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彙編9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彙編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彙編9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對今後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乘法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是一個新認知的內容,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意義湛透到形象、直觀、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那就能幫助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了。在這種情況下,教材十分重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中具體活動情景,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相同數量。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繫。學生用所學的加法算出每種遊樂項目的人數,從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在學生活動中由相同加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領會乘法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數學問題,理解問題,並能解決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法和學法

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力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最後獲取成功。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觀察、操作、解決問題。創設的情境是為了給學生建立一種感性的認識,根據學生好玩、好動、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本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主題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數,感受幾個幾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用小棒創作出美麗的作品,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擺出自己畫的圖形需要準備多少根小棒;第三個層次是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展開想像:“如果擺100個圖案,所寫的算式會怎麼樣呢?”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的願望,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體會到了乘法算式的簡便之處。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個層次是教師展示學生的作品,在這環節中落實乘號、乘法算式中各數字表示的意義、算式意義,感受乘法計算比加法計算簡便,突出加數相同情況下才能寫出乘法算式。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接着讓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寫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後由學生獨立寫出乘法算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3、合理練習,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訓練。因此,在練習時我始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説一説,做一做,從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在出示遊樂場圖時,引導學生觀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不是教師把問題強加於人,而是開放教學,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接着通過拍手遊戲、找朋友遊戲等練習,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在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4、指導總結,鞏固新知。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這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學設計理念

1.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體現數學無處不在。通過為學生創設龍舟比賽的場景,把學生帶入現實生活中去學習數學;通過手勢學習口訣,激發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 經歷過程,全員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經歷主動編寫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特別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兩個關係的處理上。

3. 精心組織,滲透方法,體現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始終在主動地進行觀察、推理、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悦,同時也滲透了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內容簡析

1. 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表內乘法(二)中的《9的乘法口訣》。

2. 知識基礎和作用:本節課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義和2-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所以9的乘法口訣的學習採取遷移類推的方法。

乘法口訣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後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生必須熟練掌握。

3. 對教材編排的理解:教材首先出示9條龍舟,每條龍舟上有9個人這樣的喜聞樂見賽龍舟場面引入;接着通過在數軸下面的空格里填數,讓學生做9的連加練習,寫出乘法算式,是為了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最後總結9的乘法口訣,加深對口訣的理解和記憶。書上練習十九的1-7題是應用9的乘法口訣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形式比較活潑。

4.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 通過觀察,掌握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初步熟記9的乘法口訣,會用9的乘法口訣求積,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和合作的意識。

5.教學重點是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難點是記憶口訣,正確確定每一個積。

三、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和採取的教學方式

依據教學目標,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 自主探究,編制口訣

這一環節分為三個層次進行,一是蒐集信息,二是處理信息,三是獨立編寫口訣。

教師在導入中渲染端午節龍舟比賽的場景,同時出示龍舟圖,通過這個場景,讓學生收集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會蒐集並提出每條龍舟上有幾個人?也可能蒐集2條龍舟有幾個人?3條呢?甚至提出一共多少人蔘加比賽?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第二個層次是處理信息。根據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在處理信息時從兩方面處理,一方面是在數軸上填寫連加的結果,邊看圖邊推想,這樣的形式呈現,提高了抽象程度,滲透點與數一一對應的關係。在學生彙報時,教師1個9是9,2個9相加是18,3個9相加是27……9個9相加是81,處理信息的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獨立寫出9的乘法算式,根據連加的結果寫出得數。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感知連加結果的特點。

這時有了編制2-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編制9的乘法口訣就水到渠成了,依據學生學習情況,放手讓學生自主編制口訣,將過程填在書上,親身經歷口訣的產生過程,然後在全班展示交流。總結出乘法口訣後,引導學生説出一句口訣可以寫兩個乘法算式。學生完成第84頁右邊算式的填空。

從上面三個層次設計基本達到了圖、式、口訣三維一體,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活動貫穿始終。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時《鋭角和鈍角》。

一、説教材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鋭角和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鋭角還是鈍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體現了方法的前後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利用生動有趣的遊樂場情境,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現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分一分、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數學交流。例如,在描述紅領巾上的三個角時,可以説出“有兩個鋭角和一個鈍角”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就只能説有三個角。另外,直角、鋭角和鈍角概念的掌握,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定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所處承上啟下的地位,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目標:能結合生活情景辨認鋭角和鈍角,能口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總體設計和説明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感知角。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學生較感興趣的遊樂場為情境圖(實物投影:書本第37頁的情境圖),讓學生去觀察,發現圖中的數學知識——角。目的在於引發學生的親切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再複習舊知,回顧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角的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與張開程度有關,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分類比較、認識鋭角和鈍角。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我分了兩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個步驟是畫角、分類,產生鋭角和鈍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舊知識間的緊密聯繫,引導學生在四張小紙片上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過四人小組合作,把這些角合在一起進行分類,讓學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並給角分成幾類。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分法:直角一類(板書),不是直角的一類(板書)。

當學生出現這樣的分法時,我會引導學生把不是直角的一類再分細一點: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板書)。同時,通過讓學生説説怎樣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學生明確判斷鋭角、鈍角的方法和判斷直角的方法一樣: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書上的任一個角),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辨認鋭角和鈍角”提供了依據。再告訴學生,他們的分類方法與數學家想得完全一樣,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最後,我從具體的素材出發,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鋭角和鈍角特徵的認識,給這兩類角分別取名。這樣從具體的素材出發,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本課題的教學內容:鋭角和鈍角也順理成章地揭示了(板書)。

第二個步驟是建立三種角的關係。

為了理清鋭角、直角、鈍角的關係,我先讓學生運用活動角(演示活動角)先擺鋭角、直角,再擺鈍角、直角,讓學生得出三種角開口大小的關係是:鋭角<直角<鈍角(板書),這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種角的認識。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更願意去經歷、去實踐。他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學習,在畫角、分類、交流、擺角、想特徵幾個環節中,每個活動都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説、動”的機會。特別在做角、分類環節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利用已有經驗進行 “動手實驗——分類思考——概念概括——表達陳述”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對鋭角、鈍角的認識建立在以直角為軸心的知識體系中,從而順利、穩固地建立了鋭角、鈍角的概念。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豐富提高。

在這個環節中,我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四項練習: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斷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創作畫。

這樣的練習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帶到了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同時也讓學生學有困難,學有疑問,學有思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中創作畫這種綜合實踐的練習,通過學生用角來創造美麗的圖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外,也讓他們感受幾何圖形的美。

第四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這個環節中,讓學生説説在這課堂裏進一步研究了角,有什麼新的收穫。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四、説板書

本堂課板書比較精簡,首先板示學生的分類結果。再板示課題,最後板示鋭角、直角、鈍角三種角大小的關係。這樣板書不但便於學生辨別,也突出了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叫***,來自*******國小。

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四冊《比一比》。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的學習基礎。本節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比較方法的分散的、不規範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範的理性認識,結合情境先教學“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再教學“兩個四位數的比較”,最後進行“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的比較”。由淺入深地探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學生在探究與活動中學習和提升知識。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

3、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數感。

教具準備有:教學課件、數字卡片等。

二、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動腦、動手,交流比較方法,同時採用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豐富學生對生活中大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而數學學習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同伴合作交流,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該部分知識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瞭如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三)猜數遊戲,應用新知。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下面我就這四個環節做一下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同學們,‘五一’期間各大商場搞促銷打折活動,讓我們一起去逛一逛電器商場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購買電器”、“中大獎”等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動1“購買電器”:

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價格。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老師想挑選每種商品中最便宜的電器買回家,你們能幫助我嗎?此問題旨在將生活中的大數應用到數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發展學生的數感。

2、學生根據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並將結果寫在紙上。

3、呈現學生反饋材料,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4、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總結出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以上活動旨在讓學生探究出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到發展,並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出現的不同觀點,正確地加以肯定,請他們儘可能地説明理由,對於錯誤的説法,要及時教育學生不能取笑他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後得出比較較大數的方法,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悦,從而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2“中大獎”:

在商場裏有許多競猜活動,誰能把以下六種商品價格在最短的時間內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誰將獲得一個獎品。同學們趕快參與吧。(課件出示:MP3 387元、燃氣灶 809元、熱水器 1725元、數碼相機 4300元、浴霸 345元、枱燈 99元)

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獨立思考,觀察比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猜數遊戲,應用新知。

兩人一組,一人想數,一人猜。想數的人只能説“是”或“不是”,猜數的人提問,直到把數猜中,猜的次數儘可能少。

通過遊戲,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精神,這樣的活動形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然後彙報交流,體現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應用。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麼樣?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呢?舉例説明,並比較。

通過總結與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並學會評價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決問題”一節,即教學如何用除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安排在教學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後,我想,編者之所以這樣安排,匠心不僅在於加深學生對除法含義的理解,有更多機會練習除法計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了解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還遵循了由淺入深的編排原則。其邏輯順序如下:

例1,通過擺飛機模型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例2,引導學生根據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義,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一般解法。

這樣的例題編排,為學生展示了一幅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直觀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邏輯畫面。它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設計了拾級而上的台階。

2、本課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的內容。

3、教具準備:課件、小棒等。

4、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力圖體現“發展為本”的理念,不僅注重雙基的落實,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慮有以下三點。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聯繫。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裏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學重難點。

(1)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為“一個數裏面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二、説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採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電化教學、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教學過程時,在學生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中,經歷運用除法含義確定算法的過程。採取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初步懂得應如何思考問題,如何用數學方法來處理有關的信息,合理地解決問題。

三、説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許多數量之間都存在着倍數關係。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充分依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聯繫實際,複習舊知。

以本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人數為例,我設計了三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複習題,如第1題:二年級三班學習舞蹈的有3人,學習繪畫的人數是學習舞蹈人數的2倍,學習繪畫的有多少人?學生説出答案後,講一講思考過程。這時,教師請學習繪畫的6位同學向大家揮揮手,再彙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成績,教師向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表示祝賀。

複習環節的設計意圖有三:

一是喚起學生對已有“倍”的知識的回憶,為學習新知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

二是複習時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師生情感交融,使學生產生愉悦的學習心情。

三是為學生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課的新授部分,我結合例2的電化教學,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參加的用小棒擺飛機的遊戲活動。主要過程是這樣的:先以動畫形式出示第54頁例2主題圖(三位同學在用小棒擺飛機)並演示5根小棒擺一架飛機的過程。這時老師問:“你們想參加這個遊戲活動嗎?”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到動手擺飛機的活動中來。學生在音樂聲中擺完飛機以後,彙報結果,如“我用5根小棒擺了一架飛機”“我用15根小棒擺了3架飛機”等等。

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適時提出問題“根據你擺的飛機,誰能提個問題讓大家猜一猜?”學生興趣盎然,提出了諸如“我用10根小棒擺幾架飛機”的問題,由此引出“求一個數裏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為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奠定了基礎。在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的基礎上,課件出示例題中小強提出的問題:“我擺了3架飛機,我用的小棒根數是小紅的幾倍?”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請學生在小組裏討論,在動腦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裏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15÷5=3。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經歷瞭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實際問題,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由於倍概念的複習及例2的學習,學生已經理解了用除法計算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問題的解題思路,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圖: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節目,請學生根據畫面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幾倍?”“唱歌的是看節目的幾倍?”等等,根據所提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後,講解題思路,這樣不僅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還能體會合作交流給自己帶來的收穫。

此環節的教學設計,摒棄了傳統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題方法的套路,把應用題和運算教學結合起來,重點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快速獲得正確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求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式。

(四)鞏固深化,質疑拓展。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開放練習等幾個層次,目的是鞏固新知,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理清解題的思路,達到融會貫通。

(五)發展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課中的表現和收穫,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十年的變化”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加與減(一)”這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從説教材、説教法與學法、説教學過程等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 説教材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應該比較容易掌握,稍有困難的是萬以內數的進位加法中連續進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筆算。為此,本課教學中,在注重學生已有的計算基礎上,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的方法進行“連續進位加法”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並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推理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養成認真、有條理的計算習慣 。

(2)通過情景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是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三位數加法中的連續“進位”方法。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創設了十年前我去動物園參觀的情境激趣引出課題,與今天再去逛時情境的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出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這一環節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整個課堂我創設小動物參與的環節,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活動過程設計如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 聯繫實際,鞏固應用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下面我就這四個教學過程做具體的闡述:

(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開課伊始,我通過情景創設十年前逛動物園的情境,與今天學生再逛動物園的情境作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引入今天的知識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保教育。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彙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1.出示青山縣野生動物園相關數學信息。

(1)思考並回答:對比同一個動物園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2)提出數學問題。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彙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口算 數線

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

嘗試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小老師板書,講解)

4.小獅子先知道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你願意告訴它嗎?

5..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補充課題) 6.. 趣味練習,評選動物園環保之家(板演)

(三)聯繫實際,鞏固應用

這一環節設計了“幫森林醫生啄木鳥找對錯”,“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兩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對今天學習的連續進位的加法進行鞏固練習。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兒童樂園》選自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第二課。本節課是在上一節《有多少塊糖》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實情境,在計算相同加數連加時引入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乘法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是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更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所以本課起着關鍵的承前啟後作用。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作用,我制定瞭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結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數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把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改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結合情境,培養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計算的簡便性。

教學重點:

會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把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能夠從加數相同連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並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説學情

只有對學生有全面而細緻的瞭解,教師才能更好的把握課堂。

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學基礎,但對乘法及其意義還比較陌生。這個學段的孩子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大部分學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所以要多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激發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説教法學法

針對二年級孩子好奇好學的特點,在這節課中我主要採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輕鬆學到知識。

四、説教學程序

新課改指出,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使教學過程轉化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活動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序:

1、情境導入

課堂伊始,我開門見山,談話導入:“同學們,王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喜歡去兒童樂園玩,那兒有什麼好玩的?”在孩子們爭先恐後的發言後,教師進一步創設情境,故作神祕地説:“你知道嗎?兒童樂園不僅僅有這麼多新鮮有趣的遊戲,那兒還藏着許多數學知識和祕密呢!”順勢揭題並板書:《兒童樂園》。

2、探索新知

首先,面對繁雜的情境圖,我會引導孩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序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這樣做降低了課堂坡度,使我的數學課始終面對全體學生,同時學生注意力在同一焦點,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接着,我請學生針對自己找到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充分利用情境圖,自然、連貫地向下一個環節過渡。

其次,在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中,我選擇了“有多少人坐小飛機”這一問題進行集中解決,先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得數,在這裏,學生會採用數一數或加法的方法,教師同步板書並請學生解釋連加算式的含義:即4個2相加。接着,教師提出:除了加法,還有一種算法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乘法,先集體認識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將原有知識進行遷移,引出“乘號”、“乘數”和“積”的概念,並及時補充讀法和寫法,再對比加法算式,得出“2”是相同加數,“4”是相同加數的個數,也表示“4個2”相加,學生自己總結出加法、乘法所表示含義相同,結果也相同,這一步驟學生從現實情境走向符號世界,而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就是本課的思維對象——乘法的生長點,通過對比,學生從形式上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接下來,為了突破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我將課本內容適當拓展,小飛機的數量由4架增加至6架、8架,學生自己嘗試解決,並在彙報時説清楚各數字的含義,強化乘法意義的認識。接着,我將情境圖、連加算式、乘法算式放在同一屏幕上請學生觀察,得出“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這裏我將課堂還給學生,並將圖與算式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乘法的意義,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當小飛機的數量增加到30架時,學生髮出了一陣陣驚歎,教師及時詢問:“對你來説,這個問題難點在哪?困惑你的是什麼?”孩子直觀感受到,數量太多,計算太麻煩了,此時,教師揭開事先寫好的連加算式,長長的算式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課堂達到了一個小小**,再請學生試着用乘法解決,彙報時説明乘法的意義。這時黑板上讀法、寫法、計算均十分複雜的加法算式與簡便的乘法算式形成了強烈對比,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和簡便性,產生新的學習需要。這一系列的學習經歷是為了讓學生產生體驗,而體驗是為了獲得直接經驗和感受,增強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昇華和發展。

最後,我再出示“兒童樂園”情境圖,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完成後請學生根據同學列的算式猜一猜他解決的是哪一個問題,這樣對教材進行了有機處理,體現了教材的開放性。

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課程內容呈現地具有層次性及多樣化,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這樣的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經歷觀察、提問、猜測、實驗、驗證、計算等活動,有效突破了課程重難點。

3、鞏固延伸

練習部分我選用教材19頁練一練第1、2題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集體評議,在過程中教師注意多元評價,關注學習過程,使學生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如果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説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初步而清晰的認識。

4、總結全課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請學生暢所欲言,談談感受與收穫,充分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創新思維方面的功能。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個微縮課堂,我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體現了加法、乘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能夠幫助學生清晰明瞭地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與內容。

兒童樂園

——初步認識乘法意義

加法:2+2+2+2=8(人)

乘法:2×4=8(人)

4×2=8(人)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0(人)

2×30=60(人)

六、預説教學效果

本課的教學採用新課程倡導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活動形式,並充分利用簡單實用的課件加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程內容的展開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課程目標的達成過程相一致,並散發着濃郁的“生活味”和“兒童味”,真正將陳省身先生提出的“數學好玩”落到實處!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兒童的經驗,根據課堂的生成性,及時調整教學預案,而不是忠誠地執行教學預設!

我的説課到此全部結束,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感謝大家的耐心傾聽,謝謝!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估算是一種數學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並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一、猜一猜

師:(電腦出示校園圖)“同學們,誰瞭解我們學校多少啊!”

師:我們學校學生的人數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約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書:1700

生1:1680師:少了生2:1695師:少了

生3:1699師:對並板書:16991700

師:我們學校的老師人數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約是70人,比70人多)

板書:70

生1:71師:少了生2:78師:多了

生3:75師;還是多了生4:73師:對

並板書:7370

師:我們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個?(提供信息:大約是180個,比180個少)板書:180

生1:178師:多了生2:177師:真聰明

並板書:177180

師:我們學校的電腦有多少台?(提供信息:大約110台,比110台少)

板書:110

生1:109師:多了生2:105師:少了

生3:106師:你真棒!並板書:106110

師:這些數中1699、73、177、106是什麼數?1700、70、180、110是什麼數?那麼它們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呢?

生:準確數,近似數。約等號。分別寫出約等號。

板書: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師:約等號象什麼啊?

生1:“約等號象波浪一樣,等號是直直的兩個短橫。”

生2:“我覺得約等號象飄揚的國旗。”

生3:“我覺得約等號象是等號喝醉了酒一樣,歪歪扭扭的。”

師:揭示課題,板書:乘法的估算

二、學習新課

師:學校關心每一個學生,準備購置一些物品。

師:(出示電腦)每台電腦4980元,要購買6台大約需要多少錢?

生1:4980+4980+4980+4980+4980+4980=29880

生2:4980×6=29880

生3:不對,它只要大約數,不需要準確數。

生4:4980×6≈30000把4980看成5000,5000×6=30000,所以4980×6≈30000

師:(出示購買影碟)每張8元,要買62張,帶500元夠嗎?

生1:62×8=496夠了

生2:60×8=4802×8=16480+16=496夠了

生3:62×8≈480把62看成60,60×8=480所以62×8≈480夠了

生4:62×8≈620把8看成10,62×10=620所以62×8≈620不夠

生5:62×8≈600把62看成60,8看成10,60×10=600所以62×8≈600不夠

師:引導分析,準確的數是多少?哪個估計的數與準確的數最接近呢?

生:把62看成60,60×8=480最接近496

師:“這説明了什麼問題?”

生1:“估計的數字和準確的數字相差不遠。”

生2:“估計的數字和準確的數字相差的太遠的話,説明了估計的就不準確。”

生3:“估計的數字可能比準確的數字多一點,也有可能比準確的數字少一點。”

生4:“就是説估計的數字大約在準確數字的左右,不能多出來很多,也不能少的太多。”

生5:“估計的數字不論比準確數字多還是少,我覺得要越接近越好。”

三、應用與拓展

師:學校為了綠化校園,準備買一些樹,同學們來參謀參謀吧。

(出示:樟樹每棵28元,廣玉蘭每棵68元,鐵樹每棵103元,桂花樹每棵185元,松樹每棵57元,並介紹了每種樹的特點)

要求:買5棵樹,選哪種好?大約要花多少錢?説説你的理由。

………………

師:(出示買一個足球82元,一個籃球99元,一個排球78元,各買4個,一共大約要多少錢?)在自學本上做做,請學生講。

生1:82×4+99×4+78×4≈1040

生2:(82+99+78)×4≈1040

師:(出示10種書的價錢)

要求:不超過1000元,每種書購買在5——10本之間。

……………………

反思: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每一位學生都很關心自己的學校,本節課中教師就是利用了學生與學校的特殊的關係,從多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對自己成長的關心,也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當中來,做學校的小主人,為學校的建設出謀劃策。這也是新教材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體現了人文關懷。另一方面,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麼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鬆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展。再次整節課的設計體現了選擇性、開放性、層次性、多樣性,給了學生探究的空間,不僅是形式的開放,還有理念的開放,層層遞進,信息量大,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重要的是體現了數學的特點,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知識的獲取不是老師硬塞給孩子們,而是孩子們在具體的情景中積極的思考,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交流和諧而又自然的融為一體,思維的碰撞不斷燃起知識的火花,孩子們的學習慾望自然高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以充分的發揮。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國小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一、 教材

1、教學內容:《6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表內乘法(一)》的第6課時的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重、難點:教材內容的呈現是在學生學“2—5的乘法口訣”以後。由於他們已經具有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

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難點是怎樣去熟記並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

① 通過觀察、探索,使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②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 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裏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遊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國小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説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學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培養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2、在遊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 教學、具準備

課件、寫有算式的卡片、蘋果;主題圖、表格。

五、 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

讓全班同學回憶“1—5的乘法口訣”。這不但是為了檢測他們是否掌握並記憶了,還可以為本堂課的教學做一些鋪墊。

(二)設置情境,探討新知。

1、編寫口訣。

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地觀察圖畫,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並加以記憶。根據教材的主題圖,我逐一出示小魚(1條小魚由6個全等三角形組成,一共出示6條)。學生觀察圖畫,思考並完成下面的問題:

①、填表。

盤數 1 2 3 4 5 6

個數

②、根據表格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③、根據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④、根據“口訣”還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嗎?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我們要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如:①61頁“做一做”,呈現用6根小棒擺成的六邊形直觀圖,以口答“擺2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擺……”鞏固6的乘法口訣;②63頁第6題,填空題,題目以圖文結合形式給出一隻螞蟻6條腿的條件,讓學生分別填出3只、6只螞蟻多少條腿;③怎樣很快地算出在上課的學生的人數(每6人一組,共6組)?

(三)小結。

1、結束語(師):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生答。板:6的乘法口訣]這不僅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概括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再次喚醒學生對本堂課的記憶,揭示課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802e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