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日記 >

【精品】《安妮日記》讀後感

【精品】《安妮日記》讀後感

一天即將過去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安妮日記》讀後感

《安妮日記》讀後感1

讀了《福爾摩斯》系列小說後,我知道很多關於偵探的故事。

在以前,我做事都馬馬虎虎的,總是隨隨便便的,做一樣又漏了一樣。現在看了這本書後,我從中知道和學到了好多東西,知道了如何思索,怎樣分析前因後果,做事也仔細了很多。

福爾摩斯在仔細找真時,往往要收集大量的認證和物證,雖然有人在暗中阻止他們,但是他們也不會放棄,還會繼續查詢、分析,直到找到真相為止。

正因為如今的刑偵人員沒有福爾摩斯般的傳奇,倘若人人都能學福爾摩斯,誰人還敢伸出賊手。我很敬佩福爾摩斯,我要學習他那些好的地方。比如,他豐富的科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推理,細緻的.調查研究。我覺得看了《福爾摩斯探案》這本書,思維縝密的好習慣。這一點值得我好好向福爾摩斯學習。

這讓我知道,只要堅持不懈,就會達到目的。所以我會像福爾摩斯一樣,要學會他堅持不懈的精神,用足夠的精神來學習。

2、讀一本書的感悟

人的一生會讀過無數本書,總會有一本讓你戀戀不捨,難以忘懷。我也有這樣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好詞好句

當我第一次開啟這本書時,我就深深的愛上了它。每讀一章,就讓我渴望讀下一章。安妮快樂,我也會跟著樂起來:安妮憂傷,我心裡也難受。我總是身臨其境,跟著主人公一起面對重重困難……

這本書表達了人類對戰爭的控訴,厭惡。和平這個詞就是主人公渴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安妮一家是猶太人,為了躲避德軍,安妮一家和鄰居一起藏到了他爸爸公司的密室。在公司員工的幫助下,躲避了德軍的瘋狂追殺。可是最終又一個人告了密,所有人都被抓走了,只有公司的打字員小姐帶著安妮的日記逃了出來……

在故事的後續中,描寫了德軍的殘忍。每次重溫這本書時,我就會想到安妮的悲慘命運,讓我們遠離戰爭的警鐘,把和平再次放在心中吧!

這就是我的最愛——《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讀後感2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女孩子叫安妮,她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市的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希勒特(德國元首)上臺,開始瘋狂的迫害猶太人。為了逃避逮捕、坐牢和屠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忙下,躲進父親的公司大樓裡的一處隱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隱居的8個人被捕並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僅有安妮的父親一人走出了集中營。這本安妮日記,是安妮在被抓進集中營之前,在躲在密室裡偷偷寫的日記。

讀完這本書,我十分佩服寫這本日記的作者安妮。當政府剛剛開始迫害猶太人的時候,對猶太人有很多規矩,比如,猶太人不能在晚上八點鐘不能在大街上行走,只能上猶太人的學校……這些還不算什麼,當安妮他們住進密室的時候,早上不能說話,做什麼事都必須細心謹慎,因為如果說話很大聲的話,就會被可惡的德國兵發現。這些拘束對一個才剛滿十三歲的女孩而言,這是多麼難做到的呀!

讓我們一齊想一想,安妮過的生活是多麼痛苦啊!再想一想我們的生活,跟二戰時期的安妮的生活比一下,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完美啊!多麼自由啊!多麼歡樂啊!

安妮雖然承受了這麼多,但她十分堅強。在她的一生中,她以往說過: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經歷看作是趣味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開端。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十分正確,安妮所要承受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如果我們大家都有一段困難的生活經歷,為什麼不像安妮一樣,去把那些痛苦的經歷“變成”一段趣味的冒險呢?讓我們和安妮一樣吧,讓每一段痛苦的經歷都“變成”一段趣味的冒險吧!

安妮雖然很早就死了,可是她的精神是永遠存在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

《安妮日記》讀後感3

一位少女在集中營悄然死去,一本她寫的日記卻永遠傳下來。她的希望、她的勇氣和她的溫柔卻永遠地打動著全世界所有人。

這是一段多麼黑暗的日子呀!特別是對於猶太人來說,更是一場災難。安妮是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奇怪的鄰居、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安妮仍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堅強的人在黑暗中吶喊,帶著心中不可磨滅的希望!

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社會問題!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這樣的一名少女最終沒有逃過被納粹殘害的命運。當她在貝根貝爾森集中營永遠地閉上雙眼時,她距自己16歲生日尚差3個月。

安妮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她的願望終能得償。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4

在這個暑假裡,我閱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猶太女孩在德國·納粹大肆_猶太人期間躲在閣樓上寫的一本日記。

她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們都很愛她。但是_的到來毀滅了這一切:無數人沒有了親人,沒有了家,無數人倒在了子彈下,還有無數人被送往了集中營……但那些人並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選擇了躲藏,他們與幾個鄰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樓,生活了25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裡,有警察來訪的恐懼,有生日到來的歡樂,有小偷拜訪的絕望,還有安妮戀愛的興奮……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變故樂觀,勇敢面對內心的恐懼。她天真、可愛、活潑、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責備後,仍未笑著面對生活。他們在那裡渴望生存,不顧一切的去尋找活下來的希望。安妮也在這裡學習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長了許多。但,不幸的是,他們最後無奈還是被送往了集中營,最後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還。

這本書,我很感動,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竟然能夠在這麼非常的情況下寫出這麼細膩的日記:她漸漸學會思考,沉著和冷靜。

在這之後,為了更加深刻地瞭解安妮當時的生活處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單》的_,我很震驚,一個人的生命居然這麼的沒有價值,人的尊嚴被踐踏:一個軍官早上起來拿著槍對著下面的猶太人亂打;一些人試圖躲在房子裡,卻被納粹兵發現,士兵對著他們掃射……這部_除了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兒和和給與人希望的紅色火苗是有顏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看到一個穿紅色大衣的.小女孩兒,是多麼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終還是死了,這麼可愛的孩子被這樣無情的殺死,也等同於希望破滅了。

_是人類歷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筆表達了對的德國·納粹的控訴,也告訴了我們她對自由生活的渴望。

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禱明天的安寧。

《安妮日記》讀後感5

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讀完這部書後的感想,湧到心頭中的是對德國猶太人以及安妮?弗蘭克一家的悲慘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的是對德國法西斯用殘酷手段迫害猶太人行為的憤怒,不解。

這本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記敘了安妮?弗蘭克一家以及四名猶太人為了逃避生離死別的命運,他們便佯裝失蹤,躲進一座樓房後部,即所謂”後屋“,他們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為樓下的辦公室和庫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們在這種名副其實暗無天日的境況下生活了兩年多。安妮把他們在”後屋“的生活情況,也包括自己憂愁,不安、歡樂、愛情全都傾訴在這本日記中。

我覺得,通過記錄在日記上發生的許多事情,可以發現,安妮是一個聰明、善良、純潔,敏感和熱情的一個少女,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愛好和興趣十分廣泛,涉及的'範圍遍及許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時刻都有危險的絕望處境中,她也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對生活的觀察已經遠遠超越了”後屋“那個彈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處的戰爭年代。她通過觀察周圍這群人,寫下了她對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對各種問題的思考。不難理解,安妮正是通過對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對”後屋避難者“之間的種種糾紛的描寫,從側面反映了在法西斯的統治下人民的生活,精神上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方面,安妮能對自己一分為二,無情的剖析自己,糾正自己的缺點,此外,日記裡還記下了她與彼得之間的愛戀和她對待愛情的嚴肅態度。

這本日記中側面反映最多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荷蘭,在政治制度上,德國法西斯給猶太人制訂了一大堆不成文的規定,可以這麼說,在人格上,法西斯認為猶太人永遠比他們低一等,這也反映納粹德國的殘暴。日記的最後,十分,具體形象的描繪出二戰後,德國法西斯瘋狂的抓捕並屠殺猶太人,許多人甚至官兵也開始在黑市賣食物、藥品給猶太人,以此來盈利的表現。

這一本看似普通的日記,卻真實的反映了二戰後德國法西斯瘋狂屠殺猶太人,反法西斯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安妮日記》讀後感6

我把《安妮日記》讀完了,我今天不寫希特勒和猶太人,而來寫寫裡面的快樂小天使——安妮。她實在令我無法忘懷,她那燦爛的笑讓我難忘,她與母親的吵鬧令我難忘,她悲傷時的痛哭更加令我難忘......

我總覺得她跟我的脾氣一摸一樣,)都喜歡大吵大鬧,(當然也跟我一樣喜歡和爸爸媽媽頂嘴,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每天快快樂樂的生活心情都能那麼好。而她卻每天都愁眉苦臉的一點也不快樂,我讀書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她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的話那會不會是另一個我呢?這個問題我始終想不明白。可是我知道我就是我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當然我不會為了這個問題而每天愁眉苦臉,你肯定仍然是會看到每天快樂的我哦!

每個人都是個天使只要做好真正的自己,不去為了學習而痛苦、不去為了問題而悲傷、不去為了親人而長吁短嘆,記住只有做好真正的自己,生命才會更加精彩!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

《安妮日記》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猶太少女在戰爭中發生的事情。

安妮出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到了十三歲的.時候,德國已經侵佔了荷蘭,安妮一家和彼得一家還有杜瑟爾醫生躲進了公司內的密室,來逃避危險,他們在密室的生活非常艱苦,為了不讓警察發現,窗戶全部釘上,白天不能有一點響聲,他們的一點食品都是公司內部的員工偷偷提供的,他們的生活是極其的枯燥和煩悶的,這裡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飢餓、恐懼和病痛不斷的折磨著他們,不停的轟炸也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他們的處境非常危險。他們居然能在這麼艱苦、這麼危險的條件下仍然敢於面對現實生活,對生活充滿著信心。而我平時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敢面對了。

我應該好好學習學習他們這堅強不屈、敢於面對現實的精神。

《安妮日記》讀後感7

對十三歲的安妮來講,這日記本就像開啟一扇門,它通向成長,通向無限的希望。安妮說過“沒有日記,也就無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機會回味這一切了,因為同時拉開的,是戰爭的序幕,隨著警報的拉響,惡夢就開始了。而她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有一種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她可以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

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裡,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著人心。她在見證著戰爭與迫害。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孩子像安妮一樣,在法西斯瘋狂怒吼中,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永遠無法忘記安妮赤裸身體被削髮的空洞眼神,永遠……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讀後感8

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深有感觸。安妮身在比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過著安寧的生活,可是在那個年代裡就因為她是猶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處躲避納粹黨的殺害,由此開始了一直隱居在公司大樓後面的一些隱蔽的房屋裡面。

在安妮生活的時代裡,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膽的過著,而我們卻不用,我們什麼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顧,只需要舒舒服服沒心沒肺的生活著。不論做什麼安妮永遠都是輕手輕腳,更別談大聲喧譁了,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們,與她比我們過的是多麼的令人羨慕,自由,安逸我們都擁有。

從安妮的日記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將居住的房屋稱作“密室”,就這個詞我們就馬上會聯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處都不透風沒有一點陽光的,住在這種地方她該有多麼難過。和我們差不多的年紀,我們經歷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她的那種害怕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是什麼樣的感覺。她天天必須悶在家裡不可以出門,隨著夜晚的降臨,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膽戰心驚的事,可我們做事完全隨心所欲,出家門是最基本的,我們還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動,相比較我們便會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很滿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們統統都敢,她要是活在我們這個時候,她該會多麼開心,我想她肯定會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會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覺想做又有意義的事情,絕不會糟蹋這些時光——不過這些想象僅僅只是我們強加給她的,她不可能會享有這些假如,她永遠都只是生活在戰爭時代的女孩。她不能擁有這些假如,可是我們卻可以,也許是我們的生活太過安逸,我們身邊有那麼多虛度光陰的`人。

讀完安妮的故事我開始反省,我們不該這樣的,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現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不該為了一點點的小事就和同學朋友發生矛盾,做事也不該永遠拖拖拉拉的浪費時間。《安妮日記》,這本書真的讓我收穫了很多,珍惜現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時光,帶著快樂感恩的心學習成長。

《安妮日記》讀後感9

“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安妮·弗蘭克

總是想為這本書寫點什麼,卻不知道怎麼下筆。我想我讀這本日記的時候就是在讀這個少女的人生。安妮有她的主見,有她獨特的想法。戰爭讓這個十三歲的小女孩成長,最終成為一個有深度,對生命、對生命有追求的人。不,其實更加準確的是……戰爭逼她成長。

安妮在這間狹窄的藏身小屋裡,藉助對日記的傾訴,思考著人性,世界以及宗教。一本日記,記錄了她從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悲憤到最後的掙扎和死亡。這本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帶給她自己的和全世界的則是溫暖與堅強。在困境中,每個人對死亡的態度可能都不一樣。而安妮選擇的`,是樂觀與堅強。這本細膩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一頁頁日記,猶如一串珍珠,串聯起安妮的全部生活。

戰爭可以摧毀一切,但唯獨不能摧毀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這是對納粹德國暴力的訴控!是對反法西斯的堅決抵抗!是猶太人民在二戰期間艱難生活的一個縮影,是戰爭的罪惡,是人性的貪婪與掙扎。

開頭的那句話很顯然地體現出了安妮對待黑暗生活的樂觀。安妮在這間祕密閣樓中的確度過了一個提心吊膽卻又美好的25個月。例如,她和皮特的初戀。我想這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女必不可少的經歷,可惜常常不能如你所願。

“我覺得,不僅政府需要對他們的行為負責,普通公民也有責任。人的心中藏有太多的慾望,總想駕馭別人,控制別人,否則只憑少數政客興風作浪,是不會發起戰爭的。”這是我從書上摘抄的一句話。這句話很瞭然地說明了戰爭的原因。不錯,每個人心中都是有衝動,有慾望的。這使他們不顧一切地滿足自己。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之後,將會是對和平的漫長而又痛苦艱難的等待。

《安妮日記》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安妮日記》。這本書的作者叫做安妮。費蘭克,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生日那天,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本精美的筆記本。於是他看是寫日記,並把日記當成她最知心的朋友。

《安妮日記》是第二次大戰期間,猶太少女安妮以假託給好友“吉蒂”寫信的方式,用生命記錄下來的生活和情感日記。在日記中,安妮用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講述了身邊發生的事情,記錄成長中的困惑、期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繪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

因為戰爭的原因,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裡度過了花季少年最寶貴的時光。然而,面對一切的困難,安妮沒有仇恨,沒有絕望,有的是對生活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她這種身處逆境不氣餒丶不屈服,永遠滿懷希望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安妮日記》是少年兒童寫出的偉大的作品。它以純真清新的筆調準確地表現出少年兒童所想、所感、所能理解的事物。一本記錄躲避納粹搜捕的猶太人的日記,如果由一個成年人來寫,或許滿是辛酸、恐怖、悲傷和憤怒。但安妮的日記裡沒有這些元素,它只是一本尊重現實的少女日記。雖然日記的總體氛圍是納粹搜捕下的恐懼,但對作者卻以一個少女獨有的敏銳和熱情,表達著對戰爭的獨特見解和對自由的渴望。安妮對事件的記錄是客觀的,也是尖銳的,簡潔的任務描寫有時是刻薄的,她讓讀者感到的事生活的'真實。這本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是對戰爭的描述最為現實和聰慧的記載之一。

通過這本她用生命寫成的日記,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善良、可愛、率真,同時又無比堅強、充滿希望的小女孩。她用她的筆,記錄下了成長中的點滴和麵對戰爭的思考。按你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足以讓我們回味一生。

《安妮日記》讀後感11

安妮·弗蘭克本是一名普通的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一家四口過著富裕的生活。但這寧靜的一切很快就被一場戰爭打破。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後,開始了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迫害。為了家人的安全,安妮的父親不得不帶著家人來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躲避危險。在這裡的生活雖然不如從前自在,但在這裡,安妮仍然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

1942年7月,情況更糟了,在德國的迫害下,為了避免遭受納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安妮一家與同是猶太人的凡·丹一家以及一名猶太醫生杜瑟爾,躲進了書中被稱作“密室”的地方。開始了長達二十五個月的`“祕密”生活。直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檢舉被送進集中營。

這本書以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期間密室中的人們的生活實錄。在白天,為了不被別人發現,他們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大聲說話,甚至不能上廁所。每天,安妮都會擔驚受怕,密室外戰火不斷,炸彈就在他們身旁炸開,死亡的威脅,被發現的恐懼。因為戰爭,因為人性的醜惡,安妮這個應該在陽光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不得不蜷縮在密室的一角瑟瑟發抖。因為戰爭,讓昔日美好的世界變得滿目瘡痍。死亡的陰雲籠罩在密室中的每個人身上。在這裡,人性被壓抑,甚至開始扭曲。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是不斷,每天能活著醒來就是最大的幸運,就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也奢侈至極。

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安妮的內心深處仍保留著人性中最美好最柔軟的一面。“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美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

雖然命運帶給了安妮許多苦難,但是依然歷練了安妮的品格,她學會了去直面自己的缺點。在密室生活的兩年多的時間裡安妮逐漸成長為一個心裡十分成熟,對生活有著深刻感悟的人。她豐富而美好的內心世界就像是綻放在戰火中的花朵,儘管眼前是黑暗,但從來沒有放棄對光明的期盼。

《安妮日記》讀後感12

戰爭,是一個令人髮指的名詞,每一場戰爭,戰場上的黃土下就會掩埋無數的之靈,那死神的滯留之地,《安妮日記》讀後感——戰後的悲劇作文。因為它,帶給人類的將是國破家亡的悲劇。在德國法蘭克福市曾有一個猶太少女,叫安妮·弗蘭克,她曾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納粹興起之後,對猶太民族進行迫害。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於環境所迫,躲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中,只是一個與私人辦公室相通的實驗室,後來長期閒置,漸漸被人淡忘。從此,她就與凡·丹先生一家,杜瑟爾先生在密室中生活。安妮把所有發生地事情都記敘在她的日記本理,這本日記是安妮13歲生日時,她受到的其中一個生日禮物,讀後感《《安妮日記》讀後感——戰後的悲劇作文》。從此安妮使以它為友,傾訴了一個在戰亂中生活得少女的心聲,並且她為自己的日記取了一個名字“吉蒂”。

在日記中,她寫道:“每天晚上幾百架飛機從荷蘭上空飛往德國城市,把炸彈丟在德國的土地上,在俄國和非洲,每小時都有成百成千的人喪命····”大片烏雲像一堵牆不透的牆一樣擋在我面前,想壓碎我們,只是還壓不過來.“我生來快樂,我愛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樂”····安妮在日記中如是的記錄了兩年間的隱私、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和對戰爭的深入思考。

兩年後,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舉報,被納粹投入集中營。安妮,她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還是那麼的年輕,朝氣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熱情,擁抱世界,而戰爭卻給她帶來的是苦難與死亡。安妮在日記中說過“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是的,“我們不要戰爭”這不僅是安娜的心願,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聲呼喚。

《安妮日記》讀後感13

《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令我敬佩,她堅強樂觀,她熱愛生活,她在逆境中還充滿著對生活,對生命的期望······ ,這一切,令我深深地震撼!

她,是一個猶太少女,她,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女孩。但是,她寫的日記,卻風靡全球!她,就是德國的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

1942年6月12日,安妮一家為了躲避警察的逮捕與屠殺,躲進了安妮父親的公司大樓後面的一個隱蔽房屋中,也就是安妮在日記中所說的“密室”。他們從1942年躲進,一直到1944年被逮捕,整整過了兩年!兩年!在兩年的漫長時間中,安妮等一共八個人,在不見天日的小房屋中,提心吊膽地生活著!晚上,連蠟燭都不敢點燃,說話也要壓低聲音,不敢大聲說出來。說句不好聽的.,這簡直是豬狗不如的生活呀!可是,安妮卻樂觀地對待著這一切,我記得安妮曾經在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一日(星期六)與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日(星期二)的日記中分別寫到:“也許房間潮溼,地面不平,但在阿姆斯特丹,甚至整個荷蘭,再也找不到比這兒更舒適的藏身之地了”和“我嚇壞了,一想到陌生人會發現我們這美好的藏身之處,我就幾乎昏倒”。在外人看來,這間密室昏暗無比,過得一點也不舒服,可是安妮卻把這個藏身之地稱之為是舒適的,美好的。不過對於他們來說,在逃難的時候,會有一個藏身地點,是非常慶幸的,光憑著這一點,就應該知足了!事實是無情的,但是,當你換一種思想去看待困難,換一種快樂的思想去面對無情的現實,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是如此的幸運!上帝,只給了我們有限的生命,你傷心、絕望地去過每一天是;你開心、知足地去過每一天也是過,我們為何不選擇第二種方法去做呢?

安妮是一個熱愛生命的孩子,她在密室中一直滿懷著希望,相信自己一定會躲過這一次劫難!這不是所謂的貪生怕死,而是熱愛生命。爸爸媽媽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我們就應該懂得好好珍惜,遇到困難不能自暴自棄!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堅強樂觀地去面對困難,開開心心地度過每一天,讓我們像安妮學習,學會知足常樂,一起珍惜眼前的幸福!

《安妮日記》讀後感14

安妮寶貝。安妮和寶貝。本為一體。她帶給我的不但僅只是一時的打動或者肉痛,更多的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震動和共鳴。我想,大概我可以套用伴侶的一句話:沒有誰的筆墨可以讓兩顆心如斯靠近……

我時常會在深夜獨自守著一盞暗黃的燈看安妮的書,良多的時候通常是一邊看一邊哭泣,一邊哭泣一邊歡笑,裹著毯子在破曉的時候感應感染著最深入的黑暗和孤傲。這些行動都是寂寞無聲的,因為收回任何的聲響都會破損這俏麗的黑夜。

安妮寶貝。安妮和寶貝。本為一體。

若是可以,請讓我學會安妮的飄逸,縱然在面對衰亡的時候仍然可以笑靨如花,毫無懼色。若是可以,請讓我學會安妮的頑強,那種在全部傷痛面前都不等閒垂頭的大義凜然。

在悲劇的戀愛內裡安妮扮演的永遠都是受傷者的.抽象,這是何等的神奇,愛只是一剎時的事情。縱然是我們早就知道這場戀愛會像一場炊火,有著讓人絢爛的俏麗和無能為力的長久。安妮那愛到粉身碎骨仍然可以義無返顧的斷交神氣,萬劫不復時同樣有著最初的淺笑的這抽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讀者的淚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萬讀者的那顆心。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苦難都勇於為本身抱負而努力,生存在寧靜年代的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到呢?所以,要是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窘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大膽地站起來,抖擻抗爭,以悲觀的心態直面窘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並在窘境中錘鍊本身,把本身檢驗得越發堅固!因為,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悲觀永遠高興的女孩;一個面對窘境卻不願低頭的女孩正鼓勵著我們衝出窘境!

再看看我們本身,從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們就好似一個俏麗的泡泡,只管耀眼奪目,但卻經不得一點風吹草動,隨時大概破裂。因而我們每每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波折而輕言保持,但相對於履歷戰役痛楚的安妮,我們所謂的“窘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敷道。

《安妮日記》讀後感15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從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證券執政後,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佔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裡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裡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麼概念哪,他們居然那麼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

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裡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控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裡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洩,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宣告,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裡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riji/3om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