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集錦6篇

有關説課稿集錦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説課稿集錦6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材第十三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全等三角形”的開篇,也是進一步學習其它圖形的基礎之一。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豐富和加深學生對已學圖形的認識,同時為學習其它圖形知識打好基礎。

本節教材在編排上意在通過全等圖案引入新課教學,在新課教學中又由直觀演示圖形的平移、翻折、旋轉過渡,學生容易接受。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本節課的目標為: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對應的元素;

2、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

3、能熟練地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4、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並能用其解決簡單的問題,要求學生會確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及對全等三角形性質的理解;

5、通過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對應美,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多方位審視問題的能力與技巧。

(二)、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質

難點:找對應頂點、對應邊和對應角

二、説教法

1、引導發現法

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創設誘人的知識情景,增加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產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機,不斷提高學生的智慧,發揮其潛力,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

2、談話法

在師生對話、問答的過程中,用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從而使學生在師生之間的交流、同學之間的交流中獲得知識。

三、説學法

1、通過接觸身邊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機,引導學生踏上自主學習之路。

2、看聽結合,形成表象。

3、手腦結合,自主探究。

四、教學流程設計

1、情景導入

課前展示背景為悉尼歌劇院的倒影的圖片(目的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全等三角形和歌劇院有什麼聯繫?)

展示我國某地一幅風景圖片,通過學生對湖光山色的描繪(描繪的倒影是景緻之一),使學生的思維很快處於興奮狀態,這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們認識到全等圖形就在我們身邊,以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探求新知

展示國旗和福娃的等圖片,提出問題(同時使學生感知,我們的祖國在體育、經濟等諸多方面都已躋身與世界強國之列,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驕傲)

3、通過觀察圖形變換讓學生感受完全重合的圖形有很多,從而得出全等形的概念。

4、通過演示讓學生體會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並以圖形變換的形式在練習指出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由此去理解“對應頂點寫在對應的位置上”的含義。

5、通過學生對全等三角形的觀察,合作交流,從而得出找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的方法。

6、小結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由學生自我完成知識的體系,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思想)

7、拓展與延伸(合作交流完成探究題)

8、板書設計

13.1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abc≌△def

3、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4、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5、找對應元素的方法

20xx年10月18日

説課稿 篇2

一、課題:神奇的小手絹

二、教學理念:

本課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突出一個“新”字,體現一個“改”字,一塊普通的手帕,經過教師的巧妙構思,豐富多彩的跑、跳、擲活動便活躍在運動場了,本課將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人人蔘與體育,人人擁有健康,併為學生實施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1、小小手絹價格便宜,便於攜帶,原本是用於擦汗搞衞生用的,但通過去教師的創編卻變成了魅力無窮的體育活動道具,運用手絹進行跑跳擲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對於發展彈跳力、靈敏、協調等具有顯著作用。

2、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巧妙運用手絹進行體育鍛煉不僅確保安全,而且生動有趣。

3、根據學校場地特點,設計對準圓桶擲“飛行物”、對準活動目標擲“飛毛腿”更利於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他們正處於生長髮育期,肌肉彈性差,骨骼和內臟器官發育不完善。同時,他們活潑好動,喜歡做遊戲,喜歡探究新鮮事物,團體意識逐漸增強,鑑於以上學情,我設計了這節“以手絹為主線,貫穿遊戲、跑、跳、擲活動為主題的一系列教學活動。

五、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瞭解和嘗試手絹的多種用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並大膽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動作。

(二)、能力目標:使學生掌握“輕鬆”學會持輕物擲遠的動作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表現力及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在學習中感受練習的樂趣,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感受到與人交往、團結協作的愉悦情感。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做出兩腳前後開立持輕物擲遠的方法。

教學難點: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七、教法和學法:

教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嘗試採用以小手絹為主線,貫穿遊戲、以持輕物擲遠為主題的教學活動模式,主要通觀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講解與示範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玩耍中體驗,在練習中感悟,在創想中昇華”。

學法: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發揮學生自主性學習。學生通過練習法、遊戲法、合作學習法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驗到練習、合作、創新、成功的愉悦心情,讓每個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快樂地學習。

八、場地器材準備:

師生每人一根繩,錄音機一台,磁帶一盒。

九、教學流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1、玩;2、練;3、編;4、放鬆小結

1、玩

(1)、變魔術(揭題):

學生成四列橫隊站立,教師用手絹進行變魔術表演,讓學生猜謎底,如:變一生活用品(手套);變一種動物(老鼠);變一種兵器(“飛毛腿”導彈);變一交通工具(直升飛機)等。

這個教學環節揭示了課題:神奇的小手絹,向學生展示了手絹的多用性。並很快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性增高,併為後面的教學內容做鋪墊,如在變魔術時發現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可適時地佈置課後作業:課後自編小魔術。

(2)、小動物開火車(合作遊戲):

教師創設情境,火車開過小樹林,鑽過山洞,讓學生聽信號做相應的動作。

這個合作性遊戲是學生模仿小動物奔跑,邊跑邊聽信號改變動作。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習興趣。

(3)、花樣手絹操

學生散點站立,在音樂的伴奏下,跟老師一起進行花樣手絹操練習。

這個教學環節體現了音樂與體育課程的整合,讓學生在音樂旋律中模仿完成花樣手絹操,使他們身心愉悦,同時也發展了身體各關節韌帶的靈活性和柔韌性,為下面的教學內容做好準備。

2、練

(1)、對準目標投

師生共同用手絹絹打結成小球,對準塑料筒擲準。

大家都知道,投擲是國小體育課的必修內容,但多數學生都覺得這個項目枯燥、單調,往往練習時出現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在本節課中我採用擲準接力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歡快活潑的教學氛圍。

(2)、投接配合

①學生成八路縱隊站立,分組進行擲手絹和用小塑料桶接住手絹練習,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提醒;

②有針對性地請幾名同學上來演示投接動作,啟發同學們各抒己見,進行評價;

③老師講評並示範鞭打擲遠的快速動作;

④學生自主計分練習(接中一次得一分,最後小組合計得分參賽);

⑤一分鐘計時投接練習。

這個教學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老師運用以上5個教學小環節,通過發現問題、學生點評、老師講解示範、練習正確動作到1分鐘計時跳,充分展示了啟發式學習“鞭打快速、出手果斷”的.擲輕物動作的全過程。

本環節遵循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自主學習、探究的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課堂教學要把學生的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學生的需求當作課堂教學的落腳點;這一環節,師生共同參與,師生互動,同時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寬鬆、和諧、奮進的教學氛圍中,輕鬆愉悦地完成教學任務。

3、實戰演練

(1)創編激烈的戰鬥場面

①教師啟發學生演示多種前進動作,並組織持手絹的學生自制“飛毛腿”對攻方進行射擊。

②老師補充示範幾種衝鋒動作,還可請2-3名同學一起演示幾種跑進動作。

進行演練時啟發學生抓住時機,密切配合。

③學生站到防守區按要求進行練習

這個教學環節是本課的亮點,學生除了學會基本的擲遠動作以外,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投擲方法和目標,自由選擇各人喜歡的運動方式,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挖掘了運動潛能,張揚個性,培養了合作能力與創新能力。

4、放鬆小結。

結束部分以悠揚的樂曲作為放鬆音樂,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用手絹作道具表演各種優美的放鬆舞蹈,使學生迅速恢復疲勞,帶着滿足並期待下節課的美好心情結束本課的教學。

説課稿 篇3

【導學目標及重難點設計】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小説閲讀訓練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小説是最能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説的內容最為豐富,謳歌美好、神聖、莊嚴,鞭撻醜陋、污穢、邪惡。閲讀小説,可以更好的認識社會,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説。作者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了一個欺下媚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警察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批判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義務教育國中階段文學作品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根據課程標準對小説導學的要求,結合小説《變色龍》具體特點,我把這篇課文的導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習小説通過對話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的寫法。

2、能力目標:從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説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通過人物對話所表現出來的對俄國沙皇走狗的諷刺之情。

根據以上導學目標和學生對小説所反映的俄國十九世紀社會現實缺乏瞭解的實際情況,本文導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對話中領會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分析奧楚蔑洛夫這一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則本文是導學的難點。

 【學情分析及導學方法運用】

1、學情分析:本文的導讀對象是八年級學生,經過八年的語文閲讀訓練,他們對小説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能夠自主梳理小説情節,理解小説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對運用動作、表情、對話表演小説的情節有濃厚的閲讀興趣,並能依據文本評議小説中的人物。

2、導學方法運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根據導學對象的特色和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本課的導學過程中,我把課堂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入情地演,出色地評,大膽地想,盡情扮好學習主人這一角色。

充分地讀:葉聖陶先生説過:“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讀書思考。為了激發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的強烈慾望,我採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手段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文,在邊讀邊思邊議中學習課文。

入情地演:表演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本文故事性強,表演難度不大,角色易於裝扮的特點,我將把課文交由學生自主改編成課本劇,自導自演,讓學生在無限興趣的情節表演過程中品味小説的語言,領悟文章的主旨。

自由地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充分展示各自給課文另擬的題目等環節中讓他們充分交流,自由地議論,使學生在討論交流中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教師適時地給予評定和表揚,以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領會課文的內容,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出色地評:評,既是學生對參與教學活動的同學的評價,也是學生之間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在本篇小説導學過程中,我將通過引導學生對同學們給課文另擬的題目進行評議,對課本劇表演的優劣中進行評議等等,讓學生在平等的融洽的氣氛中互相交流,導引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大膽地想: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為了加深學生對小説所揭示的奧楚蔑洛夫警官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形象特徵的理解,我啟發學生根據奧楚蔑洛夫警官在處理狗咬人案件時的對話展開聯想和想象,對奧楚蔑洛夫警官當時的心理和神態進行再創造,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我説課的題目是《歸去來兮辭》。

一、説教材:

《歸去來兮辭》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它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作品,描寫了詩人得以辭官歸隱的喜悦心情和對自由、閒適的田園生活的熱愛。歐陽修説:“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讀。

新《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高中生“要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數量的名篇”。《歸去來兮辭》所在的單元也有相應的教學目標:“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有關的文言詞語和句式,要重視誦讀和背誦。”根據本文為自讀課文的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設置了一課時內容,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辭的文體特點。

2、疏通文句,歸納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實詞、虛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

3、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誦讀課文,在瞭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決絕或猶疑的複雜情感。

(三)德育目標:

瞭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隱,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隱士情懷,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實具體的文言知識及涵詠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課文的學習重點,而體味作者在述志中滲透出的或喜或悲、或決絕或猶疑的複雜情感則是本文學習的難點。作者遠遠瞧見家門便“載欣載奔”,可見因為能購歸隱田園心中着實高興。全篇圍繞着作者的鄉間生活寫着歸隱的樂趣,如顧盼園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種秋收的田中之樂。然而文章歡愉的氣氛中卻不時跳出一兩句讓人惻然的言語,如“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或棹孤舟”,“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懷良辰以孤往”,“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等。在作者快然隱居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孤獨的隱士,是人生苦短的慨歎,是世乏知音的孤寂,還有一絲有些猶疑的灑脱。

二、説教法:

1、自讀法。《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自讀課文,相對於本單元其他篇目,它的詞句理解難度較低。因此,這堂課可以學生為主,由學生自己完成疏通課文的任務,然後提出自己難以理解的文句,學生之間相互解答,然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本課的文言常識。

2、研討法。對於文章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分析,學生大多能得到陶淵明是個高風亮節的文人,作者樂於田園的隱居生活等結論,針對其複雜情感的流露,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點撥提示,促使學生往深一層想。

3、誦讀法。古文,必須通過誦讀才能培養出一種古文的語感,尤其是這篇文章是講求音韻的'辭賦。只有通過反覆的吟誦,學生才能愈來愈深刻的瞭解文章的內涵。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會使用到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在介紹文體,歸納重點文學常識時,直接的投影展示,便於學生迅速掌握知識點。

三、説學法:

1、預習法。學習一篇課文,預習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識量大,所需掌握的內容多,不經預習直接聽課,學生很可能會不知老師所云者何,聽課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初步瞭解文章大意,聽課時對文章重難點的把握就會事半功倍。

2、自讀法。“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生學文言文,實際上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讀懂文言文。《歸去來兮辭》表情達意,筆到意隨,音韻和諧,文辭流暢,天然無飾,便於學生理解品讀。藉此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閲讀能力是再好不過了。

3、探究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動性,針對文章內涵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一來可以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二來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約3分鐘)

以箏曲《漁舟唱晚》引入課堂。

提問:聽這首古箏曲,你認為它講述了一種怎樣的生活?

引導學生回答到安逸閒適,沒有世俗紛擾的生活。

我國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渴望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我們熟知的散文《桃花源記》、詩歌《歸園田居》都是這一題材的文作,今天,我們再一起學一篇他的辭賦《歸去來兮辭》。

(二)介紹文體:(約2分鐘)

找一位預習充分的同學,描述辭的文體特徵。

辭,是介於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於戰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稱為辭賦,後人一般也將辭賦並稱。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辭和賦還是有區別的,一般説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

(三)通讀文章,疏通詞句,總結重點字詞句式:(約15分鐘)

由於預習充分,在課堂上可給學生少許時間(2分鐘左右),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難以理解的詞句,學生之間相互答疑,老師從旁予以糾正。

總結:

1、重要實詞:

役(役使)、諫(諫正、勸止)、觴(酒杯)、策(拄着)、憩(休息)、岫(山穴)、景(太陽)、盤桓(徘徊、留戀不去)、疇(田地)、棹(划船)、窈窕(曲折幽深的樣子)、行(將要)、期(至、及)、聊(姑且)。

2、重要虛詞:

①五個疑問代詞

田園將蕪胡不歸(為什麼)奚惆悵而獨悲(為什麼)

復駕言兮焉求(幹什麼)曷不任去留(何)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為什麼)

②來:來虛詞,可當助詞講,無義。

兮:語氣詞,多用於詩賦中,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或“呀”。

以:介詞(讓;用;把;因為;按照;帶着)

連詞(同“而”,表修飾;同“而”,表並列;表目的,來;才;因為)

而:代詞(通“爾”,你的)

連詞(表假設,如果;錶轉析;表並列;表修飾;表承接)

之:代詞(他們;我;這、此;這樣的人,這類人)

結構助詞(定語中心詞之間,的;主謂間取消獨立性;賓語提前標誌;中心詞與補語間,得;定語後置標誌;無實義)

3、古今異義詞:是、非、親戚。

4、詞類活用:幼(形-名)、怡(使動)、傲(形-名)、日(名-狀)、策(名-動)、時(名-狀)、悦(意動)、樂(意動)、琴(名-動)、書(名-動)、棹(名-動)、善(形-動)。

5、通假字:曷。

6、特殊句式:

①既自以心為形役(被動句)②問征夫以前路(狀語後置)

③復駕言兮焉求(賓語前置)

④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狀語後置)

⑤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⑥樂乎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

(四)涵詠體味文章思想感情:(約20分鐘)

1、學生自由誦讀一遍文章,老師檢查學生誦讀情況。

2、請一位朗誦水平較好的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完成一項任務:畫出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學生活動)

3、能體現作者思想情感的語句:(學生品讀思考,老師予以點撥)

①歸去來兮!②三徑就荒,鬆菊猶存。③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④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⑤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要點:結合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作者卓然不羣,厭倦了黑暗腐敗的官場,強烈的渴望鄉園田居的生活。對於他來説,物質的享受並非他的追求,精神的愉悦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①乃瞻衡宇,載欣載奔。②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③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長關。④悦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⑤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要點:樂於田園生活,詩人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歸宿,所以他才能生活的如此愜意自得。)

①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②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③或命巾車,或棹孤舟。④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⑤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

(要點:人的情感是複雜的,這些語句就是作者在文中樂的背後隱現出的憂。有出世的逍遙,也有誤入歧途的痛悔;有得養天年的安樂,也有人生苦短的感歎;有家人親友相伴之樂,又有曲高和寡,知音難尋的傷感;有離開官場的決絕,也有對國事的一絲牽掛。全文可説是樂憂相生。)

(五)小結:

《歸去來兮辭》是作者訣別官場的宣言書。通過這節課的品讀分析,我們發現作者的情感世界極為豐富,樂憂互現,決絕與猶疑並存,但有一個信念卻是不變的,那就是與官場徹底決裂。因為作者深深知道自己心懷天下,“大濟蒼生”的抱負在那黑暗的官場是無法實現的,因而他更樂於歸隱田園,做一個不問世事的隱士。他的高潔與堅定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六)再次朗讀課文。

(七)作業:

1、將本文改為一篇敍事抒情相結合的散文,500字以上。

2、背誦課文。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小到個人,大到社會發展的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對於殘疾人這個特殊的羣體來説,生理的殘疾帶來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靈創傷,自強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義。

一、説教材特點

《自強不息》是全日制聾校七年級實驗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冊第二十課的內容,主要講了肢殘人洪仿毅在身體高度殘疾,累受生活磨難的情況下,頑強不屈,自立自強,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業績的事蹟。

本課的主要編寫意圖是對學生進行自強不息的教育,使學生懂得,殘疾人雖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淪,勇於拼搏,一樣可以成為生活的強者,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信念,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於聾校一直使用較為陳舊的人教版原編聾校實驗教材,不僅教材編寫理念落後,編寫的結構生硬,而且內容貧乏,缺乏立體感。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大膽地挖掘、取捨,進行師本開發,以期在老教材的舊瓶中裝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師的師本開發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捨棄。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時宜的教學內容;2、添加。即添加新的時代環境下有益教學的內容;3、改造。即對原來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和變化。

二、説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聾生在年齡上達到了國中學生的階段,已經具有了較好的認知能力,但認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較突出,情感、思維發展已較為豐富,但受認知侷限影響,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維的發展也較為緩慢。而且,由於學生的殘疾狀況各不相同,殘疾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較之健全學生要更大、更復雜。

三、説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聾校思品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並結合前面的教材和學生的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知道“自強不息”字面和豐富的內在涵義。

2、懂得殘疾人只要自強不息,一樣可以成為生活的強者。

(二)情感目標:

1、欣賞、敬佩有自強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學習殘疾人典型事蹟,做自強不息的人。

(三)行為目標:

做到從身邊小事做起,身殘志堅,奮發向上。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激發學生信念,引導學生立志學習殘疾人典型事蹟,做自強不息的人。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強不息的豐富涵義並積極應對生活中的順境和逆境。

四、説教學理念和方法

根據本課特點並結合學生的情況分析,我對本課教學的設計主要基於以下基本理念:

1、課堂生活相貫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課程要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在教學中,我通過“身邊的榜樣”、“生活中的案例”、“課後的實踐”等環節,盡力打通課堂與生活的聯繫,讓課堂的教學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對話,便於學生的情意共鳴、知識融通以及行為生成。

2、知情意行相聯接。品德教學是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知是先導,情是生成,意是關鍵,行是目標。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四字真經,以知激情,以情啟意,以意導行,促進學生從知向行的轉化,努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3、不同學生共關注。特殊學生的個別差異巨大,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需求,在提問設計、作業設計等方面提供體現層次性、選擇性,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基於以上理念,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主要是在課前的導入中,通過學生身邊的自強不息的典型--聾人教師呂佳佳的成長事蹟,引導學生探索她能夠取得成功的奧祕。

榜樣分析法:主要是“聯繫拓展”環節中,對古今中外的殘疾人成功典型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成功因素的認識,激發他們學習榜樣人物、爭做榜樣人物的動力和熱情。

引導討論法:主要是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進行學生深入、理性的分析,讓學生在小組的合作和思維的碰撞中激盪情感,啟迪思路,加深對相關問題的認知和理解。

故事喻理法:主要是通過殘疾典型人物的成長故事、文藝作品中的形象表演等途徑讓學生直觀感受自強不息的外在表現,並由表及裏,領悟自強不息的內在含義。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分為“情境導入、感知涵義”、“學習課文、理解涵義”、“聯繫拓展、豐富涵義”、“辨析體會、明晰涵義”、“文藝欣賞、昇華涵義”、“延伸實踐、內化涵義”六個部分。這六個部分圍繞“自強不息”涵義的理解與內化這個難點逐層深入,從字面到內容,從外延到內涵,從遠離到近身,讓學生深刻理解“自強不息”字面下豐滿的涵義。對“自強不息”涵義理解的過程也是學生從知到行逐步學習深化的過程。

(一)、情境導入,感知涵義

首先是出示我校的聾人教師,也是本市第一位聾人大學生呂佳佳的圖片故事,引導學生思考聾人需要面對的困難,體會呂佳佳成功的艱辛和不易。因為選取的人物典型是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人,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作為聾人,呂佳佳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小結:她成功的原因是她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結果,並板書課題,解釋“自強不息”的字面含義,“自強”就是自我努力,奮發向上;“不息”就是不停止。(二)、學習課文,理解涵義在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師生交流,瞭解課文中的主人公--殘疾人洪仿毅在各種逆境和順境面前的所思、所為,領會主人公不怕苦、不服輸、不自滿、不停步的精神追求,從而理解“自強不息”涵蓋了在逆境和順境中都要奮發向上的道理。

首先是讓學生自學課文,按照“時間—發生的事情”的順序思考:課文講了誰的什麼事情?

教師與學生交流,共同理清洪仿毅在一歲半身體殘疾的時候,在退學後十四歲的時候,在1983年他的軟糖作坊不順利的情況下,在事業順利的時候,他所採取的態度、行為和相應的結果。

教師與學生共同做板書歸納:身處逆境時,他能做到不怕困難,艱難求學;不怕辛苦,自食其力;不怕挫折,敢於創業;身處順境時,他能做到不滿現狀,繼續前進。

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洪仿毅作為一個殘疾人,在學習、生活、工作上有着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但是,在一個個困難和挫折面前,他沒有灰心,沒有沉淪,而是憑着頑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個的困難,取得了事業的成功。他雖然殘疾,但是他用殘缺的身軀,從農村爬向街頭,從街頭爬向城市,最後又爬到了北京,他用堅強的意志,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堅強之路。這,就是“自強不息”。

正面的事例常給人以激勵,反面的事例常給人以警醒。在正面理解了自強不息的激勵作用的同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設想一下如果他沒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而是自卑、消沉,一蹶不振,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嗎?為什麼?通過對反面後果的想象和探討,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強不息”正向激勵作用的認識。

(三)、聯繫拓展,豐富涵義

這是在課文中的典型人物之外的補充與添加。原來的課文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增加這一部分殘疾人典型,是為了彌補課文中相關材料的不足,藉此豐富學生對自強不息涵義的認識。這些殘疾人先進典型分別是“用生命寫作的人---張海迪”,“無聲世界的藝術天使--聾人舞蹈家邰麗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人---盲人吳晶”,“生命奇蹟的締造者---海倫凱勒”。他們或是名聞中外的殘疾名人,或是學生所熟知的身邊典型人物。他們的`經歷、事蹟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他們都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有不畏艱辛,奮發向上的奮鬥過程。這一部分的信息量很大,需採用多媒體呈現的方式,以便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感受到這些先進人物不斷奮進的艱辛歷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討論,概括他們的共同特點。

教師在學生討論概括的基礎上,小結: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他們都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和信念。這是他們能夠不斷克服困難和內心的自卑、自滿,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階梯。

(四)、辨析體會,明晰涵義

這一部分重在將前面獲得的對“自強不息”涵義的認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通過對相關問題情境下“如何做”的判斷,讓學生明辨自強不息應然的選擇取向,以此指導學生的問題判斷和行為選擇。教師所選取的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如“小偉作業碰到了困難,就停下不做,等老師講解”,“小明冬天天氣冷,就害怕起牀”,“小東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就驕傲起來”等等。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採用“選擇---後果”課件演示的方式對比不同的選擇導致的不同結果,以此啟發學生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因為同樣是在不幸的命運或遭遇面前,有的人選擇自強不息,不向命運低頭,取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卻選擇了沉淪,不思進取,成為生活的弱者。不同的選擇,其實也決定了不同的命運。

(五)、文藝欣賞,昇華涵義

這一部分也是在原來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適當補充,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自強不息相關內容的文藝欣賞,加深對“自強不息”內在概念的理解,形成超越具象的抽象概念。教師選取了《周易》以及胡文忠、列夫·托爾斯泰等中外名著、名人對“自強不息”的論述,讓學生談談對名言的理解。而後通過欣賞由肢殘人跳的感人至深的舞蹈,形象地感受殘疾人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風采,從而激發起他們努力進取、奮發向上的積極情感。

(六)、延伸實踐、內化涵義

這是課文的結尾部分,也是從課堂學習向課外實踐的延伸起點。首先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通過本節課學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以此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課後作業一是讓學生自己閲讀課後短文《無臂青年宮寶仁》,二是通過網絡搜索殘疾名人和蒐集身邊殘疾人事蹟,舉行宣講故事會,三是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決心和打算,整理上交。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兩項作業準備完成。

泰戈爾曾經説過:“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成功的品德教育也必是象“水的載歌載舞”一樣,通過浸潤而不是敲打,通過堅持而不是一時,慢慢地喚醒、激勵、影響學生。因此,對一堂課品德教育內容的延伸將一直進行下去,這是教育的必然,也是學生成長的必然。

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難點、説教學方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7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國中思想品德九年級全一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框《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本課主要説明兩層意思:一是公民要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二是要樹立“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奉獻意識。學生通過對第一框《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的學習,瞭解了個人是集體的一員,人人負有關愛集體的責任,本框由承擔集體的責任上升到承擔社會的責任,使學生能夠主動為國分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同時也為下一框做鋪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

九年級的學生在心智能力等方面已經有了迅速地成長,已經有了一些責任的意識。但是一些學生對於什麼是責任,承擔責任與自己身心的和諧發展、適應社會、服務祖國之間的關係等問題不甚了了,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逃避責任。在社會生活中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是每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應該認真履行的責任,但有的同學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認為社會上的事情與自己沒有關係。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維護國家的尊嚴,主動為國分憂,與國家共渡難關,並且能夠熱心公益,服務社會,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具有關愛集體、服務社會、奉獻祖國的情懷。

2.維護國家的尊嚴,主動為國分憂,與國家共渡難關。

3.通過案例分析,具有維護國家尊嚴和榮譽的能力。

4.通過分享參加公益活動的經歷,增強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能力。

5.説出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

四、説教學重難點

依據《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難點】

通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何提升個人的自我價值。

五、説教學方法

本課我將採用案例分析法與合作探究法。本框教學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分析,通過這些環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拉進了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在這些過程中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在教師引導下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總結。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新課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我將通過運用實例的方式進行導入,具體做法如下:

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公民拿出黃金首飾和外匯積蓄捐給政府;“9·11”恐怖襲擊事件中,美國公民自發趕到遇襲地點救人,或到醫院排着長隊獻血;1998年我國抗洪救災和20xx年抗擊非典中,億萬中國公民頑強拼搏,眾志成城。

設計意圖:通過這幾個實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看待各國公民的行為,進而引出本課的內容:承擔對社會的責任。這樣的導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們的思考,迅速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讓同學們帶着問題進入課堂。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請同學們分析案例一:

李文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車是城市流動的風景線,於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車司機發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議。

一位市民向環保部門舉報某化工廠在夜間偷偷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

九年級的同學利用雙休日在市民廣場舉辦“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公益宣傳活動。

設計意圖:根據這三則小案例並列舉部分學生生活中的類似事例,組織學生討論:這些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嗎?為什麼?他們這樣做有何影響?通過回答進而引導學生明確只有每一個公民都盡到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做到“我為人人”,才能收穫“人人為我”的幸福。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同類事例中提煉共同價值觀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意識,熱情參與和諧社會建設。

2.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

請同學們分析案例二:

四名剛剛大學畢業的青年人,為抵制製作美化侵略戰爭的電腦遊戲軟件,憤然向外資公司提交辭職申請。不久,又有七名員工提出辭呈。他們説:“這件事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感情,我們別無選擇”。其中一名大學生説:“在外資公司工作,既是一種待遇,更是一種考驗。我們中國人應該懂得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是不應該做的。”

承擔對社會的責任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閲讀情景材料,並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這些大學生作出自己的選擇的原因,他們這樣選擇面臨什麼樣的考驗。根據學生的回答引發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位憤然辭職的大學生,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總結:作為中國公民,無論在哪兒工作,都要維護國家的尊嚴和榮譽。最後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和選擇,增強學生自我判斷、自我選擇的能力。

3.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

在學生對承擔社會責任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將責任、榮譽、國家等詞語在黑板上展現出來,讓學生體會這些詞語的內涵,進而引導學生要有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古渡難關的意識。

4.肩負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

請同學們閲讀材料:

在1998年的抗洪救災中,億萬中國人民頑強拼搏,眾志成城。當洪水襲來的時候,許多共產黨員、幹部羣眾不顧個人生命和家庭利益,“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當上級下達“破堤泄洪”的命令後,他們又毅然“舍小家,保大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閲讀材料,引導學生體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內涵,進而使學生意識到青少年肩負着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

(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1.社會需要互助和關愛

請同學們分析案例三:

讀大學時,小石就是某環保組織的志願者,雖然已經畢業幾年了,工作換了好幾份,但他這份“兼職工作始終沒有換過。他堅持的理由很簡單——沒有人不喜歡蔚藍的天、碧綠的草和優美的環境。

雖然工作很忙,志願者的工作也不輕鬆,要組織各種論壇、做會務、當翻譯,別説雙休日,就是節假日也沒有休息過,可是小石並不覺得有多苦,而認為只不過是多付出一些時間而已。他付出了,但收穫的更多……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情景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作為一名志願者,小石雖然很忙,但為什麼不覺得苦和累。進而啟發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石,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明確小石在奉獻中找到快樂、實現自身價值的道理,並且體驗小石的內心感受,增強學生服務社會的責任感。

2.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請同學們分析案例四:

一位老人70歲時開始自費做艾滋病的預防和救治工作。她先後走訪了100多個村莊,見過1000多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艾滋病的預防和治療上。20xx年至20xx年,她無償資助了多名艾滋病孤兒。20xx年7月,這位老人榮獲“亞洲的諾貝爾獎”——拉蒙——麥格塞公共服務獎。

這位老人説“‘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這不是因為‘給’是一種犧牲,而是因為通過‘給’表現了我的生命力。”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材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對“‘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這句話的體會。進而引導學生積極投身於各種公益活動,以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

環節三:拓展延伸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為了鞏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在這一環節,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想自己曾參加過哪些社會公益活動,並談談體會和感受。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投身於社會公益活動對於增強責任感、豐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促進社會和諧所具有的積極作用,從而以實際行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環節四:小結作業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我與學生一起總結本節所學到的內容,並給他們佈置一個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參加一個社會公益活動,撰寫一份實踐報告。在之後的課堂上分享參加公益活動的收穫與體會。

設計意圖:這樣做可以真正地把思想品德課上所學到的理論更好地運用實踐中去,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師教學得以引人入勝的嚮導,是開啟學生思路的鑰匙。我的板書設計本着直觀、簡潔的原則,如下圖所示:

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1.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2.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以上為《承擔對社會的責任》説課稿,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標籤: 説課稿 集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95r7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