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五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五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五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有着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單元教材的編排注意貫徹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統計內容的選擇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讓學生統計校園內花壇上每種顏色的花的數量、統計學生的生日在幾月份,調查同學們週日喜歡做什麼事情,調查同學們喜歡吃什麼水果等。內容的編排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了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如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麼顏色、喜歡吃什麼水果、喜歡做什麼事情等,瞭解到大家的愛好是什麼、特長是什麼等等,使大家體驗到統計確實是很有用的。

教學建議

統計初步知識內容不算很難,但有時比較繁瑣,需要同學之間進行合作。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多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圖表回答問題宜獨立思考。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實踐性比較強,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好素材。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實

“統計”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3-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瞭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數據的整理、統計。

教學用具統計圖、統計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一)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實驗國小的校園,它有寬敞、美麗的教學樓,同學們在整潔的環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你們看,他們都在幹什麼?

教師出示課件。實驗國小的校園生活:舞蹈組、電腦組、籃球隊等在活動。

師:我最喜歡學校的這一處小花壇,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塗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塗色)。教師提示:塗完後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二)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説一説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齊答)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並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一)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都喜歡什麼顏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歡的花下面打“radic;”告訴老師?

(二)學生完成題卡後,教師收上題卡。

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表)請同學們説數據,老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裏。

紅色11人黃色10人藍色9人粉色8人

學生們説數據,教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裏。

師:(出示統計圖)如果我們還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話,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應該用多少個小格表示呢?

隨着學生們的回答,教師從統計圖中抽拉出11個單位格的紅條,10個單位格的黃條,9個單位格的藍條,8個單位格的粉條。

師:如果沒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嗎?

師:(抽拉出縱軸左邊的數字)沒有小格,這回能看出來有多少人嗎?

師:像我們剛才這樣把雜亂無章的數據整理成這樣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就是統計圖。那麼你們能不能給這個表格起個名字呢?

生:(齊答)統計表。

(三)通過統計圖、統計表回答問題-

師:看着統計圖、統計表你還能知道哪些問題?

生1:一個比一個少1。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2:一個比一個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後面的最低(教師訂正:喜歡紅色的人最多,喜歡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歡紅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多1,喜歡藍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少1。

生5:黃色比紅色少1(教師訂正:喜歡黃色的人比喜歡紅色的人少1)。

師:喜歡紅色的比喜歡藍色的怎麼樣?

生1:少2(教師糾正:多2)。

(四)小結

師:這樣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每種數據的數量和它們之間的關係,這就是統計圖(表)的意義。

三、總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統計來解決。……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3)和(4)的數學課。這兩班的學生人數很平均,都是45人。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學期剛開始,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圖形及圖形的拼組,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擺一擺想一想,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總複習等。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4、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數據整理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六、課時安排

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本冊教材教學安排59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數據整理的關係;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6.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口算及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教學措施:

1.課前備課必須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設計當堂

檢測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佈置並對個別學困生當面

輔導:

2.重視課堂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具體的情境,靈活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4.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審題,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聯繫生活實際和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6.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並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創造一些教學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學具。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鐘錶》的內容有認識鐘錶、認識整時(鐘錶和電子錶)、認識半時(鐘錶和電子錶)。《認識鐘錶》屬於準備性筨,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如二年級的時、分、秒,三年胡學習的24時計時法做了鋪墊。

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

第二、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通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

數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2)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3)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

(4)能估計運算結果。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

(2)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第四特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

第五個特點: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

1、認識鐘錶,區別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難點

半時的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鐘錶(整時)…………………1課時

認識半點…………………………1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基本情況的分析:

我們一年級二班現有學生4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1人。經過了半年的學習,他們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學能力在上學期基礎上有所提高,但他們天真、好動,好奇、好問、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強。所以,本學期,計劃讓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各種基本能力。

二、本冊教材知識系統及安排:

本冊教材包括“南極小客人”、“下雨了”、“農夫與牧童”、“綠色行動”、“小小存錢罐”、“大海邊”、“阿福的新衣”、“我們的鞋碼”、“兒童樂園”幾個部分。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景中能正確地任、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景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三)、統計與概率:

1、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2、能完成簡單的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認真學習區《學科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及時獲取有價值的資料,學習先進的教改理論,教改經驗。

2、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 以課堂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將新思路、新方法滲透到每節課中。

3、教學過程要體現開放性、活動性。提倡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鬆開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引導他們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注意學習過程的構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創設情景,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

6、改革評價模式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的發展。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我能行”的觀念意識,配合學校的評價改革方案,科學合理地運用“我學會了嗎?”“豐收園”等欄目,全面瞭解學生的小狀況,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1、“南極下客人” 2課時 2、“下雨了” 1課時

3、“農夫與牧童” 3課時 4、“綠色行動” 4課時

5、“小小存錢罐” 2課時 6、“大海邊” 7課時

7、“阿福的新衣” 2課時 8、“我們的鞋碼” 1課時

9、“兒童樂園” 2課時

六、教學業務學習及有關教學活動的安排:

1、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建立新理念,並認真做業務筆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數學課上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精神。

2、自學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現代價值教育所面臨的主要課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能力。

3、多聽別的老師的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

4、繼續練習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jiaoxuejihua/mjjx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