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時策的大全

時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戰國策》卷六·秦策四
  • 《戰國策》卷六·秦策四

  • 一秦取楚漢中章秦取楚漢中,再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至鄧,楚王引歸。後三國謀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説薛公:“可發使告楚曰:‘今三國之兵且去楚,楚能應而公攻秦,雖藍田豈難得哉!況於楚之故地?’楚疑於秦之未必救己也,而今三國之辭(去)[雲],則楚之應之也必勸,是楚與三國謀...
  • 22853
《戰國策》卷八·齊策一
  • 《戰國策》卷八·齊策一

  • 齊:媯姓,侯爵,春秋時齊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公子完奔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索隱》:“以‘陳’、‘田,二字聲相近,遂以為田氏。”世世相齊.周安王十四年(齊康公十七年,前388年)齊相田和遷康公於海上。周安王十六年許田和立為諸侯,是為田齊.其疆域有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
  • 26347
策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地球一小時活動策劃書
  • 地球一小時活動策劃書

  • 時光匆匆,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和新的目標,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策劃書了。那麼如何把策劃書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球一小時活動策劃書,歡迎閲讀與收藏。地球一小時活動策劃書1一、活動背景:隨着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能源危機...
  • 26175
《戰國策》卷十二·齊策五
  • 《戰國策》卷十二·齊策五

  • 一蘇秦説齊閔王章蘇秦説齊閔王曰:“臣聞用兵而喜先天下者憂,約結而喜主怨者孤。夫後起者藉也,而遠怨者時也。是以聖人從事,必藉於權而務興於時。夫權藉者萬物之率也,而時勢者百事之長也。故無權籍,倍時勢,而能事成者寡矣。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堅箭利金,不得弦機...
  • 29885
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
  • 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

  • 出自宋代吳潛的《滿江紅·送李御帶珙》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鷗鷺,半帆煙雨。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過垂虹亭下系扁舟,鱸堪煮。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世事悠悠渾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許。試舉頭、一笑問青天,天無語。【賞...
  • 8006
綠色時裝秀策劃書
  • 綠色時裝秀策劃書

  • 綠色時裝秀策劃書1一.指導思想以開展宣傳“環保”活動為契機,結合我院“首屆科技創新活動”,為我係同學們提供展現才能的舞台空間,將“綠色,愛心,環保”這個主題融於服飾及藝術文化的展現中,通過設計愛心,環保的服飾和文藝節目,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及高度典雅的藝術情操,展現學生的...
  • 7244
《戰國策》卷四·秦策二
  • 《戰國策》卷四·秦策二

  • 一齊助楚攻秦章齊阻力楚攻秦,取曲沃。其後,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懽,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並幣,臣請試之。”張儀南見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説甚)[甚説]者無大大王;唯儀之所甚願為臣者亦無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無(先)...
  • 17243
方案策劃方案策劃
  • 方案策劃方案策劃

  •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方案策劃方案策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方案策劃方案策劃1一、活動目的:1、加強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溝通﹑理解、信任,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提...
  • 17068
《戰國策》卷十·齊策三
  • 《戰國策》卷十·齊策三

  • 一楚王死章楚王死,太子在齊質。蘇秦謂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東國。”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蘇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謂其新王曰:‘與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吾將與三國共立之。’然則下東國必可得也。”蘇秦之事...
  • 14569
《戰國策》卷二·西周策
  • 《戰國策》卷二·西周策

  • 一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章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又與韓、魏攻秦,而藉兵乞食於西周。韓慶為西周謂薛公曰:“君齊為韓、魏攻楚,九年而取宛、葉以北,以強韓、魏。今又攻秦益之。韓、魏南無楚憂,西無秦患,則地(廣)[厚]而益重,齊必輕矣。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陰...
  • 5733
《戰國策》卷十九·趙策二
  • 《戰國策》卷十九·趙策二

  • 一蘇秦從燕之趙始章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説趙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賢大王之行義,皆願奉教陳忠於前之日久矣。雖然,奉陽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賓客,遊談之士無敢盡忠於前者。今奉陽君捐館舍,大王乃今然後得與士民相親,臣故敢獻其愚,效愚忠。為大王計,莫若安民...
  • 14038
《戰國策》卷十七·楚策四
  • 《戰國策》卷十七·楚策四

  • 一或謂楚王章或謂楚王曰:“臣聞從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願大王聽之也。夫因詘為信,(舊)[奮]患有成,勇者義之;攝禍為福,裁少為多,知者官之。夫報報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禍與福相貫,生於亡為鄰,不偏於死,不偏於生,不足以載大名。無所寇艾,不足以橫世。夫秦捐德絕命之日久矣,而天下不知...
  • 23227
《戰國策》卷三·秦策一
  • 《戰國策》卷三·秦策一

  • 秦:相傳伯翳為舜養鳥獸,因有功,賜姓嬴。至周孝王時,封為附庸,而邑秦(今甘肅省天水縣即故秦城),號曰“秦嬴”。傳至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時,因討西戎(古代西方的少數民族)有功,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賜以岐(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豐(今陝西省户縣東)之地,始列為諸侯。世代相傳,逐漸發展,佔有今...
  • 8619
《戰國策》卷二十·趙策三
  • 《戰國策》卷二十·趙策三

  • 一趙惠文王三十年章趙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單問趙爽曰:“吾非不説將軍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獨將軍之用眾。用眾者,使民不得耕作,糧食挽賃不可給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單之所為也。單聞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過三萬,而天下服矣。今將軍必負十萬、二十萬之眾乃用之,此單之所不服也...
  • 15872
《戰國策》卷七·秦策五
  • 《戰國策》卷七·秦策五

  • 一謂秦王曰章謂秦王曰:“臣竊惑王之輕齊易楚而卑畜韓也。臣聞:王,兵勝而不驕,伯,主約而不忿。勝而不驕,故能服世;約而不忿,故能從鄰。今王廣德魏、趙而輕失齊,驕也;戰勝宜陽,不恤楚交,忿也。驕忿非伯(主)[王]之業也。臣竊為大王慮之而不取也。“《詩》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故先王...
  • 23696
《戰國策》卷一·東周策
  • 《戰國策》卷一·東周策

  • 週考王(前440年~前426年)封其弟揭於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西)是為河南桓公,桓公之孫惠公又自封其少子班於鞏(今河南省鞏縣),因在王城之東,號東周。而河南惠公本在王城,號西周。當時周王仍都於成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戰國策》所謂周王者,都成周之王。周顯王(前368年~前321年)二年趙與韓...
  • 16377
《戰國策》卷九·齊策二
  • 《戰國策》卷九·齊策二

  • 一韓齊為與國章韓齊為與國。張儀以秦、魏伐韓。齊王曰:“韓,吾與國也;秦伐之,吾將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謀過矣,不如聽之。子噲與子之國,百姓不戴,諸侯弗與。秦伐韓,楚、趙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賜我也。。”王曰:“善。”乃許韓使者而遣之。韓自以得交於齊,遂與秦戰。楚、趙果遽起兵...
  • 27773
創業策劃策劃書
  • 創業策劃策劃書

  • 轉眼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告一段落了,我們的工作又迎來了一個新層面,當然也要定下新目標,做好策劃,才能輕裝上陣,在今後奮勇爭先。好的策劃書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業策劃策劃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創業策劃策劃書1俗話説,“民以食為天”,為了滿足居民、學生等...
  • 14139
幹策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
  •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

  • 一薛公為魏謂魏冉章薛公為魏謂魏冉曰:“文聞秦王欲以呂禮收齊,以濟天下,君必輕矣。齊、秦相聚,以臨三晉,禮必並相之,是君收齊以重呂禮也。齊免於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勸秦王令弊邑卒攻齊之事,齊破,文請以所得封君。齊破晉強,秦王畏晉之強也,必重君以取晉。齊予晉弊邑,而不能支...
  • 13524
《戰國策》卷十一·齊策四
  • 《戰國策》卷十一·齊策四

  • 一齊人有馮諼者章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
  • 18729
時務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時務策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時務策【意思解釋】1.論時務的對策。唐代科舉考試,凡明經,先試貼文,然後口試經義,答時務策三道;凡進士,試時務策五道,帖一大經,經﹑策全通者為甲第。參閲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貢舉》﹑《新唐書.選舉志上》。...
  • 15176
《戰國策》卷十五·楚策二
  • 《戰國策》卷十五·楚策二

  • 一魏相翟強死章魏相翟強死。為甘茂謂楚王曰:“魏之幾相者,公子勁也。勁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則楚輕矣。故王不如與齊約,相甘茂於魏。齊王好高人以名,今其七行人,請魏之相,齊必喜。魏氏不聽,交惡於齊;齊、魏之交惡,必爭事楚。魏氏聽,甘茂與樗裏疾貿首之仇也;而魏、秦之...
  • 1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