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實用工具 >蒙學 >

弟子規讀後感【共15篇】

弟子規讀後感【共15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弟子規讀後感【共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馬偉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説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牀上。然後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卻沒什麼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願地去倒了一杯水,嘴裏還嘟囔着:“倒就倒嗎。”事後,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為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為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為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弟子規讀後感2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一樓下玩耍,媽媽見了我高興地問道:“作業做完了嗎?”我自信滿滿地答道:“早就做完了。”媽媽高興地上樓去了。

中午,我回到家。不小心把一個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張張地拿來了掃把和垃圾桶把垃圾掃得乾乾淨淨。可是,我心想:要怎麼跟媽媽老老實實地交待呢?我想了又想,還是不要告訴媽媽了,媽媽看到我問:“孩子你怎麼了?”我傻呆呆地站在那裏,吞吞吐吐地説:“沒……怎……怎麼……”媽媽説:“有事情快説,別不説。”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裏打轉,當時我的眼圈已經紅了,眼睛也濕潤了,淚珠像黃豆大小似地流了下來。媽媽問:“你到底怎麼了?”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説了出來,媽媽安慰我説:“沒事的,花瓶打碎了不要緊,就是不能撒謊呀!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我想起了《弟子規》裏面有一篇也講到,為人不能撒謊,要講誠信。我明白撒謊是不對的,我要謝謝《弟子規》,是它帶給我很多啟示,讓我改掉以前的小毛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生活不能沒有《弟子規》。

《弟子規》就像你的導師,它就是一把讓人改過自新的鑰匙,它還是一個打開良好習慣的大門。讓我們愛上《弟子規》,和它做永遠的好夥伴吧!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它備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崇,內涵廣傅精深,很值得一學。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以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後怎樣定,起筆很重要。在那裏,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於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當然《弟子規》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説對它的資料和文字的理解具有必須的難度。可是“書讀千遍,其意自見”經過教師、家長的'指導,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讀水平、記憶力、行為品德等多有較大的提高。

我讀完弟子規後,覺得自我受益不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回想以前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忙我,鼓勵我的情景;教師輔導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多好!我以後,不,我此刻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如每一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教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忙……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我的心境也就好多了。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我,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教師,孝順自我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着想,讓我們用自我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弟子規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弟子規》是清朝的李毓秀所寫。我讀了這本書,不但體會很深,而且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還懂得了學習要有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其中,有一則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則的'意思是:讀書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都要切切實實地做到。這則有一個故事叫《落李不動》,故事是講楊愔小時候特別愛讀書,而且學習十分專注。有一次,楊愔坐在一顆李子樹下看書。熟透了的李子從樹上掉了下來,其他的孩子都紛紛跑來搶奪,但楊愔還是一動不動、聚精會神地讀自己的書。後來,正是由於學習時專心致志,他的學識也就很高,併成為了當時的宰相。我自己與楊愔比起來真是差遠了,我每天寫作業和讀書時總是靜不下心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又吃東西。這樣,不但影響了寫作業的速度,而且錯題很多,學習效率低。我要向楊愔學習,讀書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注意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受益匪淺。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5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優良傳統,還記得春秋末期魯國的儒學家曾參嗎?還記得他為了遵守諾言將自己家中的豬殺掉的故事嗎?他當時對妻子説過一句話:“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首先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的教他學會欺騙。”這不正是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騙,那麼,他肯定也不會像華歆一樣對待生人了吧?所以肯定是一個不可交往的人,是一個沒有誠信,對社會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的人。

除了誠信,我們還要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要悉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要一説你不好就翻臉,所謂“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就是這個意思吧。

其次還有“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我們明白:“看見別人的優點,就要努力去學習,看見見別人的缺點,就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然後想辦法去改正。就連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不也説過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嗎?

學習《弟子規》的過程,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昇華的過程,這將對一個人的成長帶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更加踏實和美好,社會才能變得更加和諧。

弟子規讀後感6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這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超多,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説:“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説:“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説“父母叫我們,就應及時回答,不好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此刻,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7

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穫,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於律己……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説:我們出去做什麼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一聲,在徵求他們同意後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後,要立即通知父母一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裏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裏玩。我和表姐在家裏玩了一會兒,覺得沒什麼意思,表姐就提議説:“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着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一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説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着急。大家等了一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們,後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着自己出去玩得開心,一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後出去玩一定會和家裏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裏,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我正在大聲讀《弟子規》一書,感悟裏面的精華所在。

《弟子規》是一本寫道德禮儀崇孝上進的書。在這本書中,每一段話都配有一個相關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藴涵着一個道理,而這些道理就是這本書的.精華。

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對飲食,勿揀擇,食可適,勿過則。”

這句話的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否則會營養不良;吃東西還要適可而止,不要暴飲暴食,吃飯過量就會損傷身體。我身邊正好有一對例子: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從小嬌生慣養,愛挑食,假設有一盤帶有葱的菜給她吃,她能用筷子一個一個把葱挑出來再吃;另一個特別能吃,只要有好吃的她就一口氣吃完,所以肥嘟嘟的。而我正好,不挑食也不暴飲暴食。

讀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與孝敬父母的道理:“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告訴我們要有愛心,與有道德的人親近,多學習;“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教育我們出回要先通知父母,不讓他們擔心;“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是説借別人的東西要及時還,別人向你借東西,若有就借出去,不要小氣……

《弟子規》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簡練。此書把內容容納概括為三字,讀起來流暢而壓韻,真實精妙絕倫啊!

我愛讀書,愛讀《弟子規》,愛它的每一個道理,讀完後,我自然也會用實際行動來崇孝,做一個孝女。

弟子規讀後感9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我們沉澱,那論語學而篇,兩代之間,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的歌曲——“弟子規”。相信大家一定看過“xxxx湖南衞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那麼你知道晚會這次晚會的'主題曲是什麼嗎?對了,就是這首與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優秀書籍同名歌曲《弟子規》。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就是這一千多個字,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弟子規》,是我們大家生活中的典範,是教導大家做人處事的規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是人性的基礎。這本書,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們的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初讀弟子規,我就受益匪淺: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所謂六藝,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弟子規告訴我們這麼多隻是和做人的道理,這樣一本好書,怎麼能不吸引人呢?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

弟子規讀後感10

我經常聽説《弟子規》是封建糟粕,不要給小孩子讀。我小時候其實也沒有讀過這本書,今天趁着週末空閒,我找到這本書來讀了一下。

一看到這本書,就為這個短短的文章所吸引。全文基本上採用的是説教的形式,比如其中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就是要告訴孩子們,要尊重父母,愛惜父母。

在現在我們教育小孩子,一般比較推崇西方的教育方法,很少用我們自己的祖先留下的方法。小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相信現在每個家長都應該知道。

首先,《弟子規》的原名叫做《訓蒙文》作者是一個清朝的秀才,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被改成了《弟子規》。這本書的目的是啟蒙養正。裏面確實有很多內容對現在小孩子有不利的因素,甚至有人説這本書對後來的中國走向衰弱也多了一份“貢獻”。

但是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我們現在讀的《弟子規》是經過修訂的,已經去除了很多不好的'東西。所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可以引導孩子的正確的世界觀有一點用。一個人為人處世畢竟要尊崇一定的原則,孩子可以解放天性,但是不能任其自由發展。為人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時候也應該注意。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華文化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許多優秀的東西已經吸引了世界。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我們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要特別重視。學習好的東西永遠沒有錯。

弟子規讀後感11

上一年級了,王老師讓我們學背《弟子規》。讓我們從《弟子規》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媽媽幫我一起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讓我更懂禮貌

我從小就靦腆,媽媽讓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總是做不到,媽媽很生氣。我也很不開心,因為我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歡做的事。後來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明白了要聽媽媽的話,做個孝順聽話的孩子;要學會孝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喜歡你。現在在家,媽媽一叫我,我馬上就答應;媽媽讓我幫她去買東西,我也不磨蹭,高高興興幫媽媽的忙;見了媽媽的同事還有小區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我主動打招呼。媽媽可高興了,説我學了《弟子規》更懂事了。

《弟子規》讓我更自律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裏,同學們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見好的就揀起來帶回家。媽媽怕我偷小朋友的東西,告訴我“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媽媽還説,弟子規裏有“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道理。現在,我再也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媽媽説,《弟子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經典,我以後不光要背會,還要按照上面講的道理去做事,爭取當一個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12

暑假,我閲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它描述的是一本聖人對晚生的教導,是學生學習的準則。

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這句話講道:爸爸媽媽叫你時,你要立刻答應一聲,讓你做事情時,你的行動不能懶惰。記得週末的一個早上,媽媽吩咐我起牀後疊被子,我假裝沒聽見,一聲不吭地繼續做我的事情,結果媽媽狠狠地將我批評了一番,從此後我長了記性。“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它告訴我們:吃飯時不應該挑三揀四,不要飢一頓飽一頓。我呀從小都不喜歡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飯的時候,爸爸給我碗裏夾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將其夾給了奶奶,生氣的爸爸吹鬍子瞪眼睛,又給我碗裏夾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將其吃光光才罷休。“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改正,就等於沒有犯錯誤,如果犯了又沒有意識到,並且還給自己找藉口,那就是錯上加錯。記得5歲那年冬季,我將媽媽的手錶不小心掉到了水盆裏,媽媽問是不是我乾的,我害怕的搖了搖頭,撒謊道:“不知道,不是我!”後來還是被媽媽知道是我幹得,於是我被“雙打”啦!(我的家規:如果撒謊,爸爸媽媽同時會揍我的)

《弟子規》這本書值得我學習一輩子,它時刻教導我要努力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弟子規讀後感13

這段時間我閲讀了《弟子規》。《弟子規》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告訴我們如何從待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從各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我從《弟子規》中感受到聖人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受益匪淺。

當我讀到“有餘力,則學文”和“老易至,惜此時”時,我就想到了自己,雖然我經常會有空閒的時間,但我沒有好好利用它,沒有充分地用於學習,我深感慚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算以後你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權力,想去換回那流失的光陰,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緊時間看書和學習知識,努力塑造自己的品行,不讓時間在指尖悄悄溜走。

古人有很多愛珍惜時間的典範,董遇“巧用三餘”在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讀書;司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個“警枕”,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動就會滑下來,司馬光便會馬上驚醒,繼續奮起讀書。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趁着青春年少,我們更應該惜時努力,讓青春綻放光彩。

弟子規不僅讓我們懂得珍惜時間,還讓我們明白,通過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行善事、走正路,能真正塑造自我。這本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14

記得我在讀大班時,爸爸曾教我學了幾句《三字經》和《弟子規》,那時只知道嘰裏呱啦讀幾句,背幾句,覺得順口好玩。

去年春節的一天,我在找東西時又翻出了那本圖畫精緻的小書本——《弟子規》。翻了幾頁,有些看不懂,不知什麼意思,就去找爸爸,爸爸説你現在讀二年級了,這些字會讀就要知道它的意思。這本書是教導我們怎樣先學做人再學做事。也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孝敬父母、長輩,關愛兄弟姐妹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和禮儀,以及怎樣發奮讀書、立志、做一個有用的人。在爸爸的指導下使我知道“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出必告,返必面”的道理,就是要我們孝敬父母、親人,他們所説都是為我們好,我們都要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用人物,須明求,借人物,及時還。凡出言,信為先”等一些待人接物的道理……

現在我在家學會做家務,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外出都能問侯爸媽好,見到客人和鄰居的叔叔阿姨能主動問好,他們都誇我越來越懂禮貌是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學校,我能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尊敬老師認真聽講,能團結同學,幫助朋友,自己覺很開心很自豪!這都是我學《弟子規》的結果使我有了這些進步,今後我要把這個習慣保持下去,做一個有用的“弟子”。為我加油吧!

弟子規讀後感15

在中國,有着這樣一本書,書中講讓人們尊師重道、尊老愛幼、誠信待人、知恩圖報……那就是《弟子規》。

“孝”、“悌”、“仁”、“愛”是《弟子規》的核心思想。它教導我們在家中要孝順父母,體諒父母,出門在外要敬重兄長,説話也要恭敬、謹慎。為人處事要講誠信,説話文明,尊敬他人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做到“有則改,無加警”。假如還有餘力的話,那麼,再去讀其他的書,去講求其他的學問。

《弟子規》講:"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它讓我們這樣對待父母。我們應當繼承和弘揚。則對待兄弟姐妹,親朋好友也應該尊敬,禮貌,對待老人更應該尊敬,做“敬老尊賢”。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再微不足道,小輩去做之前,也要去徵求一下長輩的'意見,不要擅自主張。否則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説自話,不問別人意見,自己就做了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道德”。我們都應該遵守道德。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實施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裏,這樣明天才會更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shiyong/mengxue/g25g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