為三個層次:發現事物的規律——探索規律——創造規律

首先是發現事物的規律這一環節

在開課的時候,我直接運用了主題圖來揭示課題,讓學生們知道有一定順序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由此開展新課。

其次探索規律,有三個例題,這三個例題是三個層次

層次一:例題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規律,然後分別找出規律,在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能說出規律。

層次二:例二第二題是平面圖形的規律,這一題不僅顏色變化形狀變化,還有一點也應該注意的就是位置,不能把三角形倒過來放。學生通過例二的擺一擺能探索規律,並能掌握找規律的方法。

層次三:例三就是屬於實際運用,學生能根據在例二中探索的找規律的方法解決問題,找出規律。

最後創造規律

給學生足夠的素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造規律,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因為這樣,可以讓學困生能鞏固和掌握髮現規律的方法並能運用。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規律。

精品說課稿4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課文包括現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雖然題材不同,但都是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學習本單元,應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並由此積累背誦以自勵。

二、說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①熟讀成誦,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本文重點文言詞;②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求知、立志、修身的方法,汲取精神養料。

3、學習方法:

①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自譯文字;

②引導學生賞析語句,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2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三、說教法、學法。

1、誦讀法。 新課標規定:“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詩文尤其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覆誦讀,才能對文章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所以,我採取了四步朗讀法,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感情、讀出含義 。

2、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調動各種手段,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充分的讓位給學生,只在必要的時候穿針引線,或鼓勵激趣、或點撥提示、或啟發引導,讓學生在誦讀了解大意之後深入品讀,由淺入深地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各項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同時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學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設計了“故事匯入,激發興趣;介紹作者,深入瞭解;朗讀讀文,合作探究;品讀賞析,背誦課文”四大板塊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設定懸念,激趣匯入: 螢幕“中國第一望族”,教師介紹,引發思考,成為望族的到底是靠什麼內容?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口,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式的導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介紹作者,深入瞭解;通過對諸葛亮的事蹟介紹,學生了解到諸葛亮的才華與品質,背景的補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說理力量更加信服,第三環節:朗讀讀文,合作探究;《語文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通過四個層次的朗讀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讀變化,在熟讀中,學生熟悉課文,理解了文章內容。對於七年級的學生,翻譯課文是個難點,教師要在關鍵詞上通過螢幕加以標註,並指導翻譯方法,從而降低難度。並告訴學生可以合作、質疑,提高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這一環節,通過引用畢淑敏的一句話引導學生注意本文提到的珍貴的東西,在諸葛亮的深刻分析中,學生學到了擁有這些美德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地方。2、熟讀成誦,積累警句。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選取某句話作為座右銘。 新課標強調了背誦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課堂上用輕鬆的語言營造氛圍,並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按提示背→接龍背→全班齊背的'步驟,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練習拓展,佈置作業 。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設計了一詞多義及古今異義詞練習題,便於學生更好積累詞語。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戶曉,他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請同學們課外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名言、成語學習諸葛亮的“智”,或學習諸葛亮的“德”,推薦觀看《百家講壇》中的“向諸葛亮借智慧”這些內容。 這一作業的設定,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 本課的板書, 以“修身”“治學”“惜時”為主線,以文中志當存高遠的名句:“非淡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主體。這一板書,既可以提示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言簡意賅,突出了教學重點,是師生語言交流的有益補充。 本課件主要採用powerpoint,製作,插入圖片畫面背景古色古香,與課文的情境相稱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願與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精品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友誼地久天長》是冀教版國小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唱歌課程,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畢業暢想”,是六年級臨近畢業所學習的最後一個單元,所以把學唱這首歌放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旨在啟發、誘導學生珍愛友誼,不忘母校。

《友誼地久天長》又名《過去的好時光》,這是一首著名的蘇格蘭民歌,是1788年由蘇格蘭詩人彭斯從一個老人那裡記錄下來。歌曲曾作為電影 《魂斷藍橋》的主題歌,歌詞優美,深情,懷念著舊日的友人,回想著與朋友共同走過的路,一起同甘共苦,相互團結友愛,心裡充滿著激情。這首歌是英國最為著名的歌曲之一,常常作為朋友之間離別時的儀式歌曲。歌曲採用了弱起小節的形式,每一小節強拍上的附點節奏為全曲特徵,結構簡潔,素材精煉,特點鮮明。歌曲一共四個樂句,每句弱起,節奏平穩,重複較多,學生容易學唱。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區分樂句,掌握弱起小節的的特點,圓滑線的作用,領會速度、節奏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讀譜視唱能力,引導學生用圓潤的聲音,自信地歌唱《友誼地久天長》,表達優美、懷念的感情。充分理解音樂的內涵。

(3)情感目標:通過歌唱《友誼地久天長》,激發學生珍愛友誼的情感。激發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

(4)創新目標:激發學生即興演奏、為歌曲伴奏,隨音樂跳舞(三步)。

3.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教師有情感地範唱後,用豐富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對歌曲情感的體驗。

4.教學難點:

掌握弱起小節知識;準確、有表情地演唱《友誼地久天長》,並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緒,並從中領會到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

5.教學準備:

(1)多媒體、Flash、電子琴;歌頌友誼的格言,詩歌;“友誼萬歲”四個大字的標誌牌;蠟燭、火柴等。

(2)將音樂教室佈置成“畢業聯歡會”的形式。

6.課時安排:一課時(40分鐘)。

二、教學思路

1、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把學生帶到想象中的依依惜別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同學間的真情。

2、在學生會唱之後,引導學生感受蘇格蘭民歌的風格。激發學生即興演奏歌曲、為歌曲伴奏,隨音樂跳舞(三步)。

3、最後播放《友誼地久天長》小提琴協奏曲,使學生在體驗情景的活動中再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三、教法和學法

1、運用綜合教學形式,把音樂與表演、舞蹈相結合,藉助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啟發想象、提問、組織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視唱,學習音樂知識,理解作品,享受音樂的美感。

2、為了培養學生可貴的創造性,課堂上充分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多方面的音樂活動,老師作為引導者,通過對各方面不同的提問去誘導和啟發學生多想、多說、多動、多做、多創等,學生參與的越多,就會越開心,寓教於樂,誘發情感,從而培養了良好的素質。

3、引導學生用聽、說、看、唱、體驗、想象、表演、合作、討論等多種方式學習;聆聽歌曲,感受音樂風格;看意境畫面,體驗蘇格蘭風情;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音樂內涵;通過演奏、伴奏、舞蹈活動,進一步感受詞曲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我將過程設計為常規訓練、導課、新授、擴充套件延伸、總結五個環節。

(一) 發聲練習:(5’)

唱音階

上行: .i

下行:

方法 : 音高準確、氣息悠長、均勻,換氣準確。

音階級進練習:

1=C 2/4

13 24 | 35 46 | 57 61 | 72 1 | 27 16 |

75 64 | 53 42 | 31 27 | 1 - ||

方法:教師教唱,學生模唱,注意連音線的唱法

節奏練習:

X |X .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X - - - 0 ||

方法:先找有特長的學生打節奏,然後教師點評;教師再示範,學生模仿。再找學生打節奏。次節奏貫穿歌曲的始終,所以先練習為學習歌曲做好鋪墊。

(二)導課:(3’)

1、教師就學生即將結束六年的國小學習生活,就要告別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的現實,啟發他們想起一起度過的難忘的日日夜夜,每一間教室,每一個角落……討論此時此刻學生的心情,並展示自己課前製作的畢業卡片,朗讀他們的畢業留言。

2、教師總結,引出課題。

(三) 新授歌曲《友誼地久天長》(25’)

1. 學習歌曲

第一步:感受歌曲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魂斷藍橋》的主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欣賞歌曲和畫面。要求學生:

1).認真體會歌曲的情緒。

2).思考: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邊聽音樂邊默唱並思考,聽完後回答以上兩個問題。

第二步:分析歌曲

教師介紹歌曲背景並用多媒體播放蘇格蘭風情的圖片----威士忌酒、男人穿的紅格裙子、風笛、牧羊犬、首府——愛丁堡城等。《友誼地久天長》是一首蘇格蘭民歌,詞作者羅伯特彭斯是18 世紀蘇格蘭最偉大的農民詩人。這首歌翻譯過來有幾種名字,如《憶往日》、《過去的好時光》等。這首歌在英國家喻戶曉,在我國流傳也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在學唱之前教師請同學們注意:

1).歌曲的拍號。

2)、歌曲開始的這幾個小節叫什麼小節?(注意唱準)

3).歌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與弱起小節有關的。同學們請注意看樂譜(每個樂句都是從弱起小節開始的)。

4). 歌曲共幾個樂句?

第三步:學唱歌曲

教師伴奏、學生演唱歌曲(採用先唱曲譜學生自己添歌詞的形式)教師指出學生在演唱時存在的問題,區域性練唱。

教師從歌詞、樂句、氣息、聲音、咬字與吐字等幾個方面,啟發學生演唱歌曲時的情緒。(學生完整演唱全曲,準確表達歌曲的情感。)

2. 體驗與創新

1)、分小組演唱歌曲。

2)、教師彈琴,學生在個別處加上一些動作(握手、勾手)

3)、播放音樂,學生合唱,部分學生結組伴舞。

(四)擴充套件延伸(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還知道那些讚美友誼的歌曲?與《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從歌曲演唱形式、速度、風格等方面有什麼區別?(學生討論回答)找1—2首有代表性的歌曲用多媒體播放。例:周華健的《朋友》、《送別》《永遠是朋友》《一二三四五六七》等。

(五)總結 (2’)

教師在學生討論完有關於友誼的歌曲之後,總結所學歌曲的特點以及歌曲的主題,同時用大螢幕播放Flash《友誼地久天長》小提琴協奏曲背景音樂,讓所有的學生捧起點燃的蠟燭,高唱歌曲 ,結束此課。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總結、概括,所以我儘量做到少而精煉。

課題:《友誼地久天長》

弱起小節 = 不完全小節

特點: 第一小節的拍數 + 最後小節的拍數 = 一個完全小節的拍數

連線 連音線 圓滑線

精品說課稿6

我說課的內容《石頭魚》是一節自編課,同時也是去年設計的沙河文化系列的延續。我準備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一、學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目標預設;四、材料準備;五、教學流程;六、教法學法;七,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

我校位於沙河邊,沙河現在很美麗,學生大多數都喜歡在沙河邊玩耍,對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們是沙河的一員,那麼孩子們能不能在讓我們的沙河更美麗更熱鬧呢?為我們沙河的娃娃創造自己的理想中美麗的和諧的沙河呢?在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為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使學生在積極的自我設計石頭魚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創造力,發揚團結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沙河的關注和熱愛,以體現新課程標準,我順應去年自編的沙河文化系列編了了這節課作為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二、教材分析:

在本節內容中通過用隨處可見的卵石製作石頭魚,激發孩子們作為沙河的一員,隨時為沙河的美麗動腦筋,並能用豐富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對孩子進行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及團結合作的培訓,讓他們在研究中學習在合作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在充分利用卵石製作石頭魚中加強環保意識。同時鼓勵孩子們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有助於學生成為積極的評價主體,提高評價能力。通過學習使孩子們瞭解沙河關注沙河。基於我設計這節課的目的,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三、目標預設:

1.通過探索用卵石自由創作出各種各樣的.石頭魚,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創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養學生生活情感,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悅,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3.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實際創造潛能。

四、材料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卵石.水粉

五、教學流程圖:

主要通過5個環節進行:

(一)、激趣導課。通過提問激發孩子們對沙河產生關注

(二)、質疑探究。觀察分析卵石,小結出要關注身邊事物學會巧妙利用材料創作或再創造,培養小組共同探究能力。

(三)、學生分組在實踐中體驗自己做主並通過設計石頭魚,一起努力把沙河變得更加熱鬧的樂趣,調動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小組團結合作能力,激發創作潛力和學習激情。

(四)、欣賞評析別人和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美的感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擴充套件思維激發繼續探索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

六、學法、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啟發——引導法”,圍繞小組合作展開學習,通過了對原材料的分析,工藝設計的構思,改變傳統的師生的教學方式,瞭解本校學生情況,聯絡實際生活,立足於新課程標準,把“感知”“欣賞”“創造或再創造”為前提,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並把合作和探索想結合,培養小組合作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精神。無論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滲透到教學程式中去。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識和掌握知識的規律,運用激趣導課---質疑探究---嘗試創造---體驗成功----小結拓展,積極創設一種寬鬆的自由的情景,使學生對卵石工藝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併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製作慾望,緊接著展示製作技法與過程,然後引發其展開聯想的翅膀,激情澎拜地動手製作石頭魚,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多維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發展了其個性,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提供創造性教學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美的韻律,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民主的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並自覺的探究製作技能技巧,對卵石工藝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感性認識,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眼,腦,手,使其得到全面的鍛鍊與培養,而且背景色彩營造的意境給學生提供很好的視覺效果,既培養了學生審美和創新意識,又增強了學生對工藝設計學習的興趣。總體來說,學生對於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學習過程中始終表現很積極很投入,對於在石頭上創作掌握的比較好,只是由於是第一次嘗試的原因,學生的經驗不足,底稿畫的不錯,在填色時有學生沒有把握好水分,導致魚的形象模糊了些,但再多做幾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體驗,得到了收穫,得到了快樂。

精品說課稿7

《驚弓之鳥》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6冊第30課。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考慮,並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

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羸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著講述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內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兩個區域性。也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三段來理解。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難點,採用分兩區域性的方式比較合適。

第一區域性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來的四個自然段較為具體地講到了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如文中所述,更羸見“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便斷言他“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這種技藝非親眼所見,誰人會信。難怪魏王會“信不過”自身的耳朵,認為是自身聽錯了,但隨之而來的情形便足以印證了令魏王難以置信的話。“更羸並不取箭,”這句話原本毋需用一個“並”字也能講通,但通過一個“並”字,卻很好地強調了“不取箭”的事實。但聞“嘣”的一聲弦響,只見“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後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後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讀文至此,我們定會拍案叫絕。

第二區域性是文章的後四個自然段。這區域性內容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尤以更羸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為重。

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實著實令魏王“大吃一驚”,由前面的“是嗎?”“你有這樣的本領?”兩個懷疑到近乎不相信自身耳朵的問句到“啊!”“真有這樣的本領!”兩個驚訝到近乎不相信自身的眼睛的驚歎句便很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課文並未就此點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驚歎之餘,寫到了更羸令魏王覺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話:“不是我的本領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這裡,我們應該注意更羸話前的提示詞語“笑笑”兩字可不簡單,因為這笑中包括著更羸對眼前事實的最清晰的認識。然而這其中的玄機卻是我們和魏王所不知道的。這話語連同這話語前不可思議的神情對剛親眼目睹完讓人不可想象的只彎弓取鳥局面的魏王來說,當然更是覺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嗎?“你怎麼知道的?”魏王的疑問也是我們讀到這裡的疑問,當把這些不可思議的疑問推向高潮的當口,讓更羸用諸語道破天機,應當說是作者有意安頓的精妙之筆。

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悽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悽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協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係句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悽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贏由所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所得出的結論。

倒裝因果關係的句段組合是這篇課文在寫作上突出的一個特點,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佈置,不只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考慮的特點,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本篇文章位於本冊教材的第八組,在訓練重點上由逐步“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的訓練進而訓練同學“把一段話寫清楚”。教學時,應抓住課文的重點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礎上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同學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使同學瞭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並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幹把事情做成做好。培養能力方面:通過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進行讀懂自然段意思的訓練,並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基礎知識訓練方面: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能手”、“本領”、“大吃一驚”、“孤單失群”等詞語的意思,井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練習複述課文;培養非智力因素方面:養成認真讀文、勤觀察、善考慮的習慣。這篇課文主要通過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於觀察、善於考慮,而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的話集中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擬定為教學重點,而對於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和準確的判斷是同學不易理解的,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置。

《國小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係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同學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佈置閱讀教學程式的重要依據。

結合《驚弓之鳥》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國小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式是這樣佈置的:

在第一課時中,首先揭示課題,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初步感知這個成語故事的大致內容,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並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的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將課文分成兩個區域性。

第二課時首先在第一課時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佈置了揭示分析課題匯入新課的環節。由故事演繹而來的“驚弓之鳥”是一個成語,課文對更羸善射的技藝集中體現在對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準確分析和推理上,以上這些不宜過早出現,因此適當地變換形式,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於同學漸入佳境。我是這樣做的:在進一步揭示課題時,同學明確故事裡的這隻鳥是隻怎樣的鳥?以此喚起同學對大雁這種候鳥的生活習性的再認識,為下文講更羸如何只拉弓射雁略作鋪墊。故事裡講到了哪些人?主要講誰?這一問題旨在讓同學在下面的學習中立足於瞭解文章的中心人物更羸的特點。在本節課新授伊始,提出這兩個問題,即是對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能使同學在明確問題答案的基礎上自然地將更羸與這隻與眾不同的大雁聯絡在一起,為下文的學習設定一個寓有形於無意的思維環境。

精品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認識釐米》是蘇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中的。“認識釐米”是“空間與圖形”知識板塊中的內容。“認識釐米”是長度單位教學的開始。

2、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作單位,並通過看、猜、量等學習活動形成釐米的長度表象。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併為以後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打下基礎。

3、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釐米的長度觀念,並學會利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

(3)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

4、本節課的重點是建立釐米的長度觀念,會測量物體的長。由於二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形成,所以我定本節課的難點是建立釐米的觀念。

二、說學法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加強直觀操作,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實踐操作中感知“釐米”的概念,在討論交流中體驗測量的方法。並在現實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釐米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感受學習成功喜悅的同時,深深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為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創設情景。新課標強調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所以在教學初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親自體驗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同時也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與探索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操作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體驗感知、判斷推理、主動地學習新知。通過學生的探究,操作,交流,分析,反思等活動,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四、說教具學具20釐米長的直尺、鉛筆、小紙條、釘子、多媒體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讓學生運用觀察、操作、討論等

多種方法學習新知,創設一種寬鬆、和諧、活潑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具體設了四大環節:一、創設情境,統一方法,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三、鞏固應用,理解掌握,四、總結課堂,評價學生。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統一方法。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創設測量課桌的長,這一情境,分四步完成本環節的教學。

1、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可以運用什麼工具進行測量? 只能用尺來量嗎?可以用其他工具來量嗎?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呢?

2、組織活動:用不同的工具來量一量課桌長邊的長度,看看結果怎樣?

3、質疑:我們測量的是同樣大小的課桌,為什麼大家說的數卻不同呢?

4、統一:我們選擇的工具不同,標準就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為了統一標準,人們就發明了尺,所以用尺量更好些。

第二環節:自主參與,探索新知,分五步完成本環節的教學

1、認識尺,出示學生尺,引導學生觀察觀察一下尺上有些什麼?學生帶著問題,交流、討論、發現、總結得出:直尺上有刻度線、數和長度單位釐米,並瞭解到:一般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做單位。從而揭示課題。

2、認識1釐米 ,1釐米有多長呢?首先教師通過電腦演示,讓學生了解到:從0刻度線到1刻度線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說明螢幕上的一釐米是放大的。1釐米到底有多長呢?接著讓在自己的尺上找出0刻度線到1刻度線這一大格, 並用手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找出身邊長度是1釐米的物體,從尺上找出1釐米,不侷限在0——1,只要是一大格都表示1釐米。

3、認識幾釐米,在尺上找1釐米的活動結束後,教師引發學生思考:刻度0到刻度3是幾釐米?為什麼?刻度0到刻度4呢?你發現了什麼?在活動交流中,總結出: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4、量一量,首先要結合對直觀圖的觀察,講清楚測量物體或線段長度的基本方法,即:先把尺放平,然後把0刻度線和物體(或線段)的一端對齊,看物體(或線段的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釐米。接著利用基本的`方法,教師安排一些測量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可結合51的想想做做中的練習1,進一步形成技能。

5、畫一畫,學會了正確地用尺測量線段的長度的方法,組織學生嘗試畫出一條4釐米的線段,在操作中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進一步矯正測量方法。第三環節,鞏固應用,理解掌握

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或保持的一手段,也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的重要方式,為此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操作性練習,完成練習2、3、4、6。

通過量、看、填寫的練習,檢查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並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容量,達到練習的目的。

第二層次:開放性練習。

1、估測:開展活動測量自己,,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瞭解身上的尺子。

2、想想做做5,先估計,再測量中指的長,數學書封面短邊的長,文具盒的長,活動開始前,可以讓學生簡單說明自己的思考過程,實際測量後要讓學生將實際測量結果和估計結果進行比較。

第三層次:發展性練習:斷尺量小刀。利用一把斷尺進行物體的測量,然給學生字測量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問題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科學的,合理的測量方法在學生的體驗之中不知不覺地生成。

第四環節,總結課堂,評價學生,及時總結本課知識,評價學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釐米,總結全課後,教師可設問:如果測量學校操場的長,你覺得用釐米作單位合適嗎?課堂教學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這一問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精品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散步》,相信大家對這篇也是比較熟悉的,這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下面結合我對新課標的理解給大家說一說我的課堂設計。

一 速讀,整體感知

組織同學們用最短的時間讀,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的主要內容,教師做好歸納與整合。本文主要寫了我們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間散步的事情,展現了作者一家互敬互愛、和諧相處的生活畫面。

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還是遵循了“輕鬆走進”課堂的原則,讓同學們感覺到學習語文是很簡單的事情,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過是不同的人所說的內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點的學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時,這樣既鍛鍊了同學們的整體感知能力,又鍛鍊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並且還營造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為下面課堂的推進做了很好的鋪墊。時間5分鐘左右。

二 細讀,感悟品味

同學們細讀,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兩處來品析,並且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賞析,提示學生可以從句子內容出發,抓住關鍵詞語來賞析,比如“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子中“熬”字既寫出了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還可以從語言特點方面來分析,如“有的濃,有的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對稱,形式優美,讀起來有一種節奏感;還可以從個人感受來談。在這個過程中,要別關注待轉化生,因為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很難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態。這時老師一句溫馨的話,比如有困難嗎?需要我幫忙嗎?或者是一個友愛的眼神,就能幫助他們儘快投入到學習中。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悅。

根據學生圈點批註的情況,組織同學們小組交流,互相借鑑、補充、新增、完善。

時間約8分鐘。

三 自主彙報,成果分享

彙報的環節為先說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哪一段,並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來,然後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其他同學可以即興評價,可以補充,可以質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會談到第四段: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對初春美景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一般情況下,同學們都會說到這一點。有的同學不僅理解了這一點,可能還會聯想到以前學過的寫景的片段誦出來;或者想到自己家鄉初春的景色,即興說出來或寫出來;或為這段文字寫上一首小詩;或者圍繞著這種美景畫出一幅畫,然後說出畫面的內涵;或者為這段文字配上音樂唱出來等。

補充說明:由於此處設計的是學生自主回報,難免會出現學生的發言頭上一句腳上一句的現象,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彆著急,越是這樣,越能看出老師的教學智慧。一個比較好的做法便是對學生的發言要洗耳恭聽,當學生說到某一個關鍵詞或句子時,要追問。比如第五段: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同學們可能會說出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我抓住關鍵點: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請同學們找一找中哪些地方還表現了這一點?同學們便會把體現這一點的內容找到,老師做好總結與歸納,再進入下一個關鍵點的賞析。

由於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往往孩子們喜歡哪句就說哪句,對於個別較難理解且又是重點的句子無人設計,比如最後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把問題丟擲來,讓同學們交流討論,自主發言,根據學生髮言的情況進行總結: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既尊老又愛幼,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以上內容預計15分鐘左右。爭取人人展示,個個發言,每個同學既是分享者,參與者,合作者,又是學習者,收穫者,。

結合學生髮言的情況,教師做好總結和歸納:《散步》這篇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於一體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薰陶。

四 拓展延伸,回味親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裡。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家裡的親情故事。學生小組交流,代表發言。“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絡生活,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啟用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字的解讀。

時間約5分鐘。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文字,表達自己對親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或對聯的方式,或仿寫,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寫一點自己獨特的感悟……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侷限於教材。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六.總結全文,表達祝福。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精品說課稿10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代數式的值》。我準備從如下幾個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程式設計,評價與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數式的值》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第二章,是我個人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差、認知能力不強以及思維品質不夠活躍等實際情況而在教學中加以補充的一節課。代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課題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變形規則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既是算術知識的延續,又為後面知識的學習起著導航作用,即:對於代數我們研究什麼?如何研究?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瞭解代數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能區分易混淆語言,清楚代數式求值過程中易出錯的地方,會解決簡單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應用變式訓練進行拔高。

情感目標: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同時通過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變式訓練知識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不多,知識的`切入點比較低,根據課標的要求,代數式的值的概念屬於瞭解內容,所以本節課較多的時間用在代數式求值知識的運用上。教師以多媒體為教學平臺,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串和活動系列,採取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的方法來落實知識點並不斷地製造思維興奮點,讓學生腦、嘴、手動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小結方法,克服思維定勢,並通過小組討論、組際競賽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程式設計

板 書 設 計:

代數式的值

四.評價與反思

新課標要求我們合理選用教學素材,優化教學內容。所以我在教學中,選用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並注意學科間的聯絡。忠實於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礎上使用教材,對於課堂和課外練習一部分取材於課本,而概念的引入卻有別於教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究數學問題的熱情。

教學方法合理化,不拘泥於形式。在教學中,通過問題串與活動系列,實施開放式教學,隨處可見學生思維間碰撞的火花,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思考的習慣,增強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教學環節設計,還是課外作業的安排上,我都重視知識的產生過程,關注人的發展,意到個體間的差異,注意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著各自的數學體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上是我對《代數式的值》一課的說課,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精品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江蘇教育出版社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88—90頁的內容。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認識整萬數的基礎上,教學由若干個萬和若干個一組成的數。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這些大數目的意義,掌握它們的組成及讀寫方法,並更好地感受這些數的價值。教材用計數器分別呈現了萬級和個級都不含0的、萬級和個級末尾都含0的、萬級和個級中間含0的三個數,教學對由若干個萬和若干個一組成的數的認識和讀寫方法。

3、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認識整萬數的基礎上,認識含有個級和萬級的數,掌握它們的組成及讀、寫法。

2、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到大數目在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更好地感受這些數的數值,增強應用意識。

3、進一步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組成及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

萬級和個級中間、末尾都有0的數的讀法、寫法。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的數字卡片,一張數位順序表,小信封

二、說教法

1、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2、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法、遊戲法、動手操作、引探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掌握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組成及讀寫方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掌握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組成及讀寫方法。

四、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整萬數,今天我們來認識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板書課題:認識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

2、複習千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分級方法。

出示數位順序表,貼在黑板上,問:這是一張什麼表?(數位順序表)

……

萬級

個級

……

千萬位

百萬位

十萬位

萬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個位

哪些同學能閉著眼睛把我們學過的數位有順序地說出來呢?(學生背)

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是如何分級的?(四位一級,分為個級和萬級。)

3、誰能把這個數準確地讀一讀?

第1個數(34000000):指名學生起來讀,並提問:你讀得又對又快,你讀數時有什麼好方法嗎?(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虛線分級;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加個“萬”字;末尾的零不讀出來。)

第2個數(80050000):同桌之間相互讀,再指名讀。

(指出:中間連續有兩個零,只讀一個零。)

第3個數(57960000):齊讀。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談話:接下來,老師想和大家來做一個遊戲,好嗎?我這裡有一個盒子,裡面藏著一些數字卡片。現在,老師把這個數個級上的“0”拿走,請一位同學上來抽四個數字,與前面萬級上的四個數字組成一個新的數考考大家,誰願意?(盒子裡不出現“0”。)

1、教學認、讀、寫不含0的數。

操作:指名1位學生上來抽出4張數字卡片,放在數位表上(個級上),從個位放起。

(1)提問:

教師板書這個數,問:這個數的萬級上是多少?個級上是多少?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2)你能讀出這個數嗎?指名讀,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讀的?

(先分級,然後按數位順序一級一級讀,萬級後加讀“萬”。)

(3)全班一起讀一遍,然後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這個數。

(4)還想再來抽一次嗎?拿出口袋裡的8個數字,指名進行第二次的抽數字卡片遊戲。

你們會讀這個數嗎?和你的同桌一起小聲讀一讀。

(5)指名讀,並說說這個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師生一起把這個數寫下來。

2、教學認、讀含0的數

師:剛才大家抽卡片的積極性這麼高,看得老師的心也癢癢的。這次願意把機會給老師嗎?

教師悄悄地把多個“0”放進盒子,抽取數字卡片。(各級末尾有零的數,如:9308000)

(1)板書這個數,提問:這個數可以分為幾級?每級上的數各是多少?

這個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你會讀給大家聽一聽嗎?

(2)讀一讀,寫一寫。

多指定幾名學生讀一讀,並提問:你是怎樣讀的?

提問:老師抽了這麼多的零,你們怎麼一個都沒有讀出來啊?

根據學生回答小結並在這個數下板書: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學生把這個數寫下來。

(3)交換數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8000)

板書這個數,指名讀並說說讀的方法,強調中間有零要讀出來。(板書:要讀)

學生把這個數寫下來。

(4)再次交換數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0080)

把這個數寫下來,和同桌讀一讀。指名讀並說說讀的方法,強調中間連續有兩個零隻要讀一個零。(板書:只讀一個零)

3、讓學生上來操作,再次抽取數字卡片

(1)請你仔細觀察這個數,想一想這個數有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請你自己輕輕的讀一讀,並寫一寫。

(2)交流:指名讀,說說你是怎樣讀的?這裡的零又該怎樣讀呢?

4、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幾個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在讀時要注意什麼呢?請你和你的同桌相互說說。

指名回答,總結讀法:

讀數時先讀萬級上的數,再讀個級上的'數;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師:剛剛我們學會了讀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方法,那你們會寫數嗎?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課件出示相關商品圖片及價錢,學生獨立填寫在書上,四名學生各寫一個數在小卡片上,寫完後集體校對。

一萬三千八百元

13800

三十五萬六千元

3560000

二十萬八千八百元

288800

一萬零六百元

10600

2、師:老師還了解到了20xx年江蘇省在校人數的資訊,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多媒體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20xx年在校的大學生有八十五萬九千七百人,中學生有四百九十五萬三千六百人,國小生有五百七十九萬三千九百人。

問:這裡的三個數都比較大,你能正確地寫出來嗎?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指名學生寫在小卡片上,其餘的寫在自備本上。)

3、師:老師還收集到我們身邊的一些資訊,我們也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張家港的圖片及相關資訊,學生自由輕聲讀,再指名讀一讀紅色的數。

(1)張家港市的總面積是999平方公里,人口共計950900人。我市目前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家庭已達到173146戶。

(2)萬紅國小佔地總面積為18668平方米,綠化面積為7378平方米。最近,學校投資191772元,為全體教師和班級更換了新電腦。

4、動手操作。(思考題)

拿出小信封中的數字卡片:4個“8”和4個“0”,聽老師的要求,擺一擺數字卡片,再讀一讀:

(1)一個“零”都不讀出來的8位數;

88808000

88880000

88008800

80008880

(2)只讀出一個“零”的8位數;

80888000

88008008

88088000

(3)讀出兩個“零”的8位數;

80088008

88000808

(4)讀出三個“零”的8位數。

80080808

80800808

每個題目先讓學生獨立擺,再指名上黑板擺一擺,讀一讀,只要求學生能擺出其中的兩種就可以了。

5、抽獎小遊戲。

師:同學們,你們參加過搖獎嗎?(課件出示一個不斷滾動的計數器)在每個信封的背後有一個數,這個數就是你的搖獎號碼。這裡的號碼在不斷滾動,你們說停,老師就讓它停,如果誰的號碼與電腦上的數一樣,說明你中獎了。只要你能正確地讀出這個數,就會得到老師的獎品。

第1次:教師抽獎。

第2次:學生上來操作,他們自己喊“開始與停”。

…………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精品說課稿12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所上的課文是人教社國小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一冊《四季》。這是一首兒歌,作者採用擬人化手法描述了四季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現春、夏、秋、冬不同景色。本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和觀察圖畫,體會詞句的意思,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

在這種教學指導思想下,我把朗讀作為這堂課的重點。

“新課標”還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讀的步聚的:

一、初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本課一開始,我安排學生聽讀(隨機演示)聲情並茂的範讀,螢幕上美麗如畫的四季景色,使課文內容形象化,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自讀,感知內容

在學生自讀前,提出自讀要求,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課文,感知文章的內容。

三、美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1、以境促讀,境中動情

本課朗讀的重點是有關“春天”的這一節詩,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播放了描繪春天美景的錄影,(隨機演示)螢幕上花兒爭先開放,小草鑽出地面,小鳥飛來了,它們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動聽的背景音樂,讓他們對文中的文字描寫有了直觀的形象認識,身臨其境的感覺油然而生。孩子們邊看邊自發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讚歎:“春天真美啊!”抓住這個契機,我讓學生把自己變成鑽出土的小草芽,問學生:“你高興嗎?你想怎麼說?想怎麼做?”孩子們笑著、跳著、拍著手,欣喜地說:“我是春天!”緊接著,我使用了激揚學生靈動的評價語“開心地說吧!“”跳起來說!“這麼多小草芽都鑽出來了啊,一起歡呼吧!“這些話語,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的創造性被激發,心靈得以解放,此時,整個教室一片歡騰,洋溢著濃濃的“春意”。

在教學“夏天”這一節詩時呢,我讓孩子們進入情境,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去感受夏天的氣息。(配課件)“現在你們就是荷葉了,你舒舒服服的躺在水面上,你看到了什麼?噓!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由此可見,只有調動了孩子們的情感才能使他們產生一種“我要讀”的衝動,進入想說、想表現的狀態。在境中動情,以情促讀,以讀促情,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達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渾然一體的境界。

2、以演促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我安排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表演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從詩歌中領悟到的內容與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達出來。這時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孩子們搖身一變成了小草芽、小荷葉、穀穗娃娃,雪娃娃,有的學生在搖頭晃腦地讀,有的學生手舞足蹈地讀,課堂上書聲琅琅。這刻,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巳經能夠衝出老師的翅膀,自由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啦!

3、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於是,我在教學該課的最後,安排了創作新的四季小詩這一環節,為此,學生非常感興趣。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奇思妙想:如“蜜蜂嗡嗡,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西瓜圓圓,他對冰淇淋說,我是夏天”;“紅葉飄飄,他對崔老師說,我是秋天”;“雪花飛舞,他對梅花說,我是冬天”。這是多麼童真的想象,多麼獨特的情感體驗啊,讓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的那顆聰慧而靈動的心。

最後我想用薩特的一句名言,作為這節說課的結尾:閱讀是生命的活動,是一種生活,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閱讀是自由的夢!

感謝各位專家、老師!謝謝!

精品說課稿13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阻的測量》。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內容。從編者的編寫意圖來看,《電阻的測量》安排在歐姆定律之後,是歐姆定律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正確、安全的使用電路元件,是對前面學習使用電路元件方法的鞏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國中電學體系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如: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係之後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是後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高中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因此本節是國中電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知識下移的良好載體,處於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是會考熱點。

2、學情分析及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表格等,並要求學生對實驗資料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學生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

(2)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過分析資料得出實驗結論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於存在的困難,我將整個教學分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準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資料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為突出重點,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資料處理三個環節作為重中之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2)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測量過程中,體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資料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目標的確定依據:(1)按照物理課程標準。

(2)本節的'中心任務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材中並未對是否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出要求。由於物質種類不同,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明顯,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為降低難度,讓學生知道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我利用測出實驗資料讓學生類比思考的方法將測量燈泡電阻融入到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

重點設定依據:經歷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的過程,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資料,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的因素。

三、說教法

說教法: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探究前的準備,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儀器選擇、電路圖、表格、注意問題等,採用啟發引導、談話討論、師生互動的教法。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可以適當的指導。第三個環節是資料處理。

四、教學流程

1、探究前的準備

實驗原理的確定:讓學生回憶歐姆定律,由匯出公式聯絡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教師提問:(1)測量電壓和電流需要什麼儀器?(2)為確保電路元件不被燒壞,應選擇什麼儀器?(引出變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測量一組資料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出變阻器分壓式作用)。

電路圖的確定:通過所選儀器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出本實驗的電路圖。

實驗步驟的確定: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提問學生,然後讓其他組的學生補充,最後教師總結。

實驗表格的確定:表格設計的要領是:明確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計算的物理量有哪些?為提高實驗結論的普遍性,還應該注意什麼?在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表格後,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麼?連線電路應注意什麼?

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雖然在實驗前做了準備,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少,這一環節我計劃用15分鐘。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學生在連線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於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資料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計劃用10分鐘時間。我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電阻的電阻值,並且上去展示。

(2)三次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變化大嗎?

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小燈泡與定值電阻受溫度影響阻值變化不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5、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R=U/I

實驗電路圖:

實驗表格設計:

次數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電阻RX平均值/Ω

精品說課稿14

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一、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3、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裡,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遊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

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物件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裡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裡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

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

說一說:這些交通標誌牌是什麼形狀?

(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誌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藉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開啟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裡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評課稿連線: pkg/

(2)交流展示。說一說,你拼的是什麼?用了哪些圖形?

(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精品說課稿15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本次說課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選自大班數學上學期的基本教育活動。我選本課的原因是因為本課在學科知識體系中處著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教學目標有以下三點:

1、引導幼兒在觀察、操作、思考、表達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加法的計算過程,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信心。

2、會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計算5的加法,會運用數的組成進行加法計算。

3、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從小培養合作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思考、表達計算過程,而難點則是幼兒學會幾種不同的方法計算5的加法。

第二部分:說教法。

在教學上,我採用了摸花片給幼兒猜的形式引導幼兒複習5的組成。在教學資訊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用了教具模型演示法,讓幼兒明確操作的`要求和進行操作的方法。在思維活動的組織上,我還通過講解、比較的方法,將幼兒解決問題的種種策略展示出來,引導幼兒觀察分析,找出哪一種是最好的。堅持使教法有利於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符合幼兒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徵。

第三部分:說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和採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我教給幼兒一些學習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幼兒通過操作進行學習,我對幼兒的操作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幼兒去探索、發現,這樣的學法可以讓幼兒獲得寶貴的數學經驗,在教給幼兒操作法的同時,考慮到本課內容和幼兒的學習情況,對於學習速率快的幼兒,我教給他們討論交流的方法,學習速率慢的

幼兒,我教給他們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的方法,做到授之於漁。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

這一部分我又把它分了八個小點。

第一點:複習5的組成。

數的組成貫穿著10的加法,在加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我準備了一個小摸箱,告訴幼兒裡面裝有花片,雙手伸進去摸後,告訴幼兒摸到花片的總數和左手的花片數,讓幼兒猜右手的花片數,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貼出5的分合式。與幼兒一起遊戲,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又避免了單調和枯燥,做到了師生互動。

第二點:新課匯入。

我出示了一張圖片,告訴小朋友:“李爺爺很久都沒有去看看他種的南瓜寶寶了,這天,他走到南瓜地裡,遠遠地看到四個小南瓜在地上,他走近去看時,咕咚一聲,掉下一個大南瓜,把李爺爺嚇一大跳。請問小朋友們,地上一共有幾個南瓜?”

創設具有色彩和聲音的情境,使幼兒自然地進入包含著數學知識的情景中,能讓幼兒在感受數學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保護了幼兒思維開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強加於幼兒。

第三點:幼兒利用學具操作探索算理。

由於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形象、具體的。因此操作是解決幼兒形象思維與知識抽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較好的手段。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就是其思維發展的過程。我出示了5張機器娃的圖片,幼兒進行觀察後,利用學具(1—5的數形小方塊和符號小方塊)進行操作,引導幼兒根據機器娃的特徵用小方塊進行列式。並讓學習速率快的幼兒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學習速率慢的幼兒進行有序地觀察。允許幼兒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體現幼兒的主體性,演算法的多樣性和教法的開放特徵。

第四點:課間操。邊拍手邊讀兒歌邊跳舞。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音樂及舞蹈在這裡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允許幼兒離開座位自由地唱和跳,更是受到幼兒的歡迎。

“1加1等於2,2個小朋友在唱歌,1加2等於3,3個小朋友做遊戲,1加3等於4,4個小朋友寫大字,1加4等於5,5個小朋友敲鑼鼓。”

第五點:通過5以內的加法,滲透加法交換率。

我給幼兒1、2、3、4、5、+、=、 7張卡片,請幼兒幫它們合理的排序。並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可以有多少種排法?為什麼?幼兒回答是根據加法交換率。

第六點:數學遊戲活動。

我出示了信箱五隻,上面分別插有數字1—5的卡片,放在幼兒前面的桌子上,每組的桌子上有一隻小筐,內裝有信。每人一封,並寫好幼兒的名字。我說:“小朋友們,今天,李老師給每位小朋友寫了一封信,小朋友快來看看,信上寫的是什麼?”請每位幼兒從自己的一組中拿出自己名字的信,信裡有一道式題,得數是幾就投入幾號信箱。(整節活動結束後由老師檢驗。)

第七點:引導幼兒對本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小結。

我提了一些引導性的問題: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麼?是怎樣算出4+1的得數?那麼,1+4等於幾?你又是怎麼想的?

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鞏固所學的知識。

最後,我以玩數字卡片,隨意出示兩張卡片,說出和是幾,模仿課間操的兒歌,引導幼兒進行創編。把音樂和數學結合起來,讓數學不再乏味!

標籤: 說課稿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shuokegao/3rlo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