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精品】説課稿範文集合六篇

【精品】説課稿範文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説課稿範文集合六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的內容。在這節課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在所有待測物品中找出唯一一個外觀與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質量有所差異的次品,且事先已經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輕(或重)。

“找次品”的教學,旨在通過“找次品”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優化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嘗試把這種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並運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本節課通過從3個、5個、9個待測物品中找出一個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通過歸納、推理的方法體會運用優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觀察、分析、推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於這一範疇,在這些內容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本節課中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等知識點學生在此之前都已學過。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初步認識“找次品”這類問題的基本解決手段和方法。

過程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學會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五、教學方法

1、加強學生的試驗、操作活動。本節課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可以採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教學。先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操作、試驗、討論、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

2、重視培養學生的猜測、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從紛繁複雜的方法中,從簡化解題過程的角度,找出最優的解決策略。引導學生逐步脱離具體的實物操作,轉而採用列表、畫圖等方式進行較為抽象的分析,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六、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大家喜歡吃口香糖嗎?(喜歡)吃口香糖有很多好處呢!今天老師就打算把這些口香糖送給積極動腦思考問題的孩子。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係,為新課的導入作好鋪墊。]

(一)、情境導入

1、出示3瓶口香糖,説明:在這3瓶口香糖中有一瓶少了2顆,你能幫我找出那一瓶嗎?

學生自由發言。

在同學們説的這些方法中,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麼?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要引導學生根據次品的特點發現用天平“稱”的方法最好,知道並不需要稱出每個物品的具體質量,而只要根據天平的平衡原理對托盤兩邊的物品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2、反饋交流。説説你是怎樣利用天平來找出這瓶口香糖的呢?和你的同桌説説你的想法,可以模擬天平稱的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雙手模擬天平稱的過程更能充分地幫助學生內化。]

學生回答後小結: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別放在天平的兩個托盤中,如果天平平衡則沒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裝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則翹起一端的托盤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裝了。

揭示課題: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個質量不同(輕一點或是重一點)的物品,需要想辦法把它找出來,像這一類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找次品”,這節課我們就來當小小質檢員一起來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書課題:找次品。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例1前,先以3個待測物品為起點,降低了學生思考的難度,能較順利地完成初步的邏輯推理:那就是並不需要把每個物品都放上去稱,3個物品中把2個放到天平上,無論平衡還是不平衡,都能準確地判斷出哪個是次品。只有理解了這些,後面的探究、推理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二)、探究新知,尋找方法

小組合作:從5瓶木糖醇中找出少裝了的那瓶次品。

(合作要求:用手模擬天平,用5個學具當木糖醇。你們是怎樣稱的?稱了幾次?)

指名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步用圖示法板書學生的操作步驟:

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身經歷分、稱、想的全過程,從不同的方法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圖示法較為抽象,對學生來説不容易理解,在這裏只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教學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步板書,便於學生理解每項數據、每種符號的含義,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觀察板書的圖示法,思考: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到這個次品呢?

[設計意圖: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可能會出現提前找到次品的情況,如果運氣好的話稱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在這裏必須引導學生在理解“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到這個次品” 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當我們選用一種方法來分析和研究問題時,應注意把可能出現的結果考慮全面,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同時也為下面的填表、探究優化策略作好準備。]

(三)、合作探索,尋找最優策略

在9個零件中有一個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到這個次品呢?

小組分工合作:用學具擺一擺並嘗試用圖示表示擺的過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必須進行小組活動,發揮集體的智慧才能突破這個難點。為了保證小組活動的有效性,活動前先在小組內進行分工,使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任務。讓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並嘗試用圖示法記錄操作過程,是完成由具體到抽象過渡中的重要一步。]

指名彙報,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分析過程:

引導觀察:用哪一種方法保證能找出次品需要稱的次數最少?

感知規律:平均分成3份去稱,保證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數最少。

[設計意圖:小組彙報時將學生的操作過程用圖示法展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初步掌握這種分析方法。待測物品數量為9個時,只有平均分成3份稱才能保證2次就找到次品,其它任何一種分法都比2次要多,這樣便於學生髮現規律。]

(四)、優化方法,萌生猜想

萌生猜想:是不是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就能使保證找到次品所需要稱的次數最少呢?

提出質疑: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物品應該怎樣分呢?

合作驗證:用圖示法從若干個零件中找出一個次品。

(合作要求:每小組選取自己喜歡的物品個數用圖示法進行分析,共同討論出多種不同的方法,並找到最優的方案。)

[設計意圖:本節課中提供的歸納方法在本質上是一種不完全歸納法。先讓學生進行猜測,引發學生進一步進行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當學生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觀察後自主感知規律。如果課堂時間不允許,這一環節也可以作為課堂的延伸。]

指名彙報,投影展示學生的分析過程。

引導觀察,感知規律:一是把待測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儘量平均,能夠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應該使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只相差1。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經歷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分析模式,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這類問題的基本解決手段和方法。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完全脱離具體的實物操作,實現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數,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後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主題圖給了學生100這個數有多大的概念,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教材還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例題1、2、3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操作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我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我能學會比較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難點: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1.動手操作學習,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的指思想是力求體現:“以發展為主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增強教學內容的開放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高度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我們班一共有58名同學,如果用1根小棒代表一個同學的話,需要多少根小棒?(生58根)

師:請學生各自獨立數出58根小棒(生數,老師巡視學生彙報自己的數法,可能的答案是一根一根數,二根二根數,5根5根數……設計意圖:明確的目標驅動,使學生嚮往積極的操作活動。也能充分展示學生的真實水平,再通過交流,使學生感受到數數的方法多樣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自主建構計數單位“十”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數出48杯小棒。但擺放在一起,老師很難判斷你們數的是否正確。你們能開動腦筋,想辦法清楚地表示你數出來的小棒正好是48根嗎?

生:獨立嘗試,教師巡視,並把學生中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可能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a.二根二根的擺29堆

b.五根五根的擺11堆還多3根

c.十根十根的擺

d.5堆還多8根教師引導學生對出現的幾種情況進行觀察,並反覆地教,在數的過程中感悟第三種方法的好處。能一眼看出結果是58根。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呈現不同的表示方法,再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並選擇最佳的計數方法。這樣做不僅滿足了學生的'主動探究的慾望,突破了為什麼要用“十”來表示的難點,還很好地體現了數學中的優化策略。

2、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1)理解幾十幾的組成

(2)掌握整十數的組成。

(3)認識100並掌握100裏面有10個十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十幾的組成這一知識基礎知識進行適當的遷移。讓學生自己説出58的組成並及時進行鞏固練習,再通過50的認識來強化把10個當作一個“十”,為100裏面有10個“十”鋪墊,整個過程層層遞進,十分有助於學生牢固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第33頁做一做

2、多媒體出示許多小星星(87個)

(1)估計有多少個?

(2)怎樣擺放才能清楚地看了小星星的個數?

(3)怎樣變成90個,再變成100個?

(4)從不同方向數出100。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通過學習談談你有什麼收穫?

2、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介紹教室內的人數和物品。

設計意圖: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成功,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教學,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用教學,逐漸滲透數學的應用意識。

(五)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課堂語言另一種表現形式,應具有藝術性、指導性、啟發性、實用性、應發揮其“引”、“導”功能,引學生之思,導學生之路。

設計意圖:這樣板書,層次分明,便於學生觀察、突出重點,體現了突破難點的過程,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目瞭然,有利於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

四、評價分析

根據國小生年齡小、好勝心強的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揮、説、議、練中學習;從而達到人人想學、愛學、樂學的目的。

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的學習活動中,掌握100以內數的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巧妙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説課稿 篇3

一、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都很不錯,由於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使他們不知道如何節約用錢,如何合理用錢。新《綱要》中指出: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我們通過"乘車"這一生活場景的模擬,使幼兒在擺擺、想想、算算中懂得如何節約用錢。公交車、三輪車、出租車是幼兒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每種車的線路不同、乘坐的人數不同,價格也不同,因此其中藴涵着很大的教育價值,通過學習使幼兒能更好地理解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培養初步的理財意識。此活動適合在大班開展。

二、活動目標:

1、在操作遊戲中複習鞏固10以內各數的加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理財意識。

3、體驗遊戲成功的快樂。

三、重點:通過操作、計算,比較坐什麼車花錢最少,培養幼兒初步的理財意識。

難點:學習10以內各數的加法。

解決策略

:1、操作法:人手一份操作紙、十個硬幣。

2、媒體藉助法:用幻燈片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

3、遞進累加法:由一人乘車到三人乘車,再到五人乘車,從一種交通工具到多種交通工具,涉及到不同的人,不同的車,不同的價格,層層遞進,層層累加。

四、活動準備:課件;操作紙、硬幣、鉛筆人手各一。

五、活動流程:

1、談話引題,激發興趣。

有個叫明明的小朋友想去蘭墅公園旅遊,坐什麼車去最便宜呢?請小朋友們來幫幫他吧!

(在"旅遊"的遊戲情境中學習數學,更增添了趣味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操作課件,介紹三種交通工具的價格。

(用課件再現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牢記各種車輛的價格,為下面的操作活動奠定了基礎。)

3、第一次操作驗證:一個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用擺硬幣的.方法學習計算價格更符合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的心理特點,通過比較使幼兒知道一個人去坐公交車花錢最少,只要2元。)

4、第二次操作驗證:三個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1)、幼兒操作計算,

(2)、提問:你認為哪種車最便宜?為什麼?

(通過幼兒的回答層層理解題意,從而知道三個人去打的最便宜。通過個別提問也提高了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

5、第三次操作驗證:五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1)、幼兒計算,學習連加。

(2)、提問:你認為五個人去坐什麼車花錢最少?為什麼?

(這是提高幼兒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使幼兒知道通過分散乘兩種車的方法更省錢。)

6、隨老師"開車"出活動室。

説課稿 篇4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教學設計説明等幾個方面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質(第1課時)”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六章第一節“分式” 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國小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分式變形的依據,也是進一步學習分式的通分、約分及四則運算的基礎,使學生掌握本節內容是學好本章及以後學習方程、函數等問題的關鍵,對後續學習有重要影響。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原有的知識市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運用。八年級學生一方面可能會對原有知識有所遺忘,從心理上願意去驗證,願意去猜想,從而激活原有知識;另一方面,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那麼如何讓學生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就是本節內容要突破的難點。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以上學習任務和學情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對分式基本性質的理解及其初步運用。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化簡、變形。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體現,而在教學過程中,這三個方面應該是相互融合的,相互補充的,因此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是:

1、瞭解分式的基本性質。靈活運用“性質”進行分式的變形。

2、通過類比、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功,培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強合作交流的的意識。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課堂教學採用了“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着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根據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貫徹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方法,確定本節課主要採用啟發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裏,積極參與,互相討論,一步步地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並通過應用此性質進行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得到更深刻的體會,實現教學目標。

2、學法指導

本堂課立足於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對比、歸納的思想方法。在對比和討論中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要達到學生主動的學習,本節課採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感知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因此在課堂上要採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數學的奇妙。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活動1: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同時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引入新課,我設計了以下的情景導入:

1、下列分數是否相等?可以進行變形的依據是什麼?

2、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怎樣用式子表示?

老師演示課件,學生獨立思考並舉手發言,最後老師總結,演示分數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分數的通分、約分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

這裏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的興趣,由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自然過度到新知識的引入,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為同學自主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

活動2:類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

因為有了導入問題引發的思考,我藉着學生們剛進入良好的學習、思考狀態,馬上提出問題:

1、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猜想出分式有什麼性質嗎?

2、你能用語言來描述分式的基本性質嗎?

3、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在理解分式基本性質時應注意那幾方面?

老師逐一演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並派代表發言,老師從中加以引導,再由師生共同總結出分式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運用類比的方法發現分式的基本性質,並通過合作交流,更好地總結出分式的基本性質,從而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識的目的。

同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全班討論、交流,通過互相補充以及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們總結出:

1、分式與分數有相同的形式,只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

2、分式其實就是用字母代替數得到的,即分式中的字母本身就代表某個數,因此分數的基本性質也應該適用於分式。

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總結得到:

1、分式的基本性質:

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不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2、分式的基本性質中應該注意:

(1)充分理解“同時”這個詞的含義,它包含兩層意義: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整式;

(2)注意括號內的限制條件:M、N是不為零的整式,若M、N=0,則分式就沒有意義了;

(3)此性質的隱含條件是:分式 中,B≠0。

設計意圖:一方面檢查學生對“性質”的認識程度,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思考與歸納,進一步加深對“性質”理解。

我在這裏的設計,主要原因是:

1、運用類比思想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學習新知,比教師講授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

2、體驗“類比”思想和方法,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學生的理解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與歸納,因此,提出問題時應引起學生的關注,強化對性質的理解。

活動3:初步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

課件展示例題,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然後小組討論,老師巡堂給予指導,最後由學生總結出解題經驗。

六、教學設計説明

這節課,我通過五個活動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國中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道德修養中的第四篇課文,學習這篇文章,要在理解內容、揣摩語言基礎上,體會課文藴含的情或理,受到有益的啟示,並學習議論文用事實和道理進行論證的方法。

《課標》中在閲讀部分提出“閲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在教學建議第三條中,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中提到: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第二點、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根據《課標》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理解論點與論據的關係。

2。 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概括事實論據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理解文章是如何舉例論證的。

教學難點

與學生探討出靈魂的真正含義。

二、説學情

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②學習語文的觀念、方式、方法較落後③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弱,語文的素養較低

三、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次活動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讀書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體做法如下:

①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利用多媒體)

②合作法——拓展資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個別展示,豐富體驗。

其中,演示法是本課最主要的方法。在課前大量資料積累準備的前提下,讓學生以豐富的形式進行交流展示,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四、 説學法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語文在現代文閲讀中主要以記敍文為主,教給學生記敍文的分析方法: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八年級北京版語文課本把議論文引入重點教學內容,在記敍文教學基礎上,學習議論文文體,讓學生理解論點與論據的關係,訓練學生概括事實論據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也有正確導向,引導學生要保持純正的追求。

(二)學力培養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三)指導方法

課前積累和準備是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次讀書活動,我有序的指導學生:

①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②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④懸念法——帶着問題,積極思考。

⑤感悟法——擷取要點,闡發感受。

同時也注意指導訓練學生:

① 學寫讀後感

② 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説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由本課中心論點引入,提出本課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作者是如何舉例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

2、解決重點的過程

①引導學生研究2———6段的內容,(點撥)根據議論文的文體知識,快速閲讀,獨立解決下列問題:作者為了證明“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一觀點,選用了哪些事實論據?(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用紙條寫出)

② 展示學生答案。

③然後屏幕展示:

A、阿基米德在劍向他劈來時依然專心研究“圓”。

B、第歐根尼不顧顯赫人物亞歷山大的詢問繼續他在陽光下的沉思。

C、王爾德在外國旅行中只帶內在的精神財富。

D、一個少女在嘈雜的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的讀書。

E、青年學生自備學費趕到北京欣賞世界名畫。

④教師點撥: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西方的,還是中國的;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他們的高貴都在於靈魂。

⑤教師總結:先哲和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者也正是選擇了這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論據來證明“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一中心論點”的。

3、突破難點過程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本文選取了5個人物的事例證明論點,想來,大家對“靈魂”一詞已有了解,那麼,大家開動腦筋再繼續沉思:靈魂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要根據5個人物的事例作答。用下列模式回答:

阿基米德追求—————————————————(科學)

第歐根尼追求—————————————————(思想)

王爾德 追求—————————————————(才華)

少女 追求—————————————————(知識)

青年畫家追求——————————————————(藝術)

4、拓展提高

課文中説:“其實,無需舉這些名人的事例,我們不妨稍微留心觀察周圍的現象。我常常發現,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點不起眼的靈魂生活跡象,也會閃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彩。”你在平時的生活裏發現過這樣“動人的光彩”嗎?説出來,同學們互相交流。

5、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論述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議論文。作者在文章中舉了5個例子,深入淺出,説理嚴密,證明了“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個道理。

6、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練習冊中文段,訓練學生概括事件。

六、板書設計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周國平

解決重點:怎樣舉例論證

突破難點:理解“靈魂”含義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説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情節,吸引着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故事能為其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我選擇的這個故事《珍珍的小黃傘》,這是一個可愛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瞭,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從故事中能讓幼兒知道下雨前的天氣變化。

活動目標:

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能瞭解故事內容,並試着講述故事情節。

2、會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3、能夠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徵。

活動準備

小黃傘、教學掛圖

教法: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兩點:1、教具直觀:語言與教學掛圖結合在一起,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2、語言引導:在語言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説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説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我在活動的設計時注意了問題的設計,從而讓幼兒有慾望説、敢説、有機會説。

活動過程: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出活動的主題“小黃傘”。提出的問題是:出示實物,問:這是什麼?小朋友用過雨傘嗎?什麼時候用的?除了用到雨傘外,還會用到什麼呢?通過此環節能讓幼兒知道更多下雨天的用具。

基本部分我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麼?2、下小雨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通過此次談話讓幼兒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會對下雨有不同的感覺,有好的感覺也會有不好的感覺,下小雨時撐着雨傘穿着雨衣雨鞋,到户外去拜訪小雨點,聽聽雨點打在窗户、樹葉、屋頂上的聲音,踩踩水坑,是快樂的事。而下大雨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不便,鍛鍊幼兒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交流彼此之間的生活經驗。此環節還運用課件來讓幼兒瞭解更多下雨天可以做的.事。第二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這一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提問來分段理解故事的內容,在觀察教學掛圖時,教師提出的問題留給了幼兒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大膽的去猜、去説,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欣賞完故事後教師做小結:故事中的珍珍一直很希望能夠“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日禮物 -----小黃傘和雨鞋。但是,怎麼等雨還是不來,於是珍珍就不停的問媽媽,媽媽都是怎樣説的?小朋友來想一想

教師小結:原來下雨前有這麼多的天氣變化(烏雲→閃電→打雷→下雨)。此環節是鼓勵幼兒試着講述故事的情節,能更瞭解到故事的內容,同時也回顧了下雨前會有的一些天氣變化。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同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第四個環節是教師將故事做總結,向幼兒解釋下雨前會發生的一些天氣變化。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夏天會下雨嗎?下雨前會有哪些天氣變化呢?這一環節是讓幼兒知道夏天為什麼會下雨的原因,教師運用簡單的語言和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瞭解到“為什麼夏天會下雨”,另外還運用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更深一步的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徵。

活動的結束部分是:教師通過提問,小結安全教育,下大雨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事,這一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知道下大雨時不應出去玩,會有危險,培養幼兒下雨天應有的基本自我保護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oer6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