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幾個相同的數連加,通過求一共有幾隻兔和一共有幾隻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徵,為教學乘法的意義作準備。例題後的“試一試”,繼續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並讓學生注意到3個5相加和5個3相加的的數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題在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後的“試一試”既要用加法算,也要用乘法,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中的1—8題由看圖找幾個幾再列加法算式最後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知道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2、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個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和改寫乘法算式。

四、教學難點:怎樣改寫乘法。

五、教學準備:CAI

六、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將教材進行了一定的處理,把“認識乘法”創設在一個童話情景中,並將乘法意義的兩個內涵:在幾個相同數相加時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簡便。分開突破,不增加學生的難度與負擔。整節課營造出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練習設計的難易程度也是由淺入深,開放性題趣味十足,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七、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認識‘小紅帽’嗎?”讓學生回憶起童話故事,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因為國小生尤其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學習的願望。緊接着,創設情境,“數學課上老師也帶小朋友來看看小紅帽的家。”《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環境,創設生動有趣的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所以在導入部分中,我根據兒童心理,喜歡玩,喜歡小動物,卡通人物。時時調動着學生的積極性並且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是用一個完整的情境貫穿始終。

《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給學生提供現實有趣的學習背景,把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況呈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你要把孩子引導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學生學習數學是學生生活的系統化,離不開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對學生來説,數學知識並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的總結與昇華。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的內容發生相互作用。創設問題情境,構建數學知識。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聯繫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備繼續學習乘法的條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由於接觸少,顯得比較生疏。為此,在教學中設計了“小雞”,“小兔,“雞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列出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並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説出許多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能力。

設計“雞蛋”這一問題情境,首先是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一位數連加的能力,為學習乘法掃除障礙,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培養學生算法的多樣化。《新課標》中對計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準,而是看準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樣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帶着解決問題的渴望去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學生根據“雞蛋圖”分別列出了3個5相加(橫着看的),5個3相加(豎着看的)的連加算式。甚至也會有學生斜着看來列算式,或6個6個的看等等各種方法,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的方法,學生能夠理解,也記憶深刻。

我在教學中,在新授中讓學生將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外,在練習中,並出現了“5+6+6”這類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過比較,從而讓學生在現實活動中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實踐中應用概念並進一步鞏固概念。

緊接着我設計了小紅帽過生日的情境,來一個人要兩支筷子,來50個人要準備多少支筷子?學生中大多數用乘法,我提問;“為什麼不用加法呢?”學生都感受到太長了,麻煩。從而將乘法的意義突破。

《新課標》提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中,教師遵循由淺入深教學的原則,由基礎題到提高題。首先讓學生看一副圖,説出是幾個幾相加,並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過渡到看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後提高到看一幅圖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後,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題。讓學生在開放性題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3+5+5”這一題,剛開始學生會以為它沒辦法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它不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但通過自己的探索,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知道先算出2+3=5,這樣就變成3個5相加,從而可以改寫成3×5,5×3;接下來“3+3+6”這道算式就可以變成2個6相加的加法算式,進而可以改寫為2×6,6×2的乘法算式,同時“3+3+6”這道題可以把6拆成兩個3使原來的加法算式變為4個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後是一道字母題:A+A+A+A。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而再一次的鞏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總之,把數學教學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有利於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並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有利於教師發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李漢榮,這是一篇構思新奇、想象力豐富、充滿童心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的是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好友”,並且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新課標提出,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組課文的主題是”感受大自然”。因而,通過語言的品讀,學習表達方式,並感受到其中深切的情感,自然而然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品詞賞句、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但對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聯想等能力,還比較欠缺。且現在的孩子與大自然接觸少,生活經驗有限,感知、理解並體會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內涵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寫景類文章大多不能有較深的感知。幸而,對於大自然他們有強烈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和學情特點,結合課標要求,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內容,積累好詞佳句;

3、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感受山中景象的美好,體會作者情感,併產生對自然的嚮往、喜愛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作者對“山中好友”的深厚情誼。

難點:品味優美語段,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五)課時分配(二課時)

第一課時:字詞疏通;讀通課文,理清課文思路,初步感受情感。

第二課時:品讀語段,感受山中美景,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為了充分啟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

學生則主要採用勾畫圈點、合作學習、自讀自悟的方式,自由感知文本。

三、説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一)詩句互對,激發興趣

課前,師生互對關於“山”的古詩詞句,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等。同時出示山景圖,讓學生欣賞,並説説自己對山中景色的感受。

【由已學古詩句互對導入,並出示圖片能給他們直接欣賞的機會,調動學習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進行情感和語言的交流,為課文的學習奠定初步的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文時,提出要求,明確任務。)

1. 自由讀文,藉助多媒體、聯繫生活、語段,小組間疏通字詞、語句。其中“和、冠、

禪”字是多音字,要着重講解,讓學生學習辨析。

【高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但是對於多音字還會在使用中出現問題,因而要不斷提醒,教給他們辨析方法。】

2. 同桌交流讀文後對山中景象的印象,並畫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同桌合作,互相啟發,互補不足。】

(三)再讀課文,初感情誼

1、自讀課文,小組討論:“作者明明是去山中賞景,為什麼説是山中訪友呢?他為什麼把山中的景物當做是自己的朋友?”

2、小組交流、説話練習:説説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朋友”?並簡要闡述理由。

【初步感受“我”和大自然景物之間相互交融的情誼,並自由抒發自己的喜愛之情。】

(四)讀思結合,深悟情誼

“我”和山中的好友間的情誼究竟有多深呢?我們一起去品味品味。

1、感悟“我”與橋的情誼

(1)自讀課文,思考“我”與古橋是怎樣交流的,“我”在向他訴説些什麼?

(2)着重理解“德高望重”。

(3)學習表達方式,體會以第二人稱抒情的好處,引到第5自然段,體會情感。

2、品讀第5自然段,感受語言的表達方式在抒情上的作用,體會“我”與好友的情誼。

【把表達方式相近的語段放在一起比較、品味,有助於理解,進一步感悟。】

(五)朗讀結課,鋪墊情感

最後,讓學生以朗讀詩歌的方式誦讀3、5自然段,昇華情感,為下文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

(六)作業佈置,積累語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摘錄文中優美語句,並試着仿寫。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1、山中訪友

古橋 德高望重的老人

樹林

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

友 落花、落葉、石頭

雷陣雨

吠犬、歸鳥

説課稿 篇3

畫角説課稿

徐陽平

説教材:

今天我的説課內容是冀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第六課時畫角。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鋭角,直角,鈍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盡心教學的,學習這些內容,對於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認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並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操作過程中經歷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畫角的過程。

技能目標: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板畫30°、45°、60°、90°的角。

情感目標:再畫角的過程中培養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明確各種角的特徵是教學的重點,怎樣用量角器畫角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學生準備了畫紙、三角板、量角器、鉛筆等學習用品。 教師準備量角器、三角板、圖片。

説學情:

在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之前,學生對於角已有一定的認識,部分校舍感已能對角進行分類。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能進一步熟練掌握用量角器畫角的步驟,這樣的方法,讓全體學生學起來覺得容易多了。 説教法

在教學畫角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實踐中體會、總結出畫角的基本方法。

説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了 個環節。

一.複習導入

教師:(出示由各種角構成的圖片),學生欣賞,説觀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這些美麗圖案是怎樣畫出來的?(用各種角。)

這些角又是怎樣畫出來的?你想用什麼方法來畫角?

引出課題:畫角

二.嘗試體驗,探究新知

師:接下來老師準備了幾項活動,希望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畫角的技能。 活動1:畫出60°的角。

1、請學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導學生用三角板拼角,用這些角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説説所拼的角的度數,再用量角器量角驗證,小組合作完成。(在這個活動中師只是提出畫角的要求,但是學生用什麼方法沒有限制。)

3、你用什麼方法畫出了60°的角?

學生根據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動2: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完成。(兩個角組合可以畫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動3:畫出40°的角。

1、師:如果要畫的不是上面這些特殊角,比如畫一個40°的角應該怎麼辦? (這個活動師仍然不提出具體的描畫方法要求。學生會在活動中發現用三角板不容易畫出這個角,應該使用量角器才能準確的畫出這個角。這時引導同學提出:三角板在畫角時是有侷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確地畫出來。)

2、學生自己動手畫角,可以討論後再完成。

歸納總結

先讓學生説説畫角的方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1)先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零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2)在量角器所畫角刻度線的地方點一點。

(3)以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

活動4:用量角器畫55度和140度的角,説説畫這兩個角有什麼不同。(開口方向不一樣)

讓學生同桌討論:畫角時,當量角器有兩圈刻度時,是看裏圈還是看外圈? 小結:當先畫的那條射線是與內圈的零刻度線重合,那麼找點時就應該在內圈找所要畫的角刻度線;如果先畫的那條射線是與外圈的零刻度線重合,那麼找點時就應該在外圈找所要畫的角刻度線。

三.鞏固練習

1.用量角器分別畫出55°、110°、65°的角。

2.用三角板分別畫出30°、90°、45°的角。

3.試着用三角板分別畫出75°、105°、120°的角。

4.用一張圓形紙對摺3次,折成的角是多少度?測量一下

四.板書設計

板書:

畫角

(1)先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零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2)在量角器所畫角刻度線的地方點一點。

(3)以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

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八年級下冊第十課: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第四單元《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的第二節,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它既承接了前面有關二戰後的形勢變化,又影響着後來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極化趨勢發展。戰後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着一定的借鑑作用。且本課內容與現實聯繫密切,對於學生認識社會及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等有較強的現實教育意義。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歐共體”和“歐盟”的建立;掌握戰後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史實,以及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2)、過程和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發動學生動手、動腦以及小組之間合作競賽的形式,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合作的樂趣。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戰後西歐、日本在恢復和發展經濟方面採取方式的異同,培養學生運用共性和個性的原理分析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戰後西歐和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的主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生產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並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振興祖國的熱情。

教學重點:戰後西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教學難點:“歐洲共同體”與“歐盟”的建立和意義。

二、 學情分析:

經過六七年級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習理解歷史知識的方法 ,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主要是通過大量反應二戰後西歐、日本經濟的發展的特點的材料,結合課本提供的相關文字,在自主思考基礎上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得出西歐、日本經濟的發展的原因。學生通過預習和老師的引導應該能達到準確理解這些材料的目的,由於提供的相關歷史資料豐富、詳實、有趣,因此,學生學習過程中會產生較濃厚興趣的。

三、 教法、學法

1、 教法:

依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

本課採用合作探究式、小組競賽式教學法,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法之五項修煉:

預習、讀書、提問、做事、演講在歷史課中有很好的體現,學生課前預習就是讀書的過程,在讀書中找出問題是提問的階段,課上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就是一個做事的過程,在做事過程中會有收穫,把這些説出來與大家共享是演講的過程,鍛鍊學生組織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學法:

在預習的基礎上,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的分工合作,參與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圖片與影像資料導入新課:

課件首先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滿目瘡痍的德國首都柏林照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原子彈轟炸日本的電腦還原視頻。(通過這些資料,一方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戰爭給日本和西歐帶來的巨大災難。)隨後展示戰後二十年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繁榮狀況,與之前的荒涼廢墟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不禁對此產生疑惑,由此導入新課。

2、探求新知:我重新組織整合了本課的內容,打破了原有的課堂知識結構,將教學內容以發展為主線有機的分為三部分,即

發展之路——機遇篇、發展之路——聯盟篇、發展之路——借鑑篇。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貫穿小組競賽、為組爭光的課堂組織形式,從而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熱情。

(1)發展之路——機遇篇

設計問題:二戰後,西歐和日本分別抓住了什麼機遇使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把全班同學按小組分配任務,如:1、3、5、組準備西歐的機遇,2、4、6、組準備日本的機遇。給出2分鐘的討論時間。然後小組搶答開始,答對者給本小組加分,這樣引導學生説出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同時鍛鍊了學生讀書、演講的能力。有説不到的教師點撥。然後以表格形式出示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讓學生找出共同點,並連線。教師課件展示)關於原因的分析,教師可以有重點的給學生提示一下,使學生了解,例:西歐為什麼援助日本等?

(2)發展之路——聯盟篇

隨着經濟的發展西歐各國的聯繫日益密切,在此基礎上建立“歐洲共同體”,順勢引入第二部分:聯盟篇 出示歐共體、歐盟的相關地圖,讓學生説出其中的聯繫。(點出歐共體是歐盟的前身)

設計問題A、“歐盟”的前身是什麼組織?該組織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建立的?時間及影響?(討論後,小組搶答背景:隨着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時間:20世紀60年代影響:對成員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設計問題 B、歐盟建立的時間、經過及意義是什麼?(自學討論後搶答過:1993年《馬斯特裏赫特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生效,標誌着“歐盟”在“歐共體”的基礎上成立了,當時擁有12個成員國; 20xx年進一步擴展到25個成員國。意義: “歐盟”成立後,其成員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歐盟”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

(3) 發展之路 —— 借鑑篇

設計問題:戰後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速度,堪稱“奇蹟”。那麼你覺得其中哪些經驗值得中國借鑑?(小組討論幾分鐘,然後派代表起來發言,只要觀點積極向上,言之有理即可)

五、 課堂小結

1、談談你在這堂課上的收穫(同學準備後站起來説出通過這節課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同學們積極參與)

2、進行優秀小組評選與表揚(根據本節課的積分情況)

六、當堂訓練

(練習題詳見課件,通過學生的完成情況,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掌握不好的重點突破)

七、 板書設計

第10課 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機遇篇

戰後西歐經濟迅速發展原因

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原因

聯盟篇

歐共體成立背景、時間及影響

歐盟建立時間、經過和意義

借鑑篇

值得中國借鑑的經驗

八、 課堂反思

重在提出問題、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學以致用等環節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注重構建學生知識結構,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表達、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一課的簡單的教學設計,有不足之處歡迎領導、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的課題是《夜書所見》。現在我就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特色幾方面闡明我的教學思路。

首先我説説對教材的理解: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根據我對教材、課標的理解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技能目標:

1會認兩個生字 蕭、梧,會寫兩個生字 促、深,讀準一個多音字 挑( )。

2 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過程、方法目標: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 俗話説:牽牛要牽牛鼻子。

也就是要抓住重難點,這課的重難點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理念是先導,基於以上目標我説説這堂課的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現代古詩教學注重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聯繫兒童的生活體驗,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滲透對比閲讀,體會詩中有詩,激發讀詩的熱情。找準拓展點,延伸點,利用逆向思維在所見和所不見中深切體會思鄉情。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並能理解古詩的意思。

2.體會詩人情感的轉變。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並能背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難點:感受詩人由鬱悶轉為歡快的心情變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

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能來説一説?(背)

2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瞭解詩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 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

2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

2全班一起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3那誰能説説這裏的書是什麼意思?(寫)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説完整。

5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

6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

7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註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8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9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裏,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麼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 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些什麼嗎?

2.師:是什麼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麼吹?發出什麼聲音?(呼呼)什麼感覺?(好冷啊)文中説到風聲,用的是什麼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着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麼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麼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麼?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麼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麼?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裏,陽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餅,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歎,月亮真美啊!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一,説説各自的理由。

7.你怎麼知道他在異鄉?

8.説的真好,這裏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噹噹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麼?

9.説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鬱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並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麼這句又該怎麼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彷彿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鬱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麼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後,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

籬笆後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麼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後面兩句,然後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後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裏知道的?這裏的知是什麼意思:猜想

14.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知道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麼嗎?(鬥蛐蛐玩)

16.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捉蛐蛐的嗎?你們想捉蛐蛐嗎?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夥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後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着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隻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着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隻蛐蛐,説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麼感覺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讀 ( tiǎo)

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快樂……)板書:快樂

20.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後兩句? (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緻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愁,

又從一盞明燈裏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悦的心情,這樣複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闢的詩句來演繹,並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傑作吧。

五、背誦詩歌

這麼好的詩歌,你們想把它背下來嗎?(想)給你們點時間試一試。一會我們來個賽詩會,看誰能當好這個現代的小葉紹翁。

六、總結

七、教學反思: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我希望在學習古詩中,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方法、步驟。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由於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孩子們從學詩題、理解詩意到感悟詩情都很積極,教學過程進行得也較為順利。

通過這節課,我有幾點想法:一是在語文教學中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是必要的。語文教學不光要傳授孩子們語文知識,更要讓孩子們掌握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二是在教學前,教師必須對教材充分鑽研,正確把握教材內容,準確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_9、三袋麥子__(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表達了同樣是一袋麥子,各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中心思想。“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很適合兒童閲讀。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會讀、會認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幹”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3.理解課文內涵,能夠根據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體會課文內容的價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穫的道理。由於本課注重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並體會人物情感,從而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地讀課文。

因為三種小動物在得到麥子後採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見,並在討論中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比較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設疑導入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一模一樣的三袋麥子在三個小動物眼中是一樣的嗎?從“黃燦燦的麥子、飽滿的麥粒、上等的麥種”體會到三個小動物看法不同後,從而進入課文的學習,體會他們得到一袋麥子後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導致不同的做法,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他們的體驗與感受。二、從“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是否一樣”切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等詞語來體會三個小動物的不同的處理方式。通過比較,小猴看問題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做事有遠見的優點昭然若揭。 (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三個小動物處理麥子的方式(1)小豬看到這袋麥子後,有什麼表現?(重點突出“開心”、“喊”等詞語。)如何處理這袋麥子的?(重點突出“迫不及待”、“各種各樣”等詞語)(2)小牛看到麥子後,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勞節儉”方面的優點)(3)小猴的做法是怎樣的?延伸:這部分內容寫的很簡單,但實際包含的內容可不少。引導學生想象小猴當時可能是怎樣想的,才決定把麥子全種下了地?這樣,小猴遇事多動腦,為長遠利益考慮的.優點就完全顯現出來了。(二)放手讓學生圍繞問題自主探索土地爺爺一年後的再次拜訪,對三個小動物的反應是怎樣的?通過“哈哈大笑、點點頭、撫摸、高興”這些詞體會土地爺爺對他們的評價是怎樣的?從而找出正確的為人處事方法。(三)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回憶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或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把課文故事完全消化,也為課後習題1“講述這個故事”奠定基礎,雖然沒有在課堂進行練習,但也做了“回家講給父母聽”的要求。三、説一説、寫一寫:假如,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麼處理?為什麼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從每隻小動物的身上得到啟發,都選擇了最合理的做法。這個練習,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得到了提高,同時也讓學生獲得了正確的價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脈絡。三袋麥子(小豬)——吃光——哈哈大笑(小牛)——保存——點點頭(小猴)——播種——誇獎

我們的説課到此結束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活動體現了《公共交通安全指導綱領》中“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具備自救自護的素養能力。”本活動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經培養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有初步的安全意識為目標的活動內容之一,它主要通過幼兒在校、在家、在路上遇到的幾種可能性,幫助幼兒樹立安全、自衞、自救的能力及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這一活動內容集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為一體,注重主體參與實踐性,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説設計理念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是否健康成長,關係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從幼兒抓起,使幼兒從小接受交通安全法規的良好習慣,是能達到一代人和一個社會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計,新學期的一開始,為確保學校師生上放學的道路交通安全,維護校園的教學,生活秩序,與學校一道一方面加強對校園內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學校“綠色通道”的建設和學校周邊交通環境的整治,以進一步增強幼兒交通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自防自護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説目標

1、初步認識最基本的交通標誌和交通設施,瞭解與自己生活有關的'交通安全常識。

2、通過有趣的遊戲,表演等形式幫助孩子們瞭解有關交通規則。

3、培養幼兒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安全的現代交通意識,漸漸養成良好習慣。

四、説重難點

1、幫助孩子確立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2、培養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

3、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五、説教法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此,本活動我計劃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六、説學法

根據學前班孩子性格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在學潮指導上我本着充分鼓勵和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過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情境學習法等方法,努力營造協作互助的氛圍。

七、説活動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陶行知曾經説過“作者胸有境,入境使於親”教師只有想方設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以這樣的方式把孩子完全帶入情境中才能讓孩子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進行學習。因此,教學一開始,我播放安全片——《籃球女孩》。片中女孩由於出了車禍失去了雙腿後,靠籃球走路,給生活帶來了種種困難與艱辛。接着提問:片中的女孩是怎樣走路的?沒有腿會給小女孩和生活帶來哪些困難?引起孩子們重視交通安全而引出課題《平安每一天》。使孩子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引起他們的求知慾。

(二)齊心協力,突破難點

1、認識交通標誌

老師先出示各種交通標誌,指導孩子們認識,如:紅綠燈,行人走人行橫道,有電危險等。在認識常見標誌後,我描述情境,讓孩子們找出相應的標誌,在這個環節中,給孩子們充分的交流、體驗。理解交通標誌的作用,這完成本課的教學難點,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打下基礎,使孩子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2、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過馬路

魏書生主過,教師不替學生説學生自己能説的話,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我把學習時間充分給孩子們,在這一環節中,老師播放課件讓幼兒觀察沒有紅綠燈的馬路應該怎樣過。“一看二慢三通過”,然後請幼用“先……,再……,最後……”把過馬路的動作説出來。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再創設情境,讓幼兒跟我一起做一做。培養孩子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和安全保護意識。

然後再組織幼兒看教育片《遵守交通安全》中的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們互相交流,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等車,上下車,行走公路,進一步鞏固交通安全知識。從而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自衞的意識。

然後再組織幼兒看教育片《遵守交通安全》中的一些小故事,讓幼兒互相交流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等車、上下車、行走公路等。進一步鞏固交通安全小知識,從而培養幼兒的自立、自衞的安全保護意識。

3、寓教於樂

研究表明,五歲至六歲的幼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為十五至二十分鐘。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兒歌,如:“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還安排了小遊戲,如:教師紅、黃、綠三種信號燈,讓幼兒來表演。紅燈——停下來(做立正姿勢);黃燈亮——等一等(雙手叉腰);綠燈亮了——往前走(行走姿勢)。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變化速度,時快時慢,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再請小班長當小交警,指揮小組員過馬路,從而達到生生互動的目的。通過活動既使幼兒的大腦得到了適當的休息,又進一步強化了交通安全知識。

4、指正錯識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幼兒的主體參與,只有來源於幼兒生活的實踐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世界。這種學習獲得的知識最直接,最有效,這種參與活動也在潛移默化中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我首先組織幼兒觀看《遵守交能安全》教育片,讓幼兒議一議,並指出片中孩子的錯誤,應該怎樣做,同時鼓勵幼兒大膽説。幼兒通過監督別人從而進一步明辨是非,遵守交通安全。

(三)、課堂總結 從我做起

告訴幼兒不但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還要向自己身邊的人宣傳:只有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平安無事;才能平平安安的上學。這時出示課件:(字幕顯示:“交通安全,從我做起”),同時播放音樂《祝你平安》,讓幼兒在音樂聲中去感受,結束本次教學活動。

標籤: 説課稿 七篇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95gx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