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昆蟲記》讀後感【熱門】

《昆蟲記》讀後感【熱門】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蟲記》讀後感【熱門】

《昆蟲記》讀後感1

科學百科《昆蟲記》是法布林通過自己努力的觀察而凝聚成的一本歷史名著。裡面介紹了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豐富而真實,將昆蟲栩栩如生的'擺在你的面前。這本書中昆蟲種類繁多,我覺得最有趣的昆蟲是眾所周知的螢火蟲,我一開始以為螢火蟲的發光點在額頭上,看了書後我明白了,螢火蟲的發光點在它的小屁股上。此外,我還認識了金步甲,黑步甲,天牛,松毛蟲和黑胡蜂等等等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步甲。金步甲是一種十分凶悍的昆蟲,速度很快,在敵人面前毫不退縮,勇往直前,勇氣可嘉。令我萬分敬佩,我們學習也不要這樣嗎?遇到難題不會不要氣餒,拿起筆來算,就會得到豐厚的戰利品。法布林憑著他的執著,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界中,用畢生的心血細微的觀察著昆蟲,才將他的努力寫成了一本科學百科《昆蟲記》。法布林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只要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你就會有所發現。

昆蟲記400字讀後感(四)

最近,我讀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花費了將近20年時間寫成的科學百科《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一口氣讀了三遍。科學百科《昆蟲記》不僅讓我熟悉了昆蟲的生活環境、昆蟲的家、昆蟲的食物;還讓我瞭解了昆蟲們的生活習性、本能、計謀手段等。法布林用淺顯易懂的'故事形式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蟲世界,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蜣螂是怎樣滾糞球,是草原上的“清潔工”;被管蟲用極微小的圓球為寶寶製作美麗的衣服,是昆蟲界“聰明的裁縫”;蟬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螞蟻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由此我想到法布林是一位有著驚人耐心、細緻觀察力、刻苦鑽研精神的人。與他相比我真是慚愧不已。有一次我碰到一道難題,沒有動腦就去問媽媽;特別是上學期期會考試由於我的馬虎、粗心,數學成績拖了班級後腿,使我懊悔不已。以後在生活、學習中,我要學習法布林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科學百科《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無數的啟發,我認為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無論是誰只要認真閱讀一下科學百科《昆蟲記》就會被大自然的神祕吸引,快來看看吧!

《昆蟲記》讀後感2

我從小害怕昆蟲,當老師推薦我讀《昆蟲記》時,我只是把它放在一旁,置之不理。媽媽一再催促,無奈之下,硬著頭皮,拿起了它。誰知《昆蟲記》讓我一腳邁進昆蟲世界的大門。從此愛不釋手。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讓人身臨其境。我彷彿隨作者一起穿梭在草叢中,漫步在池塘邊,去尋找、去觀察,徜徉在妙趣橫生的昆蟲世界。這個世界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雖已讀過很久,至今仍然回味無窮。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法布林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所進行的鬥爭,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它們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等都活靈活現,充滿了靈性與智慧。

《昆蟲記》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

我最喜歡蜜蜂的故事。隧蜂、切葉蜂、黃斑蜂、沙泥蜂、節腹泥蜂??它們的捕獵方法不同、習性不同,但它們都有共同的一點,都為自己的寶寶著想。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是《看門護家人》。隧蜂寶寶已經長大了,去外面採蜜時,“門”就會自動開啟,其實,這扇“門”就是隧蜂的母親。它們的母親已經不能到外面參加勞動,就自願當起看家人,把陌生人攔在家外。母愛多麼偉大啊!

從這本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們要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尊重生命,熱愛科學。

這本書還給了我珍貴的啟示: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勇於探索世界、敢於追求真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科學嚴謹的態度,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我要像法布林那樣,成為一名科學家,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造福!

《昆蟲記》讀後感3

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一部皇皇鉅著,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部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對!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布林和他的《昆蟲記》。

法國20世紀初的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以前這樣稱讚法布林:“他觀察之熱情耐心、細緻入微,令我欽佩,他的書堪稱藝術傑作。”是啊!只因為他觀察時的細心、他對昆蟲那不滅的的熱情,才會寫出這麼一部皇皇鉅著。著名作家巴金則曾這樣評價法布林這部驚世之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世界上第一本《昆蟲記》出版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那是一本集自然科學和人文關懷於一體的昆蟲全書。當時的《昆蟲記》全書共十卷,長達二三百萬字。在《昆蟲記》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的特徵和日常生活習性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

這本書一出版就立即成為了當時的暢銷書,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被人們冠以“昆蟲的史詩”之美稱,法布林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界的荷馬”、“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等桂冠,並因此書於19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我最欣賞的篇章是第二卷第五章的:綠色蟈蟈兒的故事。改篇章描述的是一種綠色的蟈蟈的特徵與生活習性,寫的.細緻生動,還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等等的修辭手法。在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上有一篇課文:《綠色蟈蟈》。它是《昆蟲記》中第二卷第五章的部分資料。

別人說:“課本上的資料精簡易懂,讓讀者更能明白。與課本資料相比,則顯得原文嗦複雜,資料較為枯燥。”可即使這樣,我對原文的評價還是比對課文資料的評價更勝一籌。已做精簡處理的改編文雖能更好地表現出綠色蟈蟈的“個性”可讓讀者從中體現出來的仍是一片死氣沉沉的。可原文不同,它雖然稍微嗦複雜,可它的形式像一樣,讀起來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當時那好奇的心……

《昆蟲記》是一個奇蹟,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

《昆蟲記》讀後感4

天晚了,房間不住地往靜寂的深淵裡落下去,月光塗白了玻璃窗,簌簌的秋風在窗外彈奏。我捧一本《昆蟲記》,點亮檯燈,倚窗靜坐,不久便墜入那絢麗多彩的昆蟲世界了。

撥開翠綠的樹葉,黑黝黝的螞蟻們正搬著新家。抬頭瞧去,辛勤的蜜蜂嗡嗡地從你頭頂掠過,肥胖的蠶兒在綠葉間緩緩地蠕動著。這就是《昆蟲記》的世界了!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林的著作。這本書洋洋灑灑地寫了幾十種昆蟲,第一種都有它特別的模樣、習性。作者法布林是一位鄉間教師,一貧如洗。他用畢生的心血與時間,著作了這部《昆蟲記》。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專為“蟲子”寫出了十大卷部頭的書,更是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在世界文壇上引起巨大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而法布林便是那位創造奇蹟的人,他對生命的歌頌,對生命的讚美,讓我們不由地一次次拍案叫絕。

且繼續漫步於那白紙黑字間。狹小的牆角間,一隻蜘蛛攀爬著。莫慌,莫慌,仔細望去。烏黑的絨毛蓋在蜘蛛的背上,八隻誇張的腿緊緊地抓住牆壁。只見它眼珠一瞪,嘴角抽搐了幾下,一根根纖細的銀絲便從它的嘴吐出,又是一根……蜘蛛很快織出了一張大網作餐桌,凡是有小昆蟲來吃飯,便再也沒有“回頭客”了。蜘蛛的睿智,是作者細緻描寫的結晶,也是對生命的'歌頌。

這部《昆蟲記》,雖不像名家畫作那樣抽象秀美,也不似皓月詩卷那樣簡潔精悍。但是,它以細緻樸實的文字吸引著讀者。那跳動的文字,是對渺小生命的尊重,那精美的插圖,是對微小生命的熱愛。大自然的山峰松濤,溪韻海嘯,都是珍貴的寶藏,就如這渺小的昆蟲。只要你細緻觀察,那扇絢麗的大門終將為你敞開,帶你去到那奇妙的自然世界。

合上書頁,閉目沉思。在生活中,我們會歧視弱小,居高臨下地蔑視嗎?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種生物都值得尊敬。他們或許卑微到塵埃裡,但卻是我們永遠的伴侶。觀完《昆蟲記》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充滿了我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了堅持不懈,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

朵朵繁花落盡,綠葉風吹雨瀟。在這白駒過隙的彈指一瞬,又經過了多少花開花落、斗轉星移?唯有這部《昆蟲記》,歷經百年的磨礪,仍舞出了自己曼妙的風采。一本《昆蟲記》是對生命最美的歌頌,它默默傲放於風雨中,佇留在我心頭。

《昆蟲記》讀後感5

我喜歡蟬,喜歡它沉睡四年只為唱響一個夏天,我喜歡大孔雀蝶,喜歡它為了使命堅持不懈不是不放棄的精神,我就喜歡聖甲蟲,喜歡它把最差的留給自己,最好的給孩子的,這種偉大的愛。

昆蟲的世界很小是它本身也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也許我們搭個車就能到達的地方,是它們遙不是及的遠方。有人難免覺得夏天很吵:因為有蟬在叫。可他們不知道,為了夏天的輝煌,它們寂寞了四年,沉默了四年。有人可能覺得螳螂很可惡一因為它的手臂,曾經劃傷過他們。可他們不知道,螳螂從出生開始就被迫印戰,它揮舞著的'利刀是害怕的本能。有人可能覺得大孔雀蝶很蠢,因為它不吃不喝,導致了自取滅亡。但他可他們不知道大孔雀蝶的執著,再著找伴侶是為了一個種族的希望。它的堅持,比一些人類要好得太多。有人可能覺得聖甲蟲很噁心一-因為它與排洩物打交道。但他們不知道,這世界的一部分的幹爭是它們所創造。

這是一個多姿多彩充滿著神祕色彩的世界,每一個生物都是一抹顏料,是他們的組成,才使地球充滿生機。人類在生活中,好像不會接觸太多的昆蟲,有時候甚至完全忘記了這一渺小的存在。但不能輕視它們——渺小的它們。我很佩服聖甲蟲,就連它的名字,都說明它是神聖的。它的一生都是在為世界做貢獻。有誰會願意一輩子與排洩物打交道?有啊,那就是聖甲蟲,它就選擇了當世界的清潔工。它沒有工資它沒有福利,它沒有假期它沒有升職機會,但它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了。大概是這輩子積的願,使聖甲蟲的壽命,比其他昆蟲要多得多。在別的昆蟲將死時,聖甲蟲可能還認識它的太爺爺呢!也許,它會被貼上“噁心”的標籤,但是晚年能四世同堂,也是非常值得讓人羨慕了。

我佩服蟬,佩服它的毅力與執著,以及與對夢想的追求,很值得我們學習。蟬沉默的四年,就好像我們周圍的一些默然無聞的人,他們的存在感

很低,但終有一天能出人頭地,而不像一些整天炫耀自己才能,卻沒有堅持下去的人。蟬啊——我想做一個像蟬的人,努力在自己的夏天裡唱出輝煌。努力去拼搏,找一份屬於我自己的蓬勃的未來。

關於昆蟲,我們人類還要了解很多,也要理解很多,但是我認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還有許多我們未曾發現的昆蟲,他們也像蟬一樣默默無聞的生活著,像聖甲蟲一樣遍佈每一個角落,但是我相信,他們都是有價值的,他們是獨一無二的生命!

《昆蟲記》讀後感6

今天下午,我終於讀完了我最心愛的這本書《昆蟲記》。為什麼要說是我最心愛的書呢?因為我想這本書把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活靈活現的從這本書中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法布林經常一絲不苟的觀察昆蟲們有趣的“生活”,他把觀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法布林幾乎窮盡了大半生的時間與精力陸續寫成了10大卷《昆蟲記》。《昆蟲記》的發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為此,法布林還被稱之為“昆蟲荷馬”。在1910年時,晚年的`法布林曾因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呢!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感受到了法布林的一生那種刻苦勤奮、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的能力與他的那股鑽勁兒、韌勁兒、孜孜不倦的勁兒,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是非常人能夠所理解的。法布林對於昆蟲的研究之深,使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了靈性,讓人看了以後,著實的感到了昆蟲的可愛,就連讓人最噁心的食糞蟲讓人看得都妙趣橫生。

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應學習法布林的這種精神,在任何情況下,幹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再會不斷的進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我們要踏踏實實的幹好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認認真真的幹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這個樣子,那麼你將一事無成;我們在觀察一些事物的時候,要對那個事物表示有一種好奇心,這樣才可以寫出一篇好的觀察日記。

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一個由人類傑出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一部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的書,一個人竟能一生為昆蟲寫書,這可真是個奇蹟。

法布林對昆蟲記的寫作不是進行機械的論文式寫作,而是進行有情感的散文化寫作,這就使昆蟲記成為了自然科學和文學上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這兩種價值使法布林的作品有了極其廣泛的讀者,我本人十分推崇這種寫作方法,這一點我要竭力向法布林學習,而且是這一點造成了昆蟲記這部作品有了流芳百世的可能,另外還可以讀到許多詩情畫意,和滿有生態意境的句子

“一隻綿羊經過這,吃掉這束青草,而增加羊肉不是人類所期望的嗎?”法布林用他的文筆把我們引向昆蟲世界,讓人們獲得了許多知識。法布林你真偉大。

《昆蟲記》讀後感7

今年寒假,我又看了一遍《昆蟲記》。這本令我百看不厭的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耗費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它深深地吸引著我,不單單是那絢麗多彩的昆蟲世界,更有法布林那閃光的人格魅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布林身上所具有的超人的觀察力和超強的意志力。那些昆蟲要麼躲在草叢洞穴中,要麼生活在樹葉枝丫上,法布林居然能一動不動地扒在草叢裡、土堆上、枝杈間觀察它們,一連就是幾個鐘頭。要不他怎麼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呢?怎麼能為我們揭開不為人知的奧祕呢?記得他描寫螳螂捕食蝗蟲的那段:“它的翅豎了起來,直立得像船帆,身體上端彎曲起來,不時地上下起落,還發出像毒蛇噴吐氣息發出的聲響,就在蝗蟲被這聲勢嚇得不知所措時,那兩條鋸子用力劈了過來。”這一幕讓我們見識到了螳螂那奇特的心理戰術,使我知道了蝗蟲一半是被嚇死的。每每讀到這樣精彩的地方,法布林那手持放大鏡、專注於細節發現的一絲不苟的探索神態彷彿就浮現在眼前。也許是受法布林的影響吧,今年寒假,我到鄉下姑奶奶家去玩,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很多母雞吃食的有趣鏡頭。每吃一會兒,母雞就把尖尖的小嘴在地上來回磨兩下,還喜歡用爪子在土坑裡刨來刨去找食物,我還驚奇地發現它居然還吃細小的沙石……這不,法布林的'細心觀察法,讓我關注到了以前從未留意的奇怪細節。

其次,吸引我的便是法布林那不畏困苦、不懼失敗、勇於嘗試的科學精神。法布林的觀察研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他迎著“偏見”、伴著“貧窮”,只靠微薄的工資購買瓶子、籠子、箱子,自己準備材料,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試驗,失敗了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有時,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不惜用自己身體做實驗。記得有一次,他為了證明毛蟲的血液中有毒素,就把毛蟲糞便塗在自己身上,以致面板紅腫、潰爛,慘不忍睹。當我看到這兒時,不由地被他這樣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深深打動。想想自己,有時只是遇到一些難題就想打退堂鼓,真是羞愧難當呀!我得向法布林學習,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這本書一直放在我床頭,即便現在開學了,只要一有空,我還會翻開它。讀一本好書,如同尋一位良師,交一個益友。《昆蟲記》讓我瞭解了許多昆蟲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認識了傑出的法布林。

《昆蟲記》讀後感8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科學家法布林,(1823—1915)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尼爾,是一位名人,是我們的榜樣。他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古希臘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如今活到了92歲,根據自己40年的觀察和研究發現,30年寫出了這本書,喜歡昆蟲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儘管小時候捉小昆蟲經常被父母罵,一次次扔掉自己心愛的寶貝,但他還是一直堅持不懈。他的代表作還有《牧歌》、《農事詩》……本書中運用了很多好詞佳句,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也被稱為傳世佳作,受眾人歡迎,我也非常喜歡,裡面有很多個小故事,主要介紹了不同昆蟲的習性,如:推糞球的屎克螂,埋肉的食屍蟲,吃路的天牛,經過漫長經歷的`幼蟬,執著的雌狼蛛,備餐的螢火蟲,不吃蜜的蜜蜂嬰兒雄性西緒福斯蟲……我最喜歡的是《三種壘築蜂》這篇文章,從題目看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講的是三種不同的壘築蜂生活習性。

不光人會建造泥石屋,在昆蟲界也有會建造泥石屋的昆蟲,人們把它叫做壘築蜂。壘築蜂分為三種。稱為卵石壘築蜂,灌木壘築蜂和棚簷壘築蜂。雌性卵石壘築蜂渾身裹著華麗的黑天鵝絨,翅膀呈偏暗的紫色,雄性壘築蜂穿著色彩鮮豔的鐵紅套服,另外兩種都是紅色、褐色、灰色、三種顏色混色。他們喜歡把巢築在一塊兒滾圓的石頭上。那塊石頭還沒有拳頭大小,而且它們更喜歡被利用激流沖刷過的碎石頭,主要採取的石頭是羅訥河岸邊的石頭,選擇建巢的範圍較寬,讓他最喜歡的是施工場地的屋簷瓦片下面,我也覺得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樹葉、樹枝和泥土遮擋。到了夏天,他們會嗡嗡的連成一片。

記得有一次回農村老家,老房子的屋簷下有個大的物體,爸爸告訴我是一個壘築蜂的巢穴,我仔細觀察高高的屋簷下有一個大大的巢穴,周邊有許多小昆蟲,撲著亂飛的翅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壘築蜂。

昆蟲是否和人一樣,有機智的大腦,有咚咚響的心臟和發達的肌肉呢?昆蟲能照顧好自己的小寶寶嗎?昆蟲也會不顧一切的保護家人嗎?法布林能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讓我自己去探索?

《昆蟲記》讀後感9

“我開闢了荒石園來研究活生生的昆蟲。在這裡,我可以不必擔心路人的打擾,可以與蜂交談,也無需耗費時間去遠行,無需急不可待的奔走,我可以編制進攻計劃,設定埋伏陷阱,每天時時刻刻觀察實驗效果。這就是我的願望,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夢想。”這是一本語言詼諧幽默的傳世經典,是一部筆觸細膩的昆蟲史詩。它,就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耗費28年心血寫成的《昆蟲記》。法布林從小就熱愛昆蟲,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文學界的維吉爾”。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看,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在《昆蟲記》中,我們看得到昆蟲的微妙而又奇特的身體結構,看不到枯燥乏味的科學性講解。

蟬的一則寓言家喻戶曉:蟬夏天不收集食物,而螞蟻辛辛苦苦地儲藏過冬食糧,結果,冬天時蟬飢腸轆轆的去乞討,但還是凍死了。但在這本書裡,事實卻截然不同。蟬雖是自由的歌者,但是它從不需要依靠別人的施捨生活。反而是螞蟻,它們就是一夥“強盜”;蒼蠅向來是傳染細菌的始作俑者,是人們討厭的物件,可誰知它儼然是一位自然的清潔工;螢火蟲在人們心中是純潔浪漫的小使者,可它卻丟兒棄女,對後代不聞不問……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切疑惑,一切好奇,在《昆蟲記》中都可以瞭解到。《昆蟲記》就是一個寶庫,只要你探索進去,不斷開拓,一片閃耀如金的精神財富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昆蟲記》可以教會我們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在極盡筆墨表現蟲性的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反觀了人性。我很喜歡從中瞭解每一種昆蟲各不相同、妙趣橫生的習性,它的情節始終使我聚精會神。法布林的點滴文字也充滿靈性,引人入勝,富有創意,十分有感染力。它告訴我們,所有的蟲子都和人類一樣,有著微妙的喜怒哀樂,有本能和直覺,為了在自然中生存勇敢地與大自然抗爭。所以,我以這本書的眾多優點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手中捧著這本書,就是捧著作者的心血;手中捧著這本書,就是捧著雲集世界上千萬昆蟲的知識。這本有趣的書,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人類命運顫音,帶領我們走進昆蟲的輝煌殿堂。

《昆蟲記》讀後感10

緣分這個東西怎麼說呢?也許是巧合,也許又是註定的。

前段時間,我們第一次學習法布林的文章《綠色蟈蟈》,老師通過辯論的方式講解課文,篇幅極其長的課文也顯的妙趣橫生。可是我彷彿只對課堂上的辯論感興趣,對於那些最多隻有鳥蛋大小的昆蟲沒有產生什麼興趣。

一個課間,我閒暇之時聽見蘇瑞琪說:“《昆蟲記》太好看了,我昨天熬夜到兩點鐘一口氣看完了。”我有些鄙夷,我真的沒覺得介紹一堆小蟲子有什麼好看的。可能男生會喜歡蟲子吧,女生不是與生俱來就對蟲子敏感麼,雖然我不怕蟲子但是實在覺得無聊,冷門,誰又會去把話題放在蟲子身上呢?

寒假了,老師讓選一本閱讀書,我果斷選了《昆蟲記》,其原因也只是因為另一本看過了,買來以後看了兩夜就半途而廢了,選擇看別的書。他就安詳的躺在書桌的角落裡,等待著我的來臨,再後來看的還是那幾頁,迷離神遊一般,一目十行,囫圇吞棗的.,讀完就忘。

不得不承認,好吧,我好像是甩不掉你了,幾次三番想找理由不讀你,雖然知道你是必讀書目,可是自己又在自欺欺人,這下老師又要求閱讀了,你贏了,我現在沒法不看你了。就這樣,我甚至是硬著頭皮去看的。漸漸地,我發現,在其中也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事,都是平時聞所未聞的普通事物,不去觀察的細節,,就像我同桌走流行路線養小蟲子一樣,他甚至都可以看見比那米還要小的不明物體的腳,我不由的佩服他,同時可見法布林有多麼的仔細,可見他對昆蟲的熱愛,現在看這本書便是因為喜歡。

這可能是緣分使然。

我在書中看到的昆蟲世界,就好像一面鏡子將人類世界折射而出,等量代換,就是把人換成蟲子了,隱藏性的將蟲性與人性結合在一起,在其中又彷彿看見了自己的影子,反映在我內心真實的我,這可能是我收穫最大的。

終生以發著微弱的火光而死去的螢火蟲;深藏不露的的螳螂;生命短暫的娥;老實的蟬;被稱為大自然的舞姬的粉蝶;有先見之明的計劃者天牛先生;可愛的蟋蟀......

法布林用生命詮釋著昆蟲世界,用生命告訴我們人性的道理,昆蟲的荷馬史詩,一顆璀璨的明珠。

緣分,三分巧合,七分註定吧?

《昆蟲記》讀後感11

靜謐的夜晚,書房裡紫色的檯燈發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此刻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聚精會神地閱讀著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

當我細細的品讀《昆蟲記》時,我陶醉了,原來昆蟲的世界有著無窮的奧祕!由此我知道了一些昆蟲的常識和生活習性:蝗蟲喜歡在陽光下面彈奏音樂,它們彈奏樂曲時是將自己的腿不停地抬高和放低,形成一種顫動來發出聲音。天牛幼蟲的時候沒有視覺也沒有嗅覺,甚至沒有味覺,他們要在裡樹幹裡面度過三年的童年時光,它們在沒有任何感覺能力的環境下成長著,並且要靠自己的'智慧準備長大後如何逃生。

繼續閱讀發現還有更多精彩的內容,原來圓網蛛非常聰明,物理知識學得很好。它拉出來的絲很有對稱感,整個網路蛛絲縱橫交錯,像一張有規則的太陽圖案,可以承載住較大的重量。並且整個蜘蛛大網都有黏性,憑著這種獨特的工具,圓網蛛可以待在網中點,坐等食物上網。

再往下閱讀,我知道蟋蟀在建造自己家園的能力上是超群的,並且它們有明朗而高昂的歌喉,夏天的夜晚,曠野的草地上經常能聽到蟋蟀用那飽滿而熱情的歌聲呼朋引伴,尋找自己生活的另一半。聽,蟬老兄正在樹枝上盡情的高唱呢!原來蟬為了能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竟然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可,蟬這位“歌唱家”為了自己的歌聲更美妙動聽,硬是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可就是胸部的這塊響板,佔據了相當大的體積,讓它的生命器官壓縮到最狹小的角落,看到蟬為了歌唱做出這種犧牲,我心靈被這可愛的小精靈給感動了。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景況,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展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身臨其境一般,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讀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原來昆蟲的世界也和人類的世界一樣,有著很多共同的地方。它們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愛恨情仇。它們為了出生,獲得食物、擺脫危險、反抗天敵、繁衍後代而與冷酷的大自然做頑強鬥爭。我從內心敬畏這些有靈性的小生靈!從它們身上我學會了要更多的關愛他人,關心集體。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氣餒,要勇敢而堅強的去面對。

《昆蟲記》讀後感12

其實,要不是因為學習了《綠色蟈蟈》這篇課文,我還真不會仔細地把《昆蟲記》再讀一遍。儘管國小時,曾把它作為推薦書目推薦給我們,老師再三要求我們閱讀,可不管我以多麼期待的心情去讀,還是擺脫不了一群蟲子滿地亂跑的驚悚場景。但這次再讀時帶著對法布林生平的一些瞭解和課上對文字文章的分析,我終於有了新發現。

首先,這絕不是什麼科普性的“蟲子大寶典”(儘管也有一些科學性的描述),其次,整部書到也沒什麼情節可言。(好像是把一個個小故事編在了一起一樣。)就是這種奇奇怪怪的體裁卻讓我產生了 別有新穎的感覺。每當讀到池塘邊草叢中那些歡脫的小蟲子,我總能聯想到一位中年大叔舉著放大鏡、穿著小馬甲、帶著一種天真的孩子氣蹲在地上“與蟲共舞”的情景。在他看來,蟲子們是他工作時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也許“荒石園”的蟲子們認為這位不知姓名的巨大生物也成為了它們世界中共同的朋友。法布林還是法布林,蟲子還是蟲子,可是當這兩種生物在“荒石園”相遇時,摩擦出了最閃亮的火花,也成為了最親密的朋友。

現在想想,連法布林和蟲子都可以成為摯友,那人與人之間的不理解,矛盾又算什麼呢?也許矛盾的產生就像我們把蟲子的缺點、短處放的太大,以至於把它們最開始的那份善良、單純埋沒的太深太深了。久而久之,一種不良印象佔據了我們的腦袋,所以趕快清理我們的大腦,還蟲子和那些被誤解、被批判的人們一個清白吧!

點評:從“一群蟲子滿地亂跑的.驚悚場景”到彼此都認為是“朋友”的想象,我們可以感受到小作者這次讀書是真的“讀進去了”。小作者自訴“帶著對法布林生平的一些瞭解和課上對文字文章的分析,我終於有了新發現”,可見讀書確乎需要一定的引領。在引領之下,有自己的發現“法布林還是法布林,蟲子還是蟲子,可是當這兩種生物在“荒石園”相遇時,摩擦出了最閃亮的火花,也成為了最親密的朋友”,進而有了“趕快清理我們的大腦,還蟲子和那些被誤解、被批判的人們一個清白吧!”的獨立思考和呼籲。我們為她的收穫真心高興。小作者語彙豐富,語言流暢,思想表達自然而鮮明。

《昆蟲記》讀後感13

夏日午後的蟬鳴甚是聒噪,室外枝婭瘋長卻總也擋不住烈陽。在陽光的催促下,我拉開散滿墨色的書櫃,捧出一本《昆蟲記》。坐在軟的沙發上,我輕輕地翻動書頁,飄浮的目光終於落在黑色字型上。

當我拿起這本書後,我便被這裡有趣的情節深深吸引住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保殼朗如何滾屎球;瞭解了蟬的習性;蟋蟀如何捕食的松毛蟲的“家’在哪兒,蜘蛛常見的種類..……還有勤勞的蜜蜂,愚笨的毛毛蟲,漂亮的孔雀蛾.……這裡介紹了幾十種昆蟲,每一篇都是那麼精彩。

蟬,是一種神奇的昆蟲,它在夏天的夜晚就會悄悄爬出來換上華麗的新裝,然後開始它的歌唱生涯。但我怎麼也想不到,蟬居然是一種害蟲!七月時節,當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朵上尋找飲料時,蟬依然很舒服,不覺得痛苦。為什麼?因為它有一個奇特的嘴——一個精巧的“吸管”藏在它的胸部,能刺穿樹皮,吸樹的汁液。它坐在樹上唱歌。渴的時候只要鑽通樹皮,吸樹的`汁液。吸管插進桶孔,它就可以飲個飽了。

屎殼郎在我的印象裡是一種噁心的昆蟲,但我發現其實它是一種有趣的昆蟲,力了更瞭解屎殼郎,我還專門調出了屎殼郎滾屎球的錄影。看著視訊中跌跌撞撞地滾屎球的屎殼郎,我不禁發現屎殼郎的意志力多麼強。

孔雀蛾是一種很漂亮的蛾。最大的來自歐洲,全身披著紅棕的絨毛,脖子上有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著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灰白的邊,中央有一個大眼睛,有黑得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簾,它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弧形的線條。這種蛾是由一種長得極力漂亮的毛毛蟲變來的,它們的身體以黃色為底色,上面嵌著藍色的珠子。它們靠吃杏葉為主。這種蛾子不懂得吃,壽命只有兩三天的時候。我真為它惋惜。

……

陽光從腳尖爬到膝蓋,彈鳴聲微弱,我慢慢地合上書。《昆蟲記》是法布林用畢生的心血和研究成的世界名著,這裡聚集了法布林智慧的結晶。真想不到,昆蟲的世界是如此豐富!昆蟲,如此微小的生命也能這樣精彩。我們應該保護昆蟲,愛護大自然,多讀名著,收穫意想不倒的驚喜。

書中沒有多少故事,卻處處是故事。

《昆蟲記》讀後感14

這本書已經收到一段時間,因為近期較忙,所以我有時會看看書,一時也在時續時斷的感覺。對於昆蟲記,我老早就有耳聞,感覺是一套非常棒的書,群裡有也有媽媽在推薦它們,所以一看到網站上有試讀,馬上就申請試讀。

拿到手,書也包裝得不錯,相當的仔細,本套書一共10冊,分別是:《蟬》、《胡蜂》、《蟋蟀》、《螳螂》、《蝗蟲》、《蠍子》、《花金龜》、《神天牛》、《聖甲蟲》、《蜘蛛》,我拿到是《天牛》。真是有意思,小時候我們也會經常看到這種昆蟲,現在反而越來越少見了。

對於城裡的孩子們,高高的高樓建築,很少的草地,只有到公園裡才能尋得小昆蟲的芳蹤。在我們小的時候,這種小動物也是很多的,對於小動物我也是憑自己的喜好,有時見到某些小動物們很害怕。對於動物的生活習性可能更不瞭解,只知道玩樂。現在童年已過,但是對於讀書學習,永遠不晚,我們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學習,可以在孩子問我們知識時不至於答不上來,也讓孩子在自然中與動物和諧相處,瞭解小生物的點滴生活。開啟書一看,看看天牛的樣子,原來天牛有這麼多好玩有趣的故事。

本書從天牛的成長,從幼蟲、住宿、生活習性、成長過程,每一個過程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語言非常生動,而且寫得非常有意思,把看似強大的天牛從幼蟲到成蟲的過程寫得很清楚。天牛小時候住在橡樹上,每天都吃著木屑子生活,它們在橡樹上打洞,破壞能力很強,天敵有著鳥類等。每天天牛的幼蟲都在木頭上打洞,為它們的成蟲做準備,過上另一種生活。當它們渡過了一個冬季,終於安然成了另一幅模樣,有著長長兩節的`觸角,像極了會唱京戲的.,然後可以振翅高飛,過上新的一種生活。

本書寫法語言特別流暢,以第一人稱所寫,沒有深奧的文字,讓人一讀下來就覺得輕鬆,而且寫法以擬人的角度出發,描述動物時維妙維肖,以及很多彩色照片,而且都非常清楚。讓孩子能夠明白小天牛是怎麼成長起來的。我相信孩子一定會很喜歡,從認識昆蟲入手,對它們的生活習性的瞭解,以及它們生長的環境,比我們那時所知道的要全面的多。讓孩子多讀書,就有如插上一對翅膀,讓孩子熱愛書,學會觀察生物,熱愛自然!

《昆蟲記》讀後感15

昆蟲是大自然中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它們對於我們來說太常見了,因此我們常會忽略它們。

讀完這本《昆蟲記》才讓我真正瞭解到了許多小昆蟲。這本書細緻而深刻的描繪了許多昆蟲的生活,是作者法布林用對生命的關愛之心和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而寫下的。這其中對每一種昆蟲描繪都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詳細而全面的簡紹了昆蟲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及獨特本領,作者的描寫非常細緻,甚至連很不容易見到的小昆蟲的巢穴、它們的卵如何孵化成幼蟲、幼蟲又是怎樣從卵囊中爬出來等等,作者都很詳盡的表述出來了。

我比較書中描寫的:蟬、螢、蟋蟀、松毛蟲。

蟬是勤勞的生產者,他從來都是獨立生活,絕不是乞食者;蟬是高超的建築師,它自身就是一臺挖掘機,非常善於建造地下巢穴;它愛唱歌,但它是一個聾子,它對自己所發出的聲音絲毫沒有感覺;蟬的生命非常艱辛,它要在地下做四年的苦工,才能在夏季的陽光中歌唱一個月。

螢不是蠕蟲,它長著六隻短短的腿,簡直就像一個真正的閒遊家。它具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他獲取食物的方法;二是在它的尾巴上有一盞燈。它身上那盞燈,在黑夜中會亮起,照耀著自己前進的道路。

蟋蟀是高超的建築師,它會選擇有陽光的地方建造一個溫馨

舒適的家,屋子簡譜但並不粗糙;蟋蟀只有簡單的演奏器具,但它能唱出優美的曲調,它是一個高超的演唱家。

松毛蟲,它的成長過程不簡單,從卵孵化出來就開始啃食,接著就為自己搭帳篷;它具有很強的團隊精神,它們形成毛蟲隊,每一對都有一個領袖;他是小小氣象預報員,能夠預報雨天之後的`風暴,而且具有推測氣象的天賦。

這本書讓我明白:每個昆蟲都是一個直得我們留意的生命,還有就是對事物的熱愛,以及孜孜不倦的勤奮追求是取得成就的條件。

作者法布林他在書中以少量的文字寫到了自己對於昆蟲的熱愛以及在研究昆蟲這條道路上,持續不斷的努力與奮鬥。他出身寒微,曾一度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家裡人也不支援他的昆蟲研究,而他卻硬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勤奮,當上了中學老師,擺脫了自己貧窮的處境,同時又利用業餘時間寫出了《昆蟲記》。 《昆蟲記》雖然寫的是昆蟲,但作者卻從中表達了人生的哲理:人對於自己的目標要勤奮的追求,哪怕那個目標在別人看來是那麼微不足道,只要堅持,就能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duhougan/01lv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