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這個暑假裏,我讀了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洪武大帝》,他讓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朱元璋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混混變成了一位一言九鼎的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

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朱元璋的那個時代有着無數的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元璋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這些敵人,可以説,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朱元璋的這種精神是很難能可貴的,他讓我看到了朱元璋的勇敢、堅強、百折不撓的精神,不然他怎麼能推翻元朝的統治,怎麼能創造龐大的帝國呢?因此,我覺得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不應該總是靠着自己的父母、家庭,做一朵生活在温室裏的小花,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會堅強,面對困難,向朱元璋這位優秀統帥學習,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很好看!他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不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它讓我受益匪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這學期,我買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讀過之後,我深受感動。官場內鬥,真是太可怕了。

嚴嵩鬥倒了夏言,徐階鬥倒了嚴嵩,高拱鬥倒了徐階,張居正鬥倒了高拱。但今天我説的不是這些人,而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將領——戚繼光。

戚繼光,他的前輩——戚祥,曾經和開國皇帝朱元璋一起奮戰沙場,立下了許多戰功。從那時起,戚繼光的家族就沒有出現過人才,直到戚繼光出現。

當戚繼光剛剛接掌父親的職位時,他所接收的士兵都混成了兵油子。這些士兵素質差,他棄用,要求重新分派士兵。他和士兵們一起去訓練,他以不同的方式訓練,總是讓士兵們互相戰鬥贏了的賞錢,輸了的賞軍棍。

他這種訓練方法很好,士兵們飽受戚繼光的訓練折磨,他們把不滿都發泄到敵人的身上,但後來還是差點被擊敗,於是他想到孫子兵法: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他發現自己的士兵不行,於是在烏義地區招募了一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新軍,並進行了演練,最終使這支新軍所向披靡。

讀了戚繼光的故事,我覺得,只有堅持,才能成功。就像戚繼光,如果他看到他的士兵都是那種士兵就放棄,他就不會完成他所做的事情。此外,他的訓練或教育也很好,首先讓士兵們互相搏鬥,然後讓士兵們向敵人發泄自己的憤怒。就像我們的.戴老師一樣,她在課堂上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的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她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戚繼光在明朝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希望大家都能瞭解他。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十分有意義的書,《明朝那些事兒》第五部。看完以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事情要努力、沉着冷靜、認真思考,遇到困難去反抗、拼搏,要用自己非常優異的學問去付諸行動,做到知行合一,百戰不殆。

這篇文章講到徐階用自己的智慧打敗了嚴嵩,成為了明朝帝國的實際管理者。三十多年前嘉靖皇帝在柱子上刻下“徐階小人,永不敍用”的字樣時,絕不會想到這個所謂的小人將變成如今的“大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勢力將壓倒世間的所有強權——包括皇帝本人在內。徐階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沉着才會變成對明朝有着極大貢獻的人。是啊!只要你付出努力,你的生活就像是神來之筆,多姿多彩。

接下來的時間裏,我會以努力和認真思考作為準則來鼓勵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我會跟隨語文老師的腳步去遨遊書的海洋,邂逅詩仙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遇見詩聖杜甫,感同身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我還會跟隨着數學老師去探尋數學王國的'奧祕;和計算機老師走進神奇的網絡世界,學會做ppt、學會在電腦上畫畫,在虛擬世界做一個“王”。這些都離不開像徐階一樣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千倍於別人的努力,就像話劇演員,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沒有辛勤的汗水,怎麼能有舞台上精彩的演出。

我覺得我也可以胸懷大志,我也能成為像徐階、王守仁那成樣功的人,能為國家能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我想我長大了以後,能像馬雲那樣有自己的帝國;我也會細心努力地工作做好,悉心照料將我所期盼的事業辦的有聲有色,絢麗多姿。

這本書所寫的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曾流着心酸的汗水,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啊!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當時,我主要看一些有趣而又易懂的童話和小故事。大了一點後,我又把興趣轉移到動植物類型的書上。到了中高年級也就是現在,我對歷史類書籍產生了狂熱的愛好。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本歷史類的書籍——《明朝那些事兒》。

這稱得上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類書籍。它的作者明月以生動詼諧的筆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大統一的強盛的文明帝國從崛起到如日中天再到衰亡和沉沒的悲壯歷程,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在元末上演了一出龍爭虎鬥、你死我活的'情景劇,充分地體現了人性的黑暗與貪婪,戰場的恐怖與無情。書中的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着智慧謀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厲、強勢生存的精神和生存競技場上的豪邁與落魄。體現出中國古代文明的英雄氣概和本色靈魂。

也正是在這本書上,我讀到了亂世的羣雄逐鹿與太平盛世的風調雨順。還讀到了朱元璋鐵腕肅貪、鄭和七下西洋、仁宣盛世、孝宗重振大明等足以令中華人民所驕傲的故事。又認識了陰謀、政治的技巧足以令人大驚失色的徐階、張居正等人和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徐達、孫承宗。他們就像大明的利劍和調節器一樣,使明朝歷史更加豐富精彩與動人。這本書同樣毫不客氣地指出明朝法律和政治上的嚴重漏洞與缺陷。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一個完美帝國的風光,需要如此多的辛酸和淚水作為鋪墊啊!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更加敬佩那些給中國留下豐富文化的古代帝國和創造者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這個暑假,我看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非常有趣,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尤其是第一部,洪武大帝,在這部書中,我也瞭解了明太祖朱元璋這個人。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我覺得他和曹操一樣,是個思慮周全的人。

朱元璋是一個暴君,洪武四大案,藍玉案,郭恆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這四大案哪一個都是死了幾百人,文官武官統統殺掉。但是也是因為朱元璋從小受到贓官污吏的陷害,不給他們全家發糧食,所以他的內心對贓官污吏非常憎恨,在這四大案中,他認為涉案人員都是贓官污吏,連丞相都殺了。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他帶領將士們打下江山,安天下,安民心,安軍心,讓老百姓不再過那種讓贓官污吏欺壓的生活,他也算是賢君。

朱元璋死後,繼承他皇位的孫子朱標的兒子繼承了皇位,他的名字叫朱文,我個人認為他沒有任何軍事才能,他一繼承皇位,讓他叔叔朱棣這個在軍中長大,還曾經和徐達李文忠等開國名將身上學有所成的人,朱棣再加上老和尚道眼的輔佐,讓朱棣一舉拿下明朝,成為皇帝。我覺得朱元璋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皇位傳給了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這應該是因為他對朱標的'喜愛,他想讓朱標繼承皇位,朱標的死讓他頗感意外,於是他就糊里糊塗定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為太子。朱元璋是元朝的開國皇帝稱洪武大帝,朱允文孝文帝是明朝第二皇帝,我覺得朱棣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他有野心要吞併天下,另一方面他認為朱允文無法治理好天下,等朱允文去世天下已經大亂,那時候他自己也許性命不保,所以他才篡位。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這套書讓我愛上了歷史類圖書,筆法幽默,情節生動而且都切合真正歷史。各代皇帝各有特點。而讓我誤會最深的是明成祖朱棣,以前看歷史書總以為他篡位逼建文帝下落不明,現在看來其中的誤會太深了。

完全看下來,朱棣沒有錯,他只是想自保,前期他有野心但沒有幹任何出格的事,他的皇位能奪來,靠得是他自己的一切才能,而他也確確實實開創了一代大明盛世,當時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朱棣功不可沒。得知朱棣死了,真的好傷心好難過,就像一步一步陪他把江山給打下來,讓鄭和下西洋讓世界各國知道當時最強的中國實力……他一生馳騁沙場,能力才華應有盡有,他堅強的意志最讓我佩服。遷都時克服一切苦難,眼光獨到狠辣。佩服佩服,“朱棣不是一個好人,但他是一個好皇帝”。

朱祁鎮最讓我唏噓,這坎坷的皇帝-俘虜-囚犯-皇帝的經歷,可謂天堂與地獄的輪迴吧。其實被俘後他真的只是想回家,只是想跟苦守等候,整日哭泣以致眼盲的皇后或者説妻子在一起。哪怕他想要保住一顆用以乘涼的大樹都做不到,哪怕一代皇帝被囚禁,宮門半步踏不出去,哪怕整日吃不飽,哪怕堂堂皇帝皇后親自動手紡織去換米糧,但他不怨不恨,因為他跟妻子在一起。

為什麼要一步又一步的去逼迫他,想他們死??因為權力親兄弟可以反目成仇,為了妻子,他也只能把皇位奪回來。他有錯,他錯打一仗,錯殺一人,而這兩個錯誤也差點毀了整個明朝。但是他也沒有錯,他奪位篡位都是當朝者的欺人太甚,而且這皇位本就屬於他,本就是他的。他只是把暫代出去的東西拿回來,無可厚非,權力往往最不可靠,往往最讓人迷失自我,沒得到之前不想要不代表得到之後還會還回去。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7

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朝代分別經歷着建、興、亡。想想五朝的勇將明君,想想宮中的風起雲湧,再想想塞外的戰火連城,我不由得愛上了歷史,捧起了據人們説似小説般的歷史寶典《明朝那些事兒》。

一翻開《明朝那些事兒》,我便被開頭的朱元璋檔案吸引了,如:朱元璋,又名朱八八、朱重八,人生歷程:農民、乞討、撞鐘、造反(這個猛)、皇帝。僅幾句話,幽默無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而且這套書不像其它歷史學家寫的書,故作高深,其實什麼也不懂。而這套書的作者就不一樣了,用大家的話來寫歷史,完全打破了看歷史書犯困的現象。該幽默的地方會讓你笑得停不下來,該嚴肅的地方會讓你屏住呼吸。這也是這套書的奇妙之處。

讀完這套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歷史原來也是十分有趣的。洪武年間的功績,永樂大帝的神武,王守仁的.智慧,魏忠賢的奸詐,朱厚照的昏庸,朱瞻基的開明……這些人物性格特點深刻在我心中,成為了對興亡的明朝永久的回憶!

認識了這麼多人物,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王守仁了。在他頭上,連“聖賢”都不合適了。我敬佩他的決心,十五歲就立志消滅敵兵;我敬佩他的才能,飽讀詩書而百步穿楊;我敬佩他的膽量,拿少量人馬跟敵方上萬軍隊血拼……他的人生十分偉大,但他對世間的貢獻匯成一句話:“存天理,去人慾!天理即人慾也!”他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帶領我走進了歷史的殿堂。作者讓我熱愛了歷史,瞭解了歷史,領悟了歷史。我的感受只匯成了一句話:歷史長河,波濤洶湧。壯士悲去,留下惆悵……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

王守仁的生活,可以説是非常令人興奮,他不僅創立了學習的心臟,武術也是非常高的力量。一般來説,它在洞裏,孟,朱生賢着名。

王壽仁12歲的已經撥號,決心做聖人。他的父親非常不滿意,他喜歡聖徒的方式,開始柵格竹。甚至幾天,最終只收到了感冒。探索軍隊,科學,言論,道教,佛教,希望獲得,但30多歲,依然沒有。更有意思的是,他去看佛教也把老禪師的資深老將説服了家。後來他一直在尋找理由。最後,他被降級為只有龍住在地方—長田野,在一個安靜的夜晚,他發現了原因,理性在心中,天堂是慾望。他將是眾聖徒之一。後來,他獨自在這種情況下,尋找盟友,放下了寧王朱陳浩的叛逆,而不是為了名譽和財富,也教了許多門徒,世界的.名字。在王守仁的主顯中,偉大的哲學—心學校誕生了。他的心靈很神祕,幫助他解決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並放下了叛亂,讓人們的生活變得快樂,在生死攸關,保險風險為了人們的緣故,説服了。

王守倫的射箭很好,一旦在太監們想羞辱他,讓他在訓練時射箭。他爆發了三個箭頭,都擊中了紅色的心,迎來了一陣掌聲,太監可以描述為偷雞。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真的不是能力不夠,想節省一天,不僅有聰明的頭腦,而且有實力。

王守仁在放下叛亂,人民的心,冒着生命危險,不尋求任何名利和財富,因為他有這種精神,只有移動中央太監,並肩戰鬥,放下叛軍,讓人民過上好的生活。

王守仁知識淵博,善於運用藝術,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巧妙地打敗了寧王朱陳昊的叛軍,我想他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事顧問。他可以在罪人的法庭上自由行動,表明他是靈活和靈活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9

最近,我閲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它用頗有風趣的語言介紹了明史,還時不時的調侃一句,讓人百看不厭。

在書中的人物中,在我心裏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於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平日裏盡受官員的迫害。因為這些無惡不作的官員,他的父母被活生生地餓死了,朱元璋被迫到廟裏當和尚以求生。後來,窮困潦倒的朱元璋參加了起義軍,開始了他打天下的危險道路。

朱元璋的軍事天賦是不容小覷的,他很快就在造反隊伍中立了足,並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打敗了陳友諒,不久後又征服了張士誠。朱元璋在擊敗了無數英雄豪傑之後,正式稱帝,國號為“明”。在強大的明朝面前,搖搖欲墜的元朝顯得不堪一擊,元朝亦亡。

讀完朱元璋爭奪天下的過程後,我的內心充滿了震撼。從一個地位卑微的農民,到明朝的開國皇帝,要經歷多少困難與坎坷啊!書中甚至調侃説,朱元璋見過的死人,比驕橫跋扈的胡惟庸見過的活人還多。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朱元璋卻能夠做到。為什麼?因為朱元璋遇事冷靜、果斷,從不半途而廢,這使他能在困境中發現機會,才造就了朱元璋光輝燦爛的一生。

我想,冷靜、果斷與堅持,這三點也許就是成功的祕訣吧!或許,只有像朱元璋那樣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明朝那些事兒》不僅僅是一本明史,它還是一本讓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的好書。我彷彿看見朱元璋在向我招手,引導我向成功的彼岸前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

看了快兩個月,見證了明朝的興盛衰亡。興於朱元璋,盛於朱棣,衰於天啟,亡於崇禎。教科書上幾章節的背後,是錯綜複雜的故事。

看完後更加理解“權利”這一場遊戲,不僅僅存在於明朝,有政權的地方,就有權利的遊戲。一切的鬥爭,歸根到底都是權利的鬥爭。在這場遊戲中,只有冠軍,沒有亞軍。勝者恰當使用權利,則國興,反之濫用,則國衰。而前後者的區別,是本身對權利慾望的`控制。在這場遊戲中,產生了兩種人,能臣、奸臣。但歷史上還有第三種人——聖人。像王守仁這種“心如止水者,雖繁華紛擾之世間紅塵,已然空無一物。”明朝雖已成歷史,但心學飄洋過海,仍流傳至今。

明朝後面崇禎時期,感覺挺心累,明朝氣數已盡,爛攤子太爛,儘管崇禎想做點什麼力挽狂瀾,但終究也因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在第17個年頭走向了滅亡。

站在今天看500年前明朝那些事,明朝前中期固然強盛,有鄭和下西洋、威震四方領先世界。但誰能想到大明王朝也就經歷了300年,後來清朝更是嚴重落後於世界。站在500年後的未來看現在,此時有如大明前期的崛起,但未來又會是怎樣的?只有歷史才有答案。在歷史長河中,皇帝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色,於個人而言,如書中最後所講,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足矣。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1

在我近七年的書齡中,我幾乎沒有過任意一本,或一套想要將感想寫出來的書,唯一使我有這種衝動的,就是這套由當年明月寫成的《明朝那些事兒》。

在書中,當年明月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刻畫出了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其中,有這樣幾個人使我記憶猶新。

第一個,唐寅。

很久之前,我就知道了這個人,但是當時對他的印象也只是一個風流才子而已。但是自從看了本書中關於他的'章節,我才知道了,唐寅並非是我們通常看到的哪些瀟灑不羈,他只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人,一個懷才不遇的中年人,一個心灰意冷的老人。

第二個,朱佑樘。

這個人,不如朱元璋或朱棣以及朱厚照那樣出名,在明朝所有皇帝中,算是比較默默無聞的一位了,但是我卻對他印象極深,因為他是一個好皇帝。朱佑樘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承受了皇帝應承受的全部罪責,一輩子勞碌,沒有享過樂。所以他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

第三個,嚴嵩。

他是個壞人,徹徹底底,徹頭徹尾的壞人。年輕時,他還比較正直,但是碰了一次壁,就受不住了,將自己的信仰與道德粉碎,在做壞人的路上漸行漸遠,以斂財為己任,為了銀子害了不少人。所以從明朝開始,他就被人以編入書中,寫進戲裏反覆罵,絕對當得起“明朝第一奸臣”這個偉大的稱號。

當然,明朝的名人還有很多,在此之列舉以上三位。

最後,用文中一直在説明的道理結尾吧:

按照自己的方式,堅決地走下去,就會獲得成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2

江山如畫,歷經千年如故。昔日舞榭歌台灰飛煙滅,往日風流人物暗淡逝去。我翻開明朝的歷史,品讀臨末朝亡的心酸。

他姓朱,名由檢,廟號思宗,諡號烈皇,後世稱崇禎皇帝。他是明朝的第十六代皇帝,也是明朝的亡國之君。當年,他身穿錦衣,俯看天下人家,歎一世悲歡離合,那時的大好時光猶在,他何曾不眷戀這紛揚繁華人世間?但這畢竟也是個亂世,先兄早逝,把大明王朝這個爛攤子丟在他的手中。他無奈地接過皇帝大印,穿上哀傷流淌過的龍袍,手握狼毫點江山。當他登上皇帝大位那一刻,他就已經下定決心重振大明,恢復江山。他勤於政務,清除亂世奸臣,平反冤獄,起用良臣猛將。但只可惜,大旱不斷,數瘟疫接連爆發,外有強敵,內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縱橫千里間,白骨滿地,人煙斷絕,狀況慘不忍睹。但他不肯放棄,他知道大明不能沒有他。

但命運已經傾倒而下,等待他的只是邊關告急,將士投降。直到兵臨池下、血濺白紗那一刻,他在宮中飲酒長歎:“苦我民爾!”忍心把愛女砍傷刺死,流淚歎息道:“為何生置帝王家?”但他沒有逃,隨後便登上萬壽山,遠望京城外戰火連天不休,徘徊無語。最終吊上白綾,自縊而亡。那時,他才度過了三十三個春秋,僅此而已。但他臨死前猶記百姓性命寫道:“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黃泉之下的'崇禎,還好嗎?如果生命能夠重選,我相信,你一定不會選擇誕生於帝王家。只可惜你生來就處於勾心鬥角的繁華宮廷處,無法逃脱束縛你的幽暗空間。勢去時衰,零落如飄草,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只歎生不逢時處皇室,即便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你卻再也看不到這般繁華景象。願遠在天際的你,能安息忘卻塵世喧囂。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3

為什麼會正兒八經的開始看這部書,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厭倦了所謂的正統,所謂的學究吧。

歷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記裏面的很多故事,百讀不厭,很有趣味。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傳統的涉入歷史的角度,有人選擇搞學究,有人選擇戲説,要麼太正經,要麼瞎胡説。

喜歡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史實,也有自己的理解,既進行了研究,又不要讀者也跟着闆闆正正,將歷史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有血有肉,很真實。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感覺,就是這樣一本書。

看似調侃一般的語言,卻呈現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輕鬆的.就能進入那些曾經或輝煌或暗淡或榮耀或恥辱的歲月,去了解去認識那些曾活躍在歷史歲月中的人。

當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看不懂太學究的東西,所以覺得這種文體比較好接受。但是,我記得白居易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寫完之後會拿給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顯:爭取讓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謂:通俗易懂。

再有就是今天很流行的大家上講台———百家講壇,也是在普及歷史,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鬆的瞭解歷史。

所以我覺得,今天有人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歷史,很難得。

不過,客觀的講,不會不朽。

但是,不簡單。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4

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揭開明朝的神祕面紗,用幽默的筆法寫有趣的歷史,還原了一個不同於電視劇的真實的明朝。

我印象中的明朝是黑暗的,暴力的,專制的,但是這不是明朝的全貌。明朝的言官有極大的發言自由,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是一個民主的朝代。經濟上恰逢資本主義萌芽,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尤其東南一帶。然而也有很多黑暗的時代,比如嘉靖王朝,萬曆後期,天啟年間等,有奸相當權,宦官專政,黨爭互戕……但是總的勢頭是向前的,是發展的。

歷史趨勢不可違。明朝建立是歷史趨勢,由盛轉衰是歷史趨勢,氣數已盡走向滅亡也是歷史趨勢。朝代的更替,王朝的興衰,歷史的演進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就算你知道結局也無法改變。現實如斯,歷史如此。

盛衰榮辱一場空。哪怕你權傾天下,史書的'上一頁飛黃騰達,位極人臣,榮寵一時,下一頁已是牆倒人推,人走茶涼,兔死狗烹。歷史的結局很少不是悲劇,不是悲劇的可能是慘劇。世事實如白雲蒼狗。

翻開書目,在風起雲湧的戰場上,在爾虞我詐的權謀鬥爭中,在幽默的歷史故事背後,我看到的是情懷、風骨、氣節。總有一些忠義死節之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總有一羣捨身保國的志士犧牲小我換取大我。他們不為浮華所動,不貪眼前利益,不信迴天無力,甚至有些不自量力,以卵擊石。在黑暗的現實前,他們受得住考驗,耐得住苦難,守得住底線,只是因為他們堅信為國為民這四個普通的字眼,相信太平盛世總會到來。

剝開書目,那些寧折不彎的脊樑穿越歷史時空,拂開歷史風塵,主宰着歷史脈絡,感動着一代又一代人,讓千百年前的故事熠熠生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

《明朝那些事兒》20xx年以前在我家書架上是灰塵覆蓋,髒的彷彿是一本本古書,可自從20xx年2月至今,這本書已經被我讀了不下10遍了。

説句老實話,我是很佩服當年明月的。翻遍全書,除了短短几句話簡介,便全都是內容了。作者並沒有像某些作家藉助任何名譽、頭銜、聲望所帶來的光環效應,倚老賣老,胡亂幾筆完事,當年明月這是真本事,不然為何會有上千萬的“明礬”?這部作品的幽默風趣,衝破了“史學作品都浮躁無味”的牢籠,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自然受人歡迎。

整部作品不僅讓人發笑,而且不失嚴謹,結構緊湊,不知不覺中便會融入書中。看到朱元璋衝擊着腐朽的.元王朝,一步步走向成功時,我在心裏暗暗為他叫好;看到方孝孺寧死不為朱棣寫登基詔書,最終被滅十族時,我為他的所作所為而感動;看到楊繼盛死劾嚴嵩、嚴世蕃父子,為徐階的勝利作鋪墊時,我佩服他的品格;看到楊漣冒死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敬佩之餘更多是對他命運深深的擔憂---我在當年明月筆下的海洋暢遊,每暢遊一次,對他的佩服就加深一分。

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楊漣勇鬥魏忠賢一事了。當時,朝中的勢力已經呈現出一邊倒的狀況,朝局動盪,而朱木匠------天啟皇帝的天平又在向魏忠賢傾斜。魏忠賢不可一世,控制了整個朝廷,而大臣們卻只敢唯唯諾諾,做隨風倒的牆頭草,只求自己平安,不顧別人。只有楊漣,他雖然孤獨,卻依然強大,依然堅持道統,在知道必死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去做,真可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如今,這本書已經成為了我最重要的藏書之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duhougan/j4j8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