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硫酸》説課稿

《硫酸》説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硫酸》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硫酸》説課稿

《硫酸》説課稿1

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國中的《常見的酸——硫酸》基礎之上的,對其物理性質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是在學習過電離理論及氧化還原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一步認識濃硫酸的性質。硫酸中的硫元素處於最高價,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這就決定了它有別於稀硫酸的性質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強氧化性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質,硫酸是強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這部分內容,既是重要的基礎知識,又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的編排中體現的五條知識脈絡

⒈知識線:

知識發展線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質——濃硫酸的特殊性——氧化還原反應。

內容深廣度(要點):認識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濃硫酸的特性-----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⒉學生認識發展線:

學生的認識發展脈絡:首先從國中化學的有關內容入手,先複習稀硫酸的性質,然後通過活動質疑,為物質的性質的預測提供思路。

⒊問題線:

通過“思考與交流”,應用國中化學知識瞭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過設計閲讀導向性問題提綱引出濃硫酸的化學性質,最後用科學實驗解決問題。

⒋活動線:

學生閲讀課本獲取信息,學生動手實驗,小組討論,教師演示實驗。

⒌情景線:

生活素材--課本素材--科學素材---生活素材。

五條線索間的關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知識線和學生認識發展線確定了教學的目標,問題線、活動線和情景素材線展現了實現目標的途徑。

㈡學情分析:

⒈已知:學生在國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因而我在本節課中僅以知識回顧的方式提出,使硫酸知識完整化

⒉想知:濃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有關知識

⒊未知:學生在國中幾乎沒有涉及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因而我認為這是本節課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點突破的內容

⒋實驗探知:採取學生做實驗,親身體驗,分析得出結論的方式,強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區別

㈢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將教學目標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複習回憶鞏固稀、濃硫酸的共性:酸性;②、探究識記濃硫酸的物理性質;③、通過探究理解掌握濃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強氧化性);④、閲讀自學,通過對硫酸性質的認識明確其用途。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無機物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閲讀、查閲、討論和概括有關硫酸的知識,培養學生獲取知識以及信息加工能力;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硫酸的重要用途,認識硫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

③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體驗實驗對認識和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創新的`良好品質。

④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

㈣教法與學法:

⒈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自主學習

⒉學習方法: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以下學習的方法

①閲讀:指導學生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地閲讀書本,找出重點,歸納整理。

②觀察: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全面科學地觀察事物,獲取有效信息。

③聯想:將硫酸知識與大量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實際應用建立聯繫,實現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的有機結合,並完成知識的遷移應用。

④推理:指導學生正確運用氧化還原,電離理論等觀點對實驗現象進行推理分析,由表及裏,揭示反應本質。

⑤對比:通過稀硫酸和濃硫酸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中表現氧化性粒子的不同,分析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的根本區別;辨析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⑥分類:濃硫酸屬於強氧化性酸,掌握分類方法為下節課學習濃消酸打好基礎。

㈤教學流程:

一、温故引新,以例激情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意

【課件投影】:請觀看硫酸的幾幅圖片。

xxxx北京某某大學生用濃硫酸傷害動物園中大黑熊事件

20xx年深圳某女士被濃硫酸毀容。這幾幅圖片中都和硫酸有關,這些事件為什麼和硫酸有關

電視上某台出現的錯誤廣告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通過這些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展開課題教學。

【簡要實錄】:學生觀看圖片,教師引導,引出課題,並同時帶著疑問來學習,學生學習興趣倍增。

(二)複習舊課,奠定基礎

【思考與交流】國中我們學過習硫酸的化學性質,請同學們思考酸的通性以及稀酸為什麼具有這些性質呢?

【設計意圖】:通過對已經學過的稀硫酸的性質的複習回顧,使學生增強求知慾,學生很想知道濃酸的化學性質,激發了探索知識的慾望,為學習濃硫酸的性質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學生活動】:教室先很安靜,學生認真思考,不一會兒學生自己迅速與前後左右周圍同學開始討論,馬上就有學生要起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有的着急補充,學生自己整理出了稀硫酸的五個方面的性質,即酸的通性。這一活動也使我感覺到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二、探究實驗,自主學習

設計自主學習導向性信息,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相關內容。

問題1、為什麼實驗室製備氫氣時常用濃硫酸來乾燥?

問題2、濃硫酸滴在紙上或棉布、木條等有機物上有何現象?

問題3、實驗室裏用金屬與酸反應制取氫氣時,往往用稀硫酸或鹽酸,而不用濃硫酸或硝酸,這是為什麼?

問題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讓我們攀越硫的價態的最高山峯去領略它的特別的風光。H2s----s-----so2-------H2so4請根據硫的價態,聯繫氧化還原的相關知識推測濃硫酸的化學性質。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生的主動性,把教學內容設計為若干個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着眼於“引”。啟發學生“探”,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

【學生活動】:學生對於硫酸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此時求知慾剛被激發起來,所以當我要求看書時,學生很認真的看書,教室一點聲音也沒有,從表情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很想自己在書中找到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動眼,動腦,開始思索,探求,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慾望。怎樣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啟發大膽放手實驗。

【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探究一濃硫酸的吸水性

【實驗器材】:燒杯、培養皿、濃硫酸、稀硫酸、熱水

【實驗步驟】:

1、取兩隻乾燥的空燒杯,罩在熱水上,充滿水蒸氣

2、把充滿水蒸氣的燒杯分別倒扣在裝有濃硫酸、稀硫酸的培養皿上觀察現象

【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探究二濃硫酸與膽礬

【實驗器材】:培養皿、玻璃棒、藥匙、膽礬、濃硫酸

【實驗步驟】:

1、在培養皿中加入一些膽礬。

2、加入少許濃硫酸,觀察固體和溶液的顏色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真實驗,感悟:化學從實驗中來,化學離不開實驗。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學生兩人一組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動手整理實驗結論。教師走下講台到學生中間巡迴指導,糾正個別同學的錯誤操作。完成學習任務。

【課件投影】:

問題:

1、生成的灰白色物質是什麼?

2、回憶國中我們學習過膽礬的加熱實驗現象?

【設計意圖】:激疑。回憶對比舊知識,明確內在聯繫,培養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後面濃硫酸強氧化性的學習埋下伏筆,留下懸念。

【簡要實錄1】:學生認真思考,踴躍參與。學生歸納出通常可用濃硫酸乾燥的氣體有:H2、o2,N2、co、co2、cH4、so2、Hcl、c12等。這樣,無序的知識變得有序起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好多同學要求説説自己的觀點。

張國寶同學:因為膽礬失去了結晶水,説明濃硫酸能夠吸收結晶水,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陳輝同學:膽礬失去了結晶水,説明濃硫酸能夠吸收結晶水,認為應有脱水性。

【簡要實錄2】:學生分成了兩部分,大部分支持張國寶的觀點,小部分支持陳輝的觀點,學生開始強烈的需要知道哪個結論正確。教師相機引導,誰對誰錯,科學才有説服力,繼續實驗,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急於動手操作。【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探究三“黑麪包”實驗

【實驗器材】:濃硫酸、水、蔗糖、燒杯、玻璃棒、試劑瓶、膠頭滴管

【實驗步驟】:在200mL燒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幾滴水,攪拌均勻。然後再加入15mL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迅速攪拌,觀察實驗現象

【設計意圖】:親身實驗,以體驗為基礎,培養觀察能力與描述現象的能力。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完成結論,享受求知後的樂趣。

實驗要求:組內合作,注意實驗規則,記錄實驗現象。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探究,歸納小結“黑麪包”實驗發生的條件。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稀硫酸、不加水的濃硫酸、加水後再加濃硫酸來進行“黑麪包”對比探究實驗,明確“黑麪包”實驗發生的條件。

【實驗現象】:

1、蔗糖逐漸變黑,體積膨脹,形成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的物質;

2、有大量氣體冒出;

3、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

【學生活動】:

1、吸水性:是指吸收水分或奪取結晶水合物中的結晶水,形成一系列穩定的硫酸水合物,但是被幹燥的物質本質未變。

2、脱水性:是指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的原子按水的組成(2:1)脱去,生成水分子使蔗糖碳化。

【學生疑問】:在“黑麪包”實驗中,為什麼體積會膨脹,形成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炭,如同一個“黑麪包”,刺激性氣味氣體是什麼?這又體現濃硫酸的什麼性質呢?

【實驗內容】:教師演示實驗探究四銅與濃硫酸的反應

【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鐵架台、品紅溶液、銅絲、單孔塞

【實驗步驟】:

1、按教科書上的圖組裝儀器

2、加熱大試管底部

3、觀察現象

【設計意圖】:激活舊知識。激發好奇心。培養觀察能力、敍述能力。

【教師提問】:

1、銅片與濃硫酸能否反應?

2、根據反應現象你認為反應後的生成物是什麼?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指出氧化劑、還原劑。反應中的濃硫酸表現出什麼性質?

【學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三分鐘,然後同組之間相互交流,展開充分討論。由於同學之間的觀點不一致,組內成員之間、甚至組與組之間都展開了激烈爭論。最後,在老師的鼓勵之下,同學們踴躍發言,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徹,思維活躍。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後學生歸納整理出以下內容。

1、加熱能反應。

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具加熱溶液又呈紅色説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液稀釋後呈藍色説明有銅離子生成。

3、高敏同學上黑板寫出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cuso4+so2↑+2H2o,銅是還原劑,濃硫酸是氧化劑,濃硫酸既表現出氧化性又體現出了酸性。

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討論出:稀硫酸的弱氧化性表現在它電離的H+,而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表現在硫酸分子中+6價的硫上。

【學生活動】: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cuso4+so2↑+2H2o,銅是還原劑,濃硫酸是氧化劑,濃硫酸既表現出氧化性又體現出了酸性。

【設計意圖】: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的相互討論,是一種多項信息交流,思維相互撞擊的重要模式。特別是在學生之間,語言特點接近,相互討論有利於開闊思路、促進理解增強協作精神。討論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要及時做出反饋,調控好討論的方向。

【教師引導】:回憶“黑麪包”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繼續探索。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前後呼應,加深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的認識。學會辯證的認識問題。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現象和化合價升降理論推理、思考並回答: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將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本身被還原成二氧化硫,同時有水生成。

【學生活動】:濃硫酸能氧化某些非金屬單質(c、s)

c+2H2so4(濃)co2↑+2so2↑+2H2o

【教師小結】:總結硫酸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掌握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重點理解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三、遷移應用,鞏固提升

【投影展示】:給出探究引新時提出的幾個問題,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學習效果評價。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活動】: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在學生中間指導。

【投影展示】:課堂練習,課下研究性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作業思考提升,鞏固所學知識。

《硫酸》説課稿2

一 説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濃硫酸的性質,涉及到濃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為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涉及到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硫酸作為三大強酸之一,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會考、大學聯考的重要考點。硫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學習好該節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本節是在學習和了解有關硫酸的基本性質和氧化還原概念、物質的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加深和鞏固這些知識,銅和濃硫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為下一節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濃硫酸的性質和怎樣檢驗硫酸根離子。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能力,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設計幾種辨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讓學生學有所用,更加的熱愛科學從而更加認真的學習科學。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反應和根據實驗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2) 教學難點:用氧化還原的概念解釋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觀現象轉入微觀分析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會帶着問題去上課。在國中時他們已經學了硫酸的基本性質,對濃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質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高中他們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為此這節課是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應用和進一步的闡述和完善。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學的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的內容和目的。

本節課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和“教與學的統一”的原則。結合課本採用實驗演示和課件展示的方法。體現以下特點:

1、 採用多媒體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比如本節課採取一則實際材料導入,由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字並説明體現了硫酸的哪些性質。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則須教師

讀材料或發放材料,顯得浪費時間和資源。

2、 通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並且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加以放大,使得實驗更加清晰地展現給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濃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該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作好實驗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儘可能地使實驗直觀清晰,利於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而後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概括總結,難點得以突破。

3、 結合本節內容,採用探索分析討論的教學法。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層層推進,使學生沿着由易到難,由表及裏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如濃硫酸和銅反應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反應後試管的溶液顯藍色,品紅溶液褪色等現象。可由學生大膽猜測藍色的溶液是什麼呢 ?為什麼品紅會褪色呢?然後通過分析可知藍色溶液是硫酸銅,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然後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的心裏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實驗、課本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如下:

1、 由一則實際材料導入新課,簡潔明瞭。由於剛上課學生的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動機。用幻燈片播放一則實際材料,請學生找由關體現硫酸性質的關鍵字,積極思考,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説明材料中體現了哪些濃硫酸的性質。藉此複習已學過的知識。

2、 歸納硫酸的物理性質:展示一瓶純硫酸,並提問大家仔細觀察有哪些特徵。結合課本,探究出硫酸的物理特性。

3、 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濃硫酸的性質。實驗一:往三支試管裏分別加入紙片、蔗糖、木屑,滴加幾滴濃硫酸請學生觀察實驗並回答問題得出濃硫酸具有脱水性,引出重點。實驗二:濃硫酸和銅的反應,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寫出化學方程式。通過啟示的方法:反應中的物質化合價發生了怎樣變化呢,引出濃硫酸氧化性的難點。回憶並利用氧化還原的概念進行解釋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寫出碳和濃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4、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學生已知鋇離子可以檢驗硫酸根離子,所以重點放在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在兩支試管裏分別加入硫酸鈉和碳酸鈉滴入氯化鋇觀察實驗現象,再滴加鹽酸,學生可發現碳酸鈉的試管生成沉澱而後沉澱溶解。使學生明白硫酸根的檢驗需加入酸化的氯化鋇以去除碳酸根的影響。

5、 教師進行小節

6、 教師佈置作業,使知識得以應用訓練

7、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力求突出重點,簡潔明瞭。

《硫酸》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放在金屬和非金屬的之後構成氧化還原與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氧化—還原原理對本節課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節課在國中的基礎上,對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質作進一步的認識。作為三大強酸之一的硫酸,從性質上來説,不但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自己的特性,這就讓學生在已往知識的基礎上對酸的性質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了普遍性與特殊性間的關係。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為接下來HNo3性質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本節課的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3、本節課的難點

本節課的難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4、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複習已知的硫酸的性質;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2)能力目標:分為以下三點:

①、通過濃硫酸性質的探究實驗,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理論問題實驗探究,實驗現象迴歸理論的良好化學學習習慣。

③、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掌握濃硫酸和稀硫酸性質的差異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幫助學生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並從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原有認知情況:對酸的通性比較瞭解,瞭解濃硫酸的脱水性和稀釋的方法。但在課堂上對濃硫酸的化學性質無接觸。

2、學生認知特點:對物質的性質停留在表面的識記,未養成通過實驗、邏輯思維分析物質性質的習慣。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學習中做過幾個探究實驗,有一定的經驗。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計: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此,我採用了學生實驗探究為主、老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模式,分為創設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歸納結論五個階段,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等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探索意識,順着學生的思路走,以激發學生主題性學習的興趣,開拓思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和探索新知,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法指導:讓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獲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發展新知,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培養實事求是、勇於探索的獨創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時事新聞導出問題:

①播放宜昌硫酸泄露事故新聞

②觀看錄象後提出問題:

A、為什麼現場煙霧騰騰?

B、為什麼濃硫酸會造成人員傷亡?

C、為什麼濃硫酸會造成空氣污染?現場刺鼻的氣味是由什麼物質引起的?

D、為什麼消防隊員要用水稀釋濃硫酸?

2、解決問題複習性質

①解決問題A並複習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②解決問題B並複習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過渡: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個問題,濃硫酸為什麼會造成空氣污染呢?

3、進行假設展開探究

①探究實驗

A、目的:濃硫酸泄漏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B、硬件:燒杯、試管、試管夾、酒精燈、濃硫酸、PH試紙、品紅試紙、鐵釘、銅片、氧化銅、水泥路面碎塊。

C、由學生進行假設,邊假設邊討論驗證假設的方案:

(A)濃硫酸是一種揮發性酸,揮發出硫酸氣體。

(B)硫酸和路面上覆雜的物質發生反應產生了一種。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能是:

講解:可見濃度的變化,有時也會引起性質的變化。

過渡:那有的同學可能有疑問了,既然濃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強。那為什麼稀硫酸常温下可以和鐵發生反應,而濃硫酸和鐵在常温下混合卻沒有明顯現象呢?

5、引出問題繼續探究

①目的:濃硫酸和鐵釘混合後無明顯現象的原因;

②歸納的出鈍化,及濃硫酸的保存和運輸。

6、總結性質引出用途

①總結濃硫酸的性質,引導學生回答問題D;

②性質決定用途,通過性質的複習引出濃硫酸的多種用途,並用投影展示濃硫酸的用途。

7、思考鞏固

①演示蔗糖和濃硫酸的反應;

②問下面幾個問題:

A、蔗糖和濃硫酸的反應體現了濃硫酸的什麼性質?

B、為什麼反應中蔗糖的體積會膨脹?

C、請設計實驗驗證蔗糖和濃硫酸反應後的產物(裝置圖以及涉及的反應方程式)?

8、佈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硫酸

一、濃硫酸的性質

1、溶於水放熱;

2、吸水性可用作乾燥劑;

3、脱水性按2:1奪取有機物中的H、o使有機物碳化;

4、氧化性。

《硫酸》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質,有助於學生系統掌握硫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本節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國中的《常見的酸——硫酸》基礎之上的,對其物理性質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是在高一上學期學習過電離理論及氧化還原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一步認識濃硫酸的性質。硫酸中的硫元素處於最高價,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這就決定了它有別於稀硫酸的性質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強氧化性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質,硫酸是強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這部分內容,既是重要的基礎知識,又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硫酸是工業三大強酸之一,最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它在工業上和實驗室都有廣泛的應用,被譽為“化學工業之母”。掌握硫酸的性質可以更好的認識它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上的重要用途,為學生將來能在工農業生產中解決實際問題創造了條件。

2.教學目標分析

2.1知識目標:據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將教學目標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⑴、通過複習回憶鞏固稀、濃硫酸的共性:酸性;⑵、探究識記濃硫酸的物理性質;⑶、通過探究理解掌握濃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強氧化性);⑷、閲讀自學,通過對硫酸性質的認識明確其用途。

2.2能力目標:⑴、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⑵、通過實驗等途徑獲取有用信息,並能用化學語言表達、交流的能力;⑶、學會運用比較、歸納和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2.3情感目標:⑴、對學生進行“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求異的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依據教學大綱,“濃硫酸的化學性質”為D級水平,要求能夠達到分析知識的聯繫與區別、能夠綜合運用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濃硫酸是強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是本節的重點;濃硫酸的吸水性有別於脱水性,二者一字之差,容易混淆,所以這也是本節的重點。由於學生國中已學習過硫酸的酸性,易受定勢思維的影響,不易理解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是+6價硫表現出來的,所以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也是本節的難點。

二.教法分析

教是為了不教。此前學生依次學習了部分氧化還原知識、離子反應及物質結構的理論知識後,其抽象邏輯思維正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其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明顯加強,學習的動機更加穩定,不再滿足被動的接受知識。所以本節內容準備變原來的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採用了啟發——實驗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大量的實驗中感受濃硫酸的特性,並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去發現問題,發現的問題可以不當堂解釋,供學生在課後進行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學法指導

結合教材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力求把教師的講授轉變為啟發誘導,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去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説,動腦想,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認識過程統一為一個整體。

四.教學程序

為了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反饋矯正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計劃安排為:

第一環節: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圖:

舊知新析導入新課

展示樣品探究歸納

探究濃硫酸的吸水性

演示實驗,仔細觀察

回憶對比明瞭吸水性

創設情景,探究特性

物理性質

探究濃硫酸的脱水性

展示資料,自我探究

對比分析明瞭脱水性

探究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對比探究,演示實驗

歸納分析明瞭強氧化性

探究演示“黑麪包”實驗

明瞭濃硫酸的吸、脱水性劇烈程度;

引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與碳反應)。

應用知識解惑釋疑

1.舊知新析創條件:明確本節學習內容

通過複習討論,引導學生回憶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追問為什麼稀硫酸會表現出酸性,指導學生從電離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然後引導學生討論酸性的具體體現,進而由老師引導學生按H+價態是否變化進行分類小結。一類是與鹼、鹼性氧化物等反應,H+價態不變;二是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H2,H+價態變化,體現出酸的弱氧化性。這樣小結為後面學習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作了鋪墊。同時指出,硫酸和其它物質一樣,既有事物的普遍性(酸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濃硫酸的特性)。這樣既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又順利實現知識點的過渡,引入濃硫酸的學習。

2.觀察辨析獲認知明確硫酸物理性質

展示兩瓶等體積的濃硫酸、濃鹽酸 ,讓學生觀察、比較、實驗。在此基礎上,分析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出濃硫酸的物理性質。然後提問如何稀釋,學生回憶後再加以強調。用FLASH動畫進行模擬錯誤操作,現象如同生活中 “水滴入灼熱的油鍋”引起飛濺一樣,加深學生對濃硫酸稀釋大量放熱的印象,同時強調實驗安全。這樣學生自我感知,識記深刻。

3.精心創設情與景突破學習重、難點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了突破重、難點,將問題精心設計,為學生的探究創設情景,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讓學生有成就感。

3.1新舊實驗來對比——明確硫酸吸水性質

增加演示CuSO4·5H2O與濃H2SO4作用失水的實驗,然後展示失水最終結果圖片;回憶國中學習過的CuSO4·5H2O加熱失水實驗,根據現象分析認識本質,説明濃H2SO4具有強吸水性。用FLASH動畫模擬改進實驗,加深對濃硫酸吸水性的認識。(用FLSAH動畫模擬的原因:該實驗所需時間較長,約為二天;濃硫酸未與硫酸銅晶體接觸,説明濃硫酸只體現吸水性。)性質決定用途,可知濃H2SO4可作乾燥劑,師生小結濃H2SO4能夠乾燥的氣體及不能幹燥的氣體。因為濃硫酸呈酸性所以不能幹燥鹼性氣體:NH3,“為什麼不能幹燥還原性氣體如H2S、HI、HBr?”設置疑問,為後面學習濃H2SO4的強氧化性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繼續探究。

3.2展示資料設疑問——自我探究脱水性質

展示“劉海洋用硫酸潑熊事件”的資料及圖片,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然後引導學生分組演示實驗6-3,提示皮膚與紙屑、棉花、木屑一樣都是有機物,含C、H、O等元素,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對濃硫酸的脱水性有一定的瞭解。(提示學生硫酸的脱水性可能帶來的傷害,加強道德教育和防止實驗中的意外傷害。)

3.3探究演示“黑麪包”——分析比較激發興趣

學生分組,分別用稀硫酸、不加水用濃硫酸、加水後再加濃硫酸來進行對比探究實驗,明確 “黑麪包”實驗發生的條件。演示“黑麪包”實驗,引導學生觀察蔗糖由白色逐漸變為棕色、最後變為黑色及體積膨脹如同一個“黑麪包”;用手感受燒杯的温度,讓學生感受到濃硫酸的吸水和脱水的劇烈程度。這樣識記更牢固、認識更深刻。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認識反應本質。提示:從試劑瓶標籤可知蔗糖的化學式是C12H22O11,濃H2SO4與紙屑、棉花、木屑、蔗糖等有機物作用,濃H2SO4按水的組成比脱去它們中的氫、氧元素,從而碳化生成“C”,説明了濃H2SO4具有脱水性。適時講解若不慎沾上濃硫酸後的應對措施,辯證認識問題,消除學生恐懼心理。

在學生明確瞭解濃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後,引導學生歸納。通過分析比較,增強學生概念間的比較能力,理解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質區別。

為什麼蔗糖脱水後還會像麪包一樣呈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產生了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呢?進一步的推進設疑,告訴學生必須學習濃硫酸另外一個重要性質——強氧化性,為後面探究濃硫酸與非金屬碳的反應埋下伏筆,做到一個實驗兩個用途。

3.4演示歸納明實質——突破學習目標難點

為了説明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探究演示稍作改進的銅與濃硫酸的實驗。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產生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石蕊溶液變紅,所得溶液稀釋呈藍色,冷卻有白色晶體析出。這些直觀感知到的實驗現象為後面的分析歸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作好了鋪墊,這樣既提供了直觀的現象,又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為什麼實驗要稍作改進?一是保持了操作的連續性,減少了二氧化硫的逸出,加強了環保;二是減少副反應的'發生。學生在觀察實驗時會發現有灰黑色物質產生,此時教師應加以引導觀察。同時本着科學的精神,少數能力強的同學肯定會對副反應感興趣,首先引導學生先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課後在學生分組實驗七中師生再共同探究,這樣為後面的研究性學習發現了問題,同時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步步設疑,層層推進,分析歸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在演示改進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能夠與銅片反應?表現出什麼性質?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化學方程式。情景的創設和興趣的激發,將使學生帶着強烈的求知慾投入學習。此時教師不失時機的利用氧化還原的知識加以點撥、評析、歸納得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表現在濃硫酸+6價的硫上,從而與稀硫酸的弱氧化性形成對比。追問能否與活潑金屬反應,在常温下演示鋁與濃硫酸的實驗,然後加熱。引出“鈍化”現象,加以解釋。最後按金屬活動順序表師生共同小結,及時總結成規律,便於學生識記。

3.5應用知識解疑惑——加深印象有成就感

引導學生回憶“黑麪包”實驗,根據現象分析可知,濃硫酸使蔗糖脱水後,放出大量的熱,進而氧化了生成的木炭。反應方程式為:C+2H2SO4(濃) CO2↑+2SO2↑+2H2O。從而明瞭濃H2SO4在加熱條件下,不僅能跟大多數金屬反應,而且還能跟一些非金屬物質起氧化還原反應。因為蔗糖脱水生成的碳被濃硫酸氧化,有大量氣體生成,使“麪包渣”發酵,現象才如同一個“黑麪包”,讓學生恍然大悟。

引導學生回憶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然後追問濃硫酸為什麼不能幹燥H2S、HI、HBr。學生會水到渠成的知道是因為濃硫酸有強氧化性的原因,不能幹燥這一些還原性的氣體。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哦,原來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呀!

回憶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體現出的弱氧化性,進而與濃硫酸的強氧化性進行對比小結,加深學生印象,認識本質。

至此,在教師的層層誘導,精心的創設情景下,問題前後呼應,環環相扣,學生步步突破,掌握教學目標⑵、⑶則水到渠成,教學目標順利突破。

4.指導學生閲讀自學運用性質明確用途

在理解物質性質的基礎上討論用途自然水到渠成。所以安排學生通過對硫酸性質的回顧整理,進而自學,歸納出用途,以增加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滲透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然後對照教學目標,課堂小結,使教學目標在學生心中進一步深化。到此,初步實現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達標測評

為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鞏固新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熟練應用,並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將達標試題(見後)投影出來,要求人人達標,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提高課堂效率。

第三環節:佈置作業

佈置作業不是目標教學的必要環節,但為了及時鞏固、強化識記,提高應用能力及規範書寫;同時為發揮個別同學的潛能和培養他們勇於求異的創新精神和對化學的愛好。我是這樣安排作業的:

1.傳統作業:P134,三、四題。

2.研究性學習:

①.根據所給的實驗裝置,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碳與濃硫酸反應的各種產物;

②.利用學生實驗七中銅與濃硫酸的實驗,對以下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

⑴.銅片(足量)與濃硫酸反應過程後,銅片上的黑色物質是什麼?能否與濃鹽酸反應?體現了濃硫酸的什麼性質?

⑵.反應完後,觀察溶液的冷卻過程,將你觀察的現象記錄下來,加以分析,得出該實驗的反應步驟。

⑶.1mol銅與2mol濃硫酸(98.3%)充分反應,銅是否真的有剩餘?為什麼?

⑷.為使該實驗現象更為明顯,硫酸濃度多大最為適宜?課本演示實驗能否進一步進行改進?如何改進?

在本課時的學習中,學生認識到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有目的地觀察,自覺主動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生能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硫酸》説課稿5

1、硫酸,硫酸鹽這一節在教材中的作用。

氧族元素是繼鹵族元素後,另一非金屬元素族。硫是氧族元素的一種代表元素,而硫酸不僅的硫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工產品,有着廣泛的用途。硫酸的性質不僅是本章的重點,而且貫穿中學化學的始終,也是各類考試常常涉及的熱點,學好本節內容能使學生系統掌握硫酸的性質,更好地認識氧族元素,為進一步學好其他元素,化合物更好地認識氧族元素。為進一步學好其他元素,為進一步學好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相關化學理論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掌握硫酸的性質,尤其是濃硫酸的特點;瞭解硫酸的用途。

(2)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抽象來研究問題,學習化學。

(3)德育滲透點

進行“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3、教學重難點

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興趣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學習化學。

4、教學方法

以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為主線,抓住濃硫酸的特性,濃硫酸強氧化性這一關鍵。通過複習鞏固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質,逐步引入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從而繼續引出硫酸鹽的性質與用途。使學生通過新課的學習從原有的認識結構狀態進入新的認識結構狀態。結合實驗演示,從觀察——回憶原有知識——產生疑問、猜測等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並掌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通過講——演示——提問——討論——歸納總結的.程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在知情意等整個心理系統的共同參與下完成學習化學的思維活動,構建新的認識結構,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教學程序

引入新課創設情境。是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展示兩瓶等體積的濃硫酸、濃鹽酸,讓學生觀察、比較、實驗。在此基礎上,分析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出濃硫酸的物理性質。通過複習討論,引導學生回憶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追問為什麼稀硫酸會表現出酸性,指導學生從電離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然後引導學生討論酸性的具體體現,進而由老師引導學生按H+價態是否變化進行分類小結。一類是與鹼、鹼性氧化物等反應,H+價態不變;二是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H2,H+價態變化,體現出酸的弱氧化性。這樣小結為後面學習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作了鋪墊。同時指出,硫酸和其它物質一樣,既有事物的普遍性(酸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濃硫酸的特性)。這樣既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又順利實現知識點的過渡,引入濃硫酸的學習。然後提問如何稀釋,學生回憶後再加以強調。同時強調實驗安全。這樣學生自我感知,識記深刻

增加演示CuSO4·5H2O與濃H2SO4作用失水的實驗,CuSO4·5H2O加熱失水實驗,根據現象分析認識本質,説明濃H2SO4具有強吸水性。加深對濃硫酸吸水性的認識。性質決定用途,可知濃H2SO4可作乾燥劑,師生小結濃H2SO4能夠乾燥的氣體及不能幹燥的氣體。因為濃硫酸呈酸性所以不能幹燥鹼性氣體:NH3,“為什麼不能幹燥還原性氣體如H2S、HI、HBr?”設置疑問,為後面學習濃H2SO4的強氧化性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繼續探究。在學生明確瞭解濃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後,引導學生歸納。通過分析比較,增強學生概念間的比較能力,理解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質區別。

分別用稀硫酸、不加水用濃硫酸、加水後再加濃硫酸來進行對比探究實驗,演示蔗糖脱水實驗,明確實驗發生的條件。引導學生觀察蔗糖由白色逐漸變為棕色、最後變為黑色及體積膨脹如同一個“黑麪包”;用手感受燒杯的温度,讓學生感受到濃硫酸的吸水和脱水的劇烈程度。這樣識記更牢固、認識更深刻。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認識反應本質。提示:從試劑瓶標籤可知蔗糖的化學式是C12H22O11,濃H2SO4與紙屑、棉花、木屑、蔗糖等有機物作用,濃H2SO4按水的組成比脱去它們中的氫、氧元素,從而碳化生成“C”,説明了濃H2SO4具有脱水性。適時講解若不慎沾上濃硫酸後的應對措施,辯證認識問題,消除學生恐懼心理。

蔗糖脱水後還會像麪包一樣呈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產生了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進一步的推進設疑,告訴學生必須學習濃硫酸另外一個重要性質——強氧化性,為後面探究濃硫酸與非金屬碳的反應埋下伏筆,做到一個實驗兩個用途。

為了説明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探究演示銅與濃硫酸的實驗。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產生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石蕊溶液變紅,所得溶液稀釋呈藍色,冷卻有白色晶體析出。這些直觀感知到的實驗現象為後面的分析歸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作好了鋪墊,這樣既提供了直觀的現象,又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步步設疑,層層推進,分析歸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在演示改進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能夠與銅片反應?表現出什麼性質?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化學方程式。情景的創設和興趣的激發,將使學生帶着強烈的求知慾投入學習。此時教師不失時機的利用氧化還原的知識加以點撥、評析、歸納得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表現在濃硫酸+6價的硫上,從而與稀硫酸的弱氧化性形成對比。追問能否與活潑金屬反應,在常温下演示鋁與濃硫酸的實驗,然後加熱。引出“鈍化”現象,加以解釋。最後按金屬活動順序表師生共同小結,及時總結

成規律,便於學生識記。

引導學生回憶“黑麪包”實驗,根據現象分析可知,濃硫酸使蔗糖脱水後,放出大量的熱,進而氧化了生成的木炭。反應方程式為:C+2H2SO4(濃)CO2↑+2SO2↑+2H2O。從而明瞭濃H2SO4在加熱條件下,不僅能跟大多數金屬反應,而且還能跟一些非金屬物質起氧化還原反應。因為蔗糖脱水生成的碳被濃硫酸氧化,有大量氣體生成,使“麪包渣”發酵,現象才如同一個“黑麪包”,讓學生恍然大悟。

引導學生回憶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然後追問濃硫酸為什麼不能幹燥H2S、HI、HBr。學生會水到渠成的知道是因為濃硫酸有強氧化性的原因,不能幹燥這一些還原性的氣體。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哦,原來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呀!

回憶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體現出的弱氧化性,進而與濃硫酸的強氧化性進行對比小結,加深學生印象,認識本質。

佈置作業

佈置作業不是目標教學的必要環節,但為了及時鞏固、強化識記,提高應用能力及規範書寫;同時為發揮個別同學的潛能和培養他們勇於求異的創新精神和對化學的愛好。

《硫酸》説課稿6

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硫酸》,它是高一化學必修本第六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程序五個方面來説明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想。

本節的內容是硫酸的性質和用途,硫酸的性質貫穿於元素化合物的教學過程,通過本節教學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酸的通性,認識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本節對學習其它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起着輔墊作用。

學生已初步認識硫酸的性質,但對濃硫酸的特性並不瞭解,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教學大綱和素質教育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硫酸的性質,尤其是濃硫酸的特性,瞭解硫酸的重要用途。

能力目標: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

教育目標:

通過掌握濃硫酸性質差異,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量變引起質變規律,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特點,把濃硫酸的特性定為教學重點,從知識本身看,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是本節的難點,從學生能力看,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反應本質,有一定困難,所以把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定為本節教學難點。

我是這樣處理教材的: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新課,複習國中學過的硫酸性質,引出教學重點,通過啟發、實驗探索掌握濃硫酸的特性,突出重點。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引導、分析實驗現象,認識反應本質,突破教學難點,這節課藉助於演示實驗和計算機動畫模擬,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濃硫酸脱水性、強氧化性的理解。

為了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我採用了實驗探索法。運用了演示實驗、錄像、投影和計算機等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從常規角度看,一節好的化學課應該是“結構好、引入好、問題好、實驗好、語言好”,並且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節課就是按以上要求設計的。

首先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情趣,引入新課。放一段錄像,內容:硫酸在化工生產中的地位,“酸雨”的形成及對環境污染,告訴學生要知其中緣由,就要認真學習今天上課的內容。

新課教學:

分三步

第一步:通過複習討論,使學生明確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讓學生歸納總結稀硫酸的性質,設疑:稀硫酸為什麼具有酸的通性?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硫酸是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電離生成氫離子。

第二步:主導思想是做好演示實驗,掌握濃硫酸的特性,分析反應實質,深入認識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設問:濃硫酸和稀硫酸在發生上有什麼差異?指出:濃硫酸不僅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自己的特性。轉入本節這重點。

設問:實驗室常用濃硫酸乾燥氣體,利用濃硫酸什麼性質?引導學生得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對濃硫酸的脱水性,通過[實驗6-3]和[實驗6-4]:濃硫酸與紙屑、棉花、木屑、蔗糖的作用,由學生完成實驗,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實驗基本操作,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實驗的興趣,增強實驗能見度,實驗後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認識反應本質,掌握濃硫酸的脱水性原因。

教師根據蔗糖炭化現象,引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這是本節的難點,我採用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分析,突破教學難點。設問:稀硫酸與銅不反應,那麼濃硫酸遇到這些物質會有什麼變化?師生共同提出實驗方案,由教師演示銅與濃硫酸的反應,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組織討論:為什麼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能跟銅反應?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分析反應產物,寫出化學方程式,並從化合價變化上分析此反應屬於氧化-還原反應,得出濃硫酸具有氧化性,並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得出:濃硫酸可氧化大多數金屬。由計算機模擬動畫得出:濃硫酸可氧化某些非金屬。通過設疑:實驗室為什麼不用濃硫酸製取及乾燥硫化氫氧化,引導得出:可氧化某些還原性物質。師生共同總結濃硫酸特性,比較濃、稀硫酸的發生差異,説明事物量變引起質變規律。

第三步:安排時間讓學生自學硫酸用途,並佈置課後通過網絡查閲相關資料,讓學生通過自我努力,自我獲取知識,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圍繞本節重點、難點安排以下習題,將本節知識進行拓展、遷移。

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教師深化補充。

板書採用條款式,使知識系統化、直觀化、清晰化,便於理解和記憶。

《硫酸》説課稿7

一、 説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硫酸》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濃硫酸的性質,涉及到濃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為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涉及到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硫酸作為三大強酸之一,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會考、大學聯考的重要考點。硫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學習好該節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本節是在學習和了解有關硫酸的基本性質和氧化還原概念、物質的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加深和鞏固這些知識,銅和濃硫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為下一節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濃硫酸的性質和怎樣檢驗硫酸根離子。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能力,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設計幾種辨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讓學生學有所用,更加的熱愛科學從而更加認真的學習科學。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關鍵

(1)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反應和根據實驗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2) 教學難點:用氧化還原的概念解釋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觀現象轉入微觀分析

(3)教學關鍵:濃硫酸的吸水性與脱水性的區別、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本質。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會帶着問題去上課。在國中時他們已經學了硫酸的基本性質,對濃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質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高中他們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為此這節課是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應用和進一步的闡述和完善。

三、説教法

教學的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的內容和目的。本節課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和“教與學的統一”的原則。結合課本採用實驗演示和課件展示的.方法。體現以下特點:

1、 採用多媒體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

2、 通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並且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加以放大,使得實驗更加清晰地展現給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濃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該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作好實驗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儘可能地使實驗直觀清晰,利於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3、 結合本節內容,採用探索分析討論的教學法。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層層推進,使學生沿着由易到難,由表及裏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

四、説學法

1、觀察法:本節課採取一則實際材料導入,由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字並説明體現了硫酸的哪些性質。

2、小組學習法: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概括總結,難點得以突破。

3、思考猜測法:如濃硫酸和銅反應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反應後試管的溶液顯藍色,品紅溶液褪色等現象。可由學生大膽猜測藍色的溶液是什麼呢 ?為什麼品紅會褪色呢?然後通過分析可知藍色溶液是硫酸銅,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然後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的心裏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實驗、課本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如下:

1、 硫酸的物理性質的學習

2、 通過PPT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濃硫酸的性質:脱水性、吸水性、強氧化性。回憶並利用氧化還原的概念進行解釋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寫出碳和濃 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3、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4、 教師進行小結

六、説板書

七、 説小結

根據板書內容,帶領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及必須掌握的知識。

八、教學設計思路

由回顧已學過的硫酸的性質引出新課題,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從硫酸的組成微粒開始,到硫酸的物理性質,酸的通性,濃硫酸的特性和強氧化性,最後是學習硫酸根離子的檢驗。知識的遞進層次更能使學生容易接受和吸收。通過設疑、PPT演示、探究解疑,循序漸進,讓學生達到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目標;

九、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巧妙的設疑後播放PPT,給學生們提供了思考的空間。演示實驗的播放速度適中,能夠讓學生清析地看到實驗現象。運用PPT演示文稿授課既能讓學生觀看到正確無誤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也節約了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時間。整節課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原則。師生相互交流,互相溝通,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發散學生思維,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不足之處,學生得認真觀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和現象,沒有更多的時間做筆記。課後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區分教學重點和難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11oe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