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食物鏈説課稿

食物鏈説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食物鏈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食物鏈説課稿

食物鏈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課之前學習了:植物生存需要一定條件、動物會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環境,本課通過認識、研究食物鏈將植物與動物聯繫起來,認識到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為後面認識在一定區域內生活的生物需要一個和諧、平衡的環境做鋪墊。本課也是培養學生科學自然觀的好素材。

二、説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技能上:需要認識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瞭解食物鏈中箭頭的含義。學會正確使用食物鏈、生產者、消費者等詞語描繪食物之間的關係。

在過程與方法上:整節課採用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的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食物鏈遊戲激發學習食物鏈規律的.興趣。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能積極與其他同學交流併合作完成探究活動,體驗合作的愉快。能夠調動思維進行理性的思考,參與討論和辯論。

三、説教學重難點

1、從能量的角度思考食物鏈箭頭的方向。

2、從闖關遊戲中總結食物鏈的規律。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我校美的課程體系裏“三三五”的教學模式,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1、美的引入用動畫環環相扣,揭示課題——食物鏈

2、美的發現採用小辯論的形式得出食物鏈箭頭方向,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

3、美的昇華先讓學生利用前概念舉例食物鏈,再通過闖關遊戲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出食物鏈的一般規律,把學習過程還給學生,最後以集體的智慧鞏固食物鏈的知識點和解決前概念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食物鏈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的設計意圖

“生物與環境”這一單元就是要引領隨着學生年齡的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2.在單元中的位置

《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物與環境單元的第五課,《種子發芽實驗》、 《蚯蚓的選擇》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並會根據自身生存的需要對環境條件進行選擇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本節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生態系統完成其功能的結構基礎,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

3.教材內容結構

本課教材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誰吃誰;第二部分是水田的食物網。

二、説學生

通過前面的一至四課的學習後,學生在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的認識。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認識變得順理成章。雖然學生的科學意識在不斷的提升,科學素養也在不斷的提升,但讓我擔心的是學生對平時的生活觀察較少,科普知識不足,導致在尋找食物鏈的時候有諸多困擾。

三、説目標和方法

1.通過討論、分析活動,認識生態系統中的食物聯繫——食物鏈。學會正確使用食物鏈、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等詞語描述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繫。

2.通過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羣落和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的之間的複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3.認識大自然的神奇,認同生態系統的統一性,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重點:描述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並會畫簡單的食物鏈。

難點:尋找食物鏈,形成食物網,體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重難點突破措施:

通過猜謎、動畫及豐富多彩的圖片、視頻,首先給學生感性認識,通過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由淺入深的理解食物鏈;再由學生動手尋找食物鏈,構成食物網,認識食物網概念。拓展延伸通過一些事例讓學生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四、説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出課題

今天上課前,我們先猜個謎語,請大家注意聽:

草原上來了一羣羊。(打一水果)

草原上又來了一羣狼。(打一水果)

學生猜出草莓和楊梅,並解釋。教師及時板書:

草 羊 狼

播放動畫《螳螂捕蟬》,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信息:

蟬 螳螂 黃雀

食物是生物生存的重要需求之一,所以生物間存在着“吃”與“被吃”的關係食物關係,也就是食物鏈。

(二)小組合作,探究整理

師提示學生觀察,箭頭朝向誰(箭頭代表着食物的流向)

你能找到一些食物鏈條嗎?教師出示一個環境(花叢中)。

生髮現了許多生物。

組內完成,共同尋找食物鏈。

(三)展示點撥,解難釋疑

師出示圖片。

學生代表板演食物鏈,讓全體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一個生態羣落中間有許多的食物鏈條,並且學會正確的尋找和標識食物鏈的方法。

通過分析這食物關係,認識食物鏈,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認識生產者和消費者。

(四)自主檢測,學以致用

師出示測試圖,請學生將其中的食物鏈畫出。

通過自主檢測,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食物鏈的認識,同時在畫的過程中體會到許多的食物鏈構成了複雜的食物網。教師再引導學生認識食物網,分析得出食物鏈由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播放科技視頻,總結新知,同時引發思考:

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

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學生先談自己的認識,教師再出示一些歷史上因為人為原因導致生態不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例子。(我國的除“四害”活動、美國的護鹿殺狼啟示……)

從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大家談一談,認識到保護環境,保護生物、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六)課後回顧

回顧本節內容,完成練習。

蒐集一些生態平衡遭到人為破壞的例子,談談自己的想法。

食物鏈説課稿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要説的課題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材分析:

教材特點:本課的內容來自人教版《生物》“瞭解生物圈”第2節“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教材第是以生態系統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等知識,主要體現宏觀的生態學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類型與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重要環節。

學習內容、重點、難點: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三方面: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其中生態系統的成分是重點。下面説一下我是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

突出重點:生態系統的成分是學習重點。通過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兩幅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常見圖片,結合閲讀課本,讓他們瞭解生態系統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種生物成分,討論分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者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明確三者相互依存關係的同時,提醒同學們注意陽光等非生物成分也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從而使學生對生態系統的組成形成整體印象,然後通過練習,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組成的網絡圖。通過學生對生態系統的成分的角色扮演,加深了學生對生態系統各成分的關係的理解,從而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突破難點:能量流動及其傳遞是學習難點。通過分析魚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並使學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產生熱愛環境、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鑑於對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據新課標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要求及學生實際,確立了具體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舉例説出你所熟悉的生態系統及其基本成分。

舉例説明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能力培養目標:

通過圖片分析 ,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識圖能力。發展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思維遷移能力。

通過閲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通過討論,角色扮演,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

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產生熱愛環境、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培養學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學情分析:

前面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已經學過了相關知識: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也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生物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環境中直接影響生物生活的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閲讀。

教學過程:

一、 本節課的導課環節。

情景引入:

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觀察幾幅優美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觀察時想象在這些環境中可能聽到、看到哪些生物,説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導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板書)生態系統

在一定地域裏,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讓學生對生態系統形成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後讓學生舉幾個生態系統的例子,加深他們對生態系統的認識。

二、小至一塊草地、一個校園,大至整個海洋、整個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系統。那麼,生態系統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呢?(板書)生態系統的成分

讓學生觀察分析兩幅圖片(啄木鳥吃蟲子、腐爛的樹樁上長滿真菌),閲讀課文,討論,並回答問題:在這個森林生態系統中有哪些生物?要維持這些生物的生存必須滿足哪些條件?説出這些生物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各生物之間有無聯繫?有怎樣的聯繫? (板書)讓學生到黑板上填空,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生態系統

非生物成分:陽光、温度、空氣、水份、土壤

生物成分:生產者(植物) 、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課後思考第二題 用箭頭表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係,並説明理由。讓學生板書、講解,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書) 生產者 ——→ 消費者

↖↘ ↙

分解者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用這個圖解來表示。從圖上可以看出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最終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後的物質又被生產者利用,這説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學生思考討論:如果生態系統中沒有分解者,可能發生什麼現象?沒有消費者或生產者呢?為角色扮演作準備。

“過把演員癮”:幾個學生扮演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組成成分,説出自己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説出各種生物能否獨立生存。加深學生對生態系統組成的理解,而且能夠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充分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想象等智能。

思考討論:農民朋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收穫着豐收的果實,那麼他們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嗎?為什麼?可以這樣理解,人是社會意義上的生產者,植物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產者。為學生探究人在食物網中的位置作準備。

三、俗話説:“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示螳螂、蟬、黃雀的圖片),提出問題:蟬吃什麼?黃雀會成為誰的食物?(展示蟬吸樹葉的汁液的圖片、鷹的圖片)。讓學生明確螳螂、蟬、黃雀之間是“誰”被“誰”吃、“誰”吃“誰” 即取食與被取食的食物關係。按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畫出相應的箭頭“→”。(注意箭頭要從被取食者指向取食者。)

(板書):樹葉→蟬→螳螂→黃雀→老鷹。

“這種生物之間通過取食的關係而形成的互相聯繫像什麼?你能給起個形象的名稱嗎?”(板書)食物鏈

讓學生在充分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概念的抽象,“食物鏈”理解透徹了,“食物網”等部分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觀察連的幾條食物鏈,思考:這幾條食物鏈是從什麼開始的?

為什麼從綠色植物開始?這幾條食物鏈到什麼結束?提醒學生注意:每條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分解者不屬於食物鏈中的環節。

討論交流:你畫的食物鏈是否合理?這些食物鏈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許多食物鏈會互相交錯?大家看這幅圖象不象一張網?(板書)食物網

提出問題:你有沒有想到我們自己在食物網中處於什麼位置呢?請學生課後探究人在食物網中的位置。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懂得了一些關於生態系統的問題,知道了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關係,還知道有毒物質能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富集,並對生物造成嚴重危害。

提出問題,“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什麼是生態系統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生態系統的特點,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鞏固本節所學的知識。

六、生質疑,師釋疑解惑

七、練習:本節課採取邊學邊練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而且練習的形式靈活性大、開放性強、趣味濃、注重應用,使學生參與度高。

八、課後活動:課後活動的設計注重對課堂的延伸。通過蒐集環境污染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加深對目前的環境污染現狀的瞭解,激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zdo2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