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部 >論語 >

論語讀後感3篇

論語讀後感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後感3篇

論語讀後感1

有這樣一本書,它富含着道理,隱藏着睿智,它的道理也許不必須被我們所理解。但它在我們看來,卻是一本凝結着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語錄體散文集,它記載着一位古人的思想,體現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開創儒家學派,他編篡《春秋》,他修訂五經,他創辦私學,他打破貴族教育,他有着此刻人們不及的聰慧,以及當時人們所不及的思想。他在現在,已經是國際知名的人物,他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他名為孔子,它叫《論語》。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中的.《為政》篇。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蠢,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

論語讀後感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論語》,小時候我雖然背的朗朗上口,但是當時的我還不太明白為什麼要讀國學課程,我們這麼小的孩子學這些有用嗎?慢慢地就明白了,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瞭解為什麼我們所歸屬的民族叫做中華民族?它為什麼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它到底有些什麼樣輝煌的思想文化藝術在通過我們的血脈傳承?

其中《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愛國首先要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父母就為這個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媽媽工作多麼辛苦,回到家後,為我洗衣做飯,輔導我功課。父母經常教導我做人要有愛心,要學會體貼父母,關心別人,也可以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長大後會更加孝順父母,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人與人之間都要和睦相處,互相關愛,別人做錯了,就要以理服人,儘量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學習他們的優點,幫助自己改正壞習慣。學習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見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只要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完美。

論語讀後感3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們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編纂,後來就成了《論語》。

寒假裏,媽媽要求我讀他有關交友的論説,以便對我今後的交友起到指導的作用。同時,她又向我推薦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這本書,以幫助我理解。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在這段話裏,孔子教育我們兩點,一是要交好的朋友,正直、誠實和見多識廣的`好朋友值得交往,對自身有益。二是不要交壞朋友,溜鬚拍馬,不誠實和誇誇其談的壞朋友千萬不能交往,否則害處很大。

怎樣和朋友相處呢?孔子曰“侍君有三愆:言末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我和媽媽一起閲讀了《論語》的原文和于丹老師的心得後一致認為:朋友之間需要互相尊重和真誠,更要把握分寸,不能要求對方一定要怎麼做。

今後,我在交友時首先要注意禮儀,比如當我提醒同學臉上有點墨跡時,要很有禮貌地個別跟他説,不要説很多次,也不要冒失地去摸他(她)的臉,更不要譏笑他(她),這樣,在一個友好和平的環境中,我會交到很多的好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jingbu/lunyu/zd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