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寓言 >歷史故事 >

關於曹操的故事-曹操割須棄袍

關於曹操的故事-曹操割須棄袍

曹操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大家都聽過很多關於曹操的故事吧,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曹操的歷史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於曹操的故事-曹操割須棄袍

曹操割須棄袍

鍾繇退守潼關,急忙送信給曹操。曹操知道丟失了長安,心中十分焦急,便叫來曹洪、徐晃,説: 你二人先帶一萬人馬,代替鍾繇守住潼關。如10日內失掉了潼關,就按軍法殺了你們;10日之外,與你二人沒有關係。我統帥大軍隨後便到。 二人領了將令,星夜急行。曹仁提醒曹操説: 曹洪性情暴躁,恐怕會耽誤大事。 曹操説: 你給我押送糧草,便隨後接應。

曹洪、徐晃到了潼關,代替鍾繇堅守關隘,並不出戰。馬超領兵來到關下,痛罵曹操三代人。曹洪大怒,要領兵下關廝殺。徐晃阻擋説: 這是馬超要激怒將軍廝殺,切不可出戰。等丞相大軍到來,必定會有辦法。 馬超軍隊日夜輪流來罵。曹洪總是要下關打仗。徐晃苦口婆心地勸他。到了第9日,在關上看時,西涼軍都放開戰馬,稀稀拉拉地在草地上坐着;許多睏乏的軍士,在地上睡懶覺。看到這種情景,曹洪便叫備馬,帶領3千兵殺下關來,西涼兵棄馬拋戈逃跑了。曹洪奮勇追趕,很是得意。這時,徐晃正在關上查點糧草,聽説曹洪下關廝殺,大吃一驚,急忙率軍隨後趕來,大叫曹洪收兵。忽然背後喊聲震天,馬岱領兵殺來,曹洪、徐晃急回走時,只聽鼓聲陣陣,山背後又有兩支軍隊擋住去路,左是馬超,右是龐德,混殺了一陣。曹洪抵擋不住,損失一大半軍隊,才衝出重圍,奔到關上。西涼軍隨後追來,曹洪等棄關逃走。龐德一直追過潼關,碰見曹仁兵馬,救了曹洪等。馬超接應龐德上了潼關。

曹洪丟失了潼關,奔來拜見曹操。曹操説: 給你十日期限,為什麼九日就丟了潼關? 曹洪説: 西涼軍士,百般辱罵,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後來又看見西涼軍懈怠,便乘機襲擊,不想中了奸計。 曹操説: 曹洪年幼,性格暴躁,你徐晃應該勸説他才好。 徐晃説: 我屢次勸説他,他卻不願意聽。那天我在關上查點糧草,等我知道時,小將軍已領兵下關了。我恐怕他遭到敵軍襲擊,便連忙趕去,已中了賊兵奸計。 曹操大怒,命令殺曹洪。眾官為曹洪求情,才免於一死。

曹操率軍直逼潼關。曹仁説: 可先安下寨柵,然後打關也不晚。 曹操命令砍伐樹木,立起排柵,分為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淵,曹操居中寨。第二天,曹操帶領三寨大小將校,向潼關殺來,正巧遇上西涼兵馬。兩邊都佈下陣勢。曹操出馬立在門旗下,看那西涼兵士,人人勇健,個個英雄。又見馬超生得面像附着粉,脣像抹了紅;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上首龐德,下首馬岱。曹操暗暗稱奇,自己拍馬上前,對馬超説: 你是漢朝名將子孫,為什麼要背叛朝廷? 馬超咬牙切齒,大罵: 曹賊!你欺負皇上,罪惡深重,殺害我的父親和弟弟,不共戴天之仇!我要活捉你,吃你的肉! 説完,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了八九回合,于禁敗走。張合出迎,戰了二十個回合也敗走。李通出迎,馬超奮勇廝殺,數合當中,一槍把李通刺下馬。馬超把槍往後一招,西涼兵一齊衝殺過來。

西涼兵來勢兇猛,曹軍將士都抵擋不住,只聽得西涼軍大叫: 穿紅袍的是曹操! 曹操就馬上急脱下紅袍。又聽得大叫: 長鬍子的是曹操! 曹操驚慌,拿着佩刀馬上割了鬍子。軍中有人把曹操割鬍子的事,告訴了馬超。馬超又叫人大喊: 短鬍子的是曹操! 曹操聽見喊聲,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後人有詩説: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倉惶脱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曹操正走之間,背後趕來一員戰將,回頭一看,正是馬超。曹操驚恐萬狀。左右將校見馬超追來,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馬超厲聲大叫: 曹操,你跑不了! 曹操嚇得馬鞭都扔了。看看趕上,馬超從背後使槍刺去。曹操繞樹而走,馬超一槍刺在樹上;急拔下時,曹操已逃遠了。馬超催馬追去,山坡邊過來一員戰將,大叫: 不要傷害我的主公!曹洪在此! 掄刀上前,攔住馬超。曹操才逃了性命。曹洪與馬超戰到四五十回合,刀法漸漸亂了起來。這時,夏侯淵率數十騎趕到。馬超獨自一人,恐怕寡不敵眾,被他們暗算,便撥馬而回。曹操回寨,歎着氣説: 我若殺了曹洪,今日必然死在馬超手裏! 便叫來曹洪,重加獎賞。收拾敗軍,堅守寨柵,不許出戰。

曹操為何要殺名士孔融

恃才傲物惹怒曹操

孔融4歲時,就知道把大個的梨子讓給哥哥,客人笑稱他為神童。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讓梨”。

孔融確實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寫文章批評時政。實際上,孔融還是個義士。他16歲的時候,為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張儉,與哥哥孔褒爭相犧牲生命。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聞名。

孔融讓梨

公元195年,劉備舉薦42歲的孔融為青州刺史。次年,袁紹之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後來,孔融輾轉到曹操手下。

曹操這人比較複雜,既愛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個矛盾綜合體。他知道孔融有才,於是讓孔融到許昌做了將作大臣(相當於現在的部長級,主管工程、建設)。

孔部長上任以來,幹得不錯,常常在朝廷的御前會議中,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曹操一直都很重視他。可是,公元197年發生的一件事,讓孔融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術大言不慚地在壽春稱帝,曹操很生氣,想滅袁術,一時又滅不了,一腔怒火無處發泄,便遷怒於太尉楊彪——楊彪曾經和袁術聯姻。曹操誣陷楊彪,説他企圖廢黜天子,上奏疏請求將其收捕下獄,判楊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聽説這事,就跑到曹操跟前講道理,他説:“楊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國人民都欽佩。《周書》上説,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連及,怎麼能把袁術的罪歸於楊公呢?”

孔融的話合情合理,可曹操還是不肯放過楊彪,便讓許昌令滿寵去審理楊彪的案子。後來,在孔融和滿寵的暗中幫助下,楊彪逃出了曹操的魔掌。孔融阻止了曹操加害楊彪,反而有點得意忘形,常常以諷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調。

譬如,曹操頒佈了一條禁酒令,説酒會亡國,必須嚴禁。其實,曹操的本意是為了節約糧食。要説這也是利國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幹了,跳出來高談闊論,説自古以來,亡國的還有女人,怎麼不把女人一起禁了? 曹操無言以對,但從此對孔融記恨在心。

兩項罪證計除孔融

公元220xx年,秋7月,曹操要發兵南攻荊州劉備。他知道孔融和劉備的關係一向親密。這傢伙平時就一貫唱反調,關鍵時難保不會背叛自己。於是,曹操決定幹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個名士,不能説殺就殺,最妥當的方式是謀殺。謀殺的要領在於周密、嚴謹的部署和策劃。於是,曹操精細盤算,認為必須給孔融羅織多項罪名。

曹操的謀殺行動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這年8月24日,曹操派山陽人郗慮出任御史大夫。為什麼要讓郗慮做御史大夫呢?因為曹操清楚此人素與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慮一上任,曹操就馬上指使他蒐羅孔融的過錯。很快,郗慮就蒐羅到給孔融定罪的證據——孔融曾經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這就是謀反的論調。而且,從前孔融在北海的時候,曾毀謗朝廷。

要説這罪名夠大了。可曹操認為,僅此一項罪名還不夠猛,便命郗慮繼續祕密調查蒐羅。於是,郗慮又收集到了孔融兩大不孝的言論。

一個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東漢另一位名士禰衡互相吹噓,禰衡贊孔融,説你是“仲尼不死”(仲尼即孔子);孔融則回贊禰衡,説你是“顏回復生”(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另一個是不尊孝道。鬧饑荒的時候,孔融曾對別人説,“如果父親不好,寧肯把東西讓給別人吃,讓父親餓死”;對於母親,孔融認為,母親和兒子沒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裏,倒出來後雙方就毫無關係了。七故事網: 孔融如果讀讀24孝故事就好了。

曹操的高明之處

實際上,一條謀反言論就足以幹掉孔融了。為什麼曹操偏偏要羅織兩項罪名呢?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漢朝是主張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姦詐就在於,以不孝為罪名強加於孔融,不僅殺了心頭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維護漢室。可謂一箭雙鵰。

另外,將“不孝罪”放在“謀反罪”前面,作為“主罪”,也可以顯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敵劉備,可以不殺你,但你不孝,就必須處死。

曹操以言論治罪殺孔融,也給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釣譽者們一個警示,屬於殺雞嚇猴。因此,曹操在佈告上寫道:“融違反天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就這樣,此時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處以死刑,其妻兒一道被誅殺。

曹操陳留起兵

184年,黃巾軍起義,朝廷任命曹操為騎都尉,前往潁川鎮壓。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任職後罷免了貪污瀆職的高官將近八成,並嚴令禁止當時風行的宗教迷信。因為曹操當政素稱法令嚴明,濟南國的違法作亂之徒聽説曹操要來了,都紛紛潛逃到別的郡縣。又過了很久,曹操被任命為東郡太守,但是曹操沒有就任,而是稱病回鄉了。當時天下已開始大亂。先是發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們,但被曹操拒絕(當時曹操對前來勸其加入的好友許攸説:“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後來王芬事敗自殺。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蘭州)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郡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

這時,曹操被起用為典軍校尉。不巧的是,正好此時(189年)靈帝駕崩了,年幼的太子劉辯即位登基,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想趁靈帝逝世、宦官失侍之機誅滅閹黨,但沒有取得太后的支持。於是何進便想召時任幷州刺史的董卓進京,脅迫太后同意。不想此舉打草驚蛇,沒等董卓到京城,何進卻被宦官先下手謀殺了。189年十二月董卓入京,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立其弟陳留王為漢獻帝,後來又派人把弘農王母子毒死。於是,京城也陷入混亂。為了穩定局面,董卓想拉攏曹操,上表奏請曹操為驍騎校尉。但曹操沒有接受董卓給他的官職,而是更名改姓,潛逃出洛陽。

據傳曹操在回鄉途中路過成皋時,拜訪故友呂伯奢,因疑心呂伯奢的兒子圖謀殺害自己,便先下手把對方殺死。完事之後又悲傷地説:“寧可我辜負別人,不能別人辜負我啊!”在《三國演義》中,這個情節被小説作者大肆渲染,並通過讓陳宮目擊的角度表達對曹操品性的懷疑,已達到貶低曹操的目的。事實上,史書並未記載陳宮與曹操一起同行,而且陳宮並未擔任中牟縣縣令,也沒有捉住曹操然後釋放。史書中只有殺害呂伯奢兒子的記載。

回到家鄉陳留之後,曹操散盡家財徵募義勇,率先揭竿起義,討伐董卓。次年(190年)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兗州刺史劉岱、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地方勢力,一齊舉兵反董。羣雄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則行使奮武將軍之職。但董卓軍勢力強盛,袁紹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認為董卓焚燒皇宮,劫持皇帝遷都長安,大失人心,正是與之作戰的好時機。於是獨自引兵西進,結果於汴水遭董卓部將徐榮擊敗。曹操身中流箭,坐騎也傷重不起,後得曹洪出讓自己的坐騎,才死裏逃生。此時曹操自己所帶領的兵士不過五千人[3],而其他諸軍兵士十餘萬,卻每天只知飲酒作樂,不思進取。曹操為聯軍出謀劃策,但未被採用。曹操只好與夏侯惇一起前往揚州招募兵勇,但也並不順利。

局面僵持之時,聯軍內部卻發生了變故。先是劉岱殺死橋瑁,讓王肱當了東郡太守。接着袁紹和韓馥又考慮擁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但曹操表示他還是擁戴長安的獻帝,“諸君北面,我自西向”。從此,曹操就更加認為袁紹行事不正,為後來的官渡之戰埋下伏筆。而劉虞最後也不敢接受,此事遂不了了之。冊立新帝未成,袁紹卻趁機脅迫韓馥,奪取了冀州。191年曹操討伐入侵東郡的黑山軍,袁紹上表朝廷推舉曹操為東郡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呂布所殺。

標籤: 曹操 割須棄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yuyan/lishi/0gxn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