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序中的大全

關於滕王閣序中的典故
  • 關於滕王閣序中的典故

  • 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關於滕王閣序中的典故,歡迎閲讀: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西漢樑孝王劉武,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於樑,以開封為都城。他在歷史...
  • 10665
《中論》宋曾鞏徐幹《中論》目録序
  • 《中論》宋曾鞏徐幹《中論》目録序

  • 臣始見館閣及世所有徐幹《中論》二十篇,以謂盡於此。及觀《貞觀政要》,怪太宗稱嘗見幹《中論》"復三年喪"篇,而今書此篇闕。因考之《魏志》,見文帝稱幹著《中論》二十餘篇,於是知館閣及世所有幹《中論》二十篇者,非全書也。幹字偉長,北海人,生於漢魏之間。魏文帝稱幹"懷文抱質...
  • 6289
什麼是序
  • 什麼是序

  •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寫的叫“自序”,內容多説明寫書的目的及成書經過;別人代寫的序叫“代序”,內容多介紹和評論該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前者如魯迅的《〈吶喊〉自序》,後者如毛澤東的《〈農村調查〉序言》。語言表達方式比...
  • 22732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 【年代】:宋【作者】: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內容】: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於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詞。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云“散序六闋”,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閒雅,不類今曲。予不暇盡作,作中序一...
  • 12698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 姜夔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詞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於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辭。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云散序六闋,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閒雅,不類今曲;餘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闋傳於世。餘方羈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辭...
  • 29165
《中國古典詩歌選讀與寫作》序
  • 《中國古典詩歌選讀與寫作》序

  • 悠悠星河,茫茫浩宇。天地間有一種不朽的風在悠然吹拂。它陶冶着人們的情操,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在每一位善良而又愛美的人的靈魂深處幽幽吟唱。那就是詩。一、“詩的國度”:中國素以“詩的王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詩歌而且極富詩歌情畫...
  • 26980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序
  •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序

  • 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後可庶幾也。蓋嘗...
  • 7649
真假《聖教序》
  • 真假《聖教序》

  • 宋代有位學者名叫石才叔,寫得一手好文章。他在平時博覽羣書,見多識廣,且收藏着許多圖書的古蹟珍品。其時,文彥博在長安做統兵官,他聽説石才叔家收藏有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的親筆字帖《聖教序》,於是親自到石才叔家請求借回一閲。石才叔欣然允諾,將那份珍貴的字帖借給了文彥博。...
  • 9431
秩序序: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麼
《戰國策》序
  • 《戰國策》序

  • 《戰國策》一書,記載了戰國時代各國的歷史事實和故事傳説,有史料價值,也有文學價值。至西漢末年,書中篇簡有零亂缺失情況,劉向遂加以整理,定為三十三篇。爾後,歷代傳抄傳刻,又多有訛誤。雖然經過學者多次校注、輯補或改編,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何建章教授研究此書多年,曾參考有關...
  • 27621
《通典》序
  • 《通典》序

  • 佑少嘗讀書,而性且蒙固,不達術數之藝,不好章句之學。所纂通典,實採羣言,徵諸人事,將施有政。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稱聚人曰財。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管子曰:"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謂矣。夫行教化在乎設職官,設職官在乎...
  • 14286
中國朝代順序表口訣
  • 中國朝代順序表口訣

  • 中國主要朝代順序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東西晉,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三皇五帝夏...
  • 4503
淺年夢序
  • 淺年夢序

  • 1儂為君痴君不知,思愁幽怨何時止,明月樓高畔獨倚,怎載時時念情絲。思悠恨悠幾時休,終日望君君不至。皆聞兩人久長時,又豈朝暮總相知。但恐吾情到深處,徒留一人空毀遲。經年已別兩年載,何日再言心中事?亦或君心事重重,願君賜儂言與志,治長相思夢泛愁,情到最深花已盡,只是當時已惘然2月...
  • 5380
《申鑒》序
  • 《申鑒》序

  • 申鑒五卷.漢荀悦著.悦仕獻帝朝.闢曹操府.與孔融及弟彧同侍講禁中.悦每有獻替而意有未盡.此申鑒所為作者.蓋有志於經世也.然當時政體.顧有大於總攬機務.使權不下移者乎.而曾無一言及之.何哉.厥後融以論建漸廣.彧以不阿九錫.皆不得其死悦獨優遊以壽終.其亦善處濁世者矣.其論政體.無賈誼之經制...
  • 22509
中國朝代順序表、時間表
  • 中國朝代順序表、時間表

  • 朝代起訖年代都城今地開國皇帝詳細介紹夏約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縣禹夏朝歷史>>商①約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湯商朝歷史>>周西周約前1046-771年②鎬京陝西西安周文王姬發西周歷史>>東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陽周平王姬宜臼東周歷史>>春秋前770-476年戰國前475-221...
  • 3547
《中華百家姓對聯》序
  • 《中華百家姓對聯》序

  • 《中華百家姓對聯》序劉育新《中華百家姓對聯》是一部四十五萬字,囊括XX餘副對聯的楹聯作品專著,作者是毛毛雨。毛毛雨這個名字,對我們並不陌生,他在XX年北國網“百家姓”徵聯賽中,以堅韌的毅力、參加了比賽,是為數不多的全程參賽者之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躋入前三名。但是,很少有...
  • 29919
《前漢紀》序
  • 《前漢紀》序

  • 凡漢紀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四十二年。一祖三宗。高祖定天下。孝惠高後。值國家無事。百姓安集。太宗昇平。世宗建功。中宗治平。昭景稱治。元成哀平。歷世陵遲。莽何篡國也。凡祥瑞。黃龍見。鳳皇集。麒麟臻。神馬出。神鳥翔。神雀集。白虎仁獸獲。寶鼎升。寶磬神光...
  • 22541
《周易》序卦
  • 《周易》序卦

  •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 5096
中國朝代排序
  • 中國朝代排序

  • 華夏族(黃帝)——4000多年前堯舜禹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
  • 19111
春的序曲
  • 春的序曲

  • 辭舊迎新,又是一年春來早。當春雨滋潤了枯竭的冬土,當春風開始吹綠光禿的枝頭,在豔陽高照的午後,我們向着遠古的園林走去。依然是那車,那人,那神態。看慣了現代公園的燈火闌珊、花團錦簇,靜寂的園林裏,四季常青的樹木更顯濃郁,就連枝頭的鳥鳴也覺得特別悦耳。依傍在...
  • 18881
《中論》明杜思刻徐幹《中論》序
  • 《中論》明杜思刻徐幹《中論》序

  • 宋南豐曾氏起於五代純學之後,程學西顯之前,文章本原六經,世稱江漢星斗矣。編校館閣羣書,取《中論》二十萹序而傳之,何哉?漢自桓靈以後,姦雄濁亂,海內俗儒,騖於曲説,黨權營利,求其究觀道妙而不汙於世者蓋寡矣。偉長獨能恬淡體道,不耽榮祿,逡廵濁世,而玄就顯晦之莭皭然不汙。曾氏讀其書而...
  • 7583
中序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中序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中序【意思解釋】1.古樂《霓裳羽衣曲》的第七遍,自此始有拍而舞。2.詞牌"霓裳中序第一"的省稱。...
  • 4253
秩序序的反義詞
  • 秩序序的反義詞

  • 秩序序的近義詞本站為你解答:秩序序的近義詞是什麼?(迄今共收錄1個秩序序的同義詞)秩序序的近義詞:次序【近義詞解釋】以下是“秩序序的近義詞”(應用範例和釋義説明)的詳細信息:(1)次序:1.先後順序。2.猶次第。常態。3.調節;安排。...
  • 14781
朱序簡介
  • 朱序簡介

  • 朱序朱序(?—393年),字次倫,義陽(今河南信陽南)人,東晉大將。朱序的父親朱燾,曾任西蠻校尉、益州刺史。朱序也是當時名將,因功升至鷹揚將軍、江夏相。東晉梁州刺史司馬勛為政酷暴,治中、別駕及本州豪強若有不同意見,動輒就將其斬首。司馬勛欲割據蜀地,因害怕益州刺史周撫而不敢妄...
  • 23547
《中論》漢無名氏徐幹《中論》序
  • 《中論》漢無名氏徐幹《中論》序

  • 予以荀卿子(徐湘琳《中論校注》本脱"子"字)孟軻懷亞聖之才,著一家之法,繼明聖人之業,皆以姓名自書,猶至於今,厥字不傳。原思其故,皆由戰國之世,樂賢者寡,同時之人,不早記録。豈況徐子《中論》之書,不以姓名為目乎?恐歴久遠,名或不傳,故不量其才,喟然感歎。先目其德,以發其姓名,述其雅好不...
  • 2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