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注集的大全

注集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論語集註》季氏第十六
  • 《論語集註》季氏第十六

  • 季氏第十六洪氏曰:“此篇或以為齊論。”凡十四章。季氏將伐顓臾。顓,音專。臾,音俞。顓臾,國名。魯附庸也。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見,賢遍反。按左傳史記,二子仕季氏不同時。此云爾者,疑子路嘗從孔子自衞反魯,再仕季氏,不久而復之衞也。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
  • 5000
《孟子集註》萬章章句下
  • 《孟子集註》萬章章句下

  • 萬章章句下凡九章。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治,去聲,下同。橫,去聲。朝,音潮。橫,謂...
  • 5820
《論語集註》公冶長第五
  • 《論語集註》公冶長第五

  • 公冶長第五此篇皆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蓋格物窮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為疑多子貢之徒所記雲。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妻,去聲,下同。縲,力追反。紲,息列反。公冶長,孔子弟子。妻,為之妻也。縲,黑索也。紲,攣也。古者獄中以黑索拘攣罪人...
  • 30653
《論語集註》論語序説
  • 《論語集註》論語序説

  • 論語序説史記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紇,母顏氏。以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歲,十一月庚子,生孔子於魯昌平鄉陬邑。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及長,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隱雲:“一本作委吏,與孟子合。”今從之。為司職吏,畜蕃息。職,見周禮牛人,讀為樴,義與...
  • 19378
《論語集註》八佾第三
  • 《論語集註》八佾第三

  • 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論禮樂之事。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魯大夫季孫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數,如其佾數。或曰:“每佾八人。”未詳孰是。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樂,孔子言其此事尚忍為之,則何事...
  • 28975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
  •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

  • 《論語集註》讀書心得1我讀完《論語譯註》,也算是對《論語譯註》有了些瞭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註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聖經,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都説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愛的莫過於德行優異的顏回了。而...
  • 23463
《論語集註》雍也第六
  • 《論語集註》雍也第六

  • 雍也第六凡二十八章。篇內第十四章以前,大意與前篇同。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人君聽治之位。言仲弓寬洪簡重,有人君之度也。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子桑伯子,魯人,胡氏以為疑即莊周所稱子桑户者是也。仲弓以夫子許己南面,故問伯子如何。可者,僅可而有所未盡之辭...
  • 3010
楚辭集註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楚辭集註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楚辭集註【意思解釋】《楚辭》注本。南宋朱熹集註。《楚辭章句》原為十七卷,此書刪去《七諫》等四篇,增入西漢賈誼作品二篇,編為八卷。其註釋簡明精當,多數觀點為後世研究者所認同。另附有《辨證》二卷。...
  • 6515
《論語集註》堯曰第二十
  • 《論語集註》堯曰第二十

  • 堯曰第二十凡三章。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此堯命舜,而禪以帝位之辭。諮,嗟歎聲。歷數,帝王相繼之次第,猶歲時氣節之先後也。允,信也。中者,無過不及之名。四海之人困窮,則君祿亦永絕矣,戒之也。舜亦以命禹。舜後遜位於禹,亦以此辭命之。今見...
  • 27977
《論語集註》鄉黨第十
  • 《論語集註》鄉黨第十

  • 鄉黨第十楊氏曰:“聖人之所謂道者,不離乎日用之間也。故夫子之平日,一動一靜,門人皆審視而詳記之。”尹氏曰:“甚矣孔門諸子之嗜學也!於聖人之容色言動,無不謹書而備錄之,以貽後世。今讀其書,即其事,宛然如聖人之在目也。雖然,聖人豈拘拘而為之者哉?蓋盛德之至,動容周旋,自中乎禮耳。學...
  • 20951
《論語集註》泰伯第八
  • 《論語集註》泰伯第八

  • 泰伯第八凡二十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泰伯,周大王之長子。至德,謂德之至極,無以復加者也。三讓,謂固遜也。無得而稱,其遜隱微,無跡可見也。蓋大王三子:長泰伯,次仲雍,次季歷。大王之時,商道寖衰,而週日強大。季歷又生子昌,有聖德。大王因有翦商之...
  • 28242
《論語集註》里仁第四
  • 《論語集註》里仁第四

  • 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處,上聲。焉,於虔反。知,去聲。裏有仁厚之俗為美。擇裏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樂,音洛。知,去聲。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
  • 2868
《論語集註》為政第二
  • 《論語集註》為政第二

  • 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極,天之樞也。居其所,不動也。共,向也,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為政以德,則無為而天下歸之,其象如此。程子曰:“為政以德,然...
  • 28997
《孟子集註》離婁章句下
  • 《孟子集註》離婁章句下

  • 離婁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諸馮、負夏、鳴條,皆地名,在東方夷服之地。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岐周,岐山下週舊邑,近畎夷。畢郢,近豐鎬,今有文王墓。地之相去也,千有餘裏;世之相後也,夭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得志行...
  • 6188
我關注作文集合15篇
  • 我關注作文集合15篇

  •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關注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關注作文1拖着稚嫩的腳印蹣跚走過了六年,隨之而來...
  • 29860
《孟子集註》孟子序説
  • 《孟子集註》孟子序説

  • 孟子序説史記列傳曰:“孟軻,趙氏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後。”漢書注云:“字子車。”一説:“字子輿。”騶人也,騶亦作鄒,本邾國也。受業子思之門人。子思,孔子之孫,名急。索隱雲:“王劭以人為衍字。”而趙氏注及孔叢子等書亦皆雲:“孟子親受業於子思。”未知是否?道既通,趙氏曰:“孟子通...
  • 15425
《論語集註》子罕第九
  • 《論語集註》子罕第九

  • 子罕第九凡三十章。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罕,少也。程子曰:“計利則害義,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達巷,黨名。其人姓名不傳。博學無所成名,蓋美其學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藝之名也。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 12422
灌注貫注的反義詞
  • 灌注貫注的反義詞

  • 灌注貫注的近義詞本站為你解答:灌注貫注的近義詞是什麼?(迄今共收錄1個灌注貫注的同義詞)灌注貫注的近義詞:灌輸【近義詞解釋】以下是“灌注貫注的近義詞”(應用範例和釋義説明)的詳細信息:(1)灌輸:①把流水引導到需要水分的地方。②輸送(思想、知識等):灌輸愛國主義思想丨灌輸文化科學...
  • 2127
集註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集註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集註【意思解釋】集註1(精神、眼光等)集中:代表們的眼光都~在大會主席台上。集註2[jízhù]彙集前人關於某部書的註釋再加上自己的見解進行註釋,多用做書名。也叫集解或集釋。...
  • 12146
《論語集註》學而第一
  • 《論語集註》學而第一

  • 學而第一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凡十六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説、悦同。學之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説,喜意也。既學而又時時習之,則...
  • 6017
《論語集註》子路第十三
  • 《論語集註》子路第十三

  • 子路第十三凡三十章。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勞,如字。蘇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則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勞之,則雖勤不怨。”請益。曰:“無倦。”無,古本作毋。吳氏曰:“勇者喜於有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程子曰:“子路問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請益,則曰‘無倦’而已。...
  • 7752
《論語集註》述而第七
  • 《論語集註》述而第七

  • 述而第七此篇多記聖人謙己誨人之辭及其容貌行事之實。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好,去聲。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竊比,尊之之辭。我,親之之辭。老彭,商賢大夫,見大戴禮,蓋信古而傳述者也。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
  • 21853
《論語集註》憲問第十四
  • 《論語集註》憲問第十四

  • 憲問第十四胡氏曰:“此篇疑原憲所記。”凡四十七章。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憲,原思名。谷,祿也。邦有道不能有為,邦無道不能獨善,而但知食祿,皆可恥也。憲之狷介,其於邦無道谷之可恥,固知之矣;至於邦有道谷之可恥,則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問而幷言之,以廣其志,使知所...
  • 10375
《王右丞集箋註》序
  • 《王右丞集箋註》序

  • 傳稱詩以道性情,人之性情不一,以是發於謳吟歌詠之間,亦遂參差其不同,蓋有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唐之詩,傳者幾百家,其善為行樂之詞,與工為愁苦之什相半。雖於性情各得所肖,而求其不悖夫温柔敦厚之教者,未易數數覯也。右丞崛起開元、天寶之間,才華炳煥,籠罩一時;而又天機清妙,與物無競,舉人...
  • 2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