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反思 >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周長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全新的課堂,開放的舞台!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合理設計活動,讓學生從“剪”入手, 在“做”中昇華,創設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氛圍,精心搭建求知的舞台, 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環境中完成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在快樂的舞台上綻放思維的火花.這,就是新課程賦予我們的全新理念!回顧本節課的的教學,個人覺得有以下特點:

較成功之處:

一、取之生活素材,活用教材。

教學中,對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適當的調整、重組,使教學思路更清晰。

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概念。

“周長”這一概念學生首次接觸。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我先送給學生一個禮物——笑臉,希望他們天天開心、天天快樂。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剪下笑臉,説一説笑臉的邊線。接着讓學生指一指建甌市地圖和樹葉的邊線,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和從身邊找出其他物品的邊線,描一描各種喜歡的圖形的邊線。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鞏固了學生對周長的認識,發展了數學思考。

三、解決生活問題,創設情境。

在揭示了周長的概念之後,創設了“想辦法求名片和一元硬幣的周長”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實踐、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樣把數學知識放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存在問題:

一、物體的一週的邊線的長就是周長,這裏強調“一週”的長。所以每一個物體在指出周長時都必須以一個點為起點也是終點。我在教學時忽略了,使得學生在測量物體的周長時誤差較大,其實這也不利於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

二、我感覺最遺憾還是小組合作,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兩種圖形的周長,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等生控制着整個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索。

總之,在課前分析、讀懂教材、讀懂學生是關鍵。對自己的不足有了認識,就給今後的學習教學指明瞭方向。朝這個方向努力一定能做到,做好,做得更好!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2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認識周長的含義,為接下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打下基礎。

1、創設有趣的情境,恰當地引導學生理解“一週”的含義。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現今數學課上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但如何適當創設情境,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恰當為教學服務,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地方。在本節課上,我創設了“龜兔賽跑”這一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發現比賽的要求是“繞着操場跑一圈”。兔子在中間就穿過操場來到終點,犯規了。而烏龜按照比賽要求,從起點開始,繞着操場跑了一圈,又回到起點。跑了一週。在此基礎上,板書一週。這樣的情境創設,直觀地讓學生理解了“一週”的含義,為理解周長的含義打下基礎。

2、動手操作,理解周長的意義。

新教材中,“周長”的概念是這樣出示的“書籤一週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一週”、“邊線”等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比較難以理解。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從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首先,讓學生動手剪書籤,提問:“你是怎樣剪的?”引出邊線,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書籤邊上的邊線;其次指書籤一週的邊線,先讓學生自己指,再老師示範指,指名指,讓學生理解一週邊線的意思。這時揭示:剛才我們所指一週邊線的長就是書籤的周長;接着讓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身邊物體一週的邊線,引導學生理解“物體表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最後,描邊線,描出平面圖形一週的邊線,引導學生由“物體表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類推出“多邊形各邊的長度之和就是她的周長。”從而完善和深化對周長含義的認識。

3、實踐活動,經歷測量計算物品周長的過程。

在認識周長之後,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量一量、算一算,理解周長的含義。小組合作測量校名片、五角星、硬幣的周長。五角星的測量主要讓學生通過測量、計算後體會到五角星的10條邊都相等,只要量出一條邊的長,就能算出五角星的周長。校名片是讓學生通過測量長和寬,初步接觸長方形周長的測量和計算。而硬幣主要是讓學生經歷探索曲面圖形物體的測量方法。通過測量,讓學生經歷動手圍一圍、量一量的過程。初步體會“化曲為直”的方法價值。通過簡單的測量和計算,引導學生拓展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初步學會測量和計算周長。尤其是硬幣的測量,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有助於學生直接地體會“化曲為直”,進而領會測量物體某個面周長的重要方法。這樣測量計算,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直觀、具體地感受周長概念的內涵,感悟周長是一週邊線的實際長度,加深對周長含義的理解和認識。

由於長期從事低段數學教學,這學期第一次接觸三年級的內容,所以很多方面還值得認真思考和商榷。思考如下:

思考一: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經歷去探索。

由於長期從事低段數學教學,在課堂上,我總是不放心讓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總是想方設法“帶”着孩子去理解題意,“引”着孩子去學習。如在教學“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各是多少”時,學生已經認識了周長,理解了周長的含義,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計算的方法。而我在教學中生怕學生雖然知道了平面圖形一週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但不知道多邊形各邊的長就是它的長度之和,就是它的周長。所以,在教學中,忍不住又“引”着學生學: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一週邊線,再讓學生理解求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求一週邊線的長,也就是求三條邊的長度之和。這樣的“引”的確可以使思維反應慢的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平面圖形的方法。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另外,在解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嗎?”由於時間的不足,我沒有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而是直接將方法教給學生。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跟”着老師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中科院放手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和已有經驗,自主探索求周長的方法:可以數一數、加一加或者移一移等等,基礎方法是數一數、加一加,要求學生掌握,而移一移要求較高,如有學生想到這種方法,可以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思考二:適當調整測量物品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時,我選擇了三件物品讓學生去測量周長,校名片、五角星還有硬幣,主要讓學生體會平面圖形中由線段圍成的可以用直尺去量一量,而由曲面圍成的可以先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的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課後回顧了整個教學過程,因為在例題教學時已經測量計算過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周長,已經知道了線段圍成的圖形可以直接量出各邊的長度,再算出各邊的長度之和。所以實踐活動中,校名片、五角星的測量就顯得重複和累贅。因此在實踐活動中,只要留下測量硬幣的周長即可。又通過教學實際發現,硬幣比較小,讓學生去圍一圍,量一量比較困難。所以可以選擇大一點的圓形的物品讓學生去測量。比如:一整卷的膠帶紙(或者雙面膠)。這樣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由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測量,理解和掌握“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616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周長的測量方法。

2. 通過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建立周長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4.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並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畫,樹葉等可以描述周長的物體。

學具準備:三角尺,水彩筆,細線,不同形狀的樹葉。

教學過程:

一、觀察操作,認識周長

1、激發熱情,感知周長

出示畫有彩色圖形的紙,談話:老師畫了許多彩色的圖形,我打算把它們剪下來送給表現好的同學,要把圖形完整的剪下來,你認為應該怎樣剪呢?

師:對,沿着圖形一週的邊線剪。(板書:邊線)讓學生指一指,老師剪下一個圖形送給剛才發言的學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數學課本,你能不能指出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學生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四條邊,並説一説,指一指。

師:同學們都是從左邊為起點開始指的,那能不能從右下邊為起點指?在指邊線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獨立指出課桌面和三角尺的邊線,再在小組和班級中交流。(課件動態演示指出這三樣物品的邊線。)

3、認識周長

出示游泳池圖,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邊線嗎?學生指出後,再用動態畫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邊線。

談話:游泳池池口黑色邊線的長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板書:周長)周長的周是一週的意思,長是長度的意思。

請學生舉例説説一些物體的面的周長。如樹葉、文具盒上面、作業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長。

[設計意圖:由實物的邊線入手,讓學生通過指一指、説一説等活動,充分感知事物和圖形的邊線,為認識周長做好準備。認識周長後再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學生去觀察、交流,使學生反覆體驗和理解周長的含義,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概念源於生活實際,也為求周長作了鋪墊。]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長

1、量樹葉的周長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樹葉的周長,那有什麼辦法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小組同學合作動手圍一圍,量一量,記錄在紙上。然後用課件動態演示測量樹葉周長的方法,同時強調樹葉的形狀是不規則的,先用細線圍一圍,再把繩子拉直了量出線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2、計算圖形的周長(試一試)

談話:把書打開到61頁,看試一試,你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嗎?你能説説什麼叫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周長嗎?你能想辦法求出它們各自的周長嗎?同桌討論,指名説説自己的辦法。

學生獨立測量、計算,然後在全班反饋。(反饋時用課件演示。)

總結: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應先量出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然後把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相加。下面同學們就來比比誰算的快、算得準。

3、練一練

①做想想做做第4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做一做,並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訂正時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題。

課件出示題目,説明題目要求,讓學生打開書看書獨立做一做。做好後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後在班級中進行交流,反饋學生不同的計算方法,師生共同評析。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圖形的周長求法,通過圍一圍、算一算等活動,鞏固對周長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並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化,發展數學思考。]

三、聯繫實際,應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説明題目要求是描出圖形的邊線,讓學生説説在描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然後獨立完成。最後課件演示描出邊線。

2、實際測量(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拿出幾片不同形狀的樹葉,量出它們的周長大約是多少釐米,在小組裏展開測量活動並交流。教師注意瞭解學生的操作情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3、解決問題(做想想做做第6題)

談話:在我們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長,你能找一找嗎?(圍繞腰一週的長度稱為腰圍,還有胸圍、頭圍。)先請一名學生為老師測量腰圍,再讓同桌互相測量腰圍長度,學生彙報是怎樣量的,腰圍是多少。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時要量一量腰圍和胸圍,買帽子時用到頭圍。測量時,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物品採取不同的方法,師:剛才我們測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長,説一説,你還想測量什麼物體的周長?佈置學生課後測量大樹樹幹的周長。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測量的活動中,進一步掌握不規則圖形周長的方法,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的關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也激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總結歸納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什麼了?你有哪些收穫?

教師小結:這節課裏,大家不僅知道了什麼是物體或圖形的周長,還在學習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不簡單!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夠把自己善於發現、善於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設計意圖:小結生動具體,不僅關注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學生觀察、操作、計算、感悟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具體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注重了學生的實踐操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始終貫穿着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特點,更體現了以活動促進發展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認識周長的知識設計成摸摸、量量、算算等一連串的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靈活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作了適當的調整、重組和補充,使教學思路更清晰,教學環節更連貫。比如,引入周長的概念時,沒有直接出示課本中的游泳池,而是讓學生先指物體面的邊線。認識游泳池的周長後,讓學生再舉例説説其他物體面的周長。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操作的過程直觀、清晰的展示給學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學習興趣。課堂上提供給學生的素材都來源於生活實際,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量樹葉的周長、量腰圍等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感覺到的現實,提高了數學的應用意識。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注意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4

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後面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在第一學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這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反覆的實踐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

一、在實踐中感知周長含義

對於“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從而真正理解周長,形成表象。對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

1、指周長:

指一指手中不同圖形的周長;

2、説周長:

説説在通過指周長後你對周長的理解;

3、畫周長:

用彩筆畫一畫手中樹葉圖形的周長;

4、找周長:

找一找我們身邊不同物品平面的周長。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逐步建立“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空間觀念。

二、在體驗中解決周長問題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節上,我組織學生充分運用手中工具採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尋找不同圖形的測量方法,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夥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操作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規則圖形),有的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不規則圖形),有的直接在直尺上滾動(圓形).體現了從多種角度去解決問題的策略。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5

我講的這一課是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周長的第一課時,課題是周長的認識。本節課是讓學生以小組活動動手操作的形式初步感知物體的邊線的長度就是物體的周長。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我的教學設計是相符的,達到了教學效果。比如:

(1)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在一起。

在組織活動之前,我提出問題“怎樣確定小布料花邊的長度呢”讓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後,在小組合作解決,最後全班共同交流看法,使學生學會了怎樣去解決問題,並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怎樣表達,怎樣傾聽。

(2)提供空間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併為它提供展示的機會,由於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比較各自方法的特點,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3)用學生喜歡的遊戲做練習,吸引學生的`興趣,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説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但某些環節確實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思考。

(1)學生對給出的材料沒能充分運用,比如:部分小組不知道圓形紙片的出現有什麼作用,説明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有時思考是不靈活的,在平日的教學中就要多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不規定固定的模式。

(2)由於自己有些緊張,出現了口誤的現象。

(3)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又是一個問題教師重複幾次,學生還不能回答到位,今後要在問題的提問上將酒店藝術。比如:在遊戲環節,請學生到前面用皮尺量出學生的頭圍,我卻説成了頭的周長,導致有的孩子不知所措,用皮尺量出了頭的上下的一週,歪曲了題目的本意,如果在遊戲之前加上一句話:老師想買一頂帽子,到底應該買多大的呢?或者用一個手勢加以表示,運用肢體語言,使得學生能正確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反思到了自己的弱點,同時它也是我今後努力奮鬥的方向,今後的路還很長,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會取得點滴進步的。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6

汪老師通過剪一剪、指一指、描一描等操作活動,使學生感知並認識周長的含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很快地投入學習狀態。整個教學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周長概念的建立——周長測量方向探究——生活中的應用——總結梳理。

另外我覺得也有一些不妥的地方:

1、學生的基礎僅有對釐米的測量,教師讓學生測量書本的.長度,而書本不是整釐米,學生很難表達。

2、在實物投影上指硬幣周長時,起點用彩筆標一下,其餘用鉛筆,並標一下,很顯然畫了一週。

3、在量硬幣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線,二年級孩子的動手能力比較差,是否選用粗一些的紙條更好。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7

“認識周長”是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國小階段周長認識的起始階段,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簡單圖形的周長,並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它肩負着“讓學生認識周長的意義,初步學習測量和計算周長”的任務。教材編排要求不要呈現周長的定義,但要求通過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

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隻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初步感知“一週”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週的長度;接着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説一説什麼是它的.周長,並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後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

這節課雖説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8

本課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並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並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本課我作出以下幾點反思:

一、讓學生去發現——在開放的例證中認識本質。

發現學習就是讓學生利用教師所提供的材料,親自去發現應得出的結論或規律。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減少學生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性。在這個認知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種興奮感和自信心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教材採用舉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游泳池池口邊線的長是游泳池的周長”。因此,讓學生找到較多的例證是認識周長的前提。教學中,我讓學生指一指生活中物體面上的邊線,如:數學書、三角尺和課桌等。學生學會了自己在生活中尋找、發現,不斷地充實概念的外延。通過充分地感知,周長的意義在他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

二、讓學生去探索——在多樣的方法中深化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讓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無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學真實有效。

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是本課又一教學目標,也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主要要學會測量兩種圖形:一種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一種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

在探索測量曲線圖形的方法時,我讓學生量一量樹葉的周長,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可以用線來測量的方法,而後同桌合作用線圍一圍樹葉的周長,最後用尺量一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力求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但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限,這一環節操作起來總顯得有點困難。

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周長的測量,學生在探索測量方法時,積極動腦,通過比較交流,發現先用直尺量每條線段,然後計算得出周長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由此,學生深化了對周長的認識。而在此基礎上對方法的優化,又提升了他們的思維。

三、讓學生去創造——在個性創造中發展數學思維。

教育具有創造未來的價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具有創造力的個性品質。

通過多次的活動,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他們所認識到的周長的本質特徵是一致的。同時,他們的意義建構又是富有個性特徵的。在課尾,我組織了量一量自己腰圍的活動,安排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時間創造,有機會展示,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裏。課後想想,這一環節放在課尾,似乎有點簡單,學生已經量過樹葉了,而量樹葉遠比量腰圍要困難,所以可以設計一個更有深度,更意義的環節。讓學生在創造中發展數學思維。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9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永遠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而是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方法、發展思維,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合作。在教學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合理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1、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通過觀察、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課堂首先注意創設情境,看誰剪的圖形最漂亮。一開課,我就創設了“把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的頭像剪下來”這樣一個情境,使學生感到很新鮮。接着我又創設了描自己想要得到的圖形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慾望;然後又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繫起來,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2、加強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一連串的活動,自己感悟、獲取周長的概念。通過“剪一剪”、“説一説”、“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先剪下自己喜歡的圖像,然後通過描一描書中圖形的邊線,直觀感知周長的`意義。接着用手摸一摸桌子的周長。這樣做加深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量一量、算一算,引導學生探究怎樣求得各種圖形的周長,引導學生髮現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為後面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打下基礎。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0

《認識周長》是一節概念課。這一課是在學習了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在第一學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這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反覆的實踐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

一、在實踐中感知周長含義

對於“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從而真正理解周長,形成表象。對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

活動一,指一指。結合身邊的物體,舉個例子,來説一説哪部分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通過指一指的活動,學生不僅知道生活中有“周長”,還會在生活中找到物體的某一部分的長度就是周長。

活動二,描一描。把你認為有周長的圖形找出來,用彩色筆描出它的周長。反饋時,我們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三號和四號圖形上。通過三號的辨析,對周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4號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的對比,發現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的區別,明確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逐步建立“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空間觀念。

二、在體驗中解決周長問題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節上,我組織學生充分運用手中工具採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尋找不同圖形的測量方法,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夥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操作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規則圖形),有的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不規則圖形),體現了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也避免了學生產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規則圓形才能求周長的思維定勢。

三、不足之處

作為一名新教師,對於這節課的大概框架還是把握得比較好,但是在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待精細化。例如:在練習環節,出示五邊形與凹五邊形時,問學生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比較長?學生説兩個一樣長,説把凹五邊形的中間兩條邊往上拉,就一樣了。其實學生可能在那時候想着的就是圖形一樣,所以周長一樣。對於這點,我認為處理不當,應該再次追問“這樣只是圖形一樣,怎麼就確定周長一樣呢?”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實這兩個圖形都是五根小棒圍起來的。

另外,教學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後不能及時準確的進行評價,或者是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意見時,不能夠抓住機會及時的引導學生,並進行評價,這是今後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1

一、以活動為基礎來理解周長的含義新課開始,讓學生觀察動畫,初步感知邊線,使學生體會圖形一週的長度必須從起點開始繞邊線一圈再回到起點,這樣就把握住了周長概念的基本點。再通過學生動手描一描樹葉一週,指一指具體物體某一個面一週的長度從而對周長的概念有了準確的理解,進而讓學生討論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有周長使學生體會到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封閉”觀念,學生通過動手做悉心理解,加強感受,把生活中對邊線的零星感受進行再現和體驗。事實也

證明

學生通過這一過程,很多學生能充分理解周長所藴含的真實意義。二、以周長測量策略探究來內化周長的意義.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準備的學具——尺子、線想辦法量算出畫片和樹葉的周長,然後彙報演示。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圖形的邊是直線時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而是圖形的邊是曲線時可以用繞,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深刻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特殊問題有特殊的解決辦法,讓他們充分體驗自主解決問題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另外,彙報演示時的師生交流,生生互動雖然還沒有做到很好,但還算達到了預期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了同步發展,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本節課的遺憾:1、要是在用筆描畫圖形一週時,每個同學都印發一張有圖形的作業紙,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筆來,這樣反饋更全面、真實、有效。

2、學生的交流(特別是生生互動)、語言的表達、學生的操作、及合作意識等很多方面都還不盡如人意。這還需要在老師新的課程理念支撐下對學生的一個長期堅持訓練強化的過程。

3、由於我對教學生存的處理有所欠缺,導致生生交流時老師不能自如的應對,用時稍多,加上前面還是有點羅嗦,所以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沒有得到展示。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2

“認識周長”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認識周長的含義,為接下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打下基礎。本課的重點在於理解周長的含義。教學中我是這樣展開的。

首先,創設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隨處可見的。結合學校最近重新給各班更換“班級小家務”展板的事情創設情境:美術老師要給小家務展板的四周製作邊框,你知道他是怎麼確定邊框的長度的呢?生答:繞長方形一週,量出它的長度。教師指出:像這塊展板一週邊線的長度,你知道叫什麼嗎?你能給它起個名兒嗎?然後揭示課題“周長”,並説明“這塊展板一週邊線的長度就是展板的周長”。

其次,結合對游泳池實物圖的觀察,讓學生直觀感知游泳池池口邊線的長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這裏結合多媒體進行動態呈現,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游泳池周長的清晰表象。

接着,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測量一片樹葉的周長。先讓學生動手指一指,明確樹葉周長的含義,再討論測量這片樹葉周長的方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動手圍一圍,量一量。並強調先用準備的細棉線圍一圍再把繩子拉直了量長度的過程,使學生豐富對周長含義的認識,也滲透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

最後,通過完成“試一試”,拓寬對周長含義的'認識,並初步體會測量並計算簡單多邊形的周長。由於前兩個活動主要讓學生認識到物體某個面上一週邊線的長度就是該物體某個面的周長,所以這個環節重點就是讓學生認識到圍成多邊形的幾條線段的長度之和就是這個多邊形的周長。所以,先讓學生分別指一指三角形和四邊形一週的邊線,想一想如何才能求出它們的周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各自測量、計算、並交流計算的方法,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多邊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總之,從一開始就讓學生結合實例初步認識“周長”,然後通過大量的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通過動手操作,結合直觀經驗來進一步豐富對周長的認識和理解,為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奠定基礎。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3

這學期的青年教師磨課比以往來的要早一些,開學第一週就貼出來青年教師的磨課安排表,我是第五週開始磨課。我的計劃是第三週就開始選課,在網上搜查資料,第四周先組內磨課,第五週正式第一次磨課。

一開始,我選擇的課是第五單元的《倍的認識》,因為去年去xx參加 全國教育名家論壇時,聽過劉鬆老師講過這節課,想着照着名家的思路去講,應該可以節約備課的時間。然而,在找資料備課的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名師的課只能看,不能模仿。因為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學生的認知上是一個質的改變,看着越是簡單的知識越難講清楚。通過一個星期的不斷查閲資料,不斷修改教案,我覺得放棄這節課。我趕緊向教研組長清霞姐和其他老師請教,最終確定下來講《認識周長》這節課。這節課之前很多老師講過,比較中規中矩,沒什麼亮點,但也不會出錯。

我在講公開課時,一般的思路是第一確定課題,第二仔細閲讀教參上的內容,如果教參上有這個課的教案,那就會被我重點反覆的看。第三在網上搜索關於這節課的名家視頻,第四搜尋教案,一般找別人講過的優質課教案,看到哪個環節特別好的就摘抄下來,或者先收藏起來,第五是確定好講課思路後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敲教案,理順講課的環節,製作課件。按照這個順序,我開始準備《認識周長》這節課。

第一個試講是在三(1)班,全組的老師都來聽了,因為是第一次講,有點生疏,講完後大家都給我提出了有效的建議和意見,我馬上進行了修改。原來用的是毛線來讓學生理解化曲為直,但是毛線比較軟,現場圍圓形時不容易圍成,而且下面的學生也看得不清楚。我換成了鐵絲,提前圍成樹葉和鐘錶的形狀。動手測量環節原來是讓學生把數據記錄在自己的作業本上,但是有些學生不太明白,不知道怎麼記錄,我重新設計了一張表格,每組發一張。圖形的一週和圖形的周長區分的不夠清楚。

第二次是在三(3)班,還是全組出動,這次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教案也更熟練了,教學環節也記的更清楚了。最大的問題是學生還是不會説一個圖形的周長,提問一個説的不完整,我補充一下,再提問還是不完整,我感覺這個地方耽誤的時間有點多了就自己一總結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課後大家反映的就是讓學生説的太少,就聽見我一個人在講,測量環節,因為小組四人共用一張記錄表,有的測量完了就等着正在填寫的同學,而有的是自己測量一個數據就記錄一個數據,而不是我想的這個圖形全部測量完了一塊兒填寫。下次我應該每人發一張記錄表,這樣就可以互不干擾了。

本來安排的第二次磨課是在29號,那天又開運動會了,第六週是國慶節放假,第七週又因為排練建隊節的活動,繼續推遲。第八週時,我問組長我什麼時候上課,結果組長問了校長説今天下午第一節課要上,我的第一反應是太快了吧,能不能換個時間,但是轉眼一想,早上早利量。算了,反正已經上過兩次了,整個課的流程也已經清楚,就是中間隔了兩週有點生疏了。於是中午也沒有回家,趕緊把教具一樣一樣的準備好,把教案又重新熟悉了一下,可是時間還是緊張的。下午,在緊張中上完了這節課,中間有個環節我忘了,看了一下課件才想起來。上完課我長舒了一口氣,自我感覺講的不是很順暢,話有點囉嗦,到後面課堂紀律有些亂,彙報時學生聽的狀態不太好,尤其是最後鞏固提高環節,當時已經下課了,外面有點吵鬧,學生也坐不住了。我快速總結了一下,結束了這節課。

回到辦公室,我已經做好心裏準備,等待着宋校長和評委老師們的.批評了。沒想到宋校長先表揚了我這節課,教具準備的充分,課件製作的也很精心,尤其是裏面的動畫部分,對突破重點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組合作時同學們相互配合的很好,是真正有效的小組合作,又表揚了我們教研組,很團結,平時教研也很紮實。聽到這裏,我內心真的很興奮,感覺到自己的努力終於被認可了。張國立老師還把我上課的圖片發到全體數學老師羣裏,表揚我的表格製作的很好,教具很新穎。

最後宋校長指出了一些問題,很有針對性,聽了之後我越來越覺得宋校長的水平真的很高,很多地方我都沒有想到,也沒有這種意識,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不到位。

(一)前面的內容有點重複。介紹一週時,還有一種情況沒有考慮到,繞着樹葉外面跑,沒有沿着邊緣,要跟學生強調好,必須緊貼樹葉的邊緣才是一週。

(二)彙報交流環節是重點,當同學們彙報完了,老師要適當的總結和提升,而不是單純的複述一下學生的話,當一個擴音器。

(三)測量周長時,把平行四邊形換成正方形,因為下節課就會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備課時要考慮教材的連貫性。

通過這次磨課,我感覺自己最大的不足之處還是對教材不熟練,每次講課就只是講這一節課,沒有想到前後的聯繫。在數學理論方面比較欠缺。後面我會重點研讀《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這本書,平時在上課時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反思。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4

這節課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合理設計活動,創設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氛圍,精心搭建求知的舞台, 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環境中完成知識的形成過程!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學校新操場的一週的邊線等活動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有效利用了學生的認知經驗。三年級的學生要建立周長的.概念,就要創設有效而有趣的活動使其有所體驗。教學中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索圖形周長測量策略的過程,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讓學生自主體驗周長意義的這個環節中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測量活動,其中有規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名片的周長等;有不規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樹葉、硬幣周長等的測量活動。整個活動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較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對周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這樣,努力把學生的現實生活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本節課我感覺最遺憾還是小組合作,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種圖形的周長,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等生控制着整個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索。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5

這節課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合理設計活動,創設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氛圍,精心搭建求知的舞台, 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環境中完成知識的形成過程!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學校新操場的`一週的邊線等活動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有效利用了學生的認知經驗,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學生要建立周長的概念,就要創設有效而有趣的活動使其有所體驗,教學反思《認識周長教學反思》。教學中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索圖形周長測量策略的過程,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讓學生自主體驗“周長意義”的這個環節中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測量活動,其中有規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名片的周長等;有不規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樹葉、硬幣周長等的測量活動。整個活動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較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對周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這樣,努力把學生的現實生活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本節課我感覺最遺憾還是小組合作,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種圖形的周長,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等生控制着整個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jiaoxuefansi/66oj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