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烏塔讀後感彙總[15篇]

烏塔讀後感彙總[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烏塔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烏塔讀後感彙總[15篇]

烏塔讀後感1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的心裏十分難過,因為在國外,那些孩子的父母都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幹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我們呢?父母既不會放手,自己又過分依賴父母。

烏塔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她在三年前就準備好去遊歷歐洲。於是她在這三年裏為了掙旅費,幫餐廳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裏還陪別人家的孩子玩。出發前她在家裏已經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和日程,併為了熟悉那些地方的風土人情,還讀了好多有關那些地方的書籍。旅遊途中她還不忘每到一處就給家人寫信或及明信片報個平安。而我們呢?每個人都是家裏的“小皇帝”,什麼事都不用做,只需要學習、學習、再學習。烏塔呢,則是一隻翱翔在天空的雛鷹,正在熟悉遼闊的天空。

父母對我們呢,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我們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衣食無憂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就變得退化了,喪失了獨立生活能力和大膽創新的能力,成了温室裏的花朵,雖嬌豔美麗但經不起風吹雨打,可是父母們你們知道嗎?只有放手,才能讓我們學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只有放手,才能培養我們的獨立性;只有放手,才能讓我們成為翱翔在藍天下的雄鷹,而不是籠裏的鳥兒。爸爸媽媽,難道你們沒有聽説過“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嗎?

學了這篇課文,我認識到:我們不應該做温室裏的花朵,我們應該出去闖蕩,做自立自強的孩子!

烏塔讀後感2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不禁愣住了,心中感慨不已。一個14歲的女孩,獨自一人遊走四方,竟把足跡遍佈了大半個歐洲!這可是何等勇氣,令人勇闖天涯;那又是何等懶惰,讓人足不出户呢?

在中國,有誰哪怕是大人能獨自走上個十天半個月遊遍亞洲已經要讓人捧上天了,可歐美遍地的小冒險家們已經屢見不鮮。恐怕我不用談美國“驚世駭俗”的`對於中國學生可望不可求的教育法,也不用説枯燥的大道理,單看看身邊的小事就知道為什麼美國一些乞丐都叱責中國人 “胡鬧”:若有秋遊、夏令營之類的活動,哪怕兩三里路也會有家長不時地“跟蹤大部隊”;每個人總不會一無是處,而家長們總是“恨鐵不成鋼”,稀里嘩啦地把雜七雜八的補習班一股腦兒潑到孩子身上,反倒越學越糟……這類事情基本上遍佈三分之二的家庭。能怪孩子不爭氣嗎?只能説家長太溺愛,被樹陰蔽護的芽苗永遠長不成參天大樹。整日地對孩子“捧在手裏怕壞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背在背上怕摔了”只能害了孩子。獨立,孩子才有進步的空間。

再看看烏塔,一個僅大我3歲的女孩,整整準備三年遊走歐洲!讓我到她那麼大也就是3年。我能準備好嗎?不能!我能下決心嗎?不能!我有她的膽量嗎?沒有!究竟為什麼?為什麼?不得而知。奉勸老師們上這堂課不要問學生“敢像她一樣嗎”,答“敢”的話,你對他們關於誠實的課全白上了。

那麼,你們敢嗎?唉,我也是有此心,無此膽吶!

烏塔讀後感3

我們語文書上有《烏塔》這一篇課文,介紹了德國女孩烏塔,她14歲獨自一人遊歐洲。

我心想:她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了這麼多地方旅遊,有米蘭、希臘等國家。我感覺很不可思議。

我覺得外國小孩是自由的,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可以放心地讓他們自己出來遊玩。不像中國的小孩,爸爸媽媽不讓我們自己一個人出去玩,生怕我們走丟了,他們認為愛我們就是對我們不放手,包辦一切,不讓我們自己動手。所以,現在有的小孩不會疊被子、不會穿衣服等等,就是家長慣的,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孩子得不到鍛鍊。

因為他們覺得這就是愛孩子,疼孩子。如果在中國,你考試沒考好的話,你回到家就會捱打,你覺得這就是父母愛我們的表現嗎?

而外國的小孩如果沒有考好,他們的爸爸媽媽也不會打他們,因為他們努力考了,外國父母更多的是看孩子的態度。

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外國小孩的`爸爸媽媽相比還是覺得外國的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好。

我的爸爸媽媽不會讓我自己一個人出去玩。他們怕我跑丟了,還有什麼事也不讓我幹。只讓我在家裏寫作業,只有寫完作業才能和爸爸媽媽出去玩一會。而烏塔呢,卻可以獨自一人遊遍各個國家。

我和烏塔相比,我就像是被困在籠子裏的小鳥。而烏塔就像是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飛翔的蒼鷹。

中國的父母們,請您們支持我們。讓我們可以自己出去玩,讓我們學會獨立,還有我們中國的小孩應該向烏塔學習,學習自強自立。

烏塔讀後感4

前幾天,我們學《烏塔》一課,講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獨自遊歐洲的故事。講完以後,我突然覺得我們跟烏塔相比,我們差太遠了!所以,我非常敬佩14歲女孩烏塔。

烏塔讓我敬佩的是:她特別有主見。她認為既然愛孩子,那為什麼不能讓他出遠門?於是,她抱着這樣的念頭,獨自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當然,你一定會問我“她不怕有危險嗎?她是怎麼去那些地方的呢?

好,下面讓我一一告訴你。烏塔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或困難時請求幫助,瑞給家裏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所以,我認為烏塔是個安全意識很強的女孩。對了你們不是問我她怎麼攢錢去的'嗎?好,我也告訴你。烏塔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日程和路線,她還花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閲讀了很多關於這個國家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幫超級市場或餐廳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的家陪孩子玩。所以,我覺得烏塔是個聰明、有主見,安全知識充分的孩子。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那件事,中午,媽媽叫我去買八寶粥,我一聽,火速跑到了我的房間,鎖上了門。“呼”我呼出了一口氣,“翰翰,開開門”,“不”。就這樣,我們爭了好久,終於,結果是——媽媽去買了。

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烏塔讓我知道了,孩子的成績不是最重要,培養自理能力才是重要的!我想告訴全天下的父母:愛孩子,要勇敢地讓孩子出遠門。

烏塔讀後感5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一課。

烏塔是一個14歲的德國的一個小女孩,但她卻和我們中國的孩子不同,因為她一個人遊闖了瑞士、米蘭、奧地利等等國家。

烏塔,她是那麼勇敢啊!一個人獨闖意大利。想想我們,也許我們裏面沒有一個人敢去。親人太嬌慣我們了,主要的`是我們沒有常識,遇到困難也不知道求救。烏塔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查警察局的號碼,那裏想必遇到的困難很多,可烏塔卻平安無事。

我想烏塔這樣做是對的,因為這樣會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也可以瞭解一些國家的知識,並且可以鍛鍊自己的膽量。她在準備去意大利的旅費時,從不向大人要,是她自己週末去分廣告單,暑假去幫人看小孩,這種做法也是對的。俗話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烏塔就是這樣做的,因為她明確的對作者説:“從電視上看到意大利許多次,但到這裏她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

我雖然不如我雖然現在還不如烏塔那麼勇敢,但是我會從小事做起!我和烏塔相比,如她,但是我比以前好了許多,如:我爸媽不在身邊,但我學會了自覺自理生活、我奶奶家裏有事,我鍛鍊自己走路。。。。。。但與烏塔相比,我還遠遠不夠,以後我要努力改變缺點,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多看一些書籍,增加知識,向烏塔學習,做個勇敢的人。 烏塔,這個名字深深感動了我。每個人要是都有這樣的膽量,他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烏塔讀後感6

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為了去歐洲旅行,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不草率)。閲讀有關國家的書籍(有目的),自己打工掙旅費(自力更生),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有計劃),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請求幫助(安全意識強),到了目的地,給家裏發張明信片或者打電話報平安(懂事操心)。正是烏塔具備這些能力,所以她能輕鬆愉快的獨自一人旅行歐洲。

看到了烏塔,我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別説出門旅行了,就是在油區內獨自坐個三輪車,父母也是大聲的再三叮囑:“路上一定養小心呀,保護好自己。”生怕我會丟。自己想煎個雞蛋,爸爸媽媽也要嘮叨半天:“煎雞蛋是一定要小心,不要燙到你的手了,讓媽媽來給你煎雞蛋。”時間一久,我便習慣成自然,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所以我老是覺得爸爸媽媽太呵護我了,才讓我做什麼事都產生了依賴心理。可是自從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後,經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關鍵還是在於自己。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了,父母才會信任你,放開雙手,讓你自由飛翔。

比如説,我寫作業有時很貪玩,總覺得時間還早着呢,就東看看,西晃晃。磨磨唧唧的,作業經常寫到九點多,為此媽媽經常皺着眉,大聲的督促我,我才肯抓緊時間寫作業。我的房間我總忘記收拾,每次都是媽媽催促我幾次,我才去不情願,慢慢騰騰地去整理房間……所以我總覺得媽媽嘮叨。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我能像烏塔那樣做什麼事情都井井有條,考慮事情全面周到,媽媽也一定會支持我做一些事情的。

《烏塔》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許多,學到了許多。所以,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要爭取做一個有計劃,有準備,獨立自主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7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一課,讓我受益匪淺。烏塔,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歷了歐洲。要是換成我的話,,那可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在這篇課文裏有一句話讓我知道了西方國家教育孩子方法的不同。愛孩子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雖是烏塔的反問句,卻讓我知道愛孩子就讓孩子去鍛鍊,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

課文講到烏塔自己一人用三年的時間來設計旅遊計劃,並且用她的課餘時間來為餐館、超級市場發小廣告來掙錢,沒有向家裏要過一分錢。看到這裏,我的臉紅了烏塔的這種勇敢、獨立是我怎麼也辦不到的。因為我基本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別説是旅遊歐洲,我連一個人去姥姥家都不敢去,都要姐姐陪同。

從文中第七自然段知道,烏塔還是一個細心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真,一絲不苟,考慮得很周全,不讓家人擔心,並且很有自信心。她的自信心來源於她的父母,父母經常鼓勵她。這也是外國父母與中國父母的不同之處。

我讓媽媽也讀了這篇課文,並説説有什麼感受。媽媽説:“我感到很慚愧,要向烏塔的媽媽學習,讓孩子多多鍛鍊。”

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烏塔姐姐,我要向你學習,不再做温室裏的花朵,而要做一個自主自強而真正飛翔天空的雄鷹。

烏塔讀後感8

今天,我學了《烏塔》這一篇課文,感受頗多。

這篇課文是汪曉潔作家寫的。主要寫了汪曉潔出國遊玩,遇到了14歲從德國回來的烏塔,經過幾次交談。烏塔的語言深深地打動了汪小潔。是的,中國的小孩正像汪曉潔所説的一樣,中國的小孩吃什麼,要什麼,穿什麼,都靠自己的.父母,像寄生蟲一般,我也曾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當我讀到了這篇課文以後,改變了我的想法。

以前,我總是依靠父母。一離開他們就又哭又鬧。我要什麼,就向爸爸媽媽伸手,想去哪就讓爸爸媽媽陪我去。幹什麼都要爸爸媽媽陪。一次,媽媽有事情,就讓我一個人去博物館。她本來已經給我制定好了路線,安排好時間,給我費用,剛把我送出了家門,結果媽媽回來以後,我已經到了家裏,使媽媽哭笑不得。

可文中的烏塔卻不一樣。她自己一個人妥妥的制定好了行程,可我卻不敢去。她是一個多麼獨立自主,勇敢,聰明、熱愛生活,做事有計劃,考慮問題周到的小女孩呀!

是的,正像汪曉潔所説的“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遊樂園,孩子們很快樂。”確實,中國的孩子,一點也不缺乏樂趣。但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有句話講,“看過世界的孩子更強大”。我們也應該一個人去遊玩世界。

我以後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大膽,有規劃的人。

烏塔讀後感9

獨立,造就成長!

一個個優秀的品質,一件件動人的故事,一句句令人驚愕的話語,就如同一滴滴晶瑩的`雨點。而那則《烏塔》便是其中最碩大的一顆,在我的心湖濺起了層層波瀾。

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遊歐洲,你相信嗎?你肯定會不相信。但是,《烏塔》一文的女主人公烏塔,一個德國小女孩卻趁暑假遊歷了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等多個國家。“我”向她提出了“你一個人嗎?”的問題,“當然”她自然地説。一句“當然”,觸動了我的心絃:

是啊,“獨立”二字在現在已被“遺棄”,家長們對孩子們的要求只是“學習好”,不讓他們去獨自一人做事,而不知道這樣做孩子對父母依賴性會越來越強。看吧,父母一不在,“小皇帝”們就慌里慌張,像無頭蒼蠅一樣;“小太陽”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靠父母;“小公主”們這個要買,那個也要買,不知花了多少錢……以前,我根本一個人不敢坐公交車,吵吵嚷嚷的要爸爸媽媽一起陪着,現在想起來真是羞愧難當。

相比之下,烏塔則像一個小大人一樣,事事井井有條,一絲不苟。其實,我們要想真正成長,不只是身體上的長大,更是心靈上的成熟。然而要想心靈更成熟,首先就要做到一點:獨立。只要我們多嘗試,多歷煉,相信我們也能像烏塔一樣真正成長!

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大膽向前,多去體驗生活吧。讓我們的心中永遠烙印一句話:獨立,才能造就成長!

烏塔讀後感10

在這幾天裏,我學了一篇名叫《烏塔》的課文。使我感悟深刻。

課文講述了“我”在一次旅行中偶遇了烏塔一一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我”在與她的交談中得知,烏塔趁着這次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地。為了這次偉大的旅行,她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聊到最終,她給了我一個啟示:愛孩子,就要給他們自由,放手讓他自我去完成。

學完課文後,我心中思緒萬千: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一個人遊玩歐洲,假如換做是我,可是連想都不敢想啊!但烏塔,不僅僅心中抱有這個目標,更何況還實現了它!那裏也正是我對烏塔的`欽佩之處。

烏塔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自我:小時候的我是家裏的“國王”,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爸爸媽媽自我卻挑起了家務的擔子。可我呢?連雙襪子都不曾用水浸過。

一個週末,父母有事外出,我不得不一個人留在家中。臨走前,爸爸交代我:“兒子,一會兒把衞生間裏的衣服洗一下。”“哦。”我懶洋洋地應一句。

這活兒看似簡便,對我卻十分傷腦筋。我把衣服泡在水裏。“我在洗手間耳濡目染,這點只是小意思!”唉!我也期望如此。可惜事與願違:我對衣服又哄、又擰、又扇耳光,可它們仍不懷好意地衝我嬉皮笑臉。到了大中午,洗衣任務還沒完成。

此刻,我洗衣服肯定不會那麼笨拙了,可我仍忘不了小時候的事情。我依舊忘不了那句千古名言: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烏塔》要告訴大家的,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烏塔讀後感11

我讀了《烏塔》一文,眼前浮現出了一個自強、勇敢、細心、自信、獨立堅強的小姑娘。

烏塔小姑娘年僅14歲,卻遊遍了歐洲許多有名的景點,而且所有費用都是自己掙的。我們呢,連學校舉行的野炊活動都要父母來幫忙,而且買菜的.錢都是父母給的。還有的人12歲了都還和父母一起睡覺,不能自己獨立生活,自覺性也比外國的孩子差,吃飯、睡覺也要父母督促,寫作業也要父母監督才肯寫。烏塔早在11歲就準備了全部工作,想得很周到,她的父母也不放心,但烏塔有辦法。可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呢?卻是父母嬌生慣養的寶貝,我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有一個17歲的男孩子連疊被子、掃地、洗桌子、拖地都不會。

還有一次,語文老師告訴我們,她在網上看見了一個新聞叫“中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意思是有些人讓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比賽攀山,中國孩子有的覺得揹包重,就扔了一些飲用水;有的在半路上吃光了食物;有的向日本孩子求助。等攀上山了,中國孩子氣喘吁吁,但日本孩子強健有力,而且還剩下了一些食物和飲用水。有人問他們:“已經上山了,你們為什麼不把東西吃光?”日本孩子説:“只要有一點路,就不能吃光食物。”

讀了《烏塔》一篇文章我懂得了,一定要學會獨立、堅強。

烏塔讀後感12

我閲讀了《烏塔》這篇文章。烏塔是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掙錢買票,獨自一人遊歐洲。她為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滴水不漏。一個國小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

課文中我感受最深的還是烏塔與“我”的一番交談。她的話語無不折射出她邏輯嚴謹,條理清晰。“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這句話觀點鮮明,擁有獨特的見解,可見烏塔生活中的獨立源於思想上的獨立。當“我”告訴烏塔中國孩子可以從電視、兒童圖書、遊樂園獲得樂趣時,烏塔卻覺得親身經歷認識的'世界才是最美的。這一點讓我心服口服,親自體驗才能感受到美。

我們中國像烏塔這麼大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什麼事情都讓父母包辦,讓孩子養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我們獨立生活能力上的欠缺,會使我們在以後的社會交往中適應能力差,容易收到挫折和打擊。我們應該擺脱依賴思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我們只有短暫的假期,但在這假期裏也報滿了興趣班,根本不能外出旅遊,而外國人卻有充足的假期去旅行,這是我們改變不了的現實。

但我還是想説:“爸爸媽媽,請你們放開手讓我們去鍛鍊,經歷挫折和困難,我們一定能更加獨立的!”

烏塔讀後感13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

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烏塔的十四歲女孩獨自遊歷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認識了作者汪小潔的故事。

從烏塔和作者的談話中我懂得了兩個道理:一是“愛孩子,就讓他們獨自外出”;二是“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

道理很明確,但做起來卻重重困難,令人驚訝的是,烏塔做到了!她的獨立,她的能幹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怎樣一種勇氣,這是怎樣一種自豪?

這兩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呀,烏塔才比我大幾歲,但她的.獨立性卻遠遠超過了我。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慣着我,餓了遞麪包,渴了送牛奶,所有事情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才漸漸構成了依靠、不獨立、嬌慣等壞毛病。烏塔擁有超強的安全意識和生存本事,我們有嗎?我們有,只是這種本事被依靠的泥土深深覆蓋了。

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十分期望能獨自一人乘公交車去上學,可爸爸媽媽死活不一樣意,但看着我又哭又鬧又是信誓旦旦的,只好讓步了。當我獨自坐在車上,望着車外一道道飛馳而過的風景,心裏飄飄然升起一種自豪感。這時,車身猛的震了一下,把我的書包拉鍊震開了,我轉過身去,突然發現一輛灰色的車正緩緩地跟在公交車後面,感覺很眼熟,定睛一看,原先是爸爸!我立刻感到一種無名的懊惱:看來爸爸媽媽還是不信任我,我已經長大了,完全有這種本事,只要放手讓我去體驗,我才能成長。

花盆裏載不出參天大樹,鳥籠裏飛不出雄鷹。親愛的爸爸媽媽,請放開你們那溺愛的雙手,讓我像一隻歡樂的小鳥自由翱翔在屬於我的天空吧!

烏塔讀後感14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明白了一個十四歲女孩獨自一個人周遊歐洲的故事,她的獨立讓我深深震憾。

烏塔對我而言,她才比我大幾歲,是我的同齡人,但她的.獨立性卻遠遠超過了我。在生活中,父母總是慣着我,餓了給我送麪包,渴了給我遞果汁。

人總是要獨立的,不能長時間依靠父母,要堅強、勇敢。如果不獨立,那個人就會缺乏信心,缺乏鍛鍊,不能適應環境。因為獨立,烏塔才能到各個地方旅遊;因為旅行,才能使烏塔積累經驗;因為旅行,才能使烏塔有工作經驗,賺到錢繼續支持旅行。

假如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像烏塔一樣,堅強勇敢,計劃周全;我更會像烏塔一樣享受每一個地方的美。

於是我跑去問媽媽:“為什麼僅有外國的小孩才能獨自出去旅遊呢?那中國小孩呢,為什麼不能去?”媽媽看了我一眼,認真地回答我説:“中國的教育方法和外國的教育方法是有區別的,外國的小孩7歲就開始獨立,而我們中國的小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15歲了自我都不會買車票呢,你會自我買嗎?”我愣了一下,搖了搖頭,想想還真不會。但我立刻對媽媽説:“媽媽,我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看書,多讀報,慢慢地培養本事,積累知識,爭取自我也能出國旅遊。媽媽聽了開心地點了點頭。我們擊掌為盟,期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僅有真正獨立應對社會,人才能真正長大。俗話説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烏塔讀後感15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獨自旅行很多國家的故事。

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自己。我今年已經10歲了,但是還不會燒菜,洗衣服,去旅行的話,也是跟着媽媽一起去的,從來沒有試過自己去旅行。

元旦的時候,媽媽急着要出門,就把公交卡交給了我,讓我自己坐車去妹妹家。我在黃山區坐上車,本來應該在職工醫院下車,可是,我到了阿波羅那一站,已經下車了,然後步行到了妹妹家,這件事,讓我很懊喪。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可是,我想了想我的周圍的同學,他們也和我一樣,依然是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甚至現在上學也要別人接送,我覺得我們應該擺脱小皇帝,小公主,做一個自力更生的人,這樣長大之後,對社會才能有用。

我們每個少先隊員,要做到自力更生,不依靠別人。首先要做到:

一、每天晚上要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不要等到每天早上匆忙之下再收拾,這樣很容易忘帶書本;

二、上學的'時候,不要讓家長送你,這樣會耽誤父母的時間;

三、不要賴牀,如果你賴牀,父母連叫三聲你還不起來,我就給你的父母支一個我媽經常用的招,她喊我之後,我還不起來,她就會用涼水敷我的臉,或直接把我的被子掀開;

四、要學着在生活上,幫父母做點事情,學會生活的技能。

我覺得做到了這些,我們也能像烏塔一樣自力更生,將來一定會能很好地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的父母,做一個能幹、有用的人。為了這個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duhougan/v2jw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