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秦姓的大全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秦姓及秦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秦姓及秦姓來歷

  • 秦(qín)姓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伯益。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隻燕子蛋,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的後人有個叫大駱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
  • 18707
秦姓的來源,姓秦的名人
  • 秦姓的來源,姓秦的名人

  • 秦一、來源有三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隻燕子蛋,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的後人有個叫大駱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
  • 9226
秦秦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周姓及周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周姓及周姓來歷

  • 周(zhōu)姓出自姬姓,為黃帝之後裔,以地名為氏。周族始祖后稷的母親為姜螈,是炎帝的後代,是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后稷在兒童時期,就善於種植農作物。帝堯推舉后稷為農師,主管全國的農業。由於后稷在農業方面的特殊貢獻,死後被人們尊為農神。同時也由於他的開創之功,被周姓人奉為始...
  • 25632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吳姓及吳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吳姓及吳姓來歷

  • 吳(wú)姓出自姬姓,以國為氏。得姓始祖:泰伯。周太王古公建周國,晚年欲傳位於三兒子季歷,長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動讓賢,遠到江南,以農為業。後由太伯建立勾吳國。周朝建立後,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改國號為吳。後被越國所滅,其王族子孫便以吳為姓。吳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
  • 6006
蘇秦説秦王的故事
  • 蘇秦説秦王的故事

  • 民間故事承載着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歷史的空白。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蘇秦説秦王》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蘇秦説秦王》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縱橫家蘇秦遊説秦惠文王失敗之後,身上穿着破衣服,腳上穿着破草鞋,肩上挑着擔子,狼狽地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洛...
  • 6981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金姓及金姓來歷、金姓宗祠聯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金姓及金姓來歷、金姓宗祠聯

  • 金(jīn)姓出自金天氏,黃帝之子少昊之後裔。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説,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後裔就有以金為姓的,世代相傳,稱為金氏。得姓始祖少昊。金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九位的大姓,在台灣排...
  • 14822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王姓及王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王姓及王姓來歷

  • 王(wáng)姓是一個源頭眾多、族派紛繁的姓氏。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力的後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有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力的後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有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有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以王族爵號為氏。得姓始祖:太子晉。其名晉,字子喬,系周靈王太子,在山西太...
  • 8326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朱姓及朱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朱姓及朱姓來歷

  • 朱(zhū)姓出自曹姓,其祖先曹挾,是古帝顓項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朱姓始祖——邾俠。周武王滅了商後,把他的弟弟振鐸封在了曹國,而把曹安的後代曹挾改封在邾國(今山東省曲阜東南),稱為朱子挾。戰國時代,邾國被楚所滅。其後人以國名為姓,稱為邾氏。後去邑旁改“邾”為“朱”,稱為朱氏。朱...
  • 6685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章姓及章姓來歷、章姓宗祠聯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章姓及章姓來歷、章姓宗祠聯

  • 章(zhāng)姓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齊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説字望),又可稱呂尚、呂望、姜太公,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輔佐文王興周,幫助武王滅紂,是周朝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琅玡世澤;渤海家聲。——全聯典指章姓源流...
  • 4103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鄭姓及鄭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鄭姓及鄭姓來歷

  • 鄭(zhèng)姓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后稷之後,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姬友。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鄭(陝西省華縣東,居棫林,徙拾),建鄭國,史稱鄭桓公。鄭姓是中華五大郡國姓氏之一,是當今中國第二十三大姓,在台灣是第十二大姓。北戰南征收寶島;揚帆出海下西洋。——上聯典指明·鄭成功。下聯典指...
  • 26618
范成大—《秦樓月/憶秦娥》
  • 范成大—《秦樓月/憶秦娥》

  •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濕。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紹興進士,做過一些地方官,並做了兩個月的參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1170)作為使節到金朝去談判國事,抗爭...
  • 28907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孔姓及孔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孔姓及孔姓來歷

  • 孔(kǒng)姓出自子姓,為上古帝王之後,以祖字為氏。得姓始祖:孔父嘉。為商紂王庶兄微子啟之後裔、宋國上卿正考父之子名嘉,字孔父,史稱孔父嘉。傳至六世孫,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從此孔姓家族便發展成為一個世代顯赫的家族,史稱孔氏正宗。孔姓在當今中...
  • 9997
謎語:我到墳前愧姓秦(打一成語)
泊秦淮
  • 泊秦淮

  • 千年前,你把命運的舟泊在秦淮河邊,讓最美的年華沉醉在夢與醒之間。千年後,小女子我站在歷史的彼岸,透過迷濛的雲霧,回望着秦淮的故事。秦淮河風情萬種的記憶像花苞一點一點在我的心頭綻開。夜夜笙簫的小樓上有歌聲隱隱,透過那扇宿命更替的木窗,我看到了你冰清玉...
  • 27831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許姓及許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許姓及許姓來歷

  • 許(xǔ許)姓出自姜姓,以國為氏,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得姓始祖:許由。許由亦稱許繇,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堯帝老了以後,曾打算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堅決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農耕而食。許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五,在台灣排名第十一。系承炎帝;源出會稽。——全聯典指許...
  • 22555
謎語:我到墳前愧姓秦(打一常言俗語)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張姓及張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張姓及張姓來歷

  • 張(zhāng)姓出自黃帝之後代揮。得姓始祖:張揮。黃帝少昊青陽氏第五子,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他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弓。於是黃帝封揮為專門製造弓的官叫“弓正”,張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億,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零八。在台灣排名第四...
  • 17709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嚴姓及嚴姓來歷、嚴姓宗祠聯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嚴姓及嚴姓來歷、嚴姓宗祠聯

  • 嚴(yán嚴)姓出自莊姓,為顓頊之後,以楚莊王的諡號為姓。東漢明帝時為避明帝劉莊之名諱,改姓嚴。得姓始祖:嚴忌。嚴忌,本莊姓,為西漢名滿四海的大學者、詞賦家,後人稱“嚴夫子”。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在台灣姓是第八十八大姓。派承楚伯,衍溯桐廬,挹春山氣脈;系...
  • 8910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沈姓及沈姓來歷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沈姓及沈姓來歷

  • 沈(shěn)姓源出於姬姓,黃帝之後裔,為周文王第十個兒子季載之後,以國名為姓。得姓始祖:冉季載。成王將其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可寫作“冉”)。古時的冉、沈同音,所以季載又稱冉季載。春秋時,聃國被晉所滅掉,後人為不忘亡國之痛,便以國為姓,稱為沈姓。沈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三...
  • 16757
姓“蕭”還是姓“肖”?
  • 姓“蕭”還是姓“肖”?

  • 一讀者致電本報編輯部,對姓“蕭”還是姓“肖”提出了質疑。這位蕭姓讀者説,一直以來,他們都是以“蕭”作為自己的姓氏,而近幾年,包括一些全國性報刊雜誌在內的一些媒體,將“蕭”誤作“肖”,對眾多讀者產生了誤導,造成姓氏混亂。如今連許多蕭姓人士都不知道到底自己該是姓“蕭”還...
  • 20791
范成大—《秦樓月/憶秦娥》
  • 范成大—《秦樓月/憶秦娥》

  • 樓陰缺。闌干影卧東廂月。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隔煙催漏金虯咽。羅幃暗淡燈花結。燈花結。片時春夢,江南天闊。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紹興進士,做過一些地方官,並做了兩個月的參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1170)作為使節到金朝去談判國事,抗爭...
  • 18240
姓姓的來源,姓姓的名人
  • 姓姓的來源,姓姓的名人

  • 姓《漢書·貨殖傳》有:“臨淄姓偉,資五千萬。”這位“姓偉”是漢代山東臨淄的一位大工商業主。...
  • 6473
肉秦秦上的買賣歇後語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葛姓及葛姓來歷、葛姓宗祠聯
  • 百家姓對聯 姓氏對聯—葛姓及葛姓來歷、葛姓宗祠聯

  • 葛(gě)姓出自嬴姓,是黃帝后裔,以封地名為氏。得姓始祖:葛伯。夏朝時,黃帝支庶封於葛(今河南寧陵縣北),為伯爵,故稱葛伯。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位的姓氏。文華著譽潁川郡;楚輔忠貞清柳堂。——全聯典指葛姓的郡望和堂號。派出句容,源承嬴氏;系承樑郡;望出葛天。——全聯典...
  • 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