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舊史的大全

舊史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舊五代史》卷十四(梁書)列傳四
  • 《舊五代史》卷十四(梁書)列傳四

  • 羅紹威,(《舊唐書》雲:紹威,字端己。)魏州貴鄉人。父宏信,本名宗弁,初為馬牧監,事節度使樂彥貞。光啟末,彥貞子從訓驕盈太橫,招聚兵甲,欲誅牙軍。牙軍怒,聚噪攻之,從訓出據相州。牙軍廢彥貞,囚於龍興寺,逼令為僧,尋殺之,推小校趙文建為留後。先是,宏信自言,於所居遇一白鬚翁,謂之曰:“爾當為土...
  • 18002
《舊五代史》卷十(梁書)末帝紀下
  • 《舊五代史》卷十(梁書)末帝紀下

  • 貞明六年春正月戊子,以曹州刺史朱漢賓為安州宣威軍節度使;以許州匡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充散指揮都軍使、檢校太傅王彥章為匡國軍節度使,進封開國侯,軍職如故。二月癸丑,宣州節度使錢傳璟起復,依前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宣州節度使,以其丁內艱故也。三月丁亥,以前申州刺史張紹圭為大...
  • 7115
《舊五代史》卷十八(梁書)列傳八
  • 《舊五代史》卷十八(梁書)列傳八

  • 張文蔚,字右華,河間人也。父裼,唐僖宗朝,累為顯官。文蔚幼礪文行,求知取友,藹然有佳士之稱。唐乾符初,登進士第,時丞相裴坦兼判鹽鐵,解褐署巡官。未幾,以畿尉直館。丁家艱,以孝聞。中和歲,僖宗在蜀,大寇未滅,急於軍費,移鹽鐵於揚州,命李都就判之,奏為轉運巡官。駕還長安,除監察御史,遷左補闕...
  • 18869
《舊五代史》卷十七(梁書)列傳七
  • 《舊五代史》卷十七(梁書)列傳七

  • 成汭,淮西人。少年任俠,乘醉殺人,為仇家所捕,因落髮為僧,冒姓郭氏。(《新唐書》雲:入蔡賊中,為賊帥假子,更姓名為郭禹。)亡匿久之,及貴,方複本姓。唐僖宗朝,為蔡州軍校,領本郡兵戍荊南,帥以其兇暴,欲害之,遂棄本軍奔於秭歸。一夕,巨蛇繞其身,幾至於殞,乃祝曰:“苟有所負,死生惟命。”逡巡,蛇亦解...
  • 14881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 ◎選舉志按《唐典》,凡選授之制,天官卿掌之,所以正權衡而進賢能也;凡貢舉之政,春官卿掌之,所以核文行而第雋秀也。洎梁氏以降,皆奉而行之,縱或小有釐革,亦不出其軌轍。今採其事。備紀於後,以志五代審官取士之方也。樑開平元年七月,敕:“近年舉人,當秋薦之時,不親試者號為‘拔解’,今後宜...
  • 5447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 ◎樂志上古之王者,理定製禮,功成作樂,所以昭事天地,統和人神,歷代已來,舊章斯在。洎唐季之亂,鹹、鎬為墟;樑運雖興,《英》、《莖》掃地。莊宗起於朔野,經始霸圖,其所存者,不過邊部鄭聲而已,先王雅樂,殆將泯絕。當同光、天成之際,或有事清廟,或祈祀泰壇,雖簨虡猶施,而宮商孰辨?遂使磬襄、鞀武...
  • 3459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 ◎樂志下週廣順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時太常卿邊蔚上疏請改舞名,其略雲:“前朝改祖孝孫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請改《治安》為《政和之舞》,《振德》為《善勝之舞》。前朝改貞觀中二舞名,文舞曰《觀象之舞》,武舞曰《講功之舞》,今請改《觀象...
  • 9684
《舊五代史》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
  • 《舊五代史》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

  • 多羅質郡王臣永瑢等謹奏,為《舊五代史》編次成書恭呈御覽事。臣等伏案薛居正等所修《五代史》,原由官撰,成自宋初,以一百五十卷之書,括八姓十三主之事,具有本末,可為鑑觀。雖值一時風會之衰,體格尚沿於宂弱;而垂千古廢興之跡,異同足備夫參稽。故以楊大年之淹通,司馬光之精確,無不資其...
  • 11923
《舊五代史》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 《舊五代史》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 ◎郡縣誌(案:《郡縣誌序》,原本闕佚。)河南道(西京河南府滑州許州陝州青州兗州宋州陳州曹州亳州鄭州汝州單州濟州濱州密州潁州濮州蔡州)關西道(雍州京兆府同州華州耀州乾州隴州涇州原州鄜州威州衍州武州良州府州雄州警州)河東道(幷州太原府潞州澤州晉州新州武州雲州應州絳州慈州隰...
  • 21608
《舊五代史》卷十三(梁書)列傳三
  • 《舊五代史》卷十三(梁書)列傳三

  • 朱瑄,宋州下邑人也。父慶,裏之豪右,以攻剽販鹽為事,吏捕之伏法。瑄坐父罪以笞免。因入王敬武軍為小校。唐中和二年,諫議大夫張浚徵兵於青州,敬武遣將曹全晸率軍赴之,以瑄隸焉。以戰功累遷列校。賊敗出關,全晸以本軍還鎮。會鄆帥薛崇卒,部將崔君預據城叛,全晸攻之,殺君預自為留後。瑄...
  • 29541
《舊五代史》卷十五(梁書)列傳五
  • 《舊五代史》卷十五(梁書)列傳五

  • 韓建,字佐時,許州長社人。父叔豐,世為牙校。初,秦宗權之據蔡州,招合亡命,建隸為軍士,累轉至小校。唐中和初,忠武監軍楊復光起兵於蔡,宗權遣其將鹿宴宏赴之,建與里人王建俱隸宴宏軍,入援京師。賊平,復光暴卒。時僖宗在蜀,宴宏率所部赴行在。路出山南,因攻剽郡邑,據有興元。宴宏自為留後,以...
  • 15189
《舊五代史》卷三(梁書)太祖紀三
  • 《舊五代史》卷三(梁書)太祖紀三

  • 開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長蘆,次於魏州。節度使羅紹威以帝回軍,慮有不測之患,由是供億甚至,因密以天人之望切陳之。帝雖拒而不納,然心德之。壬寅,帝至自長蘆。是日,有慶雲覆於府署之上。甲辰,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貽矩來傳禪代之意。貽矩謁帝,陳北面之禮,帝揖之升階。貽矩曰:“殿下功德及...
  • 13642
舊史氏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 ◎食貨志(案:《薛史·食貨志序》,原本闕佚,卷中惟鹽法載之較詳,其田賦、雜税諸門,僅存大略,疑明初是書已有殘闕也。今無可採補,姑存其舊。)樑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後。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堠,內闢污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則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及末帝與莊宗對壘於河上,河南...
  • 16900
《舊五代史》卷九(梁書)末帝紀中
  • 《舊五代史》卷九(梁書)末帝紀中

  • 貞明三年春正月戊午,以前淄州刺史高允奇為右羽林統軍。癸亥,以前天平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朱勍為懷州刺史。癸酉,以右天武軍使石釗為密州刺史。戊寅,以前懷州刺史李建為安州刺史,仍賜名知節。己卯,以宣義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北面行營副招討等使、特進、檢校太傅霍彥...
  • 23993
《舊五代史》卷二十(梁書)列傳十
  • 《舊五代史》卷二十(梁書)列傳十

  • 謝瞳,字子明,福州人。唐鹹通末舉進士,因留長安,三歲不中第。廣明初,黃巢陷長安,遂投跡於太祖,洎居門下,未嘗一日不在左右。及太祖據同州,遂署右職。其年秋,太祖與河中交戰,再不利,連上章請兵於巢,偽右軍都尉孟楷抑而不進。瞳揣太祖有擇福意,乃進説曰:“黃家以數十萬之師,值唐朝久安,人不習...
  • 17445
《舊五代史》卷十九(梁書)列傳九
  • 《舊五代史》卷十九(梁書)列傳九

  • 氏叔琮,尉氏人也。唐中和末,應募為騎軍,初隸於龐師古,為伍長。叔琮壯勇沈毅,膽力過人。太祖討巢、蔡於陳、許間,叔琮奮擊,首出諸校,太祖壯之,自行伍間擢為後院馬軍都將。時東伐徐、鄆,多歷年所,叔琮身當矢石,奮不顧命,觀者許焉。累遷為指揮使,尋奏授許州刺史、檢校右僕射。太祖伐襄陽,叔...
  • 12592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 志二
  •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 志二

  • ◎歷志古先哲王,受命而帝天下者,必先觀象以垂法,治歷以明時,使萬物服其化風,四海同其正朔,然後能允釐下土,欽若上穹。故虞舜之紹唐堯,先齊七政;武王之得箕子,首敍九疇。皇極由是而允興,人時以之而不忒。歷代已降,何莫由斯。粵自軒黃,肇正天統,歲躔辛卯,曆法時成。故黃帝始用《辛卯歷》,顓...
  • 25106
《舊五代史》卷四(梁書)太祖紀四
  • 《舊五代史》卷四(梁書)太祖紀四

  • 開平二年正月癸酉,帝御金祥殿,受宰臣文武百官及諸藩屏陪臣稱賀,諸道貢舉一百五十七人,見於崇元門。封從子友寧為安王,友倫為密王。幽州劉守文進海東鷹鶻、蕃馬、氈罽、方物。自去冬少雪,春深農事方興,久無時雨。兼慮有災疾,帝深軫下民,二月,命庶官遍祀於羣望,掩瘞暴露,令近鎮案古法以...
  • 7162
《舊五代史》卷五十(唐書) 列傳二
  • 《舊五代史》卷五十(唐書) 列傳二

  • ◎宗室克讓,武皇之仲弟也。少善騎射,以勇悍聞。鹹通中,從討龐勛,以功為振武都校。乾符中,王仙芝陷荊、襄,朝廷徵兵,克讓率師奉詔,賊平,以功授金吾將軍,留宿衞。初,懿祖歸朝,憲宗賜宅於親仁坊,自長慶以來,相次一人典衞兵。武皇之起雲中,殺段文楚,朝議罪之,命加兵於我,懼,將逃歸,天子詔巡使王處...
  • 7113
《舊五代史》卷十一(梁書)列傳一
  • 《舊五代史》卷十一(梁書)列傳一

  • ◎后妃文惠皇太后王氏,開平初追諡。太祖性孝願,奉太后未嘗小失色,朝夕視膳,為士君子之規範。帝嚴察用法,無纖毫假貸,太后言之,帝頗為省刑。(《北夢瑣言》雲:樑祖父誠蚤卒,有三子俱幼。母王氏,攜養寄於同縣人劉崇家。昆弟之中,惟温狡猾無行,崇母撫養之,崇兄弟嘗加譴杖。一日,偷崇家釜而竄...
  • 27945
《舊五代史》卷二(梁書)太祖紀二
  • 《舊五代史》卷二(梁書)太祖紀二

  • 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從周統諸將略地于山東,遂次於邢、洺。三月,昭宗以帝兼領天平軍節度使,餘如故。四月,滄州節度使盧廷彥為燕軍所攻,棄城奔於魏,魏人送於汴。是月,帝以大軍至鉅鹿,屯於城下,敗晉軍萬餘眾於青山口,俘馬千餘匹。丁卯,遣從周分兵攻洺州,斬刺史邢善益,擒將五十餘人。五月己...
  • 22556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 《舊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 ◎禮志下後唐長興元年九月,太常禮院奏:“來年四月孟夏,禘饗於太廟。謹按禮經,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已毀未毀之主,併合食於太祖之廟,逐廟功臣,配饗於太廟之庭。本朝寶應元年定禮,奉景皇帝為始封之祖。既廟號太祖,百代不遷,每遇禘祫,位居東向之尊,自代祖元皇帝、高祖、太宗已...
  • 10836
《舊五代史》卷六(梁書)太祖紀六
  • 《舊五代史》卷六(梁書)太祖紀六

  • 開平四年十月乙亥,東京博王友文入覲,召之也。己卯,以新修天驥院開宴落成,內外並獻馬,而魏博進絹四萬匹為駔價。壬午,以冬設禁軍,幸興安鞠場,召文武百官宴。幸開化,大閲軍實。十一月丁亥朔,幸廣王第作樂。辛卯,宴文武四品已上於宣威殿。庚戌,幸左龍虎軍,宴羣臣。甲寅,幸右龍虎軍,宴羣臣。...
  • 24455