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孟字的大全

孟字的拼音、解釋及部首是什麼
  • 孟字的拼音、解釋及部首是什麼

  • 孟拼音:mèng部首:子筆畫數:8五筆輸入法:blf基本解釋:孟mèng兄弟姊妹排行最大的:孟兄。孟女(長女)。孟孫。農曆四季中月份在開頭的(其它兩個月依次為仲、季):孟春(農曆正月)。猛然不及思考,冒冒失失:孟行。孟浪。勉力:孟晉(勉力求進)。姓。筆畫數:8;部首:子;筆順編號:52125221筆順:折豎橫豎折豎...
  • 12674
謎語:孟仲季(打一離合字)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下
  •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下

  •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色與禮孰重?”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鈎金...
  • 28258
七擒孟獲_800字
  • 七擒孟獲_800字

  • 蜘蛛,大家應該對它的印象不太好。殘酷冷血,生吃同類。可是我跟他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獲話説我與他是在哪裏邂逅的。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正做作業,一個黑影映入我的眼簾。“蜘蛛!”我驚叫。我的頭腦第一反應就是捕捉它,對待動物,我可是愛不釋手。眼看他就要逃走,我隨手抓起身旁...
  • 29803
《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下
  • 《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下

  •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天之生...
  • 30198
《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
  • 《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

  •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聖人既竭目...
  • 15127
《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上
  • 《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上

  •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於旻天,何為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曰:“長息問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則吾既得聞命矣;號泣於旻天,於父母,則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爾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
  • 16163
《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 《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 16129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桊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桊。”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桊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桊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桊,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袂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
  • 7468
謎語:孟嘗君(打一字謎)
《孟子》讀後感800字5篇
  • 《孟子》讀後感800字5篇

  • 《孟子》讀後感800字1孟子經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來表達自己地觀點和看法。而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變成了今天我們常用地成語,如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再作馮婦等等,可見孟子思想對我們地影響對我們來説不可不謂深厚。孟子所説的揠苗助長演變到今天一般都説成是...
  • 14810
孟子讀後感範文3000字
  • 孟子讀後感範文3000字

  •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孟子讀後感範文3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一、關於心術。無論外國中國,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都推崇一個境界,這種境界在不同的領域都有不同的名字,按儒家孟子...
  • 8829
《孟子集註》孟子序説
  • 《孟子集註》孟子序説

  • 孟子序説史記列傳曰:“孟軻,趙氏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後。”漢書注云:“字子車。”一説:“字子輿。”騶人也,騶亦作鄒,本邾國也。受業子思之門人。子思,孔子之孫,名急。索隱雲:“王劭以人為衍字。”而趙氏注及孔叢子等書亦皆雲:“孟子親受業於子思。”未知是否?道既通,趙氏曰:“孟子通...
  • 15425
《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
  • 《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

  •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裏;世之相後也,夭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徒槓成,十二月輿樑成,民未病涉也...
  • 25386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
  •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

  •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公孫丑曰:“何謂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徵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徵...
  • 5604
《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 《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與?”曰:“獨...
  • 3395
《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 《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 13054
《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 《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悦,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
  • 22926
《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 《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 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孟子曰:“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惹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與?昔...
  • 29041
《孟子》孟子序説
  • 《孟子》孟子序説

  • 史記列傳曰:“孟軻,趙氏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後。”漢書注云:“字子車。”一説:“字子輿。”騶人也,騶亦作鄒,本邾國也。受業子思之門人。子思,孔子之孫,名急。索隱雲:“王劭以人為衍字。”而趙氏注及孔叢子等書亦皆雲:“孟子親受業於子思。”未知是否?道既通,趙氏曰:“孟子通五經,尤長...
  • 19390
《孟子》讀後感500字
  • 《孟子》讀後感500字

  •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説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關於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
  • 20374
孟公孟姥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謎語:孟秋七月(打一字謎)
孟軻
  • 孟軻

  •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 7821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
  •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

  •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
  • 1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