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四論的大全

四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四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四論【意思解釋】1.佛教四部經論的合稱。即《中觀論》﹑《十二門論》﹑《百論》﹑《大智度論》。按,《百論》系提婆着,另三論均系龍樹所著。...
  • 21141
《論語集註》里仁第四
  • 《論語集註》里仁第四

  • 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處,上聲。焉,於虔反。知,去聲。裏有仁厚之俗為美。擇裏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樂,音洛。知,去聲。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
  • 2868
四年級論語讀後感
  • 四年級論語讀後感

  •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論語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四年級論語讀後感1今天,我們讀了中國古典名著《論語》這本書,書中的一句句名言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靈,我放下了...
  • 8155
《朱子語類》卷四十四 論語二十六
  • 《朱子語類》卷四十四 論語二十六

  • ◎憲問篇△憲問恥章問:"集註雲:'憲之狷介,其於"邦無道穀"之可恥,固知之;至於"邦有道穀"之可恥,恐未必知。'何也?"曰:"邦有道之時,不能有為,只小廉曲謹,濟得甚事。且如舊日秦丞相當國,有人壁立萬仞,和宮觀也不請,此莫是世間第一等人!及秦既死,用之為台諫,則不過能論貪污而已,治錄雲...
  • 23818
論語讀後感之十四
  • 論語讀後感之十四

  •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之十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論語讀後感之十四1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使用的'恰當與否,會直...
  • 31024
四論宗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論語集註》憲問第十四
  • 《論語集註》憲問第十四

  • 憲問第十四胡氏曰:“此篇疑原憲所記。”凡四十七章。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憲,原思名。谷,祿也。邦有道不能有為,邦無道不能獨善,而但知食祿,皆可恥也。憲之狷介,其於邦無道谷之可恥,固知之矣;至於邦有道谷之可恥,則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問而幷言之,以廣其志,使知所...
  • 10375
《朱子語類》卷二十四 論語六
  • 《朱子語類》卷二十四 論語六

  • ◎為政篇下△吾與回言章論語所載顏子語,止有喟然之歎與"問仁"兩章而已。而夫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知是説甚麼,惜乎其不傳也!〔便〕或問:"顏子'終日不違,如愚',謂顏子心與聖人契。"曰:"此是前輩已自説了,畢竟要見顏子因甚與聖人契。"問者無言。文蔚曰:"孔子博他以文,約他...
  • 28435
四年級《論語》讀後感7篇
  • 四年級《論語》讀後感7篇

  • 四年級《論語》讀後感1俗話説的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我覺得別説半部了,就是幾句話就能讓人領悟到許多的大道理。讀書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到現在,這句話還在我腦邊迴盪。為什麼呢?因為我三年級的那件事。”快點做作業,然後複習,聽見沒有。“在老爸臨走前是這麼説的。”知道...
  • 6246
《鹽鐵論》卷四
  • 《鹽鐵論》卷四

  • ◎地廣第十六大夫曰:“王者包含並覆,普愛無私,不為近重施,不為遠遺恩。今俱是民也,俱是臣也,安危勞佚不齊,獨不當調邪?不念彼而獨計此,斯亦好議矣?緣邊之民,處寒苦之地,距強胡之難,烽燧一動,有沒身之累。故邊民百戰,而中國恬卧者,以邊郡為蔽扞也。《詩》雲:‘莫非王事,而我獨勞。’刺不均也...
  • 4036
《貞觀政要》卷五 論忠義第十四 凡十四章
  • 《貞觀政要》卷五 論忠義第十四 凡十四章

  • 馮立,武德中為東宮率,甚被隱太子親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歎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於是率兵犯玄武門,苦戰,殺屯營將軍敬君弘。謂其徒曰:"微以報太子矣。"遂解兵遁於野。俄而來請罪,太宗數之曰:"汝昨者出兵來戰,大殺傷吾兵,將何以逃死?"立飲泣而對曰:"立出身事主,期之...
  • 8360
《論語》是非辨析,為政之二十四
  • 《論語》是非辨析,為政之二十四

  • 【原文】『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譯文】孔子説:“去祭與你無關的鬼神,有點諂媚的味道。見義不勇為不能算真正的勇敢。”【評析】見義勇為是中國人人皆知的成語,已經成了我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來孔子的一些思想,已經如此深刻地滲透在我們...
  • 23074
《朱子語類》卷二十二 論語四
  • 《朱子語類》卷二十二 論語四

  • ◎學而篇下△慎終追遠章"慎終追遠",伊川雲:"不止為喪祭。"推之是如此,但本意只是為喪祭。王問:"伊川謂:'不止喪祭。'此説如何?"曰:"指事而言,恐曾子當初只是説喪祭。推此意,則每事都要存這些子。"〔雉〕"慎終追遠",專主喪祭而言。若看得喪祭事重時,亦自不易。只就喪祭上...
  • 19003
《論語》是非辨析,為政之四
  • 《論語》是非辨析,為政之四

  • 【原文】『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譯文】孔子説:“我十五歲立志學習怎樣管理國家,到了三十歲終於學成了。四十歲對所有治理國家的難題都想到了妥善的對策。五十歲的時候知道了怎樣判定人或國家的命...
  • 5936
四年級論語讀後感4篇
  • 四年級論語讀後感4篇

  •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四年級論語讀後感1今天,我們讀了中國古典名著《論語》這...
  • 28373
《論語》論語·里仁第四
  • 《論語》論語·里仁第四

  •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
  • 27540
四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
  • 四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

  •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四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
  • 17047
《呂氏春秋》不苟論第四
  • 《呂氏春秋》不苟論第四

  • 不苟一曰:賢者之事也,雖貴不苟為,雖聽不自阿,必中理然後動,必當義然後舉。此忠臣之行也,賢主之所説,而不肖主之所不説。非惡其聲也。人主雖不肖,其説忠臣之聲與賢主同,行其實則與賢主有異。異,故其功名禍福亦異。異,故子胥見説於闔閭,而惡乎夫差;比干生而惡於商,死而見説乎周。武王至殷...
  • 5615
《論語》是非辨析,為政之十四
  • 《論語》是非辨析,為政之十四

  • 【原文】『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譯文】孔子説:“君子團結而不搞小圈子,小人搞小圈子而不團結。”【評析】孔子在這裏將團結和搞小圈子區別開來,我覺得是非常值得讚賞的。事實上儒家思想在流傳的過程中,往往混淆了團結與搞小圈子的區別,最典型的就是桃園三...
  • 19467
四字成語故事-論功行賞
  • 四字成語故事-論功行賞

  • 論功行賞意思是按功勞的大小給於獎賞。那麼這個成語是出自什麼故事呢?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論功行賞的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論功行賞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着,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
  • 24945
《論語》是非辨析之,學而篇四
  • 《論語》是非辨析之,學而篇四

  •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於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做事是否敬業?與人交往是否誠信?學過的東西是否經常複習?”【評析】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只有具備了不斷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逐漸走向完美。這裏提到...
  • 6012
《朱子語類》卷四十二 論語二十四
  • 《朱子語類》卷四十二 論語二十四

  • ◎顏淵篇下△仲弓問仁章文振説"仲弓問仁",謂:"上四句是主敬行恕,下兩句是以效言。"曰:"此六句,又須作一片看始得。若只以下兩句作效驗説,卻幾乎閒了這兩句。蓋內外無怨,是個應處,到這裏方是充足飽滿。如上章説'天下歸仁',亦是如此。蓋天下或有一人不許以仁,便是我為仁工夫有...
  • 15935
《朱子語類》卷四十 論語二十二
  • 《朱子語類》卷四十 論語二十二

  • ◎先進篇下△季子然問仲由冉求章問:"據賀孫看來,仲由冉求氣質不同,恐冉求未必可保,仲由終是不屈。"曰:"不要論他氣質。只這君臣大義,他豈不知。聖人也是知他必可保。然死於禍難是易事,死於不可奪之節是難事。才出門去事君,這身己便不是自家底,所謂'事君能致其身'是也。如做一...
  • 22213
四律五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四律五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四律五論【意思解釋】1.佛教重要經典。四律:一﹑《十誦律》,六十一卷,後秦弗若多羅譯;二﹑《四分律》,六十卷,後秦佛陀耶舍譯;三﹑《僧祇律》,四十卷,東晉佛陀跋陀羅等譯;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宋佛陀什等譯。五論:一﹑《毘尼母論》,八卷,本名,《毘尼母經》,失譯;二﹑《摩得勒伽論》,十卷,南朝...
  • 11429
《論語》論語·憲問第十四
  • 《論語》論語·憲問第十四

  •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南宮适問於孔子曰:“...
  • 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